平煤股份四矿己16.17-23042工作面

合集下载

《2024年平煤股份四矿己15煤层采空区邻近煤体消突效果考察研究》范文

《2024年平煤股份四矿己15煤层采空区邻近煤体消突效果考察研究》范文

《平煤股份四矿己15煤层采空区邻近煤体消突效果考察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由于煤炭开采工作面所经历的长期动态压力,煤炭消突(突发性灾害事件)问题一直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

平煤股份四矿作为国内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其己15煤层的采空区邻近煤体消突效果考察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对该矿区己15煤层采空区邻近煤体的消突效果进行深入考察研究,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煤炭开采的深入,采空区的形成和扩大对邻近煤体的稳定性产生了严重影响。

己15煤层作为平煤股份四矿的主要开采层,其采空区邻近煤体的消突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对采空区邻近煤体消突效果进行考察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还能为煤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本研究采用现场调查、实验室测试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平煤股份四矿己15煤层采空区邻近煤体的消突效果进行考察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现场调查:对己15煤层采空区及其邻近区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采空区的分布、大小、形状以及邻近煤体的地质条件、采动影响等情况。

2. 实验室测试:对采集的煤样进行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测试,包括煤的密度、硬度、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等指标,以了解煤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3. 数值模拟: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己15煤层采空区及其邻近区域的数值模型,模拟煤炭开采过程中采空区的形成和扩大对邻近煤体稳定性的影响,分析消突效果的规律和特点。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1. 现场调查结果表明,己15煤层采空区分布广泛,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对邻近煤体的稳定性产生了严重影响。

2. 实验室测试结果显示,己15煤体具有较低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这可能导致在采空区形成和扩大过程中出现消突现象。

3.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空区的形成和扩大导致邻近煤体出现应力集中和应力释放现象,当应力超过煤体的承载能力时,就会出现消突现象。

深孔消突工艺在平煤四矿采煤工作面的应用

深孔消突工艺在平煤四矿采煤工作面的应用
2 1 年第 1 00 期
中州 煤 炭
总第 19 6 期
深孔消突工艺在平煤四矿采煤工作面的应用
吕学增 , 伟 文 , 宁 文 豪
( 顶 山 天 安 煤 业股 份 有 限公 司 四矿 , 南 平 顶 山 平 河 47 0 6 0 0)
摘要 : 针对 综采 工 作 面 的局 部 性 防突 措 施 作 用 范 围小 、 占用 采煤 时 间长 、 以满 足 安 全 高 效 生 产 需 要 的 实 际 难
情况 , 以及 无保 护 层 开 采 等 原 因 , 过 在 综 采 工 作 面 突 出危 险 区域 打 深 钻 孔 进 行 释 放 瓦 斯 、 除 高 地 应 力 、 通 消 提 高煤层透气性 , 降低 了采 煤 过 程 中 的瓦 斯 涌 出。
关键词 : 煤工作面 ; 采 深孔 ; 突 工 艺 ; 出煤 层 消 突
界 , 一 矿 丁 3 0 0采 面 平 均 相 距 3 西 与 丁 九 与 一2 2 2 m, 总 回 、 道 巷 相 通 , 地 面 垂 深 6 0~8 0 m。 可 采 轨 距 5 4
8 5m; 4层 为 丁 煤 层 , 0 5 m; 5层 为 中粒 . 第 厚 . 第 砂 岩 , 1. 第 6层为 中粒砂 岩 , 1 . 厚 2 0m; 厚 7 0 m。 代 人 ( ) 得 : r 20 1式 w =2 . 5>2 , 明顶 板 具 有 0说
根 据 现 场 测 试 , 用 孔 间 距 18 m, 孔 直 径 为 8 采 . 钻 9
落 。底 板为灰 色砂 质 泥 岩 , 植 物化 石 碎 片及 菱 铁 含
质 和 黄 铁 矿 结 核 , 硬 , 回采 影 响 不 大 。 较 对
2 突 出倾 向性 预 测

综采工作面无缝对接技术在平煤股份四矿中的应用

综采工作面无缝对接技术在平煤股份四矿中的应用

平 煤 股 份 四矿 经 过 多年 的开 采 , 其开采深度不断加大 , 地 质 开 固定不动 , 定点甩上机头 , 使8 8 #架沿着对接控制线逐渐前移 。 由计 采条件愈为复杂 , 同时受到保护煤柱 、 综采设备和技术水平 的影 响, 算公式 1 可知 , 当大切眼正常正常推采距离小切眼里帮 7 m时 , 采长 在布置综采工作面时往往不能按照常规的矩形进行设计 , 而是把工 为 1 3 0 . 6 5 m, 此时 8 8 #架距离对接控制 线 0 . 0 3 5 m; 同理可得大切 眼 作 面 布置 成 刀 把 状 。 这 样 为 了满 足 煤 炭生 产 的 连续 性 和 工作 面 的有 效接替 , 就需要 刀把工作 面在 回采 的同时 , 提前将对 接的切眼 内将 综采 设备安装完毕 , 当刀把工作面回采到对接的切眼时即可进行工 作 面无 缝 对 接 【 】 - 2 ] 。 实 现 工作 面 的无缝 对 接 的关 键 是 满 足切 眼 内的两 组液压支架间距合理 , 防止相邻工作面咬架和顶板冒漏【 引 。 现 以平煤 股份 四矿 己 1 6 — 2 3 0 5 0 综 采 工 作 面 为例 ,研 究 综 采工 作 无 缝 对 接技 术。 1工 作 面概 况 平 煤 股 份 四矿 己 1 6 — 2 3 0 5 0工 作 面该 面位 于 已 三 东 翼 上 部 , 北 部己 1 6 — 2 3 0 7 0风 巷 ( 已 回采 ) , 南 部外 段 为 己 1 6 — 2 3 0 3 0机 巷 ( 已 回 采) , 里段 2 9 0 m为 实 体煤 。 西 为三 水 平 主 斜井 、 己三 皮 带下 山和 轨道 下山 , 东 为二 、 四矿 井 田技 术边 界 ; 上覆 己 1 5 煤 已 回采 , 回采 垂 深在 7 8 5 — 9 1 4 m之 间 。工 作 面煤 层 厚 1 . 4 ~ 2 . 2 m, 平均 1 . 8 5 n i ; 煤 层 倾 角 为 7 . 3 。8 . 7 。 , 平均 7 . 7 。 ; 设 计 可 采 机 巷 和风 巷 可 采 长 度 分 别 为 8 2 0 m 和 8 3 2 m, 倾斜 长外段 1 9 3 m, 里段 1 2 9 m。在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共揭露 3 条落差为 1 . 0 — 1 . 2 m的断层 , 其中2 条 正断层 , 1 条逆断层 , 对回采有 定影响 ; 距采面物探结果推断 , 外部煤柱界线 向里 1 2 0 m和靠近切 眼7 8 0 — 8 2 5 m处 存 在 薄 煤带 和 隐 伏 断层 ,对 回采 有 一定 影 响 。直接 顶 为 粉 砂 质泥 砂 岩 , 直 接 底 为深 灰 色 的粉 砂 质 泥 岩 。通 风 方 式采 用 进 一 回” , 开 采 方 式采 用 综 合 机械 化 后 退 式开 采 。 2工 作 面 无 缝对 接 技 术实 践 2 . 1无缝 对 接 方 案设 计 大切 眼在 正 常 推 采 距 备 切 眼里 帮 1 3 m 以后 , 8 8 #架必 须 严 格 控 制采高 , 在竖直方向上沿风巷巷道推采 , 在 平 面 方 向上 沿 对 接 控 制 线 回采 , 推 采 过程 中及 时调 整 1 # 8 8 #架 的架 间距 离 , 保证 8 8 # 架 离 对接控制线 0 . 0 5 0 . 1 5 m范围内前 移。调整架 间距离 的措施主要依 靠控制工作面输送机 的上窜与下滑来实现。 其方法是 当输送机窜下 机头时 , 机 头 要 逐 渐加 刀 , 并掌握好移动幅度 , 反之 , 机 尾 要 逐 渐 加 刀, 保证 8 8 #架能严格沿对接控制线推采 , 采面伪斜 角度控制在 9 5 。 9 6 。 之间 , 直至推采到对接位置 。 8 8 #距离对接控制线距离的经验计 算公 式 见 式 1 所示 :

《2024年平煤股份四矿己15煤层采空区邻近煤体消突效果考察研究》范文

《2024年平煤股份四矿己15煤层采空区邻近煤体消突效果考察研究》范文

《平煤股份四矿己15煤层采空区邻近煤体消突效果考察研究》篇一一、引言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突出灾害始终是矿山安全生产中的一项重大难题。

随着采矿深度的增加和采空区范围的扩大,邻近煤体的地质构造变化愈发复杂,给煤炭的开采带来巨大的安全风险。

因此,针对平煤股份四矿己15煤层采空区邻近煤体的消突效果进行考察研究,不仅对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指导煤矿灾害治理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平煤股份四矿作为国内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其己15煤层的开采过程中面临着突出的地质灾害风险。

采空区邻近煤体的消突效果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生产与工作面的推进效率。

通过对该区域进行详细的考察研究,可以更准确地掌握采空区地质结构特征及消突规律,为矿山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本研究采用现场考察、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平煤股份四矿己15煤层采空区邻近煤体的消突效果进行系统研究。

具体内容包括:1. 现场调查:对己15煤层采空区及其邻近区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采空区的分布特征、地质构造、煤体稳定性等关键信息。

2. 理论分析:结合地质资料和现场调查数据,分析采空区邻近煤体发生突出的物理机制和化学过程。

3. 数值模拟: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采空区及邻近区域的地质模型进行构建,模拟采动过程中煤体的应力分布、位移变化等关键参数。

4. 消突效果评价:根据模拟结果和现场数据,对消突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提出针对性的治理建议。

四、考察结果分析通过上述研究方法,得出以下考察结果:1. 己15煤层采空区邻近区域地质构造复杂,煤体稳定性较差,存在较高的突出风险。

2. 采动过程中,邻近煤体受到多种应力的共同作用,容易导致煤体发生变形、破裂等行为。

3. 实施消突措施后,能够有效降低突出风险,提高煤体的稳定性,为安全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4. 不同消突措施的消突效果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理措施。

平煤天安四矿瓦斯突出区域划分结果

平煤天安四矿瓦斯突出区域划分结果

平煤天安四矿瓦斯突出区域划分结果1、己1617煤层区域划分结果:根据以上结果将己组煤层标高-390m以上区域划为无突出危险区域,标高-390以下区域,以己1617-23020、己1617-23040断层构造带、己16与己17煤层分叉合并线为界,以西区域划分为突出危险区,以东划分为突出威胁区(具体详见后附己1617煤层瓦斯地质图)。

2、丁56煤层区域划分结果(1)无突出危险区域丁九采区西翼在-420线以上,采区东翼在-380线以上地质构造简单,生产过程中未发生过的动力现象,瓦斯绝对涌出量较小,该区域划分为无突出危险区域;采区东翼下部由于丁5与丁6煤层分层,绝对瓦斯涌出量0~3.19m3/min,瓦斯涌出量较小,划分为无突出危险区域,(具体详见后附丁56煤层瓦斯地质图)。

(2)突出危险区域丁九采区根据区域瓦斯涌出情况、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每次突出点分布情况,将丁九采区划分为:以皮带下山为中心,东部-380水平以下(采区东翼下部除外),西部以-420水平以下为突出危险区。

平煤天安四矿2008年10月1日关于平煤集团防突工作面落实平煤(183)号防突措施的调查报告为严格贯彻平煤集团5月12日下发的(183)号规定,通风中心于5月23日起对平煤防突采煤工作面进行了调查,平煤集团5月份防突采煤工作面共有13个,其中按危险管理的12个,威胁1个。

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如下:一、目前采煤工作面未直接执行排放钻孔防突措施的共有5个,说明如下:1、一矿丁6-32040采面经鉴定按威胁管理,执行推进60米连续预测2次,预测超标后执行20米深的超前排放钻孔。

2、四矿己16-23070采面经论证后突出危险性较小,经集团公司批复同意执行连续预测的防突措施。

预测超标后执行20米深的超前排放钻孔。

3、平禹四矿二1-12160采面、二1-11030采面为炮采工作面,按照平煤(183)号规定“突出煤层综合机械化采面工作面执行措施孔深度必须在20米以上”,目前工作面防突措施执行15米深的排放钻孔符合文件规定。

《2024年平煤股份四矿己15煤层采空区邻近煤体消突效果考察研究》范文

《2024年平煤股份四矿己15煤层采空区邻近煤体消突效果考察研究》范文

《平煤股份四矿己15煤层采空区邻近煤体消突效果考察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煤炭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率和安全性越来越受到关注。

平煤股份四矿作为国内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己15煤层的开采工作尤为重要。

然而,采空区邻近煤体的突出问题一直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

因此,对己15煤层采空区邻近煤体消突效果进行考察研究,对于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和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平煤股份四矿己15煤层采空区邻近煤体消突问题,是煤炭开采过程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

煤体突出不仅会造成生产设备的损坏,还会威胁到矿工的生命安全,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研究消突技术,提高采空区邻近煤体的稳定性,对于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提高开采效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本研究采用现场考察、实验室测试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平煤股份四矿己15煤层采空区邻近煤体消突效果进行综合考察研究。

1. 现场考察:对己15煤层采空区进行实地勘察,了解煤体突出情况、采空区地质构造及周边环境。

2. 实验室测试:对采集的煤样进行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包括煤的强度、硬度、韧性等指标,以及煤的化学成分分析。

3. 数值模拟:利用岩土力学软件建立己15煤层采空区的三维模型,模拟煤体突出的过程,分析消突技术的效果。

四、消突技术研究及应用针对平煤股份四矿己15煤层采空区邻近煤体消突问题,本研究提出以下消突技术措施:1. 注浆加固技术:通过向采空区注入高强度、高稳定性的浆液,提高煤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防止煤体突出。

2. 支护技术:在采空区周围设置支护结构,如锚杆、锚索等,增强采空区的整体稳定性。

3. 合理开采布局:根据地质条件和开采需求,合理设计开采布局,减少采空区的形成和扩大。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消突技术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有效地减少了煤体突出的发生频率和规模。

五、考察研究结果分析通过对平煤股份四矿己15煤层采空区邻近煤体消突效果的考察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 注浆加固技术和支护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采空区邻近煤体的强度和稳定性,有效减少了煤体突出的发生。

己16-17-22161采面区域防突措施

己16-17-22161采面区域防突措施

平煤股份十一矿己二采区己16-17-22161采面区域防突安全技术措施工作面名称:己16-17-22072机巷编制单位:防突科编制人:高军伟编制日期:2011年1月5日目录第一章工作面概况 (4)1.1 工作面位臵 (4)1.2 煤层赋存情况 (4)1.3 地质构造 (4)1.4 顶底板岩性 (4)1.5 水文地质及防治 (5)1.6 瓦斯 (5)第二章采面综合防突措施 (5)2.1 区域防突措施的选择 (5)2.2 采面区域防突措施方案 (6)2.3 采面局部防突措施 (8)2.3.1 局部防突措施 (8)2.3.2 局部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9)2.3.3 安全防护措施 (9)己16-17-22161采面区域防突安全技术措施会审意见1、防突队按措施施工瓦斯抽放钻孔,并制定相应的钻孔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2、抽放孔施工时,监测队负责检查验收,安全科、防突科等业务科室加强抽查检验,保证钻孔施工质量。

3、防突队加强对钻机开关等电气设备检查,杜绝失爆。

4、钻孔施工后应及时封孔、连网抽放,如不能封孔、连网,必须对抽放钻孔进行临时封堵。

5、防突队加强抽放管路检查、维护,及时放水,保证抽放效果。

6、防突队按期检查抽放管路及抽放钻孔负压、流量、浓度,发现管路漏气、钻孔封孔不严,必须及时处理。

7、采面回采前,各相关业务科室、区队检查验收,保证压风自救、避难硐室等安全防护设施能正常使用后方可组织施工。

8、采煤队在该采面回采前必须补充相应的局部综合防突措施,并进行全员防突知识培训,熟悉应急避险和安全防护知识。

整理人:高军伟2011-1-10第一章工作面概况1.1 工作面位臵己16-17-22161回采工作面位于二水平己二采区西翼,东起西翼己二皮带下山,西止于己二皮带下山西1290米处。

南部为已回采结束的己16-17-22141采面,北部为原生煤层。

风巷标高为-688~-721米,机巷标高为-731~-740米。

可采走向长700.0米。

8.4 8.15事故

8.4  8.15事故

平煤股份五矿“8.4”顶板事故通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河南永锦能源有限公司、郑煤集团嵩阳煤业公司、省煤层气郏禹公司、许昌神火矿业公司、河南地方煤炭(集团)有限公司:2014年8月4日14时25分左右,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五矿己16-17-23190采煤工作面下安全出口发生一起顶板事故,5人被困。

截至2014年8月5日16时,已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1人仍在医院抢救中。

事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郭庚茂作出重要批示:“救人第一,全力抢救!”,副省长张维宁批示:“请平煤集团、平顶山市政府精心组织,全力抢救被困人员,妥善处理有关事宜,严防发生次生灾害。

省煤监局牵头开展事故调查,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省安监局、工信厅组织协调工作”。

河南煤监局、省安监局及平顶山市有关部门领导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指挥抢险救援工作。

“8·4”顶板事故充分暴露出该矿在顶板管理、现场管理、措施执行、隐患排查、现场作业人员培训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防范类似事故发生,提出以下要求:一、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五矿必须严格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补充意见》(豫政〔2011〕40号)规定立即停产整顿,未按有关规定验收合格不得恢复生产。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五矿要全面进行隐患排查,深入分析事故原因,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二、牢固树立红线意识。

各煤矿企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近期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守“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一不可逾越的红线。

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思想观念,坚持从零做起、常抓不懈,把煤矿安全工作抓严、抓实、抓细、抓好。

三、强化技术管理。

各煤矿企业要高度重视顶板管理工作,明确分管负责人和分管业务部门,配备足够的专业技术人员,健全完善有关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责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煤股份四矿己16.17-23042工作面平煤股份四矿己16.17-23042工作面区域综合防突技术措施编制单位:编制人:总工程师:编制日期:第一章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概况该面位于己三采区西翼上部,为己16.17-23040采面下分层,其上覆己15和己16.17煤在下山保护煤柱线以东为实体煤,以西己15和己16煤已回采。

南部为己16.17-23040采面风巷(已回采),北为己16.17-23040采面机巷(已回采),东为己三西专回、己三皮带下山和己三轨道下山。

回采垂深在710~844米之间。

上覆戊组为戊8-10600、戊8-17100、戊10-17080和戊10-17120采面;己组距戊组层间距170米左右;丁组为丁5.6-17100采面;丁组距戊组层间距85米左右;下覆庚组为实体煤(位于庚20-21040采面以北最近248米)。

己16.17-23040工作面可采走向长890m,倾斜长133.5m,其中风巷可采长度为916m,采用5350mm的拱形棚支护,容重1.4t/m3,厚度平均1.5m,圈定面积118370m2,工业储量25万吨。

二、煤层赋存情况由于己16.17煤上分层已回采,加之里段切眼附近为放顶煤,该面煤厚变化较大。

己17煤为块状、碎粒状,厚0~2.0米,平均1.5米;。

煤层走向56~136°,倾向326~226°,倾角7.4~14°,平均10.4°。

三、地质构造该工作面地质构造较简单,根据目前己掌握的资料推测分析,预计掘进过程中机、风巷将揭露4条落差0.5~1.2米的正断层,由于上分层已回采,其中采空区3条断层落差可能会比预计要小,但受采动影响,掘进过程中顶板会出现错台现象,造成人为断层出现。

所有预测构造情况如下表:四、顶底板岩性煤层直接顶为粉砂质泥岩,厚13.1米,老顶为中粒砂岩、厚度20.6米,直接底为粉砂质泥岩,厚2米。

老底为9.0m的粉砂质泥岩,综合柱状图如图1-1所示。

己16.17-23042工作面煤岩层综合柱状图五、工作面瓦斯情况根据临近的己16.17-23040风巷在掘进工作面风量286m3/min,瓦斯浓度0.19%,绝对瓦斯涌出量最大0.55m3/min。

第二章通风系统一、选择通风方式、通风设备、设施:(一)通风方式为压入式。

(二)局部通风机安装位置。

局部通风机安装位置:局部通风机安装在风巷通己三皮带下山的防突风门外新鲜风流中;风机吸入风量应小于全风压供风量。

(三)风筒选择、敷设方式风筒使用软质抗静电风筒;风筒吊挂在巷道上帮,距顶板0.3m。

(四)局部通风机必须使用“三专、两闭锁”即专用电缆、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装置;有漏电和短路保护装置;配备双风机、双电源。

(五)工作面风量计算:1、按瓦斯涌出量计算:Q掘=125×q瓦×k掘通=125×0.55×1.8=124(m3/min)式中:Q掘--掘进工作面需要的风量,m3/min;q瓦--瓦斯平均绝对涌出量;k—一般取1.5~2.0 。

2、按炸药使用量计算:Q掘=(7.37—25)×A=7.37×34.55=254.6(m3/min)式中:Q掘--同上;系数一次全断面爆破取小值,分次爆破取大值;A-一次的最大装药量(kg)3、按人数计算:Q=4N=4×9=36(m3/min)式中:Q--掘进工作面需要的风量,m3/min ;N--掘进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

4、确定需要的配风量:Q =254.6 m3/min(六)风量验算。

(1) 煤巷掘进工作面的最低风量(Q煤):Q煤≥15 ×S煤=128 m3/min(2) 按最高风速验算。

岩巷、煤巷或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的最高风量(Q):Q≤240 ×S= 3960m3/min(七)局部通风机的选型及安装地点。

1、根据上述计算方法得出最大需风为254.6m3/min ,考虑到风筒3%漏风率,为满足安全生产供风需要局扇应选择2×15KW(额定供风量:390m3/min)的对旋式局部通风机供风,末节风筒风量可达到340~350 m3/min。

2、局部通风机安装在风巷通己三皮带下山的防突风门外新鲜风流中;风机吸入风量应小于全风压供风量。

(八)风筒选型、吊挂位置风筒根据所用风量大小,风筒应选¢800 mm 的阻燃风筒。

风筒吊挂应该距顶板800mm处,吊挂平直,逢环必挂。

二、控制通风风流设施的措施(一)风门设置在风巷通己三轨道和风巷通己三皮带下山各构筑两道防突风门,其中风巷通己三皮带下山出货的刮板运输机和风筒过墙体必须安设防逆流装置。

(二)永久风门管理要求1、通风队施工的永久风门前后5m范围内巷道支护完好,无片帮、冒顶现象,无杂物、积水、淤泥。

2、风门之间距离不得小于4m,每组风门安装联锁装置。

3、风门墙体用料石、混凝土砌筑,嵌入巷道周边岩石的深度可根据岩石性质确定,但不得小于0.2m,墙体厚度不得小于1.0m。

4、墙体平整(1m范围内凹凸不大于10mm,料石勾缝除外);无裂缝(雷管脚线不能插入)、重缝和空缝,严密不漏风(手触无感觉、耳听无声音)。

5、门框采用11#工字钢。

门框要包边沿口,有垫衬,四周与门扇接触严密。

6、风门采用坚实的木质结构,包制铁皮,保证门扇平整不漏风,背面使用角铁、槽钢或规格为120mm×100mm的横梁加固,门扇厚度不小于60mm,风门能自动关闭。

7、门扇下部设挡风帘,墙体的所有管孔必须用水泥沙浆封堵严实。

8、永久风门要实行牌板管理,明确责任人对永久风门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确保正常使用。

9、为施工单位服务的永久风门,施工单位要保护好、使用好,不得在永久风门前后5m范围内存放杂物。

浮煤及时清理。

第三章抽采系统设计根据以往保护层开采后己16.17煤层采掘工作面瓦斯情况来看,掘进工作面掘进期间的瓦斯涌出情况以临近的己16.17-23040风巷在掘进时风机为2*15KW风机,工作面风量294m3/min,瓦斯浓度0.19%,绝对瓦斯涌出量最大0.55 m3/min,小于抽放规范要求的,该工作面不需要进行抽放设计。

第四章区域综合防突措施一、突出危险性预测根据《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四矿己组煤层区域划分报告》的请示《关于四矿己组突出煤层区域预测划分结果的请示》(平煤股份[2012]38号)的批复:己16-17煤层以己三皮带下山为界,西部至四矿与五矿技术边界,标高-390m(含-390m)以深为突出危险区,标高-390m以浅为无突出危险区;东部至四矿与二矿、十矿井田边界,标高-450m以深为突出危险区,标高-450m以浅为无突出危险区。

己16.17-23042风巷最低点标高-434m,处于区域划分的危险区西部标高-390以下,位于突出危险区,采掘过程中严格按照执行“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

二、已采取区域防突措施己16.17-23042工作面上分层工作面己16.17-23040已经于2004年回采完毕,范围为己16.17-23040切眼到风巷-3+22m,机巷位置为+4+43m;三、区域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2009年中国矿业大学在四矿做的《保护层开采效果考察分析》工业性试验结论:开采保护层是迄今为止防突最有效、最经济的的根本措施。

为了解决煤与瓦斯突出问题,平煤股份四矿在集团公司率先实施了开采保护层区域防突措施,己组煤层首先开采无突出危险己15煤层作为上保护层,解放己16.17煤层。

四矿与中国矿业大学共同进行了保护层开采效果考察分析,形成了四矿保护层开采效果考察分析的指标体系。

该项目已经通过集团公司专家组验收同意推广使用。

四、区域验证(一)区域验证方法采用预测方法对无突出危险区进行区域验证,根据我矿多年己16.17煤层采掘工作面的实践以及挥发分指标等,选用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和钻屑量指标预测突出危险性。

临界值分别为4.0L/min和6.0kg/m。

q<4.0(L/min)且S<6kg/m 无危险q≥4.0(L/min)或S≥6kg/m 有危险(二)工作面区域验证要求1、区域验证的区段己16.17-23042工作面上分层工作面己16.17-23040已经于2004年回采完毕,其停采线位置为风巷-3+22m,机巷位置为+4+43m,己16.17-23042风巷沿走向掘进到己16.17-23040风巷-3+22m位置进入保护范围内,开始执行区域验证;2、验证孔布置及参数:验证孔共布置3个,其中巷道上下帮各0.5m布置一个,左右水平角均为220,终孔控制到巷道轮廓线外3.0m处;中间孔沿巷道走向布置,三个验证孔孔径42.0mm,走向投影孔深8.5m。

验证孔布置在己17煤层中,现场如果有软分层,验证孔布置在软分层中。

3、验证方法:(1)验证孔钻进速度控制在1m/min,钻孔每钻进1m测定该1m段的全部钻屑量S,由于两侧孔孔深9.2m,在验证孔在钻进1.2m后再开始测定钻屑量S,钻进2.2m时开始测定q值;中间验证孔在钻进0.5m后再开始测定钻屑量S,钻进1.5m时开始测定q值;三个验证孔距己16煤层底板0.8m,以布置到煤层中间层位为主,工作面现场如果暴露有软分层,测试钻孔要布置在软分层中;(2)当中间验证孔分别打至1.5m、2.5m、3.5m、4.5m、5.5m、6.5m、7.5m、8.5m孔底时,测定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两侧验证孔分别打至第2.2、3.2m、4.2m、5.2m、6.2m、7.2m、8.2m、9.2m孔底时,测定钻孔瓦斯涌出初速度q(测量时封孔压力0.2MPa、测量室长度1.0m)测一分钟瓦斯涌出量。

自钻杆拔出至测量结束不超过两分钟)(3)注意事项己16-17-23042风巷与己16.17-23040风巷中对中8m,为防止验证钻孔穿透己16.17-23040风巷老空,验证时,第1号(上帮)验证孔控制到轮廓线外2m处。

4、判断方法(1)工作面开始掘进时对无突出危险区连续进行两次区域验证,第一次区域验证当所有验证孔的指标参数均小于临界值时,工作面视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允许进尺6.0m,留2.5m验证超前距,第二次区域验证当所有验证孔的指标参数均小于临界值时,工作面视为无突出危险工作面,允许进尺6.0m,留2.5m验证超前距。

(2)工作面初始掘进期间连续进行了两次区域验证后均为无突出危险,以后工作面每推进50m连续验证两次进行区域验证,具体如下:第一次区域验证所有验证孔的指标参数均小于临界值且验证孔没有突出预兆,允许推进25m,第二次区域验证所有验证孔的指标参数均小于临界值且验证孔没有突出预兆允许推进25m,正常掘进期间,区域验证时允许推进25m不再留超前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