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煤集团一矿简介.
平顶山煤业集团公司一矿软岩巷道支护形式分析

现变 形 ,喷层 剥落 ,部 分 锚杆 失 锚 ,施 工 3— 4个
月后 ,巷 道最 严 重 段 顶 板 下 沉 量 达 2 0— 0 mm, 0 40 底 膨 量 达 4 0 —80 m,两 帮 位 移 量 达 10 — 0 0m 0 20 0 mm。巷道 的变形 严重影 响 了矿车 的运输 及 人员
根据不 同地段地压 的大小采用了多种支护方式和修 复方式 ,取得了良好 的技术经济效果 的实践经验 。 关键词 :软岩支护 ;锚喷 ;全封 闭;U型钢 ;锚索
中图 分 类 号 :T 3 文 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3 8 (0 7 4 0 1 - 3 D5 0 6 0 0 20 )0 — 07 0
闭 u型 钢 可 缩性 支架 、刚性 金 属 棚 子 3种 。施 工 后 ,锚 喷巷道 出现 变形 ,先采 用锚 喷方式 修复 ,后 采用锚 索技术 对锚 喷段巷 道重 新进行 修复 。
收稿日期 :20 - 12 0 6 1- 0 作者 简 介 :王 广 杰 ( 94 ) 17 一 ,男 ,河 南 平 顶 山 人 ,技 术员 。
An l sso he Su po tn r o h n lo a y i n t p r i g Fo m f r t e Tu ne f
S f c n No.1 M i fPi g i s a a o p Co p n o tRo k i ne o n d ng h n Co lGr u m a y
g o n ee te g o r su e i ih a d t e w l r c sc a k d.Mu t l u p ri g fr n e arn t o s h v e n a o t d a — r u d wh r h e p e s r s h g n h a l o k i r c e l p e s p o t o ms a d r p i g me h d a e b e d p e c i n i
平煤一矿基本概况

平煤一矿基本概况:交通位置平顶山煤业(集团)一矿位于平顶山市中心以北3公里处,属平顶山煤田。
地理座标:东经113°11′45″~113°22′30″,北纬33°40′15″~33°48′45″。
企业性质为国有企业,隶属平顶山煤业集团。
京广、焦枝两大铁路干线分别通过矿区东部和西部,一矿南距孟宝铁路线上的平顶山火车站约9km,由该站往东至孟庙火车站约70km与京广线相交。
向西至宝丰火车站约28km,与焦枝线相接。
煤矿专用铁路直达矿井井口。
公路交通也较为便利,以平顶山市为枢纽,辐射附近各县、市及矿区,并与四通八达的许南、洛叶公路相连。
因此,交通十分方便。
地形地貌平顶山煤业(集团)一矿位于平顶山矿区中部,平顶山、落凫山位于井田中部,二山南陡北缓,基本呈单面山形,走向近东西,地势北高南低,形成本井田范围内的分水岭。
南北两侧冲沟发育,多为季节性冲沟。
现有的主、付井口位于落凫山南麓,主井口标高为+150.0m。
平顶山海拔+411.13m,落凫山海拔+492.70m。
井田内山间冲沟发育。
地表水本井田内有季节性河流稻田沟、寺沟河。
稻田沟流经一、四矿边界,过流量0.023m3/s。
寺沟河穿越井田中部,流入湛河,最大过流量14.49m3/s。
地表水体对井田无影响。
气象及其地震本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
年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
据历史记载,河南省有史以来的8次大地震中,7次对本地区有较大的破坏。
自然和生态环境状况区内自然和生态环境受地形地貌所控制。
表土为残坡积物,厚度小,地质差,种植以玉米,大豆、红薯等为主。
植被以槐树为主,其次有粟树、果树等。
山涧河谷平原全部为耕地,表土厚,土质好,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有玉米,大豆、红薯。
经济作物以烟叶为主。
矿井总规划及矿井开发史矿井总规划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河南省最大的煤炭企业,具有雄厚的经济、技术、管理实力。
平煤集团概况

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平顶山矿区1952 年被列为国家“一五”计划的重大建设项目,1953 年被列为全国十个矿区建设项目之一,是新中国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型矿区。
1954 年 4 月,平顶山煤矿筹备处成立,1955 年9 月,平顶山第一对矿井二矿动工兴建,1957 年河南省平顶山矿务局成立,1985 年2 月平顶山矿务局划归煤炭工业部直接领导,1996 年1 月改制为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1998 年9 月平煤集团公司下放河南省管理,2002 年12 月改制为多元投资主体的有限公司。
以1955 年9 月二矿的动工兴建为标志,平顶山矿区进入全面开发建设时期,到1958 年底已有11 对矿井动工建设,到1960 年,平顶山矿务局原煤产量突破500 万吨,对缓和全国煤炭供应紧缺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75 实现了“双千万”,即年产量突破1000 万吨,利润突破1000 万元,跨入全国千万吨大局行列,1996 年煤炭产量突破2000 万吨,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特大型煤炭企业。
2003 年原煤产量达到2669 万吨。
目前,生产矿井14 个;选煤厂3 座,精煤产量达到年产500 万吨的能力。
资产总额114.7 亿元,年销售收入76 亿元,职工12.7 万人。
先后荣获全国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煤炭行业质量信得过单位、全国“ 五一” 劳动奖状等荣誉。
在2003 年中国企业500 强中排名第222 位。
企业设立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矿山救护中心、国家A 级劳动安全卫生评价咨询中心。
平煤集团以“以煤为主、相关多元化”为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道路,将建成煤炭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煤电化一体,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特大型能源企业,成为全国重要的火电基地、煤化工基地和冶金用煤基地,步入全国企业百强行列。
平煤集团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是:第一步到2005 年实现原煤产量3000 万吨、精煤产量600 万吨、销售收入90 亿元;第二步到2010 年原煤产量5000 万吨以上、精煤1500 万吨、销售收入150 亿元;第三步到2020 年原煤产量达到1 亿吨。
平煤股份十矿简介2014.71

平煤股份十矿简介平煤股份十矿位于平顶山市东部,1958年8月开工建设,1964年2月正式投产。
原设计能力为年产120万吨,经两次改扩建,最新核定年生产能力330万吨。
矿井煤炭储量丰富,主要开采戊组、己组煤层,煤炭产品广泛应用于冶金、发电、建材、化工等行业。
矿井投产以来,累计生产原煤8000多万吨,上交利税17亿多元,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部委和省、市各级领导多次视察十矿。
1992年7月,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视察十矿并题写矿名,称赞十矿是“彩色的煤矿”。
李克强、李长春、陈奎元、马忠臣、赵铁锤等领导同志也来到十矿视察指导工作,对十矿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几十年来,十矿坚持科学发展,积极走以人为本、科技兴矿之路,充分发挥资源、装备、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先后获得全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全国煤炭工业行业一级“安全高效”矿井、全国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先进单位、全国煤炭工业企业文化示范化矿井,省级文明单位、省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省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上百项荣誉称号,为集团增添了无上荣光。
2014年,十矿在集团的正确领导下,克服安全压力大、生产条件复杂、稳定任务繁重等重重困难,特别是在应对经济危机的战役中,抱定“党政一心,岩石变金”信念,发挥“人心齐泰山移”重要作用,向着“安全和谐、富裕文明”共同愿景稳步前行。
1-6月份,十矿生产原煤130万吨,开拓总进尺10758米,销售收入5.06亿元,盈利4975万元,杜绝死亡和非伤亡事故,实现安全生产。
党委各项工作也取得了好的成绩,安全、达标、高效、科技、文明“五优”目标全面实现。
文化篇安全是和谐之基,文化是企业之魂。
十矿人用劳动编织着梦想,用心融汇着“安全和谐、富裕文明”之歌。
在文化创建中,十矿党政高度重视,秉承集团文化精髓,严格落实“三三三一”安全绩效考核制度。
“三五三”安全管理模式、安全学谈教育、“54321”安全文化管理体系等本土管理文化破茧而生,形成部门联动、全员共建的局面,使集团“十大理念”,具有十矿特色的“你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十矿是一棵参天大树”、“不安全不生产,努力创造安全条件去生产”等文化理念深入人心。
平顶山矿区

国家大型煤炭基地
01 生态环境
0基地——河南基地的六大矿区之一,位于河南省西部,包括平顶山煤田(含韩梁 区)、禹州煤田和汝州煤田。三个煤田总面积约k㎡,含煤面积约2951k㎡,共有资源量157亿吨,煤种齐全,煤 质优良,为国内品种最全的炼焦煤和电煤生产基地。
开采现状
截止2005年底,隶属平煤集团公司生产矿井20座,核定能力27.94Mt/a,实际产量28.30Mt。地方国有2座, 生产能力0.12Mt/a;乡镇煤矿117座,生产能力约7.46Mt/a。在建矿井1处,设计生产能力2.40Mt/a。
汝州煤田位于河南省西部汝州市境内,跨越汝阳、郏县和登封等县市部分地区。煤田包括庇山、朝川、梨园、 焦姑山和汝阳五个区。汝州煤田的开发起步较晚,截止2005年末,区内平煤集团公司共有煤矿4座,核定能力 1.68Mt/a;国有地方2处,生产能力0.24Mt/a;乡镇煤矿58座,年生产能力约3.73Mt/a。在建井2处,设计能力 1.05Mt/a。
禹州煤田共有矿井6处,核定能力2.62Mt/a;国有地方煤矿6座,生产能力约2.62Mt/a;乡镇煤矿83座,生 产能力约2.57Mt/a。矿区内平煤集团公司在建矿井1座,新峰六矿新井设计生产能力0.45Mt/a;地方在建矿井2 座,设计生产能力1.35Mt/a。
谢谢观看
根据《许昌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许昌市1986年有水土流失面积1208平方公里,截止1999年底累计 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38平方公里,尚有水土流失面积270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5.4%。
自然资源
1、动物
平顶山矿区在世界动物区划中属古北界,在我国动物区划中属华北区,由于区内受煤炭资源开发和城市建设 等人类活动影响,植被趋于简单,动物种类不多,且多为适应性很强的广布种。
安全实习报告锦集7篇

安全实习报告锦集7篇安全实习报告篇1前言安全是人类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需求,是人们生命和健康的基本保障。
安全不仅对人体生命非常重要,而且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中国的安全生产事业不断取得进展,整体安全生产水平有所提高,安全绩效有所改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并趋于好转,但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特大事故频频发生,重大事故隐患突出,安全生产基础薄弱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事故主要集中在煤矿、道路交通、建筑、危险化学品等领域。
另外,职业危害相当突出,据统计,我国尘肺病总人数高达55万人,每年新发尘肺病患者约l万例以上,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达2500万人以上。
安全科学技术为当前世界各国防止事故、减少损失将发挥重大作用,而安全科学技术人才起到关键的作用。
作为安全专业的学生我们要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具备基本安全素养的同时,我们要学会运用专业知识排除安全隐患,预防生产事故的发生,保证公众的安全与健康,给国家和单位人员财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安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是在我们系统学习专业课之前,为了帮助了解专业内容、提高专业意识而组织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习过程中,学会从技术人员和工人那里获得直接的和间接的生产经验,积累相关的生产知识,为以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积累下宝贵经验。
一、实习目的1)通过认识实习,了解我国现行的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状况问题。
对煤矿企业的整个采煤和加工过程、机械工厂是如何生产运营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知道安全技术人员所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体系。
2)通过认识实习,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深入理解已学的理论知识(如煤矿地质学、普通地质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等),提高对安全工程专业的浓厚兴趣,了解和熟悉安全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积累感性知识。
3)通过认识实习,了解厂矿的大体工作流程及相关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
煤矿生产实习报告10篇

煤矿生产实习报告10篇煤矿生产实习报告10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煤矿生产实习报告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煤矿生产实习报告篇1摘要:为期一周的生产实习很快就结束了,尽管时间很短,但是感受是深刻的,收获是丰硕的。
这一次我零距离的接触到了煤矿工作者的生活,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深刻了解到做一个煤矿工作者的艰辛和不易。
三班倒的工作制度让他们不能有规律的饮食和休息。
同时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尽职尽责的优秀矿工,才能有煤矿产业今天的欣欣向荣。
生产实习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完基础课后转向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重要环节,是专业课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通过这次生产实习,我学到了一些课本外的有用知识,掌握了部分专业技能,并努力地将理论知识向实践经验转化,尽量做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但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感自己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专业知识的匮乏,这是我的不足之处,也是今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这段弥足珍贵的实践经历给我即将到来的求职增加了自信,同时也为我今后能够更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矗下面就我的实习内容和感受做一些总结:今年8月25日,我们从**科技大学出发,历时约十个小时来到**井镇,进行大学期间最后一个生产实习实践。
**井镇地处**西部,东与举世闻名的**气田相距200公里,西与宁夏石嘴山隔河相望,北与**市相毗邻。
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是**市10强苏木乡镇之一,所以这一次我们把实习地点选到了这里。
实习的主要地点有****井矿业集团三矿、神华**煤化股份有限公司下属采煤厂和洗煤厂。
实习的主要内容几乎涵盖了大四机械专业所有课程和专业知识。
单位介绍:****井矿业集团三矿位于**井镇政府东2公里处,中小规模矿井,年产约150万吨,整个煤矿依山而建,苍茫而辽阔。
平煤集团一矿简介

天安一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核定工作的简要过程2006年矿井生产能力核定工作是严格按照发改运行[2006]1019号文件要求和河南省煤炭工业局关于重新核定2006年矿井生产能力的通知要求,自6月13日开始认真学习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及有关文件精神,进行了初步核定,到9月21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6月份的初步能力核定进行了认真的复核,最后报河南省煤炭工业局审核。
第二节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一)《煤炭法》、《矿产资源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二)《煤矿安全规程》(2004版);(三)《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有关煤炭产业政策;(四)《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五)国家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监局印发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办法》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发改运行[2006]819号)。
第三节核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本次主要生产能力核定情况:提升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490万吨/年; 井下运输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770万吨/年; 通风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452万吨/年; 排水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520万吨/年; 供电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710万吨/年; 采掘工作面核定生产能力为400万吨/年; 地面生产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440万吨/年。
第四节最终确定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根据各系统生产能力核定情况,结合一矿资源储量及矿井设计生产能力,采掘工作面生产能力最小为400万t/a,因此天安一矿最终确定的核定生产能力为400万吨/a。
第二章煤矿基本概况第一节自然属性一、地理位置,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地形地貌,交通情况平煤天安公司一矿位于平顶山市中心以北3公里处,属平顶山煤田。
地理座标:东经113°11′45″~113°22′30″,北纬33°40′15″~33°48′4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安一矿生产能力核定报告书第一章概述第一节核定工作的简要过程2006年矿井生产能力核定工作是严格按照发改运行[2006]1019号文件要求和河南省煤炭工业局关于重新核定2006年矿井生产能力的通知要求,自6月13日开始认真学习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及有关文件精神,进行了初步核定,到9月21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6月份的初步能力核定进行了认真的复核,最后报河南省煤炭工业局审核。
第二节核定依据的主要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一)《煤炭法》、《矿产资源法》、《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二)《煤矿安全规程》(2004版);(三)《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有关煤炭产业政策;(四)《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五)国家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煤矿安监局印发的《煤矿生产能力管理办法》、《煤矿生产能力核定资质管理办法》和《煤矿生产能力核定标准》(发改运行[2006]819号)。
第三节核定主要系统环节及结果本次主要生产能力核定情况:提升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490万吨/年; 井下运输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770万吨/年; 通风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452万吨/年; 排水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520万吨/年; 供电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710万吨/年; 采掘工作面核定生产能力为400万吨/年; 地面生产系统核定生产能力为440万吨/年。
第四节最终确定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根据各系统生产能力核定情况,结合一矿资源储量及矿井设计生产能力,采掘工作面生产能力最小为400万t/a,因此天安一矿最终确定的核定生产能力为400万吨/a。
第二章煤矿基本概况第一节自然属性一、地理位置,企业性质,隶属关系,地形地貌,交通情况平煤天安公司一矿位于平顶山市中心以北3公里处,属平顶山煤田。
地理座标:东经113°11′45″~113°22′30″,北纬33°40′15″~33°48′45″。
企业性质为国有企业,隶属平顶山煤业集团。
平煤天安公司一矿位于平顶山矿区中部,平顶山、落凫山位于井田中部,二山南陡北缓,基本呈单面山形,走向近东西,地势北高南低,形成本井田范围内的分水岭。
南北两侧冲沟发育,多为季节性冲沟。
主、付井口位于落凫山南麓,主井口标高为+150.0米。
平顶山海拔+411.13米,落凫山海拔+492.70 米。
井田内山间冲沟发育。
一矿至平顶山站9公里,通过矿区专用铁路可直达漯宝铁路。
漯宝铁路连接京广、焦柳两大铁路干线。
平顶山站至京广铁路70公里,至焦柳铁路28公里。
以平顶山市为交通枢纽,有柏油公路沟通各县市,交通极为方便。
二、井田位置,边界范围,拐点坐标,井田面积,相邻矿井边界关系平煤天安公司一矿位于平顶山矿区中部,东以26勘探线为界与十矿相邻,西以36勘探线为界与天安四矿、六矿相邻,丁组煤层南起老窑采空区下界(+45~+110m之间),北至-600米等高线;戊组煤层南起露头北至-650米等高线;己组煤层南起-240米北至-800米等高线;庚组煤层南起-250米北至-800米等高线。
东西走向长5公里,南北倾斜宽5.86公里,最大面积29.3平方公里。
南邻二矿,北为人为边界,是一矿的延伸部分。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批准,2001年换领了采矿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号1000000140058登记面积29.3平方公里,开采深度由+150米至-800米标高,有效期30年。
一矿采矿登记边界主要拐点坐标为:D0101,3737170.0038437525.00 D0102,3741600.00,38438885.00 D0105,3743650.00,38434350.00 D0108,3738455.00,38432655.00 详细坐标情况见生产能力核定附表。
三、井田地质情况,地层,含煤地层,构造(一)地层及含煤情况井田内地层出露较差,根据钻孔工程揭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寒武系崮山组,上石炭统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石千峰组,三叠系刘家沟组和第四系黄土及坡、残积物。
含煤地层属上石炭统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上石盒子组、下石盒子组,其中以二叠系山西组及下石盒子组为重要含煤地层。
现将井田地层从老到新分述如下:1、寒武系上统崮山组(∈3g)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的沉积基底。
灰-浅灰色厚层状白云质灰岩,显晶质,具部明显的细状结构,顶部风化后为灰黑或淡黄色,。
井田内地层无出露,据30′—8孔揭露厚度大于40米。
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为含煤地层最下含煤段。
底界以底部铝土泥岩与下伏寒武系呈平行假整合接触。
岩性以深灰色石灰岩、黑色泥岩、深灰色砂质泥岩和浅灰色细、中粒砂岩,煤层组成,间夹菱铁质硅质泥岩薄层化石。
含煤4-8层,其中庚20煤沉积稳定,井田内普遍可采,本段顶界止于泥灰岩之上的黑色海相泥岩之顶。
平均厚度79米。
3、山西组(P1sh)平均厚度85米,与下伏太原组地层连续沉积。
岩性由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和煤层组成。
本段含煤3-5层,其中己15、己16、己17煤层部分发育较好,为井田内次要可采煤层。
己组煤层在井田内沉积连续性较差,在-240米水平以深出现了大片薄煤层带和无煤带,属不稳定煤层。
4、下石盒子组(P1x)1)戊煤组平均厚度146.0米。
由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灰白色细、中粒砂岩和煤层组成,含煤5-9层,其中戊8、戊9、戊10为井田内主采煤层。
该煤组沉积较稳定,发育良好,全区内普遍开采。
2)丁煤组平均厚度84米。
由紫色泥岩、砂质泥岩、灰色粉砂岩、灰白色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和煤层组成。
含煤3-5层,丁6煤为井田内主要可采煤层;丁5煤层局部可采,属较稳定煤层;丁4煤层井田内偶见可采点,属不稳定煤层。
含煤段上部为细、中粒砂岩,颜色灰白-纯白,含杂色较少;泥岩和砂质泥岩中含紫色斑和暗斑;含煤段下部具紫斑和暗斑、含米黄色大鲕粒及豆粒和不规则的菱铁质结核。
3)丙煤段平均厚度93米。
由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灰-灰白色细-中粒砂岩和煤层组成。
含煤2-5层,丙3煤层部分可采,属不稳定煤层。
本段砂岩内含杂质比丁煤段稍高,泥岩和砂质泥岩中,局部具紫斑、含菱铁质鲕粒。
5、上石盒子组(P2s)甲、乙煤段平均厚度293米,由灰绿色、浅灰色泥岩、灰绿色粉砂岩、灰色细、中粒砂岩和煤层组成。
甲煤段虽含煤多层,但均为薄煤层或炭质泥岩。
乙煤段虽也含煤多层,但只是薄煤层、煤线或炭质泥岩。
6、石千峰组平均厚度约300米以上。
上部由砖红色、褐紫色砂质泥岩及细-中粒砂岩组成;下部由紫褐色砂质泥岩、泥岩组成,团块状,易风化。
(二)地质构造本井田位于主体构造李口向斜西南翼中段。
基本构造为一走向北55°-75°西,向北北东倾斜的平缓单斜构造。
地层倾角5°-22°,一般6°-8°,井田内26-29勘探线深部最大倾角22°。
井田内构造简单,褶皱一般不发育。
煤层沿走向虽有小的起伏,但大断层稀少,仅在井田中、深部发现落差在20-40米的正、逆断层五条,并伴有次一级宽缓向斜和背斜,井田内小断层较发育。
另外,根据煤科院西安分院对三水平丁戊二三维地震勘探资料,发现大于5米的正、逆断层15条。
随着矿井的延深,断层密度越来越大,落差也越来越大。
1、褶皱1)郭庄背斜:背斜轴位于尹充村野猪岭一线,走向北60°西,向北西倾伏,东北翼倾角8°-15°,西南翼倾角6°-11°倾伏端在28勘探线东侧岳家小窑附近出露较明显,向东南沿至十矿,区内延展长度800米。
26-8孔、26-6孔、和27-16孔有控制。
2)牛庄向斜向斜轴部位于丁家村及老沟村一线。
轴向与郭庄背斜大致平行。
呈北西向展布。
由十矿进入本井田,倾伏于老沟附近。
区内延展长度600米。
地表全被黄土掩盖,从26、27勘探线剖面图看,26-12孔、27-15孔、27-9孔,井下戊8-10—21171采面、戊8-10—21151采面、戊8-10—21191采面、戊8—21210采面均有控制。
2、断层1)牛庄逆断层(F1)走向北35°-45°西,倾向北东,倾角40°,落差9-25米,井田内延展长度1500米,西北端消失在28勘探线西侧附近,东南端延伸至十矿井田内。
该断层钻孔控制严密,26-12孔、27-9孔28-13孔均有控制。
本井田丁、戊三东大巷、车场、丁戊三轨道、皮带上山及十矿井田巷道内均有揭露。
2)竹园逆断层(F2)走向北35°西,倾向北东,倾角40°,落差13-20米。
30-14孔,丁21150采面和丁一下山、戊一下山均有揭露。
戊组煤层落差比丁组煤层6—大。
井田内延展长度1000米。
3)张家逆断层(F3)位于张家和竹园一线。
走向北35°西,倾向北东,倾角38°,落差16-50米。
北西端延出井田外,东南端消失于30勘探线以西30/-19孔附近。
地表全被第四系掩盖,32-22孔、丁6-31060机、风直接控制。
井田内延展长度1870米,但该断层沿走向和倾向控制程度较差,只有在以后采掘过程中加以解决。
4)龙池正断层(F4)位于36勘探线龙池村附近。
走向北60°东。
倾向北西,倾角45°,落差20-32米,由36—22孔及丁6—22160采面控制,西南端入四矿井田,本井田内延展长度450米。
5)王家寨正断层(F5)位于王家寨村西北,走向北55°西,倾向北东,倾角42°-80°,落差25~30米,井田内延展长度约500米,无工程点和巷道点控制。
由地质点1935及346点见到,地表破碎带3~3.5米。
据井田内丁、戊煤已开采的采区揭露情况看,本井田内小断层较发育,在这些断层中,以高角度小断层的正断层为主,逆断层较少。
断层密度3.2条/万米2。
走向多为北东向和北西向。
从小断层的分布情况看,由西向东发育程度减弱,由浅入深断层密度有减小的趋势,但断层落差有变大的趋势。
从小断层的延展长度可以看出:走向断层落差越大,延展长度也较大,但条数少。
斜交断层落差变动幅度较大,延展长度100~700米,一般200~300米。
四、主要可采煤层情况,煤层赋存条件,煤层层数,厚度,资源储量,煤质,煤种本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
自上而下划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等七个煤组。
含煤地层总厚780米,含煤七组43层(有编号的煤层23层),其中甲、乙煤组无可采煤层。
煤层总厚约26米。
含煤系数为3.3%,可采煤层5组10层,总厚约15米,可采含煤系数为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