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节选)教案
《窦娥冤(节选)》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窦娥冤(节选)》教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窦娥冤(节选)》,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领会作者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作品背景介绍:《窦娥冤》是元代关汉卿的代表作,描写了一个善良女子窦娥遭受冤屈、顽强反抗的故事。
1.2.2 作品情节梳理:节选部分主要包括窦娥被冤枉、刑场上的誓言、窦娥的冤屈得到昭雪等情节。
1.2.3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窦娥、张驴儿、蔡婆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资源,生动展示作品情节和人物形象,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窦娥冤》的背景,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3.2 作品情节梳理让学生阅读节选部分,概括作品情节,体会作者的叙事技巧。
3.3 人物形象分析分组讨论,分析窦娥、张驴儿、蔡婆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分享小组成果。
3.4 作品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作品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探讨作品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主题思想。
第四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4.1 课堂小结4.2 作业布置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5.2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相关知识拓展介绍元代戏曲的特点,关汉卿的其他代表作,以及《窦娥冤》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6.2 文化背景拓展探讨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中的冤假错案,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引发学生思考。
6.3 创作手法拓展分析《窦娥冤》中的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等,引导学生了解并欣赏古代文学创作技巧。
第七章:教学活动设计7.1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分组扮演作品中的角色,进行课堂表演,增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
窦娥冤(节选)》教案

窦娥冤(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
2.赏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和XXX形象的典型意义,感受XXX的反抗精神。
3.认识封建社会官吏腐败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
4.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质朴本色、富于抒情性的语言特色。
5.领会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赏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和XXX形象的典型意义,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
教学过程:一、戏剧鉴赏要点戏剧三要素(戏剧人物、戏剧冲突、戏剧语言)——探究主题在探究主题时,要把握戏剧人物的特点,分析人物关系;把握戏剧冲突,包括人物自身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把握戏剧语言,包括人物典型语言、潜台词、舞台说明以及人物语言与情节关系。
鉴赏戏剧的注意点:了解剧情脉络,理清人物关系;把握矛盾冲突,感知人物形象;品味戏剧语言,欣赏艺术手法;力求全面解读,探究社会主旨。
二、元杂剧常识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四折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和结局;“楔子”通常放在第一折前,起类似序幕的作用)。
剧本构成:唱词(每折的曲子一韵到底,不能换韵)、宾白(以唱为主,以白为宾)、XXX(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角色组成:旦、末、净、杂。
旦是女角色,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末是男角色,包括正末(男主角)、副末、外末、小末四类;净多扮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杂包括XXX(老妇人)、XXX(老头儿)、驾(皇帝)、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洁郎(和尚)等角色。
演唱:多一人主唱,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
三、作者XXX简介XXX是元曲四大家之首(其他三大家:XXX(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XXX(代表作《汉宫秋》))。
【高中语文】《窦娥冤(节选)》+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

《窦娥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关汉卿的《窦娥冤》是中国传统戏剧的代表作之一。
统编版必修(下册)戏剧单元中节选了第三折,其传统文化层面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关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初步认识传统戏剧的基本特征及独特的艺术创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中提出:“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基于这一学习目标,本设计由戏剧本色入手,聚焦《窦娥冤》的关目设置,激发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辨意识,进一步感受《窦娥冤》关目设置的魅力。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元杂剧的结构、表达、运用,培养学生建构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全剧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人物形象,了解事件并查阅资料,运用分析与思考、探究与联想等方法,把握规律,发展提升思维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学习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中去呈现,体会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加深对本文的思考深度,探究本文的现实意义。
培养学生增加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清戏剧冲突的主要方面,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窦娥对天地既斥骂又依赖的矛盾中透露出作者思想的复杂性。
【教学方法】反复诵读法、引导点拨法、提问讨论法、分析总结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中国古代作家灿若星辰,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为数不多,关汉卿是其中之一;中国古典戏剧作品浩如烟海,被誉为世界十大悲剧的只有一部——《窦娥冤》;直到今天,人们遇到难以诉说的冤屈时,还常说“简直比窦娥还冤”。
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之中亦无愧色”的古典悲剧精品《窦娥冤》就展示了一位精神高尚的善良女性窦娥被毁灭的过程。
《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相关推荐《窦娥冤》教学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窦娥冤》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窦娥冤》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⑴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
⑵了解剧情;以第三折中《滚绣球》、《耍孩儿》等曲词为重点,赏析戏曲语言。
⑶、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把握其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⑷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⑸结合人教版配发的《第二课堂》“学习活动”练习,开展研究性活动。
教学重点:即目标之⑵、⑶、⑷教学难点:⑴第三折的开头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斥与结尾要感天动地之间的矛盾。
⑵对第三折 [ 端正好 ][ 滚绣球 ] [ 耍孩儿 ] 等曲子的理解,对全剧情节高潮的认识。
教学方法:⑴先观看戏曲或电影《窦娥冤》;⑵讲授与研究性阅读相结合。
学习方法:1、课前预习,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掌握古白话词语,了解剧情;2、诵读中可分角色朗读、分段轮读、自由选读,形式不一,但要进入“角色”,读出感情。
3、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一些特点,有助于理解剧情。
4、鉴赏课文语言,除重点鉴赏第三折[滚绣球]等曲子外,还可选取其他曲词和一些说白,品味曲词与说白的语言特色。
也可结合课文,领会曲词、说白、科介是怎样相辅相成塑造人物形象与推动情节发展的,了解戏曲语言个性化和动作性强的特点。
5、鉴赏课文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着重了解这种艺术手法对表现剧情和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可展开讨论,允许有不同认识。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学习:鲁迅说:“悲剧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祝福》展示了一位勤劳、善良的女性祥林嫂被毁灭的过程,显示出封建礼教的罪恶。
4.《窦娥冤(节选)》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窦娥冤》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部编版语文必修下册的第二单元——戏剧单元,本课《窦娥冤》(节选)是本单元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学习悲剧作品,看看这些悲剧故事毁灭了哪些“有价值的东西”,并以悲悯的情怀看待悲剧人物的命运,认识良知的不朽价值,感受悲剧作品震撼人心的力量,与同学分享你的阅读体验。
本文是金末元初剧作家关汉卿的悲剧代表戏曲,课文节选该戏文的第三折,通过记叙民间一个最普通的青年妇女窦娥的赶赴刑场受刑的遭遇,展现她不屈服于命运的反抗精神,深刻地揭露并控诉了当时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愤怒地鞭挞了无心正法、草菅人命的封建统治者,热情歌颂了被压迫、被迫害的底层百姓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性格。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对戏剧语言较为陌生,所以我在第一课时已帮助学生疏通了大意,让他们掌握了基本的戏剧常识,补充了其他章节的内容。
在本课时里,我将着重品鉴窦娥这一人物形象,分析戏剧矛盾冲突,探究她悲剧命运的根源。
在这一点上,我要尽可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小组积极合作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去表达观点和看法,以学生为主,教师主导,实现课堂的高效进展。
在重难点突破上,要注意引导,层层发问,促进学生思维的延伸和发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重要曲词,体会戏曲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独特的语言特色;2.思维发展与提升:鉴赏《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悟悲剧的美学价值;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窦娥形象的现实意义,探究主题,学习窦娥坚持正义、永不屈服的反抗精神。
【教学重点】重点:戏剧冲突的探究;人物形象的鉴赏和归纳;感受悲剧的美学价值。
【教学难点】难点:戏剧冲突、悲剧命运的现实意义的探究。
【教学方法】讲读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学案、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课时安排】《窦娥冤》安排三课时,本课是第二课时(探究讨论课)【教学过程】一、不被打败——名言导入同学们,《老人与海》里桑迪亚哥有这样一句至理名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老师问:那毁灭的是什么?学生回答:肉体。
《窦娥冤》教案范文6篇

《窦娥冤》教案范文6篇《窦娥冤》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家作品;了解元杂剧的特点以及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体会戏曲的语言特点,理解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3.情感目标:通过窦娥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以及人们的反抗精神二、重点难点1.品味戏曲的语言2.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手法的运用与理解三、预习点拨1.熟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2.查阅工具书或电子网络了解作家作品及戏曲有关常识并解决重点字词第一课时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
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
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
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一、知识储备1.关汉卿,号,戏曲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代表作品有、、、等。
《窦娥冤》全名,共,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关汉卿的和王实甫的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2.元曲四大家为“关”“马”“郑”“白”。
其代表作是关汉卿的,马致远的,白朴的,郑光祖的。
3.元杂剧:元代形成的一种把、、等有机结合起来的戏剧形式。
剧本结构一般分为,有的还加一个,剧本由、、三部分组成。
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套曲演唱,全用北方曲调,由或一人独唱至终。
4.正音刽子手()、亲眷()、嗟怨()、杳无音信()、前合后偃()、尸骸()、冤枉()、荒阡()、亢旱()、鲍老儿()、瀽()、5.课文出现个曲牌,都属于宫调。
二、理清结构(本折戏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三、问题探究研读第一层1.【端正好】曲子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2.在【滚绣球】曲中,窦娥质问了什么?痛陈了什么?否定了什么?(用原文回答)3.【滚绣球】这支曲子又表达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研读第二层1.课文在表现窦娥反抗精神的同时,又反映了她性格的另一面,是什么?从哪些地方体现出来的?2.试分析窦娥与婆婆的一段对白,体会关剧的语言艺术。
第19课《窦娥冤》教案【优秀6篇】

第19课《窦娥冤》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19课《窦娥冤》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窦娥冤(节选)》教案

《窦娥冤(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特点。
2.赏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和窦娥形象的典型意义,感受窦娥的反抗精神。
3.认识封建社会官吏腐败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草菅人命的罪恶。
4.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体味质朴本色、富于抒情性的语言特色。
5.领会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赏析《窦娥冤》的戏剧冲突和窦娥形象的典型意义,鉴赏性格化的人物语言。
教学过程:一、戏剧鉴赏要点●戏剧三要素(戏剧人物、戏剧冲突、戏剧语言)——探究主题把握戏剧人物探究主题:把握人物特点、分析人物关系把握戏剧冲突探究主题:人物自身的冲突、人与人的冲突、人与环境的冲突把握戏剧语言探究主题:人物典型语言、潜台词、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与情节关系●鉴赏戏剧的注意点:了解剧情脉络,理清人物关系;把握矛盾冲突,感知人物形象;品味戏剧语言,欣赏艺术手法;力求全面解读,探究社会主旨。
二、元杂剧常识●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幕”,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组成,四折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楔子”通常放在第一折前,起类似序幕的作用。
)●剧本构成:唱词(每折的曲子一韵到底,不能换韵)、宾白(以唱为主,以白为宾)、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角色组成:旦、末、净、杂➢旦:女角色,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四类。
➢末:男角色,包括正末(男主角)、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多扮性情恶劣、举动粗野的人物。
➢杂: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驾(皇帝)、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洁郎(和尚)等角色。
●演唱:多一人主唱,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
三、作者关汉卿简介●元曲四大家之首(其他三大家: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节选)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认识曲文的艺术手法。
2、把握剧本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了解元杂剧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理解剧本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朗读全文(曲文)
正音正义:提防阡陌刽子手嗟叹亢旱
二、剧情分析
(一)问:本折故事分为几个场景?从哪里划分?为什么?
1、[端正好][滚绣球]
2、[倘秀才]——[鲍老儿]
3、[耍孩儿]至[煞尾]
(二)分析曲词的内容和情感
齐读第一个场景。
要求用富有情感的语言。
1、这两段曲词写了什么内容?
愤怒控诉。
(板书)
- ---天地不公。
天,上指统治者;地,下指官吏。
这是对整个社会秩序的怀疑。
2、从曲词中你读出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⑴怨——天地:“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
”
⑵恨——不平:“地也,你不分好歹何谓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⑶哀——自己:“哎,只落得两泪涟连。
”
3、这两首曲子,情感激昂。
作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达到这种效果的?
⑴对偶句:整齐,语气连贯,适于表达畅达的情感。
⑵对比手法:鲜明的情感色彩。
⑶呼告:情感喷发式的直抒胸臆。
⑷“字句皆无忌惮”的语言:口语:“葫芦提”“合”等。
自然,不受约束,情感力量充分。
分角色朗读第二个场景。
1、这一场景主要写窦娥与婆婆的“诀别“,感情基调是什么?
哀婉凄恻。
(板书)
2、这一场景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性格?
善良,孝顺。
(板书)
3、作者着力刻画窦娥的善良,在表达主题上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以善良的被毁灭,揭露社会的黑暗。
这个人越是善良,温顺,揭露的意义越深刻。
第二课时
一、研读“三桩誓愿”曲词。
齐读“三桩誓愿”曲词。
1、“三桩誓愿”,反映了窦娥怎样的情感?
抗争精神和坚信冤情被雪的壮烈。
(板书)
2、为什么要发三桩誓愿?一桩不行吗?
不行。
⑴因为历史上和冤有关的传说有好几个,窦娥觉得冤情太深,少了不充分。
⑵三个誓愿有不同的程度。
①血洒白练:不落红尘。
②六月飞雪:洁白不染。
③亢旱三年:惩罚世道。
显示自己的冤情——报复这不公平的世道。
3、对这种浪漫主义的手法,你怎样认识?
理想的寄托。
如果你受了冤屈,也会这样想,虽然不合逻辑,但却合乎情感。
明代叶宪祖改编《窦娥冤》故事,名为《金锁记》。
记窦娥丈夫蔡昌宗并未夭折,而是于上京途中黄河遇险,掉落水中,被龙王招为驸马。
三年后,上京应举,状元及第。
窦娥刑场当刑时,大雪纷飞,监斩官急令刀下留人,收入监房。
后窦天章为肃政廉访使,为窦娥平反冤情,父女进京,于舟中遇到蔡昌宗,夫妻团圆。
这两种结局有什么不同的效果?
二、欣赏“煞尾”曲词
朗读最后“煞尾”一节,这首曲词有什么特点?
景物渲染。
三、元杂剧基本知识
剧本构成:一本四折,分旦本和末本
角色种类:旦、末、净、卜、外。
科白含义:科(舞台动作),白(演员说话)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四、背诵《滚绣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