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基本知识点检测

合集下载

(精编)部编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分层测评

(精编)部编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分层测评

第6课北宋的政治1.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陈桥镇是宋太祖黄袍加身之地。

与此地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玄武门之变B.陈桥兵变C.大泽乡起义D.淝水之战2.宋太祖取代哪一朝代的统治,建立北宋( )A.唐朝B.后梁C.后周D.北汉3.北宋初年出现了“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局面,军队战斗力大为削弱。

造成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统治者( )A.实行养兵政策B.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C.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D.控制对军队的调动4.下列不属于...北宋初期,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的是( )A.派文臣做地方知州B.设置通判C.设置转运使D.削弱相权5.丞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官职,往往担任这一要职的人,都是皇帝的肱股之臣。

宋太祖时对丞相采取的措施是( )A.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B.废除丞相C.扩大宰相军政、财政大权D.把宰相一分为三6.判断下列表述中的错误并改正。

(1)960年,赵匡胤改国号为宋,以洛阳为都城。

错误: ;改正:。

(2)宋太宗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措施,解除了石守信等将领的兵权。

错误: ;改正: 。

(3)北宋在地方设节度使,从而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错误: ;改正: 。

1.“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典故。

这些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个人物有关( )A.刘邦B.李渊C.赵匡胤D.杨坚2.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 )A.外戚夺权B.权臣代政C.武将兵变D.君主禅位3.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其他割据政权,统一了( )A.北方B.全国C.西南和西北地区D.中原和南方地区4.北宋为了防止武将专权,主要实行的措施是( )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武夫悍将……有其甲兵”C.“兵无常帅,帅无常师”D.“制其钱谷,收其精兵”★5.秦汉时期,丞相一职多由一人担任,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丞相,到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员就更多。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B.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C.丞相权力不断被削弱D.民主政治逐渐完善6.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①秦始皇实行郡县制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③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④北宋设立转运使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箭),并允诺授予他高级武官。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第6课《北宋的政治》(综合题)1-50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第6课《北宋的政治》(综合题)1-50题(含答案解析)
材料三 如下图。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
(2)宋朝统治者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宋朝科举考试的人数大大增加,其原因是什么?产生了什么作用?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宋太祖曾说:“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奸邪共济为内患,深可惧也”。
材料二: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一处。
(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摘自李涛《续资治通鉴长编》
(1)根据材料,分析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针对赵普所说的“权”“钱”“兵”问题,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着手加强中央集权?
(3)宋太祖的这些措施收到了什么效果?
(2)根据材料二回答,宋统治者为什么要“移换屯防”?
(3)材料二、三体现了宋朝哪一国策?
(4)该国策对宋朝有什么影响?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材料一:唐朝: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宋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1)根据材料一,说出北宋采取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出采取该政策的原因:
材料二:宋初大将曹翰的《退将诗》: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朝谚语: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2)北宋武将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填空复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试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填空复习第6课北宋的政治试题

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
〔易错字写2遍:赵匡胤通判转运使专横跋扈兵变政移〕
一、宋太祖强化HY集权:1、唐朝灭亡之后,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合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那时在南方各地还有10个小国,总称国。

2、陈桥兵变:年,后周大将在发动兵变,建立北宋,都
城:。

赵匡胤就是
3、北宋建立后,宋太祖和继任者按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完毕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场面,但与并立。

4、强化HY集权:①HY事:
②HY:
③地方:
作用〔影响〕
二、重文轻武政策:1、目的: 2、措施〔表现〕①

〔宋朝HY开展科举制度的详细表现和意
义:〕。

3、影响
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
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各地下学期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2.6北宋的政治一、选择题1.(2022春·河北承德·七年级统考期末)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

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

”他评价的是()A.隋文帝杨坚B.唐玄宗李隆基C.唐太宗李世民D.宋太祖赵匡胤2.(2022春·河北石家庄·七年级统考期末)史学界对宋朝的某项政策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这项政策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宋朝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第二种观点,这项政策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这项政策应该是()A.重农抑商B.重文轻武C.和亲会盟D.闭关锁国3.(2022春·河北唐山·七年级统考期末)据《宋史・宰辅表》统计,宋朝宰相133名,科举出身的123名。

州县长官也由文臣担任。

据此可知宋朝政治的特点A.文官政治B.君主专制C.分化事权D.中央集权4.(2022春·河北保定·七年级统考期末)宰相赵普曾向宋太祖建议道,治理地方,要“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提出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在于A.实现地方自治B.加强中央集权C.杜绝官员贪腐D.促进社会和谐5.(2022春·河北沧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宋朝形成“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局面,反映()A.君权对相权的制约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宰相职权范围扩大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6.(2022春·河北邯郸·七年级统考期末)宋初以“重文轻武”为国策,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这些受到提拔的人主要来源于()A.开国功臣B.科举考试C.皇亲国戚D.地方推荐7.(2022春·河北保定·七年级统考期末)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每年被迫送出大量钱物;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2019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知识点与训练

2019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第6课北宋的政治知识点与训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太祖)一日召见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 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生灵涂地,其故 何哉?吾欲息兵定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 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人神之福也。此非他故,方镇太 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 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 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请回答: (1)他们在讨论什么?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 (2)赵普提出了哪些解决的措施? (3)与历朝开国之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 狗烹”的做法相比,宋太祖的举措高明在什么地方?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原因:防止唐末以来武将跋扈的弊端重现 2、政策:抑制武将 提升文官 格局:文臣统兵 3、表现:政治:①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地位和待 遇高于武将 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严重束缚统军 的指挥权 文教: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作用:在全国范围营造浓厚读书风气,促进整个社会文 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 辈出的文治局面。 4、影响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②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安定
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北宋的建立与统一960年后周赵匡胤陈桥兵变东京开封黄袍加身2强化中央集权1措施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政治上
第的建立与统一 960年 后周 赵匡胤 陈桥兵变 东京(开封) “黄袍加身” 2、强化中央集权 (1)措施 军事上①“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政治上:中央①削弱相权 ②宰相之下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 ③设立多重机构 地方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②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经济上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②设置转运使 (2)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 强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第6课 北宋的政治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练习:第6课 北宋的政治
7.(2019年山东青岛)《中国通史》中记载:“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纠唐末五代武人乱国的弊病。”该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 )
A.藩镇割据 B.宦官专权 C.武将专权 D.重文轻武
8.(2018·山东聊城)宋朝儿童念的《神童诗》,一开头就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有读书高”。当时民间还流行着这样的俗话“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材料主要表明,宋朝( )
3. 宋太祖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
A. 分解宰相权力
B.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C. 分散知州权力
D. 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宋太祖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同时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借以分知州的权力。分解宰相权力的是在宰相下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军政、财政大权。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的是在地方设置转运使。防止武将专横跋扈的措施是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与分权无关。故选C。
A. 分化事权 B. 减少数量 C. 限制自由 D. 使用亲信
3. 宋太祖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 )
A. 分解宰相权力 B. 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C. 分散知州权力 D. 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4. 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 休养生息政策 B. 重文轻武政策 C. 重武轻文政策 D. 对外开放政策
D. 镇压黄巢起义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末年.故不属于宋太祖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是镇压黄巢起义.故此题选D。
13. 宋代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其积极作用表现在( )
①防止和杜绝了唐末五代以来武将跋扈和兵移政变局面的出现

第6课 北宋的政治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下学期福建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第6课 北宋的政治期末试题选编 2021-2022学年下学期福建省各地七年级历史(含解析)

2.6北宋的政治1.(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校考期末)清初诗人查慎行曾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

”发动陈桥兵变的是A.杨坚B.李世民C.赵匡胤D.赵构2.(2022春·福建龙岩·七年级统考期末)“河南封丘县陈桥驿:大宋王朝从这里走来”。

与这一文化旅游宣传词有关的历史典故是A.纸上谈兵B.草木皆兵C.黄袍加身D.破釜沉舟3.(2022春·福建厦门·七年级校考期末)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局面的原因是A.重文轻武,注重发展文教事业B.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C.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罢兵议和D.推行王安石变法4.(2022春·福建厦门·七年级校考期末)“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

”为此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A.建立刺史制度B.分化事权,削弱相权C.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D.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5.(2022春·福建厦门·七年级厦门市湖滨中学校考期末)《中国通史》中记载:“提倡文人政治,严禁武人干政,其目的在痛纠唐末五代武人乱国的弊病。

”该材料反映出宋朝的政治特点是A.藩镇割据B.宦官专权C.武将专权D.重文轻武6.(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校联考期末)“宋代的基本政治设计,大幅度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性格,中国人历史上第一次不再以立功疆场为荣,而是沉醉在案头书牍之中”。

这一“政治设计”是A.分封诸侯B.设置刺史C.重文轻武D.八股取士7.(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有一位同学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湎酒色误社稷D.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8.(2022春·福建泉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

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知识点和练习

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知识点和练习

七下历史第6课《北宋的政治》知识点和练习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北宋。

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措施(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2.措施(1)重视文官:宋太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辨证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1)积极影响:①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发展。

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消极影响:①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也导致了北宋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多次失利。

②重文轻武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练习题一、选择题1.“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是大家所熟知的历史典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6课北宋的政治基本知识点检测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建立:________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________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以________为都城,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________。

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1)解除禁军将领的________,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2)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________权力过大,采取___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

(3)在地方,派____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在地方设置___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3.意义:通过这些措施,宋朝把________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________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政策
4.概况: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________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宗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5.宋朝注重发展________,改革和发展了________。

6.影响:宋朝的________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________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答案:
一、1. 960 陈桥驿开封宋太祖2. (1) 兵权(2) 宰相分化事权
(3)文臣通判转运使3. 中央集权皇权
二、4. 文臣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5. 文教事业科举制
6. 重文轻武尚武轻文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