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硅谷贸易发展分析

合集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新经济发展比较

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新经济发展比较

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新经济发展比较粤港澳大湾区与旧金山湾区是中美两国最为知名的新经济领先发展区域。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知名的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是我国新经济发展的南方主战场;旧金山湾区是美国西海岸以高新技术中心闻名的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硅谷”已成为世界各国高科技聚集区的代名词。

两地独特的湾区经济发展区位,相似的高新技术产业定位,类似的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使两者在新经济发展上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本文分析比较粤港澳大湾区和旧金山湾区新经济的发展情况,以期为我国湾区新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一、两大湾区新经济发展的产业分析1.粤港澳大湾区新经济的相关产业粤港澳大湾区一般分为湾区西岸、东岸以及港澳地区。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西岸主要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带,以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业和优势传统农业为主,主要包括新材料、新能源、农业产品、电子加工等产业类型。

东岸主要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带,以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主要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电子制造等产业类型。

港澳地区在大湾区中起到促进向外发展、加强对内融合的作用。

其中,澳门积极发展旅游休闲服务业、博彩旅游,同时也担任葡语国家交流平台中心的角色;香港重点发展金融服务业、贸易及物流业、专业及工商业支援服务业、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产业类型,担任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等角色。

粤港澳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港群和空港群,是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制造中心、投资中心、企业孵化中心和新经济策源地,区内产业结构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有300多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互补性、协同性较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

从新经济发展的产业类型来看(见表1),香港、深圳、广州、珠海等粤港澳大湾区各具体城市的优势产业各不相同,但城市间的产业链条相对完整,产业生态较为完善。

比如:香港有金融服务业、旅游业、贸易及物流业、专业及工商业支援服务业四大支柱产业;深圳在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互联网产业上具有明显优势;广州传统汽车制造业、电子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动能强劲;珠海在电力能源、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家电电气、电子信息、石油加工等产业发展迅速。

美国产业的发展趋势

美国产业的发展趋势

美国产业的发展趋势美国产业的发展趋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的产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和发展。

由于科技的进步、全球化的影响以及经济政策的调整,美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美国产业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可能的未来发展。

一、科技与创新科技是推动美国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以其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在全球产业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例如,美国的硅谷被誉为全球科技创新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科技公司和投资。

高科技行业如电子、互联网、生物技术等在美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未来,科技将继续在美国产业中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有更多的机会出现在美国的产业中。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应用于制造业的自动化生产,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物联网技术可以改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新的产业形态。

二、全球化与外包全球化是近年来美国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美国的许多企业已经将生产和制造环节外包到国外,以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

例如,许多制造业企业将生产转移到亚洲和墨西哥等地,而技术和服务行业则更多地依赖印度和东欧等地的人力资源。

全球化也使得美国的企业面临更多的竞争和挑战。

许多外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竞争压力。

同时,海外市场也为美国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随着全球中产阶级的扩大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美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销售和业务也有了更多的增长机会。

未来,全球化的趋势将继续对美国产业产生重要影响。

企业需要更加灵活和敏捷地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

他们需要寻求更多的国际合作和合作伙伴关系,以提高创新能力、降低成本并开拓国际市场。

三、绿色产业与可持续发展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不断增加,绿色产业正在成为美国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绿色产业指的是以低碳、清洁能源和可持续技术为基础的产业。

例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领域正在得到快速发展。

国家是靠什么赚钱

国家是靠什么赚钱

国家是靠什么赚钱一个国家的财富和发展往往与其赚钱的方式息息相关。

那么,一个国家到底靠什么赚钱呢?钱从何而来?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个人见解。

首先,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产业的发展。

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是实体经济,也就是生产和制造业,包括工业、农业和服务业。

工业生产运行良好不仅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也能够为国家提供丰富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增加国家财富。

例如,中国的制造业和出口业务是支撑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其次,一个国家的赚钱能力也与其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密切相关。

自然资源是国家赚钱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如石油、天然气、矿产等,能够通过开采和出口这些资源赚取大量外汇。

例如,沙特阿拉伯是一个石油资源丰富的国家,其丰富的石油资源为其提供了巨大的财富。

此外,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也是国家赚钱的重要途径之一。

科技创新能够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并带来新的商机。

例如,美国的硅谷地区就是一个聚集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公司的地方,这些公司通过技术创新赚取大量财富,并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旅游业也是一个国家赚钱的重要方面。

一个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自然景区和悠久的历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游客的到来带来了外汇和就业机会,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例如,法国的巴黎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每年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

最后,世界贸易也是一个国家赚钱的重要途径。

国际贸易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和交流,为国家提供了赚取外汇的机会。

国际贸易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并提高国家的竞争力。

例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其庞大的制造业和可观的出口金额为中国带来了大量外汇收入。

综上所述,一个国家的财富和发展与其赚钱的方式息息相关。

产业发展、资源开发、科技创新、旅游业和国际贸易都是国家赚钱的重要方面。

通过合理利用这些途径,一个国家可以获得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并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硅谷发展历程

硅谷发展历程

硅谷发展历程硅谷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地区,以科技创新和创业精神而闻名,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以下是硅谷的发展历程。

1. 科研机构的建立:20世纪50年代初,斯坦福大学在硅谷附近建立了斯坦福研究所,该机构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和工程师前来研究和实验。

2. 科技公司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许多科技公司在硅谷成立,包括惠普(Hewlett-Packard)和英特尔(Intel)。

这些公司开始研发和生产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产品。

3. 创业文化的形成:随着科技公司的不断涌现,硅谷开始形成了一种创业文化。

年轻的工程师和企业家开始自己创办公司,寻求创新和商业机会。

4. 互联网的普及: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普及进一步推动了硅谷的发展。

许多互联网公司,如谷歌(Google)和雅虎(Yahoo),在这个时期创立并取得了巨大成功。

5. 风险投资的崛起:硅谷的发展离不开风险投资的支持。

许多风险投资公司在硅谷设立办事处,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创业指导。

6. 多元化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硅谷的产业逐渐多元化。

除了计算机和互联网公司,硅谷也涌现出生物技术、清洁能源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企业。

7. 产业集群的形成:硅谷逐渐形成了一个产业集群,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创业者和企业家。

这个集群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创新的生态系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8. 技术创新持续推动:硅谷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不断推动科技行业的发展。

从智能手机到无人驾驶汽车,硅谷一直是科技前沿的领先者。

总的来说,硅谷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科研机构的建立、科技公司的兴起、创业文化的形成、互联网的普及、风险投资的崛起、多元化的发展、产业集群的形成以及持续的技术创新。

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硅谷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和创业的中心。

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化与问题分析

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化与问题分析

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化与问题分析近年来,美国的贸易政策一直备受关注。

在特朗普上台后,他宣布推行“美国优先”的贸易政策,试图保护美国制造业和就业岗位。

但其实,美国的贸易政策早在此前就已经在不断演化,并存在着众多问题。

一、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化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贸易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了全球经济的主导者。

为了避免全球经济崩溃,美国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了以美元为中心的金融体系,世界货币体系也随之建立。

此后,美国制定了一系列貿易政策,旨在保护本国企业和就业岗位,但也给其他国家带来了不小的负担。

2. 全球化带来的压力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开始感受到来自全球化的竞争压力。

与此同时,美国也期望通过进口廉价商品来降低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因此,美国也开始采取了一些贸易自由化措施。

3. 特朗普上台后的贸易政策特朗普上台后,他认为美国在国际贸易中一直被其他国家利用,因此引入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如对钢铁和铝产品征收关税,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等。

此外,他还谴责其他国家的汇率政策和知识产权侵权,意图维护美国本国的制造业和就业岗位。

二、美国贸易政策存在的问题1. 保护主义给其他国家带来负担美国一直实行着一些保护主义政策,如对钢铁和铝产品的关税等。

这种做法会给其他国家带来不小的负担,因为这些国家的商品在美国市场上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和难处。

同时,美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也会引发其他国家的反制措施,给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性。

2. 贸易逆差只是表象特朗普上台后,他特别关注的是美国的贸易逆差。

但实际上,一个国家的贸易逆差只是表象,而不是问题的实质。

贸易逆差意味着该国进口大于出口,但这背后也意味着该国国内消费较强。

因此,理解贸易逆差的实质和背后的原因,将有助于解决贸易争端。

3. 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并不是非黑即白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贸易政策,但二者并不是非黑即白。

在某些情况下,贸易保护措施可以为本国企业提供必要的保护和帮助,但如果过度推行,将给全球贸易形势带来负面影响。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

中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作者:***来源:《对外经贸》2019年第10期[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科研投入、专利申请数量、研究人员规模等方面成绩显著,但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与发达国家的贸易中我国主要从事的是加工贸易,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比较低,出口企业主要是外资企业。

美国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主要伙伴,也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主要出口市场,通过分析中美两国之间的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现状和美中、美加、美墨、美日高新技术产品贸易规模的对比,从而得出中国与美国之间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并针对中国与美国之间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失衡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现状;对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75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9)10-0010-06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ino-US High-tech Products TradeWang Jiani(School of Economics,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Xi’an Shaanxi 710061)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 has also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Driven by national policies, China's high-tech industr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recent years, and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research investment, number of patent applications, and scale of researchers. However, China's high-tech products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compared with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trade with developed countries, China mainly engages in processing trade, and the added value of export products is relatively low. The export enterprises are mainly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main partner of China's high-tech products trade, and also the main export market of China's high-tech products. 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high-tech products trade and the status quo of high-tech products trad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n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high-tech products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scale of trade between high-tech products of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Canada,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In contrast, through the above research, the reasons for the imbalance of high-tech product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obtained. Finally,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imbalance of high-tech products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re proposed.Keywords: High-tech Products; Trade Status; Suggestions[作者簡介]王嘉妮(1997-),女,山西吕梁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产业经济学。

美国的科技创新中心硅谷

美国的科技创新中心硅谷

美国的科技创新中心硅谷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圣何塞谷地,是世界闻名的科技创新中心。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硅谷一直是全球科技行业的重要驱动力。

它汇集了无数创业公司、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实验室,成为了科技突破和创新的摇篮。

本文将介绍硅谷的背景、特点以及其对美国和全球科技发展的影响。

一、背景硅谷作为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历史优势。

早在20世纪50年代,硅谷就开始经历科技发展的初期阶段。

当时,斯坦福大学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开始创办起一些小型创业公司,为硅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硅谷还受益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理工学院等世界级学府的优秀教育资源,为科技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二、特点硅谷之所以成为科技创新的中心,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人才集聚:硅谷吸引了全球最优秀的科技人才。

无论是来自美国本土还是外国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创业者,都希望能够在硅谷找到更多机会。

高校的优秀教育和丰富的研究资源,以及众多创业成功案例的鼓舞,使得硅谷成为才华汇聚的地方。

2.创新氛围:硅谷秉持着开放合作的创新理念,各个企业和研究机构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合作网络。

这种合作模式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和条件,推动了科技的突破和创新。

同时,硅谷还通过设立研究中心、孵化器和高科技园区等方式,提供了创新创业的场所和资源。

3.风险投资:硅谷拥有世界顶级的风险投资机构。

众多的风险投资者愿意将资金投入到硅谷的创业企业中,帮助他们实现创意和理想。

这些风险投资机构不仅提供了资金,还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资源,成为了硅谷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持力量。

三、影响硅谷的科技创新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美国,而是波及全球。

1.经济贡献:硅谷是美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数以千计的高薪职位和创业机会吸引了大量人才。

硅谷科技企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为美国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硅谷的创新成果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发展的借鉴和参考。

2.科技进步:硅谷是大量科技创新和突破的孵化地。

美国硅谷、新加坡裕廊工业园的发展启示

美国硅谷、新加坡裕廊工业园的发展启示

美国硅谷、新加坡裕廊工业园的发展启示【区域经济】美国硅谷,新加坡裕廊工业园的发展启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许利萍摘要:本文以生命周期理论和上海开发区的发展历史,指出上海开发区正处于发展的转换期,在这一阶段中,制度安排成为开发区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文章以美国硅谷,新加坡裕廊工业园的成功发展为案例,对上海开发区的制度改革提出了建议.关键词:美国硅谷新加坡裕廊工业园上海开发区制度改革一,问题的提出开发区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吸引外部生产要素,促进自身经济发展而划出一定范围并在其中实施特殊政策和管理手段的特定区域.开发区并非中国特产,而是世界工业化的产物.从16世纪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地中海沿岸的悄然兴起,人类经济发展史上出现了以自由港为特征的开发区形态.据了解,世界上最早以自由港正式命名的开发区是1547年意大利创建的热那亚湾雷格亨港,该港的创建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开发区终于在世界诞生.19世纪,随着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丹麦的哥本哈根,葡萄牙的波尔图,德国的不来梅和汉堡(1882年)等城市先后成立现代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美国也从1934年开始在沿海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和具有自由港特征的对外贸易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增强,从2O世纪中叶开始,国际产业结构出现调整和升级,世界范围相继出现了以出口加工区和科学工业园区为特征的两种新型的开发区形态.1951年美国斯坦福研究园的诞生,不仅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工业基地”硅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且开创了世界各国建设科学工业园区,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历史先河.1961年,新加坡政府接受联合国发展计划署的建议,决定在裕廊地区建立大规模的开发区.同年8月,成立了国家经济发展局,标志着开发区建设正式启动.这二个成功开发区成为世界开发区发展的典型代表.我国开发区起步于1984年,而上海开发区开发建设从1986年开始.在2O多年的发展后,上海开发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以2009年的公开数据来看,上海现有的41个国家级以及市级开发区(38个以工业为主,规划总面积656平方公里,实际已开发438平方公里),2009年全市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2845.28亿元,开发区以约占全市1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到全市工业总量的51.6,工业税收的49,工业利润的39,就业总量的17.开发区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500亿元至1000亿元,200亿元至500亿元的园区数分别为3,5,8个,其中松江工业区,金桥开发区,漕河泾开发区超过1000亿元.全市开发区二三产营业总收人达到22593.9亿元左右.其中全市开发区第三产业营业收人9l80.17亿元,同比增长lO.64,占全市总量的4O.63.可以说,上海开发区努力践行着发展先锋的使命,强劲地推动着上海经济的发展.开发区是社会经济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生物体生命周期成长的特征,其成长与消亡过程的演变,与生物体的生命演变过程相似,即一般要经历新生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4个阶段.基于对生命周期理论和上海开发区的研究,实际上开发区是一个复杂开放的生命系统.从发展演化的一般规律来看,可以分为创建期,成长期,转换期,成熟期和回归期5个阶段.创建期是开发区创立和诞生的时期,这一阶段开发区具有创新活力和动力.成长期则是开发区由弱变强,发展速度迅猛的时期,在区域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转换期是开发区多条发展轨迹的拐点和转折时期,该阶段开发区需要度过产业转型的关口,开发区之间的优惠政策竞争转变为制度的竞争.具备适宜的制度安排的开发区将逐步进入成熟期,在这一阶段中,开发区处于适合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企业处于良好的发展环境中.回归期则是指开发区完成其历史使命,回归为城市的一部分,成为与城市完全相融的新城区,这一阶段中开发区与周围其他地区在制度以及其他方面没有边界和孤岛现象存在.根据以上理论和上海开发区的发展历史,我认为上海开发区目前处于转换期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一53—1986年一1991年是上海开发区所经历的创建期:1986年8月,阂行开发区,虹桥开发区被列为全国第一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上海首批成立的开发区;1988年,漕河泾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991年又被国务院批准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全国唯一拥有双重身份的开发区.1992—2002年是上海开发区的成长期:上世纪9O年代初,上海抓住浦东开发开放的机遇,形成了”1+3+9”的开发区发展新格局.”1”即浦东新区,区内先后成立了金桥出口加工区,外高桥保税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四大国家级开发区,现在已成为上海高端产业的集聚地,浦东开发开放的窗口.“3”即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和上海化学工业区.”9”即九个市级工业区,包括莘庄,康桥,嘉定,奉浦,松江,青浦,崇明,金山和宝山工业区,上海开发区发展驶入了快车道.2003至今是上海开发区的转换期:上海开发区发展进入调整转型,内涵提升阶段.按照工业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功能集成的清理整顿要求,上海开发区经过撤销,核减,合并,从177个减到41个,规划面积从1008平方公里减少到656平方公里,开发区积极推进”四个转变”,即从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从注重政策性优惠向提高服务质量和配套能力转变,从注重硬环境建设向注重软环境建设转变,从外延粗放式的开发模式逐渐向内涵精细化的开发模式转变.处于转换期的上海开发区,适宜的制度安排是其能否走向成熟期的最重要的因素.实际上,经过2O多年的发展,上海开发区面临着制度瓶颈,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上海开发区的发展.二,美国硅谷,新加坡裕廊工业园的启示毫无疑问,美国硅谷是世界开发区的楷模,并创造了”硅谷模式”.硅谷位于美国西海岸北加州,即旧金山以南,圣克鲁斯(SanCruz)以北的狭长地带,总面积约3800平方公里,核心地带南北长48公里,宽16公里,面积约800平方公里,其中北加州第一大城市圣何塞(SanJose)为硅谷的中心.从旧金山的湾区中半岛沿着加州101号高速公路往南至圣何塞,被称为”硅谷大道”,在它的两侧有着上千家高科技公司,既有世界知名的领先企业,如2007年美国500强企业中有l7家高科技企业,也有许多依附大公司制造零部件的中小型公司,它们都是硅谷的组成部分.2008年硅谷人均GDP达到83000美元,居全美第一.硅谷的GDP占美国总GDP的5,而人口不到全国的1.“硅谷模式”集中了大学,科研机构和风险资金,但仅仅这些放在一起的开发模式就能成功的观点是难以成立的.如果简单地模仿”硅谷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上海也已经初步拥有了这三大要素,但是实际上,硅谷不仅创造了新公司和新经济,更重要的是创造了支持这种新的产业核心技术发展的完备体系,我称之为“硅谷精神”,这些是我们上海开发区需要认真研究的地方:一是政府扶持产学研发展系统化.政府不仅对企业,大学以及科研机构在资金,税收,项目补偿等方面给予大量投入,更是通过强化宏观管理,细化政策指导,创新组织体制,优化外部环境来引导和整合创新要素,促进产学研更加紧密地结合.二是孵化企业,技术制度化.政府和中介组织在技术,资金,信息,管理,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学,科研机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科研和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支持法制化,系统化和常态化,促进产学研合作持续开展,不断创新壮大.三是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支持性服务体系社会化.政府处于引导地位,更多的是通过创业策划,风险投资,技术创新,管理培训,信息咨询,法律援助,知识产权保护,市场拓展等涉及企业创办发展各个环节的专业中介组织或服务网络为产学研提供或整合生产要素.四是科技和产业化资源配置市场化.完善的竞争和协作的市场机制促进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分工协作机制的建立,促进对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促进最强企业,最优资本,最新技术的优化组合,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迅速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五是技术创新体系区域化.以科技工业园区为依托建立的区域创新网络呈现开放型,网络化的生产结构,有利于产学研创新互动和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周期.和美国硅谷相比,新加坡作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对上海开发区的发展也具有较强的指导借鉴意义:一是新加坡的强政府环境及华人为主的大文化背景,与我国有较强的相似性;二是新加坡作为后发展国家,在几十年中从第三世界进入第一世界的发展水平,其开发区发挥了重大作用,并且在目前经济发展水平下,新加坡开发区仍然保持了竞争力.特别是裕廊工业园在管理体制的优势,如载体型,公共产品性的开发区产业政策,高强度招商,亲商服务等为上海开发区的转型发展拓宽了思路.新加坡裕廊工业园的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其高效合理的制度安排.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从某种~54—意义上说其本身就是一个大开发区,也就是说其中央与地方的制度是高效合一的,而大部分国家与其国际化中心城市的公共管理结构,制度是冲突的,因此在执行上是不同问题区别处理的,而这给投资增加了无形成本,因此说效率在很大意义上决定了交易成本.一站式服务与其说是一种实际的服务方式,不如说是在投资决策过程中增加了投资价值.新加坡工业园区的真实优势在于高效率与低成本.在新加坡,投资许可,营业执照,城市规划与建设设计许可,劳动力,税收,进出口报关服务和其他监管活动等的相关费用都不高,集聚政策,人力资本政策,资本与劳动力合作等安排在各机构之间的协作也是高效率的.通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新加坡工业园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并且建立了数十个海外据点,如苏州新加坡园区,这些实践逐步制度化为惯例和准则.三,对上海开发区发展的制度建议硅谷和新加坡裕廊工业园的成功经验能否被复制,是一个具有争论性的问题.美国硅谷的成功是发生在高度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其创建期就采用了自然形成的公司化治理;而新加坡裕廊工业园也采用公司化治理取得成功,但其复制到苏州工业园的时候还是碰到了很多问题,最终回归到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下,可见无论处于创建期,成长期还是转换期的开发区,实行公司化治理模式都必须具备市场经济的法制环境,文化环境,否则任何单纯的复制都将是失败的.因此,在吸收美国硅谷和新加坡工业园的成功经验的同时,上海开发区应作以下探索:(1)改革管理机制体制.开发区管理体制以及运营机制改革创新是以建立规范的公司化治理制度为目标,并以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角度来定位开发区的发展,即园区就是为人驻企业提供服务产品,并通过企业的有偿使用获得报酬.在2004年底召开的纪念中国开发区创建2O周年的理论研讨会上,对开发区建立公司化治理制度达成共识,一些具备条件的开发区已经进行了体制创新.上海开发区作为上海经济的主战场之一,在制度创新方面应该走在全国前列.为此,上海开发区将在分离双重职能,独立的资产运作体制以及推行规范的公司管理制度三方面进行改革.首先在分离开发区双重职能上,目前上海开发区普遍实行”管委会+开发公司”的模式,实行双重职能分离后,政府和开发公司如何在市场经济框架下探索新的开发模式和监管模式将是保障职能分离的关键.在行政职能和经营职能分离后,通过制度安排,清晰地界定企业和非企业职能.其次在开发区要实行独立的资产运作体制,建立国有园区资产运作管理公司来负责园区的开发,建设,运行和服务,从而使政府与开发公司的关系转变为委托和被委托的关系,进行政府授权管理,而不是直接地干预其经营管理.在推行规范的公司管理制度上,赋予开发公司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资格,通过园区国有资产运作管理公司在开发公司中的股权影响公司决议,同时派驻代理人等规范手段.内部优化组织治理架构,精简机构,高效办事原则设立管理机构,科学设置岗位,保持机构精简,提高管理效率;实行择优聘用,竞争上岗的人事管理制度,可实行竞聘岗位,择优录用,使管理以最小投入获得最大效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二)创新公共物品的开发和治理.对由开发区提供的带有公共物品特性的公共工程和公共服务,如园区基础设施和医院,高校等公共服务,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引进社会资源,从而提高公共物品的效率.(三)健全社会中介组织体系.美国硅谷的成功,健全的社会中介组织起了重要的作用,包括了完善的金融资本服务以及人力资源机构,财务和法律服务机构和技术转让机构提供的服务等.中介服务体系不仅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一部分,而且它在整合各种创新要素,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上海开发区要充分利用各类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开发区企业营造良好的区域市场经济环境.参考文献[1]向清华,曾刚.金融危机影响下上海开发区的困境与出路[J].地域研究与开发,2OlO.O1.[2]杨亚琴.上海开发区管理体制创新的实践与探索[J].科学发展,2009.IO.[3]胡玲玲,陶英胜.上海开发区建设与城市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口].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02.一55—[4]宁越敏.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J].经济地理,2004.05.[5]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0上海产业和信息化发展报告:开发区JR].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1.[6]李森.困境和出路:转型期中国开发区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8[7]郑国.开发区发展与城市空间重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03.[81姜杰.体制变迁与制度设计: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01.[93南京市开发区协调管理委员会.开发区转型发展战略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07.1,lO]钟坚.世界硅谷模式的制度分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11]马丁?凯瑞.硅谷的历史与活力I,EB/OL].货币金融评论,2008. [12]谭旭峰.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的经验启示l-J].中国高新区,2005.02. 【作者声明】文责自负(上接第69页)[5]French,K.R.StockReturnsandtheWeekendEffect[J].JournalofFinancia lEconomics,1980,8:55—69.[6]Gibbons,M.R.,andHess,P.DayoftheWeekEffectsandAssetReturn[J].Jo urnalofBusiness,1981,10:579—596.[7]Ho,Y.StockReturnSeasonalitiesinAsiaPacificMarkets[J].JournalofInt ernationalFinancialMan—agementandAccounting,1990,2:44—77.[8]Jaffe,J.F.,andWesterfield,R.TheWeekendEffectinCommonStockRetur n:theInternationalEvi—dence[J].JournalofFinance,1985,6:433~454.[9]Kohers,G.,Kohers,N.,Pandey,V.,andKohers,T.TheDisappearingDay 一0f—the—WeekEffectintheWorld’sLargestEquityMarketsrJ].AppliedEconomicsletters,2004,1 1:167—171.1,10]Lakonishok,J.,andSmidt,S.AreSeasonalAnomaliesReal?ANinety —Y earPerspectivel-J].TheReviewofFinancialStudies,1988,4:403—425.[11]Sullivan,R.,Timmermann,A.,andWhite,H.DangersofDataMining:Th eCaseofCalendarEffectsinStockReturns[J].JournalofEconometrics,2001,11:249—286. 1,12]陈超,钱苹.中国股票市场周内效应的再检验[J].经济科学,2002,第1期.1-13]奉立城.中国股票市场的周内效应[J].经济研究,2000,第1l期.[14]何兴强,周训清.上证综合指数的星期效应检验[J].南方经济,2003,第1期.1,15]孟卫东,严太华,杨杰.上证指数的星期效应研究I-J].经济问题,2000,第1期.[16]俞乔.市场有效,周期异常与股价波动——对上海,深圳股票市场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4,第9期.1,17]石柱鲜,吴泰岳.中国股票市场周内效应的再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第3期.[18]吴启芳,赵秀娟,汪寿阳.中国证券市场的周期性异象检验[J].南方经济,2006,第2期.1,19]张兵.中国股市日历效应研究:基于滚动样本检验的方法I-J].金融研究,2005,第7期.【作者声明】文责自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硅谷贸易发展分析
【摘要】:硅谷为何能在短短几十年获得巨大成功,产生如此大的魅力,如今已是诸多人类文化学家们研究的重大课题。

有不少人认为,硅谷成功的原因主要得益于一所大学(斯坦福大学)50年代政府支持的国防工业和后来以半导体为主导发展起来的电子产业集群[3]。

其实,这仅仅是硅谷发展的外部条件和表面现象,真正促使硅谷迅速发展成为世界高科技中心的原因,应该是其独特创新文化和公认的社会价值体系。

本文就美国硅谷的发展状况及参看各种文献,应用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即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其经济贸易形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硅谷贸易形势国家竞争优势
【一】美国硅谷概况
人们传统称谓的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经圣克拉拉至圣何塞近50公里的一条狭长地带,是美国重要的电子工业基地,也是世界最为知名的电子工业集中地。

美国信息社会“最完美的范例”、“世界微电子之乡",硅谷是美国最为成功的高技术开发区之一。

它是随着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微电子技术高速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其特点是以附近一些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一流大学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学为依托,以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为基础,并拥有思科、英特尔、惠普、朗讯、苹果等大公司,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

目前它已有大大小小电子工业公司达10000家以上,所产半导体集成电路和电子计算机约占全美1/3和1/6。

80年代后,生物、空间、海洋、通讯、能源材料等新兴技术的研究机构纷纷出现,该地区客观上成为美国高新技术的摇篮,现在硅谷已成为世界各国半导体工业聚集区的代名词。

硅谷的高新科技日新月异,平均18个月就上一个新台阶,多年来,其经济持续繁荣。

在硅谷,知识就是工作,知识就是财富,对于所有科技员工来说,除了完成每天的工作,知识更新也是一门必修课。

硅谷是美国高科技人才的集中地,更是美国信息产业人才的集中地,实际上华人控制的硅谷公司现已达2000家以上,占硅谷公司的1/5,而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则越来越多。

名闻中国的主要电视机厂家康佳公司和主要计算机公司联想集团都已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科研实验基地。

在硅谷,一般公司都实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营销三位一体的经营机制。

目前,硅谷高新技术公司的创立和资金投入方兴未艾,仍然呈现出发展的趋势。

自80年代后,世界各国有不少科技较发达地区,为了更快地促进地方经济,都试图建立起自己的硅谷,如美国波士顿的“第二硅谷”、“日本硅谷”、“韩国硅谷”等。

中国也不例外,有北京中关村硅谷、上海浦东硅谷和广东深圳硅谷,我们浙江杭州也有一个“天堂硅谷”。

硅谷作为世界高新科技的引擎,自创建半个多世纪,经历了奇迹般经济发展的巅峰及此后泡沫破裂的沉重打击,但硅谷仍被视为新经济成功的典范,“硅谷效益”已扩展到了世界各地。

【二】硅谷经济贸易形势分析
一、通过阅读网上资料可以看出,记者调查过的二十余家企业,其技术和产品都是该行业最领先的。

一般认为,在硅谷的公司不论其大小,如果技术和产品水平不在世界上占前三位,就必然是被淘汰出局。

因此,技术创新成为硅谷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也成为每个在硅谷工作的技术人员的追求目标。

硅谷正是以每天几十项推动世界科技发展的技术成果而确立了其世界上最大科技创新区的地位,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根据国际贸易新要素理论分析可知,(1)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属于“技术要素”,技术进步会对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比率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各国产品的相对优势,对贸易格局的变动产生作用。

生产要素禀赋比率的不同,是产生国际贸易的最重要基础(2)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可以生产创新产品并改造已有产品。

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运用在各国间的不平衡导致国家进技术差距的存在。

技术差距就使得技术领先的美国硅谷享有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优势。

二、根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中核心理论——钻石理论可知,“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包括: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支持产业因素以及企业战略、组织与竞争状态因素。

一个国家的特定产业要取得国际竞争优势,关键在于以上四个基本要素以及机遇和政府两个辅助要素的整合作用。

这里对钻石理论进行一个分析总结:1、竞争优势来源于培养高级要素。

2、竞争优势来源于苛刻的市场需求。

3、竞争优势来源于产业链(扎堆)。

4、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战略和激烈的国内竞争。

5、,机会来自于企业外部,如发明、基础技术的突破、战争、外部政治变化、国外市场的转变。

在许多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形成过程中,机会因素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以上理论的理解,再分析美国硅谷的经济贸易状况可以发现,硅谷有很多情况正好符合“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例如:
(1)首先,斯坦福大学源源不断地向硅谷输送高水平的毕业生,为硅谷高科技创新活动准备了强大的人力资源,学校还通过网络注册等形式为已参加工作的工程师们提供在职研究生培训课程,使他们的知识能不断地得到更新,以保持持续的创新活动。

真正能够提高竞争力的是经过创造、升级或专业化了的高级要素。

(2)其次,是具有灵活而富有弹性的以创新为目的和特征的产业系统。

硅谷的高科技经济与传统的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相比,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快速且连续的技术创新和市场节奏的变化明显加快,以创新和速度占领市场。

在新的高科技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力不仅仅在于价格竞争,更主要在于开发新产品、开发新市场和完善已有的产品,提高服务的质量和速度,需要一种新的公司组织模式来代替传统的公司组织模式,于是以“惠普模式”为典范的分散组织模式应运而生。

在这种分散的组织模式里,公司各个部分和单元在总公司的协调和管理下,
高度分权自治,进行分散决策。

其运行机制是,当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各个部门开始自治或半自治,这些部门在总公司的协调下进行产品开发、制造和销售,当某个部门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这个部门又成立高度自治的更小的部门,然后沿着这个路径继续发展。

在硅谷,采用“惠普模式”公司,与大学、科研机构、地方和联邦政府、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的专业协会、供应商和客户等参与市场的主体,构成一个紧密联系的创新型产业系统,也可称之为创新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各个组成主体之间 主要是公司之间既开展激烈的竞争又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合作,从这个共同的网络里不断地获取技术资源、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等生产要素,这些资源形成了硅谷的网络资本,打造了硅谷持久不衰的核心竞争力()1。

(3)再次,具有一群在地理上互相靠近的、在技术上和人才上互相支持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形成的产业链,众所周知,美国硅谷是举世瞩目的高科中心,引领着世界科技革命和技术创新的潮流。

据统计,目前硅谷高科技公司共有8500多家,全球100家大的电子和软件公司中,有20%发迹于硅谷;全美100家大科技公司中,三分之一总部设在硅谷;在全球500家成长最快的企业中,小小的硅谷就占去了62家()2。

各个企业间相互竞争,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这样不仅加大了人们的竞争意识,迫使企业相互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改善服务,国内竞争能创造出迫使企业进行创新和改进的压力。

而且,经过国内激烈竞争的检验,企业能以更强的能力,赢得国外市场的竞争优势。

(4)最后,我们还可以看到政府在其中起的重要作用。

政府对企业的发展采取宽松态度,并为大学提供大量的基金支持研究。

政府制定了比较强硬的反垄断政策,允许企业进行权益融资,但对质量有很高要求,特别对以股票市场进行融资的企业有严格的规定(3)。

作为硅谷中心的圣何塞市政府在土地使用、税收等领域对高科技公司,尤其对近年来转门从事环保研究的公司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吸引这些企业家来圣何塞创业发展。

【参考文献】:(1)《美国硅谷模式介绍》曾林阳黄志勇暨南大学广东广州
(2)《美国硅谷成长因素》网络素材
(3)马丁.凯瑞《硅谷的历
报告人:耿曦0901080310
纺织工程0803
时间:2010.10.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