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技术

合集下载

六月月刊——OLED

六月月刊——OLED

/中国操盘手训练基地核心内参——六月份月报OLED概念纵览一、名词解释: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

该显示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手机、数码摄像机、DVD机、PDA、笔记本电脑、汽车音响和电视。

OLED显示技术与传统的LCD显示(液晶显示)方式不同,它不需背光灯,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自动发光,因此其显示器非常轻薄。

OLED显示器还有一个最大为160度的宽屏视角,其工作电压为二到十伏。

基于OLED的新技术有软性有机发光显示技术,这项技术有可能在将来使得高度可携带、折叠的显示技术变为可能。

二、题材看点:1、【事件驱动】2016年1月,戴尔展示全球第一款OELD显示屏游戏本——Alien ware13,新款外星人采用的OLED显示屏是利用有机层取代传统LED显示屏中的晶体结构。

这意味着它将拥有更高的可视角度,而屏幕的显示效果也将更加的艳丽,尤其是在屏幕完全呈现黑色的时候,新款Alien ware13的屏幕会黑的更纯粹,更深邃。

站在一个消费者的角度来看,OLED显示屏的应用绝对是一项巨大的升级,尤其是像Alienware这类游戏本,因为游戏玩家通常对画面的显示效果要求非常苛刻,更加细腻的画面会更让玩家更容易沉浸其中。

另外,OLED显示屏不需要背光源,所以在能耗上也远低于现在的LCD屏幕。

2、【前景】OLED无疑将会成为新一代的主流显示技术。

2.1 OLED的显示效果更佳:由于组件结构简单及发光原理的不同,OLED的发光效率、对比度、色彩饱和度更好,同时也具有更高的辨识率和现实层次感;其次,OLED显示具有更快的响应特征(微妙级),比LCD更快,更适用于高速动画显示;第三,OLED视角可以接近180度,具有更广泛的视角效果。

2.2 OLED综合性能更优:/图片来源:网络资料从全球来看,当前的OLED技术主要应用于MP3、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和电视等领域,其中以MP3、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手机类的中小面板显示应用为主。

oled显示原理

oled显示原理

oled显示原理OLED显示原理。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它可以在不需要背光的情况下实现自发光,因此在手机、电视、显示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OLED显示原理及其工作原理。

OLED显示原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有机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发光的过程。

OLED显示屏由一系列有机材料组成,包括发光层、电子传输层和阳极、阴极等。

当外加电压作用于OLED显示屏时,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子流会使得有机材料中的电子和空穴结合,从而产生光子,实现发光效果。

OLED显示原理的核心在于有机材料的发光特性。

有机材料可以分为小分子有机材料和聚合物有机材料两种。

小分子有机材料通常是通过真空蒸发技术制备,具有高纯度和良好的电学性能;而聚合物有机材料则可以通过喷墨印刷等技术实现大面积制备,具有低成本和柔性显示的优势。

在OLED显示原理中,有机材料的发光颜色是由其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决定的。

通过控制不同的有机材料,可以实现红、绿、蓝等不同颜色的发光效果。

而且,OLED显示屏可以实现全彩色显示,因为它可以通过调节不同颜色的有机材料的发光强度来混合出各种颜色。

除了发光材料,OLED显示原理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电子传输层。

电子传输层通常是由导电性较好的材料构成,它的主要作用是输送外加电压产生的电子和空穴,使得它们在发光层结合,从而实现发光效果。

总的来说,OLED显示原理是基于有机材料在外加电压作用下发光的原理。

通过控制不同的有机材料和电子传输层的结构,可以实现不同颜色和不同尺寸的OLED显示屏。

相比于传统LCD显示技术,OLED显示屏具有更高的对比度、更快的响应速度、更广的视角和更低的功耗,因此在未来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OLED显示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对OLED技术的发展前景有所期待。

OLED显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技术介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是一种新型的发光器件技术,由有机材料构成。

与传统的液晶显示技术相比,OLED具有更高的亮度、对比度、响应速度和视角范围。

它也具有更薄、更轻、更柔性以及更低的功耗特性。

因此,OLED被广泛运用于电视、手机、平板电脑和显示屏等各种领域。

以下是OLED技术的介绍。

首先,OLED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有机材料中注入电流来激发有机分子发光。

它由四个主要的组成部分构成:有机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

当电流通过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时,电荷载流子在发光层中结合并释放出能量,产生光子。

这一发射光子的过程是受电流调控的,因此可以随时调整亮度。

OLED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以实现主动矩阵驱动,这意味着每个像素点都能够独立控制。

这种能力使得OLED在显示领域非常有优势。

与传统的液晶显示技术相比,液晶显示技术需要背光源才能产生光亮的像素。

而OLED每个像素都能够自己发光,因此具有更高的对比度和更广的视角范围。

此外,OLED还具有高亮度和真实色彩的优势。

有机材料可以发射出非常鲜艳和纯净的颜色,而且亮度更高,使得OLED在显示领域表现出色。

在电视和手机等大屏幕设备上,OLED可以提供更丰富、逼真的视觉体验。

另外,OLED的柔性特性也为其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

传统的液晶显示器需要通过切割和粘贴的方式来制作大屏幕设备,而OLED可以在柔性底板上制作,从而实现超薄和弯曲的显示器。

这使得OLED可以应用于可穿戴设备、卷曲屏幕和可折叠设备等领域。

尽管OLED在显示技术中有着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其中之一是有机材料的寿命问题。

有机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降解和失去发光性能,从而影响显示质量和寿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开发新的有机材料以提高稳定性。

另一个挑战是制造成本。

目前,OLED 的制造成本相对较高,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应用中的普及。

手机屏幕显示技术分析及比较

手机屏幕显示技术分析及比较

手机屏幕显示技术分析及比较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机屏幕显示技术:1.LCD(液晶显示):LCD是目前最常见的手机屏幕显示技术之一、它使用液晶材料和背光源来显示图像。

LCD屏幕的优点是成本相对较低,色彩还原度较高,适合大多数用户。

然而,LCD屏幕的对比度和观看角度有些限制。

2.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屏幕使用有机材料和自发光二极管来显示图像。

OLED屏幕的优点是色彩鲜艳,对比度高,而且能够实现高刷新率。

此外,OLED屏幕还能够实现曲面和折叠等特殊设计,提供更加独特的用户体验。

然而,OLED屏幕的成本较高,使用寿命相对较短。

3.AMOLED(活性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屏幕是OLED屏幕的一种变种。

它使用了活性矩阵技术来控制每个像素的亮度和颜色,从而提供更高的画质和更低的功耗。

AMOLED屏幕的优点是色彩鲜艳,对比度高,且能够实现高刷新率。

像一些三星旗舰机型所采用的动态AMOLED屏幕更可以实现HDR10+和120Hz高刷新率等先进特性。

然而,AMOLED屏幕的成本较高,使用寿命相对较短。

4.IPS(广角度显示技术):IPS屏幕是一种LCD屏幕的变种。

它通过提高视角效果,改善了传统LCD屏幕的观看角度。

IPS屏幕的优点是色彩还原度高,视角广,适合多人观看。

然而,IPS屏幕对比度相对较低,黑色表现不如OLED屏幕。

5.TFT(薄膜晶体管):TFT屏幕是一种使用薄膜晶体管技术的LCD屏幕。

TFT屏幕的优点是色彩还原度较高,刷新率较快。

然而,TFT屏幕的观看角度相对较窄,对比度不如OLED和IPS屏幕。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手机屏幕显示技术各有优劣。

OLED和AMOLED 屏幕在色彩鲜艳、对比度高和高刷新率方面具有优势,但成本较高,使用寿命较短。

LCD和IPS屏幕适合大多数用户,具有相对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观看角度,但对比度和色彩鲜艳度有一定限制。

TFT屏幕在色彩还原度和刷新率方面表现较好,但观看角度较窄。

有机发光二极管简介演示

有机发光二极管简介演示
特点
自发光:OLED能够自发光,不需要外部光源。
色彩丰富:OLED能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图像和视频。
视角广:OLED的视角比LCD更广,能够让更多人看到清 晰的图像。
厚度薄:OLED的厚度比LCD更薄,适合用于轻薄设备。
发展历程
01
02
03
04
1979年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概念被提出 。
1990年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研究取得了 突破性进展。
THANK YOU
感谢观看
05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市场与 展望
市场现状与趋势
当前市场规模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市场正在迅速扩大,根 据预测,未来几年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应用领域
OLED在电视、显示器、手机、照明等领域有着广 泛的应用,特别是在高分辨率和柔性显示方面。
市场趋势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OLED的应用领域 将进一步扩大,包括汽车、航空航天等。
性能优化方法
总结词
有多种方法可以优化OLED的性能,包括材料选择、器件结构设计和工艺控制等。
详细描述
为了提高OLED的性能,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材料选择、器件结构设计和工艺控制等。例如,选择具有高光 电性质的有机材料可以提高OLED的光电转换效率;采用多层结构设计和精细的工艺控制可以优化OLED的光学和 电学性能。
可穿戴设备
OLED的轻薄和柔性特点适合用 于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 健身追踪器等。
车载娱乐系统
OLED屏幕能够呈现出清晰、色 彩丰富的图像,适合用于车载 娱乐系统。
02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结构与 原理
结构组成
01
02
03
阳极
通常由高功函数金属或透 明导电膜组成,用于发射 空穴。

「干货」OLED显示技术知识全解读

「干货」OLED显示技术知识全解读

「干货」OLED显示技术知识全解读展开全文摘要:2017年,OLED行业景气度提升,屡屡引发市场关注。

根据IHS的估计,到2020年仅OLED手机屏幕的市场空间可达约360亿美元。

据有关媒体报道,2018年,OLED产业迎来最好发展时期。

伴随着苹果公司开始在iPhone上使用OLED屏幕,使得整个OLED产业链发生了巨大变化,需求迎来爆发期。

2017年,OLED行业景气度提升,屡屡引发市场关注。

根据IHS 的估计,到2020年仅OLED手机屏幕的市场空间可达约360亿美元。

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Organic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 OELD)。

因为具备轻薄、省电等特性,因此从2003年开始,这种显示设备在MP3播放器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对于同属数码类产品的DC 与手机,此前只是在一些展会上展示过采用OLED屏幕的工程样品,还并未走入实际应用的阶段。

但OLED屏幕却具备了许多LCD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它也一直被业内人士所看好。

OLED 显示技术的起源早在20 世纪60 年代,Pope 等人首次报道了蒽单晶的电致发光现象,揭开了有机发光器件研究的序幕,但由于当时获得的亮度和效率均不理想,而未获得广泛的关注。

1987 年,美国柯达公司邓青云博士等以真空蒸镀法制作出含电子空穴传输层的多层器件,获得了亮度大于1000cd/m2、效率超过1.5 lm/W、驱动电压小于10V 的发光器件,这种器件具有轻薄、低驱动电压、自主发光、宽视角、快速响应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1990 年,英国剑桥大学Cavendish 研究室的R. H. Friend 等人以旋涂的方法将聚合物材料聚对苯撑乙烯作为发光材料制备发光器件,开创了聚合物在有机发光领域的应用。

这项研究进一步促进了有机发光显示器件的研究,应用更加广泛、性能更加优越的器件报道不断涌现。

有机二极管显示器——OLED

有机二极管显示器——OLED

信息显示技术——OLED显示技术陈实(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6)摘要:有机电激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由于同时具备自发光,不需背光源、对比度高、厚度薄、视角广、反应速度快、可用于挠曲性面板、使用温度范围广、构造及制程较简单等优异之特性,被认为是下一代的平面显示器新兴应用技术。

其根据驱动方式的不同分为主动式OLED(AMOLED)和被动式OLED(PMOLED)。

近年来,OLED因其优势在各领域有了突破性发展,并广泛应用于MP3显示,在照明领域也有可观的前景。

许多公司也于展览会、期刊等展示了OLED的各种先进产品。

关键词:OLED显示器、发光原理、AMOLED、OLED发展现主要显示器有CRT、LCD、3D、LED、PDP等。

CRT纯平显示器可视角度大、无坏点、色彩还原度高、色度均匀、多分辨率模式、响应时间短、价格低但体积大、辐射大、可视面积小、耗电大、散热大。

LCD显示器机身薄,占地小,色彩不够艳,反应速度小。

3D显示器,观众必须戴上偏光镜才能消除重影,产生立体感。

PDP(Plasma Display Panel,等离子显示器)是新一代显示设备。

厚度薄、分辨率高、占用空间少。

而OLED是一种不同于CRT,LED和液晶技术的全新发光原理。

集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于一体,以其色彩鲜艳、动态范围广、亮度高、寿命长、工作稳定可靠等优点,成为最具优势的新一代显示媒体。

1、OLED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 OELD)。

是基于有机材料的一种电流型半导体发光器件,它是主动发光器件。

因为具备轻薄、省电等特性,因此从2003年开始,这种显示设备在MP3播放器上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对于同属数码类产品的DC与手机,此前只是在一些展会上展示过采用OLED屏幕的工程样品,还并未走入实际应用的阶段。

OLED基础知识汇总

OLED基础知识汇总

OLED基础知识汇总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新型的发光材料和显示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液晶显示技术,OLED具有自发光、视角广、高对比度、响应速度快、薄柔等优点,因此在显示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会对OLED的基础知识进行汇总,包括OLED的原理、结构、分类以及优缺点等方面。

1. OLED原理:OLED是一种由有机分子构成的薄膜发光材料,通过对外加电场的激发,有机材料发生电子转移,产生激子(电荷对)。

当激子再次分离时,从高能级到低能级的电子释放出能量,发光的同时也生成辅助电流。

这种电激发发光的方式称为电致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

2.OLED结构:OLED通常由玻璃基板、透明导电层(ITO)、有机发光层、电子注入层和金属电极组成。

有机发光层可以分为发光层(EML)、辅助传输层(ETL)和电子输运层(HTL)。

金属电极用于向有机材料输送电子。

3.OLED分类:根据有机材料的不同,OLED可以分为分子型OLED (MOLED)和聚合物型OLED(POLED)。

MOLED使用有机小分子作为发光材料,POLED使用有机高分子作为发光材料。

MOLED在发光效率、寿命和响应速度方面表现优异,而POLED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塑性。

4.OLED优点:-自发光:OLED不需要背光模组,每个像素都是自己发光的,节省能源。

-视角广:OLED的发光机制决定了它在各种角度下都能保持较好的亮度和颜色表现。

-高对比度:OLED的黑色是真正的纯黑色,可以实现无限对比度。

-响应速度快:OLED的响应速度更快,适合用于显示动态图像和视频。

-薄柔:OLED是非常薄的,适合应用于柔性显示和曲面显示。

5.OLED缺点:-有机材料的稳定性较差:OLED的有机材料对湿度、氧气和紫外线等环境因素比较敏感,容易导致寿命降低。

-燃烧问题:由于OLED使用的是有机材料,当出现电气故障时,可能会发生燃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2 OLED的特点
优点:
1、自发光器件,高亮度,高发光效率;
2、全固态组件,抗震性好,能适应恶劣环境,工作温度范围 大(-40℃~80℃ ); 3、超薄,厚度为目前液晶的1/3; 4、高对比度,低成本其工艺简单,使用原材料少;
5、响应速度快(微秒级);
6、超广视角,几乎不受限制; 7、低功率消耗; 8、可挠曲面板。
3.1.1 OLED的结构及发光原理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 金属阴极 发光二极管)的基本结构是由一薄而透明具有半 电子传输层 发光层 导体特性的铟锡氧化物(ITO),与电源正极相连, 空穴传输层 再加上另一个金属阴极,构成如右图所示的三明 ITO阳极 治的结构。整个结构层中包括了:空穴传输层 OLED的基本结构 (HTL)、发光层(EL)与电子传输层(ETL)。 发光原理:在外界电压驱动下,由阴极注入的电子和阳极注 入的空穴在有机材料中复合放出能量,并将能量传递给有机 发光物质的分子,有机发光物质的分子受到激发,从基态跃 迁到激发态,当受激分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辐射跃迁产生 了发光现象。 OLED属于载流子双注入型发光器件。
3.1.4 OLED的发展
整体上看OLED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1.1997年~2001年,OLED的试验阶段。在这段时期OLED 开始逐渐走出实验室,主要应用于汽车音响面板,PDA及手机 方面。但产品很有限,产品规格少,均为无源驱动,单色或区 域彩色,很大程度上带有试验和试销的性质,2001年OLED的全 球销售额仅约为1.5亿美元。 2.2002年~2005年,OLED的成长阶段。在这段时期人们 开始逐渐接触到更多带有OLED的产品,例如车载显示器、PDA、 手机、DVD、数码相机、头戴用微显示器和家电产品等。仍以 无源驱动、单色或多色显示、10寸以下的小面板为主,但有源 驱动的全彩色10寸以上的面板也开始投入使用。 3.2005年以后,OLED的成熟阶段。随着OLED产业化技术 的日渐成熟,OLED将全面出击显示器市场并拓展属于自己的应 用领域。其各项技术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掘和发挥。
3.1.4 OLED的发展
(6)技术并不统一 三星和LG在生产OLED屏幕时采用了截然不同的像素技术, 而目前还很难判断孰优孰劣。 三星的方法是像等离子电视或LED液晶电视一样,整合 了离散的红பைடு நூலகம்绿、蓝三种子像素。由于蓝像素存在不确定性,
3.1.2 OLED的特点
缺点: 1、寿命短,通常只有5000 小时,要低于LCD至少1万小时的 寿命; 2、不能实现大尺寸屏幕的量产,因此目前只适用于便携类的 数码类产品; 3、存在色彩纯度不够的问题,不容易显示出鲜艳、浓郁的色 彩。 现在的OLED 的寿命已经远远超过5000小时了,而且已 经生产出了较大尺寸的OLED 面板,色彩十分鲜艳。截止07 年7月前后,荧光材料方面,性能最高的是日本出光兴产 (Idemitsu Kosan)的材料。红光效率达到了11cd/A,寿命高 达16 万小时;绿光效率达到30cd/A,寿命为6万小时;正在 开发中的高效率、长寿命蓝光材料BD-2,效率为8.7cd/A,寿 命2.3万小时。
相对寿命较短和较低的良品率。 与红、绿像素相比,蓝像素效率低得多——有研究显示, 蓝像素仅为4%,另外两种高达20%。蓝像素还有可能降低屏 幕的寿命,之前有研究显示,索尼XEL-1使用1000小时后,
屏幕的亮度就降低了12%。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情况或许
已经改善,但没有一家公司给出过确切数据。
3.1.4 OLED的发展
3.1.4 OLED的发展
3、容易烧屏 OLED很容易烧屏。与等离子电视和CRT显示器一样,如 果图像静止时间过长,OLED会将图像在屏幕上短暂保留一段 时间,甚至可能永久保留。虽然具体受影响的概率目前还不 确定。三星OLED电视机设计了烧屏保护功能。
4、可选尺寸少,只有55英寸可选
OLED电视最早是在2008年亮相的,当时的索尼XEL-1尺 寸只有11英寸,但之后再也没有在亚洲之外推出其他产品。
3.1.4 OLED的发展
国内的发展情况: 从1996年开始,清华大学就成立了OLED项目组,并以实 现产业化为目标开展了持续的技术攻关。 2001年,基于清华大学的OLED技术,成立了(北京)维 信诺公司。 2002年,维信诺公司在北京建成国内第一条OLED中试生 产线。 2008年,在江苏昆山建成第一条PMOLED大规模生产线, 成功实现了OLED产品的规模化生产。 目前维信诺已成为国际上最主要的OLED生产企业之一, 产品远销欧美、韩、日及台湾地区。 据国际权威显示行业调研与咨询机构DisplaySearch公 司最新统计,2012年维信诺公司小尺寸OLED产品出货量位居 全球第一。
3.1.4 OLED的发展
有机电致发光现象在1936年被人发现,但直到1987年柯达 公司才推出了OLED双层器件。OLED才作为一种可商业化和性能 优异的平板显示技术而引得人们的重视。 1990年英国剑桥大学的Friend等人成功的开发出以涂布方 式将多分子应用在OLED上,即Polymer(多聚物,聚和物)LED, 亦称PLED。不但再次引发第二次研究热潮,更确立了OLED在二 十一世纪产业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后来相继有一些公司(大多是日本的,如先锋、NEC、 SONY等)推出自己的产品,主要是一些小尺寸的。 目前,全球已经有100多家的研究单位和企业投入到OLED 的研发和生产中,包括目前市场上的显示巨头,如三星,LG, 飞利浦,索尼等公司。整体上讲,OLED的产业化目前已经开始, 其中单色,多色和彩色器件已经达到批量生产水平,大尺寸全 彩色器件目前尚处在研究开发阶段。
目前OLED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1)开发新型OLED有机材料; (2)改善生产工艺,提高成品率,以保证产品推向市场后 的竞争力; (3)研制彩色显示屏及相关驱动电路; (4)为了实现大屏幕,研发低温多晶硅TFT方式驱动的OLED 显示器。
3.1.4 OLED的发展
目前的OLED电视机面临的几大问题(2013.08): 虽然OLED电视机的显示效果很好,而且很有前景,但短 期内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1)价格太贵,短期内也难以降价。 三星S9 OLED电视的价格仍然高达8999美元 ; LG 55EM9800的价格更是高达14999美元 ; 但OLED的生产难度远高于LED液晶电视。考虑到OLED面 临的生产问题,这类产品短期内仍然无法实现亲民的价格。 至于两年或五年后的情况,现在还不好说。 (2)表面不平 美国市场销售的首批OLED电视机,并不像其他电视机那 样采用平板设计,而是设计成了曲面。边角似乎比中央部分 更宽,与传统平板电视相比似乎有一点梯形效果。水平边缘 处也更宽,在顶端出现了轻微的U形,底部则是倒转的U形。
3.1.2 OLED的特点
磷光材料方面,UDC公司开发的红光材料色度坐标为
(0.67,0.33),效率达到15cd/A,500cd/m2下工作寿命超过 15 万小时;绿光材料色坐标为(0.34,0.61),效率达到 65cd/A,初始亮度为1000cd/m2时,寿命超过4万小时;最难 得到的蓝色磷光材料效率达到了30cd/A,在200cd/m2 的初
一种 常见 OLED 结构
3.1.1 OLED的结构及发光原理
发光过程通常由5个阶段完成: (1)载流子的注入: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 从阴极和阳极向夹在电极之间的有机功能薄膜注入。 (2)载流子迁移: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分别从电子输送层和 空穴输送层向发光层迁移。 (3)载流子复合:电子和空穴复合产生激子。 (4)激子迁移:激子在电场作用下迁移,能量传递给发光 分子,并激发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5)电致发光:当电子由激态高能阶回到稳态低能阶时, 其能量将分别以光子(Light Emission)或热能(Heat Dissipation)的方式放出,其中光子的部分可被利用当做显 示功能;然而有机荧光材料在室温下并无法观测到三重态的 磷光,故PM-OLED(无源矩阵)元件发光效率之理论极限值仅 25%。
专题三: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技术 OLED概述 OLED的结构及发光原理 0LED的特点 0LED的分类
0LED的发展应用
OLED的材料选用 OLED的彩色化技术 OLED的驱动技术 新型0LED显示技术
3.1.1 OLED的结构及发光原理
OLED本质上属于电致发光(EL)显示器件。通过加在两电 极的电压产生电场,被电场激发的电子碰击发光中心,而引致 电子能级的跃迁、变化、复合导致发光的一种物理现象。这种 现像称为电致发光或场至发光(EL)。 电致发光(EL)按激发光过程的不同分为二大类: (1)注入式电致发光:直接由装在晶体上的电极注入少数载 流子(电子和空穴),当电子与空穴在晶体内再复合时,以光 的形式释放出多余的能量。 LED和OLED都属于注入式电致发光。 (2)本征型电致发光:不伴随少数载流子注入而发光。又分 为高场电致发光与低能电致发光。其中高场电致发光是荧光粉 中的电子或由电极注入的电子在外加强电场的作用下在晶体内 部加速,碰撞发光中心并使其激发或离化,电子在回复到基态 时辐射发光。低能电致发光是指某些高电导荧光粉在低能电子 注入时的激励发光现象。
(5)OLED技术尚不成熟 低良品率指的是每生产一台能够上架销售的OLED电视, 都要有很多面板因为缺陷被废弃。 数据显示,2012年的OLED良品率只有10%。然而,三星 号称最近已经大幅提升了良品率,这也是该公司将首款OLED
电视机降价6000美元的原因。
这并不意味着良品率问题得到解决,但在该问题正式解 决前,OLED仍将是一款小众产品。这两家公司都没有发布新 款OLED电视机的官方寿命,但LG和三星的OLED电视机都提供 12个月的质保。
始亮度下,寿命达到了10 万小时。
总体上讲,OLED 红、绿、蓝三色材料的发光效率和发 光寿命均基本满足实用化需求。
3.1.3 OLED的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