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放任”的美国经济与罗斯福新政 作业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第20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时作业 人民版

高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十第20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时作业 人民版

2015《金版新学案》高中历史(人民版)总复习课时作业:专题十第20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

”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 )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解析:本题考查对美国经济危机的理解。

从材料看,当时美国的生产猛增,而工人的工资却增加很少,故选C项。

答案: C2.《全球通史》中写道:“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罗斯福新政措施中,能够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是( )A.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B.控制物价与以工代赈C.实行救济和保护劳工权利D.增加工资与调整劳资关系解析:经济危机是生产的相对过剩,材料反映了农产品价格大跌,罗斯福采用的措施是减耕减产和调整产品结构。

答案: A3.(2014·浙江杭州模拟)1923—1928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

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

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柯立芝上述施政方针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在任期间美国经济不断滑坡B.引起美国工人运动高涨C.成为二战前美国政府的基本政策D.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能力。

从材料“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可以看出D项正确。

美国总统柯立芝在位期间,经济繁荣,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第五部分第十四单元第3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经济与罗斯福新政含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人民版通史一轮复习:第五部分第十四单元第3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经济与罗斯福新政含解析

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8·广西南宁期末)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

那时,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备;城里人贷款买汽车、收音机;投资者贷款买股票。

上述消费方式()A.使经济持续繁荣发展B.埋下了经济发展隐患C.消除了生产过剩问题D.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答案 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分期付款现象盛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期付款最初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当分期付款过度发展后,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为经济危机埋下重大隐患,1929年经济危机的大爆发也证实了这一点,故B项正确。

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经济危机的爆发主要原因就是生产相对过剩,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消费的方式,与福利水平无关,故D项错误。

2.(2018·黑龙江青冈期末)1929~1932年,美国的私人投资总额从158亿美元下降到9亿美元,降幅达94.3%;同期工业品批发价格指数从91.6下降到70.2,降幅为23%,但危机形势并未得到缓解。

这说明()A.国家干预的方式不可行B.应扩大生产以提供就业C.市场的自发性调节失灵D.应降低价格以刺激消费答案 C解析由材料“1929~1932年,美国的私人投资总额……”可知,这是美国经济大危机时期,其原因之一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失灵,需要国家进行干预,故A项错误;经济大萧条主要是因为生产大大超过消费,要对生产盲目性进行控制,故B项错误;经济大萧条充分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失灵,故C项正确;此时产品价格已经大幅下降,故D项错误。

3.(2018·山东日照5月考)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迅速蔓延,北美、西欧、日本受到了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中国、印度、西亚、拉美也受到冲击。

这表明危机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各国或地区()A.政治经济上能否独立自主B.是否拥有完整的经济体系C.是否拥有完善的应对措施D.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高低答案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不难得知,其中北美、西欧以及日本都属于政治经济独立自主的国家,而中国、印度、西亚和拉美都属于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可知政治经济的独立性并不是影响经济危机程度的决定因素,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无论是经济体系相对完整的北美还是西欧、日本,还是不完整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故B 项错误;应对措施与影响程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各国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经济危机的程度,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6.1“自由放任”的美国课后作业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6.1“自由放任”的美国课后作业人民版必修2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一“自由放任”的美国课后作业提升一、选择题1.下列是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后世界各地的相关报道。

其中,与当时的事实不符的是( )A.法国出现了社会动荡B.德国证券交易所正常营业C.英国人排长队领救济D.美国失业工人在游行解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波及资本主义世界,故B项与史实不符;A、C、D三项均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破坏和影响相符。

答案:B2.1925年,美国总统柯立芝说:“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

”这对美国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加剧了工人阶级的生活贫困B.加深了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C.成为经济危机爆发的祸根D.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解析:柯立芝的言论实质上反映了他主张实行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及生产与销售之间的尖锐矛盾,从而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答案:C3.1929~1933年,美国资本家把大量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了“银河”。

这一举措的直接目的是( )A.防止经济危机蔓延B.维持产品销售价格C.扩大生产经营规模D.销毁劣质牛奶产品答案:B4.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但很快演变成世界性经济危机。

这一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说明( )A.各国都存在市场缩小的状况B.美国经济决定全球经济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化的进程加快D.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提高答案:D5.下列对下图所示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 )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不包括苏联)A.资本主义制度处于崩溃边缘B.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大量失业C.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破坏严重D.世界各国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解析:1929~1932年工业生产指数由100下降到63.8,反映了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破坏性,故C项符合题意。

6.美国经济学家罗斯巴德在评价胡佛的政策时说:“我们必须彻底摆脱政府对经济的规划,使政府完全远离货币供给和经济领域。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含解析人民版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含解析人民版

课时作业28 “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时间:45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4分,共60分)1.[2021·太原市高三联考]据统计,美国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

那时,农民贷款购置土地、化肥和农用设施;城里人贷款购置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购置股票;1926年,约有70%的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置的。

这一措施( )A.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B.表达了重商主义经济学思想C.为经济危机爆发埋下了隐患D.使农业和工业得到协调开展2.[2021·鞍山市高三模拟]回忆20世纪的资本主义经济,2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的两场经济危机有深刻的教训,如何协调好两个关系是经济开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其中“两个关系〞是指( )A.分配方式和劳动者积极性B.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使用权C.经济开展的速度和规模D.市场和政府的角色定位3.[2021·深圳市高三模拟]美国在1921~1928年的七年时间里,先后四次通过了减税法,并制定有利于工商业者和高收入阶层的税收政策,减轻他们的纳税负担。

这种做法在当时( )A.增加经济危机爆发的风险B.激发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C.受到美国民众的普遍欢送D.使政府全面加强干预经济4.[2021·宁波市高三联考]以下图反映的是某一时期世界贸易额的变化情况(单位:亿美元)。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国家的社会危机严重B.各国放任经济危机的开展C.经济危机使贸易保护加强D.世界政治局势的骤然紧张5.[2021·日照市高三模拟]20世纪30年代,很多美国的中产阶级家庭主妇开始亲自动手做家务,她们不仅会用破床单改制成衣服,很多人还学会了安装电动机,油漆家具。

这反映出当时的美国( )A.妇女的家庭地位明显上升B.经济萧条冲击传统家庭生活C.节俭成为社会生活新风气D.中产家庭受危机的影响最大6.[2021·开封市高三模拟]20世纪30年代美国电影大多是如?1933年的淘金者?之类的大型歌剧、卡普拉的?一夜风流?之类的“怪异〞喜剧或马克斯三兄弟的许多电影,其均有意让观众沉溺于快速轻松致富的梦想当中。

2021新高考历史择性考试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4单元第38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经济与罗斯福新政

2021新高考历史择性考试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4单元第38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经济与罗斯福新政

第14单元第38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经济与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9·扬州期中)有人认为,如果说1929年美国的金融风暴是场“高烧”的话,接下来的大萧条则是严重的“慢性病”。

这形象地说明了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A.波及范围广B.破坏性特别大C.持续时间长D.引发政治危机答案 C解析“接下来的大萧条则是严重的‘慢性病’”体现了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1929-1933年),故C项正确。

2.(2019·厦门期末)1929-1932年,美国的私人投资总额从158亿美元下降到9亿美元,降幅达94.3%;同期工业品批发价格指数从91.6下降到70.2,降幅为23%,但危机形势并未得到缓解。

这说明()A.国家干预的方式不可行B.应扩大生产以提供就业C.市场的自发性调节失灵D.应降低价格以刺激消费答案 C解析由材料“1929-1932年,美国的私人投资总额……”可知,这是美国经济大危机时期,其原因之一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失灵,需要国家进行干预,故A 项错误;经济大萧条主要是因为生产大大超过消费,要对生产盲目性进行控制,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市场自发调节投资,降低商品价格,仍未缓解危机,故C 项正确;此时产品价格已经大幅下降,故D项错误。

3.(2019·广西南宁高二期末)罗斯福新政期间,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让他们搞免费演出;也曾雇佣研究人员专门去研究曲别针的历史。

这些做法() A.实现了充分就业目标B.推动了福利制度建设C.体现了以工代赈思想D.证明了新政的可行性答案 C解析从材料中的“政府给演员支付工资”“也曾雇佣研究人员”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做法通过政府提供工作岗位减少失业人口,体现了以工代赈思想,故选C项。

材料信息不能反映“充分就业”,排除A项;材料中的做法不属于福利制度,排除B项;新政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国家干预,实现生产和销售的相对平衡,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除D项。

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1“自由放任”的美国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1“自由放任”的美国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

“自由放任”的美国一、基础巩固1.1929年,美国首先发生经济危机的领域是()A. 农业B.工业C.商业D.金融业2•“牛奶白白被倒掉,玉米当作木材烧。

富人发疯去上吊,穷人饿得嗷嗷叫。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B. 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C. 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D. 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3.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很多美国人乐观地认为,自己的“美国梦”正在迅速实现。

20世纪30年代,导致他们的“美国梦”受挫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危机B.政治动乱C.世界大战D.政府更迭4.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但很快演变成世界性经济危机。

这一现象从一定程度上说明()A. 各国都存在市场缩小的状况B. 美国经济决定全球经济发展C. 世界各国工业化的进程加快D.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程度提高5.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巴德在评价胡佛的政策时说:“我们必须彻底摆脱政府对经济的规划,使政府完全远离货币供给和经济领域。

”这一言论说明他()A. 主张自由放任主义政策B.提倡政府全面干预经济C.反对实行市场经济体制D.否定重商主义经济政策解析J题干中“彻底摆脱政府对经济的规划”等信息,说明罗斯巴德赞同实施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及其内涵不符。

6. 图1、图2、图3是有关美国1929 —1933年经济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A. 生产相对过剩B. 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C. 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D. 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解析:|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导致物价大幅度下跌,而通货膨胀的典型表现是物价大幅上涨,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与图文材料中的信息及其内涵相符。

7. 下列对下图所示现象的理解,正确的是()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不包括苏联)A. 资本主义制度处于崩溃边缘B. 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大量失业C. 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破坏严重D.世界各国工业生产持续下降解析1929—1932年工业生产指数由100下降到63.8,这反映了世界经济大危机破坏严重,故C项符合题意。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世界 39“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世界 39“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人民版

39“自由放任”的美国与罗斯福新政课时作业人民版一、选择题1.据统计,美国建筑工业的产值从1919年的120多亿美元增长到1928年的近175亿美元。

同时,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发展也很显著,其产量从1919年到1929年增加了64%。

下列现象与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无关的是( )A.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B.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广泛应用C.罗斯福坚持“自由放任政策”D.1929年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答案:C 解析:罗斯福实行的是国家干预经济,不是自由放任政策,并且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C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推动了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发展,A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广泛应用,刺激了生产的发展,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迅速发展,导致产品过剩,引发了经济危机,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2.1929年爆发于美国的经济危机之所以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是因为(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B.快捷交通、通讯工具的广泛应用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大危机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1929年爆发于美国的经济危机之所以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原因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故选D。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是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排除A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排除C项。

3.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背叛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其最有力的依据是( )A.颁布《紧急银行法》B.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C.“以工代赈”,缓解就业压力D.实行养老金和失业保险制度答案:B 解析:题干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中违背资产阶级的利益、采取有利于工人阶级的措施。

罗斯福新政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允许工人与雇主谈判,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工人阶级的利益,故选B。

高中历史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1“自由放任”的美国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高

高中历史 专题六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1“自由放任”的美国练习(含解析)人民版必修2-人民版高

一“自由放任”的美国记一记“自由放任”的美国知识结构填一填“自由放任”的美国答题术语1.1929年10月,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并迅速波及所有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危机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生产大幅下降,失业人口剧增,各种矛盾激化,社会动荡。

突出特点是X 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2.在美国发生的经济危机,是由盲目生产、自由放任主义盛行、财富分配严重不均以及胡佛政府的不干预等因素共同导致的,它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推入深渊,迫使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来挽救现存的社会制度。

3.经济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

辨一辨1.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这一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愈加尖锐,造成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矛盾,进而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2.如何全面理解自由放任政策?“自由放任”政策是自由主义最主要的一项内容,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

这一理论主X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是能够通过市场机制自行调节的。

政府对经济领域的问题应当实行“自由放任”政策,不必干预经济生活,也不必直接参与再生产过程,尽量减少财政开支,做廉价的资本主义经济“守夜人”。

3.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早已形成,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2)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对美国经济有很大的依赖性。

(3)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普遍存在。

辨析体会研一研1.史料到1929年,美国政治经济在其他方面也严重脱节。

大量美国工业集中在少数人手中,成为官僚主义企业,并能在萧条开始以后一个时期内人为地维持高价格。

工业利润之高越出常规,联邦税收政策偏袒富人。

这种情形,也加深了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致使1929年国民收入的26%落到5%的人的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2018·广西南宁期末)1924~1929年,美国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

那时,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备;城里人贷款买汽车、收音机;投资者贷款买股票。

上述消费方式()A.使经济持续繁荣发展B.埋下了经济发展隐患C.消除了生产过剩问题D.提高了社会福利水平答案 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分期付款现象盛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期付款最初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当分期付款过度发展后,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为经济危机埋下重大隐患,1929年经济危机的大爆发也证实了这一点,故B项正确。

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经济危机的爆发主要原因就是生产相对过剩,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消费的方式,与福利水平无关,故D项错误。

2.(2018·黑龙江青冈期末)1929~1932年,美国的私人投资总额从158亿美元下降到9亿美元,降幅达94.3%;同期工业品批发价格指数从91.6下降到70.2,降幅为23%,但危机形势并未得到缓解。

这说明()A.国家干预的方式不可行B.应扩大生产以提供就业C.市场的自发性调节失灵D.应降低价格以刺激消费答案 C解析由材料“1929~1932年,美国的私人投资总额……”可知,这是美国经济大危机时期,其原因之一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失灵,需要国家进行干预,故A项错误;经济大萧条主要是因为生产大大超过消费,要对生产盲目性进行控制,故B项错误;经济大萧条充分说明自由放任政策失灵,故C项正确;此时产品价格已经大幅下降,故D项错误。

3.(2018·山东日照5月考)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迅速蔓延,北美、西欧、日本受到了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中国、印度、西亚、拉美也受到冲击。

这表明危机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各国或地区()A.政治经济上能否独立自主B.是否拥有完整的经济体系C.是否拥有完善的应对措施D.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高低答案 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不难得知,其中北美、西欧以及日本都属于政治经济独立自主的国家,而中国、印度、西亚和拉美都属于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可知政治经济的独立性并不是影响经济危机程度的决定因素,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无论是经济体系相对完整的北美还是西欧、日本,还是不完整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故B项错误;应对措施与影响程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最终形成,各国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经济危机的程度,故D项正确。

4.(2019·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月考)下表反映出()1929~1933年世界贸易统计(单位:亿美元)AB.经济危机恶化了国际贸易C.大国的经济实力严重衰落D.经济危机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 B解析表格反映出1929~1933年间国际贸易不断下降,这时正是经济危机期间,故B项正确。

A、C、D三项表格信息并未体现,均排除。

5.(2018·黑龙江齐齐哈尔期末)1929~1933年,在胡佛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是1900年以来到1929年总和2.5亿美元的近3倍;在此期间37000英里的公路在联邦政府的资助下建成、国家公园增长40%、国家森林面积扩大了250万英亩、亚利桑那州的胡佛水坝于1930年动工等等。

胡佛总统的这些做法()A.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在新政中得以延续和扩大C.体现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D.赢得了美国民众广泛认可答案 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时期兴建了大量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

因此,材料中胡佛兴建公共工程的做法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重要借鉴,在新政中得以延续和扩大,故选B项。

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面对危机,胡佛固守“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故排除;胡佛的措施没有克服危机,遭到美国民众的诟病,故排除D项。

6.(2018·山西长治二中期末)1936年,美国通过了《土壤保护和国内配额法》,这个立法把作物分成“消耗地力的”(玉米,棉花,花生,大米,烟草和小麦)和“增加地力的”(豆科作物和牧草)两类。

政府向那些将耕地由“消耗地力的”作物改种“增加地力的”作物的农场主支付“保护土壤补贴”。

这一举措() A.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B.否定了农业调整政策C.限制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解决了农业经济危机答案 A解析将耕地由“消耗地力的”作物改种“增加地力的”作物,对市场供应的农产品有一定减少,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有利于稳定农产品价格,故选A 项。

这一举措与农业调整法稳定农产品价格的目标一致,不能得出“否定了农业调整法”的结论,排除B项;这一举措是经济危机期间进行农产品结构调整的表现,C项说法错误;D项材料信息并未体现,排除。

7.(2019·河南联考)1935年美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给年龄在65岁以上的贫穷老人提供养老金,向失业者提供救济金,为病残儿童提供应有照顾。

这一规定()A.表明美国社会问题较为严重B.说明美国政府注重社会稳定C.标志着美国福利制度的建立D.提高了下层人民的政治地位答案 B解析材料表明,美国政府通过法规对贫穷老人、失业者提供救济和为病残儿童进行应有的照顾,这有利于凝聚和稳定人心,是其注重社会秩序稳定的反映,B项正确。

材料不能反映社会问题严重与否,A项错误;C项夸大了这一规定的影响,排除;这一规定与下层人民政治地位无关,D项错误。

8.(2019·湖南长郡中学调研)1937年3月21日,美国钢铁公司子公司的董事长被迫签订协定,承认钢铁工人组织的工会。

不久,所有美国钢铁公司的子公司都签订了类似合同,他们都同意增加工资10%,每月减少工时为40小时,加班时工资加一半。

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美国()A.钢铁公司已形成了行业垄断B.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C.政府和劳工对资本家的压力D.市场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答案 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它要求资方保证工人最低工资、最高工时、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力和改善劳动条件,材料反映的是在政府和劳工对资本家的强大压力下,资本家作出让步,改善了工人的待遇,减少了工作时间,故C项正确。

A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措施推行中出现的问题,无法体现“政治危机”,排除B 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市场经济体制的严重弊端”,排除D项。

9.(2019·江苏苏州摸底)罗斯福新政中有关工业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国家工业复兴法》《全国劳工关系法》以及《进一步刺激复兴法》等)只有一个主题:复兴工业,刺激工业生产。

为此,罗斯福修改禁酒令,放弃反垄断法,对工会作出让步以获取支持。

这些举措()A.消除了经济危机的困扰B.恢复了自由主义的政策C.局部地调整了生产关系D.照搬了计划经济的做法答案 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只能缓解经济危机,故A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实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而不是恢复自由主义的政策,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复兴工业……修改禁酒令,放弃反垄断法,对工会作出让步”都体现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故C 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并不是照搬计划经济,而是通过国家干预经济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故D项错误。

10.(2018·江苏苏锡常镇四市二模)经济历史学家伯顿·福尔索姆认为,罗斯福所开创的新政,具有缺乏计划性、浪费性支出严重和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的特点。

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浪费性支出”的观点提供依据的是() A.兴办公共工程B.开展蓝鹰运动C.实行通货紧缩D.政府整顿银行答案 A解析罗斯福兴办公共工程,扩大了政府支出,增加了财政赤字,所以被伯顿·福尔索姆认为是“浪费性支出”,故A项正确。

蓝鹰运动是为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不属于“浪费性支出”,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实行通货膨胀,美元贬值,故C项错误;政府整顿银行不属于“浪费性支出”,故D项错误。

11.(2018·河北5月冲刺)罗斯福指出:1936年全国47%的家庭和个人的年均收入不足1000美元,而1.5%的家庭的收入相当于这47%的家庭总收入;少数人暴富而多数人贫穷,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

这表明“新政”的目的在于()A.完善社会福利制度B.防止贫富差距过大C.维护资本主义制度D.推行以工代赈措施答案 C解析根据“少数人暴富而多数人贫穷,民主制度国家的自由就不会是安全的”可知,“新政”的目的在于维护民主制国家的自由,即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故C项正确。

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是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手段,并非目的,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贫富差距扩大可能危害民主制的后果,防止贫富差距过大本身不是目的,故B项错误;以工代赈是手段而非目的,故D项错误。

12.(2018·重庆三模)三十年代大危机爆发后,美国国会通过了“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

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是1931年6月到1932年4月,76个国家提高了关税率。

这一现象()A.说明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B.说明自由主义政策过时C.加剧了国际关系紧张局势D.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危害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美国国会通过了‘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到1932年4月,76个国家提高了关税率”可知,各国纷纷开展关税战,故C项正确。

A项史实错误;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关税战加剧了经济危机,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13.(2018·江苏盐城三模)罗斯福新政期间的农业改革被誉为是“在美国试行的最勇敢的社会实验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自立国以来,农业一直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自由放任的生产经营模式为美国农业带来了巨大繁荣。

从1914年到1919年,美国的农产品出口总额增加了 2.64倍,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产品平均价格分别上涨了114.7%和110.3%,农业总纯收入增加了近3倍。

20世纪30年代初,农业受到严重打击,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1967=100)由1928年的64.8下降到1932年的29.5,下跌了55.5%,农场纯收入由61.5亿美元降至20.3亿美元,下降了67%。

材料二1938年2月通过的《农业调整法》明文规定,对棉花、小麦、玉米、烟叶、大米等5种主要作物实行生产定额……美国农业部先后主导建立了国家农业信贷署、农产品信贷公司等机构,负责对处于困境中的农民提供低息贷款、直接补贴及技术支持。

政府还动用行政力量,引导农业生产者与农产品加工者之间签订“市场协议”,使他们在最低限度价格、供求总量等方面达成协议,从而达到“保证价格”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