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教学设计
我看 教案

我看教案教学内容:写作——"关于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关于我"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2. 学生能够完成一篇简短的"关于我"的写作。
教学重点:1. “关于我”相关词汇的学习和积累。
2. "关于我"的基本句型和表达。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自主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一篇"关于我"的写作。
2. 在写作中能够准确使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关于自己的简短介绍,并准备相关图片或资料。
2. 学生课堂用书、笔、纸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自己的介绍,引入"关于我"的话题,并询问学生是否有兴趣分享自己。
2. 学习词汇:教师介绍关于“关于我”的相关词汇,如姓名、年龄、家庭成员等,并进行示范;然后引导学生跟读。
3. 学习句型:教师呈现"关于我"的常用句型,如“我的名字是……”、“我今年……岁了”等,并进行分解讲解;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
4. 操练:教师设计几个相关的口语练习题,让学生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进行互动练习。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按照所学的知识完成一篇自我介绍的写作。
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的作业,并进行必要的批改和反馈。
2. 在下一节课上分享一些学生写的好的范文,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教学延伸:教师可在下节课上让学生进行口头介绍,展示自己学到的“关于我”的知识,增加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作业和口头表达,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关于我”的相关词汇和句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写作和口语表达中。
第6课《我看》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我看》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我看》是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 6 课的内容,是一首现代诗歌,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的价值”,所选的四篇课文都是现代诗歌,这首诗歌的主题是生命和爱情,通过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爱情的向往。
2.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现代诗歌阅读能力,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情感,但是对于这首诗歌,由于其主题和语言的深刻性,学生可能会有一定的理解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启发。
二、语文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朗读和品味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分析和探究诗歌的意象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欣赏和评价诗歌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了解穆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及欣赏诗歌中所表达的生命和爱情的主题,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主题,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生命和爱情的美好。
2.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我”的形象和情感,以及“我看”的含义和作用。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基本意思和情感。
2. 分析法: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和主题,让学生探究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3. 讨论法:通过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形象和情感,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4. 欣赏法:通过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价值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同学们喜欢什么样的季节?”引导学生讨论和分享对四季的感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看》。
2.作者简介:介绍穆旦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穆旦的诗歌风格和思想内涵。
穆旦(1918 年—1977 年),原名查良铮,祖籍浙江海宁,出生于天津。
《我看》教学设计(三套)

《我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所描绘的物象,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教学重点】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应该都喜欢春天吧,只要在春天走进大自然,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朝气蓬勃、万象更新的世界。
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进入诗歌去领略诗的魅力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
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2)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
(3)九叶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
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2.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诗歌朗读的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词语的重读;(5)读出情感。
例如:第一节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要求。
3.小组讨论:理解诗歌内容。
思考:“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的?明确:“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人教部编版九上语文第一单元6 我看 教案(名师教学设计简案)

6 我看1.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图画美、情感美。
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
一、导入新课春天,万木发芽吐蕊,百花争相竞放,处处莺歌燕舞,令人陶醉。
诗人笔下的春天,更是千般妩媚、万种风情,既有“万紫千红总是春”的灿烂,亦有“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温暖,还有“几处早莺争暖树”的活力,更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的希冀。
诗人穆旦笔下的春天,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全新感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诗歌——《我看》。
二、教学开展1.探究活动一:读出音乐美。
◎读准韵脚。
快速圈出这首词的韵脚,体会声调的和谐。
全诗一共五节,第一节押ɑo韵;第二节押i韵;第三节第一句承第二节的i韵,第二、四句又换韵为ɑ韵;第四节又换韵为i韵;第五节又换韵为iu韵和i韵。
◎读出节奏。
边读边在书上划分朗读停顿。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2.探究活动二:感受图画美。
◎朗读诗歌,找出诗歌意象,概括意象特点,完成下面表格。
学习任务单[参考答案] ①茂盛、生机盎然②深邃、厚重③树木、花朵◎感受意境。
诗歌中选用的这些意象组成了什么样的意境?诗人选取了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展翅的飞鸟、深远的晴空、被夕阳染红的流云、沉醉了的大地等意象。
《我看》优秀教案

《我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
(2)通过分析《我看》一诗,使学生理解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我看》一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培养学生欣赏诗歌、朗读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然的情感。
(2)通过学习《我看》一诗,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我看》一诗的主题思想。
(2)欣赏《我看》一诗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意象的把握。
(2)诗歌韵律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诗歌的基本知识。
(2)提问:大家知道现代诗歌的特点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我看》一诗,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点评并引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悟诗歌韵律。
(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如“夕阳”、“高山”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大自然的感悟。
(2)分享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感受生活的美好。
四、课后作业:1. 背诵《我看》一诗。
2. 写一篇关于《我看》一诗的读后感。
3. 创作一首以大自然为主题的现代诗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诗歌欣赏和情感体验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我看》一诗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诗歌欣赏,使学生掌握了欣赏诗歌的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诗歌韵律的感悟较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我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6课《我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我看》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情感2.诵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3.品味诗歌陌生化语言的表达效果,尝试仿写诗歌。
教学重难点:找准意象,分析意象特点,感受意境画面,进而把握诗歌的主题,理解诗人情感。
教学安排及学法指导:课前准备:采用任务驱动法,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第19页“技巧指导"“怎样写诗”完成单元任务群任务三尝试诗歌创作。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识诗人叹成就古往今来,春天在诗人的笔下是千般妩媚万种风情的。
孟浩然会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何等悠闲自得;白居易会讲“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派明媚灿烂;那么有这样一位杰出诗人,他兼有李白的浪漫和杜甫的沉厚,甚至被推崇为“中国现代诗第一人"。
获得如此高度评价的他会写出怎样的春天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穆旦和他的诗歌《我看》(屏显春日流水动态图出示课题,同时教师书课题)二、感知内容、初读诗歌探诗意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停顿、缓急适当、语气语调并思考这首诗歌写了几个部分的内容。
(屏显)预设1:写了我看的春天景象已经由此产生的感悟。
教师评价概括为两个词语:我看、我思(板书)2.视频配乐、请两位同学按照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读分别两部分内容。
其他同学请看大屏幕静静聆听。
教师评价朗读,预设评价:两位同学按自己的理解读出看春日之景的欢快,思考感悟时的激昂3. 师生合作诵读。
预设评价:听我们同学朗读是一种享受,听女生的朗读仿佛听到流水潺潺,男生的朗读好似松涛阵阵,全班的朗读又让我听到了是青春路上的欢歌和奋斗。
三、研读诗歌、再读诗歌品语言1.题目为“我看”,速读一二节,说说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明确:春风、青草、飞鸟、晴空、流云2.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景物,就是诗歌的意象,但在穆旦的笔下却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美感,诗人是怎么做到的呢?预设1.诗人不说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吹过丰润的/青草,而说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穆旦我看教学设计一等奖

穆旦我看教学设计一等奖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介绍穆旦及其作品
2.阐述穆旦的《我看》的写作背景和主题
3.分析《我看》的艺术特色
4.探讨《我看》对当代教学设计的启示
5.总结全文
正文
穆旦,原名张光华,是我国著名的现代诗人,文艺评论家,也是新诗的创作、研究和评论的领军人物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广泛的影响力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我看》是穆旦的一首代表作,写于 1947 年,是新诗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人生的思考和自我价值的追寻,通过“我看”这一动作,诗人表达了他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在艺术特色上,《我看》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震撼了读者。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如“我”看“太阳”,看“人群”,看“自己”,每一个“看”都包含了丰富的内涵,让人深思。
同时,诗中的语言简练而又富有力度,充分展现了穆旦的语言艺术。
对于当代教学设计来说,《我看》提供了很多启示。
首先,教学设计需要有明确的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对学生有启发性的,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
其次,教学设计需要有独特的视角,这个视角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的,让学生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和体验。
最后,教学设计需要有深刻的思考,这个思考应该是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
自我提升的,让学生在思考中成长。
第6课《我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6 我看【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歌意象,感受诗歌的美。
3.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品味诗歌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1.掌握诗歌的重音、停连、节奏。
2.理解诗歌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3.理解诗人对和谐生命的渴望与讴歌,感受诗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一:“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这是多么美好的诗句啊!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自然充满了勃勃生机,诗人穆旦用他敏感的心灵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为我们展现了春天来临后大自然的无限美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穆旦的《我看》。
(板书课题)导入二:人的爱,是大自然的恩赐;最终,人的爱又将回归大自然。
这就是人的爱真正的归宿。
这也是穆旦对自然、对爱的理解和赞美。
穆旦的诗歌从来都是以浓烈的抒情性、创造性的意象、陌生化的语言和深度的内心挖掘见长,他就像是运动场上的全能运动员,在诗歌领域无所不能。
那么我们今天就走近这位无所不能的诗人,感受他柔韧的内心和丰富的情感。
二预习检测1.老师点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让其他学生进行点评,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依据收集来的资料,简介作者穆旦,了解穆旦的人生经历。
三整体感知,合作探究1.朗诵诗歌,把握诗歌内容。
【明确】诗歌共五小节,前两节写诗人所看,后三节写诗人所思。
诗人在春天傍晚看到大自然的美景,思考着人生的意义,最后与大自然拥抱在一起。
他认为欢笑与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如同花朵开了又谢一样。
2.分析诗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明确】诗人面对大自然是激情澎湃的,表达了他对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的赞美之情。
3.再读诗歌,体会诗歌感情并感受穆旦诗歌语言的陌生化效果。
【明确】①“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风的力量和温柔。
②“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吸入”一词,仿佛将“平展着翅翼”的“飞鸟”与天空融为一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从语言、意象、内涵等方面学习鉴赏诗歌。
【教学重点】
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从语言、意象、内涵等方面学习鉴赏诗歌。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
在九叶诗人中,最为深刻地体现出40年代新诗现代性探求的,无疑是穆旦。
他的诗歌以深邃的内涵、饱满的激情以及娴熟的技艺,将新诗的审美品质推向了新的高度,在他身上汉语的表现力和穿透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呈现。
穆旦给人感受最深的不光是他的诗,还有他在逃避不了的坎坷命运中的奋斗,或者说是他面对命运的不同常人的选择。
有时人的命运是不可选择的,个人的命运也无法把握,但是他可以选择人生的态度。
今天我们来学习穆旦的诗一首:《我看》,在这首诗中能够体会到自身感情的自然强烈化,或者说生命潜在本能的能动发扬。
二、展示目标
1.准确流畅地朗读诗歌,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从语言、意象、内涵等方面学习鉴赏诗歌。
三、知人论世
根据有关注释和相关资料,简要了解作者。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
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
曾用笔名梁真,与著名作家金庸(查良镛)为同族的叔伯兄弟,皆属“良”字辈。
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穆旦于20世纪40年代出版了《探险者》、《穆旦诗集(1939~1945)》、《旗》三部诗集,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诗歌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诗人。
穆旦是一位思想艺术都达到相当高度的中国现代诗人。
他一生坎坷,但是诗是他人生的火炬。
《我看》这首诗是穆旦在昆明西南联大的大学时代所写。
其中充沛的激情、博大的胸怀,是他青春时代的色彩。
20岁,是人生的春天。
四、美美的读
1.听诗歌朗读,感受诗的韵律美。
2.自由朗读诗歌。
朗读提示:
(1)字音正确,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2)把握节奏和停顿,可在诗中用“/”标出。
(3)注意重音,突出关键词。
可用“·”标出。
(4)恰当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五、美美的品
1.独立思考以下问题:
(1)从诗人所表达的内容上看,前两节与后三节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题目为“我看”。
春天的傍晚,在瑰丽大自然面前。
诗人激情澎湃。
前两节是“我所看”,后面三节是“我所思”。
(2)看什么?思什么?
看什么?----大自然的美。
思什么?----人生的意义。
2.小组合作研讨;
(1)“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一句中的“你”指什么?
(伤春悲秋是我国传统文人的通病,穆旦在这里也同样的面对春天的夕阳美景回首往事,这里的“你”当指大自然,指万物的生机。
)
(2)在小组内说说自己读完诗的前两节后的感受。
结合关键词谈谈对诗歌语言美的鉴赏。
示例:
诗人的目光是充满激情的,捕捉到的意象大气而深远。
第一节写风,傍晚的春风,揉过丰润的草地,“揉”用的妙。
写出了风的力度和温柔。
青草低首又低首,这是春风与青草的互动。
诗人把常见的风景写得十分生动,饱含情感。
最后一句写了从面前的起伏的草地想到了更远方的广阔的大地。
第二节是写天空,晚霞与鸟的呼应。
“吸入”是关键词。
应该是被吸进去。
平展翅翼的静鸟好像与天空融为一体。
晚霞沉醉了大地,不说“染红了”,而说“沉醉了”大地。
真是高明的表达。
(3)诗人仅仅是在“看”吗?你是怎样理解“看”的?
明确:
看,不仅仅是在看。
真正的诗人不会只用眼睛。
还会用触觉嗅觉,调动全部感官。
当他写风的时候自己已经化身为风,抚摸起伏的青草。
他也是鸟,在天空静止,溶入。
他也是云,让大地沉醉的流云。
在大地和天空的壮丽广阔的背景下,诗人开始抒怀,也开始思索。
(4)年轻的诗人面对瑰丽的大自然,在春风晚霞中想到了什么呢?
示例:
我觉得是时间和生命。
人的一生转瞬即逝,我们的欢乐忧伤,与大自然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相比,多么微不足道。
第四节是向远古的哲人致敬,但是他们的咏叹再怎么伟大,在大自然面前仍然是一缕静流。
这里让我想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最后一节。
尽管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渺小无比,我们还是要活出精彩。
要飞奔吧,要漫游吧,要如鸟、如云、如树,活得自由自在。
最后三句达到高潮,点出主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与大自然拥抱在一起,欢笑与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如同花朵一样开了又谢。
教师明确:
年轻人往往为赋新诗强说愁。
把个人的欢乐忧伤看得天大无比。
20岁的诗人穆旦却已经发现,在大自然面前,人生的意义需要重新思考。
激情与理性的融合,正是他的诗保持一生的底色。
有激情有思考,有大胸怀大境界。
这是青年诗人通过诗歌传递出来的。
不久,他参加远征军为抗战九死一生就是明证。
他经历过政治运动的折磨,又是一个九死一生。
但他仍一直写诗,当不知不觉中人生的冬天来临时,他写得更加炉火纯青。
诗伴随了他的一生。
他真正做到了诗与生命同在。
3.研讨思考:连续四个“我看”,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
明确:
连续四个“我看”,不断重复,获得了一种旋律的美感,实际上这是一幅春天的北方原野的美丽图画,如波浪一般起伏的青草,在天空滑翔至远空深处,逐渐消失不见的飞鸟,夕阳染红的流云,组成一幅美丽的夕阳落照图。
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生机而生出奔驰和飞翔的欲望,生命热情被自然的活力点燃,充满兴奋和惊喜之情,希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六、课堂练习
写一段赏析文字,可以从语言、意象和内涵等方面加以分析。
不超过一百字。
七、课外作业
仿照本诗,写一组描写夏天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