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度带和6度带转换方式和计算方法
6度带和3度带计算公式

6度带和3度带计算公式
6度带和3度带是地球表面上的两种划分方式,用于地图制图和导航。
其中,6度带是将地球表面划分为60个带,每个带宽度为6度,而3度
带则是将地球表面划分为120个带,每个带宽度为3度。
计算公式如下:1.6度带的计算公式:带号=整数(经度/6)+1例如,某地经度为117.5度,则该地所在的6度带号为:带号=整数(117.5/6)+1=202.3度带的
计算公式:带号=整数(经度/3)+1例如,某地经度为117.5度,则该地
所在的3度带号为:带号=整数(117.5/3)+1=40展开说说:6度带和3
度带的划分方式都是基于经度的划分,因为经度是地球表面上唯一的纬线,而纬度则是一系列平行的线。
6度带和3度带的划分方式都是为了方便地
图制图和导航,使得地图上的每个点都能够被准确地定位到某个带号上。
6度带和3度带的区别在于带的宽度不同,6度带的宽度为6度,而3度
带的宽度为3度。
因此,3度带的划分更加细致,能够更准确地定位地图
上的每个点。
但是,3度带的数量也更多,需要更多的带号来表示地图上
的每个点。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使用6度带还是3度带,取决于具体的需
求和应用场景。
如果需要更加精确的定位,可以选择使用3度带;如果需
要更加简单和方便的导航,可以选择使用6度带。
3度带和6度带转换方式和计算方法

高斯投影中有两种分带方法:6°分带法:从格林威治零度经线起,每6°分为一个投影带,全球共分为60个投影带,东半球从东经0°-6°为第一带,中央经线为3°,依此类推,投影带号为1-30。
其投影代号n和中央经线经度L0的计算公式为0=(6n-3)°;西半球投影带从180°回算到0°,编号为31-60,投影代号n和中央经线经度L0的计算公式为L0=360-(6n-3)°。
3°分带法:从东经1°30′起,每3°为一带,将全球划分为120个投影带,东经1°30′-4°30′,...178°30′-西经178°30′,...1°30′-东经1°30′。
东半球有60个投影带,编号1-60,各带中央经线计算公式L0=3°n ,中央经线为3°、6°...180°。
西半球有60个投影带,编号1-60,各带中央经线计算公式L0=360°-3°n ,中央经线为西经177°、...3°、0°。
因为偶数的3°带是跨6°带的,所以转换用公式比较复杂,楼主懂得两种分带的定义就知道怎么算了。
知道经度就能算出所属的带比如北京市东经117°,按照6°带的话就属于117/6+1=21(取整数部分)带,按照3°带划分就属于(117-1.5)/3+1=39六度带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当地中央经线经度=6°×当地带号-3°,例如:地形图上的横坐标为20345,其所处的六度带的中央经线经度为:6°×20-3°=117°(适用于1∶2.5万和1∶5万地形图)。
三度带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中央经线经度=3°×当地带号(适用于1∶1万地形图)。
3度带、6度带带号与中央经线互算

在采用分带的投影坐标系统中,我们最常用的是高斯-克吕格投影,它是由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1777—1855)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拟定,后经德国大地测量学家克吕格(Johannes Kruger,1857~1928)于1912年对投影公式加以补充,所以因此而得名。
它是横轴墨卡托投影的一个变种,高斯-克吕格只是它通俗的名称,比较专业的名称叫做横轴等角切椭圆柱投影。
设想用一个圆柱横切于球面上投影带的中央经线,按照投影带中央经线投影为直线且长度不变和赤道投影为直线的条件,将中央经线两侧一定经差范围内的球面正形投影于圆柱面。
然后将圆柱面沿过南北极的母线剪开展平,即获高斯—克吕格投影平面。
高斯—克吕格投影后,除中央经线和赤道为直线外,其他经线均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
高斯-克吕格投影没有角度变形,在长度和面积上变形也很小,中央经线无变形,自中央经线向投影带边缘,变形逐渐增加,变形最大处在投影带内赤道的两端。
下图是高斯—克吕格投影方式示意图。
图一????高斯克吕格投影的投影方式高斯—克吕格投影按一定经差将地球椭球面划分成若干投影带,这是高斯投影中限制长度变形的最有效方法。
分带时既要控制长度变形使其不大于测图误差,又要使带数不致过多以减少换带计算工作,据此原则将地球椭球面沿子午线划分成经差相等的瓜瓣形地带,以便分带投影。
通常按经差6度或3度分为六度带或三度带。
六度带自0度子午线起每隔经差6度自西向东分带,带号依次编为第1、2…60带。
三度带是在六度带的基础上分成的,它的中央子午线与六度带的中央子午线和分带子午线重合,即自1.5度子午线起每隔经差3度自西向东分带,带号依次编为三度带第1、2…120带。
我国的经度范围西起73°东至135°,可分成六度带十一个,各带中央经线依次为75°、81°、87°、……、117°、123°、129°、135°,或三度带二十二个。
测绘坐标3度带与6度带(3°与6°)换带计算

3度带与6度带理解要点1.我国采用6度分带和3度分带:1∶万及1∶5万的地形图采用6度分带投影,即经差为6度,从零度子午线开始,自西向东每个经差6度为一投影带,全球共分60个带,用1,2,3,4,5,……表示.即东经0~6度为第一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3度,东经6~12度为第二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9度。
1∶1万的地形图采用3度分带,从东经度的经线开始,每隔3度为一带,用1,2,3,……表示,全球共划分120个投影带,即东经~度为第1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3度,东经~度为第2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6度.我省位于东经113度-东经120度之间,跨第38、39、40共计3个带,其中东经度以西为第38带,其中央经线为东经114度;东经~度为39带,其中央经线为东经117度;东经度以东到山海关为40带,其中央经线为东经120度。
地形图上公里网横坐标前2位就是带号,例如:1∶5万地形图上的横坐标为,其中20即为带号,345486为横坐标值。
2.当地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六度带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当地中央经线经度=6°×当地带号-3°,例如:地形图上的横坐标为20345,其所处的六度带的中央经线经度为:6°×20-3°=117°(适用于1∶2.5万和1∶5万地形图)。
三度带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中央经线经度=3°×当地带号(适用于1∶1万地形图)。
3、如何计算当地的中央子午线当地中央子午线决定于当地的直角坐标系统,首先确定您的直角坐标系统是3度带还是6度带投影公式推算:6度带中央子午线计算公式:当地经度/6=N;中央子午线L=6 * N (带号)当没有除尽,N有余数时,中央子午线L=6*N - 33度带中央子午线计算公式:当地经度/3=N;中央子午线L=3 X N我国的经度范围西起73°东至135°,可分成六度带十一个(13号带—23号带),各带中央经线依次为(75°、81°、……123°、129°、135°);三度带二十二个(24号带—45号带)。
6°带和3°带坐标转换

2,通过该点经度计算它对应的3度带的带号N。
N=round(经度/3),即对(经度/3)四舍五入取整数,为38度带。
38度带对应的中央经线=带号N×3,即为38°×3=114°
因此,该点对应的3度分带的中央经线为114°
3,通过软件COORD的换带计算功能计算3度带对应的坐标。
一个好记的方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范围内,坐标(Y坐标,8位数,前两位是带号)带号小于等于23的肯定是6度带,大于等于24的肯定是3度带.
3.只知道经纬度时中央经线的计算
将当地经线的整数部分除以6,再取商的整数部分加上1.再将所得结果乘以6后减去3,就可以得到当地的中央经线值。
公式推算:
6度带中央子午线计算公式:当地经度/6=N;中央子午线L=6 * N(带号)
已知:一个1954年北京坐标系6度带的坐标为
(4116746.33,),需要将其转换为3度带的坐标。
思路:先用软件算出该点的经度,求出改点对应的3度带的带号和中央经线,判断两个中央经线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根据软件来计算对应的3度带坐标。
1,首先计算改点经纬度。利用COORD软件
点“参数设置”。
该点坐标是6度带,可以计算他的6度带中央经线是117°。
当地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
六度带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当地中央经线经度=6°×当地带号-3°,例如:地形图上的横坐标为20345,其所处的六度带的中央经线经度为:6°×20-3°=117°(适用于1∶2.5万和1∶5万地形图)。
三度带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中央经线经度=3°×当地带号(适用于1∶1万地形图)。
关于单点坐标的换算
我国1:2.5——1:50万地形图均采用6度分带;1:1万及更大比例尺地形图采用3度分带,以保证必要的精度。我国的经度范围西起73°东至135°,横跨11个六度带,73~135,对应6度带号是13~23。三度带比6度带大一倍,基本上就是24到45。
六度带、三度带计算方法

三度带与六度带的概念源于高斯平面直角坐标,高斯平面直角坐标适用于:测区范围较大,不能将测区曲面当作平面看待。
当测区范围较大,若将曲面当作平面来看待,则把地球椭球面上的图形展绘到平面上来,必然产生变形,为减小变形,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来解决。
测量上常采用的方法是高斯投影方法。
高斯投影方法是将地球划分成若干带,然后将每带投影到平面上。
1.我国采用6度带和3度带:1∶2.5万及1∶5万的地形图采用6度分带投影,即经差为6度,从零度子午线开始,自西向东每个经差6度为一投影带,全球共分60个带,用1,2,3,4,5,……表示.即东经0~6度为第一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3度,东经6~12度为第二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9度。
1∶1万的地形图采用3度分带,从东经1.5度的经线开始,每隔3度为一带,用1,2,3,……表示,全球共划分120个投影带,即东经1.5~ 4.5度为第1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3度,东经4.5~7.5度为第2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6度.我省位于东经113度-东经120度之间,跨第38、39、40共计3个带,其中东经115.5度以西为第38带,其中央经线为东经114度;东经115.5~118.5度为39带,其中央经线为东经117度;东经118.5度以东到山海关为40带,其中央经线为东经120度。
地形图上公里网横坐标前2位就是带号,例如:1∶5万地形图上的横坐标为20345486,其中20即为带号,345486为横坐标值。
2.当地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六度带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当地中央经线经度=6°×当地带号-3°,例如:地形图上的横坐标为20345,其所处的六度带的中央经线经度为:6°×20-3°=117°(适用于1∶2.5万和1∶5万地形图)。
三度带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中央经线经度=3°×当地带号(适用于1∶1万地形图)。
高斯投影6度和3度分带计算公式

高斯投影6度和3度分带计算公式高斯投影6度和3度分带计算公式什么是高斯投影6度和3度分带?•高斯投影是一种常用于大地测量和地图制图的投影方法。
根据地球的形状和表面特征,我们将地球划分成了若干个分带,每个分带的宽度为6度或3度。
•6度和3度分带指的是每个分带的经度跨度。
例如,6度分带就是每个分带的中央经线与相邻分带的中央经线之间跨越6度。
高斯投影6度和3度分带计算公式6度分带投影计算公式1.计算投影平面与地球经度的差值:L=λ−L02.计算弧长元素:N=a/√1−e2⋅sin2φ3.计算卯酉圈曲率半径:M=N⋅(1−e2)=a⋅(1−e2)/(1−e2⋅sin2φ)4.计算子午线弧长:A=(1+3e2/4+45e4/64+175e6/256+11025e8/16384)⋅N5.计算坐标系原点到点的子午线弧长:S=A−A06.计算纬度差:t=tanφ7.计算坐标Y轴偏移量:y=x⋅cosφ8.计算坐标X、Y(单位:m):X=S−N⋅tanφ2⋅L2−N⋅tanφ24⋅(5−t2+9C2+4C4)⋅L4−N⋅tanφ720⋅(61−58t2+t4−270C2+330C4)⋅L6Y=N⋅L⋅cosφ1+N⋅L3⋅cosφ6⋅(1−t2+C2)+N⋅L5⋅cosφ120⋅(5−18t2+t4+14C2−58C4)3度分带投影计算公式1.计算投影平面与地球经度的差值:L=λ−L02.计算弧长元素:N=a/√1−e2⋅sin2φ3.计算卯酉圈曲率半径:M=N⋅(1−e2)=a⋅(1−e2)/(1−e2⋅sin2φ)4.计算子午线弧长:A=(1+3e2/4+45e4/64+175e6/256+11025e8/16384)⋅N5.计算坐标系原点到点的子午线弧长:S=A−A06.计算纬度差:t=tanφ7.计算坐标Y轴偏移量:y=x⋅cosφ8.计算坐标X、Y(单位:m):X=S−N⋅tanφ2⋅L2+N⋅tanφ24⋅(5+t2+9C2+4C4)⋅L4−N⋅tanφ720⋅(61+90t2+45t4+46C2−252C4−90C6)⋅L6Y=N⋅L⋅cosφ1+N⋅L3⋅cosφ6⋅(1+2t2+C2)+N⋅L5⋅cosφ120⋅(5+28t2+24t4+6C2+8C4)示例解释假设我们需要计算某个点在高斯投影6度分带中的投影坐标。
3°带与6°带划分

1.我国采用6度分带和3度分带:1∶2.5万及1∶5万的地形图采用6度分带投影,即经差为6度,从零度子午线开始,自西向东每个经差6度为一投影带,全球共分60个带,用1,2,3,4,5,……表示.即东经0~6度为第一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3度,东经6~12度为第二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9度。
1∶1万的地形图采用3度分带,从东经1.5度的经线开始,每隔3度为一带,用1,2,3,……表示,全球共划分120个投影带,即东经1.5~4.5度为第1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3度,东经4.5~7.5度为第2带,其中央经线的经度为东经6度.我省位于东经113度-东经120度之间,跨第38、39、40共计3个带,其中东经115.5度以西为第38带,其中央经线为东经114度;东经115.5~118.5度为39带,其中央经线为东经117度;东经118.5度以东到山海关为40带,其中央经线为东经120度。
地形图上公里网横坐标前2位就是带号,例如:1∶5万地形图上的横坐标为20345486,其中20即为带号,345486为横坐标值。
2.当地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六度带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当地中央经线经度=6°×当地带号-3°,例如:地形图上的横坐标为20345,其所处的六度带的中央经线经度为:6°×20-3°=117°(适用于1∶2.5万和1∶5万地形图)。
三度带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中央经线经度=3°×当地带号(适用于1∶1万地形图)。
3、如何计算当地的中央子午线?当地中央子午线决定于当地的直角坐标系统,首先确定您的直角坐标系统是3度带还是6度带投影公式推算:6度带中央子午线计算公式:当地经度/6=N;中央子午线L=6 * N (带号)当没有除尽,N有余数时,中央子午线L=6*N - 33度带中央子午线计算公式:当地经度/3=N;中央子午线L=3 X N我国的经度范围西起73°东至135°,可分成六度带十一个(13号带—23号带),各带中央经线依次为(75°、81°、……123°、129°、135°);三度带二十二个(24号带—45号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斯投影中有两种分带方法:6°分带法:从格林威治零度经线起,每6°分为一个投影带,全球共分为60个投影带,东半球从东经0°-6°为第一带,中央经线为3°,依此类推,投影带号为1-30。
其投影代号n和中央经线经度L0的计算公式为0=(6n-3)°;西半球投影带从180°回算到0°,编号为31-60,投影代号n和中央经线经度L0的计算公式为L0=360-(6n-3)°。
3°分带法:从东经1°30′起,每3°为一带,将全球划分为120个投影带,东经1°30′-4°30′,...178°30′-西经178°30′,...1°30′-东经1°30′。
东半球有60个投影带,编号1-60,各带中央经线计算公式L0=3°n ,中央经线为3°、6°...180°。
西半球有60个投影带,编号1-60,各带中央经线计算公式L0=360°-3°n ,中央经线为西经177°、...3°、0°。
因为偶数的3°带是跨6°带的,所以转换用公式比较复杂,楼主懂得两种分带的定义就知道怎么算了。
知道经度就能算出所属的带比如北京市东经117°,按照6°带的话就属于117/6+1=21(取整数部分)带,按照3°带划分就属于(117-1.5)/3+1=39
六度带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当地中央经线经度=6°×当地带号-3°,例如:地形图上的横坐标为20345,其所处的六度带的中央经线经度为:6°×20-3°=117°(适用于1∶2.5万和1∶5万地形图)。
三度带中央经线经度的计算:中央经线经度=3°×当地带号(适用于1∶1万地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