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一井中国陆上石油第一井

合集下载

西安石油大学早期(1951—1980)发展脉络及成就述略

西安石油大学早期(1951—1980)发展脉络及成就述略

收稿日期:2021-03-06作者简介:程永清,男,陕西乾县人,西安石油大学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人力资源管理。

西安石油大学早期(1951—1980)发展脉络及成就述略程永清(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65)摘 要:西安石油大学的早期发展(1951—1980)可谓艰难曲折,这段历史可以看作学校的第一次创业阶段。

回顾西安石油大学成立的历史背景及创办历程,总结其早期阶段对石油工业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的贡献,指出西安石油大学早期发展历经曲折的原因除了时代背景外,还包含石油工业重心发生变化的因素。

关键词:西北石油工业专科学校;西安石油学院;人才培养;石油工业重心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45(2021)03-0051-09 0 引 言西安石油大学起源于1950年8月中央燃料工业部石油总局探勘处举办的测绘、钻井训练班。

1951年6月以西北石油工业专科学校的名义筹建,以西北石油工业学校命名。

西北石油工业学校的建立和发展为新中国石油工业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学院成立至“文革”改厂前这段时间,无论在办学质量还是行业或地方的影响力上都名列前茅,各个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969年,基于复杂的国际国内的社会历史原因,学校被改为西安石油仪器二厂,直到1980年才恢复办学。

建国初为什么筹设西北石油工业专科学校?学院为什么又在1969年被停办改厂?背后的原因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1 西北石油工业专科学校筹设的历史背景1.1 从建国初期西北经济发展战略看,学校筹设是新中国开发西北天然石油的必然选择中国近代石油工业萌芽于19世纪中叶的洋务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陆上石油作业区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1905年,清政府成立了中国大陆第一个油厂“延长石油厂”,并于1907年,钻成了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延一井”,确立了西北地区在中国石油板块中的历史地位;1936年,新疆地方政府与苏联合作成立独山子油厂,成为我国近代石油开采和石油炼制业的先驱;1939年8月,国民政府在玉门老君庙矿区钻出第一口油井,发现了主力油层,玉门油矿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现代石油矿场。

勘探与钻井ppt

勘探与钻井ppt
1907年6月5日开钻 ,9月6日于井深68.9米见旺油,10日钻至81米完井,名曰“延一井”。初日 采油1—1.5吨,炼制后产品经检验运销至西安等地试用,烟微光白,不逊 洋油。一时内外播扬,腾誉社会,振奋人心。中国陆上石油的近代工业化
开采于此。
中国石油工业摇篮—玉门油田,1939年开发,至1949年产油52万吨占全国 95%,1958年达到140万吨,先后为四川、新疆、大庆、庆阳、吐哈油田 输送了人才与装备。
程,节省人、财、物的投资。
25
26
27
28
6)固井与完井 固井 ➢ 下套管 ➢ 注水泥 完井 ➢ 钻开生产层 ➢ 完井方法---裸眼法,射孔完井,割缝衬管法,沙石充填法 ➢ 安装井口
29
30
Christmas tree
31
井身结构
➢导管—保护井口附近的表土地层; ➢表层套管---巩固钻井上部疏松易 塌的
6
7
8
2.油气勘探
2) 勘探方法 地质法-----地质调查、钻井获取岩心、实验分析; 地球物理勘探法-----重力勘探、电法勘探、磁法勘探、地
震勘探等,其中地震法是应用最广泛和有效的; 地球化学法-----气测法、沥青法、水化学法等; 钻井法---在以上方法综合勘探的基础上进行。
9
3.油气井工程
11
12
油气井工程
3)海洋钻井设备 ➢ 固定式海洋钻井平台 人工岛, 混凝土重力平台 导管架平台 钢质固定平台 张力退平台 ➢ 移动式海洋钻井平台 沉垫式平台 自升式平台 钻井船 半潜式平台
13
14
15
3.油气井工程
4)井下钻井工具 钻头 钻柱---钻挺,钻杆,方钻杆 井下动力钻具---涡轮钻具,螺杆钻具

中国近现代石油工业的五座油矿

中国近现代石油工业的五座油矿

中国近现代石油工业的五座油矿中国近现代石油工业,指的是1840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的石油工业,是按照社会发展的历史而划分的。

在这一百多年中,中国石油工业缓慢发展,步履维艰,远远地落在了世界的后面。

但是在中国整个石油发展史中,这个时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它虽然没有保持住中国古代油气开采走在世界前列的辉煌,但毕竟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石油工业的崛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台湾苗栗油矿中国最早的油井出现在台湾。

1874年,清政府钦差大臣沈葆桢到台湾巡视,得知苗栗县出磺坑产石油,提出将油矿实行官办。

1877年3月25日,福建巡抚丁日昌上奏清廷,获准后,委派唐延枢主持钻凿工作,向美国购买一部小型新式钻机,并聘请两名美国技师开始钻凿油井。

1878年,在苗栗出磺坑距后垄约3英里的猫里地方,开始钻凿第一口油井,当钻凿至120米时,产出原油,这口油井是中国第一口用近代动力钻机钻凿成功的油井。

第二口油井开钻后,因美国技师因合同到期回国等原因而被迫中断。

1887年,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再次就开发台湾石油资源上奏清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油矿管理机构——矿油局,派林朝栋主持苗栗油矿开发事宜。

1887一1890年间,先后钻井5口,最深120米,仅一口井出油。

刘铭传因资金匮乏,与英商范嘉士订立开发台湾油矿合同,遭到清廷反对。

1891年刘铭传被撤职离任,矿油局被撤销,苗栗油矿的开办再次中断。

日本侵占台湾后曾经大肆掠夺台湾的油气资源。

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在出磺坑、锦水、竹东、新营等地区共钻井251口,至1945年共采出原油16万吨。

1913年,日本石油公司在台湾开始建立炼油厂,到四十年代,建立了当时全国最大的高雄炼油厂。

1945年,日本投降,台湾的石油工业由中国国民政府接管。

主要接管的单位有:台湾油矿勘探处、高雄炼油厂、台湾营业所、新竹研究所、嘉义溶剂厂等。

延长油矿1903年德商世昌洋行企图开采延长石油,陕西省当局积极奏请试办石油矿。

石油工业概论

石油工业概论

石油工业概论名词解释2X10 单项2X10 正误1X10 问答题50分 8个题第一章绪论1.石油:储藏在地下岩石空隙内的不可再生的天然矿产资源,主要是以气相、液相烃类为主的并含有少量非烃类物质的混合物,具有可燃性。

原油:将从地下直接开采出来、没有经过加工提炼的液体或半固体石油称为原油。

天然气:以气体形式存在的石油一般称为天然气。

2.石油工业的上游:上游从事的业务包括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

石油工业的中游:中游主要是油气的储存与运输。

石油工业的下游:下游则涵盖炼油、化工、天然气加工等流程型业务及加油站零售等产品配送、销售型业务。

3.世界上,石油工业上第一口井:1859年,美国,德雷克井。

4.延长油田的:中国陆上第一口井——延一井玉门:中国石油工业的开端是1939年甘肃玉门老君庙油田的发现和开发。

大庆油田的功勋井:松基三井第二章石油地质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碎屑岩(D)A砾岩 B砂岩 C粉砂岩 D泥岩2.岩石顶面的特殊痕迹称为哪类构造(D)A外部构造 B褶皱构造 C层理构造 D层面构造3.储集层:能够储存石油和天然气,并且当开采时石油和天然气能够从里面流出来的岩层断层圈闭:储集层正上方有盖层封盖,侧方有断层遮挡(油层与断层面另一方的非渗透岩石对接)。

断层能否形成圈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断层使岩层位移后,储集层上倾方向相接地层的封闭性。

层盖:为了使储集层的油气不逸散掉,在储集层的上方需要有一套致密的、不渗透的地层把储集层中的油气保护起来,阻止油气向上渗漏或扩散,这种致密、不渗透的保护层就叫做盖层。

构造等高线图:是用某一岩层面的海拔等高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来表示该岩层的空间起伏形态,又称构造平面图。

构造圈闭:构造圈闭是世界上发现最多、最常见的一种圈闭,它是由地壳运动使地层发生形变(褶皱)或变位(断裂)而形成的圈闭。

4.对圈闭形成时间与位置的有效要求是什么?圈闭形成时间不能晚育油气大量运移的时间,否则他就不能捕获油气;圈闭分布位置不能离油源区太远,否则也不利于捕获油气,因此有效圈闭的“有效”是指圈闭形成时间和分布位置能够有利于捕获油气。

中国各油田第一口发现井

中国各油田第一口发现井

大港油田 大港油田 辽河油田 江汉油田 渤海油田 长庆油田 河南油田 江苏油田 华北油田 中原油田 南海油田 吐哈油田
中国海上第一口工业油流 井,标志中国海洋石油工业 进入新阶段 1970.8.7庆3井首出油
中国首发现古潜山油田
解开中国南海油气勘探序幕 1989.1.5喷油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第一口 塔中4油田 油井 揭开了鄂尔多斯盆地大规模 靖边气田-长庆油田 天然气勘探的序幕
华8
1961.4.16
胜利油田
黄3 港5 辽2 王2 海1 庆1 南5 真6 任4 濮参1 西江24-3 台参1 塔中1 陕参1
1963.12.3 1965.3.23 1965.7.16 1965.7 1967.5.6-6.14 1970.9.26 1971.8 1975 1975.7.3 1975.9.7 1985.3 1988.11.15 1989.1 1989.6.23
发现井 延长1 扶27井 老君庙1号 黑油山1号 地中4 松基3 萨55
完钻时间 1907 1959.9 1939.3.13 1955.10.29 1958.9.13 1959.9.26 1960.4.23
发现油庆油田
注解 日本人打井 孙健初等 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 康世恩(石油部副部长) 王进喜第一口井(1205钻井 队,原1262队),自喷井40 多年,文物 华北盆地早期找油的新突 破,华北煤油大会战,并相 继发现了大港、华北、冀东 、中原等大油田;文物 解开大港油田的勘探序幕 标志大港油田的诞生

砥砺奋进新时代同心筑梦创未来(专题片)

砥砺奋进新时代同心筑梦创未来(专题片)

砥砺奋进新时代同⼼筑梦创未来(专题⽚)砥砺奋进新时代同⼼筑梦创未来(专题⽚)如果把宝塔采油⼚写成⼀本书,你想记录那些情怀与故事;如果把宝塔采油⼚写成⼀⾸诗,你会有怎样的回忆与感动。

700多平⽅公⾥的油区,艰⾟与创造同在;4000多名宝采⼈光荣与梦想共⽣。

岁⽉匆匆,当⽣⽣不息的延河延河在时空刻下⼀道年轮。

2020,已经带着特有的深度与厚重,深深印在每⼀个宝采⼈的记忆中。

推出⽚名:砥砺奋进新时代同⼼筑梦创未来按照油⽥公司深化改⾰,瘦⾝健体发展要求,2017年6⽉,青化砭、⽢⾕驿两个采油⼚重组整合,宝塔采油⼚正式成⽴,犹如聚沙成塔,鹰之重⽣。

作为新⽣团体,宝塔采油⼚顺势起剑,⼒推“七聚”新措,筑起九重之梦。

三年来,在油⽥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宝塔采油⼚牢牢把握原油产量50万吨以上的重要契机,切实扛起重组改⾰发展重担,开启了科技求发展,⽼矿换新貌的璀璨今朝。

始探于1953年,已⾛过了67年发展历程的宝塔采油⼚它历经勘探、求产、上产、稳产阶段,它的发展和壮⼤,是⼀部披荆斩棘、改天换地的创业史,⼜是⼀部顽强拼搏、负重奋进的奋⽃史,更是⼀部埋头苦⼲、开拓创新的发展史。

全⼚⼲部职⼯在素有青⽯板上“抠油花”的精神,在油区勘探出⼀个⼜⼀个油⽥区块,探索和形成了⼀项⼜⼀项油⽓勘探开发理论和配套技术,创造出了⼀个有⼀个勘探经验和开发奇迹,培养和造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训练有序、素质过硬的⼲部队伍,奋⼒谱写出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上篇回顾历史初⼼未改岁⽉的车轮碾过历史的尘埃,抖去那⼀粒粒的尘⼟,他们仍然不放弃⼼中的梦,继续追寻属于⽯油⼈的荣誉。

从1905年创建“延长⽯油官⼚”到1907年中国陆上第⼀⼝油井——“延⼀井”的正式出油,打破了“贫油论”,彻底结束了中国陆上不产油的历史。

上世纪50年代末,在祖国最需要⽯油的时候,隆隆的钻机打破宝塔⼤地的沉寂,砭1、砭2、砭3,姚1、姚2、姚3井的相继失败,开采青化砭的延长⼈没有放弃,1958年,砭4、砭5、砭6井试油成功。

石油知识竞赛在线模拟练习题库(选择题)十

石油知识竞赛在线模拟练习题库(选择题)十

石油知识竞赛在线模拟练习题库(选择题)十单项选择题1. 前置型游梁式抽油机具有上冲程( )加速度小,动载荷小,悬点载荷低,抽油杆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1.0)A、曲柄B、减速箱C、光杆D、抽油杆2. 异相型游梁式抽油机是把平衡块重心与( )中心连线和曲柄销中心与曲柄轴中心连线之间构成的夹角,称为平衡相位角。

(1.0)A、输出轴B、曲柄轴C、衡量轴D、支架轴3. 1973年以前,对世界石油市场长期和强有力控制的是西方大石油公司,号称“石油七姊妹”的七大石油公司不含:( ) (1.0)A、埃克森公司B、苏尔古特油气公司C、壳牌公司D、雪佛龙公司4. 套管漂浮接箍安装在套管串( ) 。

(1.0)A、上部B、中部C、下部5. 防喷器远程控制台安装在面对井架大门左侧、距井口不少于( )m的专用活动房内。

(1.0)A、10B、15C、20D、256. 地层油气藏按圈闭的形成条件可分为( )油气藏、不整合油气藏和生物焦油气藏。

(1.0)A、背斜B、裂缝C、岩性D、断层7. 在( )安装液面传感器探测液面变化信号。

(1.0)A、井口B、震动筛C、钻井液罐上D、钻井液槽8. 井组动态分析的目的,是要使注水井达到分层注采平衡、( )平衡、水线推进相对均匀。

(1.0)A、吸水指数B、注水量C、压力D、泵效9. 异相型游梁式抽油机的曲柄均为顺时针旋转,当曲柄转速不变时,悬点上冲程的时间就大于下冲程的时间,因而( )的加速度和动载荷减小。

(1.0)A、悬点载荷B、曲柄旋转C、上冲程D、下冲程10. 在井上安装好后,井口装置做( )MPa的低压试压。

(1.0)A、0.7~1B、1.4~2.1C、2.4~3.1D、5~10.511. 地层所能承受的关井压力,取决于地层破裂压力梯度、井深以及( )。

(1.0)A、井眼尺寸B、井内液柱压力C、地层渗透率D、地层流体种类12. 对于水平井钻井,钻柱在井内静止时间不能超过( )。

(1.0)A、3min.B、5min.C、10min13. 为防止发生井下气侵而形成气柱,应尽可能减少( )时间。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北起、大青山,南抵,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

鄂尔多斯盆地是上的名称,也称陕甘宁盆地,横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

“”意为“宫殿部落群”和“水草肥美的地方”。

权威的解释,“鄂尔多斯”是“官帐”的意思。

由蒙语翰尔朵(官帐的意思)的复数演变而来。

但也有人把成吉思汗死后,其使用过的物品被安放在八个白室中供奉,专门的护陵人繁衍并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蒙古部落鄂尔多斯部落。

其后几百年间,鄂尔多斯部落的按时祭奠,一直没有离开此地。

这样久而久之,这一地区就叫做鄂尔多斯了。

历史上的鄂尔多斯地区包括今日伊克昭盟全境,还包括的河套及宁夏和的一部分地区。

鄂尔多斯地区西、北、东三面环水,南与相接,形成一个巨大的套子,因此也被称为“河套”。

从所跨地域鄂尔多斯盆地,其地域跨蒙汉广大地域,而且绝大部分地域是汉族居住区,为什么把该“盆地”叫蒙语“鄂尔多斯”盆地,而不叫汉语名称。

据传说1905年前后,英国人到此地域勘探,最早进入现在的,就是最先踏入的立足地,另外在西方人眼里,亚洲人都是属于序列。

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把该盆地称之为鄂尔多斯盆地,但也无法考证。

“陕甘宁”盆地在长庆油田会战初期叫得比较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缘故,人们都喜欢“新奇”,“陕甘宁”盆地叫的人越来越少了,加上赶时髦,伊克昭盟改为“鄂尔多斯”市,叫“陕甘宁”盆地的人就更少了。

“陕甘宁”也不确切,因为“盆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地域。

总之,这也不是个什么大问题,在和谐的今天,叫什么都无所谓。

从地质特性看,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整体升降、坳陷迁移、构造简单的大型多旋回克拉通盆地,基底为太古界及下变质岩系,沉积盖层有长城系、蓟县系、震旦系、寒武系、、石炭系、、三叠系、、白垩系、第三系、第四系等,总厚5000—10000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一井中国陆上石油第一井作者:陈小玮来源:《新西部》2015年第11期作为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延一井曾连续十年保持日产石油1250公斤的水平。

到1997年因保护旧址需要而停产,延一井走过了九十年的风雨岁月,也见证了延长石油的百年辉煌。

延长县小学西校区,一进大门就能看见三块黑色石头拼接起来的巨大石碑,上书“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九个大字,是1985年时任石油部部长康世恩为八十华诞的延长油田题写的。

石碑背面是延一井旧址保护性修复过程的碑记。

延一井旧址占地200平方米,在一个不高的平台上,竖有一套井上抽油设备—一个刷成黄颜色的井架,以及一个黑色锅炉。

据介绍,锅炉是为当时使用的蒸汽顿钻提供蒸汽用的。

记者抵达延一井旧址时,正是学校课间操时间,孩子们用“小苹果”舞蹈替代了广播体操,动作稚嫩可爱。

他们对来客似乎并不好奇,或许是见惯不怪了。

1907年9月10日,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延一井诞生。

当时,很少有人想到,延一井就是点燃中国现代石油工业的一粒火星。

余元章极力主张自我开发据记载,人们发现并利用陕北石油,始于秦汉。

相关记载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高奴有淆水,可燃。

”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这样描述道:“鄜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并发出“此物后必大行于世”的预言。

石油开发的最早记录始于元朝。

《元一统志》记载:“延长县南迎河有凿开石油一井,其油可燃,并治六畜疥癣,岁纳壹佰壹拾斤。

”此井挖掘,比美国和前苏联自称的世界上第一口油井早了五百年。

明清以后对石油的记载更多,也更为详细,并附有井位图。

其中,延长县城西河边有一石井,油浮水面,晴天丽日下波光粼粼,号称延长八景之“油井波涵”。

然而,清朝人对石油勘探、开采及炼制技术知之甚少,陕北石油的获取主要采取从石缝和水面上捞取的原始方式。

1903年,德国水师提督汉纳根以旅行名义第二次到延安府。

他在进一步考察了延长石油资源后,设定了开采初步方案,便返回天津与德国领事及德商世昌洋行进行具体商定。

在此之前的1895年,他就已经到陕北做过一次考察。

1901年,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作为战胜国的德、日、美、俄都想获得陕北油田的开发权。

1903年,就在汉纳根考察延长石油资源后,陕西大荔县绅董彦彪出面,偕同延长县贡生刘德馨、郑明德、宋金声、关肯堂等,与汉纳根及世昌洋行私订开采延长油矿的合同,报陕西省矿务局立案。

但一年多时间过去了,油矿开采之事并无丝毫进展。

“德领事以机器、矿师业经购办聘妥,立候领照开办”为由,想造成“势在必行,理无中止”的局面,而强行抢个先手。

同时,各地频发反帝反清的武装起义,民众护矿护路的斗争方兴未艾,清政府怕“若竞准其开办,势必肇生衅端”,所以也没有批准开采延长油矿方案。

刚上任延长县令不久的余元章发现外国人觊觎石油资源的举动后,及时将情况报告给陕西省布政使樊增祥和巡抚升允。

如果说延一井是中国现代石油工业的一粒星火,那么,余元章就是引燃那粒星火的人。

余元章,生于道光十七年(公元1838年),号琴雅,清重庆府丰都县人,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有神童之誉,却未能中举。

到了他这一代,家境已是日见清贫,发奋读书的他赴成都府考中举人,并以“大挑一等”候缺待仕。

那是1876年,余元章已经38岁。

余元章一面候缺,一面在本县五云书院教书。

此间,他还读了大量医学书籍,研习诊治疾病。

他替人看病,从不收取任何报酬。

后来,他在陕为官时,被称为一个“前堂审案,后堂诊病”的县老爷。

余元章候缺一候就是十九年,直到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57岁的余元章才到陕西省怀远县,即今天的横山县任知县。

四年后,他又到延长任知县。

德国人和众绅士私立合同开办油矿之事,刺激了余元章。

延长县衙后门就有石油流出。

从河面上飘着的原油,以及石缝中渗出的油脂来推断,这一带应该是一个富油带。

余元章从自己微薄的俸禄中拿出钱来,雇请工匠开凿土井。

采用打水井的办法来开采石油,出油,但量很小,效益并不显著,却为以后阿部一行前来考察和打出第一口机器井奠定了基础。

他从土井看到了开采石油的广阔前景,三番五次亲写禀牒,呈请上峰拨银扩大开采规模。

据余氏后人撰文说,多年后余公老家还能见到禀请开采石油等的多件文稿。

在他的力争之下,经陕西巡抚将此事上奏朝廷,终于等来筹备油矿的机会。

向政府上级部门报请开采,并以官职身份实际开发者,余元章为第一人。

获皇帝朱批成立油厂1905年,光绪皇帝朱批创办延长石油官厂。

此前一年的10月,延长知县余元章向陕西巡抚曹鸿勋提出考察报告,曹鸿勋便奏请朝庭试办延长“石油厂”。

据1905-1906年海关资料显示,当时中国每年进口石油达30-40万吨,需支付白银1500万两以上。

国内有识之士呼吁利用本国石油资源的呼声日盛。

曹鸿勋等提出“以延长煤油与外国煤油争衡”,“以中国之财力开中国之利源”。

曹鸿勋在等候的同时,为筹办油矿做了很多前期准备工作。

一方面,他派候补知县洪寅将延长县城郊当地农民土法采出的十多斤原油样品,带到汉口请日本化学博士稻并幸吉进行化验。

“油质甚佳”,“胜于东洋,能敌美产”的结论,很是鼓舞人心。

曹鸿勋亲自验证的结果是,其油“湛清洁白,燃之异常光明”,确信日本人所言非虚。

同时,曹鸿勋派去陕北勘探的人传回消息:延长附近一带产油之地极多,如肤施(今延安)、延川等县,与延长连山接脉,油质如出一源。

办矿就需要花费,曹鸿勋带上司局官吏以及日本矿师进行估算,结论是有十万两白银即可以办,二三十万两就可大办。

1905年,清政府拨地方官款—屯垦经费8.1万两白银作为开办资金,指定候补知县洪寅为“总办”,筹办“延长石油官厂”。

10月,曹鸿勋会同已升任陕甘总督的升允向皇太后、皇上写了《试办延长石油筹修车路以兴利源而资转运》的奏折,在汇报了延长石油“油质甚佳,来源亦旺”,开采经费“少或十万,多或二三十万均可”,聘请日本技师等诸项内容之外,关键是反映“当务之急是需修通同官至延长的车路”。

皇帝朱批:“商部知道。

钦此。

”1905年11月18日,曹鸿勋收到准其修路的朱批时,道路勘察工作已基本结束。

这也被视为延长石油官厂正式成立的日子。

为保证从日本采购的钻机和炼油设备能顺利到达延长,自1906年2月始,巡抚部院调集万余兵勇分赴沿途州县,与各州县征调的大量民工一起,分段施工修路。

关于这条路的修筑情况,《秦中官报》记载:“自金锁关起,至延长县止,共长一十八万六千三百三十弓,折合五百一十七里余,南北襟带八州县,中间工程划分为一十四段,每段石工有险夷,土工有厚薄,桥工有长短。

大约新改者十之有三,仍旧者十之五,补修者十之二。

”预计用石工33461个,土工53147个,而当时“北山一带,丁户寥落,工人缺乏”。

负责修路的“防军”和“民夫”在“委员”的皮鞭驱使下,终于在1906年底修通了这条马车道。

日本人与延一井1906年,稻并幸吉的学生阿部一行辗转到了延长。

余元章以地主之谊盛情款待之外,还一同在烟雾沟、蓼子原、胡家川等地勘察了油苗,对县城西门、东门以及南门外三口用人工开挖的旧井做了考察。

阿部再度将取来的原油用小机器进行了提炼。

这一次,他用了新的提炼技术,大约10斤原油可得灯油6斤,且油质“胜于东洋,能敌美产”。

余元章、曹鸿勋虽说要自己开发,但一无勘探开采设备,二无专门的人才,要真正进入到实施打井层面,还是不得不求助于外援。

1906年8月,曹鸿勋派陕西矿务总局委员洪寅赴日本,聘请日本石油技师佐藤弥四郎和日本石油技工田中久造等六人负责采油技术指导。

巡抚部院还与日方签订合同,约定所有机器设备全由日本技师从日本订购,不仅所需的材料必须从日本进口,甚至一支铅笔、一块橡皮,也都必须是日货。

1907年2月,日本技工一行押运着一部顿钻钻机抵达延长。

佐藤在县城西门外勘定井位,4月安装橹台机器,6月5日开钻。

因钻机是日本人用过的旧钻机,故障多,效率低。

至9月6日钻到井深68.89米处见旺油,每日可产原油150到200公斤。

10日钻至81米完井,初日产量1吨到1.5吨。

名曰“延一井”。

延一井出油后,经用小铜釜试验加工,每日可得灯油12.5公斤。

送到西安检验,烟微光白,可与进口煤油媲美。

同年10月,炼油房竣工投产,装油14箱,约计334公斤,运往西安销售。

自此,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诞生。

延长石油官厂的兴建和延一井的投产,结束了中国陆上不产石油的历史,揭开了中国石油发展史新的一页。

颇有心计的余元章为了防止日后因不懂开采技术而被外国人要挟,就派自己尚在读书的长孙孟凡给日本技师当学徒。

1908年8月,为培养本土石油人才,陕西选派吴源澧、舒承熙、杨宜鸿三人到日本越后油厂留学。

学子由天章在选拔中被淘汰,便“典产筹资,自费同往学习”。

这是中国第一次派留学生到日本学习石油技术。

1908年,陕西巡抚恩寿奏请清廷增拨银两,修建公路,增打油井。

慈禧、光绪御批增拨官银27万两。

慈禧还把美国人赠送的皇宫照明发电机转赠给延长石油厂,以表支持。

自成井之后连续十年,延一井的产油量保持在日产1250公斤的水平上。

以后逐年减少,至1934年枯竭停产,总计共产原油2550吨。

1978年,延长油矿将延一井加深到118米,压裂后初日产油2.9吨;1985年9月,再次加深到152米,压裂后初日产油3吨。

“陕北高原响钻机,地层深处探精微。

自从一井成功后,滚滚油龙到处飞。

”这首诗恰如其分地评述了延一井对中国石油产业的影响力。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将延一井列入全国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走过九十年风雨岁月的延一井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华之最”,同时停产,其旧址成为一处供游人参观的景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