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试行)

合集下载

《陶瓷产品装饰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陶瓷产品装饰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

《陶瓷产品装饰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700136 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陶瓷艺术设计专业授课单位:艺术设计系学时: 96 开设学期:第三学期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系(部)主任及审定日期:一、课程定位和设计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的性质:陶瓷产品装饰设计与制作课程是是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的作用:本课程努力培养引导学生敏锐的观察生活的能力和以生活为创作设计第一源泉的思想,也是培养学生陶瓷绘画能力与设计能力的必修课程之一,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处于基础的地位起并着决定性作用,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现代陶艺设计与制作、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等。

2.基本理念本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为目标,课程的主导设计思想是创新,教学内容新颖,将陶瓷产品装饰设计与制作的理论技法与现代设计理念与技术有机地溶于一体。

本课程充分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注重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行业知识、岗位知识、相关学科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等内容相互融通。

具体理念:(1)、面向职业岗位,关注素质结构(2)、基于工作过程,建立职业环境(3)、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4)、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5)、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习渠道3.设计思路陶瓷产品装饰设计与制作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陶瓷装饰设计制作能力的专业课程。

它是将的陶瓷釉下彩产品制作、陶瓷釉上彩产品制作、陶瓷花纸设计等课程综合在一起,构建学习领域课程,课程设计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授课过程实施“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根据高职人才要求和企业行业岗位的需要,突出高职特色,融传统陶瓷装饰、现代装饰设计的理论知识与典型工作任务融于一体,将陶瓷装饰与陶瓷花纸设计联系起来,锻炼实践应用能力。

(1)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以往传统的灌输式,建议采用课堂理论讲授与企业顶岗实训相结合的方式,聘请企业实践专家与教师共同授课,师生共同讨论、学生相互交流、建立团结协作式的教授与学习模式。

大学陶艺课程教学方案模板

大学陶艺课程教学方案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陶艺设计与制作课程编号:XXX课程英文名称:Ceramic Design and Production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美术学、产品设计等相关专业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学时及学分:32学时,2学分授课教师:XXX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陶瓷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陶瓷的历史、文化、工艺流程及艺术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陶瓷的基本制作方法,如拉坯、修坯、上釉、烧制等。

3. 素质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学期1. 陶瓷基础知识(4学时)- 陶瓷的定义、分类、特性- 陶瓷的历史、文化及发展- 陶瓷的原料及工艺流程2. 陶瓷制作工艺(16学时)- 拉坯:学习手工拉坯、电动拉坯等基本技法- 修坯:掌握修坯工具的使用和修坯技巧- 上釉:学习釉料的选择、调配及上釉方法- 烧制:了解陶瓷的烧制工艺及注意事项3. 陶艺实践(12学时)- 学生分组进行陶艺制作实践,教师现场指导- 作品完成及展示第二学期1. 陶瓷艺术欣赏(8学时)- 分析中外著名陶瓷艺术作品,了解陶瓷艺术的发展趋势- 学习陶瓷艺术创作的技法及表现手法2. 陶瓷设计(16学时)- 设计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陶瓷作品设计- 设计展示及评价3. 毕业设计(8学时)- 学生独立完成陶瓷设计作品,并进行毕业答辩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系统讲解陶瓷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 示范法:教师现场演示陶瓷制作工艺,指导学生掌握操作技巧。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陶艺制作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陶瓷艺术欣赏和设计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

四、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践作品(40%):包括陶瓷制作实践作品及设计作品。

3. 期末考试(30%):包括陶瓷理论知识笔试和陶瓷制作实践操作。

《现代陶艺创作》课程标准

《现代陶艺创作》课程标准

《现代陶艺创作》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102015【课程名称】现代陶艺创作【课程类别】陶瓷工艺制作工学模块课程【适用专业】陶瓷艺术设计【课程学时】80课时【课程学分】5分【开设学期】第三学期【执笔人】夏金凤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实践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项目式课程,在第三学期完成。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陶泥设计制作陶瓷的表现和造型创新的基本技能,具有对现代陶艺语言熟练运用的技能,掌握相应的陶瓷艺术的理论知识;具有拉坯、陶瓷装饰、陶瓷工艺制作及烧成的实践创作能力;达到“实用工艺设计员”职业资格中标准的相关模块要求,为学生学习陶瓷专业其它工种课程提高良好素质与艺术创作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动手能力和运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通过任务引领项目教学,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职业观念,树立安全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科学的工作方法;不断推行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学习,调动学生学技术、学理论的积极性。

(一)知识目标1.了解陶瓷造型的基本概念,使学生全面了解陶瓷的特性。

2.了解陶瓷成型方法。

3.了解陶艺的装饰技法。

4.具备应用陶艺语言表达创意的能力。

5.培养学生的审美、解读能力。

6.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能力目标1.掌握拉坯制作的前期工作。

2.掌握拉坯的成型技法。

3.掌握陶艺造型泥条、泥板、盘筑、挖空、捏塑、注浆、印坯等方法。

4.掌握陶艺的刻划、镂空、浮雕、彩绘、施釉等装饰技法。

(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造型表现的能力;4.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与专业素养;5.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6.培养良好的沟通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7.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一)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在设计上本着懂理论,重造型设计和手工技能,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的技能型、应用性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造型设计及手工制作应用技能,力求达到理论够用,技能过硬的目的。

校本课程陶艺设计方案模板

校本课程陶艺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陶艺基础与创作》二、课程背景陶艺是我国传统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为了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陶艺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我校特开设《陶艺基础与创作》校本课程。

三、课程目标1. 了解陶艺的基本知识,包括陶艺的历史、分类、工艺流程等;2. 掌握陶艺的基本技能,如泥巴的揉捏、造型、修坯、装饰等;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4.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5.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四、课程内容1. 陶艺基础知识:介绍陶艺的历史、分类、工艺流程等;2. 泥巴处理技巧:学习如何揉捏、揉搓、拉坯等基本技巧;3. 造型设计:学习如何根据设计理念进行陶艺作品的造型设计;4. 修坯与装饰:学习如何进行陶艺作品的修坯、装饰,包括釉色、纹饰、肌理等;5. 创作实践:通过实际操作,完成陶艺作品的制作;6. 作品展示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并进行互评和教师评价。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授、视频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陶艺的基本知识;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陶艺作品的制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陶艺的魅力;3. 案例教学:选取优秀的陶艺作品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4.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5. 考察教学:通过作品展示、互评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课程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陶艺作品进行评价,包括造型、装饰、创意等方面;2. 同伴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作品,提出改进意见;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陶艺作品进行评价,包括技巧、创意、审美等方面;4.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邀请家长和老师参与,共同欣赏学生的作品。

七、课程实施与保障1. 课时安排:每周安排2课时,共计16周;2. 教师配备: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陶艺教师担任主讲;3. 场地设施:学校提供专门的陶艺教室,配备齐全的陶艺工具;4. 教材选用:选用适合校本课程的陶艺教材,同时结合网络资源进行辅助教学;5. 课程评估: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课程内容和方法。

工艺美术专业陶艺设计与应用课程说明

工艺美术专业陶艺设计与应用课程说明

工艺美术专业陶艺设计与应用课程说明工艺美术专业陶艺设计与应用课程说明一、课程简介工艺美术专业陶艺设计与应用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在陶艺设计与应用方面的专业能力而设立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陶艺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技巧,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和实践。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陶艺设计与应用领域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3. 培养学生对材料和工具的掌握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技法进行创作;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与他人合作。

三、教学内容1. 陶瓷材料与工具:介绍不同种类的陶瓷材料及其特点,以及常用的陶瓷工具;2. 陶艺设计基础:介绍陶艺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构图、色彩、比例等;3. 陶艺技法:介绍不同的陶艺技法,如拉坯、捏塑、刻画等,并进行实践操作;4. 陶艺装饰:介绍陶艺装饰的方法和技巧,如釉面处理、贴花等;5. 陶瓷制作工艺:介绍陶瓷制作的工艺流程,包括制作模具、烧制等;6. 陶瓷应用:介绍陶瓷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餐具、花盆等。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和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和作品创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交流,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与学习;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展览和工作室,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经验。

五、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操作表现进行评估;2. 作品评价: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包括设计理念、技法运用和创意表达等;3. 学术报告:要求学生撰写相关的学术报告,展示他们对陶艺设计与应用领域的研究成果;4. 考试测试: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六、教材及参考书目1. 主教材:《陶艺设计与应用》;2. 参考书目:- 《陶艺基础教程》- 《陶瓷工艺与装饰》- 《中国传统陶瓷技法》七、课程要求1. 学生需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包括素描、色彩等方面的基本功;2. 学生需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耐心,能够细致认真地完成作品创作;3. 学生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4. 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认真对待每一次评估。

手工陶艺大学课程设计

手工陶艺大学课程设计

手工陶艺大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手工陶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陶艺作品。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能力。

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陶艺的历史发展、基本概念和制作方法。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备陶艺制作的基本技巧,如陶土处理、成型、装饰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陶艺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陶艺基础知识:介绍陶艺的历史发展、分类和基本概念。

2.陶艺制作技巧:讲解陶土处理、成型、装饰等基本技巧,并安排实践操作。

3.陶艺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进行陶艺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素养。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陶艺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

2.实践法:安排学生进行陶艺制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创作交流,促进学生的思维碰撞和创意发挥。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陶艺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陶艺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陶艺作品和制作过程。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陶艺制作设备,保证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保证评估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和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陶艺作品作业,评估学生的制作技巧和创意能力。

3.考试:安排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陶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和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

2.教学时间:每周安排两节课,每节课90分钟,确保充足的时间进行教学和实践。

陶艺课程说明设计方案模板

陶艺课程说明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陶艺课程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陶艺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4.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课程内容1. 陶艺基础知识- 陶艺的历史与发展- 陶艺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陶艺的基本工艺流程2. 陶艺技能训练- 陶土的选用与处理- 拉坯成型技巧- 修坯、刻花、上釉等装饰技巧- 窑烧工艺3. 陶艺作品创作- 设计构思与草图绘制- 作品制作与成型- 作品装饰与上釉- 作品窑烧与后期处理4. 陶艺文化欣赏- 国内外陶艺名家作品欣赏- 不同地区陶艺文化特点分析- 陶艺与生活的结合与应用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陶艺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陶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演示法:教师现场演示陶艺制作过程,使学生直观地学习陶艺技能。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陶艺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陶艺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

5. 互动交流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陶艺基础知识介绍,陶土的选用与处理。

2. 第二周:拉坯成型技巧训练,作品制作与成型。

3. 第三周:修坯、刻花、上釉等装饰技巧训练,作品装饰与上釉。

4. 第四周:窑烧工艺讲解,作品窑烧与后期处理。

5. 第五周:陶艺文化欣赏,国内外陶艺名家作品分析。

6. 第六周:课程总结,优秀作品展示与评价。

六、考核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程中的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创作态度等。

2. 作品评价:根据学生的作品质量、创意、美观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3. 期末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作品评价,给出综合评价。

七、课程资源1. 教材:《陶艺教程》2. 教学课件:陶艺基础知识、技能训练、作品创作、文化欣赏等。

3. 陶艺工具和材料:陶土、釉料、工具等。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标准陶艺制作教学方案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标准陶艺制作教学方案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标准陶艺制作教学方案一、教学背景与意义劳动与技术课程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陶艺制作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因此,本教学方案旨在通过陶艺制作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为他们提供一个广阔的艺术发展空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陶艺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2. 培养学生对陶艺作品的观察和欣赏能力;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致观察的能力;5.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 陶艺制作材料和工具的介绍a) 介绍陶瓷材料和制作工具的种类和用途;b)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陶瓷材料和制作工具。

2. 陶艺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技巧a) 介绍如何制作陶艺作品的基本流程;b) 演示如何捏塑陶艺作品的基本方法;c)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捏塑。

3. 陶艺作品的装饰与彩绘a) 介绍陶艺作品的装饰和彩绘方法;b) 演示如何通过刻、划、粘等方式装饰陶艺作品;c)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装饰和彩绘。

4. 作品的烧制和展示a) 介绍作品的烧制过程和注意事项;b) 指导学生将自己的作品送入窑炉进行烧制;c) 整理学生的作品并进行展示。

四、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教师通过对学生制作过程和作品的观察,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等;2. 互评评价:学生之间相互欣赏、评价和交流意见;3. 自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自己的作品和学习过程。

五、教学延伸1. 制作陶艺作品可以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如汉字、动物形象等,增加学科内涵;2. 邀请专业的陶艺师傅来学校进行讲座和示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3. 组织学生参观陶艺工坊或陶艺博物馆,丰富学生的艺术视野。

六、教学资源1. 陶瓷材料和制作工具;2. 相关的陶艺书籍和教学视频;3. 陶艺师傅的讲座和示范;4. 陶艺作品展示的场地和展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录1《陶艺设计与制作》课程标准(试行)课程名称:陶艺设计与制作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方向)学时:144课时学分:8学分一、课程性质《陶艺设计与制作》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授课对象面向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

二、设计思路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各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工艺品的开发与游客的实际需求矛盾加大,旅游工艺品的开发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作为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众多的手工技艺类项目面临保护与发展的压力,而傣族慢轮制陶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项,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以发展地方经济为己任,同时也肩负着传承、保护、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职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最有价值的办学模式探索,为少数民族地区高职教育办学提供了积极的实践。

陶艺设计与制作以实践性教学为主,向学生系统介绍陶艺造型设计、计算机辅助陶艺产品设计、陶艺制作、陶艺装饰、陶艺烧制、陶艺欣赏等陶艺设计与制作的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傣族慢轮制陶这一民间传统工艺在课程中贯穿始终;强调学生立足本地旅游经济,开发特色陶艺旅游工艺品的能力,贯彻学生作品就是产品的产、学、研结合教学管理模式。

三、课程培养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课堂理论教学、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教学、民族村寨慢轮制陶体验教学,陶艺欣赏教学,使学生了解陶艺的概念、陶艺造型设计、计算机辅助陶艺产品设计、陶艺制作、陶艺装饰、陶艺烧制等知识,能熟练掌握陶艺设计与制作的方法,具备开发陶艺旅游工艺品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1.了解陶艺的发展概况,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慢轮制陶的基本情况;了解陶艺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掌握陶艺造型设计的规律、方法、步骤。

3.掌握计算机辅助陶艺产品设计的流程和方法,熟练运用3Ds MAX、Photoshop设计软件进行陶艺产品设计。

4.掌握陶艺制作的成型方法,运用泥条盘筑、拉坯、泥板成型、慢轮制陶传统工艺等成型方法制作陶艺产品。

5.掌握陶艺装饰的基本手段,运用多种方法对陶艺产品进行装饰,掌握利用传统纹样对现代陶艺产品进行装饰的方法与理念。

6.掌握燃气窑、傣族平地堆烧两种陶艺烧制方法。

7.通过陶艺欣赏了解现代陶艺发展状况,了解云南民间陶艺面貌。

8.掌握并贯彻民族元素在陶艺产品开发中的应用。

四、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课时分配(二)实践实训内容、实训目的及课时分配(见附录2)(三)课程教学资源条件1.教师: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任教师2.教学设施:多媒体画室和陶艺实训基地(四)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方法班级授课是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按教学班级,建议理论课在多媒体画室进行教学,实践课在陶艺实训基地或陶艺工厂、民族村寨进行教学。

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联,实践性较强,实训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实训的过程既是巩固学生陶艺理论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陶艺动手能力的过程。

教学方法不限,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一般地,建议采用讲授、示范、实训等“教”与“学”的方法。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可组织学生开展欣赏、讨论、探究等学习方法。

(五)选用教材针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高职教育结合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自编融汇现代设计手段与传统手工技艺的校本教材《陶艺设计与制作》,教材从传统制陶到现代制陶做了全面深入的介绍,内容全面,图片精美,案例精彩,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

另外,本课程已经申报为院级精品课程,全部教学内容及电子课件已经在网站上发布,供教师和学生下载使用,网址:。

(六)考核评价1.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主要考核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由学生完成一件陶艺产品的设计、制作、装饰、烧制等全过程,考试时长按照具体生产情况确定。

2.考核内容陶工艺品设计与制作3.平时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学习情况(考勤、作业、实训等)进行评定。

4.总评成绩总评成绩= 平时成绩×0.3 +期末成绩×0.7五、编制说明本课程标准为试行本,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本课程标准针对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必修课设计,如需针对全院学生开设陶艺选修课,需另行修订。

附录2《陶艺设计与制作》生产实训指导一、课程名称:陶艺设计与制作二、面向专业:艺术设计相关专业、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的培训对象三、学时:126四、课程性质、任务、要求(一)课程性质:陶艺设计与制作是一门工艺技术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立足西双版纳州地方经济实际,强调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本课程对陶艺生产培训、传统手工技艺传承培训都有重要作用。

(二)任务:1.通过实训,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2.通过实训,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

(三)要求: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傣族慢轮制陶民族民间传统手工技艺,掌握陶艺设计与制作的核心能力,最终使学生具备从事陶艺设计、生产的实际动手能力。

五、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师指导方法(一)课程组织形式:进入实训基地,边做边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亲手操作。

(二)教师指导方法:实训前先将具体方法讲述一遍,再带学生到实验实训基地亲手操作,边做边讲解。

六、考核内容与方法(一)考核内容与考核:所有实训都要做,都是考核的内容,按照操作步骤和规范给分。

(二)学生的成绩:实际操作规范占30%,作品占70%。

七、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实验实训一传统陶艺造型的再创造(2学时)一、实验目的:学会在传统陶艺造型的基础上设计出新的陶艺造型形态。

二、实验材料:素描纸、绘图铅笔。

三、实训内容:结合实物样式,设计自己的陶艺产品的造型新形态。

四、操作方法:根据实物,运用绘画的相关知识,对实物造型进行变形。

五、作业:根据西双版纳傣族传统陶艺实物造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设计陶艺产品的造型,在基础造型上变化出两个不同造型的形态。

实验实训二运用线、面的属性进行陶艺造型设计(6学时)一、实验目的:认识并掌握材质属性,学会运用线、面的多种特性进行陶艺造型设计。

二、实验材料:素描纸、绘图铅笔。

三、实训内容:运用线、面特性,结合实际需要设计多种造型形态的陶艺作品。

四、操作方法:运用绘画的相关知识,结合线、面的特性及实际进行造型设计。

五、作业:结合实际需要,运用线、面的属性设计出两种陶艺造型(线、面属性陶艺造型作品各1件)。

实验实训三现代陶艺造型设计的多元化(6学时)一、实验目的:学会利用造型设计中的分割、组合及虚实形的转换设计出不同的陶艺造型新形态。

二、实验材料:素描纸、绘图铅笔。

三、实训内容:利用造型设计中的分割、组合及虚实形的转换设计陶艺新造型。

四、操作方法:运用绘画的相关知识,结合造型设计中的分割、组合及虚实形的转换等知识设计陶艺新造型。

五、作业:完成3件陶艺造型设计作品(造型设计中的分割、组合及虚实形的转换各1件)。

实验实训四陶艺产品模型的变形(10学时)一、实验目的:学会总结归纳不同陶艺模型的建模方法并实际操作,呈现不同陶艺产品模型的变形。

二、实验材料:计算机、相关软件三、实训内容:完成自己设计的陶艺产品的造型建模并变换不同造型。

四、操作方法:运用3Ds MAX软件辅助建模,并运用工具对基础模型进行变形。

五、作业:按照要求完成陶艺产品的建模,并在基础模型上变化出两个不同造型的模型。

实验实训五多种材质与多角度渲染(4学时)一、实验目的:认识并掌握材质属性,建立不同的场景或角度进行渲染。

增加更多新的可能性。

二、实验材料:计算机辅助三、实训内容:对同一模型贴附不同的材质,建立不同的场景。

四、操作方法:运用3Ds MAX软件编辑不同材质球给同一模型贴附不同材质并建立不同的场景进行多角度渲染。

五、作业:完成同一模型不同材质及场景渲染的效果图3张。

实验实训六效果图的后期处理(8学时)一、实验目的:根据不同质量的效果图运用最快捷的方法达到预期效果。

二、实验材料:计算机辅助三、实训内容:对不同的效果图进行后期处理。

四、操作方法:运用Photoshop软件中的多种工具及滤镜呈现更多不同的效果。

五、作业:完成3张效果图的后期处理。

实验实训七陶艺制作(42学时)一、实验目的:掌握几种常见的陶艺制作成型方法。

二、实验材料:泥料、常用陶艺制作工具。

三、实训内容及学时安排:陶艺成型四、操作方法:按照陶艺操作规范操作。

五、作业:根据设计图,用泥条盘筑成型法、拉坯成型、手捏成型、模具成型法分别制作陶艺作品2件。

实验实训八慢轮制陶技艺(20学时)一、实验目的:认识并掌握慢轮制陶制作技艺。

二、实验材料:慢轮等传统工具。

三、实训内容:慢轮陶艺成型。

四、操作方法:主要为盘筑与敲打方式。

五、作业:结合造型设计,运用傣族慢轮制陶传统技艺制作陶艺作品1件。

实训要求:1.结合已有的设计图纸学习傣族传统制陶方法;2.体会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的独特魅力。

注意事项:1.使用傣族慢轮方式应尊重传统方法,完全按照传统操作程序进行;2.学习中尊重傣族生活与工作习惯;3.制作中体会传统手段与当代造型意识的结合。

实验实训九陶艺装饰(24学时)一、实验目的:掌握陶艺装饰的多种方法。

二、实验材料:陶艺坯体(湿坯、干坯、成品)。

三、实训内容:釉料装饰、彩绘装饰、色料装饰、模印装饰、堆塑装饰、刻坯装饰、刮划装饰、贴花装饰、镂空装饰、捏雕装饰、综合装饰。

四、操作方法:学生选择合理方式对陶艺进行装饰。

五、作业:结合造型特点,运用综合装饰的方法进行陶艺作品装饰。

操作要求:1.陶艺装饰前要进行装饰纹样的设计,力求体现地域特色与民族特色,适宜市场需要,兼顾作品的艺术性。

2.根据实际作品选择最为合理的装饰手段进行实际操作。

操作准备:1.场地设备工具的准备2.根据实际需要,提前准备坯体和已经烧制好的陶艺品注意事项:1.遵守陶艺实训制度;2.遵守陶艺装饰操作规则。

实验实训十陶艺烧制一、实验目的:掌握煤气窑烧制方法、掌握傣族传统堆烧方法。

二、实验材料:陶艺干坯,相关烧制设备及燃料。

三、实训内容:作品(产品)烧制。

四、操作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煤气窑对产品进行烧制,学生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带领下使用古老的堆烧技术对产品进行烧制。

五、作业:烧制报告。

操作要求:1.烧制前对学生进行烧制流程的培训,学生在实际动手过程中严格执行烧制流程。

2.根据实际作品选择最为合理的烧制方法进行实际烧制。

注意事项:1.遵守陶艺实训制度;2.遵守陶艺烧制安全操作规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