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制作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幼儿园小班陶艺乐趣:手工制作小路公仔教学案例

幼儿园小班陶艺乐趣:手工制作小路公仔教学案例

《幼儿园小班陶艺乐趣:手工制作小路公仔教学案例》一、引言幼儿园是孩子成长的乐园,而手工制作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在小班陶艺教学中,手工制作小路公仔是一项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手工制作小路公仔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小路公仔的教学案例1.准备工作在进行手工制作小路公仔之前,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小路公仔的外观特点,可以展示一些与小路公仔相关的图片或模型,以便幼儿在制作过程中有一个清晰的目标。

2.材料准备为了制作小路公仔,需要准备陶泥、彩绘工具、刻刀等材料。

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材料的用途和特点,让他们对制作小路公仔有更深入的了解。

3.制作过程教师可以向幼儿演示制作小路公仔的步骤,例如制作小路公仔的基本形状、添加细节和特色等。

让幼儿动手尝试制作,教师可以在旁边给予指导和帮助。

4.创意发挥在制作小路公仔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展现个人的创意和想象力,可以鼓励他们在小路公仔的外观和表情上加入自己的特色,让每个小路公仔都拥有独特的个性。

5.共享展示制作完成后,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小路公仔,并向其他同学共享制作的过程和心得体会,这不仅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能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三、总结回顾通过手工制作小路公仔的教学案例,幼儿不仅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也能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感受到成就和快乐。

通过共享展示,可以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整个班级的团结和融洽氛围。

幼儿园的陶艺教学应当注重引导幼儿个性化发展,并且尊重他们的创意表现。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手工制作小路公仔不仅是一项有趣的活动,更是培养幼儿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和引导,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制作过程中找到乐趣和成就感。

教师也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和创意,给予他们充分的发挥空间,让每个小路公仔都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总结来说,手工制作小路公仔是一个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活动,通过这个教学案例的共享,我希望能够激发更多教师对陶艺教学的关注,同时也能让幼儿园的陶艺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教育性。

中职陶艺教学设计案例

中职陶艺教学设计案例

中职陶艺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陶艺的基本知识和制作技巧,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陶艺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
1. 陶艺基础知识:介绍陶艺的历史、特点和分类等基本知识。

2. 陶艺制作技巧:讲解泥料的选择、处理和成型等制作技巧。

3. 陶艺创作实践: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优秀的陶艺作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通过PPT、视频等方式,讲解陶艺的基础知识和制作技巧。

3. 实践操作: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陶艺作品,教师进行指导。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陶艺的重要性和意义。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我发现学生对陶艺非常感兴趣,但在制作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泥料处理不当、成型不规范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及时进行了指导和纠正,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制作水平。

同时,我也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造力培养,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陶艺的精髓和技巧。

幼儿园陶艺天地:泥土创意手工艺制作教学案例

幼儿园陶艺天地:泥土创意手工艺制作教学案例

标题:幼儿园陶艺天地:泥土创意手工艺制作教学案例在幼儿园的教学环节中,经常会进行各种创意手工艺制作教学,其中陶艺手工艺制作更是备受喜爱。

通过泥土的创意手工艺制作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从材料准备、教学方法到成品展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个幼儿园陶艺天地的泥土创意手工艺制作教学案例。

1. 材料准备在进行泥土创意手工艺制作教学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适量的黏土和相应的工具。

黏土颜色可根据教学主题进行选择,例如春天可以选择绿色和黄色,冬天可以选择白色和蓝色等。

工具方面,可准备刻刀、刷子、擀面杖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幼儿们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

2. 教学方法在进行泥土创意手工艺制作教学时,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春天主题下,可以通过示范制作小花朵、小草等植物,引导幼儿们用手把黏土塑造成各种形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足够的指导和鼓励,鼓励幼儿们进行自由发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3. 成品展示在教学结束后,可以组织成品展示活动,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

这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还可以让他们在展示中学会欣赏和理解他人的作品。

家长也可以通过成品展示活动了解到孩子在泥土创意手工艺制作教学中的收获和进步,加深对幼儿园教学工作的认可和支持。

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幼儿园创建了一个陶艺天地,通过泥土创意手工艺制作教学,不仅让幼儿们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这样的教学案例不仅帮助幼儿们开拓视野,还可以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到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在创新中不断发展,给孩子们带来了更多的学习乐趣和丰富的体验。

这也启示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艺术修养,让他们在快乐中茁壮成长。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创意教学案例出现,给孩子们带来更多的教育惊喜和收获。

幼儿园陶艺天地:泥土创意手工艺制作教学案例4. 教学反思在进行泥土创意手工艺制作教学之后,教师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

陶艺教案科学活动

陶艺教案科学活动

陶艺教案科学活动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陶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陶艺的制作方法和工具使用;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通过陶艺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陶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陶艺制作的基本步骤;2.教学难点,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陶艺制作,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陶艺的基本知识,包括陶瓷的历史、陶艺的制作方法和工具使用等。

并向学生展示一些陶艺作品,让学生对陶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讲解(10分钟)。

教师详细讲解陶艺的制作方法和工具使用,包括陶泥的选择和处理、陶轮的使用方法、施釉和烧制等。

并向学生展示陶艺制作的基本步骤,让学生对陶艺制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实践(40分钟)。

教师向学生演示陶艺制作的过程,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制作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如花瓶、茶杯、盘子等。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掌握陶艺制作的基本技能。

4.展示和评价(15分钟)。

学生完成陶艺作品后,可以进行展示和评价。

学生可以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并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

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作品的审美水平。

5.总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陶艺制作的重要性和学习收获。

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提高陶艺制作的技能和水平。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陶艺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陶艺制作活动,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对科学的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因此,陶艺教案科学活动是一种既有趣又有益的教学活动,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幼儿园陶艺手工:制作小动物创意艺术教学案例

幼儿园陶艺手工:制作小动物创意艺术教学案例

幼儿园陶艺手工:制作小动物创意艺术教学案例一、引言在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中,陶艺手工是一种非常有益的艺术教学形式。

通过陶艺手工,幼儿可以锻炼手部协调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感受到艺术的乐趣。

本文将以幼儿园陶艺手工制作小动物为例,探讨创意艺术教学在幼儿园的实践和意义。

二、认识小动物在幼儿园的艺术教学中,小动物是孩子们非常喜爱的主题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故事讲解等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各种不同的小动物,包括它们的外形、习性、生活环境等。

通过认识小动物,可以激发孩子们对陶艺手工的兴趣,为后续的创作打下基础。

三、制作准备在进行陶艺手工制作小动物之前,教师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准备好陶泥、工具、颜料等材料,并确保这些材料的安全性和质量。

教师还需要设计好制作小动物的步骤和方法,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指导。

四、创意制作在制作小动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力,通过捏、塑、刻等方式,创作出个性鲜明、形态各异的小动物作品。

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的芳龄和能力,适当地提供一些参考示范,同时鼓励他们尝试各种各样的创意和想法。

五、艺术表现制作完成后,孩子们可以在小动物作品上添加颜色和装饰,让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通过颜色、图案等艺术手法来表现小动物的特点和个性,从而让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得到更多的体验和收获。

六、共享展示完成小动物作品后,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作品展示和共享。

通过展示和共享,不仅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还可以让他们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作品,同时也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七、我对幼儿园陶艺手工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陶艺手工制作小动物是一种非常有益的艺术教学形式。

通过这种形式,孩子们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手部协调能力,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增强对小动物的认识和理解,同时感受到艺术创作的乐趣。

我认为幼儿园陶艺手工在创意艺术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小学陶艺课教案

小学陶艺课教案

小学陶艺课教案篇一:陶艺制作教学案例走进陶艺世界——陶艺制作【项目介绍】我国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在这伟大的国度里有着无数的传统文化瑰宝,陶艺就是其中之一。

陶艺是土、水、火相结合的一种人工形态。

瓷器更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在古代,外国人称中国为“瓷器之国”。

直到现在,英语中的“china”一词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瓷器”。

陶艺是以粘土为原料,以泥条盘筑、泥板成型、徒手捏制等方法成型,然后经过施釉和烧制而成的一种雕塑工艺品。

虽然在我们的生活常会见到,但很多人在深深喜爱他们之余却并不知道这些实用与美观为一身的艺术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陶艺制作的过程除了可以锻炼双手各关节和肌肉,同时还可以提高手、脑、眼的协作能力。

开设陶艺课程让学生认识陶艺、感受泥土、掌握制陶基本技法,使我们古老的文化继承、传扬和发展。

【活动目标】1.了解陶艺辉煌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并认识陶艺制作的工具和材料。

能力目标:2.掌握泥条盘筑法、徒手捏制法、泥板成型法三种制陶技法和制作步骤,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至少一件陶艺作品外加小组合力完成一件作品组合。

3.通过欣赏优秀名作,感受祖国悠久的陶艺文明,提高审美修养。

4.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打开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领悟沟通、协商、策划与合理分工的重要性,感受团队合作的强大力量。

【学情分析】初二【活动重点、难点】重点:熟记制作陶艺的基本技法和制作步骤,并能独立完成课程任务。

创作一:运用所学技法结合自身创意制作出一件独一无二的陶艺作品。

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后,进一步总结探索制作经验,并完成创作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一件主题明确、内容积极的作品组合。

解决策略:1.教师亲自示范结合细致讲解加强学生对制作方法和步骤的记忆,主要讲解泥条盘筑法、徒手捏制法、泥板成型法。

2.大量创意作品的欣赏,扩宽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分析作品的制作细节,学生在分享的设计与创意的同时老师及时给予评价与提示,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如何将个性化创意落实到实践操作中。

陶艺手捏枇杷教案

陶艺手捏枇杷教案

陶艺手捏枇杷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陶艺手捏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学习手捏枇杷的造型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
1.陶泥、陶工具、水、湿布等;
2.展示枇杷实物或图片。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观察枇杷实物或图片,描述其形状、颜色和纹理等特点。

2.讲解(10分钟)
介绍陶艺手捏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如揉捏、压平、拉长等,让学生了解手捏的基本动作。

3.示范(15分钟)
教师进行手捏枇杷的示范,重点演示如何使用双手和陶工具塑造出枇杷的形状,同时强调细节处理的重要性。

4.实践(30分钟)
让学生动手实践,提供适量陶泥供学生使用。

学生按照示范的方法,用双手捏制出枇杷的基本形状,然后用陶工具修整细节,如叶子的纹理和果实的表面。

5.创作(20分钟)
鼓励学生在基本形状的基础上进行创作,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和艺术审美进行改造和装饰,使作品更具个性。

6.整理(10分钟)
学生将制作好的作品整理摆放在指定的地方,同时清理工具和周围的工作环境。

四、教学总结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
2.总结手捏枇杷的制作过程和技巧,强调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发展陶艺手捏技巧。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陶艺手捏的基本原理和技巧,还获得了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但是,在实践环节中,部分学生对于细节处理和创作仍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的指导和练习。

因此,今后可以加强个别辅导,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帮助学生掌握更高级的陶艺手捏技巧。

陶艺教案范例

陶艺教案范例

引言概述:陶艺教案范例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教师提供指导和参考的教案模板。

本文将针对陶艺教学的特点,结合教学设计理论,以及具体的教学实践经验,提供一份详细且专业的陶艺教案范例。

该范例将包含五个大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

正文内容: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通过陶艺教学,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提升学生的艺术技能。

学习陶艺基本技巧,如捏塑、造型等。

熟悉陶瓷材料的性质和加工过程。

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鼓励学生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进行相互交流和合作。

二、教学内容:1.陶艺基础知识介绍。

介绍陶艺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讲解陶瓷材料的分类、特性等基础知识。

2.陶艺技巧训练。

学习基础手工技巧,如捏塑、拉坯等。

教授陶瓷材料的处理和制作方法。

3.陶艺设计与创作。

引导学生进行陶艺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提供不同题材和风格的设计案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4.陶艺装饰与彩绘。

探讨不同的陶瓷装饰方法,如彩绘、贴花等。

培养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通过装饰使作品更富艺术感。

5.陶艺欣赏与评价。

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不同时期和地区的陶艺作品。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示范与讲解。

教师通过示范操作和详细讲解,向学生传授陶艺基础知识和技巧。

2.实践与实验。

学生通过实践和实验,巩固和运用所学的陶艺技能和理论。

3.小组合作。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相互协助和合作。

4.个性化指导。

针对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

5.多媒体辅助。

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陶艺作品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四、教学过程:1.教师导入。

引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2.知识讲解与技巧示范。

讲解陶艺基础知识,同时进行相应的技巧示范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陶艺世界——陶艺制作【项目介绍】我国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在这伟大的国度里有着无数的传统文化瑰宝,陶艺就是其中之一。

陶艺是土、水、火相结合的一种人工形态。

瓷器更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在古代,外国人称中国为“瓷器之国”。

直到现在,英语中的“china”一词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瓷器”。

陶艺是以粘土为原料,以泥条盘筑、泥板成型、徒手捏制等方法成型,然后经过施釉和烧制而成的一种雕塑工艺品。

虽然在我们的生活常会见到,但很多人在深深喜爱他们之余却并不知道这些实用与美观为一身的艺术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陶艺制作的过程除了可以锻炼双手各关节和肌肉,同时还可以提高手、脑、眼的协作能力。

开设陶艺课程让学生认识陶艺、感受泥土、掌握制陶基本技法,使我们古老的文化继承、传扬和发展。

【活动目标】1.了解陶艺辉煌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并认识陶艺制作的工具和材料。

能力目标:2.掌握泥条盘筑法、徒手捏制法、泥板成型法三种制陶技法和制作步骤,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至少一件陶艺作品外加小组合力完成一件作品组合。

3.通过欣赏优秀名作,感受祖国悠久的陶艺文明,提高审美修养。

4.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打开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领悟沟通、协商、策划与合理分工的重要性,感受团队合作的强大力量。

【学情分析】初二【活动重点、难点】重点:熟记制作陶艺的基本技法和制作步骤,并能独立完成课程任务。

创作一:运用所学技法结合自身创意制作出一件独一无二的陶艺作品。

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后,进一步总结探索制作经验,并完成创作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一件主题明确、内容积极的作品组合。

解决策略:1.教师亲自示范结合细致讲解加强学生对制作方法和步骤的记忆,主要讲解泥条盘筑法、徒手捏制法、泥板成型法。

2.大量创意作品的欣赏,扩宽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分析作品的制作细节,学生在分享的设计与创意的同时老师及时给予评价与提示,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如何将个性化创意落实到实践操作中。

难点:在创作的过程中,每个形象都是由各部分组成的,两部分组合时要注意粘贴要牢固,并且从设计到制作的整个过程都要考虑好承重,防止重心不稳导致作品坍塌或损坏。

解决策略:将两部分连接的地方先刮毛糙,再刷泥浆,然后保证不变形的基础上施力固定。

外在接痕,用泥塑工具刮平。

承重问题要从绘制设计图时就要想到,制作过程中要保证做到下重上轻,下大上小,陶泥用量比例平衡。

【活动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师示范并加入有效的讲解和总结,使学生直观地掌握陶艺技法,提高学生对专业术语的记忆和创作过程中的准确性。

2.动手体验探究法: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教师给予一定时间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入探索精神,充分感受和体验陶泥的艺术魅力。

【活动准备】1.陶艺历史的相关资料2.印有数字的号码牌(便于抽号分组)3.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优秀陶艺作品多件、三色陶泥、各种制作陶艺的工具等。

【活动整体流程设计】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陶艺文化也源远流长,在这近万年的历史中,留下了很多举世闻名的艺术作品。

首当其冲的是被列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它无论是在艺术性还是在创造性上都开创了新的境界。

到唐代,制陶工艺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并且釉料已经产生,最着名的陶瓷在我们的生活中即有艺术价值,也有实用价值。

二、认识工具和材料1.工具师: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制作陶艺的工具可以说即简单又复杂,说起简单是因为只用我们的双手就可以完成一件作品,说起复杂是因为制作工具非常多,按不同功能的划分非常细。

接下来了解一下我们今天课程要用到的工具。

(1)泥塑板(2)木搭子:用来拍陶泥用的。

(3)擀泥杖:把泥擀平、擀匀,类似于擀饺子皮的擀杖。

(4)修泥刀:修泥用的。

为了安全起见,给同学们提供的都是木头的。

(5)刮泥板:用来刮平。

(6)规车:和同学们数学课上用的圆规原理是一样的,可以用来画圆。

(7)湿抹布:(擦泥点是抹布的用途之一,还有一点很重要,在制作的过程中如果陶泥干了就很容易开裂,所以可以用湿抹布包住陶泥保湿。

)手转盘:我们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个,它可以360度旋转,可以在制作时对作品的每一个角度进行刻画、观察、制作。

生:柔软性、可塑性。

我们做陶艺有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调制泥浆。

泥浆就是用陶泥加水混合,稀厚类似融化了的巧克力。

泥浆的作用相当于胶水,在我们制作的过程中两部分需要连接,就会用到。

陶泥和水混合需要一段时间,为了能够给大家更充足的时间进行创作老师课前已经为大家调制好了。

三.学习制作方法师:制作陶艺的的方法有很多种。

泥条盘筑法、徒手捏制法、翻模成型法、拉坯成型法等等。

今天我们将主要学习泥条盘筑法和泥板成型法。

其中,泥条盘筑法是最古老的一种陶艺创作技法。

它可以变化多端的创作出方形、圆形以及各种异型。

同学们单从字面上来看,能推测出这种技法的主要特点吗?生:……(用泥条盘成的)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

泥条盘筑法就是把陶泥搓成长条,然后按要求从下向上一层一层盘筑成型,再用手或者简单的工具塑型后添加装饰。

下面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用手里这块陶泥搓根泥条试试。

生:搓泥条。

师:老师看到有的同学的泥条搓得非常地均匀,而有的同学搓几下就断了。

这位同学,把你搓的泥条拿起来向大家展示一下。

他搓的是不是很均匀啊?你搓的时候有什么小窍门吗?生:……师:搓的时候用掌心,并且均匀用力。

哪粗了轻轻地再搓一搓。

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大家再搓试试。

生:……师:好的,掌握了最核心的技法,我们来看一下泥条盘筑法的步骤:第一步:制作底板;第二步:制作泥条;第三步:盘筑并加固;第四步:添加装饰。

{教师示范:老师要完成一件这样的器皿(出示图片),下面我们进行第一步,做底。

(实物投影演示)取一块陶泥,取的陶泥的大小取决于你想要做的底的大小,不过我们的陶泥有限,所以同学们的作品不能太大了。

捏一捏揉一揉,把空气和杂质排出,(不然作品成型进入窑内烧制时作品容易炸裂)揉成一个表面相对光滑、比较均匀的球,放在转盘上,由于木搭子在使用的过程中声音过大,所以我们将泥球按压扁后在用擀泥杖擀至3—4mm左右厚,要厚度均匀。

底的形状同学们也随意发挥,可以先构思一下自己要做一个什么作品。

底可以是圆形的、椭圆形的、方形的、心形的,或者各种不规则的形状都可以。

如果想做圆形的底可以用圆规画一个,画完中间有个洞怎么办呢?这个时候就用到我们刚才准备的泥浆了,在洞里抹点泥浆,干了就会和原来的陶泥融合到一起了。

然后把边稍微修整一下。

在做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陶泥有点开裂就说明陶泥湿度不够,可稍微加点水,或者拿湿抹布包一下。

好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搓泥条了。

泥条的粗细也不是固定的,如果你想作品的壁厚,可以稍微粗一点,如果想薄,就再细一些,不过不要太细,太细容易断,也不坚固。

(实物投影演示)将搓好的泥条沿做好的底的外沿盘,注意用调好的泥浆粘合后固定。

一圈结束后可以继续呈螺旋状往上盘直到这根泥条用完,也可以盘好一圈切断,再在上面另起一圈,一层一层地罗列起来。

两种方法都可以。

这样一定会出现接头,怎么办呢?师:非常好,用泥浆。

泥浆的作用类似胶水,在接头的地方用刷子抹些泥浆粘合,干了就会融合在一起。

}——播放录制好的视频师:如果我想盘制一个从侧面看是鱼身形状的器皿怎么办?生:往上盘的时候注意泥圈哪里要收紧哪里要放宽……作品的造型可以随意发挥,但是一定要重心稳定,比如底不能很小,又做的很细很高,那样肯定是支撑不住的。

师:在创作之前我们先一起欣赏一下一些创意独特、精巧别致的陶艺作品,或许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灵感。

(欣赏图片的同时分析泥条盘筑和捏制成型的更多创意方法)下面,大家把自己的桌面收拾一下,留出空间,记住搓好的泥条也要用湿毛巾盖住。

今天上午剩下的时间就留给同学们练习用泥条盘筑法创作自己的作品。

下课的时间想继续做的同学可以继续,想休息的同学尽量不要干扰。

同学们有问题随时举手问老师。

好,现在开始吧!运用泥条盘筑法创作师:这节课我们继续用泥条盘筑法创作。

展示评价环节:说说自己作品的设计思路,灵感来源于哪?在创作中都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就觉了?畅所欲言。

(下课前五分钟)还有五分钟就下课了。

老师看有的同学的作品已经基本完成了,完成的同学把作品放在转盘上凉干,没完成的同学下午还有时间可以继续做,把你的作品用湿毛巾盖上。

大家把自己的工具和桌面收拾一下。

(物品归位)【第2课时】继续(创作一)运用泥条盘筑法创作;学习泥板成型法,小组讨论创设主题,画出设计图学习泥板成型法师:今天上午我们了解了陶艺的历史,学习了陶艺创作最基本的方法——泥条盘筑法、徒手捏制法。

下午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种技法——泥板成型法。

泥板成型法是将陶泥碾成、拍成或切割成板状,来围合制作器物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陶艺制作中运用非常广泛,变化多样。

传统的紫砂壶就是用泥板成型法来制作的。

泥板成型法器皿的制作步骤:第一步:制作底板;第二步:制作泥板;第三步:围合成型;第四步:添加装饰。

同学们观看老师演示。

老师打算做一个小型的花插(出示图片)。

{第一步,和泥条盘筑法一样,先做一个底。

这次老师做个圆形的底。

第二步,在桌子上垫一张纸,再取一块泥,稍微大一点,用手掌把陶泥压扁。

垫一块布的原因也是防止擀完泥板粘在桌面上拿不起来了。

用擀泥杖前后滚压,将陶泥擀成长方形。

注意要用力均匀,使整块泥板的厚度均匀。

这里老师教大家一个小窍门,可以在陶泥的两边各放一根和所需要的泥板厚度相等的木条,比如我们的工具也可以,这样比较好控制。

擀的厚度和底差不多,不要太薄,太薄做出来的作品支撑不住,甚至在做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破裂、断裂。

用线梗测量底板周长,然后量出围壁的长。

围的时候得稍微重叠一部分,头上的这些高度是不够的,最后得切掉。

第三步,围合成型。

同学们看老师怎么圈。

在底的上面的最外圈刷上一层泥浆,然后把擀好的泥板这样圈上。

在要接口的位置再刷上泥浆,按压粘上。

这样基本上一个瓶体的大概的形状就出来了。

简不简单?比上午学的泥条盘筑法成形更快对吧?但是接下来的修理非常地重要。

连接的地方内部用刮泥板刮平,彻底地粘合好。

泥板成型最大的优势,是可以修修补补。

万一出现裂了的情况怎么办?可以刮一块泥补上。

讲到支撑,老师教大家一种方法。

往上盘几圈之后,在作品内部的底和泥板的接缝处加一根稍微细一点的泥条,用修泥刀把它一分为二,刮的时候一半刮上去,一半抹下来,这样就把底和杯体整合到一起了,起到加固的作用。

在刮的时候看老师另外这支手给杯体一个依托,刮的手也不能太大劲,轻一点,太大劲就戳出去了。

外面转着圈把底和杯体刮平,连在一起。

圈的时候多出来的这个部分,可以切掉,也可以顺势做一个小把手。

同学们看老师做。

老师可以把这面这个边捏薄了,稍微修整一下,像个小花边一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