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的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5篇文小秘

最新的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5篇文小秘

最新的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5篇最新的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1一、活动主题:端午话传统二、活动背景:现在的小学生对国外的节日了解很多,但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仅限于春节、中秋节等几个节日,为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节日,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我决定引导孩子们开展“端午话传统”的主题班会。

三、活动目标:1、缅怀先人,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

4、以“端午节”为契机教育学生学习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伟大精神。

四、活动准备:1、收集有关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等相关知识。

2、准备有关端午节的诗歌。

3、了解屈原的历史资料及诗歌作品。

4、选主持人,师准备视频及PPT。

五、活动形式:小组合作诗歌朗诵六、活动时间:十九周班会课七、活动地点:五·二班教室八、活动过程:假设情境,激情导入1、放吃粽子、赛龙舟的视频及照片。

2、引发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的欲望。

3、主持人引出主题:马上就要到端午节了,同学们对端午节的知识了解多少呢?我宣布:“端午话传统”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展示(1)首先由各小组交流整理各自收集的的有关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及屈原的事迹。

(2)由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汇报自己收集到的知识,师生交流、汇总,共同学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3. 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端午节的起源:传说、历史背景。

2.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佩戴香囊等。

3.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诗人屈原、传统诗词、民间故事等。

三、教学重点:1. 端午节的起源和传统习俗。

2.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教学难点:1.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的理解。

2. 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3. 准备一些实物,如粽子、艾叶等,以便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端午节的文化习俗。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端午节吗?端午节有什么习俗?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端午节知识。

二、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 教师利用PPT、视频等资源讲解端午节的起源、历史背景和传统习俗。

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过端午节?端午节对我们有什么意义?三、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如何传承和弘扬端午节的文化?2. 学生积极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动手实践(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端午节的工艺品,如粽子、艾叶挂件等。

2. 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动手制作自己的作品。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更高的期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端午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3. 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作成果。

六、教学延伸(10分钟)1. 教师介绍端午节的各地特色,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端午节习俗。

走进传统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传统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传统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走进传统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9篇节日主题班会需要采用肯定式的引导方式,引导学生和家长重视国家和地区的各种文化和传统习俗,从而养成尊重和倡导文化多元化的思想。

认识到社会是多元化的,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提高学校的全球化水平。

现在随着作者一起往下看看走进传统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希望你喜欢。

走进传统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篇1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来源、习俗以及关于端午诗词歌谣有更全面的了解。

2、能力目标:通过搜集、分析、整理资料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觉、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通过课题研究,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

(板书课题)有谁知道端午节是什么时候?那你们都想了解端午节什么知识呢?二、小组汇报1、师导语:上节课,老师要求同学们按设计好的活动方案去收集整理一些有关端午节的资料,老师将根据你们收集情况为你们小组加分,下面就请各小组为我们介绍吧!哪一组先来?第一组生:我们组收集了端午节的来历,我们组把它归纳以下三种:(生1.纪念屈原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江自尽殉国.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生2.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生3.迎涛神伍子胥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尸首于五月初五这一天扔到钱塘江中,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师评价:这个小组同学以讲故事形式展现他们收集来的关于端午由来的传说,真叫我们大饱耳福。

走进传统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传统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传统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一、教育目标1.了解传统端午节的起源、意义和习俗,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文化、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民俗传统、节庆习俗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如何通过活动和互动,达到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感知端午节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端午节的历史渊源教师使用多媒体素材,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发展,观看相关历史纪录片等。

通过学习端午节的历史背景了解端午节的来龙去脉、历史背景等,对其文化渊源进行深入解读。

(2)端午节的民俗习惯教师组织学生们观看风俗习惯的视频资料,并讲解端午节的诸多民俗活动及传统食品、服装等方面,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的端午节文化。

(3)实践活动及班课主题学生分组完成“包粽子比赛”、“写描绘端午节的古诗词”、“制作端午节布置”、“端午节手工创作”等主题活动。

2. 教学方法(1)情境化教学法在端午节的舞龙舞狮、划龙舟、挂菖蒲、插艾草、祭祀屈原等传统场景下,教师使用情景化教学法,设立环境,让学生全面感知端午节。

(2)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承担一个小任务,例如制作端午节图案、编写古诗词、掌握端午节饮食文化等,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3)领导者教学法教师可以选择一部分学生担任小助手,帮助教师组织班会活动,并协助教师管理学生。

通过让学生担任领导者,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可以播放关于端午节的视频,让同学们对端午节有个初步了解,引导同学们猜出一些端午节的民俗习俗。

2. 讲解在简要讲解端午节历史渊源、民俗习俗之后,学生分组完成小测试,以便了解学生的整体认知水平。

3. 组织活动教师组织端午节相关活动,例如包粽子、饮咸鸭蛋、挂花艾、赛龙舟等。

4. 总结与展示学生展示所制作的资料,向全班分享自己制作作品的过程和思考,激励同学学习、研究、体会端午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端午节文化的认识。

端午节主题班会活动教案(精选9篇)

端午节主题班会活动教案(精选9篇)

端午节主题班会活动教案端午节主题班会活动教案端午粽子莫要藏,群众眼光贼雪亮,粽子到哪哪飘香,送你粽子道声好:端午节,吃粽香,快快乐乐朋友莫忘。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主题班会活动教案(精选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主题班会活动教案1主题:端午节即将来临,为了让同学更好的了解我们的历史,了解屈原,学校开展了一次纪念屈原的主题班会。

目的要求:通过本次主题班会,能够使同学们对屈原有更好的了解。

召开时间:6月12日下午主持开场白:我们大家都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在大家品尝着荷叶扑香的粽子,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赛着龙舟时,我们的'心里不禁想起当年那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今天就让我们大家来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吧。

吊屈原,迎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主持过程中主要预定串词:许:首先请看屈原的生平简介戴:紧接着让我们继续看一下屈原的作品以及屈原与端午节。

许:想必大家都有所说过屈原是跳河自杀的吧,那其中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大家有请许诗旸同学为我们大家讲一个关于屈原的故事。

戴:听过许诗旸同学讲的故事,我们是时候该放松一下了,接下来我们大家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接歌比赛”,总共分成四组,每一组中的成员站起来要唱两句,其中歌词或歌名中要有一个“爱”字,如果超过10秒未能唱出则要接受惩罚。

穿插节目名称:接歌比赛班主任小结:今天,我们初二(5)班聚在一起,认真学习了屈原的一些历史,对他的生平和品格有了更多的了解。

每个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交换了各种意见,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

此次班会让我发现了我们班的同学对屈原的掌握挺深入的,并不属于那种“一问三不知”的类型。

此次班会的目的能够让同学对屈原有更好的了解,我相信我们已经达到了这个目的。

主持人结束语:时间不知不觉的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就这样度过了,相信大家对屈原多少都有所了解了吧。

希望大家在今后端午节时,都能想起我们这位伟大的诗人!今天的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优秀5篇

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优秀5篇

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优秀5篇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活动,让同学了解端午节的历史,并且参与端午节,在端午节里参加一些民族传统活。

发扬爱国精神。

二、活动主题:端午节、享受快乐、爱国很重要。

三、活动时间:端午节前夕四、活动安排1、宣传发动阶段:(1)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学习古今中外热爱国家的英雄事迹。

(2)以这次端午节端午节、享受快乐、爱国很重要的主题布置班级、班级黑板报、主动组织活动,如,包粽子、知识竞赛等等。

(3)向学生和学生家长宣传爱国精神。

2、活动实施安排:①开展班级活动(1)让学生讨论,如何做班级活动,可以在班级里开展包粽子比赛或品尝各种各样的粽子,来享受一下这些民族风俗。

(2)利用午会课,举行关于端午节的班会,举办我爱我国,端午节主题班会,以端午节主题班会出一期有意义的黑板报,向同学们说说自己在开展班会后成的心得,说说在活动中得到的快乐。

②制作自己的端午小报:(1)收集端午节的来历资料,宣传端午的名人名言,关于端午的传说,值得纪念的人,自己在端午中的心得体会等,出版一期自己的劳动小报。

(2)班级组织一次小报评比活动。

(3)在关于端午的主题里,写一篇报道。

五、端午活动节安排:1、倡导同学们主动参加活动,各抒己见。

2、积极开主题班会,做到有意义。

3、出好黑板报和小报。

4、在班级中评选报道集合小报,并给予鼓励。

端午节主题班会教案(篇2)一、活动主题:端午话传统二、活动背景:现在的小学生对国外的节日了解很多,但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仅限于春节、中秋节等几个节日,为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节日,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积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我决定引导孩子们开展“端午话传统”的主题班会。

三、活动目标:1、缅怀先人,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了解端午节由来和风俗习惯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

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端午节的来历,引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端午节习俗。

2.活动一:端午节的习俗(1)分组讨论: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搜集一种端午节的习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佩香囊等。

(2)小组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习俗,包括习俗的来历、意义等。

3.活动二:端午节的传说与故事(1)分组讨论: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搜集一个与端午节相关的传说或故事。

(2)小组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搜集到的传说或故事,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4.活动三:端午节的文化体验(1)制作香囊:教师提前准备好材料,学生动手制作香囊,体验端午节的习俗。

(2)包粽子:教师提前准备好粽子和相关材料,学生动手包粽子,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

5.活动四:端午节的知识竞赛(1)分组竞赛: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端午节知识竞赛,包括端午节的习俗、传说、诗词等。

6.结束语(2)学生发表自己对端午节的认识和感悟。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共度端午节,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部分活动未能充分展开。

2.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

3.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今后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次班会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介绍端午节习俗时,引导学生探讨每个习俗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例如通过对话让学生理解粽子象征屈原的爱国精神,赛龙舟体现了团队合作精神等。

“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

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传统习俗,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

2.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创新等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1. 端午节由来和传统习俗的介绍。

2. 端午节相关诗词的鉴赏。

3. 端午节手工制作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端午节由来和传统习俗,激发学生兴趣。

2. 学习端午节相关诗词: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端午节相关诗词,体会诗词中的节日氛围。

3. 手工制作:教师发放材料,学生分组进行端午节手工制作,如制作粽子、龙舟等。

4. 展示与交流:学生展示制作成果,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端午节由来和传统习俗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端午节相关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学生在手工制作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资源1. 端午节相关资料:端午节的历史由来、传统习俗、相关诗词等。

2. 手工制作材料:粽子模板、龙舟模板、彩纸、绳子等。

3. 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六、教学步骤1. 第一步: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短视频介绍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对端午节有什么了解?有哪些习俗?2. 第二步:知识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端午节的由来、传说、习俗和食俗。

强调端午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3. 第三步:诗词欣赏(10分钟)选取几首与端午节相关的古诗词,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诗词的意境。

讨论:诗句中如何体现了端午节的氛围和文化内涵?4. 第四步:手工制作(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手工制作,如制作纸粽子、编织五彩绳、绘制龙舟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第五步:成果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手工制作成果,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评价: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学生的作品和表现。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端午节的了解程度是否有所提高?2. 学生在手工制作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展现了创新能力?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端午节相关的展览或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进端午”主题班会教案
一、设计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正是培育优秀民族文化的沃土,也是培养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今年的端午节是在抗震救灾与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的特殊时刻中迎来的,因此围绕“走进端午”这个话题,设计了“端午说由来、端午话习俗、端午讲故事、端午赛诗会、学生谈感受”等板块,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亲身体验我国传统佳节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地点:教室
四、活动时间:
五、活动前准备: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

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

(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

(多媒体课件:粽子)
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几个外地学生介绍他们家乡的粽子。

(由三名来自浙江、江西、山东学生介绍。


4、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端午赛诗会
1、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2、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

(1)《端午》(2)《五月五日》(3)《端午节的怀念》
3、主持人小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2、你想对地震灾区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学生交流)
3、快板:《民族精神代代传》
4、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

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教师总结】
看了你们自己策划的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

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在小学阶段最后一段时间里努力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