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育对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启迪

合集下载

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美术设计教育的影响解析

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美术设计教育的影响解析

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美术设计教育的影响解析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美术设计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

传统工艺美术是指源远流长、融汇民族文化精髓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陶瓷、漆器、木雕、雕塑等。

在现代美术设计教育中,传统工艺美术发挥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传统工艺美术强调技艺的培养。

在传统工艺美术中,技艺的传承至关重要,强调学习和掌握各种工艺技巧,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和经验积累。

这对于现代美术设计教育来说,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通过学习传统工艺美术,学生们可以培养出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提高他们的手工技艺和创作能力,培养他们对材料和工具的熟悉程度,这对于他们未来的设计实践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传统工艺美术加强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传统工艺美术凝聚着中国千年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艺术和文化逐渐影响着我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

而通过学习传统工艺美术,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提高他们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意识。

传统工艺美术培养了学生的耐心和毅力。

传统工艺美术的制作过程往往非常复杂和耗时,需要艺术家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通过学习传统工艺美术,学生们可以培养坚持不懈和毫不放弃的精神,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

这种耐心和毅力在现代美术设计教育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学生们克服创作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坚持追求艺术的完美。

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美术设计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传统工艺美术培养了学生的技艺、加深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与创新精神,还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在现代美术设计教育中,将传统工艺美术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人才。

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启示

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启示

铁沐舶i f邶文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启示□周海清摘要:我国美术教育历史悠久。

伴随着文化理念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美术教育不断发展,继承、发扬了本国文化,吸收、革新了 西方的艺术理念。

当今的美术教育融入了现代教育理念,我国的传统文化特色为美术注入了新的灵魂。

其中,传统工艺美术对当今美术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美术教育传统工艺美术现代设计教育我国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我国的文化遗产独具 特色,以独特的艺术构造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展现了生活的自然 性与艺术风格的多样性,对现代艺术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中国美术的发展史上,诞生了无数流传于世的优秀作品,这些 作品对美术发展和美术教育影响深远。

工艺美术以鲜明的特 色,巧妙地将中国美术的不同领域串联在一起,在美术教育中具 有重要的价值。

_、传统工艺美术概述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人们对技术和艺术的理解各不相 同,技术和艺术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改变。

传统工艺美 术顺应时代发展,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其使用的材料和创造的物 品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工艺美术内涵丰富,工艺 表现形式复杂。

石器、青铜器、陶瓷、玉器、金银制品等,都可以 称为工艺品。

我国不同地区的文化风格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地 区诞生的作品具有地方特色。

二、现代工艺美术教育对现代设计的影响相比古代缺乏系统性的工艺美术教育,现代的工艺美术教 育更加正规。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我国的工艺美术教育体 系开始完善,当时流行的“新学”和“教育救国”理念,影响了我国 的教育体系,一些专业美术院校效仿西方发达国家的美术教育 制度而诞生。

这些美术学校通过整理、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塑造 了富有特色的文化精神和艺术样式,同时为教师提供了更好的 机遇。

弘扬传统文化的传统工艺美术也被运用到现代的美术教 育教学中。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国际地位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 学习我国传统文化,这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非遗传统美术的延续对当代艺术发展的启示

非遗传统美术的延续对当代艺术发展的启示

非遗传统美术的延续对当代艺术发展的启示非遗传统美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几千年来历史传承下来的宝贵财富。

在当代社会,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和艺术的多元发展,非遗传统美术的延续对当代艺术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传统美术对当代艺术的启示非遗传统美术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独到的审美观念影响了当代艺术的发展。

传统美术的工艺与材料运用为当代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非遗传统美术包括了丰富的工艺技法和材料运用,这些都是当代艺术家们所需要借鉴和学习的。

传统美术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理念为当代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美学资源。

非遗传统美术中的书法、绘画、雕塑、陶瓷等艺术形式都有着独特的审美特点和内涵,这为当代艺术家们提供了丰富的创作资源和思维启示。

传统美术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情感为当代艺术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非遗传统美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情感,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追求都为当代艺术提供了深刻的启示,让当代艺术更加具有文化特色和传统底蕴。

二、传统美术对当代艺术的启示传统美术的延续对当代艺术的发展至关重要。

传统美术的延续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

非遗传统美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延续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美术的延续是当代艺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传统美术的延续为当代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艺术资源和灵感,这对于当代艺术家们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传统美术的延续是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传统美术的延续是当代艺术发展动力的源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资源为当代艺术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支撑。

非遗传统美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延续对当代艺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传统美术对当代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启示,其延续是当代艺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

我们应当积极推动和支持传统美术的延续和发展,创新和发展传统美术,让其在当代艺术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2000字】。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育对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启迪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育对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启迪

注释:
①Patrcia Murphy..学习者、学习与评估[M].冯施钰珩,等译.香港公开大学
出版社,2003:105.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
(责任编辑:鞠向玲)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育对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启迪
◆ 刘语
【内容摘要】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仔细研究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育,从中可以发现许多值得今天继承和借鉴的地 方,如对规范的重视、对实践的重视、对专业的分类、实用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如何提高熟练程度和创新、在夹缝中寻求生存之道等。 【关键词】古代工艺美术教育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 特点 借鉴
小水滴亭 69×46厘米 侯晓春
结语 本文运用建构主义与社会文化观学习理念,在教育哲学的层面 分析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开设艺术考察课程的重要性与前瞻性。 并运用“艺术考察活动式学习”理念反思艺术考察课程活动式教学实 践。艺术考察课程创设的最大特色与前瞻性就是在整个考察活动中隐 去了教师,突出了学习者,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
二、熟能生巧,注重实践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育很少见学院式高规格的理论教育,更 多的是私人作坊或官作工场里的父亲带儿子、师傅带徒弟的教育形 式。无论是在官方开设的工场或是私人作坊,生产产品都是第一位 的,而教育的过程也是在实践生产中完成的。长期的往复劳动使学 员能够熟练掌握一门技术,并在总结和吸纳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开 发出更多的技法技巧。如敦煌之画匠、经生,如北魏之刻石工匠, 精美的艺术品无不蕴含着工匠们高超的手工艺,这些手工艺甚至超 越了作品内容本身创作者的艺术造诣,留给后人无尽的艺术遐想。 这种教育类似于今天职业院校所提倡的“工学结合”或“校企合作 办学”模式,即通过大量的生产实践型课程,让学生掌握所学专 业,对理论知识加以印证,从而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准,并完成和毕 业后实际工作岗位的对接。

中国古代艺术对现代艺术创作的启示

中国古代艺术对现代艺术创作的启示

中国古代艺术对现代艺术创作的启示一、传统艺术形式的内涵与创新中国古代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对现代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中国艺术形式融合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文化传统以及审美观念,它们的内在精神和艺术手法对现代艺术提供了启示。

首先,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对现代艺术创作有着重要影响。

中国绘画注重表达意境和气韵,强调意蕴与形式的统一。

这种审美观念激发了现代艺术家创作中对情感表达和内涵的追求,促使现代艺术呈现出更为深邃和含蓄的特点。

同时,中国古代绘画对构图、用墨以及笔触的运用也给予现代艺术家很大的启发,使他们能够更加灵活地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

其次,传统中国雕塑艺术亦为现代艺术创作提供了重要启示。

中国古代的石雕、青铜器等艺术形式注重塑造人物的内在精神和形象特征。

这种精神追求激发了现代艺术家对于人物形象塑造的思考,使他们在创作中更加注重表达人物的情感与内涵。

同时,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立体感和肌理感也为现代雕塑艺术提供了启迪,使其更加丰富多样。

二、传统艺术的审美观念与现代艺术创作中国古代艺术对现代艺术创作产生启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审美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理念,这些观念在现代艺术创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和谐统一的审美追求中国古代艺术强调整体的和谐统一,即所谓的"天人合一"。

这一审美追求鼓励艺术家综合运用各种创作手法和艺术元素,使整体作品形成统一的艺术效果。

现代艺术家在各种媒介和领域中也受到这一观念的启迪,力求在艺术作品中达到整体的和谐和一致性。

2. 对自然的观察与表达中国古代艺术家对自然的观察和描绘非常细致入微。

他们善于发现事物的微妙变化,并通过艺术形式进行表达。

现代艺术家在吸收古代艺术的启示时,也注重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把握,力图以独特的视角创造出现代艺术作品。

3. 精神追求与审美教化中国古代艺术强调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和审美教化。

古代艺术作品注重表达人物的精神追求和情感世界,勉励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和智慧。

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设计的启示

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设计的启示传统工艺美术是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之一,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对现代设计具有重要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设计是无处不在的,无论是产品设计、建筑设计还是平面设计,都离不开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传统工艺美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为现代设计提供灵感和指导,使之更加具有独特性和文化内涵。

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设计的启示之一是注重细节。

传统工艺作品往往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细节而闻名,这种注重细节的精神可以在现代设计中得到借鉴。

现代设计师可以从传统工艺中汲取灵感,将细节的处理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使作品更加精致和精确。

比如,在产品设计中,可以通过加入一些细小的装饰元素,或者对产品表面进行精细的处理,使其更加独特而引人注目。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立面细部和装饰元素,使建筑物更加精美和具有个性化特色。

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设计的启示之二是强调材料的运用。

传统工艺作品往往使用传统的材料和工艺进行创作,这些材料和工艺在现代设计中仍然有着重要的地位。

比如,传统的木雕、瓷器、织锦等工艺作品都是通过对材料的巧妙运用而成就的。

现代设计师可以借鉴传统工艺的材料运用,将传统材料与现代材料相结合,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和现代感的作品。

比如,在家居设计中,可以运用传统的木材、竹材等材料,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打造出具有传统韵味和现代风格的家具和装饰品。

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设计的启示之三是强调文化传承。

传统工艺作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设计师应该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为作品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

比如,在平面设计中,可以运用传统的中国画元素或者民族图案作为设计的基础,使作品更加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风味。

在建筑设计中,可以运用传统建筑的造型和元素,打造出具有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建筑作品。

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设计的启示之四是强调创新与传统的结合。

传统工艺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对传统工艺的继承和发扬,但同时也需要创新的元素和思维。

试论唐宋美术教育对现代美术教育的启示

试论唐宋美术教育对现代美术教育的启示

试论唐宋美术教育对现代美术教育的启示唐宋时期是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美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的美术教育传统。

对唐宋美术教育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美术教育的历史渊源,还能够为现代美术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下面就试论唐宋美术教育对现代美术教育的启示展开讨论。

唐宋美术教育重视技艺的培养。

在唐宋时期,美术教育主要以技法传授为主,学生需要通过研习古今传世的绘画作品,掌握各种绘画技法和材料的应用,并通过模仿大师作品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这种注重技艺培养的传统,为后来的美术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现代美术教育中,我们也应该重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注重绘画技法的传授和学习,让学生打好扎实的绘画基础。

唐宋美术教育注重师生互动和传师授业。

在唐宋时期,许多杰出的画家都曾担任过宫廷或宗庙的官职,他们不仅在绘画技艺上有很高的造诣,还擅长教育和指导学生。

这种传师授业的教学方式,使得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大师的作品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同时也能够积累大师丰富的艺术经验和技巧。

这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对于现代美术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我们应该重视教师的作用,让优秀的艺术家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在创作中不断进步。

唐宋美术教育注重文化传承和绘画技艺的创新。

在唐宋时期,中国的绘画艺术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画家们通过绘画作品传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这种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艺术精神成为了唐宋美术教育的一大特色。

在现代美术教育中,我们也应该注重文化传承,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美术史,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进行艺术创新和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唐宋美术教育注重修身养性和追求艺术境界。

在唐宋时期,许多著名的画家都注重修身养性,他们通过绘画来陶冶情操,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这种注重修身养性的艺术追求,使得他们在绘画实践中达到了一种境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性。

唐宋美术对当代学院美术教育的启示

唐宋美术对当代学院美术教育的启示

唐宋美术对当代学院美术教育的启示在中国艺术史上,唐宋时期是中国美术发展的黄金时期之一。

唐宋美术不仅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的艺术手法,更是对当代学院美术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唐宋美术的艺术风格唐宋时期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高峰期,当时的文艺复兴与意大利文艺复兴同样辉煌,而唐宋美术作为中国传统美术的代表之一,也较为典型地呈现出了唐宋社会、经济、文化、精神等许多方面的特征。

唐宋美术以其优美的线条、准确的造型、淡雅的色调和浑厚的笔墨,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审美理念和艺术精神。

唐宋美术的艺术风格继承自唐代,继承了唐朝壁画和雕塑特别是造像的技法和修养,同时,也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宋代则继承了唐代的传统基础,然后逐渐将它提高至一个新的艺术阶段。

在造型上,唐宋美术崇尚雕镂之美,并注重用色光表现物质和空间的美。

唐宋美术的水墨画重视自然之韵,讲究写意和意境。

在风景画方面,唐宋画家注重山水的灵气和自然的活泼,体现了中国文化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珍视。

在盛唐的壁画和漆画中,波涛拍岸,丹青写意,人物和自然融合,描绘了一个热闹、浪漫、自然派、内容丰富的唐代世界。

二、唐宋美术对当代学院美术教育的启示1. 强调基本功唐宋时期,对绘画和书法技巧的掌握极为重要,因此,唐宋美术家始终注重基本功的学习和修炼。

在当代的学院美术教育中,也要扎扎实实地讲授绘画、塑造等基本功,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自己的创作。

2. 融入文化唐宋美术融入了当时的文化元素,在描绘人物、建筑和自然景物等方面,突出了中国文化元素的独特性。

在当代的学院美术教育中,教育者也应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创作中加入中国文化元素,使作品更具有中国文化的特色。

3. 注重自然与人文唐宋美术家注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从自然中汲取灵感。

学院美术教育也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教育,引导学生在关注人文方面的同时也融入环保主义,关注生态环境。

4. 引导学生立足当代,借鉴古代艺术唐宋美术是古代艺术,而当今的学院美术教育需要引导学生立足当代,同时借鉴古代艺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育对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启迪
中国古代的工艺美术教育可以从陶器和玉器制作的成熟期算起。

距今7000多年的仰韶文化出现彩陶,标志着陶器在实用功能以外具备了装饰功能。

工匠从制胚到烧窑再到绘制纹样,都能够熟练地掌握制陶技术,并加以创新。

而玉器大量出现的良渚文化,距今也有5000多年,在良渚遗址出土的玉器中,包含有璧、琮、钺、璜、环等,品种丰富,做工精细,并且形成统一的样式和规制,从而证明了设计者及工匠间的理论和技术的传承已经形成。

这些手工业工艺品的出现,是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的雏形,早于纯粹的绘画和书法艺术,其匠人间的技艺传承模式对古代工艺美术教育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现代艺术设计在国内已经形成独立、专门的学科,艺术设计的教育模式及教育方法也在逐步完善。

目前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的院校所遵循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多来自于西方,同中国古代的工艺美术教育相比较,有很大的差异。

现代观念更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渴望学生毕业后能够在社会上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

而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育或传承方式多为父子、师徒间于作坊内口口相传,缺乏系统的理论教材和教学研究,加之从业人群相对固定,工之子恒为工,传播范围也不广泛,故此往往为现代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所忽视。

自近代以来,大工业的高效率、机械化严重冲击了工艺美术行业,大量的手工艺作坊倒闭、破产,仿佛也证明了古代工艺美术教育的落后和失败。

那么,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育就没有值得现代教育借鉴的地方吗?能否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带来某些启迪呢?纵观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育历史,可以发现其有如下特点值得今天从事艺术设计教育的管理者和教师们研究和反思。

一、沿袭传统,着重规范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独立的完整的艺术风格,而纵观世界各国的工艺美术,能够在本国的历史发展中保持这一统一精神内涵的几乎没有。

这一特征的形成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以汉文化为主体的文化体系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中相对稳定并处于主导地位;二是在工匠技艺的代代相传中,非常注重传统的沿袭,并严格遵循产品制作的规范。

这种对传统的尊重、对规范的遵守有着上层统治者的硬性要求和手工匠师的因循守成两方面的因素。

《孟子》云: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再如北宋《营造法式》,于建筑间数、进深、斗拱结构、屋顶形制、装饰程度,乃至砖瓦竹木大小诸端,皆以等第分别,总领建筑的礼制仪轨。

无论是被动或主动地遵守规范,这种教育特征为传统文化的传承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反观当今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学生在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内涵相当薄弱,要么是生搬硬套的照搬,要么是生物本能的自我解放,要么是没有文化语境的空洞自嘲和自虐,总之看不到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往往是最受学生冷遇的课程,这也是现代美术教育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所遇到的尴尬。

二、熟能生巧,注重实践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育很少见学院式高规格的理论教育,更多的是私人作坊或官作工场里的父亲带儿子、师傅带徒弟的教育形式。

无论是在官方开设的工场或是私人作坊,生产产品都是第一位的,而教育的过程也是在实践生产中完成的。

长期的往复劳动使学员能够熟练掌握一门技术,并在总结和吸纳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多的技法技巧。

如敦煌之画匠、经生,如北魏之刻石工匠,精美的艺术品无不蕴含着工匠们高超的手工艺,这些手工艺甚至超越了作品内容本身创作者的艺术造诣,留给后人无尽的艺术遐想。

这种教育类似于今天职业院校所提倡的工学结合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即通过大量的生产实践型课程,让学生掌握所学专业,对理论知识加以印证,从而达到一定的技术水准,并完成和毕业后实际工作岗位的对接。

三、术业专攻,分类系统
古代对工艺美术类器物以及工场、从业工匠的分类是非常明确和系统的。

仅从工艺品的
材料上就可以分为玉器、陶瓷、丝绸、皮革、漆器、铁器、铜器、木作、石料、琉璃,等等。

从工匠所从事的工种上分类就更加繁杂,自周以降,即有百工一词出现。

春秋齐国之《考工记》一书,依攻木攻金攻皮设色刮摩搏埴六大部类,分别就30个工种做了分类。

虽然古代的百工并不全指工艺美术从业者,但从中亦可见古代对手工匠人的分类是非常细致的。

这种分工的明确是技艺教育的单一化和具体化,其决定了行业的传习者受教育的结果是对某一门技术的精通。

乾隆《浮梁县志》卷五物产志云:青花绘于园器,一号动累百千,若非画款相同,必致参差互异。

故画者止学画,而不学染。

染者只学染,而不学画。

所以一其手,而不分其心。

术业有专攻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育的一大特点,精通一门技术即可谋得一定的行业地位,并可保障自己的生活用度。

这一特点对于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分类不细、课程庞杂,学生对每一门课都是浅尝辄止,毕业后到社会上却无所适从的尴尬现状是有一定的反思价值的。

四、长期教育,深入学习中总结创新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育的受教者大部分在工坊里完成学业,这个受教的过程是比较漫长的。

《唐六典》卷二二少府监丞职掌条云:凡教诸杂作,计其功之众寡与其难易而均平之,功多而难者限四年、三年成,其次二年,最少四十日,作为等差,而均其劳逸焉。

明清铺户作坊收留学徒,受行会规章的限制,一般规定,师徒传带以3年为期,一师一徒,不能多带,所谓三年一出一进,从而使学徒能够更好地与匠师交流,接受匠师的衣钵。

在长期的实践中,学生(徒弟)逐渐掌握教师(师傅)的手工技术和艺术风格,随着岁月的磨蚀和熟练度的增加,一些更先进的技巧被开发出来,一些徒弟的个人情感因素和艺术风格被添加进去,这个过程同时也就成了艺术创新的过程。

这种创新是在长期的经验积累中获得的,不同于当下一些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所提倡的大学生的急于求成的创新。

它不是那种青涩的、生硬的、扭捏作态的、脱离实际的创新,而是一种成熟的、自然的、发自内心的、高度适应时代的创新,因而具有很高的成功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