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欣赏
合集下载
(ppt版)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课件

宋代是我国瓷业开展史上的一个繁荣(fánróng)时期,瓷窑遍布全国 各地。 宋代瓷窑众多,各具特色,其中以五大名窑,八大窑系为代表, 最能突显沉静素雅的美学风格。宋代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个名窑 蜂起、名瓷迭出的承上启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在我国 陶瓷史上作出了杰出奉献。 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八大窑系 是指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 窑系、建窑系和越窑系。
北方(běifāng)
第十八页,共六十六页。
东南(dōngnán)
第十九页,共六十六页。
西南(xīnán)
第二十页,共六十六页。Fra bibliotek唐三彩
第二十一页,共六十六页。
五、古玉器
第二十二页,共六十六页。
常见 的重要纹饰 (chánɡ jiàn)
第二十三页,共六十六页。
1、谷纹: 整齐排列(páiliè)的蝌蚪状纹饰, 象谷牙。流行于战国秦汉。
第二十四页,共六十六页。
第二十五页,共六十六页。
排列整齐、 清晰 的谷 (qīngxī) 纹
谷纹璧 战国
第二十六页,共六十六页。
2、乳丁纹:凸起的乳突状圆钉。是最简单的 纹饰(wén shì)之一。常见于战国秦汉。
玉璧 龙凤纹 乳钉纹 西汉(XīHàn)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第二十七页,共六十六页。
第六页,共六十六页。
粤绣,又称广绣,是以广州 一带地区(dìqū)为中心产地的绣品。 国内以故宫藏品最多。它以布局 满、图案繁茂、场面热烈、用色 华美、大红大绿而著称。其最大 的特点就是布局满,往往少有空 隙,即使有空隙,也要用山水草 地树根等补充,显得热闹而紧凑 。所用题材比较固定,多为杂花 百鸟。
第五十九页,共六十六页。
北方(běifāng)
第十八页,共六十六页。
东南(dōngnán)
第十九页,共六十六页。
西南(xīnán)
第二十页,共六十六页。Fra bibliotek唐三彩
第二十一页,共六十六页。
五、古玉器
第二十二页,共六十六页。
常见 的重要纹饰 (chánɡ jiàn)
第二十三页,共六十六页。
1、谷纹: 整齐排列(páiliè)的蝌蚪状纹饰, 象谷牙。流行于战国秦汉。
第二十四页,共六十六页。
第二十五页,共六十六页。
排列整齐、 清晰 的谷 (qīngxī) 纹
谷纹璧 战国
第二十六页,共六十六页。
2、乳丁纹:凸起的乳突状圆钉。是最简单的 纹饰(wén shì)之一。常见于战国秦汉。
玉璧 龙凤纹 乳钉纹 西汉(XīHàn)广州南越王墓出土
第二十七页,共六十六页。
第六页,共六十六页。
粤绣,又称广绣,是以广州 一带地区(dìqū)为中心产地的绣品。 国内以故宫藏品最多。它以布局 满、图案繁茂、场面热烈、用色 华美、大红大绿而著称。其最大 的特点就是布局满,往往少有空 隙,即使有空隙,也要用山水草 地树根等补充,显得热闹而紧凑 。所用题材比较固定,多为杂花 百鸟。
第五十九页,共六十六页。
中国工艺美术鉴赏详细

宋代五大名窑—哥窑
• 哥窑的主 要特征是釉面 有大小不规则 的开裂纹片, 小纹片的纹理 呈金黄色,大 纹片的纹理呈 铁黑色,故有 “金丝铁线” 之说。
宋代五大名窑—钧窑
钧瓷两次烧成, 第一次素烧,出窑后 施釉彩,二 次再烧。 钧瓷的釉色为一 绝, 千变万化,这是因为 在烧制过程中,瓷釉 的含铜量极高造成的 艺术效果,此为中国 制 瓷 史上的 一大发 明,称为“窑变”。
冰裂纹
3、哥窑和龙泉窑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历来受到收 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 和关注。哥窑瓷器非常珍贵,据统计,全世 界大约有一百余件,远少于元青花的存世数 量。 哥窑瓷器最大的特征是瓷器通体开片, 这些开片本是由于胎体与釉面膨胀系数不一 致,原为瑕疵,哥窑工匠 却化腐朽为神奇,熟练掌 握“开片”的疏密和粗细, 成为一种极美的天然纹理, 开片大的称为“冰裂纹”, 开片细的叫“鱼子纹”, 极细碎的叫“百圾碎”, 若裂纹呈黑、黄两色,则 称为“金丝铁线”。
鼎
• 最早的中国鼎被认为是立国重器,象征着 高大、显赫、尊贵的意思。 • 在奴隶制鼎盛时代,被用作“别上下,明 贵贱”,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 此外,鼎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左传》 有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 鼎迁于周”。 • 鼎大多为三足圆形,但也有四足的方鼎。 (司母戊鼎便是最负盛名的四足大方鼎)作品欣赏 1Fra bibliotek青瓷仰覆莲花尊
青瓷仰覆莲花尊,是六朝时期最有 价值的、体型较大的瓷器。 尊体以腹为中心,上部塑饰向下的 莲花瓣三层,下部塑饰向上的莲花瓣三 层。尊底也塑成莲花瓣形,共七层。在 颈部有一些佛教和动物题材的纹样,盖 呈以莲花瓣雕成的王冠状,中间再饰一 莲花,显得非常雅致。这件作品上的莲 花纹和飞天纹无疑受到了来自佛教的影 响。 整个尊体设计别致,繁复优美,具 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反应了佛教艺术对 北方陶瓷的影响,是宗教和艺术性巧妙 结合的杰作。
第一课生活的艺术——中国工艺美术1+号+课件++2022—2023学年苏少版初中八年级美术下册

中国工艺美术
(一)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门类
陶器
玉器
瓷器
漆器
青铜器
丝绸
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 狩猎 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 原始农业
彩陶
中国原始社会的文化遗存最有代表性的是彩陶。 用黏土制成容器后,将表面磨光,再用红、黑色的 自然矿石颜料绘画,然后入窑烧制而成的一种陶器。
《人面鱼纹彩陶盆》陕西半坡出土
小口
并写出此件工艺品的相关特点(造型、功能、 窄颈
工艺、纹样、色彩、图案内容......)
丰肩
环纹 装饰带
铭文32行,497字内
钟鼎文(金文)
圆
腹
敛 腰
半球形
蹄形足(兽形足)
平底
纹饰
杂宝纹 缠枝莲花纹
人物故事纹 (萧何月下追韩信
卷草 纹莲瓣 纹 花卉仰莲花 纹
青铜器多以各种各样的纹样为装饰,下图的纹样属于______。 A.人面纹 B.饕餮纹 C.夔龙纹 D.回形纹
A.紫砂 B.白陶 C.彩陶
D.黑陶
______的制作是在烧制时用泼水熏烟的方法使碳素渗入陶器胎质而成。
A.黑陶
B.白陶
C.彩陶
D.青瓷
在中国夏、商、周,青铜器的主要作用是祭祀鬼神和祖先,以及象征国家统 治的秩序,如______。 A.《莲鹤方壶》 B.《错银青铜牛形灯》 C.《毛公鼎》 D.《曾侯乙墓编人形纹 范整齐
作品
封窑渗碳工艺 轮制
黑
陶
黑如漆
高
脚
薄如纸
杯
明如镜
声如磬(qìng)
山东博物馆
造型典雅的黑陶
《温酒陶盉》 三足更稳定坚实
青铜 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夏商周的青铜艺术水平
(一)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门类
陶器
玉器
瓷器
漆器
青铜器
丝绸
旧石器时代 打制石器 狩猎 新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 原始农业
彩陶
中国原始社会的文化遗存最有代表性的是彩陶。 用黏土制成容器后,将表面磨光,再用红、黑色的 自然矿石颜料绘画,然后入窑烧制而成的一种陶器。
《人面鱼纹彩陶盆》陕西半坡出土
小口
并写出此件工艺品的相关特点(造型、功能、 窄颈
工艺、纹样、色彩、图案内容......)
丰肩
环纹 装饰带
铭文32行,497字内
钟鼎文(金文)
圆
腹
敛 腰
半球形
蹄形足(兽形足)
平底
纹饰
杂宝纹 缠枝莲花纹
人物故事纹 (萧何月下追韩信
卷草 纹莲瓣 纹 花卉仰莲花 纹
青铜器多以各种各样的纹样为装饰,下图的纹样属于______。 A.人面纹 B.饕餮纹 C.夔龙纹 D.回形纹
A.紫砂 B.白陶 C.彩陶
D.黑陶
______的制作是在烧制时用泼水熏烟的方法使碳素渗入陶器胎质而成。
A.黑陶
B.白陶
C.彩陶
D.青瓷
在中国夏、商、周,青铜器的主要作用是祭祀鬼神和祖先,以及象征国家统 治的秩序,如______。 A.《莲鹤方壶》 B.《错银青铜牛形灯》 C.《毛公鼎》 D.《曾侯乙墓编人形纹 范整齐
作品
封窑渗碳工艺 轮制
黑
陶
黑如漆
高
脚
薄如纸
杯
明如镜
声如磬(qìng)
山东博物馆
造型典雅的黑陶
《温酒陶盉》 三足更稳定坚实
青铜 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上,夏商周的青铜艺术水平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之瓷器

汝瓷三牺尊传世品只有台湾故宫博物院唯一的一件,过去认为 是汝窑第一瓷。这件三牺尊是绿色,釉色不正,香港私人收藏 的是天蓝色.三牺尊设计奇特精巧绝伦,三只羊六条腿,正面观 看每只羊都有四条腿,巧夺天工,可见当时的几何学何等精妙。 在当今世界瓷器中,被誉为“天下第一瓷器,世界第一宝”。
按汝瓷艺人的说法,将最美的内容用 最简单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汝瓷.
台湾故宫博物院23件英国戴维特基金会件英国戴维特基金会7件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件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1件由于汝瓷难烧成品率低素有件由于汝瓷难烧成品率低素有十窑九不成之说美国圣路易斯美术馆1件美国费城美术馆件美国费城美术馆1件北京故宫博物院件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上海博物馆件上海博物馆8件天津博物馆件天津博物馆1件另外件另外3件在美国日本香港私人手里还有几件收藏者不明
瓷
器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 大贡献,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 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 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一、
1.烧制原料不同 陶器烧制的原料是黏土和沙土,瓷器烧制
的原料为高岭土、石英、长石等矿物原料。
2.烧制温度不同 3.质地不同
陶器的烧制温度一般在8000c---- 10000c, 瓷器的烧制温度约在12000c左右. 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 透水.
瓷器是以高岭土等原料制成器物坯体,干燥后施釉,经高温
烧制而成的器具.
二、瓷器的制作过程:
制胎 汶水 绘彩 过釉 窑烧
三、制瓷工艺发展史及其代表作 中国
是瓷器的故乡和原产地,瓷器的雏形最早出现于商 代,至东汉晚期青瓷的出现,揭开了人类制瓷史的 第一页,从此瓷器便逐渐跃居工艺品的主导地 位.隋代又烧制了通体施白釉,釉色润泽,清丽典 雅的白瓷.
中国工艺美术鉴赏

第一节 陶瓷
图3-3 彩陶漩涡纹瓶
第一节 陶瓷
一、 陶器
4.黑陶
黑陶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滇藏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 文化、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遗址中。黑陶的烧成温度达1 000 ℃,黑陶有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其中以细泥薄壁黑陶制作水 平最高,有“黑如漆、薄如纸”的美称。
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陶种,被誉为“土与火的 艺术,力与美的结晶”。中国黑陶的制作工艺比原始彩陶更纯熟、 精致、细腻和独特,早在瓷器产生的约2000年前中国黑陶已达到 与瓷器相媲美的工艺程度。图3-4所示为龙山文化陶器黑陶罍。此 酒器1974年出土于山东省胶州市三里河遗址,细泥黑陶,外表打 磨光滑,乌黑黝亮,侈口,口径13 3厘米,高22厘米,高直颈, 圆肩,深腹,腹壁较斜直,肩部附有对称的两耳和两盲鼻,颈部 和腹部有弦纹,器盖呈覆碗形,上部有环形把手。
第二节 青铜器
图3-8 司母戊大方鼎
第二节 青铜器
2.四羊方尊
尊,今作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 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 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较著 名的有四羊方尊。商周至战国时期,还有另外一类形 制特殊的盛酒器——牺尊。牺尊通常呈鸟兽状,有羊、 虎、象、豕、牛、马、鸟、雁、凤等形象。牺尊纹饰 华丽,在背部或头部有尊盖。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 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
第二节 青铜器
图3-9 四羊方尊
第二节 青铜器
3.龙纹觥
觥,古代的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
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 卷的象头状。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 四腿为足。且觥的装饰纹样同牺尊、鸟兽形卣相似,因此有 人将其误以为兽形尊。然觥与兽形尊不同,觥盖做成兽首连 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 龙纹觥(图3-10),也可称为龙纹兕觥,商代后期青铜器。 1959年出土于山西省石楼县桃花庄。这件商代的龙纹兕觥为 我们认识兕觥提供了实物根据。这件造型奇特的兕觥独具风 采。觥的装饰纹样精美华丽。
中国美术鉴赏(完整版)课件

商业设计
民间美术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视觉元素为商业设计提供了无尽的创意空间。在广告、 包装、品牌形象设计等领域中,民间美术元素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 值,也有效地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
26
07
现代美术发展及趋势分析
2024/1/24
27
近现代中国美术变革历程回顾
清朝末期至民国初年的美术变革
03
书法艺术鉴赏
2024/1/24
11
篆书、隶书鉴赏
篆书概述
起源、发展与演变过程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
品风格特点。
2024/1/24
隶书概述
起源、发展与演变过程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
品风格特点。
篆书与隶书比较
篆隶名作欣赏
在笔法、结构、章法等 方面的异同点。
12
《石鼓文》、《泰山刻 石》、《曹全碑》等经
感谢观看
2024/1/24
31
心灵的共鸣。
2024/1/24
22
06
民间美术鉴赏
2024/1/24
23
剪纸、年画等民间工艺品欣赏
2024/1/24
剪纸
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的民间艺术,具有广泛的 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剪纸作品造型生动,构图巧妙 ,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富有强烈的装饰性和独特的艺术魅 力。
年画
中国民间在年节之际,用来迎新春、祈丰年的一种民俗艺术 品。年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 部分。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具有 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色。
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代的 画像石、画像砖等作品代 表了这一时期美术的高度 成就。同时,书法和篆刻 艺术也逐渐成熟。
民间美术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视觉元素为商业设计提供了无尽的创意空间。在广告、 包装、品牌形象设计等领域中,民间美术元素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 值,也有效地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
26
07
现代美术发展及趋势分析
2024/1/24
27
近现代中国美术变革历程回顾
清朝末期至民国初年的美术变革
03
书法艺术鉴赏
2024/1/24
11
篆书、隶书鉴赏
篆书概述
起源、发展与演变过程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
品风格特点。
2024/1/24
隶书概述
起源、发展与演变过程 ,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
品风格特点。
篆书与隶书比较
篆隶名作欣赏
在笔法、结构、章法等 方面的异同点。
12
《石鼓文》、《泰山刻 石》、《曹全碑》等经
感谢观看
2024/1/24
31
心灵的共鸣。
2024/1/24
22
06
民间美术鉴赏
2024/1/24
23
剪纸、年画等民间工艺品欣赏
2024/1/24
剪纸
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的民间艺术,具有广泛的 群众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剪纸作品造型生动,构图巧妙 ,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富有强烈的装饰性和独特的艺术魅 力。
年画
中国民间在年节之际,用来迎新春、祈丰年的一种民俗艺术 品。年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 部分。年画画面线条单纯,色彩鲜明,气氛热烈愉快,具有 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色。
秦始皇陵兵马俑和汉代的 画像石、画像砖等作品代 表了这一时期美术的高度 成就。同时,书法和篆刻 艺术也逐渐成熟。
中国古代陶瓷艺术赏析-PPT

,未见得繁复的装饰纹样。 西汉中期:繁复和多样化。所饰的刻划花纹,有水波、卷草
、云气和人字纹等。 东汉:原始瓷器仍带有明显的原始瓷和彩陶的装饰风格。装
饰花纹基本上仍是弦纹、水波纹和贴印铺首等几种。
青釉直纹双系罐 战国
黑桃云雷纹提梁盉 战国 树纹瓦当 战国
细弦纹
汉代绿釉镤首瓶
汉代鸟纹瓿
制陶方法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作方法大致可分为 手制、模制和轮制。从早期的手制经慢轮修整, 发展到快轮制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换句话说,最早制陶是没有陶轮的,大约在距今 7000年后才产生了慢轮,在距今5000年前后黄河 下游的龙山文化才发明并使用了快轮。
官府控制的制陶作坊,侧重于建筑用陶的烧造; 第二阶段,西汉武帝至汉末,陶器地方色彩明显减弱,统一
性初步确立,成功烧制出低温铅釉陶; 第三阶段,东汉时期,制陶的发展势头骤然减弱,浙江地区
出现真正的瓷器制品——青釉瓷和黑釉瓷。
彩绘仙人戏龙虎陶壶(西汉)
白瓷豆 东汉 青釉水波纹四系罐(东汉)
战国秦汉时期陶瓷工艺
白陶雕刻饕餮纹双耳壶 商
灰陶绳纹鬲 商
白陶刻纹豆 商
从器身由上到下,沿口下方先是层线状的凸弦纹,腹部的云雷纹,高 足上的钱纹和底座上的饕餮纹。豆是器物名称,陶豆大约在商朝中期开始 出现。
白陶刻花尊 商
灰陶斝 商
战国秦汉时期
战国彩绘陶壶
战国: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 百越地区,盛行灰陶、印纹 硬陶和原始瓷器,在其他各 地,使用泥质灰陶为主,夹 砂陶次之。由于分割割据, 陶器呈现浓郁的地方特色。
战国:陶器的造型艺术更加明显。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千 差万别,历史传统和生活习俗的不同,使陶器造型多 姿多貌。
秦代:由于陶俑的大量烧制,陶器的造型艺术达到了一个 前所未有的高度。
、云气和人字纹等。 东汉:原始瓷器仍带有明显的原始瓷和彩陶的装饰风格。装
饰花纹基本上仍是弦纹、水波纹和贴印铺首等几种。
青釉直纹双系罐 战国
黑桃云雷纹提梁盉 战国 树纹瓦当 战国
细弦纹
汉代绿釉镤首瓶
汉代鸟纹瓿
制陶方法
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作方法大致可分为 手制、模制和轮制。从早期的手制经慢轮修整, 发展到快轮制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换句话说,最早制陶是没有陶轮的,大约在距今 7000年后才产生了慢轮,在距今5000年前后黄河 下游的龙山文化才发明并使用了快轮。
官府控制的制陶作坊,侧重于建筑用陶的烧造; 第二阶段,西汉武帝至汉末,陶器地方色彩明显减弱,统一
性初步确立,成功烧制出低温铅釉陶; 第三阶段,东汉时期,制陶的发展势头骤然减弱,浙江地区
出现真正的瓷器制品——青釉瓷和黑釉瓷。
彩绘仙人戏龙虎陶壶(西汉)
白瓷豆 东汉 青釉水波纹四系罐(东汉)
战国秦汉时期陶瓷工艺
白陶雕刻饕餮纹双耳壶 商
灰陶绳纹鬲 商
白陶刻纹豆 商
从器身由上到下,沿口下方先是层线状的凸弦纹,腹部的云雷纹,高 足上的钱纹和底座上的饕餮纹。豆是器物名称,陶豆大约在商朝中期开始 出现。
白陶刻花尊 商
灰陶斝 商
战国秦汉时期
战国彩绘陶壶
战国:我国东南沿海一带的 百越地区,盛行灰陶、印纹 硬陶和原始瓷器,在其他各 地,使用泥质灰陶为主,夹 砂陶次之。由于分割割据, 陶器呈现浓郁的地方特色。
战国:陶器的造型艺术更加明显。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千 差万别,历史传统和生活习俗的不同,使陶器造型多 姿多貌。
秦代:由于陶俑的大量烧制,陶器的造型艺术达到了一个 前所未有的高度。
【美术课件】第8课 天工开物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国青铜器)课件 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织
织陶
陶玉
玉漆
漆
物
物瓷
瓷石
石木
木
青 铜青铜器
器
天工开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高一年级 美术
礼仪之邦?礼从何来?
青铜时代: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早期
鼎盛期
中兴期
衰败期
青铜器
铜 锡 铅 青铜器是指 和
的合金,并采用失蜡或泥铸的方法制成的合金器皿。
1
2
3
4
礼器,是古代中国贵族在举行祭祀、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礼器主要包括炊器、酒器 和水器等。
在商周礼制中,青铜簋通常在进行祭祀/丧葬等礼仪活动时以偶数组合与以奇数组合的列鼎 配合使用,如,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
青铜器的分类
礼器、乐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等
乐器
钟 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 为代表。青铜乐器是夏商周三代音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重要的历史遗存。在洛
作品塑造了一个跪坐的宫女形象。宫女体 态优美,左手托着宫灯,右手提着灯罩,右 臂与烟道相连。灯罩可以左右开合,也达到 控制灯光明暗、强弱和方向。
作品材质青铜材质。在造型上,人物通体 鎏金,造型刻画细腻,十分灿烂富丽。并利 用虹吸原理,防止烟尘污染,极具科学性。
作品是我国青铜工艺的杰出代表,是科学 性与审美性统一的作品。
阳地区发现的青铜乐器如铜铃、编钮钟等青铜乐器,几乎包括青铜乐器所有的种类,构成一个基本完整的青铜乐器 的系统。
曾侯乙编钟 战国早期
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 乐重器,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 随州)曾侯乙墓出土。
兵器
织陶
陶玉
玉漆
漆
物
物瓷
瓷石
石木
木
青 铜青铜器
器
天工开物——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高一年级 美术
礼仪之邦?礼从何来?
青铜时代:
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
早期
鼎盛期
中兴期
衰败期
青铜器
铜 锡 铅 青铜器是指 和
的合金,并采用失蜡或泥铸的方法制成的合金器皿。
1
2
3
4
礼器,是古代中国贵族在举行祭祀、征伐及丧葬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器物。礼器主要包括炊器、酒器 和水器等。
在商周礼制中,青铜簋通常在进行祭祀/丧葬等礼仪活动时以偶数组合与以奇数组合的列鼎 配合使用,如,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
青铜器的分类
礼器、乐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等
乐器
钟 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 为代表。青铜乐器是夏商周三代音乐文化中最具代表性、最重要的历史遗存。在洛
作品塑造了一个跪坐的宫女形象。宫女体 态优美,左手托着宫灯,右手提着灯罩,右 臂与烟道相连。灯罩可以左右开合,也达到 控制灯光明暗、强弱和方向。
作品材质青铜材质。在造型上,人物通体 鎏金,造型刻画细腻,十分灿烂富丽。并利 用虹吸原理,防止烟尘污染,极具科学性。
作品是我国青铜工艺的杰出代表,是科学 性与审美性统一的作品。
阳地区发现的青铜乐器如铜铃、编钮钟等青铜乐器,几乎包括青铜乐器所有的种类,构成一个基本完整的青铜乐器 的系统。
曾侯乙编钟 战国早期
曾侯乙编钟是战国早期曾国国君的一套大型礼 乐重器,国家一级文物,1978年在湖北随县(今 随州)曾侯乙墓出土。
兵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y:周玲玲
先 秦 青 铜 器
四羊方尊:商朝
晚期青铜礼器,祭 祀用品。1938年出 土于湖南宁乡县黄 材镇月山铺转耳仑 的山腰上。收藏于 中国国家博物馆。
司 母 戊 鼎
后母戊鼎(一称司母戊鼎), 全称为后母戊大方鼎。原器 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 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 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 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 馆。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 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祖庚或 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因其腹 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 ,也有人释作“后母戊”,后 母戊即商王武丁妻子之一的妇 妌(jìng)。
染 织
印花敷彩纱
玉 器
“宜子孙”玉
——
秦 汉
一九七二年马王堆一号 汉墓出土。 图案为藤本科植物的变
形纹样,由枝蔓、蓓蕾 、花穗和叶组成,外廓 略作菱形(花穗不计) ,单位面积较小,四方 连续,错综排列。 通幅有20个图案单位。
118
为雕透 雕间厘出艺为马东
国 家 一 级 文 物 。
技 精 湛 为 世 人 所 珍 , 是 仅 见 的 有 字 汉 璧 ,
雕 “ 宜 子 孙 ” 三 字 。 这 块 玉 璧 以 体 形 大 ,
个 。 出 廓 部 分 由 透 雕 夔 龙 纹 组 成 , 纹 中 间
158
乳 丁 个 , 背 面 与 正 面 同 , 是 乳 丁 减 为
8
交 互 浅 浮 雕 夔 龙 与 乳 丁 共 组 。 环 与 内 孔 间
375
米 , 重 克 。 中 部 有 凸 起 圆 环 。 环 与 外 廓
2.6
15.4
廓 , 外 径 厘 米 , 内 径 厘 米 , 出 廓
术 性 最 高 的 一 件 。 质 地 为 和 阗 墨 玉 。 圆 形
止 发 现 的 最 古 老 、 最 完 整 、 最 大 、 最 优 、
家 冢 子 东 汉 古 墓 中 出 土 。 经 鉴 定 , 是 迄 今
1982
汉 宜 子 孙 玉 璧 是 年 春 从 青 州 市 谭 坊 镇
5.4
长 乐 玉 璧
魏晋南北朝:漆器
《列女古贤漆屏风》
墓山 出西 土大 的同 漆北 画魏 屏司 风马
金 龙
——
唐 代 唐 三 彩
陶瓷
宋代:官、汝、定、哥、 钧五大极品名瓷
钧窑:享有“黄金有价钧 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 片”的盛誉
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
明 清
珐 琅 彩 刺 绣 《八仙上寿图》
故宫藏清乾隆珐琅彩开光 双戟小瓶
珐琅彩,瓷器装饰 手法之一,源于画 珐琅技法。使用珐 琅彩装饰手法的瓷 器也常简称为珐琅 彩。珐琅彩,始创 于清代康熙晚期。 至雍正时,珐琅彩 得到进一步发展。
刺绣《八仙上寿图》 沈涛
END
毛公鼎(Duke Mao Tripod
),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1] 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 县),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鼎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 圆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 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造 型端庄稳重。
鼎内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九字,记 载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 之事,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 。其书法乃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 ,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 劲茂隽,结体方长。是研究西周 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
先 秦 青 铜 器
四羊方尊:商朝
晚期青铜礼器,祭 祀用品。1938年出 土于湖南宁乡县黄 材镇月山铺转耳仑 的山腰上。收藏于 中国国家博物馆。
司 母 戊 鼎
后母戊鼎(一称司母戊鼎), 全称为后母戊大方鼎。原器 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 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 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 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 馆。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 的青铜器。该鼎是商王祖庚或 祖甲为祭祀其母所铸。因其腹 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 ,也有人释作“后母戊”,后 母戊即商王武丁妻子之一的妇 妌(jìng)。
染 织
印花敷彩纱
玉 器
“宜子孙”玉
——
秦 汉
一九七二年马王堆一号 汉墓出土。 图案为藤本科植物的变
形纹样,由枝蔓、蓓蕾 、花穗和叶组成,外廓 略作菱形(花穗不计) ,单位面积较小,四方 连续,错综排列。 通幅有20个图案单位。
118
为雕透 雕间厘出艺为马东
国 家 一 级 文 物 。
技 精 湛 为 世 人 所 珍 , 是 仅 见 的 有 字 汉 璧 ,
雕 “ 宜 子 孙 ” 三 字 。 这 块 玉 璧 以 体 形 大 ,
个 。 出 廓 部 分 由 透 雕 夔 龙 纹 组 成 , 纹 中 间
158
乳 丁 个 , 背 面 与 正 面 同 , 是 乳 丁 减 为
8
交 互 浅 浮 雕 夔 龙 与 乳 丁 共 组 。 环 与 内 孔 间
375
米 , 重 克 。 中 部 有 凸 起 圆 环 。 环 与 外 廓
2.6
15.4
廓 , 外 径 厘 米 , 内 径 厘 米 , 出 廓
术 性 最 高 的 一 件 。 质 地 为 和 阗 墨 玉 。 圆 形
止 发 现 的 最 古 老 、 最 完 整 、 最 大 、 最 优 、
家 冢 子 东 汉 古 墓 中 出 土 。 经 鉴 定 , 是 迄 今
1982
汉 宜 子 孙 玉 璧 是 年 春 从 青 州 市 谭 坊 镇
5.4
长 乐 玉 璧
魏晋南北朝:漆器
《列女古贤漆屏风》
墓山 出西 土大 的同 漆北 画魏 屏司 风马
金 龙
——
唐 代 唐 三 彩
陶瓷
宋代:官、汝、定、哥、 钧五大极品名瓷
钧窑:享有“黄金有价钧 无价”“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 片”的盛誉
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
——
明 清
珐 琅 彩 刺 绣 《八仙上寿图》
故宫藏清乾隆珐琅彩开光 双戟小瓶
珐琅彩,瓷器装饰 手法之一,源于画 珐琅技法。使用珐 琅彩装饰手法的瓷 器也常简称为珐琅 彩。珐琅彩,始创 于清代康熙晚期。 至雍正时,珐琅彩 得到进一步发展。
刺绣《八仙上寿图》 沈涛
END
毛公鼎(Duke Mao Tripod
),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青铜器,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1] 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 县),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鼎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 圆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 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造 型端庄稳重。
鼎内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九字,记 载了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 之事,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 。其书法乃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 ,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 劲茂隽,结体方长。是研究西周 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