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高一《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第15课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第15课 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备课教师:知识与能力: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发展概况、突出成就及重要品种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作品展示、感受、体验、讨论、评述等方式,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类型与盛期作品的典型特征有初步了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概况、突出成就及重要品种的基本特征。

难点:通过不同类型工艺美术造型特征的分析,领会其文化内涵独和特审美意蕴。

一、教学导入:什么是工艺美术?(开门见山,切入正题)人类为满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人工造物的总称。

美术小知识: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脉络:●以观赏为主体的宫廷及文人士大夫工艺美术体系:为迎合贵族与文人阶层的需要和趣味,官营或私营手工业作坊推崇精雕细刻、装饰奇巧、侧重于显示观念意蕴和追求观赏把玩价值的工艺美术作品。

●以实用为主的民间工艺美术:主要是家庭手工业者为满足自身需要而生产,体现了实用与审美为一体的原则,具有朴质、刚健、明快的品质。

二、讲授新课:青铜器、丝绸、陶瓷、漆器、玉器、金银器、景泰蓝等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性品种。

它们凝结着历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的工艺品鲜明地体现了各个历史时期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民族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感情。

1、蜚声海外的中国丝绸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声握养蚕缫丝技术的国家,丝织工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

商周时期品种已十分丰富,装饰考究。

丝绸根据质地的不同,分为锦、绫、纱、绢、罗、绸、缎等,其中锦的档次最高。

丝绸纹样以动植物为主,千变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风尚与审美趣味。

思考与讨论:唐锦《联珠骑士猎狮纹锦》有什么时代特色●《联珠骑士猎狮纹锦》(局部)(长250厘米,宽134厘米,日本京都法隆寺藏) 唐联珠圈直径达45厘米,中央为瑞果累累的生命树,上下各有一组猎狮骑士,骑士隆鼻深目,胯骑翼马,回首射狮,显示出与波斯艺术的密切联系。

《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学设计

《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学设计

《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学设计穆棱市第一中学美术学科高一年级王世琦一、教材分析和教材处理(一)、地位和作用《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一节选自于人民美术出版社高一美术必修模块《美术鉴赏》第15课的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中国古代丝绸、青铜、陶瓷、玉器等工艺美术。

通过本节学习、鉴赏,可是使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做为历史悠久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明,尤其是辉煌灿烂的工艺美术作品,对中国历史和现代生活,乃至对世界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通过引领学生鉴赏我国古代有关丝绸和青铜器的各种典型工艺美术作品,不但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丝绸、青铜器的发展历程,以及学会初步鉴别丝绸的基本方法,而且获得美的享受、美的陶冶,从而领略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因此,本节是的教学内容极其重要的。

(二)、教材处理本节内容共包括中国丝绸、青铜艺术、彩陶艺术、陶瓷艺术、玉器等五个版块。

我安排两节讲授。

本节课主要讲授“蜚声海外的中国丝绸”和“中国青铜艺术”两个版块。

特殊处理的内容有两处,一是用成语把以上两个互不联系版块进行有效的连结,使学生感受到中国古代工艺品有一种浑然一体的美;二是以上两种工艺美术品都有共同的典型文饰---龙纹,进行对比鉴赏。

二、三维目标依据本节课的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和可能收集到的课程资源,我确立的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主要发展历程、突出成就进行初步了解,重点了解古代丝绸和青铜器工艺美术的典型作品的基本特征,领会其巨大的审美价值。

认识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著成就,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对丰富世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以达到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高尚的情操,提升艺术素养、文化底蕴以及对各种工艺美术品的审美、感知与鉴赏能力。

(一)、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重点了解丝绸和青铜器工艺美术品的发展概况以及突出成就,把握丝绸、青铜器工艺美术的基本特点和时代风格。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PPT课件(共28张PPT)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PPT课件(共28张PPT)

1、商代
青铜器被大量用于祭祀、陪葬。
商铜多———代工,—形——晚艺体——期的硕——最青——大——高铜、——水器厚——平代——重—表 ,造 ,装—了型—饰中—种繁国—类缛—青繁、—
双耳:双虎噬人首纹
瑰丽,往往饰以龙、虎、羊、象 等——动—物—浮——雕—和—饕——餮————(——ta——o——ti——e)————纹、 云雷纹等纹饰,整体上给人以 庄——重—、—威——严—、—神秘和狞历的审
陕西西安出土,高14.4厘米,重547克
壶的造型采用的是我国北方游牧民 族 上皮 置囊 有的 覆欣1、赏形 莲从艺状 瓣外术, 式观价壶 的上值为 壶。扁 盖圆,,顶竖有筒银小链口、,弓 形壶柄相连,便于外出骑猎携带和日常 使用 。
据记载,唐玄宗曾在宫中驯马400匹, 每年玄宗2、生结日合时历,史披分上锦绣衣服,跳舞 祝寿。有析诗文写化舞价马值完。成表演后的神 态 如:泥“—更。—有”—衔安—杯—史—终之—宴乱—曲后——,,—垂军—头中—棹—宴—z乐h—à,—o舞—尾—马醉 跃——然—起舞,士见误以为是妖孽,将舞马 鞭打而死3、。结合文学。
绩的礼器。
关于鼎成语:
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等。
夏铸九鼎:
夏铸九鼎是打开中华青铜文明首页的标记。公元 前21世纪,夏王朝用各诸侯朝贡的铜铸造了9只气壮山河 的大鼎,鼎上铸九州山川名物。从此,九鼎就被视为国家 政权的象征,"鼎在国在,鼎失国亡"。
请欣赏:3个年代的鼎,大家思考总结:
各个年代的青铜器有什么特点?
第15课
——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单位:正 定 三 中 年级:普高二年级 教师:崔 贤 贤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把握各主要工

第15课民族文化的国宝教案

第15课民族文化的国宝教案

第15课民族文化的国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课题名称: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工艺美术班级:高一年级授课日期:授课教师:文美课的类型:新授课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法:讲授法、欣赏法教具:多媒体,教科书一、教材分析“彩陶艺术”是高中一年级的第15课内容,本节内容讲述了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之一的彩陶,它在中国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节课在高中美术鉴赏中占据一定的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美术鉴赏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散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依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在使学生在美术的学习中得到教育和审美享受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着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解发和自主探究法等。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中国古代彩陶艺术的卓有成就,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彩陶艺术的发展概况、象征意义有所了解。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教学,最终达到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彩陶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中国古代彩陶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彩陶艺术的突出作品,把握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和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各类彩陶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函,从而对中国古代彩陶艺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

组织教学:检查工具设备,人员到齐了没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导语:同学们,咱们前一节课讲解了中国古代丝绸和中国古代的青铜艺术,今天这节课咱们接着上节课的内容讲。

首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中国的英语单词怎么练的吧?学生回答“China……等”,我们平时说的陶瓷陶瓷,从科学意义上来讲,是两种东西,一种是陶,一种是瓷。

陶与瓷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烧成的温度不同。

这节课咱们来学习中华民族童年时代的艺术明珠——彩陶艺术。

2、讲授新知识:环节一:(落实基础,整体感知,为学生扫除学习障碍)我们常说“五千年文明古国,亿万年美好河山”,说的就是从甲骨文的诞生到现在,近五千年的历史和疆域。

高中美术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_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案

高中美术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_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案

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艺品种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领会丝绸、陶瓷、青铜、玉器等工艺品种独特的审美意蕴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认识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成就卓著,在中国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也对丰富世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终达到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对工艺美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二)内容结构本课首先从整体上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突出成就、发展概况等加以介绍,以便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全面的认识。

然后分别论述了四个工艺美术的重要品种——丝绸、青铜器、陶瓷、玉器。

丝绸一节,在简要叙述了中国丝绸的发展概况和主要类别后,以唐代《联珠骑士猎狮纹锦》、《卷草凤纹锦》为例,分析了中国丝绸的装饰艺术特点。

青铜器一节,通过对商代的《四羊方尊》、西周的《虢季子白盘》、春秋时代的《莲鹤方壶》、汉代的《长信宫灯》这几件重要青铜艺术作品的分析,体现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辉煌成就及不同的时代特征。

陶瓷一节,分别介绍了原始彩陶和宋元等朝代的瓷器,以彩陶《人面鱼纹盆》、《漩涡纹尖底瓶》、《白瓷孩儿枕》、《青花八吉祥纹扁瓶》为例,说明中国古代陶瓷的突出成就、深远影响,同时反映其艺术特色和多姿多彩的面貌。

玉器一节,首先概述了中国古代玉器所具有的丰厚文化内涵,然后分析了商代《玉凤》和清代《白玉雕桐荫仕女》的艺术特征。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的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把握各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的难点:通过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资料(一)作品分析云纹漆耳杯套盒 (通高12.2厘米,口长19.6厘米,宽16.5厘,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 西汉斫木胎。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5课 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教学设计(试讲)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5课 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教学设计(试讲)

第15课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品种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方式结合学生回答,逐步深入阐述主要工艺美术种类的成就特点。

降低学习难度,符合学生学习的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中国工艺美术与中国文化相联感受其文化基础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陶冶情操,增加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把握各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

教学方法:互动法、启发式教学、分工合作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课型:欣赏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来自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我试讲的课题是《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下面我开始进行今天的讲课。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张骞吗?张骞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外交家和探险家。

西汉初年,他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联合被迫西迁的大月氏国抗击匈奴。

经过长达十余年的千辛万苦,历尽周折终于到达大月氏国,发现了辽阔的西域。

张骞将大汉文明带到了西域,同时也将西域的葡萄、胡桃、西瓜、洋葱、黄瓜和音乐、佛教带回了长安,开拓了一条闻名世界的,从长安至古罗马的丝绸之路,将自古隔绝的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

那么丝绸是什么类型的艺术品呢?其实它就是中国古代的工艺美术。

同学们,提到中国的古代工艺美术,我们脑中会闪现哪些工艺品?同学们,青铜器、陶瓷、漆器、玉器、金银器、景泰蓝等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代表性品种。

同学们,刚才我们所想到的这些工艺作品,其实还有更多的知识要素呢!想不想知道与它们有关的背后知识?那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欣赏——(板书: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二、教学新知1、蜚声海外的中国丝绸(板书:中国丝绸)同学们,蜀锦大家都知道吧!蜀锦是我们成都市所出产的特有锦类丝织品,它与南京的云锦、苏州的宋锦、广西的壮锦一起,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锦,有中国四大名锦之首的美誉。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学设计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学设计

第 15 课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一:教学内容: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二、教学目标: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艺品种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

认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著成就。

最终达到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和工艺美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三、教学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

把握各种主要的工艺品中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

四:教具准备:本课教学幻灯片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出示部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及图片、仿制品,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这些工艺品属于哪些品类?(二)讲授新课环节一:1、以国宝十二生肖中的鼠首、兔首图片导入,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历史以及背后的故事,然后播放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国宝的奥秘。

2、从整体上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突出成就,发展概况加以介绍,然后分别论述四个工艺美术的重要品种:丝绸、青铜器、陶瓷、玉器。

在这里重点介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对世界的贡献,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环节二:青铜器这一节,引导同学们分析商代的《四羊方尊》和《司母戊方鼎》,汉代的《长信宫灯》这几件重要青铜器艺术作品,让学生找出不同时期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特点。

环节三:简要介绍中国丝绸的发展历史,提出问题。

1、丝绸有哪些分类?2、赏析《联珠骑士猎狮纹锦》、《卷草凤纹锦》这两幅丝绸艺术品。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概括总结,以这两幅丝绸作品为例,重点分析中国丝绸的装饰艺术特点。

环节四:陶瓷一节,介绍原始彩陶和宋元几朝代的瓷器。

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陶瓷的突出成就和深远影响。

同时感受到其艺术特色和多姿多彩的面貌。

环节五:玉器这一节,学生对这种艺术品类比较熟悉,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案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案

教学设计一、导入通过播放的流动图片引出中国古代工艺,让学生列出工艺美术的种类,并讨论自己所熟知的工艺品类,引出本课的主题。

二、狞厉之美——青铜艺术青铜器铸造最高水平体现在商周时期,本小节通过三个之最来帮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时代特征及象征意义。

1、司母戊鼎商扩充知识:饕餮纹学生思考:在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纹饰中饕餮纹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它到底是何种神兽,为什么会受到古代帝王的喜爱呢?2、四羊方尊商3、虢季子白盘西周4、学生分析:长信宫灯西汉教师播放视频,详细了解长信宫灯的科学原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蜚声海外的中国丝绸通过丝绸的质地分类:锦、绫、纱、绢、罗、绸、缎让学生说出锦在丝绸中的重要地位,与学生互动列举与锦相关的词语,以此引出锦中之宝。

1、联珠骑士猎狮纹锦唐2、卷草凤纹锦唐四、中华民族童年时代的艺术明珠——彩陶艺术分析了解彩陶艺术的两段重要时期及代表作品1、仰韶文化人面鱼纹盆2、马家窑文化米字纹瓮五、瓦瓯胜金瓯——陶瓷艺术1、教师课件列出陶瓷艺术的发展史2、东汉时期的单色瓷,课件展示其相关图片3、宋朝的五大名窑4、青花瓷学生讨论青花瓷的特点及烧制过程,教师播放视频将精美的青花瓷展现于学生眼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青花瓷是本小节的重点,将视频、图片、学生讨论穿插进行,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元青花作品分析:青花缠枝牡丹纹罐5、明、清时期的代表性瓷器六、君子比德于玉——古代玉器播放图片临沂层山出土的两件玉器:玉斗、玉带钩,从身边的事物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

导入本环节作品分析:1、新石器时代——玉龙商代——玉凤2、白玉雕桐荫仕女七、随堂小测以历届高考中出现的题目为主,在巩固本课知识之余又可以通过高考命题引起学生的重视教师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艺品种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领会丝绸、陶瓷、青铜、玉器等工艺品种独特的审美意蕴及其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认识到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成就卓著,在中国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也对丰富世界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

最终达到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对工艺美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二)内容结构本课首先从整体上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突出成就、发展概况等加以介绍,以便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全面的认识。

然后分别论述了四个工艺美术的重要品种——丝绸、青铜器、陶瓷、玉器。

丝绸一节,在简要叙述了中国丝绸的发展概况和主要类别后,以唐代《联珠骑士猎狮纹锦》、《卷草凤纹锦》为例,分析了中国丝绸的装饰艺术特点。

青铜器一节,通过对商代的《四羊方尊》、西周的《虢季子白盘》、春秋时代的《莲鹤方壶》、汉代的《长信宫灯》这几件重要青铜艺术作品的分析,体现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辉煌成就及不同的时代特征。

陶瓷一节,分别介绍了原始彩陶和宋元等朝代的瓷器,以彩陶《人面鱼纹盆》、《漩涡纹尖底瓶》、《白瓷孩儿枕》、《青花八吉祥纹扁瓶》为例,说明中国古代陶瓷的突出成就、深远影响,同时反映其艺术特色和多姿多彩的面貌。

玉器一节,首先概述了中国古代玉器所具有的丰厚文化内涵,然后分析了商代《玉凤》和清代《白玉雕桐荫仕女》的艺术特征。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学的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把握各主要工艺品种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教学的难点:通过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资料(一)作品分析云纹漆耳杯套盒(通高12.2厘米,口长19.6厘米,宽16.5厘,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西汉斫木胎。

盒呈椭圆形,两端有耳,系两个大耳杯扣合而成。

内装七个小耳杯,小耳杯也为椭圆形,其中六件相叠侧置,一件反扣。

这套耳杯盒造型优美、设计精巧、大小套扣、聚散为整,充分利用空间,使用方便,便于保存,体现了汉代人卓越的设计才能。

盒及小耳杯内壁皆髹朱漆,外髹黑漆,并绘以云气纹及几何图案,线条纤细圆转,红、黑二色相映,显得分外精致华美。

此器为酒器,是墓主人长沙国丞相利苍家专门定做的。

漆器是中国古老的工艺美术品种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代先民已开始造漆器。

漆器是以木、竹、皮等材料为胎,表面涂饰天然漆树的汁液制成。

漆器色泽以红、黑二色为多,常采用绘画、雕刻、镶嵌等多种手法装饰,典雅华贵。

舞马衔杯纹银壶(高18.5厘米,口径2.2厘米,1970年陕西省西安市何家村窖藏出土,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唐造型仿北方少数民族使用的皮囊。

腹部两面有模压冲出的舞马一匹,马口衔杯。

它表现了盛唐时期宫廷舞马祝寿的情景。

唐玄宗时曾驯养一批能闻乐起舞的骏马,每逢皇帝生日大宴百官时,舞马助兴。

曲终,舞马跪拜献寿,皇帝赐酒,舞马衔杯自饮。

此壶装饰生动地再现了这一精彩情节。

壶表面鎏金,造型、装饰、工艺均体现了盛唐金银器的时代特征。

三彩骆驼载乐俑(驼高58.4厘米,首尾长43.4厘米, 舞俑高25.1厘米,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鲜于庭诲墓(723年)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唐骆驼立于一块长方形的陶板上,曲颈昂首,高大雄壮。

骆驼背负平台,台铺花毡,四角各坐乐俑,二为胡人,二为汉人,或弹拨、或吹奏、或拍击。

仅存的乐器是传自波斯的四弦琵琶,它为左前方的胡人持抱,但持抱与弹拨方式与今日不同。

中立的胡人俑做歌舞状,神情颇生动。

图示的骆驼载乐俑是唐三彩,是唐代雕塑中的杰作,场景虽颇复杂,但配置紧凑合度,结构比例准确,表情动态传神。

载俑的骆驼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交通工具,驮负的五俑三胡两汉,仅存的乐器源出波斯,这生动体现了当时中西文化交流的盛况。

花鸟纹锦(长24.5厘米、宽36.5厘米,1968年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三八一号墓出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唐斜纹。

红色地,粉红、果绿、棕、海蓝色花。

图案中央为一只饱满的大团花,四周繁花朵朵,百鸟争鸣,蜂蝶飞舞,祥云缭绕,春意盎然。

构图虽严整有序,但望去却更像一幅写实的图画。

此锦出土于有781年历史的墓葬中,锦纹以牡丹花为主,当此之时,唐人玩赏牡丹正如醉如痴。

应注意的还有写实花鸟图案的成熟完善,在这个时期,花鸟结合,以花为主的写实图案成为中国装饰的主流,此后花卉纹的地位不断上升,直到明清。

绮地乘云绣(长50厘米,宽40.5厘米,1972年湖南省长沙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西汉黄色对鸟菱纹绮地,以朱红、绛红、浅棕、藏青等色丝线辫绣花纹,图案祥云缭绕,其间又有一个眼部夸张的凤头,凤身已同云纹相连,主题大约是凤鸟驾云飞翔。

“乘云绣”的命名是根据墓中随葬物品的“遣策”竹简。

联珠骑士猎狮纹锦(局部)(长250厘米,宽134厘米,日本京都法隆寺藏)唐斜纹。

棕黄色地,白、绿、蓝、黑等色花。

联珠圈直径达45厘米,珠圈外的辅纹是以小联珠圈为中心的十字对称忍冬。

珠圈内,中央为一棵瑞果累累的生命树,上下各有一组对称的猎狮骑士,骑士隆鼻深目,胯骑翼马,回首射狮,马身上有“山”字和“吉”字,马鞍下无镫。

色彩高贵沉稳,图案细腻准确,场景复杂,织造精密,雍容华美,气派不凡,是今见唐锦中最精彩的一幅。

两骑士的容颜、冠帽、甲胄、翼马、马具、生命树、骑士与狮的动态等,又显示出与波斯艺术的密切联系。

唐代织物有法定的规格,一般丝绸以长四丈、宽一尺八寸为一匹,由于锦的档次颇高,故其量词每不用匹,而称张、端、段等,长度比一般织物短,有时还会宽许多,而图示的这幅是今见唐锦最宽大的,并且,它完整如新,又是今见唐锦中保存最好的。

保存完好与它长年封存在法隆寺的梦殿中有关。

法隆寺是7世纪初由圣德太子创建的,而其梦殿则始终紧闭大门,1879年方始开启。

传说这幅锦曾是圣德太子的“御锦旗”,如今为日本奉为“国宝”。

卷草凤纹锦(局部)(圆形卷草直径约19厘米,日本奈良正仓院藏)唐斜纹。

紫地,白、黄、绿、红、紫色花。

主纹为卷草内的行凤,其形体虽不硕大强壮,但神情昂扬激奋,姿态极矫健,体现了唐代凤鸟形态特征。

唐人称灵禽异兽纹的织锦为瑞锦,这件凤纹锦即为瑞锦。

图示的锦纹与联珠纹锦相近,但联珠圈已为卷草取代,这是因为它的时代略晚,同时,这也反映了花卉纹地位的上升。

虎食人卣(通高36.6厘米,传湖南省宁乡出土,日本国泉屋博物馆藏)商卣为盛酒具,多为圆形体,口有盖,肩附提梁。

此器体为虎形怪兽,呈坐姿,以足和尾支撑身体,面目狰狞,口内含人头,作欲食状。

整个造型给人以强烈的震撼,鲜明地体现了商代青铜器神秘、狞厉的艺术特征。

饕餮纹单柱爵,(1965年安徽省合肥市出土)商爵为商代青铜器中常见的饮酒具,多为圆筒状身,三高足,腹部一边有柄,口一端有流,另一端有尖尾,流上往往立双柱。

此爵造型较为特别,两柱合为一柱,高高耸立,气势夺人。

爵腹部浮雕装饰商代青铜器流行的饕餮纹。

人头像(1983年四川省广汉三星堆出土,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商司母戊方鼎(通高133厘米,横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千克,1939年河南省安阳殷墟武官村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商长方形腹,直口,宽沿,双立耳,平底有四柱状足,造型厚重雄浑、气势恢宏。

耳的外廓饰双虎噬人头纹,腹部的周边饰兽面纹,四面的中心空白无饰,衬托出凸起的边饰。

鼎腹四角各饰一道扉棱,与腹部上、下边饰中间的短扉棱相呼应,严整而富于变化。

足的上部皆饰一兽面纹,下接三道弦纹,与腹部装饰衔接,过渡自然。

通体纹饰布局严谨,制作精美,使器体更加庄重、威严。

鼎腹内有铬文“司母戊”(或释为“后母戊”)三字。

据专家考证,此鼎可能是商王文丁为祭祀其母“戊”而铸造的,是商代王权统治的象征,为国之重器。

此鼎形制巨大,铸造工艺复杂。

采用陶范法,先用黏土塑成泥模,后翻制成陶范,再于陶范内浇铸铜液,制作成器。

鼎身和四足用多块陶范一次浇铸而成,双耳为单独铸造,再与鼎身合铸为一体。

双耳、四足皆中空。

器体重达875千克,反映了商代青铜铸造技艺的高度水平。

它是我国已发现最大的一件青铜器,在世界古代青铜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大禾人面方鼎(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1959年湖南省宁乡县黄村寨子山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商器体呈长方形,立耳,四柱状足,为商代后期鼎常见的样式。

鼎腹的四面各以浮雕式人面作主体装饰,面部较为写实,特征突出,十分醒目。

表情威严肃穆,高颧骨,双眼圆睁,眉弯曲,唇紧闭。

双耳肥大,上饰勾云纹,下有手爪形纹饰。

地衬云雷纹。

腹部四角有外凸的扉棱,并带有齿状凸饰,使形体庄重而富于动势。

足上部饰兽面纹,也饰扉棱,与腹部呼应,下有三道弦纹。

耳外侧饰阴线夔龙纹。

整个装饰层次丰富,清晰精致,主题鲜明。

鼎腹内壁铸“大禾”两字铭文,此鼎亦被称之为大禾方鼎。

商、周青铜器以兽面纹作主题纹饰较为常见,人面纹饰较为稀有珍贵,此鼎以四个相同的人面纹装饰器体的主要部位,更加奇特。

有的专家认为这组人面纹有爪而无身,属于传说中“有首无身”、贪吃人的凶兽饕餮一类怪神。

究竟为何采用如此写实的人面纹作主题装饰,仍是个谜。

从艺术形式上看,此器运用反复、对称的装饰手法,布局严密,写实与抽象纹饰结合。

四组相同的纹饰集于一身,不仅强化了装饰主题,而且给人视觉上以强烈的冲击,达到特定的装饰效果。

反映出商代晚期青铜制作者已具备了较强的写实能力和形象概括能力。

四羊方尊(高58.3厘米,口长52.4厘米,1938年湖南省宁乡县月山铺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商四方形体,大口外侈,长颈,鼓腹,高圈足。

腹部四角各饰一羊,羊身与器腹融为一体,一对前腿附立于圈足上,羊首突出器外,细致写实,并采用夸张的艺术手法表现出羊沉静的形象。

羊角粗大,向内卷曲,尖角上挑,极具装饰意味。

肩部饰四龙,龙体蟠绕,龙首凸起于羊首之间,双角直立如柱状,与羊首恰成鲜明对照,大小曲直,变化有致。

器体满饰精细的阴纹。

颈上部饰蕉叶纹,与器形相吻合,适应并强化了口部开放、上扬的动势。

下饰带状夔纹、兽面纹。

羊背、胸部皆饰鳞纹,前腿上饰长冠鸟。

圈足上饰倒夔纹。

器体四角和四壁的中心各饰一道扉棱。

扉棱亦称棱脊,是在器表合范处作适当处理,以掩盖合范留下的痕迹,不仅起到加固器体的作用,还演变为富有特色的装饰,使体面间转折产生起伏变化,增强了造型的气势。

商晚期和西周早期青铜器流行扉棱装饰。

此尊的扉棱皆加饰阴纹,上部凸出沿外,羊颈下、腹部的扉棱还带有钩状饰,变化微妙,更富于装饰性。

尊为盛酒器,指侈口、鼓腹、高圈足的器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