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技术在儿科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中国儿科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儿科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四、并发症及监测(表7) 肠内营养有技术性、胃肠道,以及代谢性并发症。
喂养管阻塞 不及时冲洗喂养管 呼吸困难和 有呼吸困难的患儿管饲速度过快,造成胃过度膨胀 缺氧
鼻胃管可能发生移位、压迫鼻腔黏膜造成鼻黏膜充血或
糜烂。胃造口置管常见的并发症如管道移位和阻塞。导管 移位导致的肠穿孔是空肠喂养的最严重并发症。 在连续喂养一段时间后,或者在应用较浓稠制剂后及时 进行管饲冲洗。冲洗时要考虑患儿的情况以及所使用导管 的种类。 呕吐、腹泻、腹部不适是最常见的管饲并发症。右侧卧 位或斜靠叮以增强某些患儿的胃排空能力。此外,也可发生 液体和电解质异常等。 推荐意见:(1)喂养有困难的患儿开始肠内营养时,从
氨基酸配方奶粉
吸收障碍(胃肠道 或肝脏疾病) 先天代谢性疾病
臻殊氨基酸配方
剞’
孽耄喜竿翟斧须在医
,土Ⅷ寸l’医厂仃
呕吐
灌注速度过快、胃排空延迟、胃排空功能紊乱、胃食管
反流、导管置于胃与食管连接处之上 膳食纤维摄人不足、液体摄入不足、生理功能障碍 浓缩配方、液体摄入不足、液体丢失增加
注:8特殊配方乳:如苯丙酮尿症、枫糖尿病等特殊代谢病患儿 请按医生指导选择相应的配方乳喂养 便秘 脱水
handbook.6m edition.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USA.2009. P615.622
况的简单、直观而有效方法;(D)。(2)应对每位经营养筛查 认为有营养风险的儿科患者进行营养评估。营养评估应包 括既往病史、饮食调查、体格检查、人体测量,以及相关实验
监测可能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B)。 第三部分肠外营养支持‘2”1】 当患儿无法经肠道摄取营养或摄入不足时,应考虑通过 完全或部分肠外营养供给热量、液体、营养素。 一、适应证(B)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小儿消化外科中使用的效果分析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小儿消化外科中使用的效果分析

, b J L 消化 系统手 术后 , 机 体应 激损 伤可 释 放大 量儿 茶 酚 胺、 皮质醇 、 胰 高血糖 素等 , 导致 内源性 蛋 白分 解 , 糖原 异生作 用 而导致脂肪 分解 增加 , 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和预后 … 。4 , J L 新 陈代谢 旺盛 , 能量储备少 , 术后 如不能及 时补充营养 , 可导致负 氮平衡 , 严重者导致患儿 发生 代谢紊 乱。近年 来研 究指 出 , 术
例。营养 组 : 男2 6例 , 女1 9例 ; 年 龄 0—1 1岁 , 平均 ( 4 . 2±
治疗 效果造成 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J 。 本研 究结果显示 , 实验组护理结束后 , 其腹胀发 生率 、 腹胀 发生程度及住 院时间均低于采取常规护理的对照组 , 进一 步佐 证 了早期 中医特色护理干预的有效性 。 早期 中医特色护理干预 的具体措 施包括 一 : ( 1 ) 情志护
[ 2 ]周立 叶, 韦小花 , 何 斐英 , 等 .脊柱手术后急性硬膜外血肿 4例的护理[ J ] . 护理与康复 , 2 0 1 3 , 1 2 ( 2 ) : 1 3 3—1 3 4 . [ 3 ] 吴淑珍 , 余静 , 谢红 , 等 .手术压疮预 防监控单在预 防脊柱
理: 中医认为不 同 的情 志 变化 对人 体气 机 活动 的影 响也 不相 同, 脊柱手术后 , 患者 的脏腑 功能发 生 了紊乱 , 故在 护理 时 , 应
关键词 : 小儿消化 外科 ; 肠 内营养 ; 禁食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5 7 7 5 . 2 0 1 6 . 1 2 . 0 4 8
学科分类代码 :3 2 0 . 7 1 1 0
中图分类号 :R 4 7 2

危重症儿童的肠内营养治疗ppt课件

危重症儿童的肠内营养治疗ppt课件
重要性
肠内营养治疗能够提供足够的能 量和营养素,满足危重症儿童的 代谢需求,维持肠道功能和免疫 状态,促进康复。
肠内营养治疗的目标与原则
目标
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改善患儿 的营养状况,维持肠道功能和免疫状 态,促进康复。
原则
根据患儿的病情和营养需求,选择合 适的肠内营养制剂,逐步建立喂养方 案,并密切监测患儿的反应和营养指 标。
肠内营养治疗的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适用于危重症儿童,如严重感染、创伤、烧伤、休克等情况下出现营养不良、 肠道功能受损或无法进食的情况。
不适用范围
对于肠道功能衰竭、严重腹腔感染、肠道出血等患儿,需谨慎使用或暂停肠内 营养治疗。
02 危重症儿童肠内营养治疗 的方法与技术
喂养途径与工具
喂养途径
经口喂养、鼻胃管、鼻空肠管、胃造瘘、空肠造瘘等。
特殊配方
针对危重症患儿的营养需求,开发出富含免疫营养成分、低糖、低脂肪等特殊配方的肠内营养制剂。
新型制剂
研究新型的肠内营养制剂,如添加益生菌、益生元等,以提高患儿的肠道免疫力和营养吸收能力。
肠内营养治疗在危重症患儿中的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
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评估肠内营养 治疗在危重症患儿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肠内营养的输注方式与速度
输注方式
连续输注、间歇输注等。
输注速度
根据患儿的耐受程度和营养需求调整输注速度,开始时速度宜慢,逐渐增加。
肠内营养的监测与评估
体重估营养状况。
实验室检查
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评估患儿的营养状态和代谢状 况。
并发症监测
新技术的应用
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人工智能、大 数据等,对肠内营养治疗过程进行实 时监测和优化,提高治疗效果。

雀巢儿科肠内营养制剂课件

雀巢儿科肠内营养制剂课件
适应症
包括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短肠综合征 、炎症性肠病等导致营养不良的患儿 。
禁忌症
严重肠梗阻、肠穿孔、急性腹膜炎等 患儿禁用肠内营养。
CHAPTER 02
雀巢儿科肠内营养制剂介绍
产品种类及特点
小百肽
适合1-10岁因各种原因引起的胃肠功 能不适和喂养困难的幼儿,口感好, 易消化吸收,能够提供全面的营养支 持。
强化品牌建设
通过提升产品品质、加强 品牌宣传、提高消费者满 意度等方式,强化品牌建 设,提升品牌影响力。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喂养途径及时机把握
喂养途径
可选择口服、鼻胃/肠管喂养等途径,具体应根据患儿状况和医生建议来确定。
喂养时机
一般在患儿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无严重并发症时开始喂养,确保肠内营养的安 全性和有效性。
不良反应预防措施与处理
预防措施
定期检查患儿的营养状况,及时调整 剂量和种类;注意喂养器具的清洁和 消毒,避免感染;喂养过程中密切观 察患儿的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
CHAPTER 05
雀巢儿科肠内营养制剂市场 前景展望
市场需求变化趋势预测
儿童营养需求增长
随着全球儿童人口数量的增长和家长对孩子营养的重视,儿童营养需求将持续增长,为儿 科肠内营养制剂市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慢性疾病儿童数量增加
慢性疾病儿童数量的增加,如过敏、消化系统疾病等,将进一步推动儿科肠内营养制剂市 场的增长。
处理方法
如出现腹泻、呕吐等不良反应,应立 即停止喂养,并及时就医;医生会根 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如调整剂量、 更换制剂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
CHAPTER 04
临床案例分析与经验分享

危重症儿童的肠内营养治疗ppt课件

危重症儿童的肠内营养治疗ppt课件

肠内营养治疗对患儿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肠道微生态
肠道微生态是人体内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危重症患儿的肠道微生态往往失衡,而肠 内营养治疗对其具有重要影响。
影响研究
研究表明,适当的肠内营养能够改善患儿肠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肠道微生物群的正常化。同时,通过调整肠内营 养配方,可以针对性地改善肠道微生态,降低肠道感染和炎症的风险。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儿的肠道微 生态状况,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方案,以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
肠内营养治疗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
免疫功能影响
危重症患儿往往处于免疫抑制状态,而肠内营养治疗对患儿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影响。研究表明,适 当的肠内营养能够增强患儿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降低感染风险。
临床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儿的病情和营养状况,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方案。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 患儿,医生会特别关注营养制剂中的免疫营养成分,如核苷酸、短链脂肪酸等,以增强免疫功能。
02
方法与技术
肠内营养制剂的选择
蛋白质来源
选择高质量的蛋白质来源, 如乳清蛋白、大豆蛋白等, 以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 求。
碳水化合物组成
以低糖、高纤维的碳水化 合物为主,控制糖分摄入, 避免高血糖等并发症。
脂肪类型
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 植物油和鱼油作为脂肪来 源,降低胆固醇和心血管 疾病风险。
维生素与矿物质
研究方向
未来研究需要关注如何提高危重症儿童 肠内营养治疗的精确性和安全性,以及 如何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
VS
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 相信未来危重症儿童肠内营养治疗将会取 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更多的患儿带来福 音。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儿童危重症中的应用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儿童危重症中的应用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儿童危重症中的应用目的:探析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危重症患儿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危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鼻饲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危重病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组患儿危重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临床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泵给予危重症患儿营养支持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鼻饲法,能有效保证危重症患儿的营养供给,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进一步促进疗效的提高,改善患儿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标签:危重症;儿童;肠内营养;鼻饲法营养支持是危重症患儿综合治疗过程中必要的措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营养支持的方式在危重症患儿的救治中的应用已经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关注和重视[1]。

肠内营养(EN)是经过胃肠道用口服或者管饲来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以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法,合理选择营养方式,极大程度影响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提高临床治愈率[2]。

临床实践发现,营养支持能促进患儿病情的缓解和康复,改善预后,但依旧存在一定的风险,包括营养支持通路的机械性损伤和感染、不耐受、代谢并发症等[3]。

本研究以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危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一般临床资料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危重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29d~3.5岁,平均年龄6.58±2.35月,其中重症肺炎12例、危重型手足口病14例、重症脑炎8例、肠炎合并重度脱水4例、脊髓及肌源性疾病2例;治疗组40例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1月~3.5岁,平均年龄6.34±2.38月,其中重症肺炎13例、危重型手足口病15例、重症脑炎6例、肠炎合并重度脱水3例、脊髓及肌源性疾病3例;两组患儿在性别构成比、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高度可比,患儿家长均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治疗并参与本次研究。

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一、本文概述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进步,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在临床营养支持治疗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作为一种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物质的方式,肠内营养不仅能够满足患者的基本营养需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预防肠道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对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深入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本文首先回顾了肠内营养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概念提出到现如今的广泛应用,概述了肠内营养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和优势。

接着,文章将重点关注肠内营养在不同疾病领域的临床应用,如重症患者、消化道疾病患者、肿瘤患者等,分析肠内营养对这些患者群体的营养支持和治疗效果。

本文还将对肠内营养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包括肠内营养制剂的改进、营养支持方式的创新以及肠内营养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提升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效果,也为未来肠内营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文章将展望肠内营养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其在精准医疗、个体化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为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

二、肠内营养的历史与发展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作为临床营养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早期的肠内营养主要通过管饲提供单一的营养素,如葡萄糖、蛋白质等。

然而,这种方式的营养支持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它忽略了人体对营养素的复杂需求。

随着医学和营养学的发展,肠内营养逐渐从单一的营养素转向更加均衡的配方。

20世纪中叶,肠内营养制剂开始出现,这些制剂包含了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这些制剂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肠内营养的效果,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够通过肠内营养得到充足的营养支持。

进入21世纪,肠内营养的研究和应用得到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关注。

一方面,肠内营养制剂的种类不断丰富,满足了不同疾病和营养需求的患者。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

儿科补液方法详解小儿补液儿童补液是指通过各种途径将失去的体液和电解质补充到儿童体内,以维持体液平衡和排除体内毒素。

儿童补液的方法有多种,具体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病情以及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儿童补液方法。

1.口服补液对于轻度失水的儿童(例如腹泻、呕吐引起的轻度脱水),可以尝试口服补液。

口服补液的适用病例包括儿童情况稳定、有意愿、能够吞咽和保持接受液体的能力等。

常见的口服补液剂包括ORS(口服补液盐)和EPS(儿童口服补液溶液)。

给予口服补液时需要控制补液的速度和量,一般建议每次给予10-20ml,每次间隔10-15分钟,可逐渐增加饮用量。

如果儿童无法进食或呕吐严重,口服补液效果不佳,需考虑其他补液途径。

2.静脉补液静脉补液是将营养液或生理盐水等溶液通过儿童的静脉输送到体内,以快速有效地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这是一种有效的补液方法,适用于重度失水、呕吐无法进食、水分摄入受限、需要迅速补液的儿童。

静脉补液一般由医务人员在医院或诊所完成。

静脉补液的速度和剂量要根据儿童的病情和体重来确定,需要严密监测儿童的生命体征和尿量等指标。

3.肠内营养对于无法通过口服补液或静脉补液的儿童,如胃肠功能受损、呕吐严重等,肠内营养可以是一个选择。

肠内营养是将营养液通过胃管或鼻胃管直接输送到儿童的胃肠道中,以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

这种方法可以在儿童较稳定、无需频繁补液时使用。

肠内营养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儿童的病情、年龄和需要来制定详细的营养方案。

4.腹膜透析腹膜透析是一种更复杂的补液方法,适用于儿童出现肾衰竭等严重情况。

腹膜透析通过在腹腔内放置导管,将血液中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通过腹膜膜的渗透作用排出体外,以达到补液的目的。

这种方法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进行操作,对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家庭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腹膜透析一般只在严重的肾脏功能障碍或无法进行其他血液透析方法时考虑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