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中印东部边境布防地兵力及配置情况

合集下载

印度山地师能对抗中国山地旅吗?

印度山地师能对抗中国山地旅吗?

印度山地师能对抗中国山地旅吗?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7年第22期在最近印军非法越境中国洞朗地区的事件中,印度国防部长贾特利高喊“现在的印度已不是1962年的印度”,而他所恃的最大后盾就是印度陆军在边境一线地区部署的多个山地步兵师。

那么,这些被印度寄予厚望的山地师(军)的综合战力到底如何?真如印度自己和西方替他吹嘘的那么神乎其神吗?印度山地师目标针对中国目前印度共有12个山地步兵师(其中两个仍在编练中),总兵力超过15万人,主要部署在印中、印巴的边境地区,并形成局部性、领域性的兵力优势。

据美国全球安全研究所提供的资料,印度一个山步师大多维持在1.5万人的员额,每个师另有约8000人的后勤支持力量。

印度陆军采取司令部制度划分全国战区,其中东部、北部、中央三个司令部下辖的6个军都有山步师。

每个山步师大致包括三个山步旅、一个炮兵旅、一个工兵团、一个通信团、一个勤务营、一个宪兵分队、一个军邮分队、一个战地勤务班和三个地面联络班。

从编制上看,印军山地部队极为重视工兵和通信兵的配属,特别是在师级部队里配置一个通信团,在世界上独此一家。

而印军山步师还出现了建制工兵团,这也是罕见的,显然与其面临的作战地形复杂、交通联络不便有关。

更重要的是,在美军的指导下,近年来印军尤其重视炮兵和航空兵力量的建设和运用,且根据印巴在克什米尔山区的冲突经验,印军为山地师大量配备了155毫米轻型榴弹炮、武装直升机、运输直升机,在对地火力打击、突击运输等方面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而在当前的中印边境线上,印军沿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修筑的主要哨所,都附属有直升机起降坪或空投场,道路密度大,尤其在实控线东段,像印度第4军下辖的第21山步师,便针对中国方向构筑了三道防御阵地。

除了设立哨所、永备工事等固定设施,印军还在边境地区构建数据链通信网络,以卫星和航空侦察为主要手段,结合雷达预警、电子侦察、边境哨所观察等手段,初步形成陆空天“三位一体”的侦察预警体系。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简述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简述

中印边境⾃卫反击战简述中印边境⾃卫反击战简述发⽣在60年代初的中印边境⾃卫反击战以印度军队的惨败⽽告终。

此战发⽣在中国与美苏交恶,国家经济情况极度困难,台湾国民党残匪疯狂反扑,西藏农奴主叛乱和新疆暴乱时期。

虽然反击作战仅改善了西段边境态势,没有乘胜收复全部争议地区,但是粉碎了印度的“北进政策”,维持了中印边境近四⼗年的和平局⾯,超过当时“⼀场胜仗管30年”的估计。

更粉碎了超级⼤国利⽤印度牵制中国的美梦。

中印边境的战区地处青藏⾼原边缘地带,海拔⼀般在4500—5000⽶以上;⾼寒,零下30度以下;缺氧,⼈的体能仅相当于平地的40-50%,⾏军速度和负重能⼒要低⼀半,登⼭速度每⼩时100⽶左右;道路稀少;⽓候恶劣,多雪崩、泥⽯流,对作战⾏动和后勤保障有很⼤影响。

每年仅9⽉—11⽉间适合进⾏⼤规模作战⾏动。

由于战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其他因素限制(印度空军因顾虑中国空军轰炸印度城市⽽没有出动,中国⼼脏地区离战区在印度空军打击范围之外,这是中国地理上的优势)作战任务主要由步兵担任,因此轻武器的作⽤就显得特别突出。

本⽂着重从轻武器和直接配属步兵分队的武器的⾓度,回顾当时的历史,总结双⽅的经验和教训。

武器性能对⽐弹药中⽅步兵连主要使⽤56式7.62*39mm⼝径弹(仿前苏联M43弹),是前苏联参考了德国的突击步枪弹,于⼆战末期研制成功的。

配⽤56系列半⾃动步枪、冲锋枪、班⽤机枪。

有普通弹,穿甲燃烧弹,燃烧曳光弹,曳光弹等弹种。

印军步兵连主要使⽤英国0.303in步枪弹,⼜名7.7*56mm R步枪弹或MK VII式7.7mm弹。

此弹1889年研制成功,是英联邦制式弹,20世纪60年代被北约弹代替。

配⽤李·恩菲尔德步枪,布伦轻机枪和维克斯重机枪。

有普通、重弹、穿甲、曳光、燃烧、爆炸等弹种,最早的达姆弹就是⽤这种弹改进的。

其普通弹采⽤尖头,铅铝复合结构,瓶型铜壳,有凸缘。

其B6燃烧弹装有硝酸钡,RTS1爆炸弹装有硝化⽢油和黄磷。

中印边境争议地区地图及相关资料

中印边境争议地区地图及相关资料

中印边境争议地区地图及相关资料中印边境争议地区西段和中段东段图上35mm表示100km。

“麦克马洪线”的三重含义:所谓“麦克马洪线”炮制在西姆拉会议期间,是1914年前后英属印度殖民官员麦克马洪为分割中国和推进印度东北边界而设计的一系列边界,当时的含义已和如今有所不同,为了避免概念混乱,按范围大小结合《西姆拉条约》附图说明如下,为方便区别我自己添加了颜色:1、狭义的“麦克马洪线":指现在的中印两国东段边界实际控制线线(但现在在个别地段印度略有越线),这个范围的概念如今经常使用。

2、中义的“麦克马洪线”:指西姆拉会议期间,1914年3月24日英国麦克马洪和西藏夏扎双方在德里签字,并用用《秘密换文》形式确定的一条大西藏和英属印度东北的边界线,这条换文的边界西起不丹,东到怒江(待考),包含现在的中印东段和中缅北段地区。

过去中国政府一直不知道有这个换文,可能一直到50年代中印边界产生争议后,中国才看到秘密换文。

3、广义的“麦克马洪线":指1914年7月3日《西姆拉条约》附图中的界线,当时中国、英印、西藏三方代表开会的议题是西藏问题,英国代表麦克马洪在会上企图将西藏分为内藏和外藏,其中中国不得插手外藏事物(本质就是外藏独立),内藏由中央政府和西藏共管,条约地图就是划分内、外藏的范围,这条线从中国-不丹边界开始,穿过现在的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甘肃、新疆等省,直提帕米尔高原,麦克马洪还悄悄的将中国政府当时不知道的德里《秘密换文》的边界以外藏边界的一部分标入图中,企图在分割中国西藏的同时为印度捞取私货。

当时的中国代表陈贻范没有识破英国的诡计,在条约和地图上签字(草签),但后来中国政府认为条约对中国利益侵害过大,不允许陈贻范正式签字,《西姆拉条约》只有英国-西藏两方签字,麦克马洪的阴谋没有实现。

在国际上,对“麦克马洪线"的有效性存在争议,核心问题是当时的西藏的地位,西藏有没有对外签订条约的权力?如果有《德里秘密换文》和《西姆拉条约》都是有效文件。

中印边界东段实际控制线-----我军控制最前哨地名简介

中印边界东段实际控制线-----我军控制最前哨地名简介

中印边界东段实际控制线-----我军控制最前哨地名简介从总体看,中印实际控制线在麦克马洪线以北10多公里之处,印度不仅仅全部占领了藏南有争议的领土,还大约占领了一两万平方麦克马洪线以北完全没有争议的领土(现在这些领土也成了有争议的领土了)。

从西向东开始,从边防二团到边防四团,从错那县到察隅县,中印边防具体对峙点如下:1、错那县哨点:(边防二团)娘姆江曲以西,克节朗河以北:杜让尚(2000年新修通边防公路)、踏瓜登(八连驻守在高寒林区)、日廷布、克乃宁、拉丁拉山口(娘姆江曲最南端)。

娘姆江曲沿岸:德芒(五连、与印军沙则哨所对峙)、德芒以南(七连)、,错那勒布方向无名高地。

娘姆江曲以东、康格多山以西:旺东(三连,海拔4080,1987年中印桑多洛河事件的发生地)、无名湖(九连,海拔4500以上,与印军哨所仅隔一道峡谷)、肖站(四连,向南不远就是棒山口,沿公路南下就是整个东段边界地区的边界会务站,我军常驻代表是少将军衔)、东章(著名的东章瀑布(印占)所在地,我军与印军沿东章河一线对峙)康格多山(中控)以东、隆子县加玉乡以西:卡达乡卡达村(二连)、卡达乡西午村、2、隆子县哨点:(边防一团)加玉乡以东、扎日乡以西:加玉乡公国村、加玉乡(驻军一个连)、加玉乡卡布村、准巴乡、准巴乡智能村(2008年新修通公路)、陇村(设有陇边防站)、玉麦乡(全国人口最少的乡、2011年设有边防检查站)、扎日乡(四连,原名马及墩乡,1987年中印边界争端停息后,我军防区向南推进七八公里,推进至形琼普张(3197高地))。

3、郎县哨点:(边防一团)金东乡嘎木村,并配置一个生产营。

朗县驻军以公安边防大队为主4、米林县哨点:(米林边防独立营“四营”)里龙乡朗贡村(距实控线6公里)、里龙乡巴让村、南伊洛巴民族乡来果桥边防站(三连,距中印实控线12公里,著名的南伊沟风景区在来果桥以北)、桑格尔桑坡(驻军一个连)、米林机场(距中印实控线16公里)、羌纳乡巴嘎村、丹娘乡鲁霞村(距中印实控线28公里,向南翻越鲁霞拉山口就到印控区)、派镇派村警务区5、墨脱县哨点:(墨脱边防独立营“三营”)背崩乡汗密兵站(全国最小的兵站,有小路到印度)、背崩乡解放大桥边检站、背崩乡地东村(驻兵一个连)、背崩乡西让村(墨脱县控制的最南端村庄)、更巴拉山口(中印实控线分界点)、背崩乡德尔贡村边检站、格当乡新开村(驻军一个连)6、察隅县哨点:(边防四团)上察隅镇阿轨亚山口(中印实控线分界点)、上察隅镇哈拉贡巴(原为部队营地,现为地方伐木场)、上察隅镇布宗村、下察隅镇沙玛村(一连,沙玛前哨沿河向南是嘎灵公,再向南是力秋,中印实控线分界点在力秋)。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争揭秘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争揭秘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争揭秘,《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年大事记》中阐述如下:“印度独立后,对中国的西藏地区推行扩张主义政策,从1951年起,印度军队在中国和平解放西藏前后,在东段中印边境大举向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全面推进,陆续侵占了约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又在中段侵占中国2000平方公里领土,而且还硬要侵占西段3.3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中国政府为了避免边境武装冲突,曾在1959年建议中印双方从实际控制线全线各自后撤20公里,并停止巡逻,但遭到印度拒绝。

从1961年开始,印度军队先在中印边境西段,后在东段越过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蚕食中国领土,建立侵略据点,多次挑起边境冲突。

中国政府多次提出通过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的建议,均遭印度政府拒绝。

1962年9月,印军第七旅竟然向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北大举推进,侵占克节朗的大片土地,并开枪打死打伤中国边防人员,制造流血事件。

10月12日,印度总理尼赫鲁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抗议和警告,公然下令要把守卫在中国领土上的中国军队清除掉。

20日,印度即以陆军10个多旅的兵力,在中印边境东、西段同时发动大规模的进攻,中国边防部队忍无可忍,被迫进行了自卫反击战。

这次反击战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于10月20日开始,在各族人民支援下,西藏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东段歼灭入侵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北克节朗地区的印军第七旅和其他印军一部;新疆边防部队在西段清除了印军在中国领土上非法设立的37个侵略据点。

接着,中国政府于10月24日发表声明,提出停止边境冲突,重开和平谈判,解决中印边境问题的建议。

但印度政府在当天就予以拒绝,同时,继续在边境上调集重兵,再次在中印边境东段和西段发起猛烈进攻。

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反击,开始了第二阶段作战。

自11月16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在西山口、邦迪拉和瓦弄等地区先后击溃各路进犯印军,并拔除其据点16处,一直追击到中印边界传统习惯线附近。

经两个阶段反击作战,中国边防部队共歼灭印军2个旅和3个旅的大部,毙、伤、俘准将旅长毫尔·辛格和达尔维以下官兵8700余人。

为何中印边境划界难解决?

为何中印边境划界难解决?

为何中印边境划界难解决?1962年,中国与印度爆发了边境战争,从那时起中国与印度边境一直未划界,中印边境之战从1962年到如今这么多年都过去了,为何一直都解决不了呢?许多人可能不太了解,笔者来告诉你真实的原因。

一、现实中,中印边境冲突中方是吃了大亏的一方,如果按双方实际控制线划边境,中国是明显吃亏的一方。

所以中方并不想马上解决中印国境划界问题。

中国与印度的直接接壤的领土其实并不太多,两国基本上被尼泊尔与不丹给分割开了,真正有接壤的主要在两个地方,阿克塞钦地区与藏南地区,藏南地区的边境线大约有五百多公里,阿克塞饮约有三百公里的边境线。

整个藏南六万平方公里的地,中国几乎全丢了。

阿克塞钦地区中国也没有全占,在中国手中的大约占整个阿塞钦百分八十五的地区在中国手中,阿克塞钦的中印有争议的地有约三万平方公里。

整个边境地区如果按双方实际控制线划边境,中国是明显吃大亏的。

所以,中国不太愿意用实际控制线来划边境,但和平谈判中印度又很强硬,所以双方基本上谈不拢。

二、而武力解决也非常困难,风险、成本都特别高,这也非常棘手。

武力解决困难的原因中国地缘方面处于劣势。

1、海洋上中国相对于印度处于明显的劣势。

印度洋航线的安全对中国崛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印度洋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利益也越来越深。

中国从中东地区进口的石油、从非洲进口的原材料都要经过印度洋,出口到欧洲与美国的工业成品也要经过印度洋。

反观印度,无论是原材料、石油或出口工业品都可以不通过中国的海洋水域,印度作为这个在印度洋区域内唯一具有大国资质的国家,印度在争夺印度洋控制权方面,有着其他势力无可比拟的优势。

如果中国海军对印度海军没有压倒性的优势,一旦中印海军在印度洋发生大规模冲突,中国海军其实很难击败印度的海军,即使击败了印度的海军,要确保中国商船的安全仍旧是非常困难的,地缘上印度占明显的优势,中方是很难弥补的。

2、陆地边境上中国陆军彻底击败印度陆军,并守住收复的失土,也很困难。

印度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界进入中国领土的事实和中国的立场

印度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界进入中国领土的事实和中国的立场

印度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界进入中国领土的事实和中国的立场一1.洞朗地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亚东县,西与印度锡金邦相邻,南与不丹王国相接。

1890年,中国和英国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划定了中国西藏地方和锡金之间的边界。

根据该条约规定,洞朗地区位于边界线中国一侧,是无可争议的中国领土。

长期以来,中国边防部队和牧民一直在该地区开展巡逻和放牧活动。

目前,洞朗地区与锡金之间的边界是中印边界锡金段的一部分。

2.2017年6月16日,中方在洞朗地区进行道路施工。

6月18日,印度边防部队270余人携带武器,连同2台推土机,在多卡拉山口越过锡金段边界线100多米,进入中国境内阻挠中方的修路活动,引发局势紧张。

印度边防部队越界人数最多时达到400余人,连同2台推土机和3顶帐篷,越界纵深达到180多米。

截至7月底,印度边防部队仍有40多人和1台推土机在中国领土上非法滞留。

3.事件发生后,中国边防部队在现地采取了紧急应对措施。

6月19日,中方通过外交途径紧急向印方提出严正交涉,对印方非法越界行为予以强烈抗议和谴责,要求印方立即将越界的印度边防部队撤回到边界线印度一侧。

中国外交部、国防部、中国驻印度使馆在北京和新德里先后多次向印度提出严正交涉,强烈要求印度尊重中国的领土主权,立即撤回越界的边防部队。

中国外交部、国防部发言人对此公开表态,说明事实真相,表明中方立场,并公布了印军越界的地图和现场照片(见附件1)。

二4.中印边界锡金段已由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以下简称“1890年条约”,见附件2)划定。

该条约第一款规定:“藏、哲之界,以自布坦交界之支墨挚山起,至廓尔喀边界止,分哲属梯斯塔及近山南流诸小河,藏属莫竹及近山北流诸小河,分水流之一带山顶为界”(注:支墨挚山及今吉姆马珍山)。

此段边界线走向条约叙述清晰准确,实地边界线沿分水岭而行,走向清晰可辨。

5.新中国成立和印度独立后,两国政府均继承了1890年条约以及据此确定的中印边界锡金段已定界,这反映在印度总理尼赫鲁给中国总理周恩来的信件、印度驻华使馆给中国外交部的照会、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会晤印方提交的文件中(见附件3)。

国际形势变化对国家安全的挑战

国际形势变化对国家安全的挑战

国际形势变化对国家安全的挑战(讲课提纲)一、世界战略格局走向分析在20世纪的百年间,世界地缘战略格局经历了两次历史性变迁。

★第一次变迁(1945) ——“两极格局”★第二次变迁(1991) ——“一超独霸、多极并存”(一)美国在世界地缘战略格局中处于主导地位★美国控制着世界大陆的“心脏地带”。

★美国控制着世界海洋。

★美国加大了对大陆边缘地带的控制。

(二)欧亚大陆政治力量正在崛起★欧盟一体化进程在加快2004年5月1日欧盟接纳了10个东欧国家,地缘版图扩大,现在欧盟已发展到27国,一个大欧洲正在成为现实。

2011年2月,意大利前总理普罗迪:“一个现代化国家有两大支柱:一是货币。

没有它就没有经济独立。

二是军队。

没有它货币就没有安全。

”★俄罗斯复兴之路已开始普京:“90年代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几乎下降了50%……大概这是俄罗斯近二三百年来首次真正面临沦为世界二流国家,抑或三流国家的危险”石油可采储量占世界25%,全球第二大石油出口国。

天然气可采储量占世界30%,全球第一大天然气出口国。

欧洲使用石油的26%,天然气的36%,都来自俄罗斯。

俄罗斯的GDP:5000亿美元(2003年)——15000亿美元(2010年)★中国大国地位日益凸现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市场逻辑——以利润为导向,以跨国公司为媒介,要求冲破国界,根据比较优势对全求资源进行统一优化配置,以求成本的最小化和利润的最大化。

1978年以来(2010年止),中国获得了5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世界投资中心。

美国500强企业前10名都在中国投资,在中国的生意份额越来越大,超过了其本土成为盈利的主要来源。

期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9.5%以上,是美国的3倍。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由2.3%上升到20%以上。

多年来一直保持在20%,而对亚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保持在30%的高水平上。

中国先后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一大出口国、第一大债权国、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制造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在中印东部边境布防的兵力及配置情况印度在中印东部边境布防的兵力及配置情况6月中旬至今,印军非法越境洞朗地区并与中国军队形成对峙已经接近1个月,超过了2013年中印双方在边界线东段僵持21天的“帐篷对峙”,酿成1962年边界战争后最严重的一次边界事件。

此次印度越境的洞朗地区属于中印边境锡金段中国一侧,与中方对峙的印军部队隶属于印驻锡金段第33军第17山地师,专门负责锡金段防务。

在中印边境地区,锡金段及东段是印度的主要两个作战方向,印军在这两个方向上部署了重兵。

印地面部队东线陈兵18万先看陆军。

印度陆军在锡金段部署了1个军的兵力,即第33军,在东段则部署有3个军,分别是第3军、第4军和新组建的第17军。

这4个军(现有总兵力约18万人)都隶属于总部位于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的印陆军东部军区。

资料图印度陆军图片来自网络第33军。

该军总部设在西孟加拉邦的西里古里,下辖3个山地师,总兵力达6万至7万,被视为印度对华军事准备的“第二梯队”。

这3个山地师分别是:第17山地师(总部设在锡金甘托克)、第20山地师(总部设在宾那古里,位于西里古里走廊东侧)以及第27山地师(总部设在噶伦堡)。

它们沿锡金段呈梯形部署,主力第17山地师驻地距离中印边境乃堆拉山口只有约40公里。

第4军。

总部设在阿萨姆邦的提斯浦尔,下辖3个山地师、1个军属第21炮兵旅、1个军属第45装甲团,总兵力约5万人,是印度在东段对中国作战的主力部队。

这3个山地师分别是第2山地师(总部设在迪布鲁格尔)、第5山地师(总部设在邦迪拉)以及第21山地师(总部设在伦吉亚)。

其中第5师作为前出的尖角,师部位于藏南的邦迪拉,此外该师还有1个旅部署在藏南军事重镇达旺,其余2个师在后方东西两翼成品字形部署,最东边的第2山地师部署在距离察隅250公里左右的迪布鲁格尔。

第3军。

该军总部设在那加兰邦的首府迪马普尔,下属第23步兵师(总部设在兰契)以及第57山地师(总部设在Leimakhong),兵力约3万人。

第3军的2个师是印度东部军区的二线部队,既是一线第4军的支援力量,同时肩负对缅甸和孟加拉国的防御任务。

第17军。

为进一步增强印军在东段对中国的兵力优势,提高印军的山地战能力,目前印度正在中印边境东段组建和部署一支新的特种山地打击军(第17山地打击军),该军计划规模达9万人左右,计划在2020年完成部署,预计耗资约110亿美元。

目前该军已建成2个山地师(第59山地师以及第72山地师),规模约3万人。

除此之外,印度陆军还计划组建一个1万人左右的炮兵师派往东部中印边境。

新组建的炮兵师由3个炮兵旅组成,其中2个装备155毫米FH-77B榴弹炮,另一个为多管火箭炮旅。

资料图印度边防警察部队图片来自网络最后再提一下印藏边防警察部队。

印藏边境警察部队是目前印度部署在中印边界除正规军之外的一支特殊武装力量,共有大约1.65万人。

前者隶属于印度内政部,主要任务是在中印边境地区执行侦察、巡逻及配合印军主力“阻止中方攻击”等任务,下辖位于中印实际控制线附近的约150个边防哨所。

目前,印度在东段和锡金段共有约54个边防哨所,未来计划在这2段争议区增设37个边防哨所和15个临时营地哨所,并补充哨所人员,将哨所编制由之前的排一级提升为连级编制。

印空军具备纵深打击能力印度空军延续了其陆军前沿部署的特点,在锡金段和东段一带修建了众多军用机场。

在东段方向,印空军建有10余个军用机场。

仅在藏南地区,印空军机场就多达8个。

其中,提祖新机场、马丘卡机场、苏克瑞丁机场和阿朗机场都靠近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均能起降直升机,提祖新机场甚至可起降战斗机。

其他前线机场还包括卓哈特和利拉巴里机场,其中查布亚军用机场拥有2条跑道,既可起降安-32轻型运输机,也可起降米-8和米-17直升机,是印度空军在该地区快速投送部队的重要基地。

在藏南以南的阿萨姆邦,印军也建有数座机场。

其中最大的提斯普尔机场距中印边境不到500公里,驻有印空军第30中队,装备16架米格-21战斗机及4架(常驻2架,轮换制)最新型的苏-30MK2战机。

在锡金段方向,印度空军建有3个军用机场,用以威慑我西藏中部地区,其中巴格道格拉空军基地距离中印边境只有500公里,是印度空军第8中队的基地,部署有16架米格-21FL战斗机和安-32运输机。

哈希马拉空军基地是该地区设备最好的军用机场,驻有印空军第22中队,装备18架米格-27ML,一旦开战,可对我西藏纵深地带实施打击。

资料图印空军苏-30MK战机图片来自网络近年来,印度边境地区机场改造建设也取得巨大进步。

2009年,印度通过了对藏南境内8座军用机场的改造计划,目前已有5座竣工,战略地位重要的达旺机场截至2016年12月已完成39%的改造工作,升级后的机场不仅可起降战斗机,还能起降美制C-17、C-130运输机等大中型运输机,印军对前沿部署部队的后勤保障能力因此得到增强。

此外,印度空军还在锡金段和东段部署着多支导弹部队。

印空军在藏南地区部署了4个“布拉莫斯”短程超音速巡航导弹团,这种导弹具有射程远、突防能力强等特点,结合“苍鹭”长航时无人机,可远程打击重要目标。

锡金段方向,印空军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还部署有至少6个“阿卡什”地对空导弹防空中队(印度自主研发)。

这些导弹部队无疑将大大加强印度在东段和锡金段的常规军事威慑能力。

印度打造空地一体战体系在东段及锡金段方向,印陆军兵力优势明显,且其山地作战能力以及炮兵火力打击能力强悍。

在中印4个边境段中,东段及锡金段双方兵力对比最为悬殊。

新增兵力加上原有驻军,印度陆军在中印边境东段和锡金段部署的兵力高达18万,其陆军部署规模已形成了对当面我边防部队的绝对兵力优势。

在印军这18万地面部队的构成中,山地打击部队多达10万人左右,在东段及锡金段方向这一高海拔山地地形区,印军的山地作战能力不容小觑。

印度陆军总结1962年中印战争失败的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取得山地特种部队建设的先机。

印度将领认为,如果印度山地作战部队在规模和机动部署方面获得优势,就能抗衡中国因青藏铁路修建带来的“快速集结和后勤补给优势”。

因此,部署在东段和锡金段的印军3个军下属各师全部为山地部队,还专门在东段新建第17山地打击军。

东段印军的拳头部队——第4军第5山地师则配备有“印度豹”武装直升机(未来换装印度国产“首陀罗”武装直升机)、105和130毫米牵引重炮和BMP-2战车等重武器。

资料图印军BMP-2战车图片来自网络作为印军的新概念进攻型山地部队,第17山地打击军未来计划装备新型美制M777超轻型榴弹炮、武装直升机、多用途直升机等适合山地作战的新式武器。

由此可见,而今印军山地作战部队在东段和锡金段的作战能力、突击机动部署能力以及规模都较当面中国边防部队有一定优势。

印陆军在东段和锡金段的炮兵作战和威慑能力也很突出。

中印锡金和东段边界多为山地地形,不适合坦克作战,而炮兵则可相应发挥火力优势和对步兵的掩护作用。

目前,印军在东段和锡金段部署有1个炮兵旅,并将增加部署1个炮兵师。

为适应山地地形,印度在该方向的炮兵部队装备的多是155毫米轻型榴弹炮。

除榴弹炮外,新组建的炮兵师还配备从俄罗斯引进的“龙卷风”多管火箭炮和国产“皮纳卡”多管火箭炮,而且还配有独立的“大地”战术短程导弹连。

此外,印度空军部署在该地的运输机也有助于印度炮兵力量的机动部署。

印度炮兵力量的在边境地区的强势存在,将对中国边境地区的机场、通信设施构成严重威胁。

在东段及锡金段方向,印度空军部署有大量米格战机以及多架先进的苏-30MK2战机,而据印媒报道,中国在整个西藏地区仅有5个规模较大的机场,而且一部分还是军民两用。

由于印军机场距离边界较近,空中打击优势突出,武器和兵力快速运输能力也更强。

前面提到,印军在这2个方向的机场经过改造和升级后,已具备起降美制C-17、C-130运输机的能力。

2012年10月29日,印度空军向美国购买了15架“支努干”CH-47F重型运输直升机,还增购了6架C-130J 运输机,一旦这些运输机在边境东段和锡金段完成部署,印军的武器和兵力快速运输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印度在该地区炮兵力量部署也会得到强化,印军空中地上一体化火力打击体系将初步实现,此举势必对我形成严重军事威胁。

印军难弥补基础设施建设根本缺陷当然,印度也并非处处领先。

虽然印陆空军在东段和锡金段的前沿兵力部署规模较强,但是中国在战时兵力和武器运输的速度和规模上却相比印度占据绝对优势。

印度在东段和锡金段虽建有多座机场,但是飞机运输规模有限,仅能满足应急性的短时突击运输,一旦战斗打响甚至陷入长期化,印军必须靠公路、铁路等运力更大的地面运输方式,才能有效保持前沿的兵力与火力优势。

但问题在于,印度在东段和锡金段的陆上交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其在藏南地区的公路密度仅为每100平方公里通车里程18.65公里,在锡金段的公路密度约为每100平方公里28.45公里,远低于全国平均密度(每100平方公里84公里),印度在这2个方向的铁路建设更是几乎为零。

比如在藏南西部最重要的军事重镇达旺,印军仅有一条公路通往距离其最近的布姆拉(Bum La)前哨。

在锡金段,不仅从首府甘托克通往战略要隘堆拉山口之间只有一条公路,而且锡金邦联通印度其他地区也仅有一条5米宽的普通公路。

换言之,只要这些脆弱的“动脉”被掐断,前线印军就会很快陷入“缺枪少炮,粮弹匮乏”的窘境。

资料图印度边境部队图片来自网络反观中国在西藏和实控线附近,则拥有较为完善的陆上交通基础设施,铁路网密集,道路建设超过5.8万公里。

就算开战之初一线部队兵力不足,后方的大批援军和物资也可通过便捷的公路和铁路快速运至中印边境。

据印媒报道,中国在战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向中印边界地带任何方向投送超过1.5万人的军队,与当面印军形成至少3比1的兵力优势,而印度在缺乏地面交通设施的情况下,其境况或如印度《商业标准报》2013年4月25日文章所言,“地形恶劣的喜马拉雅山脉将部署在前沿的规模巨大的印军变成了一群被隔绝的、孤立无援的散兵游勇”。

赞是一种友谊| 分享传递智慧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之删除!声明:本文是从网络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转载者本人立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