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免疫学》演示PPT

合集下载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ppt课件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ppt课件

神经系统通过调节神 经递质的释放,影响 激素的分泌。
03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的组成
非特异性免疫系统
包括皮肤、黏膜等天然屏障,以 及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免 疫细胞。
特异性免疫系统
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涉及T 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 和抗体、细胞因子等免疫分子。
免疫细胞的分类与功能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活化
淋巴细胞在接受到抗原刺激后,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过程活化, 并分化为效应细胞或记忆细胞。
效应功能
效应细胞发挥杀伤、溶解或分泌细胞因子等功能,清除病原体或 抗原。
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
01
02
03
神经调节
神经系统通过释放神经递 质等方式,影响免疫细胞 的活化和功能。
激素调节
激素通过与免疫细胞上的 受体结合,调节免疫细胞 的活化和功能。
神经内分泌腺与激素
神经内分泌腺是能够分泌激素的器官 ,如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等。
激素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化学物质 ,通过血液传输至靶器官,发挥调节 作用。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机制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 节机制是通过神经系 统和激素的相互作用 实现的。
激素通过与靶器官的 受体结合,影响器官 的功能和代谢。
Hale Waihona Puke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与代谢性疾病
总结词
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对代谢性疾病具有治疗意义。
详细描述
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改善代谢性疾病的症状和预后。例 如,一些药物可以通过刺激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而另一些药物则可以通 过抑制脂肪的吸收来减轻脂肪肝的程度。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与肿瘤
总结词
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改善肿瘤的症状和预后。例如,一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激 素的分泌来减缓肿瘤的生长,而另一些药物则可以通过刺激免疫系统的活性来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清 除能力。

神经免疫疾病相关抗体介绍ppt课件

神经免疫疾病相关抗体介绍ppt课件
边缘性脑炎: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近事记忆力下降; (特征性癫痫发作症状:面-臂肌张力障碍发作)
边缘性脑炎: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近事记忆力下降; ( 莫万综合征:部分患者表现为神经性肌强直、精神症状、自主神经功能异常)
边缘性脑炎: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近事记忆力下降; (严重且难治的癫痫发作是该病主要的特点,
RO-52,EJ,PL-12,PL-7,SRP, JO-1,PM-Scl75,PM-Scl100, KU,Mi-2α,Mi-2β,MDA-5,OJ,
SAE1,SAE2,NXP-2,KS, ZO-α,ZO-β,HMGCR,NOR90, Fibrillarin,Th/To,Ha/Tyr,TIF1-
γ,cN1A
血脑屏障功能参考值(>5岁) --- QAlb = (4 +

检测值 > 参考值 --- 血脑屏障功能受损
QAlb 9—15 QAlb 15—33 QAlb 33—100 QAlb >100
血脑屏障功能轻度受损 血脑屏障功能中度受损 血脑屏障功能重度受损 血脑屏障完全破裂
1、蛋白定量分析(定量分析鞘内合成)
自身免疫性脑炎
NMDAR、AMPAR1、AMPAR2、 LGI1、GABABR、CASPR2、 IgLON5、DPPX、GlyRR5、D2R、Neurexin3α、 GAD65
免疫介导性周围神经病
GM1、GM2、 GM3、GM4 , GD1a、 GD1b、 GD2、 GD3, GT1a、GT1b ,

疾病
OCB发生率(100%)
➢ 寡克隆区带是脑脊液蛋白电泳分析的重点:
MS
95
中枢脱髓鞘
NMOSD
40
神经狼疮
50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ppt课件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ppt课件
• 表现为呼吸加强,心 跳加快,消化处于抑 制状态
• 在安静时候发挥作用 副交感神经兴奋,交 感神经就抑制
• 表现心跳降低,消化 加强,
• 有助于集中精神抵御 外在侵犯,压力,提
高注意力
• 有利于机体保持体力, 能量贮存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29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神经关系
• 两者相互拮抗, • 若两者失调,就会产生胃疼,焦虑,头疼
• 后根和前根会汇合,形成脊神经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9
脊髓的功能
• 【传导功能】 脊髓是感觉和运动神经冲动传导的重要通路,
其结构基础即脊髓内的上、下行纤维束。除头、 面部外,全身的深、浅感觉和大部分内脏感觉冲 动,都经脊髓白质的上行纤维束才能传到脑。由 脑发出的冲动,也要通过脊髓白质的下行纤维束 才能调节躯干、四肢骨骼肌以及部分内脏的活动。 如果脊髓白质损伤,将导致损伤平面以下出现运 动和感觉的功能障碍。
• 大脑特定的功能与其所在的区域有关。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26
3、周围神经系统
• 指中枢神经意外的神经结构,根据周围神 经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连接位置不同, 可以分成三个部位:
• 自主神经系统 :脑与脊髓相连,分布在内 脏,心血管和腺体
• 脑神经:与脑部相连,共12对,分布于头 面部
• 脊神经:一脊髓相连,共31对,分布于躯 干和四肢
22
大脑皮层的功能
• 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你认为大脑皮层有哪些功 能?
• 杏仁体——情绪 • 海马——记忆 • 额叶——语言 • 顶叶——阅读理解 • 枕叶——视觉 • 颞叶——听觉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23
胼胝体
胼胝体位于大脑半球纵裂的底部。连接 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横行神经纤维束,是 大脑半球中最大的联合纤维。

免疫学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与免疫介导的神经疾病(共9张PPT)

免疫学抗神经节苷脂抗体与免疫介导的神经疾病(共9张PPT)

• 空肠弯曲菌感染后发病形式表现为Miller-fisher综合征。
• 抗GM1 IgG 抗体能激活白细胞的炎性反应功能,发病机制所以,高滴度GM1 IgG抗体对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支持诊断有重要意义, 治疗过程中滴度会逐渐变小。抗GQ1b抗体与Miller-fisher综合征相关, 发病时滴度较高,缓解后滴度下降。
神经节甘脂
抗神经节苷脂抗体及致病机制
空肠弯曲菌感染后发病形式表现为Miller-fisher综合征。
对多灶运动神经病患者,人免疫球蛋白治疗较血浆置换有效,其血清抗GM1 IgM滴度不随治疗好转而变化。
抗神经节苷脂抗体及致病机制

神经节
抗神经节苷脂抗体及致病机制
在正常情况下,神经组织中的神经节脂被遮盖,不受免疫系统的攻击,
无论通过何种途径产生的抗GM1抗体,其在免疫 介导的周围神经病发病中可能直接参与周围神经的 损害,并对周围神经髓鞘及轴索均有
损害作用。
慢性炎性脱鞘性多发周围神经病
其他:多灶运动神经病、慢性炎性脱鞘性多发周围神经病、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1型相关性脊髓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硬化、重症肌
无力等也可检测到。
其他:多灶运动神经病、慢性炎性脱鞘性多发周围神经病、人类嗜T淋巴细胞 病毒1型相关性脊髓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硬化、重症肌无力等也可 检测到。有时正常人体内也可以检测到低滴度的抗GM1抗体。
急性吉兰-巴雷综合征
• 根据其免疫损害部位不同,分成两大类:即髓鞘型及轴索型。 • 患者体内抗GM1抗体在神经系统中经常缠绕于运动神经元、脊髓灰质等部位,
其免疫反应的抗原表位分布远超过在抗GM1抗体相关运动神经病的病理损伤部 位。
• 抗GM1抗体相关周围神经病的发病不仅与抗原是否存在有关,而且与 局部神经节苷脂分布、抗体渗透等也有关。

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PPT精选文档

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PPT精选文档
38
治疗
血浆置换疗法
(1)清除病人血中的抗髓鞘毒性抗体、 致病的炎性因子、抗原抗体复合物
(2)每次置换40-50ml/Kg,5-8次 (3)要求高、难度大
39
治疗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1)免疫调节作用,使抑制性T细胞的免疫调节 功能增强,Th1/Th2比例趋于平衡
(2)每天400mg/Kg,连续5天 (3)用于病情进展期,尤其有颅神经和呼吸肌麻痹者 (4)有效者用药后24-48小时内,麻痹不再进展
15
MRI—小脑
16
MRI—视神经
17
MRI—大脑半球
18
MRI—脊髓
19
诊断
习惯采用的诊断标准: ①两处以上的病灶 ②10~50岁 ③排除其他病因 ④缓解与复发交替
符合四项, “临床确诊的MS”; ①、②中缺少一项, “临床可能的MS” 仅一个发病部位,首次发作 “临床可疑的MS”
40
治疗
激素疗法 免疫抑制疗法及其他疗法
高压氧、理疗、针灸、按摩
41
预后
85%病例于病程3周开始恢复,少数数周或数月 后
65%最终完全恢复,10-15%致残(足下垂), 死亡率5%
死亡原因:呼吸肌麻痹、肺部感染、心力衰竭 等合并症
42
36
诊断
诊断依据
(1)进行性、对称性、弛缓性瘫痪, 进展不超过4周,感觉障碍轻
(2)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 (3)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传导速度延长,波幅降

37
治疗
加强护理与一般治疗 (1)营养、水电解质平衡 (2)定时拍背吸痰,保持气道通畅 (3)勤翻身、防治褥疮 (3)观察呼吸、吞咽情况,防止意外 (4)维持肢体功能位 (5)注意防治交叉感染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PPT参考课件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PPT参考课件

有研究发现,成年类风湿关节炎(RA)和系 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PRL水平明显升高。 据此推测,PRL有很强的促进炎症反应的作 用。
20
性激素

大量的实验和临床资料表明,两性之间的 免疫反应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首先由 于性激素水平的不同,表现出两性之间许 多免疫学参数存在明显差异。

21

13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各种免疫反应有着广
泛的抑制作用。抑制效应于炎症或应激时 立即出现, 此为糖皮质激素发挥强大抗炎作 用的机制 。

这一系统可视为神经免疫调节的典型范例
14
15
16

生长激素和催乳素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素、甲状 腺激素均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雌激素能提高人的免疫力,而雄激素可能 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
2、神经功能: 植物功能紊乱。
3、营养学理论:“营养素的缺乏” 。
4、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平衡失调。 5、经络学理论:不通则病。
6、自由基学说和细胞学说认为:细胞衰老。
7、“百病从颈”理论认为:颈椎病。
8、荷尔蒙理论: 激素分泌不足。
9、酸性体质学说: “酸性体质” 10、稳态医学理论: “稳态偏离” 。
存在有PRL膜受体;

垂体切除后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补充PRL
可在一定的程度上部分恢复正常免疫功能;

在多种细胞系中发现用抗体中和PRL则抑制
淋巴细胞的增殖;
19

淋巴细胞本身也能分泌PRL,然后通过旁分
泌影响淋巴细胞的功能,环孢素A是一种作
用很强的免疫抑制剂,因为它可阻滞淋巴 细胞刺激PRL分泌的效应。

医学专家指出:世界上最好的医生,不是

神经免疫疾病相关抗体介绍42页PPT

神经免疫疾病相关抗体介绍42页PPT
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2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神经免疫疾病相关抗体介绍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PPT课件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PPT课件

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 经系统,负责感知、整合和 传输信息,控制身体的自主 运动和反应。
由一系列内分泌腺体和内分 泌细胞组成,分泌激素等化 学信号分子,调节机体的代 谢、生长和生殖等生理过程 。
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 疫分子组成,负责识别和清 除外来病原体、毒素等抗原 物质,维持机体的免疫平衡 。
甲状腺激素对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作 用,缺乏甲状腺激素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异常。
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免疫细胞与神经细胞相互作用
01
免疫细胞可以与神经细胞直接接触,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
放,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炎症反应与神经内分泌反应
02
炎症反应可以引发神经内分泌反应,导致机体应激和激素水平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 ppt课件
目 录
•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概述 • 神经内分泌系统 • 免疫系统 •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 •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在疾病中的作用
01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概 述
定义与组成
定义
1. 神经系统
2. 内分泌系统
3. 免疫系统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是一个 复杂的网络系统,由神经系 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 三个部分组成,它们通过各 种信号分子和细胞之间的相 互作用,共同调节机体的生 理功能和应激反应。
总结词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参与 血糖的调节和胰岛素的分泌。
详细描述
糖尿病的发生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失调有关。例 如,长期的精神压力和焦虑可能导致肾上腺素等激素 的过量分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血糖的调节。此外, 一些炎症因子也可能干扰胰岛素的作用,导致糖尿病 的发展。
神经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内分泌系统主要通过神经纤维、神经递质和激素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免疫系统则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反馈信息,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
免疫功能在神经及内分泌组织中的体现
• 中枢神经系统(CNS) • 外周神经系统 • 垂体前叶 • 胎盘
CNS
• 脑是免疫效应器官----既往认为脑是免疫特许器官,表现为:①脑内移 植物存活时间长、存活率较高,且免疫排斥反应较弱;②中枢神经系 统损伤后,较少出现中性粒细胞浸润;③存在血脑屏障;④脑内无明 显的淋巴引流。然而,近年发现,神经胶质细胞可视为脑内免疫细胞 并行使一定的免疫功能。另外,中枢神经部位缺乏血脑屏障,由此免 疫系统的信息分子如IL-1等可影响中枢部位,且Ig可进入脑脊液中。 这些事实表明中枢神经系统也是免疫效应部位。
相关症状
• 舌苔有绒毛 • 全身多处淋巴肿胀疼痛 • 皮肤出现大块血斑、皮疹 • 肌肉跳动 • 关节离奇作响及疼痛 • 肌肉有不寻常的虫爬感及疼痛 • 肠胃胀气及腹泻 • 咽喉炎 • 盗汗 • 全身乏力、手脚麻痹 • 牙龈发炎 • 口腔溃烂 • 厌食 • 迅速消瘦 • 心律失常 • 睡觉抽搐 • 白色念珠菌感染
“阴性艾滋病”-----EBV
• 5月6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 医院会议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他的科研团队对60例“疑 似艾滋病人”最新的研究成果。他说,“阴性艾滋病”的说 法没有根据,半数病人存在心理障碍,其中80%的人查出一 种或多种病原体感染。
• 在已检测的60人中,总检出病原体阳性患者数为48人,占 80%。在这48名阳性病原感染者中,EB病毒检出阳性共33 人,沙眼衣原体(CT)检出阳性共12人,解脲脲原体(UU )检出阳性共9人,淋球菌(NG)检出阳性共7人,巨细胞 病毒(CMV)检出阳性共8人,单纯疱疹病毒(HSV)检出 阳性1人。其中有16人检出1种以上的病原体。
HIV的传播特征
• 传播途径 1.HIV的性传播 2.血液传播 3.垂直传播
• 传染的危险性:与血浆病毒载量有正相关性,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负 相关性。
艾滋病期的临床表现
• 皮肤、黏膜 • 肺、支气管 • 神经系统 • 消化系统 • 血液系统
HIV抗体检查
• 大多数HIV感染者在感染后3个月内血清抗体阳转; • ELISA法敏感性好,且操作简便,但有一定的假阳性,
状虽然和艾滋病有些相似,但是和艾滋病发病期完全不一致,艾滋病只有 发病期、急性期才有一些症状,其他阶段基本上没有症状。 • 诱因:高危行为。 • “躯体化障碍”、“疑病症”:“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分类”第十版(ICD10)及“美国精神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中一个疾病分类。 • 世卫组织统计,全球约有10%的人存在心理问题,其中躯体化障碍的终身 患病率为0.2%~2%。
• 杂志:Journal of Neuroimmunology,Brain Behav Imm-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
• 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间的共性 • 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间的关系
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间的共性
• 细胞组成:三大系统的细胞组成 • 信息分子和细胞表面标志:三大系统共享!! • 周期性变化:NS------睡眠;ES------激素分泌节律;IS-------淋巴细胞数目、抗体量 • 信息存储和记忆 :神经系统、免疫系统 • 与性别和衰老的关系: • 作用途径:三个环节---感受阶段、中枢处理阶段、传出效应阶段 • 正负反馈调节机制:多重双向相互作用
---------
• 神经免疫学(neuroimmunology) • 心理神经免疫学(psychoneuroimmunology) • 行为免疫学(behavioral immunology) • 免疫精神病学(immunopsychiatry) • 神经免疫调节(neuroimmunomodulation) • 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neuroimmunoendocrine network)
故目前用做初筛检查; • WB法是目前最特异敏感的证实HIV感染的方法,用做确
认试验。
“阴性艾滋病”
• 报告:2009年-2011年 • 地区:10个省市及香港等,1000余人。 • 症状:低热、淋巴肿胀、皮下出血、关节离奇作响及疼痛、
舌苔生绒毛、全身乏力、盗汗、口腔溃疡、腹泻、迅速消瘦 等。 • 有过高危性行为。 •(2011.04.06)
• 卫生部权威实验室检测 • 美国实验室检测:可以查验1.5万种病毒,还可以进行未知病毒检测,均未
发现新病毒。 • 自述症状与XMRV(异嗜性鼠白血病病毒相关病毒)导致的慢性疲劳综
合征临床症状相似,对59人又检测了XMRV病毒,结果均为阴性。 • 症状特征:非特异性临床症状,持续很久的,而且发病很快,所以这些症
从“阴性艾滋病”谈神经免疫学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AIDS
CD4+T细胞功能缺失导致进展至艾滋期
AIDS
CD4
白念菌
带状疱疹 卡泼西肉瘤
HIV
淋巴瘤
卡氏肺囊虫肺炎 弓形体
200
巨细胞病毒
鸟分支杆菌
3-6个月
急性感染期
无症状期
5-8年
艾滋期
艾滋病期的的常见病原学
• 细菌:肺炎球菌,流杆杆菌 • 病毒:CMV,单疱病毒 • 原虫:PC,弓型体 • 真菌:隐球菌,白念菌,青霉菌 • 分枝杆菌:结核,MAIC • 肿瘤:卡波济肉瘤,淋巴瘤
心理因素-------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疾病 ???
神经免疫学
研究发展史
• 直觉和经验性的描述:古希腊医生Galen曾注意到忧郁的妇女 较乐观的女生易罹患癌症。祖国医学对七性(喜、怒、衷、 思、悲、恐、惊)致病。
• 实验:
1、Metalnikov等于1924年证明,经典式条件反射可改变免疫反应,说明 免疫系统亦接受神经系统高级中枢的有力影响。这一事实得到反复证实, 并已成为心理神经免疫学(psychoneuroimmunology)重要研究领域。 2、1936年,Selye发现“应激”(stress)(缺氧、冷冻、感染、失血、 中毒和情绪紧张)可引起肾上腺皮质肥大,胸腺萎缩,外周血中淋巴细胞 减少等变化,由此证明了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3、1972年Korneva等发现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脑内某些区域神经元放电 发生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