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

合集下载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消费结构不仅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消费偏好,也对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一)食品消费食品消费在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仍占有较大比重,但呈逐渐下降趋势。

这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对食品的需求逐渐从数量向质量转变,更加注重食品的营养、安全和品质。

(二)衣着消费衣着消费支出稳步增长,居民对服装的品牌、款式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个性化、时尚化的服装消费逐渐成为主流。

(三)居住消费居住消费在城镇居民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主要包括房租、水电煤气费用以及住房装修等方面的支出。

这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以及居民对居住环境改善的需求密切相关。

(四)交通通信消费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交通通信消费成为城镇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居民在汽车购买、公共交通出行以及移动通信、互联网等方面的支出不断增加。

(五)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反映了居民对知识、文化和娱乐生活的追求。

其中,教育培训、旅游、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消费增长较为明显。

(六)医疗保健消费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也在逐步增加。

二、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一)收入水平收入是影响消费结构的最主要因素。

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提高,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也会相应提升,从而导致消费结构的优化。

(二)价格因素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会影响居民的消费选择。

例如,当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时,居民可能会减少对其的消费,而转向价格相对较低的替代品。

(三)消费观念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也会对消费结构产生影响。

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个性化消费,这使得消费结构更加多元化。

(四)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减轻居民的后顾之忧,增加居民的消费信心,从而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

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

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1)

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涉及到社会经济诸多方面,研究影响消费的因素,对认识社会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考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收入差距、物价水平、老年人口抚养比、社会保障和恩格尔系数几个因素对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

为了避免了多重共线性问题,利用SPSS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构造出与原始变量的相关性很强,而他们相互之间相关性很低的新变量,然后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最终得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收入差距、社会保障和消费支出成正比,物价水平、恩格尔系数与消费支出成反比。

【关键词】消费支出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根据经典的消费决定理论,收入是消费的来源和基础,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可支配收入就可提高消费支出,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据藏旭恒(1994年)的研究,从1952年到1978年,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高达0.95以上。

这是由于当时的收入水平是非常低的,所以大部分的收入用于维持基本生活消费,很显然储蓄动机是不足的。

本文研究1995年以后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1995年以后,我国经济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消费方式趋于多元化,消费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如何有效的刺激消费需求,成了政府部门和学者关心的问题。

然而只有对影响消费的因素有深刻的了解,才能制定相应的刺激政策。

一、变量的选取,数据来源和模型选择1,人均GDP。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

人均GDP 越高,表示消费支出水平越高;人均GDP越低,表示消费支出水平越低。

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一般而言,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会逐步提高。

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收入主要用于收费和储蓄,因此,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我们小组选取1995年以后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序时数据来量化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这一影响因素。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分析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分析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探讨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对于制定政策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从收入水平、价格水平、家庭结构、教育水平和文化消费等方面分析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

收入水平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收入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

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较高的城镇居民往往有更多的消费能力,因此会倾向于增加消费支出。

相反,收入水平较低的城镇居民则更倾向于节约和控制消费支出。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消费结构也会发生变化,更倾向于高品质、高档次的消费品和服务。

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对于促进消费支出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结构也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家庭结构会对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单身家庭和双职工家庭往往更倾向于高消费,而多子女家庭和老年家庭则更倾向于节约和保守消费。

家庭结构的变化还会对消费结构产生影响,例如多子女家庭更倾向于教育支出,而老年家庭更倾向于医疗支出。

了解家庭结构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消费也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文化意识的增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城镇居民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电影、音乐、旅游、美食等领域的消费逐渐成为城镇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城镇居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对于提升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具有积极意义。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分析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分析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是反映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消费支出也逐渐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大小和结构不仅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和经济增长,也对国民经济的结构优化和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深入研究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对于了解消费趋势、指导宏观调控、促进消费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研究,能够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来引导和促进居民消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旨在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为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意义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是反映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分析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可以更好地了解城镇居民的消费行为,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研究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提高民生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动向。

通过分析不同因素对消费支出的影响程度,可以为商家和企业提供市场研究数据,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和产品定位。

研究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还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建议。

政府可以根据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消费增长,推动经济发展。

通过研究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还可以发现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研究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深入研究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关键因素,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对城镇居民的医疗消费有着重要影响。

这一制度对医疗消费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实证分析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匮乏。

本文将对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希望能够为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一、研究背景二、影响因素的选择在实证分析中,我们需要选择一些可能影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的因素进行研究。

这些因素可能来自于医疗保险制度本身,也可能来自于城镇居民的个人特征。

根据以往的研究和实证分析的经验,我们选择了以下几个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1.医疗保险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医疗保险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可能会对城镇居民的医疗消费产生影响。

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报销比例、报销金额等,都可能会对城镇居民的医疗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我们需要考虑医疗保险制度的设计和实施对城镇居民医疗消费的影响。

2.个人经济状况个人经济状况是影响医疗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家庭经济状况等,都可能会影响他们对医疗消费的选择和行为。

我们需要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对医疗保险消费的影响。

3.医疗服务价格医疗服务价格是影响医疗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

城镇居民在选择医疗服务时,通常会考虑医疗服务的价格。

医疗服务的价格可能会影响城镇居民对医疗保险的使用和消费行为。

我们需要考虑医疗服务价格对医疗保险消费的影响。

4.医疗需求以上这些因素只是影响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消费的一部分因素,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可能对医疗保险消费产生影响。

在实证分析中,我们将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其对医疗保险消费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

三、实证分析方法为了对医疗保险对医疗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我们将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

多元回归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实证分析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多个变量对一个因变量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把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消费作为因变量,将医疗保险制度的设计和实施、个人经济状况、医疗服务价格、医疗需求等变量作为自变量,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来研究它们对医疗保险消费的影响。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首先,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就业机会有限,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而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由于产业结构多样化、就业机会较为丰富,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对较高。

例如,我国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相对于二三线城市和欠发达地区,居民的消费水平普遍较高。

据统计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次,居民收入水平也是决定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居民收入的增加通常会推动消费水平的提高。

随着经济发展,居民收入普遍增加,特别是中产阶级人口的扩大,促使消费水平的提高。

此外,不同行业和岗位的薪资差异也会导致居民之间的消费水平差异。

例如,高科技、金融等新兴行业的员工工资通常较高,他们的消费水平相对较高。

物价水平也是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物价上涨会导致人民购买力下降,从而影响消费水平。

尤其是日常消费品的物价上涨,对普通居民的生活影响较为直接。

然而,物价水平对消费水平的影响也是相对的。

当居民收入增加的速度大于物价上涨的速度时,消费水平仍然可能提高。

此外,物价水平的变动也会通过影响居民心理预期,进一步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

金融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消费水平。

例如,利率的高低会影响居民贷款的成本和还款压力,进而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

如果利率较低,贷款成本较低,居民的购房、购车等大额消费可能会增加,从而提高整体消费水平。

此外,社会政策也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政策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从而影响个体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倾向。

例如养老金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教育补贴政策等的和调整,都会对居民的消费水平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政策的完善和改善可能会促使居民消费意愿增强,从而带动消费水平的上升。

总的来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物价水平、金融环境和社会政策等。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分析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分析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分析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城镇居民在一定时间内用于生活消费的支出,包括食品、衣着、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支出。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因素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第一、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最主要因素。

收入水平高的人群一般拥有更多的消费选择和更高的消费能力,可以选择更高档次的消费品,并且在相同的消费场所中花费更多的钱。

因此,收入水平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有着极为显著的影响。

第二、就业状况就业状况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就业状况好的人群其消费支出能力也会相应的提高,如稳定的工作能够提升城镇居民整体的收入水平,从而间接增加其消费支出的能力,而就业未稳定的人群则相反。

第三、教育水平教育水平也对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具有相对较高学历的人群更加重视生活品质,也更能够进行理性的消费,而基础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大多比较注重实用性消费品的选择。

第四、文化因素文化因素在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也起着重要的影响,如地域文化、消费文化等。

例如,有的城市的居民更注重山珍海味等高档次的食品消费,而有的城市的居民则更喜欢逛购物中心、听音乐会和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消费。

第五、消费习惯消费习惯也会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产生影响。

消费者的习惯和饮食习惯等也会影响其消费支出的选择,如一些人习惯于购买品牌消费品,而有的人则更注重价格和质量。

第六、家庭结构家庭结构也是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因素之一,因为不同家庭结构的消费联系也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单身者日常生活消费相对较少,而有家庭的消费者则需要考虑照顾一家人的生活费用,因此在消费支出方面也会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受影响的因素非常复杂,影响其消费决策的因素有多种多样,如收入水平、就业状况、教育水平、文化因素、消费习惯和家庭结构等。

因此,市场研究人员在进行消费者行为分析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才能得出准确的消费趋势。

《2024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范文

《2024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范文

《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文献综述前期研究表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人口因素以及政策因素等。

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对于理解和预测居民消费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社会结构和文化变迁也会对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产生影响;人口老龄化、教育水平提高等因素也会对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以北京市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政府发布的统计数据、调查数据以及相关研究报告。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将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以全面、深入地探讨影响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因素。

四、实证分析1. 影响因素识别根据文献综述和实际情况,我们识别了以下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人口老龄化、教育水平等。

这些因素在不同的程度上都可能对城镇居民的消费产生影响。

2. 数据处理与分析我们对上述因素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且在消费结构上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关性分析则表明,各影响因素与人均消费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为进一步明确各因素的影响程度,我们采用了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是影响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主要因素。

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均得到提升,从而推动了消费的增长。

此外,社会结构与文化变迁、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也对消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相对较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涉及到社会经济诸多方面,研究影响消费的因素,对认识社会经济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考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收入差距、物价水平、老年人口抚养比、社会保障和恩格尔系数几个因素对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

为了避免了多重共线性问题,利用SPSS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构造出与原始变量的相关性很强,而他们相互之间相关性很低的新变量,然后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最终得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GDP、收入差距、社会保障和消费支出成正比,物价水平、恩格尔系数与消费支出成反比。

【关键词】消费支出影响因素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根据经典的消费决定理论,收入是消费的来源和基础,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可支配收入就可提高消费支出,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据藏旭恒(1994年)的研究,从1952年到1978年,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高达0.95以上。

这是由于当时的收入水平是非常低的,所以大部分的收入用于维持基本生活消费,很显然储蓄动机是不足的。

本文研究1995年以后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1995年以后,我国经济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居民的消费水平逐渐提高,消费方式趋于多元化,消费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如何有效的刺激消费需求,成了政府部门和学者关心的问题。

然而只有对影响消费的因素有深刻的了解,才能制定相应的刺激政策。

一、变量的选取,数据来源和模型选择1,人均GDP。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

人均GDP 越高,表示消费支出水平越高;人均GDP越低,表示消费支出水平越低。

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一般而言,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呈密切的正相关关系。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水平会逐步提高。

根据国民经济恒等式,收入主要用于收费和储蓄,因此,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

我们小组选取1995年以后全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序时数据来量化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这一影响因素。

3,收入差距。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高收入者的平均消费倾向较低;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而低收入者的平均消费倾向较高。

因而,均衡的消费有助于消费者水平提高。

该研究的收入差距用全国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来表示,比值越大,收入差距越大。

4,老年人口抚养比。

理论上,抚养比会与消费支出会呈现负相关的关系。

因为老年人口需要其他家庭成员创造的财富(用于生存、接受教育和培养劳动技能)。

老年人虽然丧失了劳动能力,但同样需要消费其他家庭成员创造的财富。

5,恩格尔系数。

当食物支出金额不变的条件下,总支出金额与恩格尔系数成反比。

所以,恩格尔系数增加,即消费支出减少;恩格尔系数减少,即消费支出增加。

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一般的,消费支出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呈负相关关系。

物价的相助变动会引起消费者购买量的显著变动(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正常)。

并且,人们对价格的变动会做出自己的预期,根据自己的预期改变消费支出决策。

如果预期价格水平上涨,消费者为避免将来消费支出损失,会增加当期的消费支出;如果预期价格水平下降,消费者为会减少当期的消费支出,增加储蓄。

7,社会保障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总规模。

健全的社会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神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稳定器,能增强居民生活的安全感,减少由于预防性动机的货币需求,从而增加居民消费。

由于农村的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选用人均医疗支出来反映这方面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建立该模型所选用的因变量是全国人均消费支出水平(Y),自变量分别是:人均GDP()、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收入差距()、老年人口抚养比()、恩格尔系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社会保障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总规模()。

二、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于全国统计年鉴里1995-2010年的样本数据,并利用计算机在网络上搜索了一些相关资料。

三、模型选择——主成分分析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降维的统计方法,它借助于一个正交变换,将其分量相关的原随机向量转化成其分量不相关的新随机向量,这在代数上表现为将原随机向量的协方差阵变换成对角形阵,在几何上表现为将原坐标系变换成新的正交坐标系,使之指向样本点散布最开的p 个正交方向,然后对多维变量系统进行降维处理,使之能以一个较高的精度转换成低维变量系统,再通过构造适当的价值函数,进一步把低维系统转化成一维系统。

在实际分析中,希望对因子变量的含义有比较清楚地认识。

这时,可以通过因子矩阵的旋转来进行。

最后一步是计算因子得分因子变量确定后,对每一样本数据,希望得到它们在不同因子上的具体数据值,这些数值就是因子得分,它和原变量的得分相对应。

有了因子得分,在以后的研究中,就可以针对维数少的因子得分来进行分析四、结果与分析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因子分析。

软件执行结果见表1。

由表1相关矩阵可以看出,各变量的相关系数大部分都大于0.3,适合做因子分析。

相关矩阵人均GDP(元)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收入差距(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居人均纯收入(元) 老年人口抚养比(%)恩格尔系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社会保障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总规模(亿元)相关人均GDP(元) 1.000 .998 .850 .944 -.555 -.088 .996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998 1.000 .868 .960 -.602 -.117 .993收入差距(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居人均纯收入(元).850 .868 1.000 .855 -.701 -.128 .845老年人口抚养比(%).944 .960 .855 1.000 -.740 -.319 .941 恩格尔系数-.555 -.602 -.701 -.740 1.000 .491 -.539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088 -.117 -.128 -.319 .491 1.000 -.112相关矩阵人均GDP(元)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收入差距(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居人均纯收入(元) 老年人口抚养比(%)恩格尔系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社会保障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总规模(亿元)相关人均GDP(元) 1.000 .998 .850 .944 -.555 -.088 .996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998 1.000 .868 .960 -.602 -.117 .993收入差距(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居人均纯收入(元).850 .868 1.000 .855 -.701 -.128 .845老年人口抚养比(%).944 .960 .855 1.000 -.740 -.319 .941 恩格尔系数-.555 -.602 -.701 -.740 1.000 .491 -.539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088 -.117 -.128 -.319 .491 1.000 -.112 社会保障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总规模(亿元).996 .993 .845 .941 -.539 -.112 1.000表 1由表2可以看出,前2个因子包含了91.848%的信息,根据累计贡献率≥85%的原则和本软件默认系统的提取原则,即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应该提取前两个因子作为主成分来代替7个原原始变量。

公因子方差初始提取人均GDP(元) 1.000 .976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000 .986收入差距(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居人均纯收入(元)1.000 .844老年人口抚养比(%) 1.000 .973恩格尔系数 1.000 .78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00 .901社会保障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总规模(亿元)1.000 .964表3由表3可知指定提取两个因子对所有变量的共同度均比较,各变量的信息丢失都较少。

所以因子提取的总效果比较理想。

表 4根据上表,可知两个主成分表达式为:F1=0.985X1+0.977X2+0.963X3+0.959X4+0.916X5-0.742X6-0.261X7F2=-0.057X1+0.179X2+0.221X3+0.208X4+0.072X5+0.484X6+0.913X7由表4可知,前6个变量在第一个因子上的载荷都比较高,意味着它们与第一个因子的相关程度高,第一因子很重要,第二因子与原有变量的相关性不高,但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相关程度较高。

因此对因子载荷矩阵实施正交旋转。

表 5由表5可知,第一个因子主要解释人均GDP 、社会保障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总规模、老年人口抚养比、收入差距这几个变量,可命名为收入保障水平因子,用Z1表示。

第二个因子主要解释恩格尔系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两个变量,可命名为消费结构水平因子,用Z2表示。

则C=0.747*F1+0.171*F2求解标准化自变量回归模型中的系数。

得到用标准化自变量表示的回归方程,由前2 个主成分的系数向量组成的矩阵和主成分回归系数向量估计量,得到: [ 0.985 −0.0570.977 0.1790.963 0.2210.959 0.2080.916 0.072−0.742 0.484−0.261 0.913] [0.7470.171] = [ 0.7259250.76040.7571590.752260.6963−0.47159−0.03857]由此,得到消费函数:C= 0.757X 1+0.760X 2+0.696X 3+0.726X 4-0.472X 5 – 0.039X 6 +0.752X 7五、 结论从回归方程中可以看出,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因素中,除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恩格尔系数与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呈负相关外,其余影响因素都呈正相关。

人均GDP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收入差距()、老年人口抚养比()、社会保障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建设总规模()呈现正相关。

并且每增加1%的这些变量值,消费需求会增加70%左右。

说明人均GDP 越高,表示消费支出水平越高;人均GDP 越低,表示消费支出水平越低;恩格尔系数越高,消费支出越低,恩格尔系数越低,消费支出越高。

消费支出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呈负相关关系,物价的相助变动会引起消费者购买量的显著变动。

综上所诉,我们所选取的变量是有意义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