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水库水环境问题研究
丹江口水资源的利用

丹江口市水资源开发与保护调研报告摘要: 丹江口市是南水北调中线的调水源头,“永保一库清水”任务重、意义十分重大。
针对丹江口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生态立市、可持续保护水资源的对策及措施。
关键词: 水资源; 持续开发利用保护; 丹江口丹江口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 国土总面积3 121 km2 , 总人口50. 1 万人, 地处鄂西北秦巴山区, 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830 mm, 多年平均自产地表水资源量7. 92 亿m3, 地下水资源量2. 22 亿m3 , 汉江、丹江等跨境河流过境客水382. 5 亿m3 。
降雨多集中在7- 9 月3 个月, 占全年的50%以上, 这一时期, 由于降雨相对集中, 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从年际变化来看, 降水量最少年份为450 mm, 最大年份为1 360. 6 mm, 两者相差近 3 倍, 并且有持续丰水年和连续干旱年交替出现的特点。
从地域分布来看, 全市范围内汉江以南多于汉江以北。
总之, 本市水资源较为丰富, 以过境客水为主, 自产水量相对较少, 具有地域分布不均、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等特征, 容易造成阶段性、局部性干旱和洪涝灾害, 是一个以工程性缺水为主要特征的结构型缺水地区。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现状1.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不计算过境客水, 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 580 m3 / a, 约为全国均值的65. 8%。
现状条件下, 农业、城镇生活及工业用水3. 26 亿m3, 到2013 年用水量将达到5. 16 亿m3 。
1.1.1、农业用水全市现有各类蓄水工程7 067 处, 其中中型水库2 座, 小I 型水库13 座, 小II型水库77 座, 塘堰6 883 口, 总蓄水能力为1. 446 亿m3 ( 不包括丹江口水库) , 现有各类引水渠4 735 条, 全市耕地面积19 533 hm2 , 现有效灌溉面积5 710 hm2 , 年灌溉用水3 600 万m3 。
丹江口水库水环境问题分析研究_尹炜

摘要:为了掌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变化情况,依据多年的水质实测资料,对丹江口库
区各地的水污染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按国家标准,丹江口水库水体水质总体良好,符合国家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标准; 但由于库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库区水体水质存在恶化趋势,点源污染依然严
重,面源污染日趋严重,部分库湾出现富营养化趋势,且存在一些潜在污染风险源。目前,需要加强丹江口水
近年来,丹江口库区公路、水上运输发展迅速,水 陆交通事故引发的水环境突发性污染时有发生,尤其 是装载化学危险品的车辆、船只的意外失事,极易造成 重大的污染事故。仅 2006 年库区就发生了几起负面 影响很大的陆源污染事故: 2 月 15 日,湖北郧县与陕 西省阳县交界处,一辆载有 9 t 盐酸的货车翻覆,其中 4 t 盐酸泄漏后流入河沟中,造成水质局部污染,对 3 km 外的汉江支流郧西县金钱河两岸数万群众直接构 成严重威胁; 4 月 30 日,陕西省镇安县黄金矿业有限 责任公司尾矿库发生溃坝事故,含有大量有毒氰化物 的尾矿浆奔涌而下,造成米粮河污染,米粮河通过滑水 河、金钱河,最终汇入汉江,进入丹江口水库。这些突 发性水污染事故已经从不同的视角给了我们许多严峻 的警示,首先这些事故本身就是潜在风险源,其次有毒 有害污染物进入水体后成为另外一个潜在风险源。
图 2 库区面源污染 TP 负荷分布示意( 单位:kg / ( km2 ·a) )
图 1 库区面源污染 TN 负荷分布示意( 单位:kg / ( km2 ·a) )
库区面源污染分县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 淅川县 对丹江口库区的 TN、TP 贡献率最大,1990 分别占总负 荷的 26% 和 23% ,2000 年分别占 29% 和 25% ,2007 年分别占总负荷的 28% 和 24% 。十堰城区 TN、TP 单 位面积负荷比较大,总量贡献最少,只有 5% 和 9% 。
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如何?

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如何?一、丹江口水库概述丹江口水库是中国最大的水库之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淋溶地区水源补给区。
丹江口水库的建设为解决长江流域的水资源问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丹江口水库的水质状况1.自然因素对水质的影响丹江口水库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地势起伏大,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水文特征。
这些自然因素直接影响了丹江口水库的水质。
其中,地下水的渗入对水质的影响至关重要。
丹江口水库周边地区的地下水丰富,但其中携带的溶解物和微生物对水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人类活动对水质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丹江口水库周边地区的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
人类活动对丹江口水库的水质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水库周边地区的工业生产和城镇化进程,导致了大量污水的排放,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会直接进入丹江口水库,使水质变得复杂多变。
三、丹江口水库水质的监测与治理1.实时监测技术的应用针对丹江口水库的水质问题,相关部门采用了先进的监测技术。
通过建立监测站点,并利用实时监测设备,可以对丹江口水库的水质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
监测数据的及时反馈,有助于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2.污水处理与工业管控为解决工业污水对丹江口水库水质的影响,相关部门加强了对工业污水排放的管控力度。
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厂和严格的排污标准,有效地减少了大量污水对丹江口水库的影响。
同时,相关部门还加强了对周边工业企业的监管,要求企业合理使用和回收水资源,降低污染物排放的严重性,并推动工业生产向清洁生产转型。
3.生态环境保护为保护丹江口水库的生态环境和水质,相关部门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加强了水库周边的环境整治和生态恢复工作,增加了植被覆盖,减少了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
同时,相关部门还推动周边农业生产的绿色发展,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并采用科学的灌溉方式,减少农业对水资源的消耗,进一步保护了丹江口水库的水质。
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地下水环境调查与评价

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地下水环境调查与评价
刘茜;范威;江越潇;江南;叶腾升
【期刊名称】《人民长江》
【年(卷),期】2024(55)3
【摘要】丹江口库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为了持续抓好输水沿线区和受水区的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运用综合评价分析方法,对水源区的地下水环境进行调查和采样分析。
结果表明:①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共有20个潜在污染源,其中生活垃圾场共12个,尾矿库共4个,闭坑矿洞废水4个。
②126组地下水样品中,Ⅲ类水占比最高,为30%,其次为Ⅱ类水和Ⅳ类水,均占比24.5%,Ⅴ类水占比19%,Ⅰ类水占比最低,仅为2%;重度污染的Ⅴ类水有24组,主要分布在郧阳区和竹山县,郧阳区主要超标指标为硝酸盐、铝等,竹山县主要超标元素为锌;中度污染的Ⅳ类水有31组,主要分布在房县和丹江口市,房县主要超标元素为铁,丹江口市主要超标指标为硝酸盐。
③地下水中超标率较高的指标为铁(18.0%)、硝酸盐(12.5%)、铝(11.7%)和锌(10.9%)。
研究结果可为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支撑。
【总页数】7页(P52-58)
【作者】刘茜;范威;江越潇;江南;叶腾升
【作者单位】资源与生态环境地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523;X824
【相关文献】
1.丹江口库区湖北水源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调查及评价
2.丹江口全面打赢丹江口水库水源区水质保护战役
3.玉溪市红塔区飞井海水库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健康风险评价
4.丹江口水库核心水源区化肥施用分布特征及其环境风险评价
5.邵武市某水源保护区地下水环境质量调查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丹江水库简介

丹江口水库的简单介绍和水源的保护对策摘要: 首先论述丹江口水库上游水质现状, 并以此为切入点详细分析水污染产生的原因, 然后从水资源保护的角度探讨分析丹江口水库水源保护的对策及其实施后产生的效益, 进一步明确了只有合理开发利用其上游水资源,才能保证丹江口水库水源达到国家南水北调引水工程对其水质标准的要求, 以确保流域内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
关键词: 水质现状; 水源保护; 丹江口水库1丹江口水库水源保护刻不容缓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工程的重要水源, 而陕西省境内丹江、汉江水系作为其上游水域,是该水库的主要来水水源, 其水质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成败, 更与受水地区国民经济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
然而, 随着丹江、汉江流域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陕西省汉中、安康、商洛等中小城市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加之西康铁路已建成通车, 西渝铁路西汉、西康高速公路、西安至武汉高速公路等工程的相继开工, 丹汉江上游不再是偏僻落后无人问津的地区; 工业、农业、旅游业、城市化等高速发展, 同时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大气污染、工业及城市生活垃圾数量将会明显增加, 这些污染物直接或间接排入河道, 使丹、汉江的水环境污染程度不断加剧直接威胁丹江口水库的水质, 给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引水带来重大隐患。
因此, 丹江、汉江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2流域概况丹江、汉江是陕西省南部的主要河流, 其特点是: 山溪性河流, 河床狭窄, 比降大, 水流湍急, 水量丰富, 含沙量小, 水质良好。
汉江又称汉水, 汉江是长江较大的一级支流, 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的蟠冢山,由西向东横贯秦岭、大巴山之间, 流经汉中市辖的勉县、南郑、汉台、城固、洋县、西乡以及安康市的石泉、紫阳、汉阴、岚皋、安康、旬阳等县(区) 市, 于白河县流入湖北省境内, 在武汉市注入长江, 全长1 577 km, 干流在陕西省内河长656 km , 在省内流域面积为54 783 km2 (不包括丹江水系) , 占汉江全流域面积的37. 1 %。
丹江口水库水质现状分析与评价

合 地 表 水 环境 质 量 标 准 基 本 项 目 I类 标 准 限值 和 集 中 式 生 活 饮 用 水 地 表 水 源 地 补 充 项 目标 准 限 值 ,高 锰 酸
维普资讯
环境 与可持续 发展
20 0 7年第 1 期
EN R VI ONMEN T AND S T I BL V O ME T US A NA E DE EL P N No 1 0 7 . .2 0
丹江H 水库水质现状分析与评价
成 庆利 张 杰
用 水 水 源 水 质 Ⅱ级 标 准 限 值 ; 凉 水 河 和 清 泉 沟 监 测 站 监 测 项 目均 达 到 生 活 饮 用 水 水 源 I级 水 质 标 准 ,但 依
律 ,为 水 库 水 质 的 管 理 和 改善 提 供 科 学 依 据 。
1 丹 江 口水 库 的 评 价 范 围 和评 价 标 准
口水 库 水 质 进 行 现 状 分 析 与 评 价 , 以寻 求 水 质 变 化 规
襄 樊 站 水 质 较 差 ,铜 的 监 测 值 符 合 Ⅱ类 水 质 ;氨 氮 符 合 Ⅳ类 水 质 ;高 锰 酸 盐 指 数 监 测 值 为 V类 水 质 ;挥 发 酚 、氨氮 、高 锰 酸 盐 指 数 和 总 大 肠 菌 群 均 超 过 生 活 饮
是 一 座 具 防 洪 、发 电 、灌 溉 等 综 合 效 益 的 大
型 水 利工 程 【 。 中 线 工 程 将 从 河 南 省 南 阳市 淅 川 县 陶 1 ]
岔 为 渠 首 向 北 引 水 ,重 点 解 决 北 京 、天 津 、石 家 庄 等 沿线 2 0多座 大城 市 的 缺 水 问 题 ,并 兼 顾 沿 线 生 态 环 境
南 水 北 调 中 线 工 程 由 于具 有 水 源 可 靠 、地 理 位 置
丹江口水库是否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影响?

丹江口水库是否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影响?一、丹江口水库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措施丹江口水库是中国最大的人工淡水湖,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深远。
然而,在水库建设过程中,也做出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1.生态环境改善措施为了减少水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丹江口水库在开发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改善措施。
例如,在水库周边种植了大片的防护林,保护了湖岸线的稳定;同时也建立了鱼类、鸟类等生态保护区,保护了当地丰富的生物资源。
2.水生态系统维护丹江口水库的建设对水生态系统的维护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控制水位,合理排放水源,保障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还加大了对水生物种群的保护力度,使得当地的水生态系统得以生生不息地维持下去。
3.水质保护措施丹江口水库的水质保护措施也十分严格,力求保持水库水质的清洁和优良。
采取了严格的农药、化学肥料投入控制,以减少污染物对水库水质的影响。
同时,也加强了水库周边农业和工业污水的治理,确保了水库水质的保持。
二、丹江口水库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丹江口水库的建设不仅带来了一定的生态环境影响,同时也为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1.水资源的充沛供给丹江口水库的建设有效地调控了当地的水资源,使得当地的水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保护。
水库的筑坝和蓄水能力提高了水资源的供应稳定性,带来了丰沛的水源供给,有助于满足当地农业和农村生活用水的需要。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丹江口水库周边建立了生态保护区,保护了丰富的物种资源。
这些保护区成为了许多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帮助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同时,也为当地的生态旅游和科普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生态景观的形成丹江口水库的建设还带来了美丽的水上生态景观。
蓄水后的湖泊广阔壮丽,成为了当地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游玩。
这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收益。
丹江口水库水环境问题分析研究

丹 江 口水 库 水 环 境 问 题 分 析 研 究
尹 炜 史 志 华 , 阿 林 , 雷
( . 江水 利 委 员会 长 江水 资 源 保 护 科 学研 究所 , 1长 湖北 武 汉 40 5 ; 2 华 中农 业 大 学 资 源 与环 境 学 院 , 3 0 1 . 湖北 武 汉 4 0 7 ) 30 0
19 ) 9 5 三级标 准 的 7 1倍 和 3 7倍 , 边 植物 的汞含 量 8 的钒矿 位 于淅 O~ 0
川 县九重 镇 , 距离 南水北 调 中线 工程渠 首仅有6 8k . m,
钒 矿采掘 现 已造 成受 纳 水 体 和 采 掘 区 土 壤 中铜 、 、 铬
镉、 砷等不 同程度 的超标 。库 区及 上游氮 肥企业较 多 ,
主要集 中在南 阳邓 州 、 内乡 和陕 西 汉 中市 ( ) 地 , 县 等
相 关企业 均符合 国家相 关 产 业政 策 , 于地 方支 柱 企 属
业 。然而 废水处理 设 施落 后 , 业大 多 无法 做 到废 水 企
摘 要 : 了掌握 南水 北调 中线 工 程 水 源 地 丹 江 口水 库 的 水质 变化 情 况 , 据 多年 的 水 质 实测 资料 , 丹江 口库 为 依 对 区各 地 的 水 污 染 情 况进 行 了全 面 分析 。分 析 结 果表 明 : 国 家标 准 , 江 口水 库 水 体 水 质 总体 良好 , 合 国家 按 丹 符
地 面水 环 境 质 量标 准 Ⅱ类水 标 准 ; 由于 库 区 经济 的 快 速发 展 , 区 水体 水 质 存 在 恶化 趋 势 , 源 污 染依 然 严 但 库 点
重 , 源 污 染 日趋 严 重 , 分 库 湾 出现 富营 养 化 趋 势 , 存 在 一 些 潜 在 污 染风 险 源 。 目前 , 面 部 且 需要 加 强 丹 江 口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水利学结业论文指导老师:宋林旭姓名:黄辉学号:2012101204网选班级:2班院系:水环学院水利水电工程2015年6月14日丹江口水库水生态环境分析摘要: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水环境保护工作十分重要。
从丹江口水库的自然状况出发,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分析了丹江口水库的水环境现状与变化趋势。
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丹江口水库水质良好,但由于流域内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存在着水质恶化的潜在风险。
因此从宏观上提出了加强流域内水环境保护与管理等相关措施。
关键词:水环境问题;保护措施;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是20世纪初我国水资源调整的一项伟大战略性基础工程,从生态环境角度来看,它不仅仅是一项跨流域调水工程,而且还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生态环境工程。
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库区跨越鄂、豫、陕3省,总干渠将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陶岔渠首向北引水,重点解决北京、天津、石家庄等20多座大中城市的缺水问题,并兼顾沿线生态环境和农业用水,这将大大改善用水区水环境和投资条件,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因此,输水水质安全保障极为重要,对水源供水质量的要求既要有相对的高标准,又要有长期的稳定。
1.水库概况丹江口水利枢纽位于汉江与其支流丹江汇合口下游800 m处,坝顶高程162m( 吴淞高程,下同) ,正常蓄水位157 m,相应库容174.5 亿m3,水面面积745 km2。
大坝加高后,坝顶高程176.6 m,正常蓄水位170 m,相应库容290. 5 亿m3,水面面积1 050 km2。
丹江口水库具有防洪、供水、发电、航运等功能。
丹江口水库自河源至丹江口为汉江上游河段,河谷狭长,长925 km。
丹江是汉江的主要支流,全长378.6 km,是丹江口水库的重要集水区。
汉江流域水资源总量为582 亿m3,丹江口以上为388亿m3,占全流域的66.7%。
汉江两岸支流密布,其中较大者自上而下有:褒河、子午河、任河、旬河、甲河、堵河、丹江等。
丹江口水利枢纽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379亿m3,其中陕西来水247亿m3,汉江干流来水占87.4% ,丹江来水占12.6%。
丹江口水库水环境质量受上游来水、库区自然环境及库区污染物的共同影响。
2.水环境问题研究现状近10年来水质监测资料的分析表明,汉江上游( 丹江口水库以上)的水质除个别项目个别江段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外,其余都达到了Ⅲ类以上标准,Ⅰ~Ⅲ类水河长占90.3%; 丹江Ⅰ~Ⅲ类水河长占93.2%。
根据多年水质评价分析结果,丹江口水库属于中营养型水库。
目前,丹江口水库是丹江口市的生活饮用水源以及河南、湖北两省部分工业、农业的灌溉水源。
近年监测资料表明,丹江口水库水质达Ⅰ~Ⅱ类的监测断面占86%,Ⅲ类监测断面占10%,Ⅳ类监测断面占4%,水质总体优良。
丹江口水库是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库容巨大、自净能力较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理想水源地。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其水体污染状况将直接影响调水水质,农业面源污染为水源区主要污染之一,对其进行防治是调水安全的重要保障。
水源区主要农业面污染源是畜禽养殖、土壤侵蚀和化肥流失;面源污染严重程度依次为淅川县、郧县、丹江口市、郧西县和西峡县。
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淹没区和水源地———丹江口库区为研究区域,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理论为基础,以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选取水热条件、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等环境评价因子,建立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对丹江口库区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定量评价。
结果表明:库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整体一般偏好,达到良好标准的占43.24%,较差及以下的面积达到总面积的10.06%。
较好地段主要集中于河谷平坝,500~1 000 m 的中海拔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差异较大,生态脆弱度高。
库区中东部地区相对较好,北部和西部相对较差。
需要采取积极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安全运营和效益的充分发挥。
为了掌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变化情况,依据多年的水质实测资料,对丹江口库区各地的水污染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
结果表明:按国家标准,丹江口水库水体水质总体良好,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标准;但由于库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库区水体水质存在恶化趋势,点源污染依然严重,面源污染日趋严重,部分库湾出现富营养化趋势,且存在一些潜在污染风险源。
目前,需要加强丹江口水库库区水质的监测,并采取相应污染控制措施,保障未来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质量。
3.水库水环境问题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及其上游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主要问题如下。
3.1水质区域内经济相对落后,工业门类不多,且多以污染大、耗水多的重工业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形成了污染;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畜禽粪便及生活垃圾量逐年增大,再加上水土流失等形成了面源污染,这些都对丹江口水库长期稳定保持优质水质构成威胁。
3.2水土流失流域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区域地形破碎、坡度陡、植被覆盖率低、土层薄且松散,岩石易风化,抗侵蚀能力低,尤其是广泛分布于浅山丘陵地区的石灰岩等,由于风化严重,抗侵蚀能力更差,当降雨强度大且集中时,对降雨冲击的抵抗力较弱,增加水土流失。
另外,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也加重了该地区水土流失,主要是历史上长期以来片面强调粮食生产,引起陡坡开荒及毁林开荒以及乱砍滥伐林木等。
3.3林业近年来,国家已将丹江口水库生态建设纳入长江流域防护林重点工程区,各地政府也把库区流域生态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坚持退耕还林,禁止陡坡开荒,关停了多家污染严重的企业,以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由于流域内经济落后,人们对生态建设认识不足,不科学的商业开发,急功近利,生态防护效益不高,林种结构不合理,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生态建设步伐缓慢。
3.4工业发展随着流域内经济的发展,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重污染的造纸、化工及制药行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较大,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造成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产生的污染物排入环境,造成水体污染。
由于丹江口库区地跨多个省,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毁林开荒、围库造田、乱捕乱杀,使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农药、化肥及污水的滥用乱排,造成土壤退化。
诸多因素导致库区部分区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较差。
由于缺乏完整的监管体系和强有力的执法队伍,致使在对排污企业进行现场污染防治检查时,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查处,企业违法排污现象时有发生。
4.水库水环境保护措施为了实现丹江口水库流域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确保丹江口水库水质达到优良,结合上述分析,提出以下保护措施。
4.1控制点源污染,提高水体质量丹江口水库是我国水质较好的水库之一,但它也承受着一定的污染压力,主要是部分支流及上游河流污染物所致。
因此,必须加强入库支流的水质污染控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控制进入各级支流的废污水总量,如对神定河、泗河、官山河、剑河、堵河、甲河、天河、滔河、仙河、老灌河、旬河等河流加强水质监测;对于污染严重的河流实施综合治理,加大投入,加强城市污水管网收集建设力度,实施雨污分流工程,确保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清洁生产,下大力气对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减少点源污染。
4.2推广清洁生产,减少面源污染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有机农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提高农产品质量,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推广普及农业清洁生产技术,实行无公害生产等,减少面源污染。
4.3建立水源区水环境预警预报系统为了确保持续优质的水源,不仅要及时地获取水源区内各监测站点的水质监测信息,而且要对未来的水质发展趋势作出准确预报,这样才能保证水源区的水质。
为此,需要建立水源区水环境预警预报系统。
根据上游水资源量及水质分布情况,对来水量作出预报;同时对各监测站点的水环境监测信息统一分析、评价,研究变化趋势,预测各支流工业用水、城市废污水、农田灌溉退水等进入水源区时对水环境质量带来的影响。
这样既能避免地方利益保护之嫌,又能统筹兼顾,协调全流域的水资源保护。
4.4水土保持是控制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措施由于流域内周边地区以浅山、丘陵为主,地形破碎复杂,可采取以生态清洁小流域为单元,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为切入点,根据各小流域的生态、经济特点和利用方式,建立水土资源环境保护体系与土壤耕作保护体系相结合的治理开发体系。
从宏观上,做到集中连片规模开发、治理; 在微观上,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挥优势,依托当地资源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加快生态建设,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形成一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体系。
5.结语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流域水环境的优劣决定调水的成败。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百年大计,水环境的保护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尤其在即将通水之际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丹江口水库流域范围大、水源分布广,生态环境保护难度大。
这就需要扬长避短,建立反应迅速的水环境监测队伍,应用先进科学的监测手段加强水源地的水环境监测与保护,建立水源区水环境预警预报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实施各种有效的保护措施,保护好丹江口水库的水环境质量,确保“一库清水永续北流”。
参考文献:[1]周裕红,王峰,左秋云.丹江口水库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的探讨[2]赵文耀.丹江口水库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现状[J]2006,[3]成庆利,朱铁群.丹江口水库库区水环境质量评价[J].[4]姜世英,韩鹏,贾振邦,等.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农业面源污染[5]王立辉,黄进良,杜耘.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J].[6]尹炜,史志华,雷阿林.丹江口水库水环境问题分析研究[J].[7]张雷,秦延文,郑丙辉丹江口水库迁建区土壤重金属分布及污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