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护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ppt课件

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ppt课件
10到20天后鼓励病人用术侧上
肢进行自我照顾,如刷牙、洗 脸、梳头、吃饭等
并发症防治与护理
(1) 皮下积液: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较为常见,发生率在10%~20%,除手 术因素外,术后要特别注意保持引流通畅,包扎胸带松紧度十一,避免过早 外展术侧上肢。积液要早发现,及时穿刺或引流排除。 ( 2) 皮瓣坏死:乳腺癌切除术后皮瓣坏死率为10%~30%。皮瓣缝合张力 大是坏死主要原因。术后注意观察胸带勿加压包扎过紧,及时处理皮瓣下积 液。 (3) 上肢水肿:主要原因是上臂的淋巴回流不畅、皮瓣坏死后感染、腋部 死腔积液等。术后避免在术侧上肢静脉穿刺、测血压,及时处理皮瓣下积液。 卧床时抬高术侧手臂能够预防或减轻肿胀。出现明显水肿,可采用按摩术侧 上肢、进行适当定位手臂运动、腋区及上肢热敷等措施。 (
拔管
无液体引流出为拔管指证,根治术后5~7天为最佳拔管时间, 预防引流管本身刺激形成积液。具体依病情,引流色、量、性状而定 拔管时间。
术侧上肢康复训练

术后24小时鼓励病人作腕部、 肘部的 屈曲和伸展运动,但避 免外展。 术后48小时后可下床,活动时 应用吊带将患肢托付。 术后1周开始作肩部活动。
谢谢 观赏!
引流管护理目的排出积液血液促进皮瓣与胸壁及腋窝组织黏附固定皮瓣下引流管妥善固定保持持续负压吸引保持有效引流平卧时引流袋应低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胸部切口以防引流液逆流引起感染
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
病情观察 伤口护理及引流管护理
术侧上肢康复训练
并发症防治与护理
乳房外观矫正与护理
健康教育
病情观察
引流管护理
目的 固定
排出积液血液,促进皮瓣与 胸壁及腋窝组织黏附 皮瓣下引流管妥善固定,保持持续负压吸引

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护理 ppt课件

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护理  ppt课件
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患侧上肢患侧上肢功能锻炼能锻炼患侧上患侧上肢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患侧上肢功能锻炼?以上锻炼要求每天锻炼13次每次30分钟注意避免过劳适可而止特殊情况的患者应酌情减少或延缓锻炼时间但分钟注意避免过劳适可而止特殊情况的患者应酌情减少或延缓锻炼时间但不可停止练习练习健康宣教?患肢不宜行静脉穿刺及测量血压患肢水肿可用小枕垫高放舒适体位或向心性的按摩
3.观察生命体征

给予心电监护,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并做 好记录。
4.妥善固定引流管

负压引流管注意引流管内有无血块堵塞,引流管 有无扭曲、滑脱,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排除,避 免引流不畅;观察负压引流量,切口敷压力逆差造成引流液及气体的逆流而影响治疗。
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护理
前言: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全世界每年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50万死于乳 腺癌
乳腺癌多发于女性,男性少见 20岁以前少见,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多发 40~60岁,尤其是以更年期和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多 见。

什么是乳腺癌?
乳腺癌高危因素
1.家族遗传史 2.乳腺良性疾病史 3.激素水平高 4.生殖因素 5.其他:肥胖、饮食、电离辐射、药物等。



有效咳嗽要领

坐着站着前倾首,慢慢吸气憋一口, 手放肚子三声咳,排出余气O型口。
假体自我按摩
目的:预防假体隆乳术后包膜挛缩乳房硬化

4个3按摩法
一般于术后3天开始自我双乳按摩 每天3次(早、中、晚上各1次) 30分钟一次,持续按摩3个月 按摩方法为挤压假体,使容纳假体的组织 腔大于假体,并压迫包膜防止或对抗其挛 缩。

健康宣教
出院后继续进行功能锻炼 指导健侧乳房的自我检查 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定期复查、化疗、放疗

乳腺癌病人术后的护理查房ppt课件pptx

乳腺癌病人术后的护理查房ppt课件pptx

2024/1/26
7
预防并发症发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术后24小时内,密切监测患者 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 吸、血压等,及时发现并处理
异常情况。
2024/1/26
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 干燥,避免感染。
引流管护理
确保引流管通畅,记录引流液 的性质和量,及时发现并处理 引流异常。
17
饮食习惯调整建议
少量多餐
术后患者消化功能可能减弱,建议采用少量 多餐的饮食方式,减轻胃肠负担。
避免刺激性食物
如辛辣、油腻、生冷等,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和身体健康。
保持充足水分摄入
多喝水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代谢和排泄废物 。
2024/1/26
注意饮食卫生
避免摄入不洁或变质食物,以免引起感染或 食物中毒。
定期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了解疼痛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等信 息。
根据疼痛评估结果,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 阿片类药物等。
采用物理疗法、按摩、针灸等非药物治疗方法,缓解患者疼痛 。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提高疼痛阈 值。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
14
推荐专业心理咨询师
心理咨询网络平台
向患者和家属推荐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
推荐可靠的心理咨询网络平台,让患 者和家属可以在线咨询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热线
提供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方便患者和 家属随时咨询心理问题。
2024/1/26
22
06
功能锻炼与康复训练计划制定
2024/1/26
提供安静的睡眠环境,进行睡眠指导 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改善睡眠质量 。

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查房PPT课件

乳腺癌患者术后护理查房PPT课件
2. 术后情况 了解皮瓣和切口愈合情况,有无皮 下积液,患侧上肢有无水肿。
2 护理问题
① 有感染的危险 ② 活动无耐力 ③ 低效性呼吸形态 ④ 舒适的改变 ⑤ 潜在并发症:创口感染、皮下积液、
皮瓣坏死、患侧上肢水肿 ⑥ 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⑦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⑧ 便秘 ⑨ 焦虑:与担心预后有关
1 健康指导
乳房自检 1. 每月应进行一次乳房自我检查 2. 女性月经规则者每次月经周期开
始后的第9~11天进行自检 3. 月经不规则者每月固定一个时间
进行自检。
1 健康指导
患者出院后上肢功能的锻炼 1. 患者出院后,应继续坚持患肢的功能锻炼。可
重复做上述的各项练习,但近期内要避免用患 侧上肢搬动、提取重物。 2. 要指导病人遵医嘱进行后期化疗等辅助治疗。 3. 要指导病人定期复查,并教会病人对健侧乳房 进行自查的方法。
的形态和质地,主要用来鉴别囊性或实性病灶。 3. 磁共振:软组织分辨率高,敏感性高于X线检查。
7 诊断
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 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应结合患者的临 床表现及病史、体格检查,进行乳腺 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8 治疗
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学 药物、内分泌、放射、生物等 治疗措施。
手术治疗 对病灶仍局限于局部及区域淋巴病人,
树立信心。 结果评价:病人较乐观、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4 健康指导
(Health Education)
4
1 健康指导
饮食营养的需求
乳腺癌术后,手术创面较大,渗血渗液 多,且体液的消耗也大,因此,术后饮食应 适当注意,饮食以易消化的高蛋白加丰富的 维生素为宜,使机体体力早日恢复,促使创 面愈合,并能够耐受术后辅助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乳腺癌概述
• 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死亡原因。 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大城市报告乳腺癌占女性恶性 肿瘤的首位。且有城市化、年轻化、知识化趋势,50%发生于外上象限,其次 为乳腺中央区(乳头附近)。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
• 乳腺癌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光: • 1.激素作用:乳腺是多种内分泌激素的靶器官,其中雌酮及雌二醇对乳腺癌的 发病原因有直接关系。20岁前本病少见,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 较高,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可能与年老者雌酮含量升高有关; • 2.家族史:一级亲属中有乳腺癌病史者的发病危险性是普通人的2-3倍; • 3.月经婚育史:月经初潮年龄早、绝经年龄晚、不孕及初次足月产年龄较大者 发病机
成年妇女乳房是两个半球形的性征器官,位于胸大肌浅面,约在第2和第6肋骨水 平的浅筋膜浅、深层之间。外上方形成乳腺腋尾部伸向腋窝。乳头位于乳房的中 心,周围的色素沉着区称为乳晕。
一、解刨生理概要
• 乳腺有15~20个腺叶,每一腺叶分成很多腺小叶,腺小叶由小乳管和腺泡组成, 是乳腺的基本单位。每一腺叶有其单独的导管(乳管),腺叶和乳管均以乳头为 中心呈放射状排列。小乳管汇至乳管,乳管开口于乳头,乳管靠近开口的1/3 段略为膨大,是乳管内乳头状瘤的好发部位。腺叶、小叶和腺泡间有结缔组织 间隔,腺叶间还有与皮肤垂直的纤维束,上连浅筋膜浅层,下连浅筋膜深层, 称Cooper韧带(乳房悬韧带),有固定和支持乳房的作用。
四、病理生理
• 3.血液转移:乳癌细胞经血液向远处转移者多发生在晚期,但基于对乳癌术后 病人远期疗效的调查和统计,有学者认为乳癌的血行转移可能在早期即已发生, 其以微小癌灶的形式隐藏在体内,成为日后致命的隐患。癌细胞除可经淋巴途 径进入静脉,也可直接侵入血液循环。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依次为肺、骨、肝。 在骨转移中,则依次为椎骨、骨盆和股骨。好发血行转移是乳腺癌突出的生物 学特征,这是本病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所在,也是乳腺癌防治上一个非常棘手 的难题。所以有人认为乳腺癌不单纯是乳房的局部病变,也应视为全身性疾病。
三、病因与发病机制
• 4.乳腺良性疾病:多数认为乳腺小叶有上皮高度增生或不典型增生可能与本病有 关; • 5.营养与饮食:营养过剩、肥胖和高脂肪饮食可加强或延长雌激素对乳腺上皮 细胞的刺激,从而增加发病机制; • 6.环境和生活方式:北美、北欧的发病率约为亚、非、拉美地区的4倍。
四、病理生理
• 1.病理分型 (1)非浸润性癌 包括导管内癌(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底膜)、小叶原位癌 (癌细胞未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及乳头湿疹样乳腺癌。此型属早期,预 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 包括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癌细胞突破管壁基底膜,开始向间 质浸润),早期浸润性小叶癌(癌细胞突破末梢乳管或腺泡基底膜,开始向间质 浸润,但仍局限于小叶内)。此型仍属早期,预后较好。(早期浸润是指癌的浸 润成分小于l0%)
一、解刨生理概要
乳房的淋巴网甚为丰富,其淋巴液输出有四个途径: ①乳房大部分淋巴液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流至腋窝淋巴结,再流向锁骨下淋巴结。部 分乳房上部淋巴液可流向胸大、小肌间淋巴结,直接到达锁骨下淋巴结。 ②部分乳房内侧的淋巴液通过肋间淋巴管流向胸骨旁淋巴结(在第1, 2, 3肋间比较恒定存 在,沿胸廓内血管分布)。 ③两侧乳房间皮下有交通淋巴管,一侧乳房的淋巴液可流向另一侧。 ④乳房深部淋巴网可沿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通向肝。
四、病理生理
(3)浸润性特殊癌 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小管癌 (高分化腺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腺癌、大汗腺样癌、鳞状细胞癌等。此型分 化一般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 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硬癌、髓样癌(无大 量淋巴细胞浸润)、单纯癌、腺癌等。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较上述类型差,且 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但判断预后尚需结合疾病分期等因素。 (5)其他罕见癌:如炎性乳腺癌。
一、解刨生理概要
一、解刨生理概要
• 乳腺是许多内分泌腺的靶器官,其生理活动受垂体前叶、卵巢及肾上腺皮质等 激素影响。妊娠及哺乳时乳腺明显增生,腺管延长,腺泡分泌乳汁。哺乳期后, 乳腺又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平时,育龄期妇女在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乳腺的 生理状态在各激素影响下,呈周期性变化。绝经后腺体渐萎缩,为脂肪组织所 代替。
一、解刨生理概要
一、解刨生理概要
目前,通常以胸小肌为标志,将腋区淋巴结分为三组: I组 即腋下(胸小肌外侧)组:在胸小肌外侧,包括乳腺外侧组、 中央组、肩脚 下组及腋静脉淋巴结,胸大、小肌间淋巴结也归本组; II组 即腋中(胸小肌后)组:胸小肌深面的腋静脉淋巴结; III组 即腋上(锁骨下)组:胸小肌内侧锁骨下静脉淋巴结
五、临床表现
• 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重视,常通过体检或 乳腺癌筛查发现。以下为乳腺癌的典型体征。 • 1.乳腺肿块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 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 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 2.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 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 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单侧 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四、病理生理
• • • • 2.转移途径 1.直接浸润:直2接侵入皮肤、胸肌筋膜、胸肌等周围组织。 2.淋巴转移:可经乳房淋巴液的各引流途径扩散。其中主要的途径为: (1)癌细胞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侵入同侧腋窝淋巴结,进而侵入锁骨下淋巴结以至锁骨上 淋巴结;转移至锁骨上淋巴结的癌细胞。又可经胸导管(左)或右侧淋巴导管侵入静脉血流而 向远处转移。 • (2)癌细胞向内侧侵入胸骨旁淋巴结,继而达到锁骨上淋巴结,之后可经同样途径血行转移。 上述的两个主要淋巴转移途径中,一般以前者居多;后一途径的转移虽较少,但一经发生则预 后较差。据国内有关资料报导,腋窝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淋巴结转移率约为60%,胸骨旁淋 巴结转率为30~35%.另外,乳癌原发部位与转移途径也有一定关系。一般说来,有腋窝淋巴 结转移者,原发灶大多(80%)在乳房的外侧象限;有胸骨旁淋巴结转移者,原发灶则大多 (70%)在乳房内侧象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