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学基础知识教学内容助航标志授课学时4日期教学目标
10-《航海学》课程标准

《航海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航海学课程英文名称:Navigation课程编号:010111B适用专业:航海技术1.前言(1)课程的性质和作用课程性质:《航海学》课程是航海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是海事局规定的海船船员适任证书考试的科目之一,并且海船三副评估的七个项目中五个来自本课程。
课程内容丰富,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强,是航海技术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性知识理论体系,也是航海技术专业的入门性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的必修课程。
课程作用:使学生掌握航海基础知识,会熟练使用航海图书资料,根据航次任务制定一条既安全又经济的航线,并能使用合适的定位方法和导航方法引导船舶沿计划航线安全、经济地航行。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对航海技术专业的其他各门课程《船舶值班与避碰》、《船舶操纵》、《海上货物运输》、《航海英语》、《航海气象与海洋学》等具有重要的知识支撑作用,但和这些课程的知识内容又有交叉点。
其前续课程有:航海数学、船舶原理。
(2)课程基本理念本课程设计,以学生作为船舶三副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以航行值班中的相关工作任务为驱动,构建九个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相一致的学习情境,尽力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按照“项目化教学、自主化学习和职业化训练相统一”的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完成教学目标。
(3)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STCW 78/95公约》所规定的船舶驾驶员的适任标准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海船船员考证的要求,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方针的要求,航海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和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航海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相关的要求而制定的。
课程设计的思路:理论知识紧紧围绕三副岗位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同时又充分考虑海事局对三副适任证书考证和评估的要求。
运用系统化的观点和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载体,充分考虑航海学教学的各个因素和环节,并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技术手段,优化设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航海学》教学大纲上海海事职院

教学内容我院是中国海运(集团)公司所属高校,以航海类专业为主,立足海运、面向社会,培养船舶生产、航运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航海学》是航海技术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可使学生获得从事与船舶驾驶岗位工作所必需具有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在校学习、实训和出海实习,学生具备操作级船舶驾驶员工作的资格和能力。
学生毕业时,在《航海学》知识和能力方面为履行远洋船舶管理级驾驶员职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具体课程目标是:(一)知识教学目标1) 掌握航海基础知识,会使用航海图书资料。
2) 掌握航迹推算方法及各种定位方法。
3) 理解测定罗经差的原理并掌握其方法4) 掌握适应不同航行条件的各种导航方法。
5) 掌握拟定航线的基本原则及方法。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具有利用常用定位方法确定船舶位置的能力;2. 具有使用海图及值班驾驶员常用航海图书资料的能力;3. 具有测定罗经差的能力;4. 初步具有运用基本航行方法的能力;5. 具有航线设计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1. 具有严谨、求实、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2. 具有良好的航海计算习惯;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教学条件教材使用与建设方面:本课程负责人钱立胜、主讲教师顾惠民多次参加编写《航海学》高职高专统编教材,钱立胜还主编过《英版航海图书资料》,曾获得学院优秀自编教材奖。
在早期自编、自印教材的基础上,航海教研室常抓教材建设不懈。
a) 我院课程《航海学》均采用现有高职院校适用教材。
b) “实训”课均采用自编实验指导书,以适应课程大纲的要求和我院现有的实验设备。
c)为配合港监评估考试的需要,我们编写了“船舶定位”、“测罗经差”、“航线设计”、“海图作业”四门评估项目的复习资料,本复习资料不仅可用于实践教学,也是学生扩充知识、主动学习的工具。
d)因自编实验指导书和评估项目的复习资料是根据我院现有设备编写的,使用效果较好。
但随着教改的深入,现行教材和实验内容将作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
《航海学》课程教案

航海教研室
教案版本
年第版
修订日期
一、教学目的和教学设备、资料
.目的:了解和掌握航海上方向的确定、划分和换算方法;航向、方位和舷角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用陀螺罗经测定向位的方法。
.设备与资料: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黑板(白板)。
二、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
.绪论 (分钟)
.四个基本方向的确定 (分钟)
.磁差与自差的求取 (分钟)
.罗经差概念、代号、计算公式和符号 (分钟)
.总结 (分钟)
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
.地磁的规律及磁差变化之间的关系。
.磁差资料的获取与年差的表示方法。
.磁差和自差的计算方法。
.磁向位和罗向位的基本概念和度量。
四、自学内容和作业
.磁差、自差和罗经差。
.磁向位和罗向位。
.年差、磁差、自差和罗经差的求算。
.基本点、线、圈 (分钟)
.地理经度概念、代号和度量 (分钟)
.地理纬度概念、代号与度量 (分钟)
.经差与纬差概念、代号、方向性、计算公式及符号法则 (分钟)
.大地坐标系简介 (分钟)
.总结 (分钟)
三、讲授内容重点和注意事项
.大地水准面、大地坐标系三要素及地理坐标系误差。
.地理坐标概念和度量。
.经差与纬差的方向性和符号法则。
.基准北(真北、磁北、罗北、陀罗北)的确定与相应的向位概念。
.根据半圆方向和罗经点方向的命名进行相应的向位换算。
.舷角的两种度量方式以及与航向和方位间的关系。
.陀罗向位和真向位之间的相互换算和符号法则。
四、自学内容和作业
.航海上划分方向的三种方法。
.陀螺罗经测定向位的基本概念、方法和陀罗向位、真向位和陀螺罗经差之间的相互关系。
《航海学》课程教学大纲(青岛船员)

《航海学》课程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教学目的:《航海学》是海洋船舶驾驶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较强,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综合性课程。
本课程可使学生获得从事与海洋船舶驾驶有关工作所必需具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
通过在校学习、培训和上船实习,学生完全能够胜任操作级驾驶员的工作,能够基本履行远洋船舶管理级驾驶员职责。
在毕业前参加海事局统考,取得海船驾驶员适任证书。
基本要求:通过对《航海学》的学习,学生可熟练掌握:在航用海图上进行船舶航迹推算的方法;远洋船舶导航技术;正确引导船舶从始发港安全、经济的到达目的港;主要航海仪器的正确操作与使用等内容;基本掌握地文航海、天文航海、电子航海和航线与航行方法的基础理论知识等内容。
了解:航海专业数学;基本误差理论;太阳特大高度定位、太阳金星联合定位、三星定位;船舶组合导航;电子海图、导航仪器、电航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结构;特殊环境中的航行;当前航海技术的新发展等内容。
二、相关教学环节安排1.常规课堂教学为主,适当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
2.教学时尽量采用现场课,有关实训在适任评估集中训练时进行。
3.每次课布置作业,作业量1~2道题,主要针对基本概念、计算、理论等内容。
三、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主要内容:航海一(112学时)(一)航海专业数学基础1.球面三角2.观测误差(二)坐标与时间1.地理坐标2.天球坐标3.时间(三)航向、方位和距离1.航海上常用的度量单位2.能见地平距离与物标地理能见距离3.向位与舷角4.向位的测定与换算5.航速和航程(四)海图1.地图投影与分类2.墨卡托海图3.大圆海图4.其他航用海图5.海图识读、管理与使用(五)航迹推算1.航迹绘算2.航迹计算(六)陆标定位1.航海上常用的位置线2.方位定位3.距离定位4.移线定位(七)天文定位1.天体视位置2.天体高度的测定3.高度差法求船位线4.观测太阳定位5.晨昏测星定位(八)船位误差1.评定船位误差的基本方法2.推算船位误差3.陆标定位误差4.天文定位误差航海二(56学时)(九)电航仪器1.磁罗经2.陀螺罗经3.回声测深仪4.计程仪(十)无线电仪器定位1.无线电测向定位2.雷达定位3.罗兰C定位4.GPS定位(十一)船舶组合导航1.船舶组合导航2.船舶组合导航系统3.利用天体测罗经差航海三(55学时)(十二)航标1.航标的作用与分类2.海上浮标制度(十三)航海图书资料1.航海图书目录2.《世界大洋航路》与每月《航路设计图》3.《航路指南》4.英版《进港指南》5.航标表6.英版《无线电信号表》7.中、英版《航海通告》及海图改正8.其他资料(十四)航线与航行方法1.大洋航行2.沿岸航行3.狭水道航行4.特殊环境中航行5.船舶交通管理(十五)航行计划与记录1.航行计划的拟定2.燃料消耗与船舶航速的关系3.航海日志4.航行数据记录仪5.电子海图课时分配四、考试方式及要求采用日常考核与结束课程考核相结合,各占一定的比例(具体比例按学院有关条例执行)。
《航海学基础》课程标准

《航海学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类别:职业能力素质课学时:80一、课程性质《航海学基础》是航海技术专业主要专业课程之一,是海船船员适任考试科目《航海学》中的一部分。
课程内容包括航海专业数学基础、航海地文、航海天文,是航海技术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性知识理论体系,也是航海技术专业的入门性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是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养成的必修课程。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员应熟练掌握:航海专业数学基础、地理坐标、向位和距离、海图、航迹推算、陆标定位、天文基础等部分内容。
通过学习,学员具备通过测定陆标方位、距离等因素确定船位的能力,具备海图识读、管理和使用的能力、具备航迹绘算、航迹计算的能力、具备天文定位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为航海技术专业的入门性课程,为学生学好航海技术的其他专业课程提供良好的知识支撑。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四、实施要求1、教学要求(1)航海专业数学基础通过对比、联系实践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球面几何、球面三角形的性质、特点,掌握球面三角形的求解方法,了解观测误差。
以理论教学为主,加强与学员的互动。
(2)坐标、向位和距离坐标、向位和距离是航海学的基础知识,其中灯标射程为教学难点。
授课应以理论教学为主,联系航海工作实际并注意加强与学员之间的互动。
(3)海图海图是航海必备的航海资料和工具。
正确的了解海图的特点,熟悉海图上的资料,正确的使用、管理海图是船舶驾驶员的重要任务之一。
授课应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海图室的海图资源,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海图的相关知识。
(4)航迹推算航迹推算是驾驶员在任何情况下、在任何时刻求取船位的最基本方法,也是陆标定位、天文定位、电子定位等的基础。
航迹绘算是教学重点和难点,授课应以理论教学为主,对各种风流状态下的航迹推算进行分类、比对教学。
(5)陆标定位陆标定位是通过观测陆标与船舶之间的某种相互位置关系进行定位的方法和过程,是航海上获得船位的重要方法。
定位方法是教学重点、提高定位精度是教学难点。
《航海概论》课程标准

《航海概论》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港口与航运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按照立德树人根本要求,以“三全育人”为路径,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船舶、航海有基本的认知,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前续课程为《国际航运地理》;后续课程为《理货业务》、《国际货运代理实务》、《海上货物运输与保险》、《港口装卸工作组织》、《船舶代理业务》。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船员组织,船员的职责;2.掌握船舶基本常识,船舶动力设备、操纵设备、装卸设备和安全设备以及船舶的各种航行性能;3.掌握航海地理坐标,航向和方位,船舶能见距离,船舶航速和航程相关计算,船舶时间系统;4.掌握航海气象和海况;5.掌握航行计划的制定,航行值班的安排,特殊地区的航向方法;6.掌握航行途中货物的保管方法。
(二)能力目标1.能看懂船舶规范;2.能看懂船舶航行计划。
(三)素质目标1.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2.良好的道德品质,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用于探索的良好作风。
三、参考学时参考课时:36学时四、课程学分课程学分:2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六、教学建议(一)教学方法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更多的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入移动信息化教学手段。
建议采用“教、学、做”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建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船舶结构实训室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模拟、实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营造开放仿真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建议进行分组教学,项目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及团队精神。
建议进行双语教学,让学生习惯船舶结构的英文表达。
(二)教学评价引入行业标准和作业规范,建设课程在线题库,实现教考分离。
注重过程考核和能力评价。
(三)教学条件1..实验实训条件建议2.师资条件本课程的教师建议具有海船驾驶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并持有甲类三副及以上职务证书。
航海学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熟悉航海仪器的基本组成、功能及其操作方法,了解航海仪器的维护与保养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航海仪器的技能,提高学生在航海环境中的应变能力。
3.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安全意识,激发对航海事业的热爱。
教学内容:1. 航海仪器概述2. 雷达操作与应用3. 磁罗经操作与使用4. 航海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航海仪器在航海中的作用。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航海仪器概述1. 讲解航海仪器的定义、分类及其在航海中的重要性。
2. 展示航海仪器的图片,使学生直观了解各类航海仪器的特点。
三、雷达操作与应用1. 讲解雷达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功能。
2. 讲解雷达的开关机步骤、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 进行雷达现场操作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提问。
四、磁罗经操作与使用1. 讲解磁罗经的组成部件、作用及工作原理。
2. 讲解磁罗经的使用方法、维护与保养。
3. 进行磁罗经现场操作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提问。
五、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航海仪器在航海中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关于航海仪器的知识。
2. 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
二、航海仪器的维护与保养1. 讲解航海仪器的维护与保养原则。
2. 讲解各类航海仪器的维护与保养方法。
3. 进行航海仪器维护与保养现场演示,让学生观察并提问。
三、实训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航海仪器操作实训。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学生互相交流操作心得。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航海仪器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积极性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复习效果,了解学生对航海仪器知识的掌握程度。
《航海学(地文)》教学大纲

航海学(地文)》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航海学/Geographic Navigation学时/学分:90/6先修课程:《船舶原理》、《船舶结构与设备》、《航海英语》、《船艺训练》适用专业:航海技术、海事管理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航运学院、航海技术系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航海学是船舶驾驶专业的重要专业课,通过教学达到学生掌握一般航海理论基础知识;掌握船舶定位的各种方法和一般航行方法;了解航海图书资料的内容及使用方法,为今后的实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的目的。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海图作业和海上实习等各个教学环节之后,学生达到:1.掌握航迹绘算和利用陆标、无线电定位系统等测定船位的方法;2.能完成航行值班中有关所学知识的海图作业;3.掌握海图、定位的基本知识;4.掌握各种条件下的航行方法;5.用航海图书资料,拟定航行计划及进行航线设计。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1第一章:坐标、方向、距离(08)2第二章:海图、恒向线(14)3第三章:航迹推算(12)4第四章:位置线和船位理论(04)5第五章:陆标定位(08)6第六章:无线电定位(02)7第七章:航标与航标表(06)8第八章:航海图书资料(12)9第九章:图书的改正与管理(04)10第十章:大洋航行与最佳航线(04)11第十一章:沿岸航行(04)12第十二章:狭水道及运河航行(04)13第十三章:特殊条件下的航行(04)14第十四章:航行计划和航海日志(04)三、课程特色《航海学》是航海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航运学院的平台课程和品牌特色课程。
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的坚实的航海基础知识,还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及海上实践经验,因此,本课程除了理论教学外,还包括诸多的实验环节。
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要在训练基地及营运船舶上进行必要的航海技能训练及业务训练。
相较其他专业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并投入更多精力。
四、教材及参考书教材:《The American Practical Navigator》主编:Nathaniel Bowditch出版社:Paradise Cay Pub. 出版时间:2002教材:《航海学》主编:郭禹出版社: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参考书:1《航海学(上、中、下)》主编:钱淡如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2《航海学(地文航海)》主编:钱淡如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3《地文航海》主编:李锦芳出版社: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航海学(天文)》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航海天文学/Celestical Navigation学时/学分:48h/3学分(其中含实验4学时)先修课程:航海地文学、航运经济地理适用专业:航海技术、海事管理开课学院、系或教研室:航运学院航海技术系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航海天文是航海技术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也是一名船舶驾驶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过程设计
1-8助航标志
航标(Aids to navigation)
人工设置的助航标志,设置在沿岸及狭窄水域或重要航段或危险水域附近,引导船舶安
全航行的重要设施。
一、航标的标示危险区、其它特殊用途
二、航标的种类(图片演示)
1.按设置地分
有沿海航标、河道航标、船闸航标
设在或系泊在孤立的危险物之上或尽量靠近危险物的地方,标示其周围为可航水域,船舶应参照有关航海资料避开该标航行。特征--标身形状:柱形或杆形;颜色:为黑色中间一条或多条红色横纹;顶标:垂直两个黑球;灯质:为联闪白光2次周期5 s[F1(2)5s]。
4.安全水域标志(safe water marks)
设在航道中央或航道的中线上,标示其周围为可航水域,船舶可在其任一侧航行。
4.按技术装置分:发光航标、不发光航标、音响航标、无线电航标;
发光航标(灯标):灯塔、灯船、灯浮、灯桩等
不发光航标:立标、浮标
音响航标:雾钟(Bell)、雾锣(Gong)、雾哨(Whistle)、雾角(Horn)或低音雾角(Diaphone)、雾笛(Siren)、爆音雾号(Explosive)、雾炮(Gun)等。
2.按设置形态分:
固定航标:灯塔(Light house)、灯桩(Light beacon)、立标(beacon)等。
浮动航标:灯船(Light vessel)、浮标(Buoy)等。
3.按用途分:
导航航标(导灯(Leading Lights)、区界灯(Lights inline))、定位航标(定向标(Direction Lights))、避险航标、专用标志等。
特征--标身形状:球形;颜色:红白相间竖纹;顶标:单个红球;灯质:等明暗[Iso]或长闪1次周期10s[LFL 10s]或莫尔斯信号“A”[Mo(A)],光色为白色。
(2)推荐航道侧面标志
推荐航道左侧标志:设在航道的分叉处,标示推荐航道的左侧界限;标身形状:与左侧标志相同,颜色为红色中间绿色横纹;顶标:为单个红色圆;灯质:为混联闪红光2次加1次[F1(2+1)]。
推荐航道右侧标志:设在航道的分叉处,标示推荐航道的右侧界限;标身形状:与右侧标志相同,颜色为绿色中间红色横纹;顶标:为单个绿色圆锥;灯质:为混联闪绿光2次加1次[Fl(2+1)]
西方位标志:设在标志点的西方,标示该标的西侧是可航水域,船舶应在该标的西方通过。特征:标身形状:柱形或杆形;颜色:为黄色中间黑色横纹;顶标:为两个黑色圆锥尖相对;灯质:为联甚快闪9次周期10s[VQ(9)10sJ或快闪9次周期15s[Q(9)15s]。光色均为白色。
3.孤立危险物标志(isolated danger marks)
无线电航标:无线电信标(Radio beacon)、雷达反射器(Radar Reflector)、雷达航标(Radar Beacons)及无线电双曲线定位系统的信号发射台等
第一章航海学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1-8助航标志
三、水上航标制度(图片演示)
(一)国际浮标A、B系统
国际浮标系统分“A区域”和“B区域”
1)实行“A区域”的国家:欧洲、非洲、大洋洲和亚洲一些国家等
2)实行“B区域”的国家:美洲和亚洲的日本、韩国、菲律宾等
3)不包括:灯塔、光弧灯标、导灯和导标、灯船及大型助航浮标
4)浮标形状:罐形、锥形、球形、柱形和杆形
5)标志的类型(五种):侧面标志、方位标志、孤立危险物标志、安全水域标志、专用标志
第一章航海学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1-8助航标志
2.方位标志(cardinal marks)
设置:在以标志点(通常为危险物或危险区)为基准的4个隅点方位所组成的4个象限中,
命名:方位标志以基点方位命名。
北方位标志:设在标志点的北方,标示该标的北侧是可航水域,船舶应在该标的北方通过。特征--标身形状:为柱形或杆形,颜色为上黑下黄;顶标:为两个黑色圆锥尖朝上;灯质:为甚快闪[VQ]或快闪[Q]。
2)A区域侧面标志
(1)侧面标志特征
左侧标:在航道的左侧,标示航道的左侧界限;标身:形状为红色罐形(柱形)或杆形,顶标:为单个红色圆罐;灯质:除混联闪红光2次加1次[F1(2+1)]外的任何节奏
右侧标志:设在航道的右侧,标示航道的右侧界限;标身:形状为绿色锥形(柱形)或杆形;顶标;为单个绿色圆锥;灯质:为除混联闪绿光2次加1次[Fl(2+1)]外的任何节奏
第一章航海学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助航标志
授课学时
4
日期
教学目标
应知应会
1、了解助航标志的种类1、能说出助航标志的种类
2、掌握各类航标的特点和含义2、能够阐述各类航标的特点和含义
3、掌握各类航标的标准图式3、能正确识别海图上航标的图式
教学重点
各类航标的特点和含义
解决方案
图片演示
教学难点
各类航标的标准图式
解决方案
东方位标志:设在标志点的东方,标示该标的东侧是可航水域,船舶应在该标的东方通过。特征--标身形状:为柱形或杆形,颜色为黑色中间黄色横纹;顶标:为两个黑色圆锥底相对;灯质:为联甚快闪3次周期5s[VQ(3)5s]或联快闪3次周期10s[Q(3)10s]。
南方位标志:设在标志点的南方,标示该标的南侧是可航水域,船舶应在该标的南方通过。特征--标身形状:为柱形或杆形,颜色为上黄下黑,顶标:为两个黑色圆锥尖朝下;灯质:为联甚快闪6次后加长闪1次周期10s[VQ(6)+LF1 10s]或联快闪6次后加长闪1次周期15s[Q(6)+LFL15s]
(二)航标的特点和含义
1.侧面标志(Lateral marks)
侧面标志结合“浮标习惯走向”使用,通常用于界限明确的航道。这些标志指明应遵循航路的左侧或右侧界限。
“A区域”和“B区域”的区别就在于其侧面标志的颜色(标身、顶标和光色)不同:“A区域”是“左红右绿”;“B区域”是“左绿右红”。
1)浮标的走向(direction of buoyage):(1)船舶从海上驶向港口、河道、港湾或其他水道时所采取的走向;(2)在外海、海峡或岛屿之间的水道,由浮标管理当局确定其方向,原则上应是围绕大片陆地的顺时针方向;(3)根据需要在海图上可用适当的符号表示(英版海图洋红色箭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