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头脑和不高兴(教学设计 )-窦桂梅
《没头脑和不高兴》教学设计3篇

《没头脑和不高兴》教学设计《没头脑和不高兴》教学设计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没头脑和不高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没头脑和不高兴》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向学生推荐《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初步了解书的内容,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2、潜移默化地进行成本书的方法指导,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
3、通过阅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明白如果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长大就做不了大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大致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能够进行有效阅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推荐书目:同学们课外读过很多书吧?那你最喜欢读什么书?为什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推荐一本非常幽默的好书。
它是--学生读课题《》,教师板书。
二、欣赏封面,走近作者。
我们看一本书要从封面读起。
只要仔细观察,你会在封面上发现很多信息。
仔细观察封面,你都发现了什么?预设1、题目读一下题目,读后有什么疑问吗?(板书:疑问)学习贵在质疑,因为我们好多重大的发现,都是从一个个的疑问开始的。
如果我们的课外阅读带着疑问来读,一定非常有意思。
预设2、图画你观察的真细致,你关注了画面,而且图文结合,有自己的想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预设3、作者板书,听了这个名字,想象一下作者能是一个怎样的人?那么本人与你想象的一样吗?(出示简介: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天生的儿童文学作家。
他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中国儿童的成长。
他是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
他是我国具有国际影响的儿童文学大家。
他是一个风趣幽默、童心永驻的老头儿。
)和你想象的一样吗?想象是一件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无论想象是对还是错,都能给我们带来惊奇和欣喜。
预设4、作品类别很多书上都有这样的小字,别少看了这些小字,从中我们会发现很多信息,中国说明作家是中国人。
小学阅读课《没头脑和不高兴》教案

小学阅读课《没头脑和不高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书,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乐于分享的习惯。
3. 引导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没头脑和不高兴》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没头脑和不高兴》2. 教学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故事书,引出今天的课文《没头脑和不高兴》。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3. 分享交流:分组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4. 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
5. 总结提升:让学生谈谈自己从故事中学到的道理,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 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从故事中学到的道理。
3. 家长参与评价:观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是否践行了故事中的道理。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 情景模拟: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角色扮演:鼓励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增强他们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七、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让学生提前阅读《没头脑和不高兴》,了解故事情节,准备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2. 课堂导入: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故事中的道理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4. 分享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5.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评,引导他们从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
阅读课《没头脑和不高兴》教案

阅读课《没头脑和不高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没头脑和不高兴》这个故事,理解故事内容,了解两个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没头脑和不高兴》故事文本。
2. 教学知识点:故事情节、主人公性格特点、团队合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性格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任务驱动法:让学生通过完成相关任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没头脑和不高兴》这个故事。
2. 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故事文本,理解故事内容。
3. 讲解: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性格特点。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5. 总结:总结故事的主题思想,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对故事主题思想的领悟程度。
3. 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六、教学资源1. 故事文本:《没头脑和不高兴》电子书或纸质书。
2. 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故事情节图片、视频等。
3. 讨论问题指南: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方向和问题。
4. 任务驱动练习:相关阅读理解练习题。
七、教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故事背景,阅读故事文本。
2. 第3-4课时: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主人公性格特点。
3. 第5-6课时: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4. 第7-8课时:总结故事主题思想,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2. 在讲解故事情节时,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3. 在讨论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时,注重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并联系实际生活。
4. 在阅读理解练习中,关注学生的答题思路和技巧。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故事中的角色。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团队合作的小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
《没头脑和不高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设计

《没头脑和不高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设计“没头脑”和“不高兴”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
2、帮助学生认识“兜、暂”2个生字。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明白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思路: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童话故事不但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而且还让我们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今天让我们再学一篇童话。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交流感受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自学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交流感受:初读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想法?三、抓住线索,细读文本1、再次快速浏览全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文章分段。
2、巧抓课文线索:“没头脑”和“不高兴”变化前--变化后-又变回原来的样子。
3、根据线索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探究明理,角色换位1、浏览课文,画出课文能告诉我们这个故事的道理的句子。
2、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没头脑”和“不高兴”?他们遇到过什么麻烦吗?5、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五、拓展延伸,改写故事1、想象一下,如果“不高兴”是建筑师,“没头脑”当了演员,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动脑筋之后请写下来。
2、小组交流3、推荐代表发言六、布置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多读童话故事。
板书设计:3、*“没头脑”和“不高兴”做事不周全没头脑没有记性要养成好习惯脾气古怪不高兴耍性子[《没头脑和不高兴》教学设计教学教案设计]。
没头脑和不高兴(教学设计)-窦桂梅

没头脑和不高兴(教学设计)-窦桂梅没头脑和不高兴》导读课教学设计第一板块:故事猜猜猜一、听片段,猜名字一)猜“没头脑”1.故事背景:邻居常来串门,听到了什么故事?2.故事片段:孩子常来串门,一次忘记了书包,又忘记了帽子,最后把别人的手套拿走了。
你听到了故事?3.问题:这个孩子叫什么名字?小结:这个孩子叫“没头脑”。
二)猜“不高兴”1.故事背景:没头脑有一个怪脾气,大家都不想跟他玩,听读故事片段,你能给他起个名字吗?2.故事片段:没头脑总是不高兴,不管是上东还是上西,他总是不满意,甚至在合唱时也会出现怪异的行为。
大家都不想跟他玩了。
小结:这个孩子叫“不高兴”。
二、看封面,引目录一)看封面,猜人物1.问题:能否猜出《没头脑和不高兴》中的两个人物?2.答案:没头脑和不高兴,通过阅读故事中的描写,可以验证猜测。
二)看封面,了解信息通过观察封面,了解故事的基本信息和主题。
本文介绍了如何通过阅读目录和深入感受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来更好地阅读一本书。
首先,介绍了一种猜读的阅读方法,即在读书的过程中猜测故事情节和答案。
然后,通过介绍著名作家任溶溶老爷爷的作品,强调了作家的特点和能力。
接着,介绍了如何通过阅读目录来了解一本书中的故事数量和内容,并进行了数故事的练。
最后,通过深入感受故事中的人物特点,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主题。
文章中存在一些格式错误和明显有问题的段落,需要进行删除和小幅度改写。
文章中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需要删除的段落。
以下是小幅度改写后的文章:第四版块:故事小剧场(用表演激发孩子们参与阅读)一、交代上文1.大家还记得故事里的“不高兴”吗?他曾经想当演员但被拒绝,这次仙人把他变大,让他演《武松打虎》中的老虎。
2.《武松打虎》是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的一段故事,讲述了武松在喝酒后遇到老虎,用拳头打死老虎的故事。
二、聚焦研究《武松打虎》一)画动词:请大家默读一遍,圈出描述武松和老虎动作的词语。
(学生自读、圈画)二)读动词:请大家找出哪些是武松的动作,哪些是老虎的动作。
小学阅读课《没头脑和不高兴》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阅读课《没头脑和不高兴》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理解《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理解他人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没头脑和不高兴》故事文本。
2.2 教学辅助材料:与故事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故事主题的兴趣。
3.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故事,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故事情节,人物性格。
3.3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现,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评价。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故事的内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5.2 课后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故事表演,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学文本:《没头脑和不高兴》故事文本。
6.2 教学辅助材料:与故事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6.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白板等。
第七章:教学步骤7.1 导入:通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对故事主题的兴趣。
7.2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阅读故事,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故事情节,人物性格。
7.3 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
7.4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和行为。
第八章:教学策略8.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2 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8.3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故事情节。
第九章:教学反馈9.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现和理解程度。
小学阅读课《没头脑和不高兴》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没头脑和不高兴》。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没头脑和不高兴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理解、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没头脑和不高兴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学会理解、尊重他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学生课外阅读书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课题《没头脑和不高兴》,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没头脑和不高兴是什么意思?(2)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并板书:没头脑——做事粗心大意、不高兴——总是闹情绪。
2. 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没头脑和不高兴的特点。
3. 合作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觉得没头脑和不高兴为什么会成为好朋友?(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因为他们互相包容、互相帮助。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扮演没头脑和不高兴,进行角色表演。
(2)学生分享表演感悟,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尊重他人。
5. 拓展延伸(1)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课外阅读书籍,交流阅读心得。
(2)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提取信息、概括总结。
6. 总结反馈(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没头脑和不高兴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7. 布置作业(1)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阅读一本课外书籍,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自主阅读、合作交流和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没头脑和不高兴 教案教学设计

《没头脑和不高兴》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故事中“没头脑”和“不高兴”这两个角色的特点,认识他们的行为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懂得尊重他人,善于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3. 引导学生学会从故事中提炼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讲述了一个名叫“没头脑”和一个名叫“不高兴”的两个角色的故事。
没头脑做事粗心大意,总是考虑不周全;不高兴则总是固执己见,不愿意与他人沟通。
他们的行为给周围的人带来了许多困扰,最终在一位智者的引导下,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开始努力改正。
2. 教学重点:通过故事讨论没头脑和不高兴的行为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其负面影响,并学会改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讲述故事,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2.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没头脑和不高兴的行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亲身体验其行为带来的后果,从而达到换位思考的效果。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述故事: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学生关注没头脑和不高兴的行为。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没头脑和不高兴的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4. 角色扮演:每组选取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体验其行为带来的后果。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自己在与他人相处时是否存在没头脑和不高兴的行为,并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于没头脑和不高兴行为的认识程度。
2. 通过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对于尊重他人和沟通合作的实际操作能力。
3.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和心得体会,评估他们对于教学内容的吸收和应用情况。
七、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或纸质故事书:用于讲述故事和引导学生讨论。
2. 讨论卡片:用于分组讨论时记录学生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同时,一边猜想,这样的读书方法就是猜读,读着读着,猜着猜 着,答案就出来了。这没头脑,就是这么个没头脑,这不高兴,就是 这也不高兴,那也不高兴! (三)看作者,知特点
这个故事好玩吧。能写出这么好玩的故事的人,你觉得他可能是个 怎样的人呢?你猜猜是个会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你们能把猫变成狗吗?不能。你们会七十二变吗?不能。你们能飞 吗(我是说不坐飞机什么的)?不能。能遁地吗?不能。可是我能!
——《小妖精闯祸》
三、指导读书计划和读书方法 1、这本书,我们计划用四个星期读完,读的过程中,用上我们这
节课学习的读书方法,你对故事当中的哪个片段感兴趣,你可以大声朗 读,录制一段音频,作为班级小小播音员放给大家听!
【第四版块:故事万花筒】(介绍其他故事,读书计划等) 一、介绍其他人物,推荐阅读
过渡:没头脑和不高兴,光名字就很有意思。书中还有一些有意思 的人物呢,猜猜他们又是哪个故事中的,又会发生哪些有意思的故事 呢? PPT出示:没头脑 不高兴 泰焦傲 甄用工 闹闹 生自由猜。 你们自己去读一读就知道啦! 二、推荐精彩片段:
猜读 默读
不高兴 (图 ) “不高兴,不高兴 。” ……
演读
《没头脑和不高兴》导读课教学设计
第一板块: 故事猜猜猜 1、 听片段,猜名字 (一)猜“没头脑” 1、我有个邻居,常到我家串门,听读(板书),串门的时候,在邻 居家发生了什么故事? 2、听读故事片段: 这孩子常上我家串门。玩了半天,走了。我把门刚给关上,嘭嘭 嘭,外面敲门了。“对不起,我书包给忘了。”他一边脱帽子手套,一 边进屋子找书包。他找到书包,走了。 我把门刚给关上,嘭嘭嘭,外面又敲门了。“对不起,我帽子给忘 了。”他进屋找到帽子,走了。 我把门刚给关上,嘭嘭嘭,外面又敲门了。这回我把门打开,也不 看是谁,就把一副手套塞出去:“没头脑,你的,拿去!”我进屋子一 看,那不是他的书包吗?多半他回来找帽子,又把书包给丢下了。 3、你听到了故事?(“对不起,我忘了……”) 4、“他”叫什么名字? 小结:这没头脑就想书里说的这句话,“没头脑就是这么个没头 脑”。(板书“没头脑”) (二)猜“不高兴” 1、这个没头脑,有一个要好的同学,经常找他玩,听读故事片 段,你想给这里的“他”起个什么名字? 他有那么个怪脾气,一件事情,大伙儿谈得好好的,他偏来个“不 高兴”,这也不高兴,那也不高兴。 大伙儿要上东,他不高兴上东,要上西; 大伙儿上西了,他又不高兴上西,要上东。 这么个人,谁还高兴跟他玩呐!可你不高兴跟他玩,他可是不高兴 你不高兴跟他玩,换句话说,就是他偏高兴跟你玩。……有一回他在联
欢会上跟大家一起合唱,唱得好好的,不高兴忽然不高兴唱得那么快, 于是一个人慢悠悠地唱起来,弄得这个合唱怪腔怪调的还不说,大伙儿 一个曲子唱完了,他才唱了三分之一,大家只好听他独唱,唱完那剩下 的三分之二。 打那回起,大家不敢请他表演节目了,他想演戏,大家都朝他拱拱手, 不让他演。
2、小结:这不高兴,正向书里说的,“这也不高兴,那也不高 兴”。(板书“不高兴”)你们听读,猜想,这也是一种读书方法, 真好!(回扣板书“听读”) 二、看封面,引目录 (一)看封面,猜人物
(3)假如没头脑变大后做其他的工作,他又忘了什么呢? 7、看动画,长大后做工程师的情况。(播放动画片看戏的片段)
8.没头脑经历了这些事儿,会怎么办?(看来这丢三落四的坏习惯还 真能影响做大事情呀?到书中去看吧!板书“?”)
第三版块:故事小剧场(用表演激发孩子们参与阅读) 一、 交代上文
1、还记得故事里的“不高兴”吗?还记得演戏的时候,大家都不让 他演,他偏要演,还要拿定注意当个演员,出这口气呢。这回,仙人把 他变大,让他演《武松打虎》的中的老虎。
2、书里有介绍: 大家一定知道,《武松打虎》是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里的一段 故事,讲的是好汉武松喝了酒,过景阳冈,遇到老虎,抡起拳头,三拳 两拳就把它给打死了。
二、聚焦学习《武松打虎》 (一)画动词: 我们再来默读,仔细看看他是怎么表演的。 小铅笔,拿起来!一边读,一边把描写武松和老虎的动作的词圈画出 来。 (学生自读、圈画) (二)读动词: 你都找到了哪些动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哪些是武松的动作,哪些又是老虎的动作? (三)做动作: 我说动词,你来做一做动作。 “走、拿、打,扑、蹿、打…… ”(节奏感) 这么有意思的环节,我们一起来演一演吧。 (四)学表演: 武松打虎开始啦,谁来当武松?谁来当老虎? 我们下面的同学就是观众,一起来读读旁白? 大幕拉开了(音乐开始),(师配音:锵锵锵,配出节奏感 ) 武松上场,只见树木后面扑出一只吊睛白额猛虎,这猛虎当然就是不高 兴。(学生读) (五)猜结局:
1.看封面《没头脑和不高兴》中的两个人物,你能猜猜他们分别是 谁吗? 2.师读文中描写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文字,验证猜测。 他名字叫没头脑,人可有头有脑,头还挺大的,眼耳口鼻,哪样不 少。他读书也聪明,决不能没脑子。 他有那么个怪脾气,一件事情,大伙儿谈得好好的,他偏来个“不 高兴”,这也不高兴,那也不高兴。
著名作家任溶溶老爷爷的作品,人们称他“是不可多得的、幽默 的,天生的,会写童话的儿童文学作家”。
(四)看目录,知篇目 1、他笔下的好故事除了《没头脑和不高兴》还有哪些呢?翻翻目
录你就知道了!每一本书的目录就是这本书中的阅读地图,它能让你一 下子就知道这本书中都藏着哪些好故事,还等什么,快让我们一起打开 目录吧。
——《小妖精闯祸》
他躺在床上,打一个呼噜,身子胀一点,打一个呼噜,身子胀一 点, 一个呼噜又一个呼噜,身子胀一点又胀一点,就跟自行车胎打气似的。
——《一个天才杂技演员》
闹闹一个劲地叫:“我要吃炒鸡蛋!我要吃炒鸡蛋!我要 吃……”他嗓子也叫哑了,不知怎么搞的,眼泪就扑簌扑簌地流下来。 他这是气呀!
——《奶奶的怪耳朵》
他躺在床上,打一个呼噜,身子胀一点,打一个呼噜,身子胀一 点, 一个呼噜又一个呼噜,身子胀一点又胀一点,就跟自行车胎打气似的。
——《一个天才杂技演员》
闹闹一个劲地叫:“我要吃炒鸡蛋!我要吃炒鸡蛋!我要 吃……”他嗓子也叫哑了,不知怎么搞的,眼泪就扑簌扑簌地流下来。 他这是气呀!
——《奶奶的怪耳朵》
你们能把猫变成狗吗?不能。你们会七十二变吗?不能。你们能飞 吗(我是说不坐飞机什么的)?不能。能遁地吗?不能。可是我能!
第二板块:故事放大镜(根据故事深入感受人物特点) 1、 默读“戒严”片段,体会人物特点 过渡:这没头脑这回,又是怎么个没头脑?我们到书中去读读其中的 一个情节。 (一) 默读“戒严” 1.默读,现在请同学们翻到第(4.5)页(课件圈出来“戒严”) 请你用默读的方法,你还记得默读的要求吗?不出声、不指读,遇 到不认识的生字可以跳过去。
…… 扮演老虎
......
......
......
......
(2)也可以小组内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故事,共同制作一份读书海 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如果有,可以放在课件里)
我看到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读啦,那就带着自己的好奇, 下去读读吧!
板书:
任溶溶 幽默
没头脑 ( 图 ) “对不起,……我给忘了。” “……大半天……翻出来。”
猜猜不高兴演的武松打虎和我们所了解的武松打虎的故事是一样的
吗,结果是怎一样的吗?你们自己去读一读吧!(板书“?”) 三、总览全文 课件ppt.你们多么了不起,4849个字的《没头脑和不高兴》,就这
样一点一点阅读完了。或猜读,或默读,或演读……原来按照一个个情 节读下去,回过头来,从头至尾再浏览一下,关注人物的语言和动作 描写,心中就有总体印象了,课后好好看吧!
2、数故事,快翻开书,你们找到目录页了吗?一起来数一数,这本 书有几个故事? (1)归类:生自由说:6、7、15、21……个 学生自主验证,到底有几个呢?小顾问,谁来说。 (2)教师指导读目录(手拿书,数故事,读题目,我说你找) 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第一个故事就是我们刚刚读到的——《没头脑和 不高兴》,第二、三……(指名学生说) 第6个是——大家一起说。 翻过来、继续看,还有一个呢,谁来念念它的题目。 (3)点拨长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大大大和小小小历险记》,到底 多长呢? 任溶溶爷爷要讲15回,才把这个故事讲得完呢!也就是说,可以看作一 个长故事,里面有15个小故事,它算是一个故事。 再来数一数,这本书到底有几个故事? 生:7个
2、默读时间两三分钟,开始默读,没头脑在家里又是怎么个没头脑 啦? 3、练习:读读这段描写——大前天的半天,前天的半天,昨天的半 天,今天早晨都在干什么?这几天都在干什么?
大前天半天没找到的橡皮,翻出来了。 前天半天没找到的毛笔,翻出来了。 昨天半天没找到的笔盒,翻出来了。 今天早晨半天没找到的算盘,翻出来了。
小结:遇到这样的句子,可以放声好好读读,体会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呢。从中,我们可以更深的感受到,这个没头脑,难怪叔叔给他送回去 那么多他自己的东西呢!难怪他几乎天天丢三落四呢!
4、结合你们的生活,猜猜,这个小马虎还会做哪些丢三落四的事 儿?(上学忘了带红领巾、作业本)
5.你若是妈妈,或叔叔你会对他说什么?你若是他的弟弟或妹妹, 你想说什么? 6、出示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1)没头脑的妈妈对没头脑这样马虎可是很着急,唉,“瞧你这个没头 脑,大起来可怎么做大事情啊,唉,大起来可怎么得了啊!”ppt出示妈 妈的话,师扮演妈妈读 (2)没头脑又是怎么说的呢?(ppt出示:这是小事情,算得了什么, 我才不在乎那!大起来做大事情,那可是另外一回事!生齐读。)
2、以下两项,同学们可以自己选择一个: (1)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两个发生在没头脑和不高兴身上的典型 事例了解“没头脑”和“不高兴”的性格特点,以及所受启发。读书计划中 可以针对其中的故事人物设计一张读书报告单:
人物
性格
故事
我的启发
没头脑
丢三落四、马 虎 ……
…… 设计少年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