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写作论文(小说篇)
名著论文范文

名著论文范文《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部杰出作品,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它以描绘贵族社会生活为主线,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众形象鲜明的人物为主角,展现了一个宏大的家族故事。
作为一部古典名著,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有着深刻社会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
首先,作为一部小说,《红楼梦》在文学艺术方面有着极高的成就。
它以虚构的手法,刻画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的形象塑造不仅在描写细致入微,而且在塑造深刻的心理描写上也有着独到之处。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仅是小说中的角色,更是对社会人性的深刻剖析,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其次,《红楼梦》在社会意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为一部描写封建社会的小说,《红楼梦》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腐朽现象,对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封建婚姻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主要人物的塑造和周围环境的描写,作者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荒诞和虚伪,对封建社会的黑暗面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同时,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塑造和周围环境的描写,作者也展现了封建社会中人性的悲剧和命运的悲剧,对封建社会的人性悲剧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这些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探讨,使《红楼梦》成为了一部有着深刻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
最后,《红楼梦》在历史文化价值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部描写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学作品,《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有着深刻历史文化价值的文学作品。
它通过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描写和探讨,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风貌和特点,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映。
同时,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塑造和周围环境的描写,作者也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性悲剧和命运悲剧,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性和命运进行了深刻的反映。
经典文学论文

经典文学论文经典文学是指在历史潮流中得以脱颖而出的文学精品,具有极大的阅读价值。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经典文学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经典文学论文篇1浅谈文学经典阅读摘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形成了一种浮躁的、失衡的文化心态,经典文学的阅读,可以平衡人们的这种文化心态。
本文重点评述文学经典阅读的意义,如何正确认识文学经典,以及以何种姿态去阅读文学经典。
关键词:文学经典阅读这世上最有趣的事,第一是人,第二是书。
因为,书能使人抓住这个世界秘密的核心。
如果你什么也不读,那么你的头脑就会萎缩,你的理想也将因失去活力而动摇。
余秋雨先生曾经这样评论过书籍的功能:“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
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这段话语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
取法其中,得乎其下”,这句古语告诉我们读书一定要读最好的书,最好的书是什么?那就是文学经典。
文学是用艺术化的方式来反映生活、表达感情的文体。
文学使思想充满了血和肉,它比科学和哲学,更能给予思想以巨大的确定性和说服力。
英国作家德・昆西在《致一位青年的信》中说:“文学的全部目的是给人以力量,而不是授人以知识。
”阅读的魅力在于欣赏者“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它表现为欣赏者文学趣味的生成,美好情感的孕育,价值观念的树立等等。
文学经典就是那些具有丰厚的人生意蕴和永恒的艺术价值,为一代一代读者反复阅读、欣赏,体现民族审美风尚和美学精神,深具原创性的文学作品。
它们是文学的支架和龙骨。
源远流长的中外文学经典,它们既是人类文明史、精神史、审美史、奋进史的形象演绎,也是人类求真、求善、求美、求诚的生动展示。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分享 论钱钟书小说《围城》中的悲剧性

论钱钟书小说《围城》中的悲剧性目录摘要、关键词 (2)引言 (3)一、《围城》中的意象解读 (3)(一)典型意象“围城” (3)(二)“围城”的广义解读 (4)二、“围城”的悲剧性 (5)(一)“进”与“出”的困境 (5)(二)生命的孤独与无奈 (7)三、钱钟书独特的人生观与哲学观 (8)(一)钱钟书独特的人生观 (8)(二)钱钟书独特的哲学观 (8)结语 (9)参考文献 (9)摘要:钱钟书的长篇小说《围城》是一部意蕴深厚、耐人寻味的小说,在这本书里,有人读到了“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有人认识到了中国某一部分社会的弊端,有人看到了中西文化中的丑陋,有人悟到了人类心理的某种共通性。
研究《围城》的悲剧性,为读者提供了一个经历变故、体验挫折的体验,看到社会发展曾历经的曲折,意识到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给生命注入积极乐观的血液,培养坚韧的意志;促使读者去感悟人生,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培养理性精神,具有很大的意义。
本文从“围城”这一意象入手,深入探究了生命“围城”的悲剧性以及钱钟书独特的人生观与哲学观,以期为《围城》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围城;意象;悲剧性论钱钟书小说《围城》中的悲剧性引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钱钟书先生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奇人”,余英时在钱钟书逝世后评价说:“墨存先生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最高结晶之一。
他的逝世象征了中国古典文化和20世纪同时终结”。
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在吊唁钱先生的信中说,他的“美好品质:聪明、优美、善良、开放和谦虚……他的自由创作、审慎思想,全球意识和诚实、严肃的精神将成为沟通全人类文化并成为未来世代的灵魂源泉”。
《围城》是钱钟书唯一的长篇小说,但是,和同时代的作品相比作为非主流文学的《围城》在成书后很长时间内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关于钱钟书的研究开始不断深入后,《围城》才因此不仅被广大读者深深喜爱,更为众多的专家、学者所大加推崇。
短篇小说创作专业毕业论文

短篇小说创作专业毕业论文在当代文学领域,短篇小说作为一种独特而精致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受到文学爱好者和创作者的极大关注。
短篇小说的创作技巧和艺术表达方式与长篇小说有着诸多不同之处。
本篇论文将针对短篇小说的创作技巧、主题选择以及文学传达效果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专业毕业论文的创作提供指导和启发。
通过对短篇小说创作的深入分析和实践,本文将为读者探索独特的创作路径和技巧。
在短篇小说的创作上,选择合适并有深度的主题是至关重要的。
短篇小说的篇幅有限,因此,一个紧凑而富有内涵的主题能够更好地引起读者的共鸣。
创作者可以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选择那些具有普遍意义和触动人心的主题。
这些主题可以涵盖人类情感、道德困境、社会问题等诸多层面,从而为读者提供丰富的思考空间。
此外,短篇小说还可以通过夸张和隐喻的手法来表达主题,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思考。
与主题选择相辅相成的是创作技巧的运用。
短篇小说在有限的篇幅内,需要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精确的情节,展现出故事的魅力和作者的独特思考。
对于创作者而言,需要借助于细致入微的描写来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以及通过对细小细节的把握来衬托剧情的发展。
同时,短篇小说的叙事结构也需要紧凑而富有张力,通过引人入胜的开端、精心设计的发展和巧妙构思的结局,为读者提供视听感受和思考的空间。
在短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创作者的意图和读者的接受效果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创作者要思考自己想要通过作品传递给读者的情感、思想或价值观,并确定如何通过短篇小说创作来达到这一目的。
同时,创作者还需要考虑读者的接受程度,要合理安排故事的节奏与紧张度,以及通过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塑造来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创作者还可以通过运用悬疑、反转、转折等元素,增加故事的吸引力和阅读体验。
此外,在短篇小说的创作中,多样的表现手法也是创作者可以尝试和运用的重要工具。
创作者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叙事视角、运用夸张、幽默或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观赏性。
现当代文学论文(5篇)

现当代文学论文(5篇)现当代文学论文(5篇)现当代文学论文范文第1篇一、以“文”为点,解读经典众多的“文”形成了特定的“史”,因此,以“文”为点进入文学史,是学好文学史的关键,也是让文学课堂富有生气的方法之一。
中国古代的教育与外国的文学教学始终都很重视文学作品的解读,古代文学中的“批注法”与“点评法”可以证明文本学习的重要性。
20世纪20至50年月在英美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批判”派也强调文本的重要性,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
文学的感性及其人文关怀都是在详细的作品中体现的,同学的文学修养及其力量的培育也是在对文本的分析解读中形成的。
因此,解读经典既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文学“史”的学问点,也是更好地实现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目标的保证。
不能为了学问的积累而忽视了同学发散思维力量的培育。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是培育同学对文学作品的爱好。
目前,由于网络、影视等媒体的发达,纸质文本的阅读受到很大的冲击,同学阅读量不足和同学不爱读是如今文学课教学中的普遍现象。
因此,选择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是先选择同学爱读的还是选择文学“史”爱选的,是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
假如同学之爱与文学“史”之爱存在着很大的跨度,该怎么办?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实行“过渡法”,也就是说在两者之间建一座可以走向彼此的桥。
先让同学列出自己喜爱的作家与读过的文学作品,以便对同学的观赏趣味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对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进行解读时,查找两者的相像点。
比如说“十七年文学”中的《林海雪原》,现在的90后高校生很难宁静地读完这部“红色经典”,也不情愿读。
但他们对“英雄传奇”类的网络小说和网络嬉戏很感爱好,因此,先从中国传统通俗小说如《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等谈起,谈报恩与报仇的观念,谈传统观念上英雄人物的形象,或是张飞、武松式的粗豪英雄,或是诸葛亮式的儒将。
逐步引出《林海雪原》中的“英雄形象”———少剑波,然后再分析这部作品,论其在文学史上的意义及影响。
大学生的小说范文

大学生的小说创作是一个艰难又充满挑战的过程,它需要创作者深入思考和敏锐的洞察力,同时还需要灵活的想象和语言的驾驭能力。
正是这些挑战和困难,迫使我们的大学生作家不断努力,探索自己的创作天赋和潜力,最终成为优秀的小说作家。
在讨论大学生小说创作的过程中,要提到的是思考。
大学生小说往往从作者自身的人生经历和思考开始,深刻剖析自己的一些情感、心态和隐秘之处。
这个过程往往涉及到对自我认知的深入探索、对现实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它是一个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工作。
但是,只有通过深刻的思考,我们才能够找到自己的创作灵感和方向,并且创作出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小说作品。
在探索自我思想和情感的基础上,大学生小说作家需要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技巧。
语言对于小说创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个杰出的小说作品需要精准的语言描述、生动的场景描绘,以及思想和情感生动的对话。
这需要作者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同时还需要对人类情感和社会现实有着深入的感悟和体会。
大学生小说作家必须不断钻研语言表达技巧,掌握修辞、描写、对话等方面的技巧。
除了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外,大学生小说作家还需要具备灵活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想象力对于小说的创作至关重要,它需要作者不断探索新的创作思路和方法,摆脱刻板的固定思维模式,以创新的方式呈现自己的作品。
创新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创新中探索,强化自己的小说品质,才能更好地满足现代读者日益提高的阅读需求。
可以说,大学生小说的创作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创作活动,它需要作者具备深刻的思考和洞察力、精准的语言组织能力、灵活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得到充分满足的情况下,大学生小说作家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并且在文学的领域中迅速获得高度评价。
我们鼓励大学生小说作者多多探索、创新、挑战自我,争取成为更加出色的小说创作者。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三篇)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选篇)1.探讨白先勇小说的创伤叙事2. 探讨汪曾祺作品中的中华人文精神3. 浅析余华小说的先锋叙事及其转型探讨白先勇小说的创伤叙事一、白先勇的创伤经历(一)年幼多病:“被人摒弃,为世所遗”白先勇出生于贵族之家,父亲白崇禧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母亲马佩璋是官家大小姐。
贵族的血统和优裕的生活本该注定着他人生的一帆风顺、无忧无虑。
可是,年纪轻轻的白先勇却患上了肺病。
在那个谈痨色变的年代,白先勇被单独隔离在一幢小房子里,过上了与世隔绝的生活。
他孤零零地躺在床上养病,偷偷窥探外面的欢声笑语。
白先勇自己回忆这段生活时,感伤地写道:我在山坡的小屋里,悄悄掀起窗帘,窥见园中大千世界,一片繁华,自己的哥姊,堂表弟兄,也穿插其间,个个喜气洋洋。
一霎时,一阵被人摒弃,为世所遗的悲愤兜上心头,禁不住痛哭起来。
①繁华与孤寂的强烈反差,使得白先勇年幼的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被人摒弃,为世所遗”的悲愤感。
虽说这时他对人生和世界的认识仍停留在混沌的阶段,但这段生病的创伤经历便使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了雏形。
(二)历史动荡:历史沧桑感白先勇出生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爆发,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接着又是四年国共内战。
他的童年便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里度过的。
白先勇随同母亲在广西老家,躲空袭、跑防空洞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湘桂大撤退和国共内战爆发后,白先勇举家迁移,辗转各地,先后在重庆、南京、上海、香港等地居住。
白先勇回忆时说:我重回“人间”之后,就碰到一连串的动乱,随着家人的迁徙,从上海到广州到香港再到台湾。
你知道,青少年每到一个新环境,总会产生适应的问题。
而且当时我在语言上也不适应,一下子是上海话,一下子是广东话,一下子是台湾话,令我更感觉无所适从,到处都自觉outofplace。
276动荡不安的时局和“逃亡”式的生活对白先勇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冲击和创伤,在被遗弃感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挥之不去的历史沧桑感和不安定感。
在大陆的时候,白崇禧得势,白氏家族力量雄厚。
毛姆短篇小说特色文学欣赏论文

毛姆短篇小说特色文学欣赏论文一以英国海外殖民地为背景,描写在海外的形形色色的英国人,是毛姆短篇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
在毛姆之前,英国作家约拉吉卜林曾写过以印度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吉姆》(1901)和不少短篇小说,但他颂扬的是为大英帝国争光的“英雄”,弱者得不到同情。
而在毛姆笔下,英国在海外殖民地的行政长官、传教士、法官、种植园主、军官、资本家等则都是嘲讽、揭露的对象。
他们或是伪君子,或是势利之徒,或是刽子手,或是诈骗者,或是懦夫。
同时,毛姆还揭示了海外英国人的空虚的精神生活,以及他们之间既相互利用又勾心斗角的微妙关系。
“在英国文学中,以奚落,揶揄,讽刺的态度勾画殖民者的形象,毛姆的短篇小说开创了一个先例”③。
《大班》、《雨》、《信》、《迫于环境》等都是表现这一主题的优秀篇章。
《大班》写一个外国侵略者在中国的发迹以及他必然灭亡的命运。
一个英国小职员来到中国后,飞黄腾达,不仅发了横财,还爬上了洋行分行经理的宝座,觊觎着总公司董事长的位子。
然而,他那骄横不可一世,志满意得只不过是外表而已,内心却充满了恐惧。
中国的义和团反帝运动,中国的苦力、乞丐,甚至中国的街道庙宇都使他胆颤心惊,坐卧不宁。
他预感到自己的灭亡,惊慌万状,最后,死在中国的土地上。
《雨》则是毛姆对宗教的否定和讽刺。
戴维森是个海外传教士,一个典型的宗教狂。
他依靠教会和当权者的势力,迫使土著居民信教。
如果不从,轻则倾家荡产,重则关进监狱。
小说着重描写戴维森企图使一个妓女汤普森改邪归正,皈依上帝,灵魂得救。
然而就在妓女灵魂“获救”时,这位所谓的上帝的使者却兽性大暴露,结果身败名裂,落得个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
戴维森的可悲结局揭示了宗教的伪善和虚无,是束缚人性的枷锁。
中篇小说《信》揭露出资产阶级法律的虚伪性。
主人公橡胶园主罗伯特克罗斯比的妻子莱斯利因涉及一桩凶杀案而被捕。
莱斯利的辩护律师乔伊斯在明知莱斯利是杀人凶手的情况,却处心积虑地为她辩护,收买证据,从而使莱斯利无罪释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石舒清《娘家》的心理描写艺术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石舒清《娘家》中的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的分析来感受人物内心丰富而复杂的矛盾情感,去感受作家细腻的心理描写,细细品味作家的心理描写艺术,去欣赏描写人物内心的美。
【关键词】心理描写、人物、思想感情
心理描写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
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
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所以,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
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可供运用的方法是很多的,其目的都是为了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能够直接叙写人物的七情六欲,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奥秘,把单靠外部形象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立体化,从而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
”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内心独白、动作暗示、心理概述、景物衬托、心理分析式。
石舒清,宁夏文联一级作家。
其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
他擅长写细微的感受、情绪及心理波动等等,而又不显琐碎、沉闷,这主要缘于他个人在体验上所达到的深度。
现实生活中的石舒清,是一个心性极为敏感的人,他能穿行在各种细微的感受中,又有准确表述这种感受的能力。
娘家和丈夫到底哪方重要?这样一个可以与“母亲和媳妇同时落水”相比拟的经典问题横亘在夫妻生活中,一旦被选择,就像惊涛骇浪一样席卷平静安详的家庭生活的各个角落。
在《娘家》作品中,主人公“她”就一直处于这种矛盾之中,在这个矛盾之中她一直都备受煎熬、痛苦地挣扎,不仅如此,她还处在多层矛盾之中。
那么,主人公所处的矛盾都有哪些呢?正如陈书栋所说:“不能孤立地看待矛盾,如果把矛盾封闭起来,仅仅从对立双方的关系出发是不够的,还必须引入与对立双方的第三个方面,或第三个事物或第三个运动方式等才行。
”①首先就是丈夫和“娘家”那个更为重要?其次是“她”在爱丈夫与恨丈夫、故意气丈夫的矛盾中挣扎;再次是在老娃家和其他兄弟家之间,她处在两难的境地。
同时,从女主人公的心里变化及活动我们也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小女人的任性、仰仗娘家势力的优越感、对丈夫无时无刻的牵挂和爱、普通农村妇女的习性(与丈夫生气回娘家)……而这些矛盾基本上都是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和刻画表现出来的。
我们惊叹于作者对女子的心思的拐弯处、幽微处揣摩得那样仔细。
“她”的一切回味、懊恼都只能往自己心里去。
语言的内驱力化在生活的细处,化在人心的深处,化在暗夜的无形处。
这些细腻的心理描写在以上所提到的几个表现形式上基本上都有所表现。
(一)内心独白
这是最为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关
键的字眼作为明显的标志。
一般使用第一人称。
犹如电影中人物思考的话外音活动,是倾吐衷肠,透漏“心曲”的一个重要手段。
“但是她又有些果断地想,我就是要看看你来不来叫我,你要是不来叫我那咱们两个的事可真就算大了②”、“我娘家二三十户人,我一家住上两天,几个月也就过了,你个老东西,你就一个人轻松着吧。
”这些表现了女主人公在和丈夫赌气时的心情,通过这些细腻的心理描写,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普通女子的内心情感。
“她在心里哽咽着对他说,我究竟怎样惹了你,你竟这样地欺负我呢?你为啥不把我叫回去?这么长时间了,我没有一天不等你,你咋就不来?为啥吗你?难道我就不值得你把我叫一叫?难道你真的就一个人过着好吗?你把我叫叫,能少个啥?蹦蹦车坐上,两个钟头就到了嘛。
我一个女人嘛,我的面皮子总比你一个男人薄吧?你把我叫一叫,咱俩一起同搭上蹦蹦车回去,那该多好。
你偏偏要把个简单事往复杂里搞,偏偏把这个事搞僵你才满意,你咋这么个一人啊……③”以与丈夫对话的形式,通过内心情感的倾诉与发问,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丈夫闹矛盾而负气离家回到娘家但是却急迫想回家的女子形象。
她倾诉衷肠,呼唤丈夫接她回家,她内心的无奈、酸楚、女子特有的细腻情感都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二)动作暗示
人物的动作、行为总是受心理支配,从行动中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下的内心世界,是心理描写的又一表现形式。
“她原本是等着他这一手的,想他只要手伸出来,哧溜一下,她就扑到他怀里去,好好用牙咬咬这老东西。
可是他的手真的探到她身上时,她却滚了两个过儿,离他很远睡下了,并且就给了他一个被子④”、“她背上在远处躺着,心咚咚咚跳得厉害⑤”通过这两个动作向我们展示了夫妻之间的微妙感情、小女子的任性、矫情……同时也体现了女子内心那种想与丈夫和好但是每到做时却事与愿违的矛盾心境。
这是女主人公处在爱丈夫与赌气惩罚丈夫的矛盾之中。
然而,女子固有的心性有极高,所以还是违心拒绝了丈夫的“求和”。
(三)心理概述
这是本篇小说所用最多的心理描写表现方式。
又称心理析,是作者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描述,一般使用第三人称。
由于作者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剖析、评介,因此不但便于比较细腻地表现人物当时的思想,还可以有进展地概述人物当时当地的是思想活动,还可以有进展地概述人物在一段时间的感情变化,内心斗争。
在女主人公内心的两大主要矛盾在这一段中表现是最突出的,也是女主人公内心挣扎最激烈的时候。
“她想,假如丈夫真的打她,她会怎样呢?娘家人果真要来找她的丈夫算账吗?想到她娘家人蜂拥而来,一大帮人把她的丈夫压倒在底下,她就觉得不寒而栗。
她想极有可能,她是不允许娘家人这么干的,那时刻毫无疑问,她会和她的丈夫站在同一个立场上给自己的娘家人一个尴尬⑥”、“不过也说不上,要是丈夫他真是打了她,她就有可能和娘家人站在一个立场上,让田志文也尝尝她娘家人的厉害⑦”。
这两处的心理活动形象地表现地“她”处在丈夫与娘家人的天枰中环间摇摆。
她爱自己的丈夫,可是如果丈夫打了他,她又很想报复一下他。
在这天枰的中间,她摇摆不定,内心备受煎熬、挣扎。
此外,她还处在老娃家与其他兄弟家之间的矛盾。
“她起早贪黑地帮老娃媳妇把麦子,她不能帮老娃一家拔吧,都是兄弟,你咋就给老娃一家拔呢?弟弟们也许不说,弟媳妇们却一定是要说的。
⑧”这再次让她陷入两难境地,没办法,就这家拔两天,那家拔两天,既劳身又劳心。
通过她身处的各种矛盾可以看出她身在娘家的日子有多么的痛苦、难熬、幽怨、尴尬……
(四)环境衬托
在小说、戏剧、散文和记叙文中,环境描写是不可缺少的。
恰当的环境描写既对刻画人物、反映主题起到很好的作用,又能增添文章的美感。
同时,还能衬托出人物的心理。
在这篇小说中,对环境的描写相对来说比较少。
但是,作者对这一环境的描写比较细致。
“当她一个人坐在令人担心的蹦蹦车上时,日头已经升了起来,路两边的庄稼上的露珠闪闪地发着亮光。
⑨”朝阳初升,草露犹泫,但是在作者笔下却有一种夕阳西下的悲凉之感。
通过这段对周围环境的描写,表现了女主人公内心无限的凄凉之情,她心伤、落泪、将小女子的情怀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通过对《娘家》心理描写特色的解读,我们领略了石舒清笔下心理描写的艺术之美。
通过对女主人公的复杂的矛盾的心理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心思细腻、敏感、幽怨、处于矛盾之中挣扎的妇女形象。
作家以细腻的笔法,描写人物内心细腻的感情,向我们展示了心理描写的艺术之美。
①陈书栋:评〈矛盾基础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