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写作论文(小说篇)

文学写作论文(小说篇)
文学写作论文(小说篇)

浅谈石舒清《娘家》的心理描写艺术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石舒清《娘家》中的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的分析来感受人物内心丰富而复杂的矛盾情感,去感受作家细腻的心理描写,细细品味作家的心理描写艺术,去欣赏描写人物内心的美。

【关键词】心理描写、人物、思想感情

心理描写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可供运用的方法是很多的,其目的都是为了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心理描写能够直接叙写人物的七情六欲,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奥秘,把单靠外部形象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立体化,从而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内心独白、动作暗示、心理概述、景物衬托、心理分析式。

石舒清,宁夏文联一级作家。其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他擅长写细微的感受、情绪及心理波动等等,而又不显琐碎、沉闷,这主要缘于他个人在体验上所达到的深度。现实生活中的石舒清,是一个心性极为敏感的人,他能穿行在各种细微的感受中,又有准确表述这种感受的能力。

娘家和丈夫到底哪方重要?这样一个可以与“母亲和媳妇同时落水”相比拟的经典问题横亘在夫妻生活中,一旦被选择,就像惊涛骇浪一样席卷平静安详的家庭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娘家》作品中,主人公“她”就一直处于这种矛盾之中,在这个矛盾之中她一直都备受煎熬、痛苦地挣扎,不仅如此,她还处在多层矛盾之中。那么,主人公所处的矛盾都有哪些呢?正如陈书栋所说:“不能孤立地看待矛盾,如果把矛盾封闭起来,仅仅从对立双方的关系出发是不够的,还必须引入与对立双方的第三个方面,或第三个事物或第三个运动方式等才行。”①首先就是丈夫和“娘家”那个更为重要?其次是“她”在爱丈夫与恨丈夫、故意气丈夫的矛盾中挣扎;再次是在老娃家和其他兄弟家之间,她处在两难的境地。同时,从女主人公的心里变化及活动我们也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小女人的任性、仰仗娘家势力的优越感、对丈夫无时无刻的牵挂和爱、普通农村妇女的习性(与丈夫生气回娘家)……而这些矛盾基本上都是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和刻画表现出来的。我们惊叹于作者对女子的心思的拐弯处、幽微处揣摩得那样仔细。“她”的一切回味、懊恼都只能往自己心里去。语言的内驱力化在生活的细处,化在人心的深处,化在暗夜的无形处。这些细腻的心理描写在以上所提到的几个表现形式上基本上都有所表现。

(一)内心独白

这是最为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关

键的字眼作为明显的标志。一般使用第一人称。犹如电影中人物思考的话外音活动,是倾吐衷肠,透漏“心曲”的一个重要手段。

“但是她又有些果断地想,我就是要看看你来不来叫我,你要是不来叫我那咱们两个的事可真就算大了②”、“我娘家二三十户人,我一家住上两天,几个月也就过了,你个老东西,你就一个人轻松着吧。”这些表现了女主人公在和丈夫赌气时的心情,通过这些细腻的心理描写,作者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普通女子的内心情感。“她在心里哽咽着对他说,我究竟怎样惹了你,你竟这样地欺负我呢?你为啥不把我叫回去?这么长时间了,我没有一天不等你,你咋就不来?为啥吗你?难道我就不值得你把我叫一叫?难道你真的就一个人过着好吗?你把我叫叫,能少个啥?蹦蹦车坐上,两个钟头就到了嘛。我一个女人嘛,我的面皮子总比你一个男人薄吧?你把我叫一叫,咱俩一起同搭上蹦蹦车回去,那该多好。你偏偏要把个简单事往复杂里搞,偏偏把这个事搞僵你才满意,你咋这么个一人啊……③”以与丈夫对话的形式,通过内心情感的倾诉与发问,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丈夫闹矛盾而负气离家回到娘家但是却急迫想回家的女子形象。她倾诉衷肠,呼唤丈夫接她回家,她内心的无奈、酸楚、女子特有的细腻情感都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二)动作暗示

人物的动作、行为总是受心理支配,从行动中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下的内心世界,是心理描写的又一表现形式。“她原本是等着他这一手的,想他只要手伸出来,哧溜一下,她就扑到他怀里去,好好用牙咬咬这老东西。可是他的手真的探到她身上时,她却滚了两个过儿,离他很远睡下了,并且就给了他一个被子④”、“她背上在远处躺着,心咚咚咚跳得厉害⑤”通过这两个动作向我们展示了夫妻之间的微妙感情、小女子的任性、矫情……同时也体现了女子内心那种想与丈夫和好但是每到做时却事与愿违的矛盾心境。这是女主人公处在爱丈夫与赌气惩罚丈夫的矛盾之中。然而,女子固有的心性有极高,所以还是违心拒绝了丈夫的“求和”。

(三)心理概述

这是本篇小说所用最多的心理描写表现方式。又称心理析,是作者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描述,一般使用第三人称。由于作者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剖析、评介,因此不但便于比较细腻地表现人物当时的思想,还可以有进展地概述人物当时当地的是思想活动,还可以有进展地概述人物在一段时间的感情变化,内心斗争。

在女主人公内心的两大主要矛盾在这一段中表现是最突出的,也是女主人公内心挣扎最激烈的时候。“她想,假如丈夫真的打她,她会怎样呢?娘家人果真要来找她的丈夫算账吗?想到她娘家人蜂拥而来,一大帮人把她的丈夫压倒在底下,她就觉得不寒而栗。她想极有可能,她是不允许娘家人这么干的,那时刻毫无疑问,她会和她的丈夫站在同一个立场上给自己的娘家人一个尴尬⑥”、“不过也说不上,要是丈夫他真是打了她,她就有可能和娘家人站在一个立场上,让田志文也尝尝她娘家人的厉害⑦”。这两处的心理活动形象地表现地“她”处在丈夫与娘家人的天枰中环间摇摆。她爱自己的丈夫,可是如果丈夫打了他,她又很想报复一下他。在这天枰的中间,她摇摆不定,内心备受煎熬、挣扎。此外,她还处在老娃家与其他兄弟家之间的矛盾。“她起早贪黑地帮老娃媳妇把麦子,她不能帮老娃一家拔吧,都是兄弟,你咋就给老娃一家拔呢?弟弟们也许不说,弟媳妇们却一定是要说的。⑧”这再次让她陷入两难境地,没办法,就这家拔两天,那家拔两天,既劳身又劳心。通过她身处的各种矛盾可以看出她身在娘家的日子有多么的痛苦、难熬、幽怨、尴尬……

(四)环境衬托

在小说、戏剧、散文和记叙文中,环境描写是不可缺少的。恰当的环境描写既对刻画人物、反映主题起到很好的作用,又能增添文章的美感。同时,还能衬托出人物的心理。

在这篇小说中,对环境的描写相对来说比较少。但是,作者对这一环境的描写比较细致。“当她一个人坐在令人担心的蹦蹦车上时,日头已经升了起来,路两边的庄稼上的露珠闪闪地发着亮光。⑨”朝阳初升,草露犹泫,但是在作者笔下却有一种夕阳西下的悲凉之感。通过这段对周围环境的描写,表现了女主人公内心无限的凄凉之情,她心伤、落泪、将小女子的情怀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通过对《娘家》心理描写特色的解读,我们领略了石舒清笔下心理描写的艺术之美。通过对女主人公的复杂的矛盾的心理描写,我们看到了一个心思细腻、敏感、幽怨、处于矛盾之中挣扎的妇女形象。作家以细腻的笔法,描写人物内心细腻的感情,向我们展示了心理描写的艺术之美。

①陈书栋:评〈矛盾基础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

如何写一篇高水平文学论文

如何写一篇高水平文学论文 (一)选题(创新价值) 所谓选题,指的是对研究课题的选择。我们已经知道,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主要有四个方向,它们是文学史研究、作家作品研究、文体研究和社团、流派、思潮、创作群体研究。一个研究者的学术选题与他的学术兴趣、学术性格有关。对于一个擅长宏观把握的研究者来说,他可能更乐于选择文学史研究以及社团、流派、思潮和创作群体研究;对于一个艺术感受力较好,文体意识较强的研究者来说,他可能更乐于选择作家作品研究和文体研究这样的方向。研究方向的选择只是为选题圈定了一个大致的范围。当这个大致范围基本确定之后,才可能进入具体课题的选择。 课题选择必须考虑这样两个因素: 一是研究者对这个课题的积累,如果研究者在其研究课题方面没有深厚的积累,其研究就很难持续完成,他可能会有一些看似新鲜的见解,但他缺乏详实材料的有力支撑,由于对该课题缺乏真正的了解。他的那些似是而非的观点不过是思想的浮萍,因没有深扎在学科土壤中的根脉而无法长成思想的参天大树。 二是这个课题是否还有研究的空间,是否还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者是否能在这个课题的研究中表达出创造性的思想。因为学术研究的基本规则是创新,重复研究在学术上完全是一种无效劳动。也许一个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思想,但如果这个思想已经被前人表达,那么,无论这个发现多么重大,发现过程多么独立,其价值也只能是零。 (二)收集材料(实证方法) 学术研究的价值规则是创新(有些学术研究还追求实用)。学术研究的方法规则是实证和逻辑。所以,当研究者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紧接着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收集材料和消化材料。研究者的所有观点、结论都来自对材料的分析,研究者的所有观点、结论都有赖于材料的支撑。 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而言,任何课题的研究都必须包括至少三方面的材料。一是与课题有关的文学理论著作出书11年荐刊老编辑Q2043944129文学理论从思维层面决定了一篇文学论文的框架结构,从思维层面为文学论文提供了逻辑基础,从思维层面去确定和深化研究者的思考方向。简而言之,文学论文的所有论点的形成、论据的组织都是在文学的指引下完成的。二是其他学者在此课题方面的研究成果。学术研究常常是在一个具有相当长度的学术传统中进行的。任何一个研究者都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研究,惟其如此,学术才

文学创作论

文学创作论 “就我所知,我的性格最最特别;我观察自己,如同观察别人一样;我这五尺二寸的身躯,包含一切可能有的分歧和矛盾。 巴尔扎克在这里剖析了性格的二重内容(正反两大系列),而每一系列中又有多种性格原素,这种种性格原素,例如高傲与谦虚、懒惰与用功、疏忽与心细等,又可分别形成一组一组的对立统一联系,从而形成复杂的性格系统。巴尔扎克的性格本体就存在于这种二重组合之中。由于性格原素具有无数种组合的可能性,家已对此有所论述;现代作家中,最早自觉地从理论上说明这个问题的极其重要性;并从美学上加以概括的是鲁迅。他指出,把我国文学成就推向峰巅的《红楼梦》其美学价值,最重要的就表现在它打破了我国古代小说文学“叙好人完全是好,叙坏人完全是坏”(《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的性格单一化的传统格局,表现了“美恶并举”(《中国小说史大略》)性格的丰富性。所谓“美恶并举”,就是性格构成的二重组合。这种性格的二重组合,是《红楼梦》以及世界上许多伟大文学作品创造具有高级审美意义典型时取得成功的美学基础。这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极强的美学原理,我们可称之为“人物性格构成的二重组合原理。”切实地掌握这一美学原理,对于总结我国当代文学的历史经验,对于思考我国文学的现在和未来,都有很大的意义。 语言学概论 1.自言自语是个人可以控制的行为,这说明语言是个人现象吗?请分析说明。1)表面上看,语言表现为具体的人说的话和写的文章,但语言不是个人现象。 2) 语言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语言的发展也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且,在一个人还没有出现的时候,语言就存在了,代代相传,不可能是个人现象。语言的产生与存在都是依赖于社会的,离不开社会的。个人虽然有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权利,但依然使用的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语言材料。所以语言不是个人现象而是社会现象。 3) 语言的社会性并不否认个人的语言特点和个人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这种特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语言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不同的人对共同使用的语言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是不一样的,这是构成个人语言特点的主要方面; 二是每个社会成员在运用语言时会不同程度地超出已有语言材料和语言规则,这往往可以成为语言发展变化的开端。 4) 总之,我们不否认个人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但归根到底语言是社会现象,不是个人现象。 2、大与小有没有明确的界限。应如何看待词义中的这类现象。 《庄子》有云: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膠,水浅而舟大也。也就是说大和小并没有一定的界限,当各自的参照物不同的时候,各自的大小也不同,没有绝对的大小,大与小都是相对的。那这样说来大与小既有明确的界限又没有明确的界限。

文学作品论文题目

应用题总结: 1、归一问题 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2 :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3归总问题 1 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 2 小华每天读24页书,12天读完了《红岩》一书。小明每天读36页书,几天可以读完《红岩》? 3 食堂运来一批蔬菜,原计划每天吃50千克,30天慢慢消费完这批蔬菜。后来根据大家的意见,每天比原计划多吃10千克,这批蔬菜可以吃多少天? 4和差问题 1,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2, 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3, 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4, 甲乙两车原来共装苹果97筐,从甲车取下14筐放到乙车上,结果甲车比乙车还多3筐,两车原来各装苹果多少筐? 5 和倍问题 1, 果园里有杏树和桃树共248棵,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2 ,东西两个仓库共存粮480吨,东库存粮数是西库存粮数的1.4倍,求两库各存粮多少吨?

4, 甲乙丙三数之和是170,乙比甲的2倍少4,丙比甲的3倍多6,求三数各是多少? 6差倍问题 1 果园里桃树的棵数是杏树的3倍,而且桃树比杏树多124棵。求杏树、桃树各多少棵? 2 爸爸比儿子大27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求父子二人今年各是多少岁? 3 商场改革经营管理办法后,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的2倍还多12万元,又知本月盈利比上月盈利多30万元,求这两个月盈利各是多少万元? 4 粮库有94吨小麦和138吨玉米,如果每天运出小麦和玉米各是9吨,问几天后剩下的玉米是小麦的3倍? 7、倍比问题 1 ,100千克油菜籽可以榨油40千克,现在有油菜籽3700千克,可以榨油多少? 2, 今年植树节这天,某小学300名师生共植树400棵,照这样计算,全县48000名师生共植树多少棵? 3, 凤翔县今年苹果大丰收,田家庄一户人家4亩果园收入11111元,照这样计算,全乡800亩果园共收入多少元?全县16000亩果园共收入多少元? 8、相遇问题 1 ,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长392千米,同时从两港各开出一艘轮船相对而行,从南京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8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 2 ,小李和小刘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李每秒钟跑5米,小刘每秒钟跑3米,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跑,那么,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多长时间?

《文学创作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优质)

《文学创作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梁启超“薰浸刺提”说对文艺社会作用的阐释,侧重于文艺作品的美感特征与接受者审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其对文艺的审美特征的探讨,是对( B )的一种深入研究。 A.庄子“言不尽意”说 B.孔子“兴观群怨”说 C.司空图“韵味”说 D.严羽“妙悟”说 2.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高峰期,其问曾先后出现过文论史上的若干个“第一”,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 A )。 A.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论巨制——《文心雕龙》 B.第一部诗话——曹丕的《诗品》,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 C.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钟嵘的《文赋》,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 D.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第一部诗话——钟嵘的《诗品》 3.《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 成,其中,“( A)”是全书的弹论核。 A.诗辨C.诗法 B.诗体D.诗评 4.“才”、“胆”、“识”、“力”是诗人创作必备的主体性要素,叶燮认为,四者之中,“识”处于( D )的地位。 A.配合和中介 B.支配和协领 C.从属和边缘 D.核心和主宰 5.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离骚》、《庄子》、《史记》、《杜工部集》、( B )、《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6.郭沫若曾在《文艺复兴》第2卷第3期的《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肯定王国维“用科学的方法来回治旧学”,将王国维的( C )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称为“中国文艺研究史上的双璧”。 A.《文学小言》 B.《屈子之文学精神》

福师《文学创作论》2017秋在线作业一及答案

福师《文学创作论》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单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5 道试题,共10 分。)V 1. * 形象是_D_。 A. 感情特征 B. 生活特征 C. 艺术形式特征 D. 感情特征,生活特征和艺术形式特征的三维结构 满分:2 分 2. 中国古典诗论中所经常强调的比兴手法,兴则遵循_B_程序。 A. 相似联想 B. 相近联想 C. 相反联想 D. 相同联想 满分:2 分 3. 诗歌形象是C_。 A. 生活特征、自我感情特征二位一体 B. 自我感情特征和符号特征二位一体 C. 生活特征、自我感情特征和符号特征三位一体 D. 生活特征和符号特征二位一体 满分:2 分 4. *' 在人的五官感觉中,最重要的无疑是A_ A. 视觉 B. 听觉 C. 嗅觉 D. 触觉 满分:2 分 5. 观察的最后任务是_D_。 A. 把握局部 B. 把握整体 C. 要在局部上把握主要特征 D. 要在整体上把握住主要特征 满分:2 分 二、判断题(共45 道试题,共90 分。)V 1. 许多反向联想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相似、相近联想结合在一起的。有些反向联想因处于相近的地位而形象显得更鲜明。 A. 错误 B. 正确O 满分:2 分 2. * 艺术形象是再现生活和表现作家自我的统一。

A. 错误 B. 正确O 满分:2 分 3. *'从写作来说,工夫不仅仅在于找到主要特征,而是排除非主要特征。这在中国戏曲理论家李渔的理论中,叫做立主脑,减头绪。没有减头绪的魄力,文章就可能很芜杂。 A. 错误 B. 正确O 满分:2 分 4. * 有特点,就不是一般的总体的,而是一个点。这就是细节,细节不是全部。全部不及细节,因为它能唤起经验记忆,让读者去补充它。 A. 错误 B. 正确O 满分:2 分 5. 自我抒情优势,是诗与散文分化的起点。 A. 错误O B. 正确 满分:2 分 6. *'不同艺术形式的特殊规范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历史的灵活性。 A. 错误 B. 正确O 满分:2 分 7. 概括性使诗的意象不容易老化。 A. 错误O B. 正确 满分:2 分 8. 在特殊的文学形式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美感经验才不断积累上升为审美规范。而作家也只有通过形式才能掌握浓缩在形式中的艺术技巧。 A. 错误 B. 正确O 满分:2 分 9. *'从根本上来说,作家的特殊心理素质就是多情,多愁善感。 A. 错误 B. 正确O 满分:2 分 10. *生活特征是纷繁的,确定主要特征并改变它与其他诸特征之间的关系,不完全以事物本身为准,这要看作家此时占优势的情趣的性质。 A. 错误 B. 正确O 满分:2 分 11. *概括性使诗的意象不容易老化。 A. 错误O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 形象是生活特征、自我情感特征和形式特征(规范)的三维一体。当这三个要素形

文学的创作过程

文学的创作过程 一、创作的必要条件 (一)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生活素材和广博的生活知识 1.有多样的生活兴趣,广泛地了解生活。 2.对所写的生活内容?烂熟于心?。 3.在开阔生活视野的同时,对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做深入的体察。 4.依靠直接经验的同时,还要掌握大量的间接经验,做到知识广博。 (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审美观、艺术观 1.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也叫宇宙观。世界观影响着作家基本的创作原则和创作道路。 2.审美观和艺术观是对艺术的本质、特征、价值和使命的基本看法,它直接影响作家的审美个性、艺术趣味和创作质量。 (三)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熟练的艺术技巧 1.艺术修养是作家进行艺术创造所必需的艺术气质、素养与才能。 获得艺术修养的途径:⑴开发自己的艺术禀赋。 ⑵汲取前人艺术杰作中的艺术营养来构建自己特殊的智能结构。 2.艺术技巧是熟练地运用创作手法与技术去创造活的形象,艺术地表现生活的能力。 作家要掌握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所独有的艺术表现技巧。因为艺术技巧是: ⑴使生活变成艺术的必要途径。 ⑵使艺术形象具有深厚意蕴的必要手段。 ⑶提高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条件。 丰厚的生活基础、正确的世界观和熟练的创作技巧,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条件。生活经验是创作的基础,世界观是创作的灵魂,艺术技巧是创作的手段,三者相辅相成。 二、创作过程 文学创作活动的过程,即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理论上三者有先后次序,但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三者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错的。 (一)艺术积累(材料储备)阶段 艺术积累是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和心灵去把握生活素材的实践活动。 陆文夫说:?不写小说的人观察生活,较多的着眼于事,人是作为事的参与者而存在的。小说作者较多的着眼于人,事是作为人的一种连续性表现而存在的。? 艺术积累应该把?人?当作第一目标。 作家进行艺术积累和情感酝酿的基本途径,是对生活的观察、记忆、感受与体验。 1.观察:用审美的眼光,去观看和审查创作对象。 ⑴观察要有广度。⑵观察要有深度。 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2.记忆:把观察得来的信息、素材储存在头脑中。 ⑴艺术积累中的记忆,是经过作家筛选的印象。 ⑵记忆在艺术积累中,起酝酿、孕育、发酵的重要作用。 ⑶艺术积累中的记忆,不仅是外部材料的累积,更重要的是主体自身在观察中获得的情绪心境的聚积。《契诃夫手记》 3.感受:作家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承受外物的刺激,从而产生属于艺术家自己的艺术感觉

[文学批评,论文,文学]文学创作文学批评论文

文学创作文学批评论文 一、当代文学批评存在的问题 1.文学批评社会政治化有余,美学自由化不足 当前,很多文学批评作品的政治化倾向明显,实际上不过“以学究之陋解诗”罢了,对作品只是理论上的标示,仅仅用文学理论去解释作品,而不是基于审美或经验主义。在职业批评家看来,也只是“禾”与“莠”在一个田地齐生共长的景致。事实上,其对于推动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的功用微乎其微。20世纪初改良派提出的“小说界革命”,目的就在唤醒民众,启蒙民智,改良社会风气。文学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色彩浓厚无可厚非,而当代文学则必然要求借鉴西方文学的精华,宣传新思想、新观念,反映新生活、新文明。因此,文学批评者也必须从美学立场出发寻找安身立命之处,这样,文学批评界的社会地位才能有所提高。 2.文学创作的民族化与文学批评的现代化相互制约 文学发展整体形势不容乐观。文学创作要民族化,文学批评要现代化,大家的思考重心往往都放在“如何改革上”,而缺少对“为何要这样”的深入思考。其实,答案不在于艺术,而在于政治。令人遗憾的是,创作方法可以探索创新,创作原则却难以动摇,现实主义的意识形态背景必须时刻牢记和体现,那么,在文学批评当中,批评的政治立场显然比艺术方法重要,文学批评的“推陈出新”的实践时隐时现,文学批评的从属地位逐渐占据主流地位。 二、文学批评的未来与展望 1.丰富批评理论体系,消弭批评与创作之间的无形鸿沟 文学创作从来不源于理论思考,并超前于理论思考,其最本质的东西就是这种“清风自来”的新鲜感,而这恰恰是一般批评家所未能进入的境界:他们往往把或许也曾感受到的这种得之不易的新鲜感置之脑后,其所看重的只是文学史的知识和材料而已。威尔逊提出,批评家仅仅是批评家也是不够的,他应该首先是艺术家,善于创作诗歌、小说、戏剧,才能真正对艺术创作者及其作品产生真挚的同情,才能把作品中最真实的信息传递给读者。 2.将艺术和审美相结合,实现文学批评的美学化 艺术是精神性的,它不是供人换取功名利禄的“职业”,它需要一种活跃的、敏锐的、精深的鉴赏活动,它既关乎文学问题,也涉及社会、政治、历史、哲学等问题。将艺术与审美有机结合起来,从某一角度深层次揭示该文学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及从美学的角度发现该作品的深远意义和价值所在,并能条理清晰的阐述该作品对文学和美学发展的意义,从而实现文学批评的美学化。 3.构建文学批评的多元化体系,达到现代化和民族化的有效融合 构建文学批评的多元化体系,包括批评主体的多元化、批评形式的多元化和批评格调的

文学创作论

第一讲假定论 第一节逼真的幻觉 *文学反映现实不是对生活的描红 *逼真不等于真实 *艺术的“真实”是一种假定的“真实” *艺术的“假定”是一种创造 第二节生活真实和作家真知、真情的统一结构 *艺术形象是“第二自然”——人化了的自然 *世界、内心、形式三者的交互作用,才可能形成一个成熟的艺术作品。 * “神遇而迹化”,“神”为主导。所谓“神”,即作家的情感与个性。个性的强弱,个性的鲜明度,个性的独特性,都决定着“迹化”的不同效果。 第三节生活真实性与艺术假定性的相互制约 假定形式使真实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把生活中的“逼真”改造为艺术的真实。所谓“艺术的假定形式”,往往是经过长期创造,积淀下的“有意味的形式”。 文学创作中的假定性:虚构 如何把握虚构的“度”:离生活太远,则可能导致虚假;过于贴近生活,则拘泥于生活细节,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 材料: 诗有认假为真而妙者。唐人《宿华山》云:“危栏倚遍都无寐,犹恐星河坠入楼。”宋人《咏梅花帐》云:“呼童细扫潇湘簟,犹恐残花落枕旁。”有认真为假而妙者。宋人《雪中观妓》云:“恰似春风三月半,杨花飞处牡丹开。”元人《美人梳头》云:“红雪忽生池上影,乌云半卷镜中天。”——袁枚:《随园诗话》 “我不想使画中的人物真实。真正的画家画物体,不是根据物体的实况,……而是根据自己的感受来画的。我崇拜米开朗基罗的人物形象,尽管它们的腿太长,臀部太大。” “如果我的人物是准确的,我将感到绝望,……我就是要制造这些不准确、这些偏差,重新塑造和改变现实,是的,他们能不真实,你可以这样说——但是比实实在在的真实更真实。”——凡·高 第四节假定性和逼真性在不平衡中发展 * 假定性与逼真性是艺术发展历史上的一对矛盾。 * 将现实大幅度地变化,突出假定性,或将描摹现实发展到高度逼真的地步,这两者是艺术家的不同追求.前者以表现主义为代表,后者以现实主义为典型。 * 两者在艺术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冲突,也不断地媾和。 第二讲形象论 第二节以生活的主要特征统帅五官可感觉细节 重视细节,不等于陷入琐碎,相反,文学作品中的细节,不但是感性的,而且细节之间能够互相呼应,形成细节的共同体。 一、最起码的“形象思维”就是有特点的细节思维 没有特点的细节是缺乏生命力的,艺术创造追求具有特点的细节,而且是具有创新表达方式的有特点的细节。 细节的有特点、有意味,虽然不能代表作品整体的成功,但一部成功的作品往往在细节上表现出非常独特的智慧和感受力。 二、有特点的细节能以局部更好地表现整体(细节的超越性)

文学写作论文(小说篇)

浅谈石舒清《娘家》的心理描写艺术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石舒清《娘家》中的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的分析来感受人物内心丰富而复杂的矛盾情感,去感受作家细腻的心理描写,细细品味作家的心理描写艺术,去欣赏描写人物内心的美。 【关键词】心理描写、人物、思想感情 心理描写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所以,心理描写也是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可供运用的方法是很多的,其目的都是为了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心理描写能够直接叙写人物的七情六欲,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奥秘,把单靠外部形象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立体化,从而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内心独白、动作暗示、心理概述、景物衬托、心理分析式。 石舒清,宁夏文联一级作家。其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他擅长写细微的感受、情绪及心理波动等等,而又不显琐碎、沉闷,这主要缘于他个人在体验上所达到的深度。现实生活中的石舒清,是一个心性极为敏感的人,他能穿行在各种细微的感受中,又有准确表述这种感受的能力。 娘家和丈夫到底哪方重要?这样一个可以与“母亲和媳妇同时落水”相比拟的经典问题横亘在夫妻生活中,一旦被选择,就像惊涛骇浪一样席卷平静安详的家庭生活的各个角落。在《娘家》作品中,主人公“她”就一直处于这种矛盾之中,在这个矛盾之中她一直都备受煎熬、痛苦地挣扎,不仅如此,她还处在多层矛盾之中。那么,主人公所处的矛盾都有哪些呢?正如陈书栋所说:“不能孤立地看待矛盾,如果把矛盾封闭起来,仅仅从对立双方的关系出发是不够的,还必须引入与对立双方的第三个方面,或第三个事物或第三个运动方式等才行。”①首先就是丈夫和“娘家”那个更为重要?其次是“她”在爱丈夫与恨丈夫、故意气丈夫的矛盾中挣扎;再次是在老娃家和其他兄弟家之间,她处在两难的境地。同时,从女主人公的心里变化及活动我们也可以看出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小女人的任性、仰仗娘家势力的优越感、对丈夫无时无刻的牵挂和爱、普通农村妇女的习性(与丈夫生气回娘家)……而这些矛盾基本上都是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和刻画表现出来的。我们惊叹于作者对女子的心思的拐弯处、幽微处揣摩得那样仔细。“她”的一切回味、懊恼都只能往自己心里去。语言的内驱力化在生活的细处,化在人心的深处,化在暗夜的无形处。这些细腻的心理描写在以上所提到的几个表现形式上基本上都有所表现。 (一)内心独白 这是最为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有的句子中含有“想”等关

福建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奥鹏文学创作论

《文学创作论》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高峰期,其问曾先后出现过文论史上的若干个“第一”,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 A )。 A.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第一部文论巨制——《文心雕龙》 B.第一部诗话——曹丕的《诗品》,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 C.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钟嵘的《文赋》,第一部文论专篇——曹丕的《典论.论文》 D.第一部创作论专篇——陆机的《文赋》,第一部诗话——钟嵘的《诗品》 2.《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其中,“( A )”是全书的弹论核。 A.诗辨C.诗法 B.诗体D.诗评 3.“才”、“胆”、“识”、“力”是诗人创作必备的主体性要素,叶燮认为,四者之中,“识”处于( D )的地位。 A.配合和中介 B.支配和协领 C.从属和边缘 D.核心和主宰 4.金圣叹学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离骚》、《庄子》、《史记》、《杜工部集》、(B )、《西厢记》合称作“六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读者接触文学,往往首先接触具体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的主要特征一般包括语言系统、表意、阅读期待、开放。 A.《红楼梦》 B.《水浒传》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5.郭沫若曾在《文艺复兴》第2卷第3期的《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肯定王国维“用科学的方法来回治旧学”,将王国维的( C )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称为“中国文艺研究史上的双璧”。 A.《文学小言》 B.《屈子之文学精神》 C.《宋元戏曲考》D.《人间词话》 6.黑格尔说:“艺术之所以异于宗教与哲学,在于艺术用( C )形式表现最崇高的东西”。A.科学性 B.理性 C.感性 D.目的性 7.韦勒克、沃伦认为文学作品有四个层面:即( A )层面、意义层面、意象和隐喻层面以及由象征和象征系统构成的“世界”或“神话”层面。 A.声音 B.画面C.形象D.历史 8.“表现人的精神生活的艺术”中,尤其是文学中有三组原素,它们是人物性格、遭遇与事故、风格,持这一主张的是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被老师预言为“为思想生活”的人(A )。A.泰纳 B.伊瑟尔C.孔德 D.拉封丹 9.弗洛伊德在他的早期研究中将人的心理状态或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面:意识、前意识、( D )。 A.理性意识 B.无意识C.感性意识D.潜意识

【古代文学论文】丘濬的文学创作成就及其文学地位

【古代文学论文】丘濬的文学创作成就及其文学地位丘濬的文学创作成就及其文学地位 丘濬是明成化、弘治朝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一生政绩显赫,着作等身,其《大学衍义补》闻名海内,世人赞誉颇多,被称为明代“中兴贤辅”、“理学名臣”和“有明一代文臣之宗”,今人也誉之为海南四大才子之一。他对推动明中期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历史人物。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丘濬研究出现热潮,经济、政治、哲学、历史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丰厚,唯文学领域对之关注较少。其实,丘濬雅俗文学皆擅,作品众多,又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主政科考,延揽新人,对当时文坛影响较大,四库馆臣评丘文: “然记诵淹洽,冠绝一时。故其文章尔雅,终胜于游谈无根。在有明一代,亦不得不置诸作者之列焉。”[1] 黄佐评其文学成就: “其经筵之启沃圣心,国史之阐扬谟烈,奏议章表之论思献纳,经纶匡济,可谓丽正之臣矣。诗赋颂箴记序论说志铭之作,则出其余绪者也。至于柄文衡造多士,词章骋浮靡者必斥,虚寂立门户者必辩,一时士风翕然顿变,公之有功文教也大矣。”[2] 丘濬算得上成化、弘治朝文学大家,全面梳理、科学评价丘濬的文学成就,有助于拓宽现有研究视野,弥补缺憾。 一、丘濬的文学思想 丘濬一生历经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天顺、景泰、成化、弘治八朝,而人生成就主要集中于后三朝。景泰五年进士及第后,他长期供职翰林院,成化十三年,升任国子祭酒,二十三年升礼部尚书,弘治四年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制诰,典机务,开明代以尚书入阁者先河,七年,升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他生活的阶段正是百年台阁体盛行的时期,其本人也是馆阁重臣,因此文学思想没有跳

文学类学术论文题目大全

一、现代汉语部分 1.著名作家作品语言运作特色的研究 2.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3.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4.“是”字用法研究 5.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6.新兴词缀研究 7.祈非主谓句的修辞作用 8.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9.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10.新兴辞格研究 11.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12.××方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部分) 13.××方言现象专题报告 14.代词的语用研究 15.语言副词的语用研究 16.助动词的语用研究 17.时下新词描写 18.句型的语用研究 19.语气词的语用研究 20.言语行为在句子里的表现 二、写作部分 1.论小说的叙述视角 2.论小说的误乐性 3.心态小说的艺术魅力 4.论现代小说性情节结构类型 5.论小说的新典型观 6.论小说语言的创新 7.论小说的写作技巧 8.论广告辞的审美特性 9.从报告文学的轰动效应探视读者的审美要求 10.试论新时期女性散文的艺术特色 11.试论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色 12.试论诗歌中意象的类型与特征 13.论鲁迅小说对人物灵魂的深刻穿透力 14.试论当今散文的发展走向 15.论小说中的意识流手法 16.试论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艺术特色 17.论新闻文体的审美特质 18.试论新闻写作的真实性 19.论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功用

20.试谈散文笔法的多元化趋势 21.论新时期散文的艺术嬗变 22.任选当今一个散文作家的作品进行评论 23.任选当今一个小说作家的作品进行论述 24.论散文的“自叙体”色彩 25.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26.试论王蒙小说的艺术特色 27.试论王安忆小说的艺术特色 28.论文学人物性格的立体结构 29.意识流写法的魅力 30.任选当今一个诗人的作品进行论述 31.文学创作情感论 32.论张洁小说的艺术 三、文学理论部分 1. 论艺术真实 2.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 3.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 4.论艺术直觉 5. 论艺术虚构 6.论典型 7.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8.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 9.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 10.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 11. 论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 12.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 13.论审美变形 14.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15.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16.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性主题 四、美学部分 1.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2.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 3.论朴素美 4.蔡仪美学思想述评 5.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6.评李泽厚美学思想 7.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8.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 9.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10.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

福师《文学创作论》在线作业一

福师《文学创作论》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5 道试题,共10 分。) 1. * 在诗歌的变形、变质、变理形象中,其表现主观强烈感情和透视生活的深刻真谛是可以统一的,关键在于诗人的__A__。 A. 思想艺术修养和生活基础 B. 家庭背景 C. 社会背景 D. 身份地位 满分:2 分 2. *'诗的感觉要摆脱散文的原始感觉,通过__A__把感觉、感情和智性统一起来,把辩证思维和感觉的变异结合起来。 A. 想象 B. 观察 C. 沉思 D. 描绘 满分:2 分 3. “你有花一样的色彩,但没有花一样的香气。。”这是一个(B)。 A. 反问句 B. 较喻句 C. 夸张句 D. 设问句 E. 满分:2 分 4. *'达芬奇把艺术形象叫做(C) A. 艺术创造 B. 生活真实 C. 第二自然 D. 人化的自然 E. 满分:2 分 5. *'观察的最后任务是_D___。 A. 把握局部 B. 把握整体 C. 要在局部上把握主要特征 D. 要在整体上把握住主要特征 满分:2 分 二、判断题(共45 道试题,共90 分。) 1. *'长期以来,我们充分强调艺术要围绕着生活公转,相当程度地

忽视了艺术必须围绕自己的圆心或焦点自转。B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 2. * 有特点,就不是一般的总体的,而是一个点。这就是细节,细节不是全部。全部不及细节,因为它能唤起经验记忆,让读者去补充它。B A. 错误B. 正确 满分:2 分 3. * 学习文学,除了从理论上出发以外,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学习文学作品和作家的历史,同时学习文学理论的历史。 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感情当然是审美的核心,但是只是核心而已,它不但和感觉联系在一起,而且还和智性有着深刻的联系。 B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 5. * 有意注意的实质是把事物的局部属性当做全部属性。B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 在现代新诗中还有一种类似白描的手法,这种手法的特点不在形象意蕴的质变,而在于感觉和知觉的量度。A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 7. *'深思,没有思想,情感也不深。当代文学,尤其强调思想、哲学文化底蕴。思想家就是文学家。 A A. 错误B. 正确满分:2 分

美国文学作品选读论文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Love Song of J.Alfred Prufrock Zhang Qi 章绮20130506044 Class2, grade2013, Abstract Owing to the poem of T.S.Eliot, The Love Song of J.Alfred Prufrock arouse my interest in analyzing English poem. I find that English poem is also has it's own charm like our Chinese poem. Through seeking the poem'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Chinese translated meaning, the author's information, and my own poetic analysis to figure out the poem's main idea, main thoughts, significance and even details. It can concluded that the poem is a love poem to ask for marriage. But it explains J.Alfred Prufrock's hesitation and timidity. introduction The author of the poem is T.S.Eliot. T.S.Eliot is his pen name, his real name is Thomas Steams Elliot. He was born in 26 September 1888. ST. Louis Missouri, United States. He was an American--born British essayist, publisher, playwright, literary and social critic and "on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s major poets". His notable works include The Love Song of J.Alfred Prufrock(1915), The Waste Land(1922), and Four Quarters(1944). He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ce for literature in1948 for his composition of Four Quarters. (Wu Dingbo, 2013) Prufrock, a man caught in a sense of defeated idealism and tortured by unsatisfied desire, is presented as an interesting tragic figure in the poem. In the poem, he presents his two personalities: hesitation and timidity. (https://www.360docs.net/doc/451626165.html,) analyze My own understanding of the main idea of the poem. It is about J.Alfred Prufrock wants to ask a woman to marry him, but he don't know how to say that. He is in two minds, which are love and reason against each other. He has no courage to make an offer of marriage. But in fact, this poem is a monologue of him. The poem emphasizes the inner thoughts and feelings of J.Alfred Prufrock. After a long struggle of "open mouth or not.", he choose to give up. The poem follows the conscious experience of a man, Prufrock, relayed in the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from characteristic of the Modernists, lamenting his physical and

文学论文--一论影响文学创作风格的主要因素

论文题目:论影响文学创作风格的主要因素 ------以剖析冰心文学创作风格为例 学生姓名: xxx 学号:xxx 系别:师范学院 专业班级: xxx 任课教师姓名: xxx 起止时间:2012年5月至2012年6月

论影响文学创作风格的主要因素------以剖析冰心文学创作风格为例 摘要 文学创作风格,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有机整体中表现出来的作家独特创作个性的一种审美属性,它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理性层面,感性层面等。在本文中,作者以著名作家冰心为研究对象,从不同的层面,如从文学风格的诸种理论层面,文学风格的内涵层面,文学风格与言语组织层面,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与特征层面,文学风格类型的划分与审美价值层面,文学风格与文化层面,并结合研究对象冰心的实际创作深入探讨剖析影响作家文学创作风格的形成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冰心文学创作风格主要因素

目录 1.永远的冰心............................................................................... .3 2.冰心的文学创作风格总体把握 (3) 2.1影响冰心文学创作风格形成的背景 (4) 2.2冰心文学创作风格的深层探究--------“满蕴着温柔,带着忧愁” (6) 3泰戈尔哲学与西方宗教的身影对冰心文学创作风格的重要影响 (8) 4 “用生命创作” (9) 参考文献 (10)

1、永远的冰心 冰心,中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一个如清泉般纯真、善良的女性,她的光芒一直照耀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灵,给予我们爱的启迪,超然的人生体悟。她,像一个小小的精灵,用生命在挥动着稚嫩的翅膀,谱写了一曲曲宁静、安然、超脱与动人的旋律,用美丽的生命创造了犹如潺潺流水般沁人心脾的文章,用世间最真挚的心和最温柔的语言向人们述说着真、善、美,也给中国的文坛注入了一股股新鲜而又浪漫的滋味。冰心,就是这样一个至纯至真的女子,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灿烂和美丽,她是我心中永远的冰心。 2.冰心的文学创作风格总体把握 冰心的创作发轫期主要是在五四运动及1920年,而正是这个阶段的创作奠定了冰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到四十年代中期,中国饱受战争的伤害,侵袭。冰心和当时的其他的作家一样,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与风化,于是这群文学知识分子的创作风格,从思想到主题上都开始为之一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1940年,冰心完成了人与文的文学创作风格的成熟期,冰心的文学创作风格中开始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延续着早期关于“问题小说”意识,关注现实社会人生苦难,思考着在战争背景下普通人的生命遭际;这一时期的创作风格的凸显的同样还有关于对于母亲形象的书写风格,但是这和早期冰心书写母爱的那样单纯的风格不同,冰心这一时期更看重母亲形象所具有的抗战时期中华民族所缺少的力的美,这一时期的创作更多地体现了人文成熟时期更深刻的生命体验、更高的艺术水准、更加开阔的艺术境界。 2.1影响冰心文学创作风格形成的背景 任何一个作家的文学创作风格都与她所处的年代,那样独特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的。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言语特色的文学创作风格都是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一个片段的演绎。 冰心从小生活在个知书达理,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并且在冰心出生后7个月时,就随全家搬迁到上海。4岁时迁往山东烟台,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

文学创作论的文学创作论理论综合版

文学创作论 6.28AM考试3题简答60分1题论述40分 一、假定性与逼真性在不平衡中发展P6-7 1、假定性与逼真性是艺术发展历史上的一对矛盾,是艺术形象的内在矛盾,像一切矛盾一样,二者是不平衡的。正是这种不平衡成为推动者艺术形象发展的内在动力。 2、艺术发展的历史表明,有两种相反相成的倾向推动着艺术的发展,那就是不断精确地表现生活和不断花样翻新创造超脱于生活的具体形态的艺术形式和流派。将描摹现实发展到高度逼真的地步,以现实主义为代表;将现实大幅度地变化,突出假定性,以表现主义为典型。 A、左拉的自然主义——“我说出我看过的东西,我把它记录下来,如此而已……我的作品不是党派和宣传的作品,它是表现真实的作品。”(左拉谈他的自然主义小说) 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 B、莫言《欢乐》——歌唱母亲全部的衰落,其实是在歌唱母亲的全部荣耀;他没有直接去歌唱母亲昔日的荣耀,是因为他不愿意在自己的歌唱里出现对母亲的炫耀,他歌唱的母亲是一个真实的母亲,一个时间的磨难已经驯服不了的母亲,一个已经山河破碎了的母亲。 余华《谁是我们共同母亲》——这样的母亲,才使我们百感交集,才使我们有了同情和怜悯之心,才使我们可以无穷无尽地去付出自己的爱。 3、两者在艺术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冲突,也不断地媾和。 A、随着艺术认识功能的发展,假定性的优势逐渐让位于生活逼真性的优势,这就产生一种规律性的趋向:就是假定性的递减和真实性的递增。但是这只是历史总的趋势,主导方面,另一方面是艺术假定性并未停滞,它仍在曲折地发展,时时占据局部的暂时的优势。 纷纭的流派,走马灯似地变化,自然有其社会历史原由,但是社会原因不能不通过艺术形象的内在矛盾起作用,社会原因是转化的条件,艺术形象的真实与假定的固有矛盾才是内在根据,社会原因不过起催化、诱导和选择作用。 B、每当逼真性过分制约了假定性,而且成为一种稳定的倾向时,就会产生艺术境界不高,形象粗糙,或者自然主义倾向。由于这种倾向引起厌倦情绪,又必然促使与之相反的倾向产生,这就使假定性逐渐上升,并很快占了优势,最后必然导致假定性过分冲击了生活的真实性,诱发了形式主义的、生活内容贫乏的作品大肆泛滥。 补充:逼真性与假定性之间的关系? 1、艺术的目的是真实与虚拟的统一,认识与娱乐的统一。艺术的创造性和娱乐性使它必须突破模仿的局限。要创造就不能满足于逼真,就不能不通过幻想、想象,就不能没有假定,就必须以想象的假定的形态来创造艺术的真实形象,达到既具认识又具娱乐功能的目的。纯粹的模仿与艺术的目的是不相容的。不假定就没有自由,不在想象中自由地创造就不能引起销魂荡魄的惊异,就没有艺术的魅力。 2、要使客观与主观结合,在生活本身是不可能的,在生活中只有特殊的逼真,概括的真实并不是直接的存在,它是人脑加工的结果。但有了概括的真实,还需要作家真诚的感情。艺术的真实,不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真,它不是绝对的不掺一点“假”,相反,只有在假定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