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花旦筱翠花的筱派
京剧流派及创始人

京剧流派及创始人
京剧的流派习惯上以创始人的姓来命名,各行当被公认的主要流派大致如下:
老生:潭派——谭鑫培;汪派——汪桂芬;孙派——孙菊仙;汪派——汪笑侬;王派——王鸿寿;刘派——刘鸿声;余派——余叔岩;言派——言菊朋;高派——高庆奎;马派——马连良;麒派——周信芳;新谭派—谭富英;杨派——杨宝森;奚派——奚啸伯;唐派——唐韵笙。
武生:俞派——俞菊笙;李派——李春来;黄派——黄月山;杨派——杨小楼;盖派——盖叫天。
小生:程派——程继先;德派——德珺如;姜派——姜妙香;叶派——叶盛兰。
旦角:陈派——陈德霖;王派——王瑶卿;梅派——梅兰芳;程派——程砚秋;荀派——荀慧生;尚派——尚小云;筱派——筱翠花;黄派——黄桂秋;张派——张君秋。
老旦:龚派——龚云甫;李派——李多奎;孙派——孙甫亭
花脸:何派——何桂山;金派——金秀山;裘派——裘桂仙;金派——金少山;郝派——郝寿臣;侯派——侯喜瑞;裘派——裘盛戎
丑角:萧派——萧长华;傅派——傅小山;叶派——叶盛章
有部分人主张京剧的流派应从程长庚时代开始,实际上是不可取的,当时京剧属于初创阶段,譬如人之婴幼儿时期,尚无流派可言,尽管他们都是京剧史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京剧史上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流派,应是老生行的谭鑫培派无疑。
因此,包括老生行的程长庚、
余三胜、张二奎、王九龄;小生行的徐小香;旦行的余紫云、梅巧玲;丑行的刘赶山、王长林等在内的著名演员,都未列入。
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

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
京剧的流派主要指演员的表演风格、艺术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等,这种表演风格通过师徒间相传得到了传承和有序发展,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代表剧目。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一起来看一下吧。
正旦
王派:以王瑶卿为代表,代表剧目有《辛安驿》、《十三妹》。
梅派(花衫):以梅兰芳为代表,主要传人:言慧珠、梅葆玖、杜
近芳等。
代表剧目有《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水斗断桥》、《奇双会》、《游园惊梦》、《穆柯寨·穆天王》、《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西施》、《洛神》、《穆桂英挂帅》等。
程派(青衣):以程砚秋为代表,主要传人有:新艳秋、王吟秋、
李世济、赵荣琛、李蔷华,再传弟子有张火丁、刘桂娟等。
代表剧目有《锁麟囊》、《荒山泪》、《六月雪》、《亡蜀鉴》、《马昭仪》、《女儿冢》、《青霜剑》、《碧玉簪》、《春闺梦》等。
尚派(刀马旦):以尚小云为代表,主要传人:尚长麟、吴素秋、
杨荣环等。
代表剧目有双阳公主、三娘教子、祭塔、昭君出塞、南天门、秋胡戏妻、二进宫、花蕊夫人、峨嵋剑等。
张派:以张君秋为代表,代表剧目有《望江亭》、《诗文会》、《楚
宫恨》、《秦香莲》等。
花旦(小旦)
荀派:以荀慧生为代表,主要传人有:童芷苓、孙毓敏、宋长荣等。
代表剧目有《红娘》、《红楼二尤》、《花田错》、《辛安驿》、《十三妹》等。
筱派:以筱翠花为代表,主要传人有:毛世来、陈永玲、崔熹。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2)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2)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胸存大道自从容周铁钧①大道生万物,百态出自然,天地人寰统归大道。
《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不是小道,不是小我;大道是理想信念、天性尊严、国家社稷、百姓黎民。
胸存大道,就会处变不惊,淡定从容,蕴含浩然正气,尽展光风霁月。
②“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人诬陷,被处极刑。
在刑场上,他给来送行的太学生弹奏了古曲《广陵散》。
他面琴席坐,神色安详,初起音律幽淡,逐渐沉郁悲愤。
弦断音止,嵇康仰天大笑,起身信步走向断头台。
他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愤世抗俗,用生命维护了高洁傲岸的尊严;他不卑不亢,激昂豪迈,用琴声演绎了一曲大道从容的千古绝响。
③苏东坡密州治蝗,徐州抗洪,杭州修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虽屡遭贬谪,九死一生,他依然能在孤独中不断成熟,修得淡泊与宁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经过了自省的沉淀、洗刷了偏激的淡定,是无须声张的厚实、散发光辉的睿智。
他于灾难之后重生,宠辱不惊,一心为国家社稷,一心为黎民苍生。
④可见,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坚定,爱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
践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纵然形势千钧一发,生死攸关,依然如朝阳般喷薄,似苍松般挺拔。
自古及今,中华优秀儿女都在用生命和激情诠释着大道从容。
⑤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惨遭迫害、国破家亡时,仍胸怀收复失地、雪耻报国的激昂,这是古代民族英雄气节崇高的大道从容;西南联大师生在山河破碎、颠沛流离时,仍与国家民族共进退,这是现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大道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的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心存家国,恪尽职守。
⑥普通百姓,或许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但诚实友爱、奉献互助,担家责、守国法,就是烟火平民的处世大道。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唯有胸存大道,才能无所畏惧,勇于担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转贴:京剧历史遗物—筱翠花的跷丶盖叫天的刀

转贴:京剧历史遗物—筱翠花的跷丶盖叫天的刀筱翠花、李玉茹京剧遗物:跷上海戏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副跷。
什么是跷?是踩高跷的“跷”吗?但这副跷太小了,肯定不是踩高跷的跷。
看起来小巧玲珑,跟两三岁小孩的脚差不多大。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三寸金莲”?是的,这就是“三寸金莲”,旧时的戏曲旦行演员都是男性,为了模仿女性的小脚,用木头制作两只小的假脚,绑在自己的脚上,台上剧中的古代女性看起来就是“三寸金莲”了。
绑跷以后,演员的脚后跟与小腿肚子不再是垂直关系,而是脚面完全绷直,几乎成一条直线,其痛苦常人难以承受,必须从小在发育前就练习。
演员们踩着这样的硬木小跷,要在舞台上行走、跑圆场、开打,甚至还要从高台翻下站住,所需功力极其深厚,所付出的刻苦汗水难以想象。
这比芭蕾舞演员用脚尖跳舞要难上无数倍,因为绑了跷就绝对不要想把脚放平了。
博物馆里的这副跷是“花旦大王”、京剧“筱派”创始人于连泉的遗物,红缎子绣花的小鞋面,光彩依旧。
于连泉生于1900年,七岁进入“鸣盛和”科班学艺,苦练跷功。
后来又转入“富连成”科班,11岁时偶然替演《三疑计》中的丫头“翠花”一角,声名鹊起,老前辈萧长华先生就给他起了一个艺名叫“筱翠花”。
作为中国戏曲表演系统中独特的、高难度的表演特技之一,“筱翠花”们的跷功表演起来又极具美感。
站立的时候亭亭玉立,表演的时候婀娜多姿,行走的时候凌波微步,跑圆场的时候如仙女驾云。
这种美感让人痴迷陶醉,忘记了演员背后魔鬼式的训练,为了不摔倒,冬天浇水成冰后在冰面上练;为了能够站稳,站在窄凳子或水缸边沿练;为了练的时候自如,从早到晚甚至睡觉都绑着跷。
美好的事物总有其残酷的一面,以筱翠花、尚小云等为代表的跷功艺术家们,在建国后遇到了棘手的大难题。
一种强烈的社会舆论指出:“应该要、必须要废掉跷功!”“什么?要废跷?”筱翠花非常震惊。
在文艺改革中,废跷成为一个焦点,持反跷意见的人坚持认为:“舞台上出现三寸金莲是丑化旧中国妇女形象,绑跷是对演员身体的残害。
京剧旦角的八大流派,需要你知道!

京剧旦角的八大流派,需要你知道!中国京剧——戏迷票友之家为广大京剧戏迷票友提供:京剧经典唱段、京剧基本功和表演形式京剧声腔音乐、京剧行头、京剧行当、京剧化妆、京剧人物、京剧源流。
摘要:旦角,指戏曲中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类别。
在京剧艺术表演中,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旬慧生四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被誉为“四大名旦”。
他们以风格独特的演技在京剧舞台上尽领风骚数十年,为京剧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梅派创始人:梅兰芳梅兰芳(公元1894—1961年),工旦。
出生于梨园世家,祖籍江苏泰州,长期居于北京。
在京剧表演艺术上精心钻研,勇于革新,创造了很多优美的艺术形象,发展了大量优秀剧目,改革与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
国内观众对其十分欢迎和喜爱,“梅派”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经典剧目:《贵妃醉酒》杨贵妃传人:著名梅派传人有言慧珠、杜近芳、梅葆玖、胡文阁、李胜素等。
代表剧目:《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女起解》、《水斗断桥》、《奇双会》、《宇宙锋》、《廉锦枫》、《天女散花》《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西施》、《洛神》、《穆桂英挂帅》等。
昆曲有《思凡》、《乔醋》、《闹学》、《游园惊梦》等。
尚派尚派《昭君出塞》创始人:尚小云尚小云(1900—1976),幼入科班学艺,14岁时被评为“第一童伶”。
初习武生,后改正旦,兼演刀马旦。
他功底深厚,嗓音宽亮,唱腔以刚劲著称,世称“尚派”。
代表作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塑造了一批巾帼英雄和侠女烈妇。
经典剧目:《昭君出塞》王昭君传人:尚小云较著名的亲传弟子有张蝶芬、赵晓岚、雪艳琴、张君秋(后自创“张派”)、孙荣蕙(天津)、杨荣环(天津)、尚长麟(次子)、李喜鸿(北京)、孙明珠(陕西,学生,未拜师)、王紫苓(天津,主攻荀派,尚派戏演出不多)、董玉苓(北京)、李翔(北京)、包启瑜(内蒙古)、周百穗(贵州)、童葆苓(北京)、尚慧敏(长孙女、佳木斯)、段丽君(成都)等,再传弟子有马博敏(上海)、李莉(天津)、鞠小苏(山东)、周利(重庆)、王玲玉、王长君(天津)等。
中国传统文化京剧介绍

中国传统⽂化京剧介绍中国传统⽂化京剧介绍 京剧在现实⽣活当中也被我们称为“平剧、京戏”。
京剧是我们中国影响最⼤的⼀种戏曲剧种,分布地是以北京为中⼼,遍及全国。
很多⼈对于京剧都有不⼀样的理解。
那么,⼤家对于北京的京剧⽂化是否了解呢? 京剧发展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最,⾄今已有200年的历史。
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形成的。
清代乾隆五⼗五年(1711年)起,原在南⽅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四⼤徽班陆续进⼊北京,他们与来⾃湖北的汉调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曲调和表演⽅法,⼜吸收了⼀些地⽅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点击京剧⽂化了解更多介绍) 京剧曾⼀度于⼤⾰命期间遭到严重摧残,当时发起⼈打着“破四旧、⽴四新”的⼤旗,以铲除旧⽂化之名对京剧演艺⼯作者加以迫害,红卫兵将京剧演艺⼯作者贴上“反动派”的标签(另见电影《霸王别姬》);在时代结束后,于⽂⾰中幸存下来的京剧演艺⼯作者得到了喘息的机会,重建了京剧⽂化。
表现⼿法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戏曲演员从⼩就要从这四个⽅⾯进⾏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有的⾏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
但是要求每⼀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
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物形象。
⾏当划分 京剧⾓⾊的⾏当划分⽐较严格,早期分为⽣、旦、净、末、丑、武⾏、流⾏(龙套)七⾏,以后归为⽣、旦、净、丑四⼤⾏,每⼀种⾏当内⼜有细致的进⼀步分⼯。
京剧脸谱 在⼈的脸上涂上某种颜⾊以象征这个⼈的性格和特质,⾓⾊和命运,是京剧的⼀⼤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
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脸含贬义,代表凶诈凶恶;⾦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
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

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京剧的流派主要指演员的表演风格、艺术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等,这种表演风格通过师徒间相传得到了传承和有序发展,不同的`流派有不同的代表剧目。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一起来看一下吧。
正旦王派:以王瑶卿为代表,代表剧目有《辛安驿》、《十三妹》。
梅派(花衫):以梅兰芳为代表,主要传人:言慧珠、梅葆玖、杜近芳等。
代表剧目有《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水斗断桥》、《奇双会》、《游园惊梦》、《穆柯寨· 穆天王》、《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西施》、《洛神》、《穆桂英挂帅》等。
程派(青衣):以程砚秋为代表,主要传人有:新艳秋、王吟秋、李世济、赵荣琛、李蔷华,再传弟子有张火丁、刘桂娟等。
代表剧目有《锁麟囊》、《荒山泪》、《六月雪》、《亡蜀鉴》、《马昭仪》、《女儿冢》、《青霜剑》、《碧玉簪》、《春闺梦》等。
尚派(刀马旦):以尚小云为代表,主要传人:尚长麟、吴素秋、杨荣环等。
代表剧目有双阳公主、三娘教子、祭塔、昭君出塞、南天门、秋胡戏妻、二进宫、花蕊夫人、峨嵋剑等。
张派:以张君秋为代表,代表剧目有《望江亭》、《诗文会》、《楚宫恨》、《秦香莲》等。
花旦(小旦)荀派:以荀慧生为代表,主要传人有:童芷苓、孙毓敏、宋长荣等。
代表剧目有《红娘》、《红楼二尤》、《花田错》、《辛安驿》、《十三妹》等。
筱派:以筱翠花为代表,主要传人有:毛世来、陈永玲、崔熹云、李丹林等。
代表剧目有《翠屏山》《坐楼杀惜》《活捉张三郎》《红梅阁》《阴阳河》《战宛城》《大劈棺》《荷珠配》《一匹布》《马思远开茶馆》等。
老旦龚派:以龚云甫为代表,代表剧目有《金龟记》、《遇皇后:打龙袍》、《游六殿》等。
多派:以李多奎为代表,代表剧目有《望儿楼》、《遇后龙袍》、《钓金龟》等老生谭派:以谭鑫培为代表,主要传人有谭小培、谭富英、谭元寿、谭孝增谭正岩等。
代表剧目有定军山等。
马派:以马连良为代表,唱腔潇洒飘逸世称马腔,且精于做工与念白,代表剧目有借东风、淮河营、四进士等。
京剧旦角流派

回京后,梅兰芳继续排演新戏 《嫦娥奔月》、《春香闹学》、 《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 次来沪,连唱45天,1918年后, 移居上海,这是他戏剧艺术炉 火纯青的顶峰时代,多次在天 蟾舞台演出。综合了青衣、花 旦、刀马旦的表演方式,创造 了醇厚流丽的唱腔,表演以庄 重深邃,气势非凡,简洁凝练 而艺压群芳,形成独具一格的 梅派。 1915年,梅兰芳大量排 演新剧目,在京剧唱腔、念白、 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 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被称为 梅派大师。
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在上海 复出,常演昆曲,1948年拍 摄了彩色片《生死恨》,是 中国拍摄成的第一部彩色戏 曲片。上海解放后,于1949 年6月应邀至北平参加第一 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 大会,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 会常委。1950年回北京定居, 任文化部京剧研究院院长, 1951年任中国戏曲研究院院 长,1952年任中国京剧院院 长,并先后当选为全国人大 代表。
京剧旦角流派艺术
京剧旦角流派 京剧中的旦角,指戏曲中 的女性形象,可分为青衣、 花旦、刀马旦、武旦、老 旦、彩旦等类别。在京剧 艺术表演中,梅兰芳、程 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四 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被誉为 “四大名旦”。他们以风 格独特的演技在京剧舞台 上尽领风骚数十年,为京 剧人:程砚秋 程砚秋(1904—1958),自幼学 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 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 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 美、水”的高度结合,并根据自 己的嗓音特点,创造出一种幽咽 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 奏多变的唱腔,形成独特的艺术 风格,世称“程派”。程砚秋擅 长演悲剧,编演过《鸳鸯冢》、 《荒山泪》、《青霜剑》、《英 台抗婚》、《窦娥冤》等戏,大 多表演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命运。
晚年的程砚秋致力于教学和总 结舞台艺术经验的工作。1949 年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全国政 协第一届会议,1950年当选全 国人大代表,中国戏协理事会 主席团委员,1953年任中国戏 曲研究院副院长,1957年由周 恩来总理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程砚秋将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 京剧艺术事业,他所取得的卓 越成就,是京剧艺术近百年来 所达到的高峰之一,他不仅对 京剧旦角同时也对整个京剧、 戏曲的发展都产生着深远、重 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妃醉酒中筱翠花扮演的杨贵妃
筱翠花,本名于连泉,生于1900,年卒于1967年。
他是富连成社连字科的毕业生,山东登州人。
由于他在科里演梆子戏《三疑计》里的丫环翠花演得很出色,所以萧长华先生就给他起一个艺名,叫筱翠花。
(另一说,因为他在富连成社演《遗翠花》一剧中的丫环翠香非常出色,于是萧长华先生便给他起了个带有纪念意义的名字——筱翠花。
语出《中国京剧史》(中卷))
筱翠花在清末花旦重要代表人物田桂凤、路三宝的影响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花旦表演艺术风格,于20年代初初具规模,至30年代成熟,被称为“筱派”。
其艺术风格主要是细腻精致,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丰满、准确,是现代花旦行当中影响最大的流派。
他扮相姣好,眼大而有神,正所谓“美目盼兮,巧笑倩兮”,而且身材苗条,嗓音虽然略带沙哑,但是念白非常有功夫,能够响堂打远。
他的技艺精湛,表演精细,刻意求工,所以有人说筱翠花先生的表演犹如工笔画。
他最擅长跷工,上跷后的快步、趋步、跪步和圆场轻盈迅捷,如《红梅阁》、《活捉三郎》中描摹鬼魂的步法,飘忽转腾,配以行云流水的身段,给人以足不沾尘御风而行的感觉。
《阴阳河》中则肩挑垂穗的八愣水桶,踩跷走“花梆子”步,不但越走越快,而且桶中的烛光不晃,下垂的丝穗不动,都显示了高度的技巧。
解放后废了跷,但是他仍然走跷步,很见功夫。
筱翠花最大的成就在于做工,他做戏认真,表现古代妇女的行动能由生活中寻找源泉并加以提炼,举手投足精确优美,尤其注意细节刻画,如《拾玉镯》中的捻线、饲鸡等动作都真实自然。
他的一举一动,都中规中矩,极富女性的古典美。
有人把荀慧生先生和筱翠花先生表演的戏路子和风格做了这样的比较。
从戏路子上看,荀慧生先生善于演的是花旦里边的闺门旦和小旦,也就是表现一种娇憨、天真活泼的少女的形象,所以有人说看荀慧生先生的表演,好比看抓拍的人像摄影,一颦一笑都具有鲜活的风情美。
而筱翠花先生他演的是花旦里的泼辣旦、风骚旦和鬼魂旦,所以他擅长演泼辣的、放荡的女性形象。
但是由于他的表演上富有一种古典的美,所以有人说看筱翠花的表演,犹如看古代的美人图画卷,一颦一笑都具有一种古典美。
筱翠花的代表作有《翠屏山》《坐楼杀惜》《活捉张三郎》《红梅阁》《阴阳河》《战宛城》《大劈棺》《荷珠配》《一匹布》《马思远开茶馆》等。
生前曾为北京市戏曲研究所研究员,有《京剧花旦表演艺术》一书传世。
弟子毛世来、陈永玲尚能继承他的艺术特色。
晚年在中国戏曲学校任教,悉心培育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