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发动机原理知识点名词解释填空题

合集下载

汽车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答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答案)

1.名词解释1)指示功:是指气缸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得的有用功Wi。

2)平均指示压力:是指单位气缸容积一个循环所做的指示功。

3)指示热效率:是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

4)指示燃油消耗率:是指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

5)机械效率:有效功率和指示功率之比称为机械效率。

6)平均有效压力:是指单位气缸容积一个循环所做的有效功。

7)有效功率:内燃机单位时间内所作的有效功称为指示功率。

8)升功率:在额定工况下,发动机每升气缸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9)指示功率:内燃机单位时间内所作的指示功称为指示功率Pi。

10)。

11)有效燃油消耗率:是指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

12)有效热效率:是发动机实际循环有效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

13)有效扭矩:是指在额定转速内的最大扭矩。

14)活塞平均速度:活塞在曲柄每转一圈的时间内走完两个行程的距离所具有的平均速度。

火焰传播速度:单位时间内在火焰前锋单位面积上所烧掉的可燃混合气数量。

15)燃料低热值:燃烧生成的水以蒸汽状态存在,在这种条件下获得的热值称为燃料的低热值。

16)压缩比:是指气缸总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

17)工作容积:气缸上下止点之间的容积。

18)发动机排量:各缸工作容积之和。

19)冲程:活塞从一个极限位置到另外一个极限位置的距离。

20)配气相位:用曲轴转角表示的进、排气门的开启时刻和开启延续时间。

21)最佳点火提前角:对于发动机每一工况下使发动机功率最大,燃油消耗率最低的点火提前角为最佳点火提前角。

22)扭矩储备系数:发动机的外特性曲线上最大扭矩相对于标定功率下的扭矩的百分比。

功率储备系数:柴油机额定功率与柴油机带螺旋桨时的功率之比。

23)稳态调速率:表示标定工况时,空车转速对全负荷转速波动的百分比。

瞬态调速率:表示突然卸去负荷后,内燃机转速瞬时波动百分比。

24)喷油规律:是指在喷油过程中,单位凸轮转角、曲轴转角或单位时间内从喷油器喷入气缸的燃油量。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复习题(高修)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复习题(高修)

《发动机原理与汽车理论》复习题(适用班级高修1003-1007、1203-1207)一、填空题1、工程热力学中规定的基本状态参数是温度、压力、比体积。

2、循环可分为正向循环和逆向循环。

3、汽油机压缩比8-12,柴油机压缩比14-22。

4、发动机换气过程包括为排气过程、进气过程。

5、换气损失包括排气损失、进气损失两部分。

6、发动机换气过程的任务是排除废气并吸入新鲜混合气或空气。

7、汽油机混合气浓度用过量空气系数、空燃比表示。

8、电控汽油机按燃油喷射位置不同单点喷射、多点喷射缸内喷射。

9、汽油机燃烧过程,分为着火延迟期、明显燃烧期和补燃期 3个阶段。

10、汽油机的不正常燃烧主要是爆燃和表面点火。

11、汽油机常用的燃烧室有楔形燃烧室、浴盆形燃烧室、半球形燃烧室。

12、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方式空间雾化式、油膜蒸发式13、柴油机排放控制主要是降低 NO X PM 排放。

14、喷油器喷射过程中的喷油速率和喷油规律对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排放和噪声等均有很大影响。

15、汽油的使用性能蒸发性、抗爆性、燃点、热值。

16、燃气发动机按燃用的燃料数量和形式可分为单燃料、两用燃料、混合燃料。

17、由汽油机的部分特性曲线可知:并不是节气门全开时g E曲线最低,而是在节气门开度为 80% 时g E曲线最低。

18、发动机的部分速度特性:节气门在部分开度下所测得的速度特性。

19、为保证较高的经济性,汽油机的常用转速范围应在最大功率转转速与最低燃油消耗率转速之间。

20、最佳点火提前角应随转速的提高而增大,应随负荷增大而减少。

21、汽车的动力性可用最高车速、加速能力和爬坡能力3方面的指标来评价。

22、汽车的行驶阻力包括滚动阻力、坡度阻力、空气阻力和加速阻力。

23、影响汽车动力性的主要因素有发动机特性传动系参数、汽车质量和使用因素等。

24、传动系的功率损失分为机械损失和液力损失两类。

25、评价汽车的制动性一般用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和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 3个方面来评价。

《汽车发动机原理》复习题

《汽车发动机原理》复习题

《汽车发动机原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定容加热循环2、混合加热循环3、压缩比4、循环热效率5、循环平均压力6、平均有效压力7、压力升高比8、预膨胀比9、过量空气系数10、充气效率11、点火提前角12、配气相位13、自由排气阶段14、泵气损失15、残余废气系数16、燃烧速度17、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18、燃料调整特性19、燃烧放热规律20、喷油泵速度特性21、供油规律22、喷油规律23、汽油机速度特性24、汽油机负荷特性25、柴油机速度特性26、柴油机负荷特性27、柴油机调速特性28、全程式调速器29、爆燃30、表面点火31、各循环间燃烧变动32、滞燃期33、汽油机明显燃烧时期34、柴油机速燃期35、三元催化技术36、废气再循环37、汽油机多点喷射系统二、填空题:1、循环热效率是。

2、循环平均压力是。

3、在定容加热循环中,当加热量增加,循环热效率,循环平均压力。

4、混合加热循环中,当加热量和压缩比不变,预膨胀比增大时,循环热效率。

5、发动机实际循环是由等过程组成。

6、发动机终点的压力为。

7、汽油机最高爆发压力为,柴油机最高爆发压力为。

8、柴油机膨胀比大,转化为,热效率。

9、平均有效压力是。

它是评定发动机的重要指标。

10、测定机械损失的方法有。

11、评价汽油抗爆性的指标是,评价柴油抗爆性的指标是。

12、电子喷射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

13、汽油机负荷增加时,其点火提前角应该,汽油机转速增加时,其点火提前角应该。

14、在进排气门开闭的四个时期中,的改变对充气效率影响最大。

15、充气效率在某一转速时达到,当转速高于此转速时充气效率。

16、加大进气迟闭角,高转速时充气效率。

有利于的提高。

减少进气迟闭角,有利于提高,但降低了。

17、二行程发动机的扫气方式有。

18、十六烷值是评价的指标。

19、辛烷值是评价的指标。

20、燃烧1kg汽油需要kg空气。

21、当过量空气系数等于时,混合气为功率混合气。

当过量空气系数等于时,混合气为经济混合气。

发动机原理B复习资料 附带答案

发动机原理B复习资料 附带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1、有效热效率:实际循环的有效功与得到此功所消耗的燃料的热量的比值。

2、热值:单位重量(或体积)的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

3、充量系数:换气过程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充量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理论充量之比。

4、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发动机单位汽缸工作容积一个循环所损失的功。

5、指示功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指示功。

6、残余废气系数:进气过程结束时气缸内残余废气量与进入气缸中新鲜空气的比值。

7、负荷特性:当转速不变时,发动机的性能指标随负荷而变化的关系。

8、指示热效率: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

9、指示燃油消耗率: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

10、有效性能指标:以发动机输出轴上输出功率为基础的性能指标。

11、升功率:标定工况下每升气缸工作容积所作的有效功率。

12、过量空气系数:燃烧1kg燃料的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

13、指示性能指标:以气缸内工质对活塞所作有用功为基础的性能指标。

14、平均有效压力: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输出的有效功。

15、指示热效率: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的比值。

16、增压度:发动机在增压后增长的功率与增压前的功率之比。

17、速度特性:发动机在油量调节机构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主要性能指标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规律。

18、有效燃料消耗率: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

19、平均指示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作的指示功。

20、比质量:发动机的质量与所给定的标定功率之比。

21、增压比:增压后气体的压力与增压前气体的压力之比。

22、发动机的特性:内燃机性能指标随调整情况及运转工况而变化的关系。

二、填空题1、进气门关闭时缸内压力越高,充量系数越大,如果对进气进行加热,将导致充量系数变小。

2、过量空气系数是指发动机工作过程中,燃烧1kg燃油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

3、测定机械损失的方法有示功图法、倒拖法、灭缸法、和油耗线法。

4、柴油机的异常喷射有二次喷射、滴油现象、断续喷射、不规则喷射和隔次喷射。

发动机原理复习题参考答案

发动机原理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三、名词解释1. 平均有效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循环有效功称为平均有效压力。

2. 升功率:在标定工况下,每升发动机工作容积发出的有效功率称为升功率。

3. 活塞平均运动速度:发动机在标定转速下工作时,活塞往复运动速度的平均值称为活塞平均运动速度。

4. 机械效率:指示功减去机械损失功后,转为有效输出功的百分比称为机械效率。

5. 有效燃油消耗率:发动机每发出h kW ⋅1的有效功所消耗的燃油量。

6. 燃烧效率:燃料化学能通过燃烧转为热能的百分比称为燃烧效率。

7. 平均指示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循环指示功称为平均指示压力。

8.工质定压比热容:单位质量工质在定压过程中温度升高1℃所需的热量称为工质的定压比热容。

四、简答9.简述工质改变对发动机实际循环的影响。

答案要点:1)工质比热容变化的影响:比热容Cp 、Cv 加大,k 值减小,也就是相同加热量下,温升值会相对降低,使得热效率也相对下降。

2)高温热分解:这一效应使燃烧放热的总时间拉长,实质上是降低了循环的等容度而使热效率ηt 有所下降。

3)工质分子变化系数的影响:一般情况下μ>1时,分子数增多,输出功率和热效率会上升,反之μ<l 时,会下降。

4)可燃混合气过量空气系数的影响:当过量空气系数φa <1时,部分燃料没有足够空气,或排出缸外,或生成CO ,都会使ηt 下降。

而φa >1时,ηt 值将随φa 上升而有增大。

10. S/D (行程/缸径)这一参数对内燃机的转速、结构、气缸散热量以及与整车配套的主要影响有哪些? 答案要点:活塞平均运动速度30sn m =ν若S /D 小于1,称为短行程发动机,旋转半径减小,曲柄连杆机构的旋转运动质量的惯性力减小;在保证活塞平均运动速度m ν不变的情况下,发动机转速n 增加,有利于与汽车底盘传动系统的匹配,发动机高度较小,有利于在汽车发动机仓的布置;S /D 值较小,相对散热面积较大,散热损失增加,燃烧室扁平,不利于合理组织燃烧等。

(完整版)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试卷及答案

(完整版)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试卷及答案

发动机构造试卷考号姓名专业装订线一词语解释(14×1=14分)1.EQ6100――1型汽油机2.压缩比3.发动机的工作循环4.活塞环端隙5.轴瓦的自由弹势6.干式缸套7.气门重叠角8.配气相位9.空燃比10.发动机怠速11.多点喷射12.压力润滑13.冷却水大循环14.废气涡轮增压二、选择(12×1=12分)1.汽车用发动机一般按( C )来分类.A.排量 B.气门数目 C.所用燃料 D.活塞的行程2.气缸工作容积是指( C )的容积。

A.活塞运行到下止点活塞上方 B.活塞运行到上止点活塞上方 C.活塞上、下止点之间 D.进气门从开到关所进空气3.湿式缸套上平面比缸体上平面( A )A.高 B.低 C.一样高 D.依具体车型而定,有的高有的低。

4.为了限制曲轴轴向移动,通常在曲轴采用( A )方式定位。

A.在曲轴的前端加止推片 B.在曲轴的前端和后端加止推片 C.在曲轴的前端和中部加止推片 D.在曲轴的中部和后端加止推片5.液力挺柱在发动机温度升高后,挺柱有效长度( B )。

A.变长 B.变短 C.保持不变 D.依机型而定,可能变长也可能变短.6.排气门在活塞位于( B )开启。

A.作功行程之前 B.作功行程将要结束时 C.进气行程开始前 D.进气行程开始后7.发动机在冷启动时需要供给( A )混合气。

A.极浓 B.极稀 C.经济混合气 D.功率混合气8.在电喷发动机的供油系统中,油压调节器的作用是( C )。

A.控制燃油压力衡压 B.在节气门开度大时燃油压力变小 C.燃油压力与进气管压力之差保持恒定 D.进气管压力大时燃油压力小9.在柴油机燃料供给系中,喷油压力的大小取决于( D )。

A.发动机的转速 B.节气门开度的大小 C.喷油泵的柱塞行程 D.喷油器弹簧的预紧力共2页第1页10.当节温器失效后冷却系( A )。

A.冷却系只有小循环 B.冷却系只有大循环 C.冷却系既有大循环又有小循环 D.电控风扇停转11.转子式机油细滤清器( B )。

汽车发动机原理_期末_考试_试题及答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_期末_考试_试题及答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一、选择题:1.曲轴后端的回油螺纹的旋向应该是(与曲轴转动方向相反)2.四冲程发动机曲轴,当其转速为3000r/min时,则同一气缸的进气门,在一分钟时间内开闭的次数应该是(1500次)3.四冲程六缸发动机。

各同名凸轮的相对夹角应当是(120度)4.获最低耗油率的混合气体成分应是(α=1.05-1.15)5.柱塞式喷油泵的柱塞在向上运动的全行程中,真正供油的行程是(有效行程)6.旋进喷油器端部的调压螺钉,喷油器喷油开启压力(升高)7.装置喷油泵联轴器,除可弥补主从动轴之间的同轴度外还可以改变喷油泵的(每循环喷油量)8.以下燃烧室中属于分开式燃烧室的是(涡流室燃烧式)二、填空题:1.柴油机燃烧室按结构分为统一燃烧室和分隔式燃烧室两类2.喷油泵供油量的调节机构有齿杆式油量调节机构和钢球式油量调节机构两种3.在怠速和小负荷工况时化油器提供的混合气必须教浓过量空气系数为0.7-0.94.闭式喷油器主要由孔式喷油器和轴式喷油器两种5.曲轴的支撑方式可分为全支承轴和非全支承轴两种6.排气消声器的作用是降低从排气管排出废气的能量。

以消除废气中的火焰和火星和减少噪声7.配气机构的组成包括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两部份8.曲柄连杆机构工作中受力有气体作用力运动质量惯性力离心力和摩擦力9.凸轮传动方式有齿轮传动链传动齿形带传动三种10.柴油机混合气的燃烧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备然期速燃期缓燃期后燃期三、名词解释:发动机排量:多缸发动机各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称为发动机工作容积或发动机排量配气相位:配气相位就是进排气门的实际开闭时刻,通常用相对于上下点曲拐位置的曲轴转角的环形图来表示。

这种图形称为配气相位图。

过量空气系数:发动机转速特性:发动机转速特性系指发动机的功率,转矩和燃油消耗率三者随曲轴转速变化的规律压缩比:压缩前气缸中气体的最大容积与压缩后的最小体积之比称为压缩比四、简答题:1. 柴油机燃烧室有哪几种结构形式?答:可分为两大类:统一式燃烧室和分隔式燃烧室统一式燃烧室有分为ω形燃烧室和球形燃烧室分隔式燃烧室有分为涡流式燃烧室和预燃式燃烧室2. 柴油机为什么要装调速器?答:柴油机经常在怠速的工况下工作此时供入气缸的燃油量很少,发动机的动力仅用以克服发动机本身内部各机构运转阻力,而这阻力测随发动机转速升高而增加,这时,主要问题在于发动机能否保持最低转速稳定运转而不熄火。

汽车发动机原理名词解释完全归纳

汽车发动机原理名词解释完全归纳

1)平均有效压力: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一个循环输出的有效功2)平均指示压力:发电机单位气缸容积一个循环所做的指示功。

2)扩散燃烧:燃料是一边与空气混合、一边燃烧,由于混合过程比反应速率慢,因此燃烧速率取决于混合速率,混合过程控制了燃烧速率,燃烧速率取决于扩散速率。

这就是所谓的扩散燃烧指示功率:发电机单位时间所做的指示功。

升功率:发电机每升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

3)有效燃油消耗率:单位有效功率的油耗4)机械效率:有效功率与指示功率之比5)残余废气系数:进气终了时的缸内残余废气质量与每一循环实际进入缸内的新鲜冲量之比6)火焰传播速度:火焰前锋相对与燃烧室壁面传播的绝对速率。

7)爆燃:在某种条件下燃烧变得不正常,压力曲线出现高频大幅波动,在上止点附近压力增长率很高,火焰前锋形状发生急剧变化。

称之为爆燃。

8)柴油机滞燃期:从喷油开始到压力开始急剧升高时为止,称为滞燃期,此阶段燃料经历一系列物理化学的变化过程。

9)表面点火:凡是不靠火花塞点活而由燃烧室炙热表面点燃混合气的现象10)理论空气量:1 公斤燃料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量。

11)过量空气系数:燃烧1 公斤燃料的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称为过量空气系数。

12)速度特性:当油量控制机构在标定位置时(最大节气门或标定工况位置)的速度特性。

13)充气效率:换气过程结束后留在气缸内的新鲜冲量质量与缸内气体的总质量的比值14)喷油规律:在喷油过程中,单位凸轮转角从喷油器喷入气缸的燃油量随凸轮转角的变化关系15)滚流:在进气过程中形成的绕垂直于气缸轴线的有组织大尺寸空气涡流。

1、充气效率——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工质的质量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工质的质量的比值。

2、着火延迟——混合气达到自燃温度或被点燃之后,并不立即出现明显燃烧,而是有一段时间滞后,这种现象称为着火延迟。

(或:从汽油机火花塞点火或柴油机可燃混合气达到燃点开始到压力线脱离压缩线(或出现明显发光发热的燃烧现象)为止的这一个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1、指示热效率:是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消耗燃料的热量的比值.。

1.2、压缩比:气缸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

1.3、燃油消耗率:发动机每发出1KW有效功率,在1h内所消耗的燃油质量。

1.4、平均有效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有效功。

1.5、有效燃料消耗率:是发动机发出单位有效功率时的耗油量。

1.6、升功率:在标定工况下,发动机每升气缸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

1.7、有效扭矩:曲轴的输出转矩。

1.8、平均指示压力: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指示功。

1.9、示功图:发动机实际循环常用气缸内工质压力P随气缸容积V (或曲轴转角)而变化的曲。

2.1、配气相位:发动机进、排气门开闭角度相对于上、下止点的分布。

2.2、气门重叠:在四冲程发动机中,由于进气门提前开启和排气门迟后关闭,在上止点附近,存在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现象。

2.3、充气效率:指每一个进气行程所吸入的空气质量与标准状态下占有气缸活塞行程容积的干燥空气质量的比值。

2.4、可变技术:使发动机的某种结构参数可以随工况改变的技术。

2.5、残余废气系数:气缸中残余废气质量与实际新鲜充量的质量之比。

3.1、着火延迟:火花引燃或加热到燃料自然温度以上时,可燃混合气并不立即燃烧,需要经过一定延迟时间才能出现明显的火焰,放出热量。

3.2、过量空气系数:是指燃烧1KG燃料时实际供给的空气量1与理论空气量10之比。

3.3、空燃比:是指燃料实际燃烧时所供给的空气质量与燃油质量的比值。

3.4、着火方式:引发燃烧过程的手段。

4.1、燃烧速度:单位时间内燃烧混合气的质量。

4.2、火焰速度:火焰锋面移动速度。

4.3、滞燃期* :从喷油开始到压力线脱离压缩线所占用的曲轴转角。

第五章:
R喷汕泵連度特性:喷油蘇油量调节机构的位薑芥变,供油蚩随喷油泵转速变化的关系
2*供油提前角,从出曲隗升起幵届供油到话堪到达上止点師对应的曲轴转甬.
2、毗汹提Oil/fj上从烘;由喷入气到法实到这上止点所时应的曲抽转4].
4 柴汕机滞燃期;从喷沟开始到压力践脱离压编找所占用的曲轴转两
5. 顒油規迟:从鬲氐由亲供油开蜡到喷油蛊针阀抬起幵始喷油斫对应的时期.
2 缓燃期:从适离燃堤压力到出观験裔燃烧溫度听时毎的吋期.
7.啡油规律;单位时闫喷油器噴油谨与噴油浆凸轮转甬I时间}的吳系一
9隣火力成’使燃料着火形减火焰的方式,眉点煥方式和自燃方式琴形式n
6.1、速度特性:油量调节机构不变时,发动机的各项性能参数随转速而变化的关系曲线。

6.2、负荷特性:发动机转速不变时,性能参数随负荷变化的关系。

6.3、发动机特性:性能指标(或性能参数)的变化规律。

6.4、调整特性:随调整情况而变化的关系。

6.5、机械损失:发动机曲轴输出的功或者功率与其气缸内气体膨胀所做的功或功率之差。

6.6、热值:在标况下1kg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填空题
第一章
1、P-V图上曲线所包围的面积表示工质完成一个循环所做的有用功,该图称为示功图。

2、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多变过程。

3、四冲程发动机的四个冲程为:进气冲程、压缩、作功冲程、排气冲程。

四冲

发动机的实际循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五个过程组成。

4、一个实际循环中,工质对活塞所做的有用功称为指示功。

5、升功率用来衡量发动机对气缸工作容积的利用的程度。

6、同样排量的两种汽油机,其功率大小可能并不相同,说明强化程度和技术先进程度不同,衡量
指标是升功率。

7、同样排量的两种汽油机,在转速相同时,其功率大小可能并不相同,说明容积利用
程度不同,衡量发动机单位气缸容积所发出有效功的指标是平均有效压力—。

第二章
1、具有相同标定功率的两种柴油机,如果其干质量不同,说明材料利用程度和技术先进程度不同,
衡量指标是比质量。

1、评价发动机换气过程的指标主要是充气效率_和换气损失
2、进气损失与排气损失之和称为—换气损失排气损失,包括—提前排气损失一—和_ 活塞上行强制排气所消耗的有用功。

3、一般将四冲程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分作自由排气、强制排气和惯性排气_、进气和气门
叠开四个阶段。

将进、排气门开关角度以及相对上、下止点的位置画出所得到的图称为_
配气相位。

4、发动机的换气过程是指排出发动机气缸内的已燃废气,并吸入新鲜充量的过程。

5、在进、排气门开、闭的四个时期中,进气迟闭的改变对充气效率的影响最大。

第三章
1、汽油和柴油的牌号分别根据辛烷值和凝点来确定。

2、汽车的代用燃料主要有二甲醚、水煤气、乙醇和氢气等。

3、表示汽油抗爆性的指标是辛烷值。

4、对于缸外形成混合气的汽油机,其负荷调节方式是通过改变节气门开度大小来控制
进入气缸内的混合气数量,这种负荷调节方式称为量调节。

5、柴油机负荷调节方式是通过改变进入气缸的燃油质量来控制混合气的浓度,这种负
荷调节方式称为质调节。

第四章
1、根据汽油机燃烧过程中气缸压力变化的特点,可以将汽油机燃烧过程分为滞燃期、
速燃期和后燃期三个阶段。

2、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方式可以分为化油器雾化___ 和汽油喷射雾化两种。

3、压缩比是发动机热效率的重要因素。

但高压缩比会给汽油机增加爆燃—的趋势。

4、汽油机燃烧室基本要求是结构紧凑、面积比小
燃烧室几何形状合理
理组织气流过程和合理组织燃烧过程。

5、对液态燃料,其混合气形成过程包括两个基本阶段:蒸发和混合。

6、燃油的雾化是指燃油喷入气缸—后被粉碎分散为细小液滴的过程。

*
7、发动机转速增加时,应该相应地一增大___ 点火提前角。

8、在汽油机上调节负荷是通过改变节气门开度来调节进入气缸_混合气__ 的多少。

负荷调
节方式是量调节。

9、在化油器式的汽油机中,起动后若不及时打开阻风门,则发动机可能因混合气过稀—而熄火。

10、在化油器式的汽油机中,常用的起动装置为这题不考。

11、汽油机负荷减小时,气缸内的温度、压力降低,爆燃倾向__小—。

12、汽油机的点火提前角是指从发出电火花到气缸压力明显升高脱离压缩线间的
曲轴转角。

13、化油器式汽油机在节气门关闭时,进气管真空度很高,此时喉管的真空度变大
14、大气压力降低时,化油器式汽油机气缸充量减少,其动力性、经济性有所下降,而爆燃倾向
有所—减少—。

15、对化油器式汽油机,当节气门开度一定,转速升高,喉管及进气管真空度均_增大
16、汽油机混合气形成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化油器式,另一类是喷射雾化方式
第五章
1、柴油机燃烧过程是否完善,取决于燃油油束、气体运动和燃烧室三者的合理配合。

2、油束特性可以用油束射程、最大宽度和喷雾锥角三个参数来描述。

3、柴油机燃烧室基本要求是机构紧凑、面容比小、充量系数高和组织适当气流运
动。

4、柴油机燃烧过程包括滞燃期、速燃期、缓燃期和后燃期。

5、对液态燃料,其混合气形成过程包括两个基本阶段:蒸发和混合。

*
6、燃烧放热规律三要素是_燃烧发热起始时刻一、燃烧放热规律曲线形状和燃烧持续时间。

7、燃油的雾化是指燃油喷入细小液滴____ 后被粉碎分散为细小液滴的过程。

*
8、现代电控柴油机喷射系统的基本控制量是循环供油量和—喷油时刻___。

9、柴油机内不均匀的混合气是在高温、高压下多点_同时自燃着火燃烧的。

10、喷油泵的速度特性是油量控制机构位置固定,循环供油量一随喷油泵转速变化的关
系。

喷油泵速度特性的校正有正校正和负校正—两种。

11、喷油器有孔式喷油器和―轴针式—喷油器两类。

12、柴油机喷射过程是指从喷油泵开始供油直至喷油器_针阀落座停止喷油—的过程,
分为喷射延迟、主喷射、喷射结束三个阶段。

柴油机应在上止点—开始喷油。

13、为了避免出现不正常喷射现象,应尽可能地缩短高压油管的长度。

14、柴油机不可能形成均匀的混合气,所以必须在过量空气系数大于1的条件下工
作。

15、柴油机负荷调节是通过改变质调节_ 而进入气缸的空气量基本不变。

16、喷油泵的主要作用是定时、定量—地经高压油管向各缸的喷油器周期性地供给高压燃油。

17、柴油机混合气的形成方式可以分为喷射雾化和油膜蒸发两种。

18、油束的几何特性可用三个参数描述,即油束射程、最大宽度和喷雾锥角。

第六章
1、测功机的作用是测量转矩、转速等动力参数。

2、发动机的运行状况(工况)可以用其发出的功率和转速来表示。

3、汽油机节气门部分开启时所测得的速度特性称部分负荷速度特性_。

4、发动机稳定工作必须满足的条件是有效转矩与阻力矩—相等。

5、发动机的负荷特性是指发动机转速―不变,其性能指标随负荷变化的关系。

6、车用发动机的工况特点是转速和负荷______ 都在宽广的范围内独立变化。

7、发动机的速度特性是指发动机 _油量调节机构—不变,其性能指标随转速变化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