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松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松鼠教学设计(通用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松鼠教学设计(通用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松鼠教学设计(通用5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松鼠教学设计(通用5篇)五年级上册松鼠教学设计篇1教材内容:《松鼠》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第10课(需一个课时)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很强的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

侧重于介绍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动。

采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文章语言生动传神,极具文学色彩。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聪明活泼,所以我在教学中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的活动。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了解松鼠;2、能力目标:学习,细致观察特征,抓住事物特征描述的方法;3、情感目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理念:(1)运用多媒体作为直观教具;(2)的结构比较简单,只要求学生掌握整体的思路,对课文不作琐细的分析;(3)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关注动物。

教学难点:对事物特征的观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既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又有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

其中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热爱动物是儿童的天性,上课伊始,就让我们一起先到美妙神奇,多姿多彩的动物世界走一走,看一看吧!(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物图片)欣赏了这么多精彩的动物图片,接下来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小朋友——松鼠。

(多媒体课件展示松鼠图片)二、讲授新课(一)作者简介布封(1707—1788),法国博物学家,作家,进化思想的先驱者,他利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自然史》。

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生物史》、《人类史》等部分,对自然界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本课布丰所著的《布丰文选》中《松鼠》一文改写而成的。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方式。

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优秀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优秀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优秀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优秀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认识松鼠,通过学习能够掌握有关松鼠的一些特征、习性方面的知识,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形象、准确。

2. 技能目标:由总到分,条理清晰地介绍小动物。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对事物特征的观察。

2. 形象生动的说明。

3. 语言准确性的把握。

教学过程:(导语)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它既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也有千姿百态的花鸟鱼虫,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

同学们可能看过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动物世界》,平时对小鸟、小鸡、小狗、小猫等小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说明文就介绍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小动物——松鼠。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到118页,自己把课文朗读一遍,要求:1、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和写法; 2、划出作者概括松鼠特征的词语。

现在开始读课文!)一、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要求:1、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和写法2、划出作者概括松鼠特征的词语(请三位同学上黑板给生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驯良(xùn)矫健(jiǎo)帽(缨)yīng 榛子(zhēn)(榉)实jǔ 橡(栗)lì(蛰)伏zhé 圆(锥)zhuī 苔藓(tái xiǎn)勉强(qiǎng)前爪(zhǎo)狭窄(zhǎi)(强调:榛、强、爪的读音及栗、蛰、锥的写法。

齐读新词两遍。

)(刚为同学们校正了字音,现在一起把课文朗读一遍,希望同学们不要再出错,朗读的时候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松鼠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二、再读课文,整体感悟,理清脉络。

1. 齐读课文要求:思考松鼠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2. 作者用了哪些词精练地概括松鼠的特征的?(漂亮、驯良、乖巧)3. 这些特征具体表现在文章哪些语段中?4. 由此得出结论:第一节与后文间的关系是——总分。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松鼠》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松鼠》是人教部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描绘松鼠的外形、性格和生活习性,让学生了解松鼠的可爱和聪明。

课文语言优美,富有情趣,适合学生朗读和体会。

本文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适当的发挥和创造。

但在词汇积累和语法运用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性格和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掌握。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3.朗读和朗读技巧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分组合作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原文和相关资料。

2.生字词卡片。

3.PPT或黑板。

4.小组讨论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黑板,展示松鼠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松鼠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松鼠的外形、性格和生活习性。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绘松鼠的语句,体会语言的优美。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松鼠的可爱和聪明。

教师点评并指导朗读技巧。

4.巩固(10分钟)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造句,巩固对生字词的掌握。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讨论:如果你是一只松鼠,你会如何生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小故事。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课文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抄写生字词,预习下一课。

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教案(精选

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教案(精选

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松鼠》。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松鼠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松鼠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松鼠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松鼠的生活习性和分布区域的特点。

2. 教学重点:松鼠的形态特征的描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松鼠图片、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松鼠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松鼠的外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松鼠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了解松鼠的特点。

3. 实例分析(10分钟)分析松鼠的生活习性,如善于跳跃、乖巧可爱等,让学生通过实例更好地理解松鼠的特点。

4. 随堂练习(5分钟)设计练习题,让学生描述一下松鼠的形态特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设计作业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松鼠的认识,并完成相应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松鼠的特点1. 形态特征:2. 生活习性:3. 分布区域:七、作业设计(1)描述一下松鼠的形态特征。

(2)谈谈你对松鼠的生活习性的认识。

(3)松鼠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 答案:(1)松鼠的形态特征:(2)松鼠的生活习性:(3)松鼠的分布区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关于松鼠的故事或观察到的松鼠行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进行观察和实践,了解更多关于松鼠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松鼠的生活习性和分布区域的特点。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松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松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松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本节教学是针对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松鼠》这篇课文而设计的。

本节课上共四个课时,每个课时为40分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松鼠的基本生活习性,了解松鼠的生态环境及其对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2.能准确理解《松鼠》中的各个词句,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感知文本的情感色彩。

3.能运用课本中所学的阅读技巧进行文本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4.能进行简单的情景复述和细节品味。

能力目标1.提高全班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班集体感。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持续化地阅读。

3.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辨及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生物的情感体验,提高心灵感知和人文素养。

2.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热情,让学生体会文学作品的美感和思想感受。

3.提高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态的意识,促进使学生具备健康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和记忆《松鼠》篇的主体内容。

2.感知和表达文本所表达的感情色彩。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让学生真正领会文本的精神内涵。

2.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情感色彩,让学生有深度的体验情感。

四、教学活动活动一集体朗读活动目的:通过整体朗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情感和意境活动准备:将课文内容打印成PPT,准备音响设备并提前安排好学生的位置活动步骤:1.教师将课文内容分段,指定学生按顺序进行朗读。

2.学生在朗读时要注意情感表达和节奏把控,让朗读团队更有力度和感染力。

3.教师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对课文意境有深刻的印象和感受。

活动二配对阅读活动目的: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活动准备:把课文的每个段落分成两段,打印成A、B两份材料并装订起来,做成配对式的材料。

活动步骤:1.将同桌学生分成一组,每人分配到一份A或者B的材料,开始阅读。

2024年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松鼠》教案(通用

2024年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松鼠》教案(通用

2024年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松鼠》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松鼠》一文,涉及教材的第三章《动物世界》第二节《松鼠》。

详细内容包括:松鼠的特征、生活习性、繁殖特点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松鼠的基本特征,掌握其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

重点:松鼠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松鼠图片、视频、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松鼠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松鼠的特点。

2. 新课内容:通过PPT和视频,介绍松鼠的特征、生活习性、繁殖特点等。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讨论松鼠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4. 例题讲解:讲解关于松鼠的选择题、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松鼠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的思维导图。

六、板书设计1. 松鼠的特征外形:身体小巧,四肢灵活,尾巴长而蓬松。

毛色:灰、黑、棕色等。

分布:我国广泛分布。

2. 松鼠的生活习性栖息地:森林、山区、城市公园等。

食性:杂食性,以果实、昆虫、小鸟等为食。

活动:白天活动,夜间休息。

3. 松鼠的繁殖特点繁殖期:每年春季。

产仔数:每胎15只。

孵化:孕期约40天,幼鼠出生后需哺乳约2个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松鼠的特征、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

(2)举例说明松鼠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答案:(1)松鼠的特征:身体小巧,四肢灵活,尾巴长而蓬松,毛色有灰、黑、棕色等,广泛分布在我国。

(2)松鼠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松鼠为杂食性动物,能帮助传播种子,对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松鼠也可能会侵害农作物,给人们带来一定的困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松鼠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课堂讨论中,部分学生表达不够积极,需要加强引导。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松鼠》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松鼠》优秀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6《松鼠》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松鼠》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所写,文章描绘了松鼠的外形特点、性格特点以及喜爱的食物,表达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生动,插图形象逼真,非常适合用来教授五年级的学生。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培养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同时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

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其他动物的课文,对动物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松鼠的生活习性不够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来了解松鼠的特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性格特点以及喜爱的食物,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松鼠的外形特点、性格特点以及喜爱的食物。

2.难点: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松鼠的特点,提高学习兴趣。

2.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松鼠的了解,培养合作意识。

3.读写结合法: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松鼠的图片和生字词。

2.教学素材:收集关于松鼠的资料,用于拓展学习。

3.作业纸:用于学生完成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松鼠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松鼠的外形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松鼠的了解,讨论松鼠的特点和习性。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松鼠》精品教案(通用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松鼠》精品教案(通用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松鼠》精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松鼠》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学习作者如何通过对松鼠生活习性的描述,展现松鼠的特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学习相关的科普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

2. 学会课文生字,理解并掌握新词,提高阅读能力。

3.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观察生活、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生字、新词。

难点: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字典、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松鼠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松鼠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课文阅读与理解(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同时找出课文生字、新词,教师给予指导。

3. 生字、新词学习(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生字,讲解新词的含义,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讲解,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教师设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七、板书设计1. 课文松鼠2. 课文生字、新词3. 松鼠的生活习性4. 作者的写作方法八、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生字、新词,每个写5遍。

2. 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松鼠的特点。

3. 课后拓展:查找关于松鼠的更多资料,了解松鼠的其他生活习性。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展示松鼠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文阅读与理解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生字、新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搜索技术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自由朗诵课文首先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重点放在讲解课文1、4段上,突出重点内容。

1、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在让学生朗读第一段后,目的要学生明白描写松鼠外表的句子时,利用多媒体出示句子
【百度文库】
/view/624428084a7302768e9939bd.html?
st=1
同时,出示练习题“在写松鼠的外形时,作者抓住松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的特点,把小松鼠写得非常美丽可爱。

”练习进行概括性思维练习。

【百度文库】
/view/624428084a7302768e9939bd.html?
st=1
2、学习第二部分(第2到4段)
在学习第2段时,先让学生找出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哪一个词写的,学生很容易就找出“机灵”这个词,同时抛出问题:从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出松鼠的机灵。

接着老师抛出问题:“你们知道松鼠是住在什么地方的吗?”
直接引入学习第3段时,在学生自由朗读后,教师:你们瞧,作者把松鼠搭窝的过程写得多具体呀!你能不能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划出来?同时,多媒体出示“先……再……然后……最后……”的句式练习进行发散性思维练习。

【百度文库】
/view/624428084a7302768e9939bd.html?
st=1
多媒体出示松鼠吃东西时的图片,让学生一边自由朗读第4段,一边学生找出其中的动词。

教师小结:“坐”、“捧”、“送”这几个词都用得很好,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松鼠吃东西的样子,你们看那样子多有趣呀!
请反复诵读句子,把“坐”“捧”“送”动作词加重音读,充分表达孩子们看到松鼠吃食物时的可爱模样。

【百度搜索】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2&lm=-1&st=-1 &fm=result&fr=&sf=1&fmq=1331193741484_R&pv=&ic=0&z=&se=1&showtab=0&f b=0&width=&height=&face=0&istype=2&word=%CB%C9%CA%F3%B3%D4%B6%AB%CE% F7&s=0
【百度文库】
/view/624428084a7302768e9939bd.html?
st=1
最后,多媒体出示最后一段,学生思考这一段中的三个“它们”各指代什么呢?学生讨论后反馈。

【百度文库】
/view/624428084a7302768e9939bd.html?
st=1
三、总结课文,拓展思维,升华情感
在教学结束前,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松鼠的可爱,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关于松鼠的视频,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教学。

【新浪视频】/v/b/71088428-2362309944.html
总结课文。

老师:“这篇文章从哪几方面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学生:“外形可爱,讨人喜欢:生活习惯活泼可爱。

”老师:“你们喜欢松鼠吗?觉得它可爱吗?现在老师再一次带你们走进松鼠的世界,加深感受一下这只可爱的松鼠好吗?”(播放视频)
老师:回去后认真观察身边的动物,仿照课文,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四、板书设计:
外形美丽(四肢面孔眼睛毛尾巴)
松鼠
活动可爱
习性住

教学反思
在上《松鼠》这课时,着力体现一个“趣”字,洋溢一个“情”字,让学生在愉悦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发展,让课堂成为学生享受语文的乐园。

譬如利用多媒体播放松鼠图片,激发学生对小松鼠的喜爱之情,这样的设计效果很好,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到教学轨道上来。

在学习松鼠外形的美丽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感受松鼠的美丽,通过对照松鼠的图片,让学生体会它的外形的美丽可爱。

通过看图片,加深了学生对松鼠的影印象,再有感情地齐读课文,让学生能够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思路,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同时明白了文章是从外形、生活习性这两方面给我们介绍松鼠的,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在学习松鼠搭窝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划出课文中表示顺序的词,鼓励学生用这些词说一句话,通过句式练习进行发散性思维练习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后,让学生说一说对松鼠的印象,帮助学生形成一个整体感知,并初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多读、多动手、多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为了帮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和理解课文内容,我设计了不同的形式来引导学生体会,如对比读句子、出示课件填空、读第三段找时间词、鼓励学生运用这些词说一段话、自由交流等,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最终让学生学以致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