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季羡林《不完满才是人生》原文阅读及赏析
季羡林:不完美才是人生

季羡林:不完美才是人生季羡林老人曾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这也是他亲身的经历与感悟。
季先生有几件终生遗憾的事,包括他的婚姻。
季羡林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从1935年到1945年,他到德国留学。
在此期间他与一位德国姑娘相恋了。
在哥廷根留学时,季羡林租住在一个善良的德国老太太家里。
在他住的同一条街上,还有一户叫迈耶的德国人家,季羡林的好友田德望便是迈耶家的房客。
他们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名叫伊姆加德,年龄比季羡林小一些,金发碧眼,而且身材苗条,活泼可爱。
季羡林常去田德望住处拜访,久而久之便同迈耶一家人熟悉了。
正在读博士学位的季羡林当时不过三十,年轻英俊,待人谦和有礼,迈耶一家人很快就喜欢上了他。
当时,季羡林正在写博士论文。
他用德文写成的论文,必须用打字机打成清稿。
可他没有打字机,伊姆加德很乐意帮忙。
这样一来,季羡林经常到她家去,两个异国青年便擦出爱情的火花。
但现实是残酷的,季羡林因为是季家的独根独苗,身上负有传宗接代的重大任务,所以十八岁就结了婚。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不在话下,妻子德华长他四岁。
于是,每当回到寓所,他的内心便充满矛盾与痛苦。
他爱伊姆加德,伊姆加德也爱他。
如果他们由相爱而结合,自己未来的生活大概会是幸福美满的。
但是那样做,不仅意味着对妻子、儿女的背叛和抛弃,也意味着把自己的亲人推向痛苦的深渊。
这是违背他所受的教育和他做人的原则的,也是他无法办到的。
反之,如果他克制自己的感情,又会使深爱着他的伊姆加德失望和痛苦,自己也会遗憾终生。
痛定思过之后,这个对别人考虑永远胜过自己的国学大师最后决定压抑自己的情感,离开德国。
离别是痛苦的,之后两人还通过几次信,但他回国以后就断了音讯。
“有情人终成眷属”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但环顾四周,真正十全十美的婚姻又有几个?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妻子对季老一家来说,真正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辈子勤勤恳恳,有时候还要含辛茹苦。
【推荐下载】“不完满才是人生”阅读训练及答案-精选word文档 (2页)

【推荐下载】“不完满才是人生”阅读训练及答案-精选word文档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不完满才是人生”阅读训练及答案201X年广东广州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不完满才是人生季羡林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
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这都是我们时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
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
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端,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
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
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
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
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他们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
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
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在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
在这一类人中,好东西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
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尖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盘,落得一个全尸。
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
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
季羡林:不完满的才是人生

季羡林:不完满的才是人生季羡林:不完满的才是人生引导语: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国学大师季羡林说:“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自古人生最忌满,半贫半富半自安。
《菜根谭》中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
”细品之,有感于心,这乃是说的一个度的问题。
酒半酣美,花半吐媚。
半即适度,适度为美。
人生事多是如此,莫要做到极致,就会回味悠长。
一如吃饭,一些聪明的人只吃到半饱便停箸不食,这是养生之道。
常有人吃饭时,不吃到无法下咽绝不罢休,此时一想美味则憎恶盈胸,更有欲呕欲吐之感,全无美好回味之趣。
看人亦如此,不看碌碌无为时,不看飞黄腾达时,只看他在路上的跋涉,就是一生中最美的片段。
所以,但凡成功人士都说话留有余地,做事掌握分寸,交友注意距离,这就是一种哲学思维,就是“半”字魅力。
01“半”是一种完美的人生境界世间之事多存缺憾,我们常常强迫自己去追求一种完美,却总是落得满心伤怀。
故此,人生当求半而不贪全,当我们贪恋追求一种完满,有时实如水中逐月,更可悲的是,我们还觉得自己是在积极地求取进步。
求半即知足,知足当可常乐,这并非是消极,而是一种睿智。
而知足并知不足,是一种境界。
02“半”是一种安逸平和的理想生活人们常常羡慕书中那些别样的人,如半官半隐的王维,或古代那些半耕半读之人,我们钦羡他们的安逸平和,而我们的烦恼来源于在世事奔忙劳碌中,心被填得满满,连梦里都不得清闲。
究其根本,是我们不能把心腾出一半来,去容纳一些喜欢的`东西。
当你要求自己尽善尽美的时候,反而束缚了前进的步伐。
如若跟着感觉融入欣喜中,你会发现,脚步更从容,生活更轻松。
03“半”是一种智慧的处世之道说话留有余地,做事掌握分寸,把握一个“度”,“中立而不倚”“味让三分,路留一步”,不顾此失彼,不剑走偏锋。
古人说:“天下事不如人意者,十之八九。
不完满才是人生季羡林

不完满才是人生季羡林人生,常常充满了不完满。
不完满,是指不完美、不满足的状态。
在季羡林的眼中,不完满才是真实而丰富的人生。
本文将从不完满的角度来探讨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一、不完满的人生充满挑战和动力季羡林多次提到,人生的价值在于不完美的过程。
完美的人生是很难存在的,即使看似完美的人生,也会有许多内心的矛盾和不完满之处。
而不完满的人生则更容易找到挑战和动力,因为人们总是在追求更好,追求更高的目标。
正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让不完满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二、不完满的人生更加真实和接地气完美的人生往往是虚幻和不真实的。
而不完满的人生则更加真实和接地气。
正因为有了不完满,才能够看到人生中的困难和挫折,也才能更加坦然地面对和接受自己的不足。
季羡林认为,人生的真实与完满是背道而驰的,只有在面对不完满的时候,人们才能够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真实和自我之间的差距,从而更加努力地追求进步。
三、不完满的人生拥有更多的选择与机会人生中的选择与机会,往往与不完满息息相关。
当人们认识到自己的不完满,自然会想要改变和进步。
而改变和进步,意味着选择和机会的出现。
相比于完美的人生,不完满的人生更容易看到人生中的机会和选择,也更愿意主动去追求和把握这些机会。
正是通过不完满,人们才会更加敢于尝试新的事物,从而为自己创造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四、不完满的人生注重内在的提升和成长季羡林认为,生活中总是有一些难以逾越的阻碍和困扰,使得人们无法达到完美的境界。
然而,正是这些困扰和阻碍,激发了人们内在的成长和提升。
只有通过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人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认识自己,进而不断成长和进步。
因此,不完满的人生更加注重内在的提升和成长,通过不断挑战自己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五、不完满的人生才能更好地体味幸福与快乐幸福和快乐往往与不完满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人们经历了困难和挫折,最终战胜困难并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时,那份来之不易的快乐和幸福感会更加真实和满足。
季羡林《不完满才是人生》原文阅读赏析

季羡林《不完满才是人生》原文阅读赏析季羡林《不完满才是人生》原文阅读赏析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
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南宋方岳(根据吴小如先生考证)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这都是我们时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
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
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端,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
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
他们威仪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
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
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他们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
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
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在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利极大,娇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
在这一类人中,好东西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
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尖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落得一个全尸。
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
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
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
不完满才是人生

社 会 的 皇 帝 老 爷 子 也 包 括 在 里
“
一
又 得 生 一 肚 子 气 . 能 说 . 们 谁 我
的人生多是完满 的呢? 再 说 到 我 们 这 一 批 手 无 缚
事 古 难 全 ” 宋 方 岳 ( 据 吴 小 南 根
自己 也 并 不 相 信 他 们 想 方 设 法 没 有 区 别 . 是 一 直 到 今 天 仍 然 可
以求 得长 生 不 老 . 们 最 怕 “ 他 一
旦 魂 断 . 车 晚 出 ” 英 主 如 汉 宫 连
是 “ 如 意 事 常 八 九 ” 晨 在 早 不 早 市 上 被 小 贩 “ ” 一 刀 : 公 共 宰 了 在
鹤 顶 红 , 旦 皇 恩 浩 荡 . 赐 极 一 钦 刑 .连 忙 用 舌 尖 舔 一 点 鹤 顶 红 .
立 即 涅 檠 . 得 一 个 全 尸 。 可 见 落 王 宫 比 这 一 批 人 的 日子 也 并 不 好 过 . 人 生 。然 而 . 古 及 今 , 内 海 实 际 上 , 位 继 承 , 廷 斗 争 , 自当 选 季 ,
说 “ 完 满 才 是 人 生 ” 是 一 个 代 中 国 出 版 社 ) 不 这
让你胆 战心惊 . 笑皆非 吗? 啼
现 在 我 们 运 气 好 . 生 F新 得 社会 中 然而那 一个 “ ” . 考 字 宛 如 如 来 佛 的 手 掌 . 别 想 逃 脱 得 你 了 。 儿 园 升 小 学 . ; 学 升 初 幼 考 小
器 投信: @ i。 稿箱a。,。 n、 m Ⅵn . 。
⑧⑩ ⑧
1用 自 己 的语 言 说 说 本 文 的 主 要 见 解 。 .
不完满才是人生的阅读答案

不完满才是人生的阅读答案人生的阅读答案应该是不完满的。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常常渴望找到答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中,我们总是希望通过学习和掌握知识来解决困惑和困难。
然而,如果人生的答案都是完满的,那将毫无意义可言。
首先,不完满的答案可以促使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
人生是一个持续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如果我们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总是能够迅速找到完美的答案,那将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和机会。
相反,当我们面对一些尚未解答或不完全解决的问题时,我们需要通过思考和积极探索去寻找答案。
这个过程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问题的理解,还能够帮助我们提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不完满的答案也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和思考。
完美的答案往往是固定的和局限的,很少能够引发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然而,当我们面对一些尚未被完全揭示或解答的问题时,我们不仅能够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本身,还能够拓展我们的思维边界,超越传统的观念和思维模式。
这种不完满的答案引发的思考和启示,往往能够开启全新的视角和认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的奥秘和复杂性。
此外,不完满的答案也能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感悟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旅程充满了起伏和挑战,而完美的答案只会让我们忽视和低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当我们面对一些问题无法获得完美答案时,我们不得不适应和接受一种不完全满足的状态。
这种状态让我们更加珍惜和感悟身边的人和事,体验人生的美好和独特之处。
正是在这样的不完满中,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人生的丰富多彩和充满惊喜的本质。
总之,不完满才是人生的阅读答案。
这种不完满不仅能够促使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还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和思考,并让我们更加珍惜和感悟人生的意义。
在人生的阅读中,我们应该学会接受和欣赏不完美的答案,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超越和发展自己。
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不完满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答案。
季羡林:不完满才是人生_励志文章

季羡林:不完满才是人生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
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这都是我们时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
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
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端,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
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
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
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
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他们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
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
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在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
在这一类人中,好东西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绝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
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尖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
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
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
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
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多是完满的呢?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季羡林《不完满才是人生》原文阅读及赏析
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
对于人类的前途,我始终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我相信,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人类总会越变越好,人类大同之域决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
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
有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段路程要跑。
又如一条链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每一环从本身来看,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点东西;但是没有这一点东西,链子就组不成。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
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
人活得太久了,对人生的种种相,众生的种种相,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
远不如早一点离开人世这个是非之地,落一个耳根清净。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
我在这里发现了一条定理:年龄大小与处境坎坷同对世态炎凉的感受成正比。
年龄越大,处境越坎坷,则对世态炎凉感受越深刻。
反之,年龄越小,处境越顺利,则感受越肤浅。
任何一个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以及任何一个生物,从本能上来看,总是趋吉避凶的。
因此,我没怪罪任何人,包括打过我的人。
我没有对任何人打击报复,并不是由于我度量特别大,能容天下难容之事,而是由于我洞明世事,又反求诸躬。
假如我处在别人的地位上,我的行动不见得会比别人好。
走运有大小之别,倒霉也有大小之别,而二者往往是相通的。
走的运越大,则倒的霉也越惨,二者之间成正比。
我认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
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
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好,道德水平越高。
百分之百,所谓“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是绝无仅有。
从历史上到现在,中国知识分子有一个“特色”,这在西方国家是找不到的:中国历代的诗人、文学家,不倒霉则走不了运。
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
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
忍者,相互容忍也。
总之,谦虚是美德,但必须掌握分寸,注意东西。
在东方谦虚涵盖的范围广,不能施之于西方,此不可不注意者。
然而,不管东方或西方,必须出之以真诚。
有意的过分的谦虚就等于虚伪。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
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
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功夫。
信缘分与不信缘分,对人的心情影响是不一样的。
信者,胜可以做到不骄,败可以做到不馁;决不至于胜则忘乎所以,败则怨天尤人。
中国古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
”首先必须“尽人事”,否则馅儿饼决不会自己从天上落到你嘴里来。
但又必须“听天命”。
人世间,波诡云谲,因果错综。
只有能做到“尽人事而听天命”,一个人才能永远保持心情的平衡。
【简析】
什么是人生?不完满才是人生!先生谈人生,深入浅出中显现出真知灼见,饱含着朴素和真诚。
慢慢读来,恰似在品味一壶幽幽的茗茶,在宁静和思考中获得对人生的感悟,感到“眼睛立即明亮,心头涣然冰释”。
人人都争取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都不可能始终一帆风顺。
明乎此,你就不会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也不会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享受所有的春天。
人生匆匆,光阴荏苒,与其在不快的泥潭里不能自拔,不如从伤害自己的境遇中解脱出来,把握好分分秒秒。
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就能成为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