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鉴赏
兰花花艺鉴赏

兰花花艺鉴赏兰花鉴赏兰花鉴赏除注重香气之外,特别注重花形花色、叶形叶色以及株型的鉴赏。
兰花的花瓣通常是窄、长、尖、平,形似竹叶,成为竹叶瓣。
若花瓣的形态或色彩出现明显不同于正常竹叶瓣的变异,即称为花艺。
兰花的花艺包括瓣型花、蝶花、奇花、色花等。
兰花的叶片通常是黄绿色或深绿色,呈长剑形的形态。
若叶片出现黄色、白色或透明的线条或斑块,即称之为叶艺。
若叶形突变、褶皱、短而宽、起兜,形成特别的形态,即称之为型艺(如矮种等)。
1、瓣型花瓣型花包括梅瓣、荷瓣、水仙瓣等。
这种说法最早针对江浙春惠兰而言,现沿用到莲瓣兰、建兰、墨兰等其他种类。
梅瓣:外三瓣(即萼片)短圆,稍向内弯(即紧边);捧瓣顶部增厚硬化,形成兜状(即起兜)紧抱蕊柱;唇瓣短而硬,不向后卷。
典型者如春兰宋梅、蕙兰程梅、建兰一品梅等。
梅瓣(春兰宋梅)荷瓣:外三瓣基部收细(即收根),端部放宽(即放角),长宽比在2:1之内;捧瓣稍向内扣,不起兜;唇瓣宽而短圆,回卷或微下垂。
荷瓣花花形端庄大气,加上“荷”与“和”同音,“人以和为贵”,所以很受推崇。
春兰大富贵,翠盖荷,莲瓣兰荷之冠,春剑天府荷,建兰金荷等都是典型的荷瓣花。
荷瓣(春兰大富贵)水仙瓣:外三瓣较梅瓣狭长,先端较尖;捧瓣或多或少起兜;唇瓣下垂或微后卷。
典型者如春兰中的龙字、逸品,蕙兰翠丰,墨兰南国水仙。
2、蝶花外三瓣(萼片)或捧瓣出现舌化变异,形似唇瓣,且多有彩色斑块,形似蝴蝶之翅者,称蝶花。
捧瓣发生蝶花变异者称为捧心蝶(内蝶),侧萼片蝶化变异者称为外蝶,萼片及捧瓣完全蝶花成唇瓣的捧心蝶称三星蝶或三心蝶。
春兰珍蝶、虎蕊、莲瓣兰剑阳蝶、玉兔彩蝶、春剑桃园三结义,墨兰华光碟、文山奇蝶。
建兰宝岛仙女,都是蝶花名品。
蝶瓣(内蝶,春兰马蒙白彩)蝶瓣(外蝶,春兰珍蝶)红花荷型外蝶3、奇花兰花花朵一般有6个花被(3个萼片、2个捧瓣、1个唇瓣),如其花被增多或者减少,称之为奇花。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兰花奇花品种不断涌现,兰花的鉴赏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多外瓣多捧瓣、多舌、都鼻等奇特花形备受青睐。
兰花鉴赏:蝶瓣花(多图)

兰花鉴赏:蝶瓣花(多图)
展开全文
蝶瓣花必备条件:
所谓蝶瓣花,就是花的萼片的花瓣的部分或全部变成唇瓣状,称为唇瓣花,俗称蝶化。
可分为三大类:
(1)萼片唇瓣花,就是花的萼的下半片的部分,或1/3,或近半,或过半辰瓣花。
近期,曾发现主萼片全部唇瓣花,如录号063的苍山奇蝶。
(2)花瓣唇瓣花。
多为靠近唇瓣一介的部分唇瓣化,也有靠主萼一侧的部分唇瓣化,如登录号03的碧龙奇蝶。
更有整个花瓣唇瓣化的,如宝岛仙女等。
(3)萼捧全唇瓣化。
即同一朵花中,萼片、花瓣同时呈全部或部分唇瓣化。
简称为全蝶。
部分蝶瓣开品,敬请鉴赏:
春剑桃园三结义
春剑副瓣蝶
春兰三星蝶
春兰盛世蕊蝶
莲瓣兰剑阳蝶
惠兰卢氏蕊蝶
惠兰金沙蕊蝶
(部分图文来至网络)。
兰花鉴赏

兰花鉴赏●养兰著录宋代黄庭坚《幽芳亭》中写道:"兰蕙丛生,莳以沙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
他首先对兰花作了分类:"一干一花,香有余者,兰;一千五七花,香不足者,蕙"。
理学大师李愿中在《艺兰月令》中,将广东、福建一带艺兰法则按十二个月培护方法,以诗歌体裁编成口诀。
此后两篇作于清朝锝《艺兰月令》则仿效李愿中的著作编制而成,可见宋朝艺兰学说对后世影响之深。
(《艺兰月令》具体内容见“兰花历史”中“兰花养殖”栏目)赵国时代庚撰《金漳兰谱》分为五章,包括:容质、品评、爱养、封植、灌溉。
在"容质"一章中区别紫兰和白兰两大类(即指当今墨兰和建兰中素唇瓣),列述了三十二个园艺品种。
之后,南宋淳佑年间,王贵学著《建兰谱》,书中对品评、栽种各法描述更为详备,分为品第、灌溉、分拆、泥沙等章。
他在"品第"中又增补至四十个园艺品种。
上述二本兰谱都是栽培广东、福建一带特产兰花的总结。
元代,孔静紊《至正直记》引述种兰古语:"喜晴恶日,喜阴恶湿,喜幽僻,盖欲干不欲经烈日,欲润不欲多灌水,欲隐不欲处荒萝,欲盛而苗繁则败","有竹方培兰,即喜晴恶日,喜幽恶僻之意",这些简扼叙述的兰花习性和栽培要领。
下及明代,王世翰的《学圃杂疏》谈及养兰应隔奁置水以防虫蚁、鼠、蚓、蚁等侵入。
植物学家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又对各种兰花解释、考证等作了详细叙述。
其后,探讨兰艺之道的论著逐渐增多,如高濂的《遵生八笺》中列有"兰谱"一则,张应文续《金漳兰谱》,李晴江《种兰决》,顾茂实《续兰谱》,鹿亭翁《兰易》,冯京第(即簟溪子)《兰易》、《兰史》,王象晋《群芳谱》等,都详述了兰花产地、品种、栽培法。
清代兰艺有所发展,陈昊子《花镜》,汪灏《广群芳谱》中对艺兰都有详细记载。
兰谱著录增多,如清初鲍薇省在《艺兰杂记》中,首创辨别江浙兰花之梅、荷、水仙瓣型的学说。
兰花诗词鉴赏

兰花诗词鉴赏
哎呀,说起兰花,那可真是诗词世界里的一颗璀璨明珠!
你想想看,“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这不就像是一位优雅的女
子静静地站在庭院前,散发着迷人的芬芳,等待着清风的轻抚吗?这
画面多美呀!就好比在一个宁静的夏日午后,你躺在树荫下,微风轻
轻拂过脸庞,那种惬意和舒适。
再瞧瞧“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这孤兰独自生长在幽静的园子里,被众多杂草所掩盖。
难道不像在人群中那个默默坚守自我,不随
波逐流的人吗?就像咱们身边那些坚持梦想,不被外界干扰的朋友。
还有“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这是多么坚定的偏爱呀!这不就跟咱们只钟情于某种美食,无论别人怎么说不好吃,咱们就是
喜欢一个样嘛!
兰花在诗词里,有时是高洁的象征,有时是孤独的写照,有时又是
坚韧的化身。
它就像一个多变的精灵,在诗人的笔下展现出各种各样
迷人的姿态。
我觉得呀,兰花诗词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对兰花深深的喜爱和赞美,
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兰花那种独特的魅力。
它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还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洗礼。
你说,这样的兰花诗词,能不让人陶醉吗?。
[图解] 兰花术语要点及鉴赏
![[图解] 兰花术语要点及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01a5952431126edb6f1a10c6.png)
[图解] 兰花术语要点及鉴赏一、色地生兰花的颜色,虽然比较单一、纯朴,没有其他花卉媚妖丽,但它那素静色泽,高雅风韵,却是一般花卉难以相比的。
根据江、浙一带的兰蕙传统上以绿色为佳,尤以嫩绿为第一,老绿为第二,黄绿色次之、赤绿色更次。
凡属赤花,总以色糯者为上品,色泽昏暗而泛紫色者为下品。
其他类兰花,对色的评价因地而异。
二、肩兰花外三瓣中,中央竖直一瓣称为主瓣,左右横向排列两瓣称为副瓣。
所谓肩、即专门指副瓣着生的形态:第一种呈水平状,称为一字肩,属上品;第二种,当舒瓣前后,二片副瓣微微下垂,称为落,这种形式较次;第三种,是刚盛开,副瓣就大幅度下垂,与主瓣形成三角形,称为大落肩、三脚马、八字架,如呈这种形式,即使瓣型、花品再好,由于外三瓣着生姿态恶劣,也不足取了,属劣品;第四种,是副瓣微微向上生,称为飞肩,属贵品。
** 瓣型(肩)鉴赏:(一)梅瓣: 旧时,称梅瓣因外瓣像梅花。
一般现在的兰界这样定义梅瓣:外三瓣短圆、质厚、似梅花,捧瓣起兜,有白头,唇瓣舒展、坚挺而不后卷。
宋梅为梅瓣中的典型。
梅瓣的欣赏要点为:1、外瓣短圆才能形似梅花,要求外三瓣的长宽比例越小越好,瓣头结圆,圆形越规整越好。
瓣质厚则不易变形。
收根细则更体现出瓣形的整圆,紧边是梅瓣的非常重要的特征之一,指萼瓣的前端结圆、起兜,呈内卷状,有一种内敛的力度,与梅之傲骨精神相通,也许这正是前人名之为“梅瓣”的缘由吧。
2、内瓣起兜,捧端有白头。
捧端有无白头是区别梅瓣和水仙瓣的重要特征之一。
3、梅瓣花的唇瓣较短,舒直,不后卷。
春兰宋梅(二)荷瓣: 外三瓣肥厚、宽润,形以荷花花瓣,收根放角。
捧瓣不起兜,似微开蚌壳,唇瓣阔大,前挺后卷都有。
花型分大、中、小型,同荷等属大型荷瓣花,环球荷鼎属中型荷瓣花,盖荷属小型荷瓣花。
同荷和盖荷为荷瓣的典型。
荷瓣的欣赏要点为:1、花瓣长宽比为2:1,或长宽比接近于2:1。
古人也曾曰:“荷瓣真难得,八分长兮四分阔,收根细如君子花,貌比张郎更活泼”。
兰花鉴赏术语

兰花鉴赏术语1. “飘逸出尘”兰花那细长的叶片和婀娜的花茎,就像一位身姿轻盈的舞者在风中翩翩起舞,有一种飘逸出尘的美。
就像我在花市看到的那盆墨兰,它的叶片弯弯垂落,花朵绽放在花茎顶端,仿佛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真是让人看一眼就移不开眼。
2. “淡雅高洁”兰花啊,总是给人一种淡雅高洁的感觉。
它不像那些艳丽的花朵,拼命地争奇斗艳。
就好比我邻居家的那盆春兰,白色的花瓣带着一点淡淡的绿,没有浓烈的色彩,却有着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自己的高雅。
3. “玲珑剔透”有些兰花的花瓣啊,薄得就像轻纱一样,看起来玲珑剔透的。
我有次在植物园看到一种兜兰,它的花瓣就像是用最精致的水晶雕刻而成,阳光一照,仿佛能透过花瓣看到后面的世界,真是奇妙极了。
4. “清新脱俗”你看兰花,总是带着一股清新脱俗的劲儿。
在一片姹紫嫣红的花丛中,它就像是一股清流。
比如说我在朋友家看到的那盆建兰,花朵小小的,颜色素净,可那股子清新的气息,就像清晨山间的微风,让人神清气爽。
5. “风姿绰约”兰花的风姿啊,那真是绰约迷人。
它不管是站在花盆里,还是长在野外,都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我曾经在山里偶然遇见一株野生的蕙兰,虽然周围杂草丛生,但它就像一位高贵的女王,那风姿,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
6. “娇艳欲滴”有的兰花虽然淡雅,但也有娇艳欲滴的时候呢。
就像那蝴蝶兰,花瓣厚实又有光泽,颜色鲜艳得就像刚被春雨滋润过一样。
我在婚礼上看到用蝴蝶兰做的捧花,那花朵娇艳得仿佛要滴出水来,太美了。
7. “馥郁芬芳”兰花的香味啊,真是馥郁芬芳。
走进一间有兰花的屋子,那股香味就像一只温柔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你的嗅觉。
我爷爷养了一盆寒兰,每当它开花的时候,那芬芳的香气弥漫整个房间,就像一场嗅觉的盛宴。
8. “楚楚动人”兰花看起来就是楚楚动人的。
它那柔弱的模样,就像一个需要人保护的小姑娘。
我在花展上看到一盆文心兰,花朵弯弯的,像一个个小裙子,看起来特别可爱,真的是楚楚动人啊。
春兰鉴赏标准

春兰鉴赏标准春兰,又称“兰花之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花卉,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
在中国文化中,春兰被赋予了高雅、清雅、高贵的象征意义。
因此,对于春兰的鉴赏标准,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品种春兰的品种繁多,常见的有“大红袍”、“紫罗兰”、“白玉兰”等。
在鉴赏春兰时,首先要了解各种品种的特点和区别,以便更好地进行鉴赏。
二、花形春兰的花形是鉴赏的重要指标之一。
春兰的花形有“兰花瓣”、“兰花唇”、“兰花骨”等多种形态。
其中,“兰花瓣”形态的春兰花瓣较大,花形较为饱满,色彩鲜艳;“兰花唇”形态的春兰花唇较大,花形较为优美,色彩较为柔和;“兰花骨”形态的春兰花形较为简单,但花色较为清雅。
因此,在鉴赏春兰时,要根据花形的不同特点进行评判。
三、花色春兰的花色也是鉴赏的重要指标之一。
春兰的花色有“红色”、“紫色”、“白色”等多种颜色。
其中,“红色”春兰花色鲜艳,富有热情和活力;“紫色”春兰花色高贵典雅,富有神秘感;“白色”春兰花色清雅高贵,富有纯洁感。
因此,在鉴赏春兰时,要根据花色的不同特点进行评判。
四、花香春兰的花香也是鉴赏的重要指标之一。
春兰的花香有“清香”、“浓香”、“淡香”等多种香气。
其中,“清香”春兰花香清新怡人,富有清雅之气;“浓香”春兰花香浓郁馥郁,富有浓郁之气;“淡香”春兰花香淡雅清新,富有淡淡之气。
因此,在鉴赏春兰时,要根据花香的不同特点进行评判。
五、株型春兰的株型也是鉴赏的重要指标之一。
春兰的株型有“挺拔”、“婀娜多姿”、“矮小精致”等多种形态。
其中,“挺拔”春兰株型挺拔高大,富有气势;“婀娜多姿”春兰株型优美多姿,富有柔美之气;“矮小精致”春兰株型矮小精致,富有精致之气。
因此,在鉴赏春兰时,要根据株型的不同特点进行评判。
综上所述,春兰的鉴赏标准包括品种、花形、花色、花香和株型等多个方面。
在鉴赏春兰时,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特点,进行综合评判。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欣赏到春兰的美丽和文化内涵。
兰花鉴赏术语讲解

不足取了,属劣品;第四种,是副瓣微向上生,称为 “飞肩”,属贵品。三、捧 即内三瓣中间向外竖直靠拢 的二片短瓣(比外三瓣略短),捧瓣以光
洁为主,按其形式可分:蚕蛾捧 形似蚕蛾形。又分硬和
软二种,例如春兰中的绿英、荣祥梅、梁溪梅,宜春仙 等;蕙兰中的大一品、培仙、荡字、楼
梅、端梅、崔梅、庆华等。观音捧(俗称观音兜) 形似
第一梅、太原梅、绿英、天绿、方字等,蕙兰中大一品、 潘绿、庆华等。4、大铺舌 舌形比大圆舌稍大而长,且呈 下拖状,如春兰中龙字、彩云同乐
梅、太极、西子(开荷形水仙瓣时);蕙兰中的楼梅、 碧莲。5、龙吞舌 舌硬而不舒,舌尖缘部呈内凹微兜状、 以蕙兰中程梅、崔梅、极品在正常开
放时方为标准。6、大卷舌 这种舌形大都发生蕙兰中间, 舌长而后卷宗,如蕙兰中的泰素、华字、赤团子、松江 大荷、王阳明素等。7、大柿子舌
胶粘一起,故又可分成三种形态:五瓣分窠 二片捧瓣各 自分开,瓣根基部着生在外三瓣基部汇合处。分头合背 二片捧瓣瓣尖部位相互分离,而自中
部至瓣根基部联结成整体。连肩合背 捧瓣与鼻和舌联结
成块状整体,或捧瓣尖端部位与鼻微有分离痕迹,例如 春兰中蔡梅水仙和蕙兰中潘绿常有类似
形态出现。 上述三种捧瓣着生形态,有时同一品种由 于遗传因子演变,既能有五瓣分窠,又有分头合背,但 连户合背仅限于少数几个品种。总的说来
舌似柿子形,如蕙兰中的大陈字。8、方缺舌 舌尖端部中 央呈内凹或微缺状,如蕙兰中的蜂巧、宜兴双舌梅。9、 双舌 有二片唇瓣并列着生,为兰
花中罕见形式,如春兰中素蝶莲。舌总以短圆、端正为 上品,如尖形、狭或歪生形都属劣品。舌的颜色以淡绿、 白色为好(春兰中以白为贵,蕙兰中以
绿色为贵)。按我国艺兰界对花瓣形式总结的经验是, 凡梅瓣紧边、硬捧,尖如意舌、吊舌者居多。凡大如意 舌、刘海舌、大圆铺舌必能放宕,惟梅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花鉴赏谢晋春兰又称山兰、草兰、扑地兰、扑地娥、朵朵香。
1、花期:2-3月。
2、花序:1-2枚单生或双生。
3、花葶(花箭):5-10厘米。
4、苞片(壳、苞衣):比子房长,膜质半透,贴抱子房,基部不合生。
5、葶鞘(包壳):5-7厘米,共4-5片,半透,贴抱花葶,下部合生成管状。
6、苗(束)状:成苗叶基逐渐张离,而不再紧密抱合-即“丝茅脚子”。
7、每苗(束)叶片数:4-6叶。
8、叶缘:具细锯齿。
9、叶柄痕:较明显。
10、鞘状叶:长6-8厘米,薄革质。
春兰的主要特征如下:根:春兰的根细长,呈长圆柱形,通常长20-40厘米、直径0.5-0.8厘米,偶有超越此范围者。
根由基部至尖端渐细,通常无分枝。
茎:春兰的假鳞茎较明显,稍呈球形或椭圆形,较小,包藏于叶基与叶鞘内,成丛集生,高1-1.6厘米,直径0.8-1.5厘米。
叶:春兰的叶4-7枚,丛生,狭带形,叶片长20-55厘米,宽0.6-1.7厘米,边缘有细锯齿。
叶薄革质,质地柔软,绿色至深绿色;叶面较平展。
花:春兰2-3月开花,2月中旬为初花期,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盛花期,3月中旬开始为末花期。
花葶自假鳞茎基部鞘状叶内侧生出,园柱形,直立,短于叶片,长2-15厘米,每葶1花或2花;花朵直径4-8厘米,多有香气;花色变化较大,从浅黄绿色、绿色、黄白色、淡褐色到其它各颜色,一般具杂色脉纹和斑点。
萼片长3-4CM,宽0.6-.0.9CM,狭矩圆形,端急尖或圆钝、紧边,中脉基部有紫褐色条纹;花瓣卵状披针形,稍弯,比萼片稍宽而短,基部中间有红褐色条斑;唇瓣3裂不明显,比花瓣短,先端反卷或短而下挂,色浅黄,有或无紫红色斑点;唇盘有2条褶片。
花期2-3月。
我国古籍上有关春兰的记载最多,其品种也最多(超过200种)。
自清代鲍薇省在《艺兰杂记》中将春兰、蕙兰分为梅、荷、水仙瓣型以来,在江浙一带的兰艺界多为采用。
一般分为梅瓣、荷瓣、水仙瓣、素心和蝶瓣5类,而一般野生春兰则称之为竹叶瓣。
其实在荷瓣、梅瓣、水仙瓣之中都有素心以现,因此素心瓣不能作为一类。
蝶瓣实际上是畸形变异,这个性状不易固定下来,如一经将变异固定也可作为一类。
春兰是中国栽培历史最久的兰花之一,大多数自山采来,形态与颜色有很大的变化,有可能是自然杂交之故。
在众多的古诗古画中,都有对春兰的描述和光辉形象。
春兰适应能力较强,分布地广,近年的调查表明,春兰广泛分布四川、云南、贵州、浙江等地的林缘、林中空地、灌丛草城、多石的湿润山坡上。
在长期的栽培和选育中,人们已经从春兰中选育出了许多珍、稀、奇特品种,现简介如下:主要的梅瓣品种:宋梅、西神梅、万字、逸品、集圆、天章梅、蔡梅、翠文、翠云、吉字等。
主要的荷瓣品种:郑孝荷、绿云、翠盖荷、环球荷鼎、高荷、张荷素、松厦素、月佩素、文团素、文艳素等。
主要的水仙瓣品种:汪字、素月仙、西子、龙字、春一品、翠一品、蔡仙素、宜春仙、太极、奇峰等。
近年来又新发现许多具有观赏价值的新品种,如天彭牡丹、锦绣中华、盛世牡丹、冠神等。
春剑常称为正宗川兰,虽云、贵、川均有名品,但以川兰名品最名贵。
花色有红、黄、白、绿、紫、黑及复色,艳丽耀目,容貌窈窕,风韵高雅,香浓味纯,常为养兰人推崇首选。
1、花期:2-3月。
2、花序:1-2枚,总状花序,着花2-5朵或更多。
3、花葶(花箭):17-35厘米。
4、苞片(壳、苞衣):比子房长,膜质半透,贴抱子房,基部不合生。
5、葶鞘(包壳):5-7厘米,共5-6片,贴抱花葶,下部合生成管状。
6、苗(束)状:成苗叶基仍紧密抱合成束--即“芭茅脚子”。
7、每苗(束)叶片数:4-6叶。
8、叶缘:具极浅细锯齿。
9、叶柄痕:不明显。
10、鞘状叶:长9-15厘米,薄革质,紧裹叶束。
11、其他:叶坚硬,多刚健直立,尤如绿色宝剑。
春剑的主要特征如下:叶:叶丛生,剑形,5-7枚,近二列,长50-70CM,宽1.2-1.5CM,边缘粗糙,具细齿,先端渐尖,中脉显著,断面呈V形,直立性强.花:花莛直立,高20-35CM,有花3-5朵,少数可多至7朵;苞片比子房连梗长。
花直径5-6CM,浅黄绿色,颜色有变化,一般具有杂色脉纹各斑点。
有香气。
萼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5-4.5CM,宽1-1.5CM,中萼片直立,稍向前倾,侧萼片稍长于中萼片或等长,左右斜向下开展。
花瓣较短,长2.5-3.1CM,宽1-1.3CM,基部有3条紫红色条纹;唇瓣长而反卷,端钝。
花期1-3月。
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
春剑曾作为蕙兰下的一个变种,但根据叶型与花型,仍应作为一独立种。
莲瓣兰Cymbidium lianpan Tang Wang’莲瓣兰是主产于云南省滇西北地区的一种地生兰,时逢每年的元旦春节盛开。
这种兰花的花瓣呈椭条形,酷似盛开的莲藕花瓣,民间以花喻花,定名为“莲瓣兰”。
1、花期:12-3月。
2、花序:2-4枚,总状花序,罕见5朵,生长不良时仅开一朵。
3、花葶(花箭):16-20厘米。
4、苞片(壳、苞衣):苞片大,比子房连梗长。
5、葶鞘(包壳):约4厘米,端尖。
6、苗(束)状:成苗叶基张离,而不抱合。
7、苗(束)叶片数:6-7叶。
8、叶缘:具细锯齿。
9、叶柄痕:不明显。
10、鞘状叶:长7-10厘米,薄革质。
11、其他:叶线性,叶质较硬,叶片斜上生长5-6厘米后逐渐弯曲下垂。
莲瓣兰的主要特征如下:叶:叶质较软,多弓形弯曲,长35-50CM,宽0.4-0.6CM。
莲瓣兰叶片主脉两侧分别有一条侧脉,侧脉明亮,侧脉边缘呈暗绿色,在侧脉与主脉之间,侧脉与叶缘之间还有两条次侧脉,但用肉眼看不显。
莲瓣兰叶片润而光亮。
叶片叶质细腻,富弹性,鞘壳紧抱叶脚,株形紧凑。
莲瓣兰的叶宽的大都在0.5cm左右,叶长40~50cm者居多,叶面顺滑,收脚紧,每叶的叶柄部刚劲有力,假鳞球大多错位分布,根粗壮,根尖部钝圆,花:一葶着花2~5朵,幽香,花色鲜丽。
花莛低于叶面,鞘及苞片白绿色或紫红色。
有花2-4朵,稀5朵,花直径4-6CM,花色以白色为主,略带红色、黄色或绿色,长椭圆瓣形居多。
莲瓣兰的另一个典型特征是花瓣上有多条清晰的纵纹(舌瓣除外)。
萼片一角状披针形,花瓣短而宽,向内曲,有不同深浅的红色脉纹;唇瓣反卷,有红色斑点。
有香气。
花期限12月翌年3月。
产云南西部。
有不少变异。
送春,又名春绿兰、绿兰、送春归、巴茅兰,送春因花期在3-4月而得名。
吴应样在《中国兰花》一书中归类干蕙花变种rar.szechuanicum(Y.S.WuetS.C.Chen)Y.S.Wuet,S.C.Chen,陈心启、吉占和的《中国兰花全书》也将之归类干蕙花变种,吴应样与陈心启首先发现于四川。
也有学者认为送春是一个独立的原生种群,不应归类于蕙花变种。
由于送春主要分布在西南云贵川地区,又在少有人去的高大岩山的箐林里面,所以长期以来没有被认识,随着近几年来兰花热潮的推动,“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送春也被带出大山,成为兰界新宠。
1、花期:3-4月。
2、花序:1-3枚,总状花序,着花3-9朵或更多。
3、花葶(花箭):30-45厘米。
4、苞片(壳、苞衣):比子房长,基部不合生。
5、葶鞘(包壳):5.5-9厘米,共4-6片,贴抱花葶,下部合生成管状。
6、苗(束)状:成苗叶整齐抱合,排在一条线上,迭套成扇形;再因其叶片多,故其基部宽--即“鹅毛脚子”。
7、苗(束)叶片数:7-15叶或更多。
8、叶缘:具细锯齿。
9、叶柄痕:较明显。
10、鞘状叶:长5-10厘米,薄革质。
11、其他:叶较柔软,上部披分下垂或不显著下垂,叶绿色或稍带黄绿色,光泽较差。
送春的主要特征如下:叶:送春叶片较多,一般为8—16片,丛生,近二列,叶基部呈一字排列,薄革质,叶姿多弯垂,叶缘有细齿,叶面有沟,叶端较平坦。
送春植株一般要经历两个生长周期才能完成生长。
花:其花莛稍弯曲,高30-50厘米,有花5-9朵,因花数之别而有五子送春、七子送春、九子送春之别。
花径约为6厘米,花色黄绿,有清香,苞片几与子房连梗等长,萼片多呈披针形,花瓣较萼片短而宽,向前伸展,唇瓣不明显三裂,中裂片上有绿色乳突状绒毛,上有紫红色斑点。
送春主要分布在西南云贵川的一些亚高山地带,生长海拔高度为800—2000米的岩山半山至山顶常绿灌木林下,多与蕙花、统叶春兰等混生(极少数山上只有送春生长),性喜阴湿。
蕙兰Cymbidium faberi Rolfe1、花期:4-5月。
2、花序:1-2枚,总状花序,着花7-15朵。
3、花葶(花箭):35-55厘米或更高。
4、苞片(壳、苞衣):接近子房长,膜质半透,贴抱子房,基部不合生。
5、葶鞘(包壳):4-5厘米,共4-5片,贴抱花葶,下部合生成管状。
6、苗(束)状:成苗叶基逐渐张离,而不再紧密抱合--即“丝茅脚子”。
7、每苗(束)叶片数:7-15叶。
8、叶缘:具明显细锯齿,并很锋利,易划破手上皮肤。
9、叶柄痕:不明显。
10、其他:叶坚硬,上部披分稍弯,叶面较粗糙,平行脉明显。
蕙兰的主要特征如下:根:蕙兰的根较粗短,长21-35厘米,直径0.5-1厘米,基部略比根前端粗大,无分枝。
茎:假鳞茎不明显,集生成丛,高1.4-1.8厘米,直径0.8-1.3厘米,呈椭圆形。
叶:5-8枚丛生,长30-140厘米,甚至更长,宽0.6-1.3厘米,狭带形,基部常对折,直立性强,叶上部微弯曲,薄革质,质地较坚硬;中脉明显,半透明,向叶背面突出,平行脉也较明显;叶边缘具粗锯齿,叶面粗糙,中、下部深度内凹,横切面呈“U”字形;叶尖端渐尖,中脉两侧对称;叶柄痕不明显;鞘状叶薄革质,长7-15厘米;成苗的叶基逐渐张离,不呈抱合状;花:花期4-5月,4月中旬为初期,4月下旬为盛花期,5月进入末花期;花箭1-2枚,花朵橙黄色,有深紫红色的脉纹和斑点;花通常香气浓郁,稍逊于春兰。
花直径5-6CM,花瓣捎小于萼片,唇瓣3裂不明显,中裂片长椭圆形,有许多透明小乳突状毛,端反卷,边缘有短缘毛。
蕙兰分布在我国秦岭以南各省区,一说在秦朝北坡也发现过。
是比较耐寒的兰属之一。
与春兰的分布地域相似,但以浙江省产者为最有名。
蕙兰由于有较长的栽培历史,已经被栽培的传统品种也非常多,如:上海梅、老上海梅、老染字、关顶、程海、元字、潘绿、老极品、瑞梅、雀梅等。
蕙兰经人工栽培之后,往往叶片变短、变宽。
蕙兰栽培历史悠久,有许多品种。
在传统上,与春兰一样,将瓣形分为梅瓣、荷瓣、水仙瓣、奇瓣等类。
此外,结合鞘、花轴与苞片的颜色及其筋纹分为绿壳类、白绿壳类、赤壳类、赤转绿壳类等。
因此存传统品种不多。
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L.)Sw.建兰又称四季兰、剑蕙、雄兰、骏河兰、秋蕙、剑叶兰、夏蕙,主要分布于台湾、福建、浙江等地。
1、花期:7-9月。
2、花序:1-2枚,总状花序,着花3-9朵或更多。
3、花葶(花箭):25-40厘米或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