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鉴赏术语及入门知识.doc

合集下载

兰花鉴赏术语下篇

兰花鉴赏术语下篇

充足的光照时间
日照
兰花需要充足的日照,每天至少需要6-8小时的阳光照射。日照不足会导致叶片发黄、生长缓慢等问 题。在室内养护时,应选择光照良好的位置摆放兰花。
遮阳
在夏季高温时,应适当遮阳以避免兰花受到强烈阳光的直射。可以使用遮阳网或转移到阴凉处养护。
01
兰花的繁殖技术
分株繁殖
简介
分株繁殖是兰花最常用的繁殖方法之一,通常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此方法是将兰花的假鳞 茎(也称为芦头)分成多份,每份都带有新芽和根系,然后分别种植在盆土中,以培育出 新的兰花植株。
春兰
春季开花的兰花品种,花瓣较薄,香气浓 郁。
蕙兰
春季开花的兰花品种,花瓣肥厚且多,花 形较大。
墨兰
冬季开花的兰花品种,花瓣较肥厚,颜色 深暗。
建兰
夏季开花的兰花品种,花瓣较薄,花色丰 富多彩。
按产地分类
国产兰花
中国本土的兰花品种,具有独特的形态和花色。
洋兰
来自国外的兰花品种,如蝴蝶兰、大花蕙兰等。
02
步骤
选择适合组培的兰花品种,取其茎尖或叶片等组织。将组织放在消毒后
的培养基中培养,诱导其产生愈伤组织和芽点。将芽点移植到新的培养
基中培养,直到长成完整的植株。
03
优缺点
组培繁殖可以快速繁殖兰花,且不受季节限制。但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
备,同时需要注意防止培养基污染和植株变异等问题。
01
兰花的病虫害防治
了解市场热点
了解市场上的热门品种和 稀缺品种,这些品种通常 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和投 资潜力。
留意市场波动
兰花的价值会随着市场波 动而变化,因此要时刻关 注市场变化,以便在合适 的时候购买或出售兰花。
掌握鉴赏标准

国兰鉴赏入门

国兰鉴赏入门

国兰鉴赏入门中国兰花以其花型奇特,花色淡雅、朴素及幽香为特点,千百年来赢得了士大夫、文人阶层的推崇与赞赏,自然也就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中国兰花的鉴赏理论。

一、中国兰花传统的鉴赏标准香气:浓香、幽香为上品,清香的也好,带有异味的不好。

顶与肩:三瓣的大小,形体,颜色应体现匀称。

以顶为中心,两肩向上微翘的称为“飞肩”,如果能呈现出神采飞扬之感的当属贵品,两个肩(萼片的上缘,而非中心线)平伸的称之为“平肩”,为上品;两肩微微下落的称为“落肩”,比平肩稍次;外三瓣成三角形排列的称为“大落肩”,也叫八字架,三角马,为劣品。

捧心:以质地柔软,显的很糯的为好,两瓣向蕊柱靠拢且稍向内弯曲的为上品,两瓣向外侧翻的称之为“开天窗”,为下品。

鼻:要求是小而平整,太大的不好。

舌:舌必须端正,短圆的比长尖的好,舌上的红点分布要均匀,特别是春兰,一点,二点,三点或块状分布要均匀,杂乱、大小不一的不好。

以上所述“标准”是在古代文化氛围下的定义,虽然现今仍然适用,但已不再绝对了。

而且很多古老的名种也不全具备上述的“标准”,可见古人对这个标准也是有所宽容的。

附:中国兰花朵各部位名称(术语)二、中国兰的园艺品种分类中国兰的园艺品种都源于自然植株的变异,一些花形花色优美的变异个体就会得到人们的珍视,而得已代代繁衍,这些“优良品种”在传统上的分类大体可以分为:梅瓣、水仙瓣、荷瓣、奇种(蝴蝶瓣、菊瓣)、素心、色花和专门观赏叶片花纹的艺兰、等。

这种分类(兰花瓣型说)起源于江浙,而江浙一带普遍栽培的是“春兰”与“蕙兰”,所以这个分类基本上是建立在这两个种类的基础上形成的,随着养兰的发展,其余几种兰花也溶入到了这个分类当中。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都是人们在野生植株中挑选出来的少数“名兰好花”,大部分的兰花都不具有这样的“瓣形”与“色彩”,这些普通的兰花在以前就成了“无瓣形”的粗兰,近几年人们以形命名,以外三瓣形似竹叶或柳叶,遂将这些普通的兰花命名为“竹叶瓣”、“柳叶瓣”。

兰花鉴赏

兰花鉴赏

兰花鉴赏谢晋春兰又称山兰、草兰、扑地兰、扑地娥、朵朵香。

1、花期:2-3月。

2、花序:1-2枚单生或双生。

3、花葶(花箭):5-10厘米。

4、苞片(壳、苞衣):比子房长,膜质半透,贴抱子房,基部不合生。

5、葶鞘(包壳):5-7厘米,共4-5片,半透,贴抱花葶,下部合生成管状。

6、苗(束)状:成苗叶基逐渐张离,而不再紧密抱合-即“丝茅脚子”。

7、每苗(束)叶片数:4-6叶。

8、叶缘:具细锯齿。

9、叶柄痕:较明显。

10、鞘状叶:长6-8厘米,薄革质。

春兰的主要特征如下:根:春兰的根细长,呈长圆柱形,通常长20-40厘米、直径0.5-0.8厘米,偶有超越此范围者。

根由基部至尖端渐细,通常无分枝。

茎:春兰的假鳞茎较明显,稍呈球形或椭圆形,较小,包藏于叶基与叶鞘内,成丛集生,高1-1.6厘米,直径0.8-1.5厘米。

叶:春兰的叶4-7枚,丛生,狭带形,叶片长20-55厘米,宽0.6-1.7厘米,边缘有细锯齿。

叶薄革质,质地柔软,绿色至深绿色;叶面较平展。

花:春兰2-3月开花,2月中旬为初花期,2月下旬至3月上旬为盛花期,3月中旬开始为末花期。

花葶自假鳞茎基部鞘状叶内侧生出,园柱形,直立,短于叶片,长2-15厘米,每葶1花或2花;花朵直径4-8厘米,多有香气;花色变化较大,从浅黄绿色、绿色、黄白色、淡褐色到其它各颜色,一般具杂色脉纹和斑点。

萼片长3-4CM,宽0.6-.0.9CM,狭矩圆形,端急尖或圆钝、紧边,中脉基部有紫褐色条纹;花瓣卵状披针形,稍弯,比萼片稍宽而短,基部中间有红褐色条斑;唇瓣3裂不明显,比花瓣短,先端反卷或短而下挂,色浅黄,有或无紫红色斑点;唇盘有2条褶片。

花期2-3月。

我国古籍上有关春兰的记载最多,其品种也最多(超过200种)。

自清代鲍薇省在《艺兰杂记》中将春兰、蕙兰分为梅、荷、水仙瓣型以来,在江浙一带的兰艺界多为采用。

一般分为梅瓣、荷瓣、水仙瓣、素心和蝶瓣5类,而一般野生春兰则称之为竹叶瓣。

兰花鉴赏

兰花鉴赏

兰花鉴赏●养兰著录宋代黄庭坚《幽芳亭》中写道:"兰蕙丛生,莳以沙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

他首先对兰花作了分类:"一干一花,香有余者,兰;一千五七花,香不足者,蕙"。

理学大师李愿中在《艺兰月令》中,将广东、福建一带艺兰法则按十二个月培护方法,以诗歌体裁编成口诀。

此后两篇作于清朝锝《艺兰月令》则仿效李愿中的著作编制而成,可见宋朝艺兰学说对后世影响之深。

(《艺兰月令》具体内容见“兰花历史”中“兰花养殖”栏目)赵国时代庚撰《金漳兰谱》分为五章,包括:容质、品评、爱养、封植、灌溉。

在"容质"一章中区别紫兰和白兰两大类(即指当今墨兰和建兰中素唇瓣),列述了三十二个园艺品种。

之后,南宋淳佑年间,王贵学著《建兰谱》,书中对品评、栽种各法描述更为详备,分为品第、灌溉、分拆、泥沙等章。

他在"品第"中又增补至四十个园艺品种。

上述二本兰谱都是栽培广东、福建一带特产兰花的总结。

元代,孔静紊《至正直记》引述种兰古语:"喜晴恶日,喜阴恶湿,喜幽僻,盖欲干不欲经烈日,欲润不欲多灌水,欲隐不欲处荒萝,欲盛而苗繁则败","有竹方培兰,即喜晴恶日,喜幽恶僻之意",这些简扼叙述的兰花习性和栽培要领。

下及明代,王世翰的《学圃杂疏》谈及养兰应隔奁置水以防虫蚁、鼠、蚓、蚁等侵入。

植物学家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又对各种兰花解释、考证等作了详细叙述。

其后,探讨兰艺之道的论著逐渐增多,如高濂的《遵生八笺》中列有"兰谱"一则,张应文续《金漳兰谱》,李晴江《种兰决》,顾茂实《续兰谱》,鹿亭翁《兰易》,冯京第(即簟溪子)《兰易》、《兰史》,王象晋《群芳谱》等,都详述了兰花产地、品种、栽培法。

清代兰艺有所发展,陈昊子《花镜》,汪灏《广群芳谱》中对艺兰都有详细记载。

兰谱著录增多,如清初鲍薇省在《艺兰杂记》中,首创辨别江浙兰花之梅、荷、水仙瓣型的学说。

兰花的叶艺鉴赏

兰花的叶艺鉴赏

兰花的叶艺鉴赏兰花叶片上的白色或黄色条纹和斑块,港台地区称之为叶艺,八十年代来,受到兰界的重视。

花艺只能欣赏半月,叶艺能欣赏全年。

1、爪:叶尖端边缘有白色或黄色的称“爪”。

爪有深爪、浅爪之分。

2、覆轮:整片叶子边缘都镶有白色或黄色边线称为覆轮。

3、缟:叶片中部有白色或黄色条纹的称为“缟”。

如叶片中部有一条白或黄线条,则称之为“中缟”。

4、斑:叶片中有不规则的斑纹,称为“斑”。

有“绯斑”、“中斑”、“切斑”等,条纹集中出现在叶的基部或下半部称为“晃”。

另外,叶片上有白色或黄色细点的称为“锦沙”。

中国兰花的叶片上产生的白色或黄色的斑块及花纹称为“艺”,栽培观赏叶片上斑纹变化的兰花称为“艺兰”,按日本和我国台湾省的标准,艺纹有25种之多。

每一种花纹称为1艺,具备多种花纹、斑点的称为“综合艺”,但在同一叶片上出现多种斑纹的现象是极少的。

鸟嘴:叶片顶尖部分生有黄、白色短线,形如鸟嘴。

日本称“爪”。

大鸟嘴:与鸟嘴相似,但变异的线条在叶片两侧比鸟嘴更长。

日本称“深爪”。

金边或银边:即白色或黄色镶边,由叶尖开始直到基部,两旁的边缘都有黄、白色的线艺。

日本称为“覆轮”。

罩鸟尾(中斑线):叶片尖部的鸟嘴间变成黄白色。

日本称“绀覆轮”半平线:叶片的半面形成黄、白色的线条。

日本称为“片缟”白(黄)中斑:叶的中央部分有大面积的白或黄色的变异,背面也如此。

日本称为“白中透”。

鸟嘴(三条纹):叶尖有鸟嘴,且由中部至叶基部有三条黄或白色线条。

日本称“爪及三光缟”。

玳瑁纹(棒线):叶面上有黄或白色流线形虎斑,中间并杂有其它同色或不同色的线条。

日本称为“龟甲(虎棒线)”。

垂线:叶尖端为黄或白色,并有许多黄色或白色线伸向叶面。

日本叫“蹴込缟”。

影线:叶面有深浅不一的绿色或灰绿色参差不齐的线条,或较宽但不明显的黄或白色条纹。

日本称“云井”。

雉尾纹:叶面有“V”字形不规则的大斑,黄色或白色。

日本称“矢筈虎斑”(鸟尾)中带线:叶尖有绿色大鸟嘴;叶面靠中央部位则有不规则的黄白线。

兰花养殖鉴赏1000问 第二篇 兰花欣赏(三)兰花鉴赏

兰花养殖鉴赏1000问 第二篇  兰花欣赏(三)兰花鉴赏

第二篇兰花欣赏(三)兰花鉴赏158.花姿指哪些内容?兰艺中的花姿专指除瓣型花之外的婀娜花姿,如象形花姿、奇态花姿等。

在我国传统的国兰鉴赏观念中,以顶正(主萼端庄昂立)、肩平(两侧萼平展),捧瓣抱心或合盖蕊柱,使其仅露出些许柱头者,或蕊柱昂立,唇瓣不后卷者,为正统的美兰花,将它列为上品。

侧萼向上飞翘的称飞肩,被列为奇品,其余皆不入品。

159.“蕊尖”是指什么?春兰共有几种“蕊尖”态?“蕊尖”是指花含苞待放时,花蕾伸出苞片,露出花蕾尖的形态。

①莲子形。

上下部分的形状相似,形如莲子状。

这种形态的蕊尖、萼片、花瓣质厚,其端缘镶有宽而厚的白缘,捧瓣起大兜,唇瓣圆大,多为梅瓣花。

②花生米形。

蕊尖较小,中部大,形长。

如果其紧贴花蕾的苞片细糯,多开梅形水仙瓣、大铺舌花;如蕊尖有大的白缘兜,多开梅瓣花。

③机梭形。

花蕾的两端尖圆,形如织布机梭状。

瓣缘有紧边,苞片和筋粗而硬者,多开硬捧花,常为小如意舌水仙瓣花或梅瓣花。

④橄榄形。

花蕾形如机梭,但中部特别阔大。

如是苞片筋细糯者,常开小如意舌水仙瓣花。

⑤瓜锤形。

即花蕾顶部平,其下部明显缩小。

如是苞片稍硬者,多开分头合背梅瓣花;如是筋络细糯,花蕾基部大者,其花瓣和舌都会阔大的。

⑥灯笼形。

花蕾较长而呈圆形。

其苞片筋络细糯而条条筋透达片瓣尖者,多开梅瓣花或水仙瓣花。

⑦净瓶口形。

花蕾形较长,三萼片紧边,形态似略张之瓶口状。

此形花蕾如是苞片筋略细糯、色彩艳丽者,多开水仙瓣花。

⑧石榴口形。

花蕾圆球形,三萼尖微向外翻,形如石榴蒂口状。

如是苞片筋络粗而直,筋色鲜艳者,常开彩心水仙瓣花。

⑨龙眼形。

龙眼即挂圆。

此型花蕾浑圆、结实,形如龙眼形。

如萼缘无镶白,苞片彩色不艳者,多开短圆瓣花,或开中下档次的荷瓣花。

了解蕊尖之形与苞片的质和彩,有助于看花蕾选花种。

160.蕙兰蕊尖的“五门八式”,各是什么形态?⑴巧种门①蜈蚣钳式。

花蕾上的两侧萼片合拢成钳形。

花蕾微绽时,可看到萼片质厚而有紧边,花瓣合背硬捧,此常开小如意舌梅瓣花。

【兰花鉴赏】兰花术语图解(七)

【兰花鉴赏】兰花术语图解(七)

【兰花鉴赏】兰花术语图解(七)二十六、筋:即苞叶上的细长筋纹。

筋有长短,有疏密,有粗细,有平伏,有凸出,颜色也各有不同。

筋总以细长透顶,软润,疏而不密且微有光泽者,常有瓣型花品出现。

如筋粗透顶者,花瓣必阔,且有荷瓣出现。

如绿筋绿壳或白壳绿筋,筋纹条条通梢达顶,苞壳周身晶莹透彻,那大多出素心瓣可能性多。

梅瓣和水仙瓣的筋纹较细糯,中间还需布满沙晕。

二十七、麻:苞叶上不通梢达顶的短筋,称麻。

麻之粗细、长短不匀,排列比较紧密,这种俗为麻络,如相互之间空阔稀疏,又布满异彩沙晕,往往多出奇瓣或异种素心瓣。

麻由于颜色各异,可分为青麻、红麻、白麻、褐麻等。

又根据花苞出土时间迟早,分为深与浅之分。

二十八、沙晕:各筋纹之间散布着细如尘埃状微点,称为沙;密集如浓烟重雾状称为晕。

苞壳上如有沙有晕,大多出梅瓣、水仙瓣。

如苞壳上的沙如杏毛状密集一起,花苞逐渐抽长时,蕊顶部分又呈现浓绿色者,绝大多数出梅形水仙瓣。

如沙晕柔和,颜色或白或绿,出素心瓣居多。

凡具有瓣形的名花,在其苞壳上除筋纹细糯、通梢达顶,还必须有沙晕。

二十九、壳:即指苞叶。

它有多种颜色,如绿壳、白壳、赤转绿、水银红、赤壳等。

但,由于筋纹的颜色深浅和沙晕映辉,更有深绿、淡青、竹叶青、竹根青、粉青、青麻绿壳、白麻壳、红麻壳、荷花色、深紫色、猪肝赤壳等等。

其中以水银红壳、绿壳、赤转绿壳最易出名花。

另外,壳有松和紧、厚与薄之分。

按我国艺兰先辈们经验总结,无论哪种颜色壳,都有好花出现,但必须气色要鲜明,壳薄而硬,色糯方算上品;如壳薄而软,称“烂衣”,很少有上品花出现;如壳厚而硬,颜色柔糯,也屡有好花出现。

壳有长短之分,俗称为长梢壳和短梢壳。

短梢壳中部的色彩浓而厚,锋尖有肉钩,苞尖又呈鹊嘴形,大都出梅瓣、水仙瓣。

如壳长而苞尖呈钝形,多数出荷形水仙瓣。

如绿筋绿壳、白筋白壳,筋细麻纤,晶莹透彻,且通梢达顶,又沙晕与壳、筋、麻同样颜色者,往往出现素心瓣。

蕙兰苞壳的腹部筋纹间满布沙晕,又有粒粒如圆珠般凸出状,屡有梅瓣、水仙瓣出现,但壳色不能有过分明亮光泽。

兰花鉴赏术语讲解

兰花鉴赏术语讲解

不足取了,属劣品;第四种,是副瓣微向上生,称为 “飞肩”,属贵品。三、捧 即内三瓣中间向外竖直靠拢 的二片短瓣(比外三瓣略短),捧瓣以光
洁为主,按其形式可分:蚕蛾捧 形似蚕蛾形。又分硬和
软二种,例如春兰中的绿英、荣祥梅、梁溪梅,宜春仙 等;蕙兰中的大一品、培仙、荡字、楼
梅、端梅、崔梅、庆华等。观音捧(俗称观音兜) 形似
第一梅、太原梅、绿英、天绿、方字等,蕙兰中大一品、 潘绿、庆华等。4、大铺舌 舌形比大圆舌稍大而长,且呈 下拖状,如春兰中龙字、彩云同乐
梅、太极、西子(开荷形水仙瓣时);蕙兰中的楼梅、 碧莲。5、龙吞舌 舌硬而不舒,舌尖缘部呈内凹微兜状、 以蕙兰中程梅、崔梅、极品在正常开
放时方为标准。6、大卷舌 这种舌形大都发生蕙兰中间, 舌长而后卷宗,如蕙兰中的泰素、华字、赤团子、松江 大荷、王阳明素等。7、大柿子舌
胶粘一起,故又可分成三种形态:五瓣分窠 二片捧瓣各 自分开,瓣根基部着生在外三瓣基部汇合处。分头合背 二片捧瓣瓣尖部位相互分离,而自中
部至瓣根基部联结成整体。连肩合背 捧瓣与鼻和舌联结
成块状整体,或捧瓣尖端部位与鼻微有分离痕迹,例如 春兰中蔡梅水仙和蕙兰中潘绿常有类似
形态出现。 上述三种捧瓣着生形态,有时同一品种由 于遗传因子演变,既能有五瓣分窠,又有分头合背,但 连户合背仅限于少数几个品种。总的说来
舌似柿子形,如蕙兰中的大陈字。8、方缺舌 舌尖端部中 央呈内凹或微缺状,如蕙兰中的蜂巧、宜兴双舌梅。9、 双舌 有二片唇瓣并列着生,为兰
花中罕见形式,如春兰中素蝶莲。舌总以短圆、端正为 上品,如尖形、狭或歪生形都属劣品。舌的颜色以淡绿、 白色为好(春兰中以白为贵,蕙兰中以
绿色为贵)。按我国艺兰界对花瓣形式总结的经验是, 凡梅瓣紧边、硬捧,尖如意舌、吊舌者居多。凡大如意 舌、刘海舌、大圆铺舌必能放宕,惟梅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大铺舌舌形比大圆舌稍大而长,且呈下拖状,如春兰中龙字、彩云同乐梅、太极、西子(开荷形水仙瓣时);蕙兰中的楼梅、碧莲。
5、龙吞舌舌硬而不舒,舌尖缘部呈内凹微兜状、以蕙兰中程梅、崔梅、极品在正常开放时方为标准。
6、大卷舌这种舌形大都发生蕙兰中间,舌长而后卷宗,如蕙兰中的泰素、华字、赤团子、松江大荷、王阳明素等。
短圆捧捧瓣短而圆,瓣背弧形较大,如郑同荷。
猫耳捧
短圆捧
剪刀捧
蟹钳捧
蒲扇捧捧瓣短圆,但瓣背弧形较小,如春兰中的西神梅。
罄口捧捧瓣虽无兜状,但瓣尖缘微有罄口状,例如春兰中的盖荷。
上述各种捧瓣形式,以蚕蛾捧为上品,观音捧较次,其余均属下品,当然还要结合各类瓣型加以区别对待。另外,捧瓣着生姿态,有的二片相互分开或部分相联,或甚至与鼻(柱蕊)和舌(唇瓣)混杂胶粘一起,故又可分成三种形态:
一、传统兰花的标准
1、花瓣:如图所示,兰花主要有六瓣,既外三瓣、内三瓣(也有一些兰花会出现七瓣、八瓣)外三瓣包括主瓣和副瓣,外三瓣宽圆或宽阔,瓣端完整无缺,收根紧边,质厚且糯,不飘。鼻小舌大,舌呈圆或方形。舌内红点排列整齐,色彩鲜艳。主瓣中正,副瓣左右对称、平肩。双捧紧抱舌瓣。花架坚挺,久开不拆捧、不落肩。花型结构严谨,各瓣比例协调,阿娜多姿。
二、肩兰花外三瓣中,中央竖直一瓣称为主瓣,左右横向排列两瓣称为副瓣。所谓“肩”,即专门指副瓣着生的形态:第一种呈水平状,称为“一字肩”,属上品;第二种,当舒瓣前后,二片副瓣微微下垂,称为“落肩”,这种形式较次;第三种,是花刚盛开,副瓣就大幅度下垂,与主瓣形成三角形,称为“大落肩”、“三脚马”、“八字架”,如呈这种形式,即使瓣形、花品再好,由于外三瓣着生姿态恶劣,也不足取了,属劣品;第四种,是副瓣微向上生,称为“飞肩”,属贵品。
八、梗即兰花的花茎。春兰的短小,一般粗0.2厘米,高于10厘米者为优,如果矮缩于盆面的叶丛中,由于遮掩难见,有碍风姿(短叶中的盖荷属除外)。蕙兰的花茎较壮较高,一般以花茎粗0.3厘米、高出20多厘米的为优。夏兰和报岁兰的花茎更粗而高。按传统品评,蕙兰以大花细梗为贵,俗称灯草梗,若小花粗梗,俗称为木梗,属下品。花梗总以挺直浑圆为标准。色泽,在春兰中以青干青花为上品,如宋梅、绿英等;蕙兰中以大一品的花梗白绿如玉,干高花大,为蕙兰中最具风姿的品种之一。赤蕙中却以梗粗直者为好,例如程梅干粗挺拔,颇为壮观。花梗虽以细圆为上品,但这是相对而论,只要与花形、花型相配,仍属上品。报岁兰花梗的颜色,据《广群芳谱》上说:“紫梗青花为上,青梗青花次之,紫梗紫花又次之,余不入品。”
6、气味:香气适中,文静幽雅。
二、鉴赏术语
一、色地生兰花的颜色,虽然比较单一、纯朴,没有其他花卉妖媚妖丽,但它那素静色泽,高雅风韵,却是一般花卉难以相比的。根据江、浙一带的兰蕙传统上以绿色为佳,尤以嫩绿为第一,老绿为第二,黄绿色次之、赤绿色更次。凡属赤花,总以色糯者为上品,色泽昏暗而泛紫色者为下品。其他类兰花,对色的评价因地而异。
3、花色:瓣色嫩绿,色净不带红丝。花瓣也可带其他颜色,如金黄、紫红、枚红。有“黄为贵,红为稀,素为珍,绿为上”之说。要求花色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光彩照人。
4、叶片:叶面光滑油润,有光泽,叶色深绿。叶质滋润,柔中有刚。
5、植株:健壮无病害。花葶高出叶面,叶片完整,飘逸舒展,韵味十足,给人以完整、端庄、秀丽之健康美,不追求病态美。
七、朱点为缀在舌上红点,其颜色必须鲜艳、清楚、明亮、分布匀称,方能算为上品,总之要引起人们观感上的美。春兰舌上的红点,有一点、二点或品字形,亦有块形或元宝形;蕙兰等舌上红点、块与春兰有所不同,大都是散布点块,密集度大,并且颜色较深。一茎多花的舌比春兰稍长大而苔色更浓艳,所以色彩交相辉映,更为艳丽多姿。
蒲扇捧
罄口捧
四、舌即唇瓣,位于柱蕊下方,其形状可区分如下:
1、刘海舌舌形圆正,微朝上,舌尖起微兜,例如春兰中宋梅、西神梅等,蕙兰中培仙等。但由于花期干湿度或肥效关系,舌尖部亦有微垂状出现。
2、大圆舌舌大且圆,微微下倾,如春兰中汤梅、汪字、小打、月佩、翠一品、宜春仙等,蕙兰中荣梅。
3、如意舌舌形似玉雕工艺品如意头状,平挂,不卷,例如春兰中秦梅、鸳湖第一梅、太原梅、绿英、天绿、方字等,蕙兰中大一品、潘绿、庆华等。
7、大柿子舌舌似柿子形,如蕙兰中的大陈字。
8、方缺舌舌尖端部中央呈内凹或微缺状,如蕙兰中的蜂巧、宜兴双舌梅。
9、双舌有二片唇瓣并列着生,为兰花中罕见形式,如春兰中素蝶莲。
舌总以短圆、端正为上品,如尖形、狭或歪生形都属劣品。舌的颜色以淡绿、白色为好(春兰中以白为贵,蕙兰中以绿色为贵)。按我国艺兰界对花瓣形式总结的经验是,凡梅瓣紧边、硬捧,尖如意舌、吊舌者居多。凡大如意舌、刘海舌、大圆铺舌必能放宕,惟梅形水仙中有之。至于方胜舌、方版舌,其花多微皱,微缺舌则是皱角出身。另如舌在捧心内不舒者称平舌,偏在一边称歪舌,舒而不卷者称为拖舌,这些都是舌中次品。如舌与鼻粘连一起者称无舌,更属劣品。凡刚从兰贩手中买回落山新花(即当年刚由山上挖下自然野生兰花),如果舌形圆大而垂下者,翌年复花时,不易变劣。
五、苔即舌上附着绒状物,以匀细色糯为上品,粗而色暗者为劣。以绿色和白色为上品,微黄色次之。至于全红苔色,在我国传统兰花中尚无,现已有发现。
六、鼻即柱蕊。其形必定要小而平整,这样,捧瓣方能窝紧,花形才能俊俏得神,如果鼻形粗大(俗称大准头),那二片捧瓣势必撑开,这种形式俗称“开天窗”,三瓣花形再好,也不能作为上品了。
五瓣分窠二片捧瓣各自分开,瓣根基部着生在外三瓣基部汇合处。
分头合背二片捧瓣瓣尖部位相互分离,而自中部至瓣根基部联结成整体。
连肩合背捧瓣与鼻和舌联结成块状整体,或捧瓣尖端部位与鼻微有分离痕迹,例如春兰中蔡梅水仙和蕙兰中潘绿常有类似形态出现。
上述三种捧瓣着生形态,有时同一品种由于遗传因子演变,既能有五瓣分窠,又有分头合背,但连户合背仅限于少数几个品种。总的说来,以五瓣分窠形态最优美,分头合背次之,连肩合背最劣。
豆壳捧捧瓣尖端较圆钝,瓣肉厚,有兜状,形似蚕豆壳一端形态,如蕙兰中的关顶。
蚌壳捧每片捧瓣似空蚌壳般内凹外隆,如春兰中的常熟、大魁荷,蕙兰中泰素等。
蚌壳捧
蚕蛾捧
豆壳捧
观音捧
剪刀捧捧瓣似剪刀形,如春兰中的文团素,蕙兰中的华字、赤团子。
蟹钳捧捧瓣瓣背中部隆起,尖端部兜扁,以蕙兰中的万年梅最为典型。
猫耳捧捧瓣前端部分向上翻,状似猫耳般,如蕙兰中的蜂巧、朵云。
三、捧即内三瓣中间向外竖直靠拢的二片短瓣(比外三瓣略短),捧瓣以光洁为主,按其形式可分:
蚕蛾捧形似蚕蛾形。又分硬和软二种,例如春兰中的绿英、荣祥梅、梁溪梅,宜春仙等;蕙兰中的大一品、培仙、荡字、楼梅、端梅、崔梅、庆华等。
观音捧(俗称观音兜)形似神话中观音菩萨,帽檐前端兜形,如春兰中龙字、春一品,蕙兰中的老染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