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不同鼻饲方式对ICU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率的影响
鼻饲病人腹泻原因分析及处理

鼻饲病人腹泻原因分析及处理作者:王幼红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年第03期【关键词】鼻饲病人;腹泻;原因分析【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051-02ICU患者因病情危重,多不能正常饮食,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剧增,肌肉蛋白质代谢加速,机体往往处于负氮平衡状态,增加了病死率和病残率,及时给予患者营养支持疗法可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而肠内营养(EN)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式。
有助于改善病人的全身营养状。
因此危重病人早期通过鼻饲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是至关重要的。
但在鼻饲期间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常见的有食物反流、腹胀、腹泻、胃潴留、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1]。
其中腹泻是鼻饲常见并发症,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每日排稀水样便4次以上即可稱为腹泻。
鼻饲引起腹泻的发生率可达10%~20%直接影响肠内营养的效果。
现将危重病人鼻饲引起腹泻的原因及护理报道如下。
1 肠内营养并发腹泻的相关因素1.1与营养液供给的量和速度相关营养液输注量过大、过快易使肠蠕动增加而产生腹泻。
本调查结果显示,肠内营养液输注量越大、速度越快,患者并发腹泻的可能性越大。
其原因主要为危重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降低,当对患者进行大量快速输入肠内营养液后,由于营养液的高渗、输注速度过快、患者对乳糖不耐受、肠蠕动亢进等诸多因素引起患者恶心、呕吐、腹胀以及腹泻的症状。
小剂量、低浓度、缓慢持续输注的方式则可使患者逐渐过渡到耐受期,减轻其胃肠道反应。
因此,在EN输注时,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浓度要从低到高,容量从少到多,速度从慢到快,在24h匀速输注,使患者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1.2 与患者是否并发低蛋白血症有关有研究表明,肠内营养患者中白蛋白20g/L者的腹泻发生率为10.5%,两者相差显著,说明白蛋白减少是导致腹泻产生的因素。
本项调查结果显示,低蛋白血症患者腹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低蛋白血症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改良式鼻饲法对脑梗死鼻饲患者腹泻的预防效果

改良式鼻饲法对脑梗死鼻饲患者腹泻的预防效果作者:沈琪陈张洁姜超徐婉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2023年第11期【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改良式鼻饲法在预防脑梗死鼻饲患者腹泻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在2020年10月- 2022年10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
在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
对照组采用间歇注射器鼻饲法,观察组采用改良式间歇性泵注鼻饲法。
比较分析两种鼻饲方式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水平及腹泻发生率。
结果鼻饲第1天与第12天,两组患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鼻饲第1天与第12天,两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发生率为7.50%,对照组腹泻发生率为25.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07,P=0.007)。
结论同常规注射器鼻饲法相比,改良式鼻饲法同样有利于改善病情,维持免疫功能,降低脑梗死鼻饲患者腹泻的发生,但由于样本量不足,尚需继续观察,以获得确切的临床证据。
【关键词】改良式鼻饲法;脑梗死;腹泻;营养指标;免疫功能中图分类号 R74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3)21--04脑梗死是脑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出现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引发的脑血管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相对常见,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中占比高达70%,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2]。
由于脑梗死患者应激阶段,营养代谢水平较高,需通过合理的营养供给来维持机体功能水平。
鼻饲法属于肠内营养支持的一种,通过鼻腔置入胃管来提供患者所需能量,而在此期间患者容易发生胃肠道并发症,如胃潴留、便秘、腹泻等[3-4]。
本研究将改良式鼻饲法应用于脑梗死患者,观察对脑梗死鼻饲患者腹泻的预防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三种不同鼻饲方式对ICU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率的影响

三种不同鼻饲方式对ICU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率的影响摘要】目的比较ICU危重症患者采用三种不同鼻饲方式进行肠内营养时腹泻的发生情况。
方法将90例ICU危重症鼻饲肠内营养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加热营养液营养泵持续24h泵入组;B组:加热营养液营养泵持续16h泵入余下8h为休息时间组;C组:常温营养液注射器间歇灌注组,每组30例,观察鼻饲期间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情况。
结果三组腹泻人数A/C,B/C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P<0.05);A组腹泻发生率最低。
结论进行肠内营养鼻饲时采用营养泵持续24h泵入并配合使用加温器持续加热的方法能有效减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在低温条件下,有必要使用加热营养液。
【关键词】危重症鼻饲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133-01ICU的患者多处于严重感染和(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等重度应激反应状态,从而导致代谢亢进以及营养状态的迅速恶化,迅速而有效的建立起肠内营养对患者的转归具有重要的意义[1]。
在肠内营养支持中,腹泻是最多见的一种并发症,它在ICU病房的发生率为63%[2]。
严重的腹泻会限制胃肠内营养在临床的应用,使肠内营养的过程中断,并导致许多潜在并发症的发生,而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转归。
我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90例经鼻置胃管患者采用3种方法鼻饲营养液,对比3组腹泻法生率,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90例患者,男56例、女36例,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56岁。
脑梗死1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18例,呼吸衰竭33例,肾功能衰竭23例,重症肌无力4例。
均经鼻置入16号一次性鼻胃管,置入深度为45~55cm。
鼻饲营养液均为瑞能。
将患者随机分成A组:加热营养液营养泵持续24h泵入组;B组:常温营养液16h泵入组;C 组:常温营养液注射器间歇灌注组各30例,3组性别、年龄、疾病、置管方式与深度、营养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ICU鼻饲患者肠内营养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营养补给方式,符合人体生理特性,有助于维持肠粘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長期营养支持者应优先肠内营养支持,但肠内营养胃肠道反应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腹泻。
本文详细叙述了肠内营养发生腹泻的原因及护理措施,以降低患者的痛苦及感染率。
标签: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护理近年来,随着对危重患者营养支持认识程度的不断提高,采用肠内营养(EN)支持的危重患者越来越多,但腹泻的发生不仅制约了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也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和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有的患者甚至被迫改为肠外营养【1】。
为进一步了解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发生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现综述如下。
1肠内营养1.1定义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是将鼻饲管径一侧鼻腔、口腔或胃肠造瘘口等插入胃或肠内,从管内滴入要素饮食或流质饮食,以保证患者能摄入足够蛋白质与热量的临床治疗方法【2】。
1.2相关知识在临床上肠内营养剂的种类很多,根据不同病情可选择不同的营养液。
肠内营养入鼻温度应接近或高于人体的正常温度,一般温度以39℃为宜,这与鼻饲护理常规中要求营养液达到38—40℃相符。
2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2.1腹泻的诊断标准腹泻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使肠蠕动加快,肠粘膜的分泌与吸收功能异常,导致排便次数超过3次/d粪便量大于200 g/L,其中水分超过粪便总量的85%。
【3】2.2腹泻的原因2.2.1 肠内营养液开始时间迟王健叶等实验表明【1】肠内营养液开始时间早比开始时间晚者腹泻几率低。
2.2.2肠内营养液温度过高或过低廖启清等实验表明【4】通过恒温器自动控温,保证了EN液所需温度的恒定,有利于病人胃肠功能恢复,维持肠道及机体免疫机能,提高了肠内营养治疗效果。
2.2.3肠内营养液的量过大和速度过快方秀花【3】推荐尽量使用营养泵持续泵入营养液。
输注营养液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浓度由低到高,速度由慢到快,容量由少到多,从低值逐渐调节至患者能耐受为止。
使用鼻肠管和普通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引发并发症的对比分析(精)

使用鼻肠管和普通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引发并发症的对比分析【关键词】鼻肠管,普通胃管,肠内营养,并发症【摘要】目的:探讨使用鼻肠管与普通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引起并发症的优缺点。
方法:将89例重症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为观察组(44例),另一组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使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胃管进行肠内营养。
待治疗结束后,将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进行比较。
结果:使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引起食物返流、误吸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使用普通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所引起并发症的几率,且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食物返流、误吸以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几率。
进行肠内营养是指临床上为危重病人、有意识障碍的患者以及发生了呼吸衰竭的患者进行体外营养的一种常见方法。
可是,由于上述患者易存在腹胀、胃排空障碍及胃食管返流等病症,所以我们在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发生呛咳、误吸、肺部感染,甚至窒息等并发症。
近年来,有学者指出,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可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
为了验证此学说,我院特对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和用普通胃管行胃内营养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3 讨论长期禁食可导致患者发生肠黏膜萎缩、肠屏障功能受损和消化道易感部位感染,而进行肠内营养既能支持禁食患者的全身营养又能保护其黏膜屏障, 促进其肠道功能的恢复[3],所以为长期禁食的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是非常有必要的。
3.1 鼻肠管的优点由于需要禁食的患者多为危重病人(其大多都存在胃排空延迟、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甚至昏迷的现象),而留置胃管会减弱患者食管下端括约肌的舒缩功能和吞咽反射,所以使用胃管会使患者发生返流、呕吐、误吸的几率更高(目前已确定留置胃管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一个高危因素[4] )。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鼻肠管,其管端可通过屈氏韧带,所以患者不易发生返流、误吸和肺部感染(主要由于屈氏韧带的括约肌作用)。
不同鼻饲法在护理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的作用评价

不同鼻饲法在护理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的作用评价摘要:目的:探讨使用不同鼻饲法在护理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的实际作用。
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进入ICU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注射液向鼻胃管注射营养液的给液方法,观察组使用营养泵供液的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经不同鼻饲法的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胃潴留、呕吐、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15.56%,明显低于对照组48.89%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经过手术治疗或者需要进行重症监护的患者而言,采取营养泵持续供应营养液的鼻饲法能够显著降低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肠道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鼻饲法;重症监护病房;危重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是体现一个医院医疗服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并且ICU也是对进行重大手术治疗患者的有利保障[1]。
医院ICU通常收治的是病情严重、经过大手术以及需要进行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的病患,待病患病情恢复稳定后,可以转为普通病房疗养。
在ICU中的患者由于昏迷不醒,经常伴有吞咽困难,无法正常进食的特点,为了保证患者营养的吸收,常常采取鼻饲法。
而在进行该操作时,由于患者意识不清醒,合作意识差,因此务必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不同鼻饲法在ICU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7月收治的进入ICU的患者180例,在患者入院前对其病史、临床症状表现以及生命体征进行详细的诊断,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
对照组男51例,女39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52.4±3.5)岁;观察组男50例,女40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3.1±2.9)岁。
对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其它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危重病患在接受常规治疗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肠内营养支撑,留置一次性的硅胶胃管,胃管经鼻腔插入到危重后给予妥善的固定,防止出现滑落或者晃动的情况。
两种鼻饲方案在重症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比较

两种鼻饲方案在重症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比较目的比较两种鼻饲方案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的影响,为临床选择肠内营养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重症胰腺炎患者医嘱经胃肠减压的同时经鼻肠管采用鼻饲泵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53例,所有患者实施1w的持续鼻饲后改为1w的间歇鼻饲,记录两个阶段患者腹胀、腹泻、误吸、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次数以及胃液pH值。
结果两种鼻饲方案在腹胀、腹泻、误吸、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鼻饲方案患者胃液平均的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鼻饲方案时患者胃液pH值更接近生理值。
结论应用鼻饲泵间歇鼻饲不会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对患者胃液pH值的影响程度小于持续鼻饲方案。
标签:鼻饲;腹泻;胰腺炎经鼻肠管进行管饲营养在重症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非常普遍,方案有分次投给、间歇输注、持续输注3种,分次投给易引起患者腹胀、腹泻等并发症,国内外文献均建议不采用[1]。
鼻饲泵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重症胰腺炎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因此国内文献报道多认为持续鼻饲方案优于间歇鼻饲[2,3]。
2003年英国成人管饲指南指出,吸收功能不全的重症胰腺炎患者持续泵饲可以减少胃肠道不适并提高营养支持水平,但应尽早转为间歇输注,间歇鼻饲未必更容易导致腹泻[4]。
为研究持续鼻饲与间歇鼻饲两种鼻饲方案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效果的影响,我科于2014年1月开始开展不同鼻饲方案的效果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1月收住我科所有满足下列条件的研究对象60例:18周岁以上的胰腺炎患者;医嘱予经胃肠减压的同时经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采用鼻饲泵与肠内营养液;排除胃大部分切除等曾经行胃肠手术的患者。
其中有7例患者在研究阶段因改经口进食、转科、出院等原因中断研究,实际研究对象53例,研究对象鼻饲前行APACHEⅢ评分[3],APACHEⅢ评分用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值越高,提示病情越重,超过60分病死率明显增加[3]。
肠内营养液不同输注方式对神经内科ICU_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影响

养补充方式.而在 实 际 的 肠 内 营 养 支 持 过 程 中,营
养泵虽然在 临 床 治 疗 中 具 有 一 定 效 果,但 是 NICU
患者接受肠外营养 支 持 治 疗 过 程 中,自 身 胃 肠 道 黏
1.
3.
2 机械并发症
1.
3.
1 胃肠道并发症
有研究 [8]表明,重症ICU 患者加强营养支持 对 疾 病
转归 有 重 要 意 义. 因 此,改 善 营 养 不 良 可 减 少
1)胃潴留:呕吐 出 4~6h 之 前 的 食 物,或 胃 内
容物 >200 mL,提示胃潴留 [3].每 4h 抽胃内容物
1 次,如抽出胃内容物 >200 mL,即认为是胃潴留.
1.
2 护理方法
2 组患者均留置复尔凯 F
l
o
c
a
r
e 鼻肠营养管,使
用肠内营养混悬液(商品名:能全力,生产企业:纽迪
希亚 制 药 有 限 公 司,规 格:
500 mL 瓶 -1 )
3次
d-1 ,总 量 1500 mL d-1 . 输 注 滴 速 参 数 为
80 mLh-1 .营养液均用 加 热 器 维 持 温 度 为 38~
0 统 计 软 件 进 行 统 计 分 析,计 数
营养疗效 和 病 情 好 转 情 况 存 在 一 定 的 差 异 [12]. 选
意义.
法和持续 输 注 泵 入 肠 内 营 养 物 质 对 NICU 患 者 的
影响,可为该类患者 肠 内 营 养 输 注 方 式 的 选 择 提 供
资料比较采用χ 检验,以 P <0.
灌食过程中发生鼻饲管不通畅,食物不易灌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不同鼻饲方式对ICU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率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3-08-23T11:45:17.0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0期供稿作者:梁冬花
[导读] 腹泻是肠内营养支持常见并发症,危重病患者肠道功能欠佳,容易出现腹泻,因而更是直接影响肠内营养的效果和应用。
梁冬花(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ICU 528000)
【摘要】目的比较ICU危重症患者采用三种不同鼻饲方式进行肠内营养时腹泻的发生情况。
方法将90例ICU危重症鼻饲肠内营养液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加热营养液营养泵持续24h泵入组;B组:加热营养液营养泵持续16h泵入余下8h为休息时间组;C组:常温营养液注射器间歇灌注组,每组30例,观察鼻饲期间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情况。
结果三组腹泻人数A/C,B/C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P <0.05);A组腹泻发生率最低。
结论进行肠内营养鼻饲时采用营养泵持续24h泵入并配合使用加温器持续加热的方法能有效减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在低温条件下,有必要使用加热营养液。
【关键词】危重症鼻饲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
【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0-0133-01 ICU的患者多处于严重感染和(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等重度应激反应状态,从而导致代谢亢进以及营养状态的迅速恶化,迅速而有效的建立起肠内营养对患者的转归具有重要的意义[1]。
在肠内营养支持中,腹泻是最多见的一种并发症,它在ICU病房的发生率为63%[2]。
严重的腹泻会限制胃肠内营养在临床的应用,使肠内营养的过程中断,并导致许多潜在并发症的发生,而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转归。
我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90例经鼻置胃管患者采用3种方法鼻饲营养液,对比3组腹泻法生率,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0例患者,男56例、女36例,年龄43~85岁,平均年龄56岁。
脑梗死1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18例,呼吸衰竭33例,肾功能衰竭23例,重症肌无力4例。
均经鼻置入16号一次性鼻胃管,置入深度为45~55cm。
鼻饲营养液均为瑞能。
将患者随机分成A组:加热营养液营养泵持续24h泵入组;B组:常温营养液16h泵入组;C组:常温营养液注射器间歇灌注组各30例,3组性别、年龄、疾病、置管方式与深度、营养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方法
A组鼻饲喂养采用营养泵,24小时均匀、持续泵注法,并使用加温棒持续加热,使鼻饲液温度始终在37~40℃。
B组:鼻饲喂养采用营养泵持续16h泵入泵注,余下8h为休息时间.C组每次鼻饲前使用注射器抽取胃液,确认在胃内后反复抽吸、注射、间歇喂养,每次鼻饲150~200ml,根据鼻饲总量每日4~6次喂养。
鼻饲开始至结束后1~2小时患者半卧位,抬高床头30~45度。
需要定期为患者更换鼻肠管,一根鼻肠管的使用寿命不得超过40d;要保持鼻肠管裸露在外部分的卫生,需要每天用盐水进行清理;定期小范围移动鼻肠管,避免鼻腔或食道因为鼻肠管带来的压迫而发生发炎或溃疡的症状;要每天对患者进行口腔清洁,保持患者口腔的卫生。
1.3腹泻的判断标准[3]
肠内营养支持过程,每日排便次数>3次,粪便量>200g/d,粪便稀薄(含水量>85%),符合上述1项即为腹泻。
1.4统计学方法:将数据资料输入SPSS11.0版软件包处理,经X²进行检验,以P<0.01或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者腹泻发生情况:A组发生腹泻2例占6%,B组腹泻3例10%,C组腹泻12例占40%.A组与C组腹泻率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与C组腹泻率比较,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腹泻情况的发生率显著低。
如表1所示:表1 3组患者腹泻产生情况对比
注:*A组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1;▲B组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A组腹泻发生率低于B组,P<0.05。
3 讨论
腹泻是肠内营养支持常见并发症,危重病患者肠道功能欠佳,容易出现腹泻,因而更是直接影响肠内营养的效果和应用。
因此,如何改进鼻饲方式以减少ICU危重病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营养泵持续泵注并配合使用加温棒持续加热鼻饲法可一定程度上弥补灌注法的不足。
因此,如何更有效的预防危重病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次研究采取三种不同鼻饲方式得出结论进行肠内营养鼻饲时采用营养泵持续24h泵入并配合使用加温器持续加热的方法能有效减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郑微艳.肠内营养在外科监护室的应用与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3):58.
[2] 蒋朱明,吴蔚然.肠内营养[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 2:429,355.
[3] 李彦平,吴爱须,张丽莉.胃肠道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相关问题分析及措施[J].肠外与肠内营养,2004,11(1):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