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化藻菌共生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
菌藻共生系统去除污水中氮磷的研究进展

菌藻共生系统去除污水中氮磷的研究进展菌藻共生系统是一种利用菌类和藻类相互协作,以达到去除污水中氮磷的目的的系统。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进展,污水处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氮磷是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往往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化学药剂,效果并不理想。
而菌藻共生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技术,具有环保、高效、低能耗的特点,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菌藻共生系统是利用菌类和藻类的特性相互促进,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和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
菌类通过分解有机物质,产生底泥和溶解性有机物质,提供了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而藻类则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并吸收水中的氮磷物质,净化了水环境。
因此,菌藻共生系统可以同时实现有机物质、氮磷的去除,达到了良好的水质净化效果。
在菌藻共生系统的研究中,选择合适的菌类和藻类是非常重要的。
菌类通常可以选择硝化菌、脱氮菌和产磷菌等。
硝化菌可以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硝态氮,脱氮菌则可以将硝态氮进一步转化为氮气,完成氮的去除。
产磷菌可以在缺氧条件下将可溶性磷转化为难溶性磷酸盐,去除污水中的磷。
而藻类通常可以选择藻类中的蓝藻、绿藻等。
这些藻类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可以高效地吸收水中的氮磷物质。
在菌藻共生系统的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参数。
菌藻共生系统通常分为水中区和生物膜区两个部分。
水中区是藻类生长的区域,而生物膜区是菌类增殖的区域。
在水中区,需要适当调节水的深度和流速,以提供藻类充足的光照和营养物质。
在生物膜区,需要创造适宜的温度、pH值和氧气浓度等条件,以促进菌类的生长和降解有机物质的过程。
菌藻共生系统的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照、氧气浓度、污水的水质等。
因此,为了提高菌藻共生系统的效果,需要不断优化系统的运行条件。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调整菌藻共生系统中的菌类和藻类种类,改变流速和水质等条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例如,某些研究表明,在菌藻共生系统中添加活性炭和硅藻土等材料,并控制污水中的DO(溶解氧)浓度,可以显著提高氮磷的去除效果。
固定化菌藻共生体去除污水染物的机理及进展

固定化菌藻共生体去除污水染物的机理及进展固定化菌藻共生体去除污水染物的机理及进展污水处理是当今社会中一项关键的环境保护工作,其中去除污水中的有害物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传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处理能力有限、能源消耗高、操作复杂等。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经济、环保的污水处理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固定化菌藻共生体技术就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潜在解决方案。
固定化菌藻共生体是指将细菌和藻类共同固定在一起形成的一种生物体系。
菌藻共生体结构复杂,包括细菌、藻类、有机物质和胞外多糖等成分。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能量,同时吸收和转化污水中的营养物质,而细菌则分解和降解污水中的有害物质。
细菌和藻类之间存在着互惠共生关系,通过代谢产物的交换提高了整个共生体的污水处理效率。
固定化菌藻共生体去除污水染物的机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光合作用是固定化菌藻共生体的核心机理之一。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日光,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以供共生体的生存和代谢。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提供给污水中的细菌进行有机物的降解和分解。
其次,固定化菌藻共生体的糖类物质和胞外多糖在降解污水染物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些有机物质能够稳定细菌和藻类的固定化结构,同时能够吸附和转化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促进其分解和去除。
此外,共生体中的细菌可以通过分泌酶类物质来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质。
例如,一些细菌可以产生蛋白酶、脂肪酶和纤维素酶等,通过将有机物质降解成小分子化合物,使其更易被藻类吸收和利用。
最后,共生体中的细菌和藻类之间的代谢产物交换也是促进污水处理的关键机制。
细菌通过降解有机物质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以为藻类提供营养物质,同时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可以提供给细菌进行降解反应。
这样的代谢产物交换使得整个共生体在处理污水染物时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稳定性。
固定化菌藻共生体技术在污水处理领域中取得了一些进展。
研究表明,固定化菌藻共生体能够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氮、磷等污染物,并且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负荷和环境适应性。
固定化菌藻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

固定化菌藻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固定化菌藻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摘要:固定化菌藻具有处理效果好、工程造价低、绿色环保等优点,已在水资源净化方面得到了应用。
固定化方法主要有包埋法和吸附法,这些方法近年来通过菌藻筛选得到了长足发展。
研究固定化和悬浮态菌藻对N和P有机物的降解和转化作用,得到固定化菌藻具有较高的净化效率。
今后,应在稳定固定化状态和大量生产等方面加强研究。
关键词:固定化菌藻净化效率Application of immobilized bacteria-algaesystem inwaterpurificationAbstract: Immobilized bacteria-algae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method inwater purification with good effect, lowengineering cost, green, etc. Immobilization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bacteria-algae screening, including embed and adsorption. By researching the immobilizedand suspended bacteria-algae’s transformation and degradatio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organics, we can learn that immobilized bacteria-algae have high removal efficiency. It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research about stable immobilized state and mass production and other aspectsin the future.Key words: immobilization, bacteria-algae system, purification, efficiency1.前言传统污水处理主要采用微电解法,但存在着氮、磷等营养物质去除率比较低、运转费用高、化学品需求量大、易造成二次污染及污泥产物沉积过剩等问题。
《2024年固定化藻类去除污水中氮磷及其机理的研究》范文

《固定化藻类去除污水中氮磷及其机理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水体富营养化主要由过量的氮(N)和磷(P)等营养元素引起,这些元素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农业径流和工业废水等。
固定化藻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方法,在去除污水中的氮磷方面展现出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深入探讨固定化藻类去除污水中氮磷的机理及其应用。
二、固定化藻类技术概述固定化藻类技术是通过将藻类固定在特定的载体上,使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生长和代谢,从而达到去除污水中氮磷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处理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成为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三、固定化藻类去除氮磷的机理1. 生物吸收:藻类通过光合作用等生物过程,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为其生长提供必要的养分。
2. 沉淀作用:固定化藻类在生长过程中会分泌出一些物质,这些物质能与水中的氮磷结合,形成沉淀物,从而降低水中的氮磷浓度。
3. 生物固定:通过将藻类固定在特定的载体上,使其形成一个生物膜系统。
这个系统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生物活性,能有效地吸附和降解水中的氮磷。
四、实验方法与结果(一)实验方法本研究采用不同的固定化藻类材料和方法,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实验。
通过监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水质变化,分析固定化藻类去除氮磷的效果。
(二)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固定化藻类技术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
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固定化藻类的生长速度和去除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此外,不同种类的固定化藻类材料和方法对去除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五、机理分析1. 氮的去除机理:固定化藻类通过生物吸收和生物固定作用,将水中的氮转化为细胞内的有机物。
同时,通过光合作用等生物过程,将部分氮以气态形式释放到空气中。
此外,固定化藻类的分泌物质还能与水中的氮结合形成沉淀物。
2. 磷的去除机理:磷是细胞生长的重要元素之一,固定化藻类通过生物吸收将其转化为细胞内的磷脂等有机物。
固定化藻菌对水产养殖废水氮、磷的去除效果

固定化藻菌对水产养殖废水氮、磷的去除效果邹万生;刘良国;张景来;杨品红;尹富士【摘要】对比研究了藻菌混合包埋(MI)和藻菌分层包埋SI1(藻外菌内)、SI2(藻内菌外)固定化藻菌对养殖废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以及光照、温度对3种处理脱氮去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条件下处理72 h MI与SI2对氮的去除率分别为91.20%和90.77%,显著高于SI1.MI与SI1的去磷效果显著强于SI2,处理72 h后2者对磷的去除率分别为90.31%和84.78%,SI2仅为32.09%.当[光]照度<6 000 lx时,SI2氮去除率在88%以上,显著高于MI与SI1;[光]照度>6 000 lx时,SI2与MI对氮的去除率均高于89%,显著高于SI1.MI与SI1对磷的去除率在85%以上,显著高于SI2.MI、SI1、SI2去除氮、磷的最佳温度为20~30 ℃.【期刊名称】《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年(卷),期】2010(026)006【总页数】5页(P574-578)【关键词】混合包埋;分层包埋;固定化藻菌;水产养殖废水;氮;磷;去除率【作者】邹万生;刘良国;张景来;杨品红;尹富士【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湖南,常德,415000;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2;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湖南,常德,415000;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2;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湖南,常德,415000;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10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1藻菌固定化(algae-bacteria immobilization,AB I)技术是一门从生物技术领域延伸开来的新兴技术,它主要是利用菌和藻的协同作用,通过适当的技术处理来净化被污染的废水,以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质。
由于其具有较高微生物浓度、易于固液分离、不易受毒物影响、剩余污泥量少等优点,目前在污水处理方面得到比较广泛地应用[1-6]。
固定化藻菌对去除珍珠蚌养殖废水氮磷的效果分析_邹万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4):720-725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固定化藻菌对去除珍珠蚌养殖废水氮磷的效果分析邹万生1,刘良国1,张景来2,尹富士3,王文彬1,杨品红1(1.湖南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湖南常德415000;2.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2;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保研究所,北京100081)摘要:研究了固定化EM藻菌(CEMI)、固定化活性污泥藻菌(CAMI)、固定化EM-活性污泥协联藻菌(CEAMI)对珍珠蚌养殖废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以及光照强度、温度对三者脱氮去磷的影响。
以无包埋藻菌胶球(NM)作为对照组进行96h持续去N、P实验,结果表明:在设计条件下CEAMI、CAMI和CEMI的去N峰值(最高值)分别为91.16%、88.07%、80.45%,去P峰值(最高值)分别为84.67%、76.28%、77.81%,CAMI去N峰值出现在持续处理56h处,CAMI去P峰值和CEAMI、CEMI的去N、P峰值均出现在64h 处;CEMI前40h处于低N、P去除率的适应期,此期间CEMI与CEAMI、CAMI的去N效果具有显著性差异。
研究还表明,光照强度与温度是该三者去N、P的重要环境因子,CEAMI的去N峰值所需光强为4000lx,其去P和CAMI、CEMI的去N、P峰值均为5000 lx;三者的最适去N温度为25℃,最适去P温度为30℃。
关键词:固定化EM藻菌;固定化活性污泥藻菌;固定化EM-活性污泥协联藻菌;去氮磷率中图分类号:X1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043(2011)04-0720-06Analysis About Effect of Algae-bacteria Immobilized Trea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of Pearl Mussel Aqua-culture WastewaterZOU Wan-sheng1,2,LIU Liang-guo1,ZHANG Jing-lai2,YIN Fu-shi3,WANG Wen-bin1,YANG Pin-hong1(1.Life Sciences of Arts and Sciences of Hunan University,Changde415000,China;2.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872,China;3.Agricultural Sciences Academy of China,Beijing100081,China)Abstract:Effects of EM bacteria-algae immobilized(CEMI),Activated sludge bacteria-algae immobilized(CAMI)and EM-Activated sludge-bacteria federation algae immobilized(CEAMI)on the removal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pearl mussel aquaculture wastewater were studied,as well as light intensity and temperature affected o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Experiment with non-embedded algae bacteria ball(NM)a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conducted96hour successively.Results showed that CEAMI,CAMI and CEMI′s removal N peak(maximum value)were91.16%,88.07%,80.45%in the design condition,and removal P peak(maximum value)were 84.67%,76.28%,77.81%.Removal N of CAMI reach peak after continuous treatment56hours,but CAMI removal P peak,CEAMI and CEMI′s removal N,P peak were found after continuous treatment64hours;CEMI was in a low N,P removal rate in prior40hours,which was the idiographic adaptation period.During this period CEMI,CEAMI and CAMI′s removal N effects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The study al-so indicated that light intensity and temperature were the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N,P removal rate.CEAMI′s N re-moval rate went peak at4000lx of intensity,removal P peak and CAMI,CEMI′s removal N,P peak were at5000lx;The optimum removal N temperature of them was25℃,the optimum removal P temperature was30℃.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NM ball removal N,P were approxi-mately1.16%,0.47%.Keywords:immobilization of Chlorella pyrenoinoidosa and effective microorganisms;immobilization of Chlorella pyrenoinoidosa and activat-ed sludge;immobilization of Chlorella pyrenoinoidosa and EM-activated sludge;rate of remove N and P收稿日期:2010-11-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30972260);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项目(NO.200903028-08);湖南省动物学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NO.07-A-2)作者简介:邹万生(1975—),男,湖南新化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水环境生物与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菌藻混合固定化及其对污水的净化实验

菌藻混合固定化及其对污水的净化实验严清;孙连鹏【摘要】对菌藻共固定化系统进行研究,初步确定菌藻共固定化中较佳的污泥包埋量.在同等条件下,固定化菌藻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优于固定化细菌和固定化藻类的去除效果.对氨氮和磷酸盐磷去除能力的48h实验结果表明,按去除率的大小排列为:固定化菌藻>固定化小球藻>固定化细菌,固定化菌藻对NH+4-N和PO3-4-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7.09%和88.69%,可见把细菌和藻类共同包埋于同一载体内,在同时去除污水中的氮磷和有机物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期刊名称】《水资源保护》【年(卷),期】2010(026)003【总页数】4页(P57-60)【关键词】共固定化;固定化菌藻;污水净化;水处理【作者】严清;孙连鹏【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400047;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如何运用生物学方法经济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氮磷,是目前国内外水资源控制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1-2]。
在水体自净过程中微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已达成共识[3-5],已作为一种二级处理或是深度处理污水的替代方法用于污水处理[6-8],在净化污水的过程中,藻类和细菌形成复杂的共生系统促进了污水的净化[9-10]。
然而将藻类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中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大量增加的藻类固体直接排入水体后使水体浊度升高,造成水体二次污染的潜在威胁。
为进一步提高菌藻系统对污水中氮磷营养盐的净化效果,解决传统的悬浮藻类系统(如稳定塘)在具体应用中藻水分离困难、稳定性差、菌藻结合不紧密以及易于流失、不易回收的问题,国外一些研究者对包埋固定化菌藻技术处理污水进行了研究与报道,但没有系统的理论研究,大多数研究者只是研究单一或是几种菌种与藻种包埋共固定化对污水中氮磷营养盐的去除效果以及菌藻细胞的生长变化[3-5,11-14]。
在国内固定化藻菌技术处理污水还刚刚起步,报道还比较少。
利用固定化藻菌耦合系统同步去除污水中的COD和氮磷

S0"/2&$5*’/12, P*"’+$2’(:E.& D0&7’R*5$59B4’1#4’7/1(7’" U$1&*?$&*7=,
:’/#205R ;7*$&"*5&S,1&*" ?0&4!""’=020^*962R$*-W$%&*70$
C"#[>I& Z"%DN;& 8SYHK;L7=N
! -G==:L:GO+NO:,RN:;R:Q& ,H:;VH:; S;NX:PQNF^& ,H:;VH:; 320191& -HN;K"
ENLJ2!,RH:UKFNRBNKLPKU GORG;FN;IGIQcKQF:cKF:PFP:KFU:;FQ^QF:U cNFH NUUG@N=NV:B K=LK:7@KRF:PNKR:==Q !
!!与以往将藻菌置于同一装置培养的方法不同& 最终实现对污水中碳源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的同步高 本处理系统首次将 活 性 污 泥 和 藻 细 胞 分 开 培 养&使 效去除J这种将藻菌 在 同 一 处 理 系 统 中 分 开 培 养 并 藻菌都能在各自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发挥作用&以 作用于污水处理的工艺尚鲜见报道J
活性污泥和藻类处理污水具有各自的优缺点&
因此有不 少 研 究 者 将 两 者 结 合 起 来 用 于 污 水 的 治
理J目前国内外已有 较 多 利 用 藻 菌 共 生 系 统 处 理 城 市生活污水的报道&一些研究结果表明 -’C和氮磷 的去除率 甚 至 能 达 到 01 e 以 上 )21 T2/* J但 这 些 研 究 者大多是将活性污泥和藻细胞置于同一装置进行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万方数据
$(’! 模 拟 废 水
为防止使用实际污水中的某些化合物干扰测定结 果"本 实 验 采 用 了 模 拟 废 水% 主 要 成 分 为*’&&;6)B 的葡萄糖"%$;6)B 的硝酸盐氮")-;6)B 的 磷酸盐 磷" 及其它微量元素%
!参 考 文 献 "
从图-可以 发 现#对 于 磷 的 去 除 率 而 言#JXW 作 为载体的固定化藻菌共生系统明显好于海藻酸钠的固
定 化 藻 菌 共 生 系 统 #尤 其 是%*7 后 #海 藻 酸 钠 固 定 化 藻 菌共生系统的磷去 除 率 增 长 缓 慢! 在 2’7 时#海 藻 酸 钠作为载体磷的去除率仅为)*(+%I#而 JXW 作 为 载 体的磷去除率随着时间的 推 移 升 高 到 了 +’(’$I! 这 是由于海藻酸 钙 中 E4’^ 很 容 易 与 藻 体 生 长 所 需 要 的 J#%-^ 形成磷酸钙#从而使海 藻 酸 钙 逐 渐 溶 解#水 样 中 磷 酸 盐 浓 度 增 加 #继 而 使 固 定 化 小 球 的 三 维 结 构 遭 到
’! 结 果
’($!JXW 和海藻酸钙的传质效果
为了比较两种材 质 的 传 质 效 果"取 相 同 体 积 和 浓 度的四环素溶液于两 个 小 烧 杯 中"分 别 加 入 一 定 重 量 的 固 定 化 小 球 "在 室 温 和 自 然 光 的 条 件 下 搅 拌 "进 行 吸 附 实 验 "并 于 不 同 时 间 下 测 定 固 定 化 小 球 的 重 量 "以 间 接得出各自的传质 效 果% 计 算 方 法 为*设 四 环 素 溶 液 的浓度为 $&"固定化小球的初始重 量 为 &&"不 同 时 间
表’!EAD 与海藻酸钠去除氮的效果
光照时间 #7$
海藻酸钠脱氮效果
含氮量 #;6%B$
去除率 #I $
JXW 脱氮效果
含氮量 #;6%B$
去除率 #I $
&
%$
&
%$
&
$’
-$(%2
’-(’)
’2(*)
-’(&*
’%
’+(2’
’2()’
’2(&$
-%($-
-0
’*(&%
-$(0’
’)(%+
-2(*-
)-(&& -)(-0 -%(-+ -&(+* ’2(&% ’%(2% ’$(20
& --(’+ -)($$ %$()% %*(+* -’(+0 )*(+%
)-(&& ’0(*0 $&(&$ +(%+ *(%’ 2($2 %($-
& %+(-’ *$($$ *’($& *%($’ *0(%* +’(’$
不 同 载 体 固 定 化 藻 菌 共 生 系 统 的 脱 氮 除 磷 效 果 ! 熊 振 湖 !等
下固定化小球的重量为 &C!则单位中凝胶吸 附 四 环 素 的量为"
& " #&C%&&$$& !!所得实验数据如下"
表 !! 不 同 载 体 的 传 质 效 果 比 较
时间 #;C5$
’& -& %& )& 0& 2&
以 上 两 点 说 明"虽 然 海 藻 酸 钠 的 传 质 效 果 强 于 JXW!但海 藻 酸 钠 和 JXW 的 传 质 性 能 均 符 合 要 求& 究竟选择那种固定化载体材料还需要对它们做综合性 的考虑&
-(’!JXW 与海藻酸钠去除氮的效果比较
图’所示为表’给出的实验结果&
从图’中看 出!就 脱 氮 效 果 而 言!JXW 固 定 化 藻 菌明显好于海藻酸钠的固定化 藻菌&这 种现 象 在 %*7 之 后 表 现 的 更 为 明 显 !在2’7 时 !海 藻 酸 钠 作 为 固 定 化 载体的氮的去除率达到了%*(+’I!而 JXW 作 为载体 的氮的去除率增加到)’(-2I&其 原 因 主 要 是 海 藻 酸 钠 载 体 小 球 出 现 了 溶 解 现 象 !小 球 内 的 藻 细 胞 漏 失 !藻 细胞中的氮释放到 水 中!由 于 氮 浓 度 增 加 而 导 致 氮 的 去除率降低&为扣除藻细胞漏失对氮去除率的干扰! 在有关实验过程中!增 加 了 离 心 除 藻 的 步 骤& 上 述 事 实反映出 JXW 在-8内能够保持良好的强度!它的使
$($! 固 定 化 小 球 藻 的 培 养
藻 种 采 用 蛋 白 核 小 球 藻 !$’()*+((,-.*+/)012 )3,#"购自中国 科 学 院 武 汉 水 生 生 物 研 究 所% 将 两 组 藻种和-&&;B.:O8培养基分别加入到)&&;B 的锥形 瓶中"培 养 基 中 含 氮 !以 ‘4‘#- 形 式#%$;6)B&磷 !以 K’<J#%和 K<’J#% 形 式#)-;6)B"并 且 含 有 其 它 微 量元素"体系的 S< 值约为 0()#0(+% 将 锥 型 瓶 置 于 光强为%&&&B, 的光照恒温培养箱中进 行 2’7 全 光 照 培养"培养箱中温度保持 在’)j$e% 培 养 完 毕"得 到 的 藻 浓 度 为 0(&b$&0!血 球 计 数 板 计 数 #% $($($!JXW 固定化小球的制备
%! 结 语
综 上 所 述 #在 两 种 载 体 中 #虽 然 海 藻 酸 钠 的 传 质 性 能要比 JXW 的传质性能好#但 JXW 作为 载 体 固 定 化 藻菌系统去除氮$磷 的 效 果 要 优 于 海 藻 酸 钠 载 体 固 定 化藻菌系统#而 且 JXW 的 使 用 寿 命 明 显 比 海 藻 酸 钠 的使用寿命长!鉴于 此#聚 乙 烯 醇 更 适 合 作 为 污 水 脱 氮除磷的固定化载体!
本课题分别采用 海 藻 酸 钠 和 JXW 作 为 固 定 化 藻 菌 微 生 物 的 载 体 "研 究 小 球 的 制 备 方 法 "对 比 两 种 不 同 材质的固定化小球对模拟城市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
!! 材 料 与 方 法
将-&&;B 培养后的藻液和活性污泥!取自天津纪庄 子 污水处理厂 曝 气 池 #!#藻)#泥 f$)$#在 -)&&L);C5 下 离心$);C5"弃去 上 清 液"用 去 离 子 水 冲 洗 两 次"除 去 细胞表面残留 的 无 机 盐"然 后 加 入 到 JXW&海 藻 酸 钠 的混合 液 中 搅 拌 均 匀"形 成 溶 有 *IJXW 及&(*I 海 藻酸钠的-&&;B 的含藻菌凝胶"用蠕动泵使这种 凝胶 经过 $’ 号 针 头 滴 入 到 饱 和 硼 酸 !用 ‘4’E#-调 节 S< 至0()#和’()I的 E4EO’的混合溶液中"搅拌27"然 后 用去离子水冲 洗"并 在 蒸 馏 水 中 脱 盐 $7"最 终 得 到 直 径为%;; 左右的固定化小球% $($(’! 海 藻 酸 钠 固 定 化 小 球 的 制 备
粒径 #;;$
%
单 位 重 凝 胶 吸 附 四 环 素 的 量 #;6%6$
聚乙烯醇#JXW$ 海藻酸钠#"W$
%(’-%$
0(%))*
)(--’0
*(&2*’
0(2&$)
$$(+$%)
*($)%+
$)(+2&)
*(-)22
$*(’0*+
*())-’
$*(02%)
’(’!JXW 和海藻酸钙的脱氮除磷效果
将剩余的-&&;B 藻液和活性污泥!取自天 津纪庄 子污水处理 厂 曝 气 池#!X藻)X泥 f$)$#按 上 述 方 法 进 行相同的处 理"然 后 加 入 到 海 藻 酸 钠 溶 液 中"搅 拌 均 匀"形 成 溶 有 ’()I 海 藻 酸 钠 的 -&&;B 的 含 藻 菌 凝 胶"用蠕动泵使这种凝胶经 过 $’ 号 针 头 滴 入 到 ’I 的 E4EO’溶液中"搅 拌 ’7"然 后 用 去 离 子 水 冲 洗"并 在 蒸 馏水中脱盐$7"最 终 得 到 直 径 为 %;; 左 右 的 固 定 化 小球%
+ *- +
第 ’* 卷 ! 第 $ 期 !’&&) 年 $ 月
用寿命明显长于海藻酸钠的使用寿命!
-(-!JXW 与海藻酸钠去除磷的效果比较
将表-中实验结果绘制成图-如下"
破 坏 #其 内 的 藻 细 胞 泄 漏 #从 而 使 水 样 中 的 磷 浓 度 进 一 步 增 加 #很 大 程 度 上 抵 消 了 磷 去 除 率 的 上 升 !
固定化材质一般 采 用 琼 脂&明 胶&海 藻 酸 钠&JXW 和 聚 丙 烯 酰 胺 凝 胶 等 % 研 究 表 明 "琼 脂 强 度 较 差 "聚 丙 烯 酰 胺 凝 胶 对 生 物 有 毒 性 "明 胶 内 部 结 构 密 实 "传 质 性 能差 % ’’( 相比之 下"海 藻 酸 钙 和 JXW 凝 胶 机 械 强 度 和传质性能 均 较 好"对 生 物 无 毒"且 耐 生 物 分 解 性 良 好"是较为合适的固定化细胞载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