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脱氮除磷工艺发展

合集下载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工艺

(2)反应过程 (3)反硝化反应的控制指标
①碳源
污水中的碳源,BOD5/T—N>3-5时,勿需外加 外加碳源,CH3OH(反硝化速率高生成CO2+H2O),
②PH值
当BOD5/T—N<3-5时
适当的PH值(6.5-7.5) ——主要的影响因素
PH>8,或PH<6,反硝化速率下降
8
同化反硝化
+4H
+4H
缓慢搅拌池
沉淀池
21
三、 生物除磷原理
霍米尔(Holmers)提出活性污泥的化学式 C118H170O51N17P 或C:N:P=46:8:1
※ 生物除磷——就是利用聚磷菌一类的的微生物,能够过量 的,在数量上超过其生理需要,从外部摄取磷,并将磷以聚合 形式贮藏在菌体内,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外,达到从废水 中除磷的效果。
设内循环
产生碱度,3.75mg碱度/mgNO3—N 勿需建后曝气池
回流水含有NO3—N(沉淀池污泥反硝化生成)
要提高脱氮率,要增加回流比
(2)影响因素与主要工艺参数
水力停留时间:3 :1; 循环比:200%; MLSS值:大于3000mg/l; 污泥龄:30d; N/MLSS负荷率:0.03gN/gMLSS.d 进水总氮浓度:小于30mg/l。
活性污泥法的传统功能——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
1、同化作用
污水生物处理中,一部分氮备同化微生物细胞的 组分。按细胞干重计算,微生物中氮的含量约为 12.5%
4
2、氨化反应 与硝化反应 (1)氨化反应
RCHNH2COOH+O2氨化菌 RCOOH+CO2+NH3
3、硝化反应
(1)硝化过程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原理及工艺 1 引言氮和磷是生物的重要营养源,随着化肥、洗涤剂和农药普遍使用,天然水体中氮、磷含量急剧增加,水体中蓝藻、绿藻大量繁殖,水体缺氧并产生毒素,使水质恶化,对水生生物和人体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然而, 我国现有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集中于有机物的去除,污废水一级处理只是除去水中的沙砾及悬浮固体;在好氧生物处理中,生活污水经生物降解,大部分的可溶性含碳有机物被去除;同时产生N NH -3、N NO --3和-34PO 和-24SO ,其中25%的氮和19%左右的磷被微生物吸收合成细胞,通过排泥得到去除;二级生物处理则是去除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能有效地降低污水中的5BOD 和SS , 但对N 、P 等营养物只能去除10%~ 20% , 其结果远不能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因此研究开发经济、高效的, 适于现有污水处理厂改造的脱氮除磷工艺显得尤为重要;2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生物脱氮机理污水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态氮的基础上,先利用好氧段经硝化作用,由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协同作用,将氨氮通过反硝化作用转化为亚硝态氮、硝态氮,即,将3NH 转化为N NO --2和N NO --3;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反硝化作用将硝氮转化为氮气,即,将N NO --2经反亚硝化和N NO --3经反硝化还原为氮气,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参与自然界氮的循环;水中含氮物质大量减少,降低出水的潜在危险性,达到从废水中脱氮的目的1;错误!硝化——短程硝化:O H HNO O NH 22235.1+→+硝化——全程硝化亚硝化+硝化:O H HNO O NH 22235.1+−−−→−+亚硝酸菌错误!反硝化——反硝化脱氮:O H H CO N OH CH CH HNO 2222333][222+++→+ 反硝化——厌氧氨氧化脱氮:O H N HNO NH 22232+→+反硝化——厌氧氨反硫化脱氮:O H S N SO H NH 2242342++→+废水中氮的去除还包括靠微生物的同化作用将氮转化为细胞原生质成分;主要过程如下:氨化作用是有机氮在氨化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氨氮;硝化作用是在硝化菌的作用下进一步转化为硝酸盐氮;其中亚硝酸菌和硝酸菌为好氧自养菌,以无机碳化合物为碳源,从+4NH 或-2NO 的氧化反应中获取能量;其中硝化的最佳温度在纯培养中为25-35 ℃,在土壤中为30-40 ℃,最佳pH 值偏碱性;反硝化作用是反硝化菌大多数是异养型兼性厌氧菌,DO< mg/L 在缺氧的条件下,以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物为电子供体进行厌氧呼吸,将硝酸盐氮还原为2N 或-2NO ,同时降解有机物2;生物除磷原理磷在自然界以2 种状态存在:可溶态或颗粒态;所谓的除磷就是把水中溶解性磷转化为颗粒性磷,达到磷水分离;废水在生物处理中,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为了自身的生长便释放出其细胞中的聚磷酸盐,同时产生利用废水中简单的溶解性有机基质所需的能量,称该过程为磷的释放;进入好氧环境后,活力得到充分恢复,在充分利用基质的同时,从废水中摄取大量溶解态的正磷酸盐,从而完成聚磷的过程;将这些摄取大量磷的微生物从废水中去除,即可达到除磷的目的3;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分解体内的多聚磷酸盐产生ATP,利用ATP 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产酸菌提供的三类基质进入细胞内合成PHB;与此同时释放出-34PO 于环境中1; 好氧吸磷过程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分解机体内的PHB 和外源基质,产生质子驱动力将体外的-34PO 输送到体内合成ATP 和核酸,将过剩的 -34PO 聚合成细胞贮存物:多聚磷酸盐异染颗粒; 3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从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分析来看,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基本上包括厌氧、缺氧、好氧3 种状态,这3个不同的工作状态可以在空间上进行分离,也可以在时间上进行分离;近年来,随着对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研究不断深入,以及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运用,衍生出了许多新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其中典型的几种处理工艺如下;SBR 工艺SBR 工艺是一种新近发展起来的新型处理废水的工艺,即为序批式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其去除有机物的机理在于充氧时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同,不同点是其在运行时,进水、反应、沉淀、排水及空载5个工序,依次在一个反应池中周期性运行,所以该法不需要专门设置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系统自动运行及污泥培养、驯化均比较容易;该法处理焦化废水有着独有的优势:一是不要空间分割,时序上就能创造出缺氧和好氧的环境,即具有A /O 的功能,十分有利于氨氮和COD 的去除;二是该法的沉淀是一种静止的沉淀,对污泥沉淀性能不好的废水,固液分离效果非常明显;三是该法可以省去二沉池,其占地面积相对要小一些;自动控制系统的发展和完善,为SBR 工艺的应用提供的物质基础;但因为SBR 是间歇运行的,为了解决连续进水问题,至少需要设置两套SBR 设施,进行切换运行;SBR 工艺流程图见图14;CAST 工艺CAST 实际上是一种循环SBR 活性污泥法,应器中活性污泥不断重复曝气和非曝气过程,生物反应和泥水分离在同一池内完成,与SBR 同样使用滗水器;污水首先进入选择器,污水中溶解性的有机物通过生物作用得到去除,回流污泥中硝酸盐也此时得到反硝化;然后进入厌氧区,此时为微生物释磷提供条件;第三区为主曝气区,主要进行BOD 降解,同时硝化反硝化;CAST 选择器设置在池首,防止了污泥膨胀; 3.3 MSBR 工艺连续流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ModifiedSequencing Batch Reactor,简称MSBR;首先,污水进入厌氧池,回流活性污泥中的聚磷菌在此充分释磷,然后混合液进入缺氧池反硝化;反硝化后的污水进入好氧池,有机物在好氧条件下被降解,活性污泥充分吸磷后再进入起沉淀作用的SBR,澄清后上清液排放;此时另一边的SBR 在回流量的条件下进行反硝化、硝化或静置预沉;回流污泥首先进入浓缩池浓缩,上清液直接进入好氧池,而浓缩污泥进入缺氧池;这样,一方面可以进行反硝化,另一方面可先消耗掉回流浓缩污泥中的溶解氧和硝酸盐,为随后进行的厌氧释磷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CAST 综合了以往除磷脱氮工艺的优点,保证了各污染物质降解的最大速率环境,去除有机污染物效率更高,脱氮除磷效果更好A/2工艺OA/2工艺传统OA/2工艺或称AAO工艺,在一个处理系统中同时具有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能够同时作到脱氮、O除磷和有机物的降解,其工艺流程见图2;污水进入厌氧反应区,同时进入的还有从二沉池回流的活性污泥,聚磷菌在厌氧条件下释磷,同时转化易降解COD、VFA为PHB,部分含氮有机物进行氨化;污水经过第一个厌氧反应器以后进入缺氧反应器,本反应器的首要功能是进行脱氮;硝态氮通过混合液内循环由好氧反应器传输过来,通常内回流量为2~4倍原污水流量,部分有机物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而得到降解去除;混合液从缺氧反应区进入好氧反应区,混合液中的COD浓度已基本接近排放标准,在好氧反应区除进一不降解有机物外,主要进行氨氮的硝化和磷的吸收,混合液中硝态氮回流至缺氧反应区,污泥中过量吸收的磷通过剩余污泥排除;该工艺流程简洁,污泥在厌氧、缺氧、好氧环境中交替运行,丝状菌不能大量繁殖,污泥沉降性能好5;它将厌氧段、缺氧段放在工艺的第一级, 充分发挥了厌氧菌群承受高浓度、高有机负荷能力的优势, 处理效果较好, 产生的污泥较一般的生物法少;可用于处理工业废水比重较大城市污水, 另外, 由于它是在普通活性污泥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而也较容易用于生物法处理的老污水厂的改造;A/2工艺改良O改良O A /2工艺是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提出的,工艺综合了A/O 工艺和改良UCT 工艺的优点,即在厌氧池之前增设厌氧/缺氧池;首先回流污泥和10%的污水进入厌氧/缺氧池进行反硝化以去除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90%的污水进入厌氧区与回流污泥混合,在兼性厌氧发酵菌的作用下将部分易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VFA ;聚磷菌释磷,同时吸收VFA 以PHB 的形式贮存于胞内;在缺氧区,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经混合液回流而带来的硝酸盐进行反硝化,同时去碳脱氮;在好氧区,有机物浓度相当低,有利于自养硝化菌生长繁殖,进行硝化反应,同时聚磷菌过量摄磷;通过沉淀、排除剩余污泥达到除磷的目的;该工艺降低回流污泥中硝态氮对后续厌氧池的不利影响,有利于厌氧池的聚磷菌释磷,改善了泥水分离性能6;3.5 UCT 改良工艺改良的UCT 工艺University of Cape Town 脱氮除磷工艺由厌氧池、缺氧1 池、缺氧2 池、好氧池、沉淀池系统组成,有2 个缺氧池;缺氧1 池只接受沉淀池的回流污泥,同时缺氧1 池有混合液回流至厌氧池,以补充厌氧池中污泥的流失;回流污泥携带的硝态氮在缺氧1 池中经反硝化被完全去除;在缺氧2池中接受来自好氧池的混合液回流,同时进行反硝化,缺氧1 池出水中的N NO --3 带进厌氧池使之保持较为严格的厌氧环境,从而提高系统的除磷效率7;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氧化沟是一种而有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稳定的处理效果,是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之一;特别是用于污水脱氮,氧化沟比其它生物脱氮工艺费用低、TN 去除效率高;然而,与活性污泥法相比,氧化沟占地面积较大,在土地紧张的城市或地区,氧化沟的应用受到限制8;针对常规氧化沟存在的问题,成功地研究出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其特点是:① 氧化沟采用立体循环,在循环过程中完成降解有机物和脱氮过程;与现有氧化沟相比,占地面积可减少约50%;② 沉淀区与氧化沟合建,沉淀的污泥可自动回流到氧化沟内,可节省投资和能耗;③ 结构紧凑,运行操作简便;新型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既保留氧化沟设备和运行操作简单等优点,又可减少占地面积; 4 结语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是当今水处理的热点与难点;新的脱氮除磷理论的提出,为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指引了方向;如:SND 同时硝化反硝化工艺、SHARON 工艺、氧限制自氧硝化—反硝化工艺、厌氧氨氧化工艺以及短程硝化—厌氧氨氧化组合工艺等;但是,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发展已不仅仅要求对N,P 去除率,而且要求处理效果稳定,可靠的运行工艺;今后对此技术的研究应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加深除磷机理的研究;反硝化聚磷菌的出现解决了硝化菌与聚磷菌争夺碳源,污泥龄不同等主要矛盾;为新型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对于反硝化聚磷菌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尤其是其除磷机理还待于进一步研究;应突破传统理论,从微生物的角度来调控工艺;第二、随着脱氮除磷工艺的进一步发展,许多研究者在进行小试时,都驯化出颗粒污泥,而颗粒污泥的出现改善了污泥膨胀这一难题;同时发现颗粒污泥对N,P 的去除要远远优于絮状污泥;今后在对颗粒污泥的研究上应更加深入,研究了解颗粒污泥外部的胞外聚合物是否对N,P 有吸附作用,并进一步研究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调整现有反应器的运行参数,从而加速颗粒污泥的形成,提高脱氮除磷效率;。

《2024年城市污水处理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2024年城市污水处理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范文

《城市污水处理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污水处理问题日益突出。

在众多的污水处理技术中,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因其高效、经济、环保等优点而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城市污水处理中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其技术特点、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概述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是一种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通过生物膜法或活性污泥法等工艺,将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去除的技术。

该技术具有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污泥产量少等优点,是当前城市污水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三、新型生物脱氮技术研究进展(一)A2/O工艺及其改进型技术A2/O(厌氧-缺氧-好氧)工艺是一种典型的生物脱氮技术。

近年来,研究者们针对A2/O工艺的不足,开发了多种改进型技术,如MBB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等。

这些技术通过优化反应器结构、调整运行参数等手段,提高了脱氮效率,降低了能耗。

(二)新型厌氧氨氧化技术厌氧氨氧化技术是一种利用厌氧氨氧化菌将氨氮转化为氮气的生物脱氮技术。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提高菌种活性等手段,推动了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发展。

该技术具有脱氮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是未来生物脱氮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四、新型生物除磷技术研究进展(一)PAOs(聚磷菌)强化除磷技术PAOs强化除磷技术是一种利用聚磷菌在厌氧-好氧条件下实现高效除磷的技术。

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提高聚磷菌活性等手段,提高了PAOs强化除磷技术的除磷效率。

该技术具有除磷效果好、污泥产量少等优点。

(二)化学与生物联合除磷技术化学与生物联合除磷技术是一种结合化学沉淀与生物吸附的除磷技术。

该技术通过投加化学药剂与生物反应相结合的方式,实现高效除磷。

近年来,研究者们针对不同水质条件,优化了药剂种类和投加量,提高了除磷效果。

五、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一)应用现状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已得到广泛应用。

A2-O工艺脱氮除磷运行效果分析

A2-O工艺脱氮除磷运行效果分析

A2-O工艺脱氮除磷运行效果分析A2/O工艺脱氮除磷运行效果分析摘要:A2/O工艺是一种常用于污水处理厂的三级生物除磷工艺,该工艺具有操作简单、投资成本低、出水效果好等特点。

本文通过对某污水处理厂五年间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并对其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1. 引言污水处理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脱氮除磷是污水处理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A2/O工艺是一种常用的生物除磷工艺,通过厌氧、缺氧和好氧三个阶段的生物处理,实现了高效的脱氮除磷。

2. A2/O工艺的基本原理A2/O工艺主要由两个区域组成,即A区和O区。

A区为厌氧区,主要负责磷的富集;O区为好氧区,主要进行有机物质的氧化,并脱除余氨。

在A区,磷通过厌氧条件下的磷酸菌吸附和磷酸菌的生长,富集为磷酸盐。

在O区,磷酸盐被利用为内附菌的生长和存储能量。

通过合理控制A区和O区的水力分配比例,可以实现较高的脱氮除磷效果。

3. 运行数据分析本文选取某污水处理厂五年的运行数据,分析了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

数据包括进水COD、进水氨氮、出水COD、出水氨氮等指标。

通过对比进水和出水的指标,可以评估A2/O工艺对脱氮除磷的处理效果。

根据数据分析发现,A2/O工艺在脱氮除磷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在整个运行期间,出水氨氮浓度保持在国家排放标准以下,平均去除率超过80%。

出水COD浓度也在标准范围内,平均去除率达到70%以上。

4. 影响因素讨论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着重分析了水力负荷、温度、PH值等因素对A2/O工艺的影响。

4.1 水力负荷水力负荷是指单位时间内处理污水的量。

实验数据表明,适当增加水力负荷可以提高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

但当水力负荷过大时,容易导致厌氧区和好氧区的水力分配失衡,影响工艺效果。

4.2 温度温度是影响生物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数据分析发现,A2/O工艺在较高温度下运行,脱氮除磷效果更好。

工艺方法——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工艺方法——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工艺方法——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工艺简介一、传统生物脱氮除磷技术1、传统生物脱氮原理污水经二级生化处理,在好氧条件下去除以BOD5为主的碳源污染物的同时,在氨化细菌的参与下完成脱氨基作用,并在硝化和亚硝化细菌的参与下完成硝化作用;在厌氧或缺氧条件下经反硝化细菌的参与完成反硝化作用。

2、传统生物除磷原理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体内的ATP进行水解,放出H3PO4和能量形成ADP;在好氧条件下,聚磷菌有氧呼吸,不断地放出能量,聚磷菌在透膜酶的催化作用下利用能量、通过主动运输从外部摄取H3PO4,其中一部分与ADP结合形成ATP,另一部分合成聚磷酸盐(PHB)储存在细胞内,实现过量吸磷。

通过排除剩余污泥或侧流富集厌氧上清液将磷从系统内排除,在生物除磷过程中,碳源微生物也得到分解。

3、常用工艺及升级改造具有代表性的常用工艺有A/O工艺、A2/O工艺、UCT工艺、SBR 工艺、Bardenpho工艺、生物转盘工艺等,这些工艺都是通过调节工况,利用各阶段的优势菌群,尽可能的消除各影响因素间的干扰,以达到适应各阶段菌群生长条件,实现水处理效果。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常用工艺有了一些改进,目前应用最广泛、水厂升级改造难度较低的是分段进水工艺。

与传统A/O工艺、A2/O工艺、UCT工艺等相比,分段进水工艺可以充分利用碳源并能较好的维持好氧、厌氧(或缺氧)环境,具有脱氮除磷效率高、无需内循环、污泥浓度高、污泥龄长等优点。

分段进水工艺适用于对A/O工艺、A2/O工艺、UCT工艺等的升级改造,通过将生化反应池分隔并使进水按一定比例分段进入各段反应池,以充分利用碳源,解决目前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的碳源不足和剩余污泥量过大的问题。

分段进水工艺虽然对提高出水水质有较好的效果,但该工艺并不能提高处理能力,当水厂处于超负荷运行时,分段进水改造也不能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二、新型生物脱氮除磷技术近年来,科学研究发现,生物脱氮除磷过程中出现了超出传统生物脱氮除磷理论的现象,据此提出了一些新的脱氮除磷工艺,如: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工艺、厌氧氨氧化工艺、反硝化除磷工艺。

第三节生物脱氮除磷A2O(AAO)(Anaerobic-Anoxic-Oxic)

第三节生物脱氮除磷A2O(AAO)(Anaerobic-Anoxic-Oxic)
然后曝气,这一过程在吹脱塔中进行,塔的构造如 小图所示 。
2019/2/17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0
第二节


2019/2/17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11
第二节


该过程受温度的影响较大,随温度的降低,为达到 同样处理效果所需的空气量迅速增加,见图18-2
2019/2/17


2O
2
NO
3
H
O 2H 2

315 k J
氨态氮 NH3及NH4+等 1g氨氮氧化需氧4.57g
硝酸盐氮 NO3-N
需氧3.43g
亚硝化菌
亚硝酸盐氮
硝化菌
需氧1.14g
NH
4
1 . 5 O 2 NO
2
2H

H 2 O 276 kJ
NO2-N
NO

硝化菌
椭球或棒状 0.5×1.0 阴性 12~59 兼性 严格好氧 0.02~0.06 0.02~0.07 0.3~1.7
22
亚硝化菌和硝化菌的基本特征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二节
影响硝化的因素:


硝化菌——亚硝酸菌和硝酸菌的统称;硝化菌属于化能 自养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可生芽孢的短杆状细菌 ①溶解氧—— 氧是电子受体,DO不能低于1.0mg/l 硝化需氧量(NOD)——4.57g(氧)/g(N)
2

1 2
O 2 NO
3
72 . 27 kJ
硝化反应是产酸过程
硝化反应过程中氮的转化及价态的变化
-Ⅲ -Ⅱ -Ⅰ 0 +Ⅰ +Ⅱ +Ⅲ +Ⅳ +Ⅴ 铵离子NH4+ 羟胺NH2OH

鸟粪石法脱氮除磷的影响因素与应用研究

鸟粪石法脱氮除磷的影响因素与应用研究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年5月第5期摘要:粪石(MgNH 4PO 4·6H 2O )法可以实现废水中氮磷污染的同时去除和回收,具有工程应用潜力。

对鸟粪石生成反应影响因素、鸟粪石工艺系统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对鸟粪石的应用潜力进行了分析。

鸟粪石反应影响因素主要为离子浓度及比例、pH 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杂质离子。

鸟粪石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工艺系统结构优化设计和产品强化捕集措施两个方面。

关键词:鸟粪石;脱氮;除磷中图分类号:U664.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7716(2019)05-0254-04鸟粪石法脱氮除磷的影响因素与应用研究收稿日期:2019-03-01作者简介:郑俊(1979—),女,工程师,从事工业园区环境管理工作。

郑俊(上海市莘庄工业区经济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上海市201108)DOI:10.16799/ki.csdqyfh.2019.05.0690引言鸟粪石(struvite )的主要成分是镁铵磷化合物(MgNH 4PO 4·6H 2O ,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 ,简称MAP )[1]。

由于该化合物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白色晶体,同时含有等摩尔量的氮和磷,如果通过投加合适的化学试剂促进鸟粪石反应和沉淀,可以同时实现氮和磷的去除和回收。

在水质硬度较高的地区还含有一定浓度的Mg [2,3,4],可能降低这种脱氮除磷途径的实现成本。

目前,鸟粪石法除磷脱氮的研究在国内外都已经得到开展。

在国外,鸟粪石法回收氮磷已经在污水处理厂、畜禽粪便处理中心等处得到了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研究发现[5],采用鸟粪石法回收活性污泥中的磷,回收率可达到75%,污泥干固体质量减少3%~3.8%,污泥回收磷后焚烧灰分产量可减少12%~48%。

此外,鸟粪石法沉淀过程中,也可减少悬浮物和一些重金属(如锌和铜)含量[6]。

在国内,第一个从污水处理过程中回收磷的工程实践已经在北京高碑店污水处理厂取得阶段性成果。

A-A-O工艺脱氮除磷运行效果分析

A-A-O工艺脱氮除磷运行效果分析

A-A-O工艺脱氮除磷运行效果分析1. 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息进步,大量废水直接排放赐予了水环境带来了严峻污染。

氮类和磷类污染物是主要的水质污染因素之一。

高浓度的氮和磷不仅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还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潜在恐吓。

因此,探究和应用高效的脱氮和除磷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2. A/A/O工艺的原理及特点A/A/O工艺是一种通过生化反应去除氨氮和磷的常用工艺。

A/A/O工艺由三个连续运行的阶段组成,包括厌氧反应器(A)、好氧反应器(A)和沉淀器(O)。

在厌氧反应器中,有机物质通过厌氧细菌分解产生反硝化反应,将氮转化为气体排放。

在好氧反应器中,氮和磷进一步被细菌氧化和吸附,从而实现脱氮和除磷的效果。

沉淀器用于去除生物体产生的污泥和悬浮物。

3. 实例分析通过对多个A/A/O工艺实例的分析,可以综合评估其脱氮除磷的运行效果。

以下是两个实例的详尽分析结果:实例1:某污水处理厂A/A/O工艺运行效果分析该污水处理厂接受A/A/O工艺进行脱氮和除磷处理。

经监测,该工艺对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95%以上。

通过对处理前后水质的对比,可以看到A/A/O工艺对氨氮和磷的去除效果显著,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

实例2:某城市污水处理厂A/A/O工艺运行效果分析该城市污水处理厂接受A/A/O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

监测数据表明,该工艺对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和90%以上。

对于COD等其他污染物,该工艺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

综合评估结果显示,A/A/O工艺在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果较好。

4. 影响A/A/O工艺运行效果的因素A/A/O工艺的运行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工艺参数、处理工艺的组合和控制策略等。

例如,厌氧反应器中的有机负荷和氮磷比是影响污水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过高或过低的有机负荷会影响反硝化和脱氮除磷效果。

此外,好氧反应器中的氧供应方式和气液比也会对处理效果产生影响。

5. 结论通过对多个A/A/O工艺的实例分析,可以看出A/A/O工艺在脱氮除磷方面具有较好的运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脱氮除磷工艺发展污水脱氮除磷工艺的概述与展望摘要:近年来,城市污水(以城市生活污水为主)中氮磷营养物的排放使受纳水体中藻类等植物大量繁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对城市污水进行脱氮除磷处理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重要措施。

目前来看,污水脱氮除磷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及生物方法。

与物理法、化学法相比,生物法具有适用范围广、投资及运行费用低、效果稳定、综合处理能力强等优点,已成为污水脱氮除磷的最佳选择。

本文对现有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关键词:城市污水,脱氮除磷,工艺技术1.城市污水脱氮除磷现状据近年来环境质量公报发布的消息,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为含氮磷的有机物。

这些污染物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目前含氮磷污水的处理技术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

由于化学法与物理化学法成本高,对环境易造成二次污染,所以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南非等国的水处理专家们在化学、催化和生物方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经济有效的处理技术,该技术由于处理过程可靠,处理成本低,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

微生物脱氮除磷技术按微生物在系统中的不同状态,可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通过设立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来实现硝化、反硝化、释磷和放磷以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

具体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主要有:A2/O法同步脱氮除磷工艺、生物转盘同步脱氮除磷工艺、SBR工艺、氧化沟工艺、亚硝酸盐生物脱氮工艺、AB法及其变型工艺等。

污水经二级生化处理后,氮的去除率仅为20%~30%左右,磷的去除率则更低。

因此脱氮除磷问题在二级处理普及率较高的工业化国家中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我国污水厂大多数以二级生物处理为主。

二级生物处理厂去除对象主要是BOD5和SS,仅有极少数厂(如广州犬坦沙污水厂)有脱氮除磷功能。

我国水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其原因一是城市污水处理率低;二是传统的活性污泥法仅能去除城市污水中20%~40%的氮以及5%~20%的磷。

因此,大量兴建城市二级生物处理厂,不但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并且脱氮除磷的效率也并不高。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根据受纳水体的要求和其他一些实际情况,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可以分成以下几个层次(1)以去除有机物、氨氮为目的的工艺。

因对总氮无要求,可以采用生物硝化工艺,生物硝化工艺与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完全相同,只是采用延时曝气。

(2)以去除有机物和总氮(包括有机氮、氨氮及硝酸盐氮)为目的的工艺。

因要去除总氮,因此应该采用生物反硝化工艺,需要在反应池前增设一个缺氧段,将好氧段中含有硝酸盐的混合液回流到缺氧段,在缺氧的条件下,将硝酸盐反硝化成氮气。

(3)以去除有机物、氨氮和有机氮、磷为目的的工艺。

采用除磷的硝化工艺,在反应地前增设一个厌氧段,在厌氧段内完成磷的释放,在好氧段内实现磷的超量吸收、有机物的氧化、有机氮及氨氮的硝化。

(4)以去除有机物、总氮和磷为目的的工艺。

对于这种情况,应该采用完全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

在反应池前既要增设一个厌氧段又要增设一个缺氧段,以同时实现生物除磷脱氮。

2.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2.1生物脱氮原理传统的生物脱氮过程是在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联合作用下,通过硝化和反硝化完成的。

在好氧条件下,氨氮经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转化为硝态氮或亚硝态氮;在缺氧条件下,硝态氮或亚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被还原为氮气,从而达到脱氮的目的。

近年来同时硝化反硝化现象、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发展,为理解污水脱氮机理指明了新的方向。

同时硝化反硝化过程在同一条件下实现了脱氮,颠覆了传统脱氮理论认为硝化反应在好氧条件下进行、反硝化反应在厌氧条件下进行的认识。

其中,缺氧微环境理论是目前普遍接受被认为是造成此类现象发生的主要机理。

短程硝化反硝化是指将氨氮的硝化过程控在NO2阶段,然后不经NO3的生成过程直接由反硝化细菌将NO2转化为N2。

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原理是,自养型厌氧氨氧化细菌在厌氧环境中以硝酸盐、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氨转化为氮气。

该工艺特别适用于高氨氮废水和低碳氮比废水处理。

简而言之,脱氮新理论新现象的发现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脱氮过程的认识,为实现污水高效的脱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生物除磷原理生物除磷主要是由一类统称为聚磷菌的微生物在厌氧-好氧或厌氧-缺氧交替的环境下完成的。

在厌氧条件下,聚磷菌将细胞内的聚磷水解为正磷酸盐,并从中获取能量,同时吸收污水中的易生物降解的COD,同化为胞内碳源贮存物聚羟基烷酸(PHA);在好氧或缺氧条件下,聚磷菌以分子态氧(例如O2)或化合态(例如NO3)作为电子受体,氧化代谢胞内贮存物PHA,同时释放能量,过量地从污水中摄取溶解态磷酸盐,并以聚磷形式贮存于细胞内,最终通过排放富磷污泥实现从污水中除磷的目的。

此外,反硝化除磷现象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生物除磷机理。

反硝化除磷过程是由一类称为反硝化除磷细菌(denitrifyingphosphorusremovingBacter-ia,DPB)完成的,在缺氧条件下,DPB以硝酸盐取代氧气作为电子受体进行缺氧摄磷,同时硝酸盐被还原为氮气,实现了同时脱氮和除磷的目的。

反硝化除磷技术实现了一碳两用,同时节省了曝气量,是一种低耗高效的污水处理方法。

3.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从生物脱氮除磷的机理分析来看,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基本上包括厌氧、缺氧、好氧3种状态,这3个不同的工作状态可以在空间上进行分离,也可以在时间上进行分离。

3.1空间顺序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空间顺序工艺的最大特征是污水的各种生化反应在不同的反应池里同时完成,整个生化反应是连续进行,典型代表有A/O,A2/O,改良A2/O,UCT,改良UCT,五段Bardenpho,Phostrip等。

3.1.1A2/O改良工艺改良A2/O工艺是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提出的。

该工艺综合了A/O工艺和改良UCT工艺的优点,即在厌氧池之前增设厌氧/缺氧池(图1)。

首先回流污泥和10%的污水进入厌氧/缺氧池进行反硝化以去除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

90%的污水进入厌氧区与回流污泥混合,在兼性厌氧发酵菌的作用下将部分易生物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VFA;聚磷菌释磷,同时吸收VFA以PHB的形式贮存于胞内。

在缺氧区,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经混合液回流而带来的硝酸盐进行反硝化,同时去碳脱氮;在好氧区,有机物浓度相当低,有利于自养硝化菌生长繁殖,进行硝化反应,同时聚磷菌过量摄磷。

通过沉淀、排除剩余污泥达到除磷的目的。

该工艺降低回流污泥中硝态氮对后续厌氧池的不利影响,有利于厌氧池的聚磷菌释磷,改善了泥水分离性能。

3.1.2UCT改良工艺改良的UCT工艺(UniversityofCapeTown)脱氮除磷工艺由厌氧池、缺氧1池、缺氧2池、好氧池、沉淀池系统组成,有2个缺氧池。

缺氧1池只接受沉淀池的回流污泥,同时缺氧1池有混合液回流至厌氧池,以补充厌氧池中污泥的流失。

回流污泥携带的硝态氮在缺氧1池中经反硝化被完全去除。

在缺氧2池中接受来自好氧池的混合液回流,同时进行反硝化,缺氧1池出水中的NO3-N带进厌氧池使之保持较为严格的厌氧环境,从而提高系统的除磷效率第一文库网。

其工艺流程见图2。

3.2时间顺序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时间顺序的生物除磷脱氮技术的最大特征是污水的各种生化反应均在同一个反应池里,按时间顺序进行污水处理,典型代表是CAST,MSBR,A2NSBR等工艺。

3.2.1CAST工艺CAST实际上是一种循环SBR活性污泥法,反应器中活性污泥不断重复曝气和非曝气过程,生物反应和泥水分离在同一池内完成,与SBR同样使用滗水器(图3)。

污水首先进入选择器,污水中溶解性的有机物通过生物作用得到去除,回流污泥中硝酸盐也此时得到反硝化;然后进入厌氧区,此时为微生物释磷提供条件;第三区为主曝气区,主要进行BOD降解和同时硝化反硝化。

CAST选择器设置在池首防止了污泥膨胀。

3.2.2MSBR工艺近年来,有些研究者对传统的SBR进行了改进,开发了连续流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ModifiedSequencingBatchReactor,简称MSBR)见图4。

首先,污水进入厌氧池,回流活性污泥中的聚磷菌在此充分释磷,然后混合液进入缺氧池反硝化。

反硝化后的污水进入好氧池,有机物在好氧条件下被降解,活性污泥充分吸磷后再进入起沉淀作用的SBR,澄清后上清液排放。

此时另一边的SBR在1.5Q回流量的条件下进行反硝化、硝化或静置预沉。

回流污泥首先进入浓缩池浓缩,上清液直接进入好氧池,而浓缩污泥进入缺氧池。

这样,一方面可以进行反硝化,另一方面可先消耗掉回流浓缩污泥中的溶解氧和硝酸盐,为随后进行的厌氧释磷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CAST综合了以往除磷脱氮工艺的优点,保证了各污染物质降解的最大速率环境,去除有机污染物效率更高,脱氮除磷效果更好。

3.2.3A2NSBR工艺Kuba,Merzouki及W.J.Ng等相继对ANSBR双污泥系统进行了反硝化除磷小试研究。

A2NSBR工艺具有2个独立的SBR(图5)。

一个SBR依次经历厌氧/缺氧段,主要是用来强化DBP生长的厌氧/缺氧环境,筛选优势菌种;另一个为好氧SBR,此反应器主要作用是培养硝化菌,以提供给厌氧/缺氧SBR足量的硝化液。

经研究,A2SBR 和好氧硝化SBR系统的结合表现了稳定的除磷脱氮效果,除磷率几乎达到100%,脱氮率达到90%以上。

24.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与展望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严格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发展的趋势,以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为目的的氮、磷脱除技术开发已成为世界各国主要的奋斗目标。

我国对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投入的资金也十分有限,研究水平仍处于发展阶段。

目前在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基础理论没有重大革新之前,充分利用现有的工艺组合,开发技术成熟、经济高效且符合国情的工艺应是今后我国脱氮除磷工艺发展的主要方向,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开展对生物脱氮除磷更深入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优化生物脱氮除磷组合工艺,开发高效、经济的小型化、商品化脱氮除磷组合工艺。

(2)发展可持续污水处理工艺,向节约碳源、降低CO2释放、减少剩余污泥排放以及实现氮磷回收和处理水回用等方向发展。

(3)大力开发适合现有污水处理厂改造的高效脱氮除磷技术。

5.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目前应用的脱氮除磷工艺主要有SBR、A2O、OD(氧化沟)这三类。

据统计,在20XX年,这3种工艺占据了我国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的65%,处理了全国约54%的污水。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脱氮除磷工艺,以下对此作概括介绍。

2.1CANDO耦合好氧-缺氧N2O分解工艺(coupledaerobicanoxicnitrousdepositionoperation,CANDO),是由Scherson等率先提出来的新型污水脱氮工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