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PPT课件
合集下载
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T课件

6.手术时注意手术进程,及时提供 用物,并做好清点、记录工作。密 切观察病人病情、尿量、出血量 等。
.
35
谢谢大家聆听!
.
36
体为胰的中间大部分,横跨下腔静
脉和主动脉的前面。胰尾较细,伸
向左上,至脾门后下方。
3.胰管位于胰腺内与胰的长轴平行。
它起自胰尾部,向右行过程中收集
胰小叶的导管,最后胰管离开胰头
与胆总管合并,共同开口于十二指
肠大乳头。
.
7
胆囊的解剖
胆囊位于肝脏下面,正
常胆囊长约8~12cm,宽
3~5cm,容量约为30~
.
31
洗手护士:
5、手术需要的器械较多,应提前做好布袋子,便术中放器械。
6、洗手护士应关注好手术台及手术步骤,积极主动、正确传递器械, 同时与巡回老师做好物品清点。
7、备好碘伏小纱球,便于术中消毒吻合口。
8、术后腔镜器械与供应室老师应做好详细 交接并登记。
.
32
巡回护士:
1. 术前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 了解其心理反应,告知有关手 术的注意事项、麻醉方法和安 全性,并介绍手术室环境、设 备。减轻患者恐惧心理,以稳 定的情绪主动配合手术。
显示器
主刀
一助
扶镜手
.
11
注意事项:
评估双侧髋关节功能状态,是否实施过髋关节手术。防止腿板 折叠处夹伤患者。两腿分开不宜超过90度,以站立一人为宜,避免 会阴部组织过度牵拉。
.
12
术前准备:
用物准备: 手术衣、敷料包、阑尾包、治疗碗、腹
腔镜器械包(高清)、超声刀、侯主任专 用抓钳、腔镜肠钳、homelock钳及夹子持 针器、吸引器等。
60ml。
.
35
谢谢大家聆听!
.
36
体为胰的中间大部分,横跨下腔静
脉和主动脉的前面。胰尾较细,伸
向左上,至脾门后下方。
3.胰管位于胰腺内与胰的长轴平行。
它起自胰尾部,向右行过程中收集
胰小叶的导管,最后胰管离开胰头
与胆总管合并,共同开口于十二指
肠大乳头。
.
7
胆囊的解剖
胆囊位于肝脏下面,正
常胆囊长约8~12cm,宽
3~5cm,容量约为30~
.
31
洗手护士:
5、手术需要的器械较多,应提前做好布袋子,便术中放器械。
6、洗手护士应关注好手术台及手术步骤,积极主动、正确传递器械, 同时与巡回老师做好物品清点。
7、备好碘伏小纱球,便于术中消毒吻合口。
8、术后腔镜器械与供应室老师应做好详细 交接并登记。
.
32
巡回护士:
1. 术前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 了解其心理反应,告知有关手 术的注意事项、麻醉方法和安 全性,并介绍手术室环境、设 备。减轻患者恐惧心理,以稳 定的情绪主动配合手术。
显示器
主刀
一助
扶镜手
.
11
注意事项:
评估双侧髋关节功能状态,是否实施过髋关节手术。防止腿板 折叠处夹伤患者。两腿分开不宜超过90度,以站立一人为宜,避免 会阴部组织过度牵拉。
.
12
术前准备:
用物准备: 手术衣、敷料包、阑尾包、治疗碗、腹
腔镜器械包(高清)、超声刀、侯主任专 用抓钳、腔镜肠钳、homelock钳及夹子持 针器、吸引器等。
60ml。
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PPT课件

编辑版ppt
24
腹腔探查
常规全腹腔探查,目的是了解腹内脏器情况,明确结 肠疾病性质、程度和范围;
若为肿瘤应注意有无明显转移、肿瘤部位浆膜是否受 侵以及有无腹腔种植等。
编辑版ppt
25
全结肠直肠的游离
逆时针:
乙状结肠、直肠- 降结肠- 横结肠- 升结肠、盲肠
顺时针:
与上相反 直肠-左半-右半-横结肠会师
突变; 患HNPCC的人一生中患结直肠癌的可能性约为80 %,平均诊断年龄
约45岁; 其他癌症(如子宫内膜癌、胃癌)的遗传易感性; 患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约为20%~60%,平均诊断年龄约46-62岁。
编辑版ppt
17
结肠直肠多原发肿瘤:发病率占原发结直肠癌的 1.2%~ 12.4%;
诊断:肠镜+病理,漏诊率较高。
编辑版ppt
21
Trocar位置
编辑版ppt
22
病人体位
取改良的截石位,双腿置于架上,外伸并适当放平; 髋部和膝部最大弯曲15 度以方便腹腔镜设备的操作; 必须强调大腿应低于腹壁,这样不会干扰设备的使用; 体位变化。
编辑版ppt
23
术中体位变化
根据手术进程调整头低足高 左半及脾曲:左高右低 右半及肝曲:右高左低
(laparoscopic colectomy). Surg Laparosc Endosc.1991
1(3):144-50.
编辑版ppt
3
经过LC、阑尾以及一系列动物实验后,启动腔镜结直肠 手术
年龄43岁---88岁(平均年龄57岁)20例
右半结肠切除 乙状结肠切除
Dixon
9
8
1
编辑版ppt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PPT课件

17
手术配合
3. 保持导尿管通畅,术中定时观察尿量及其颜色。 4.术中配合 检查各种仪器处于备用状态。正确连接 摄像显示系统,调节各种仪器参数,CO2流量设置 压力为12~14mmHg。术中注意调节冷光源的亮度 使术野保持清晰明亮,以便医生操作,观察手术进 展,随时调整手术体位,及时提供术中所需用物。
❖ 1.敷料包:腹包、衣包、二人包 ❖ 2.器械包:胃肠包 荷包钳 腔镜器械 homloek钳 ❖ 3.其它:彭氏电刀 吸引皮管 有带纱布 大垫子 22#
刀片 11#尖刀片 棉球若干 手套若干 3-0、2-0、0丝 线若干 石蜡油 超声刀 敷贴 ❖ 4.吻合器 直线型切割缝合器 ❖ 5.缝线类: 荷包线 VCP603 VCP359 ❖ 6.止血材料 :斯泰可 德纳泰等 ❖ 7.仪器准备:腹腔镜仪器1套 超声刀1台 电刀1台
❖ 最近大量的临床病理学研究提示,直肠癌向 远端肠壁浸润的范围较结肠癌小,只有不到 3%的直肠癌向远端浸润超过2cm。这是手术 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
5
直肠癌改良的Dukes分期法分期
(1)A期:癌肿局限于粘膜。 (2)B期:又分为B1和B2期。B1期癌肿侵入肌层而
无淋巴结转移;B2期癌肿穿透肌层而无淋巴结转移 (3)C期:分为C1期和C2期。C1期癌肿在肠壁内,
(3)拉下式直肠癌切除术:适用于直肠癌下缘距肛门7-10cm 之间者。手术经肛门在齿线切断直肠,保留肛管将乙状结肠 从肛门拉下,固定于肛门。
7
手术的适应症
❖ 经腹直肠癌切除术(直肠前切除术,Dixon手术):是 目前应用最多的直肠癌根治术。过去只限于上段直 肠癌(癌灶下缘距肛门缘12~15cm以上者)。近年研 究发现,直肠癌向下浸润极少超过2cm,故要求下 切缘距肿瘤下缘3cm即可。近期直肠吻合器的广泛 应用,使部分距肛缘6~7cm的直肠癌切除后也能成 功地进行超低位吻合,扩大了前切术的适应证,提 高了保肛率。
手术配合
3. 保持导尿管通畅,术中定时观察尿量及其颜色。 4.术中配合 检查各种仪器处于备用状态。正确连接 摄像显示系统,调节各种仪器参数,CO2流量设置 压力为12~14mmHg。术中注意调节冷光源的亮度 使术野保持清晰明亮,以便医生操作,观察手术进 展,随时调整手术体位,及时提供术中所需用物。
❖ 1.敷料包:腹包、衣包、二人包 ❖ 2.器械包:胃肠包 荷包钳 腔镜器械 homloek钳 ❖ 3.其它:彭氏电刀 吸引皮管 有带纱布 大垫子 22#
刀片 11#尖刀片 棉球若干 手套若干 3-0、2-0、0丝 线若干 石蜡油 超声刀 敷贴 ❖ 4.吻合器 直线型切割缝合器 ❖ 5.缝线类: 荷包线 VCP603 VCP359 ❖ 6.止血材料 :斯泰可 德纳泰等 ❖ 7.仪器准备:腹腔镜仪器1套 超声刀1台 电刀1台
❖ 最近大量的临床病理学研究提示,直肠癌向 远端肠壁浸润的范围较结肠癌小,只有不到 3%的直肠癌向远端浸润超过2cm。这是手术 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
5
直肠癌改良的Dukes分期法分期
(1)A期:癌肿局限于粘膜。 (2)B期:又分为B1和B2期。B1期癌肿侵入肌层而
无淋巴结转移;B2期癌肿穿透肌层而无淋巴结转移 (3)C期:分为C1期和C2期。C1期癌肿在肠壁内,
(3)拉下式直肠癌切除术:适用于直肠癌下缘距肛门7-10cm 之间者。手术经肛门在齿线切断直肠,保留肛管将乙状结肠 从肛门拉下,固定于肛门。
7
手术的适应症
❖ 经腹直肠癌切除术(直肠前切除术,Dixon手术):是 目前应用最多的直肠癌根治术。过去只限于上段直 肠癌(癌灶下缘距肛门缘12~15cm以上者)。近年研 究发现,直肠癌向下浸润极少超过2cm,故要求下 切缘距肿瘤下缘3cm即可。近期直肠吻合器的广泛 应用,使部分距肛缘6~7cm的直肠癌切除后也能成 功地进行超低位吻合,扩大了前切术的适应证,提 高了保肛率。
腹腔镜根治性(扩大)左半结肠切除术 ppt课件

13
裁剪降结肠系膜时要靠近肠系膜下 静脉,注意保护降结肠边缘血管。
保护降结肠边缘血管
7.切开横结肠系膜处理中结肠血管
继续沿胰腺下缘剪开横结肠系膜进入小网膜囊, 看见胃后壁。
15
7.切开横结肠系膜处理中结肠血管
向右侧将横结肠系膜沿胰体表面剪开至胰颈下缘, 暴露中结肠动静脉根部及分支,夹闭、切断中结 肠血管左支。若行扩 大根治术,则于根部 夹闭、切断中结肠血 管。
8
扩展Toldt间隙时的正确层面
9
3.显露肠系膜下神经丛
在两侧髂总动脉夹角处,可见肾前筋膜覆盖的 灰白色上腹下神经 丛,沿其表面自尾 侧向头侧分离达肠 系膜下动脉根部, 即为肠系膜下神经 丛。
10
4.处理肠系膜下动脉
显露肠系膜下神经丛后,在其包绕该动脉远心端 骨骼化分离肠系膜 下动脉,夹闭切断, 清扫周围淋巴结。
腹腔镜根治性 (扩大)左半结肠切除术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结肠脾曲、降结肠及乙状结肠癌。 禁忌症:1.肿瘤直径>6cm或周围组织广泛浸润;
2.急诊手术,如梗阻、穿孔等; 3.腹腔严重粘连; 4.重度肥胖; 5.全身情况不佳及不能耐受手术者。
2
手术切除范围
3
手术步骤
一、左半结肠内侧游离 二、左半结肠的后外侧游离
24
结肠脾曲游离
若肿瘤位于降乙交界处或乙状结肠上段,多数无 需游离结肠脾曲即可满足根治性切除及安全吻合 的需要。
若肿瘤位于降结肠或结肠脾曲,则需要游离结肠 脾曲,此时主刀与助手配合张紧胃结肠韧带。
若行扩大左半结肠切除,则于胃大弯侧血管弓内 游离,离断所有胃网膜左血管分支,直至根部切 断胃网膜左血管并切断脾结肠韧带,完全游离结 肠脾曲。
裁剪降结肠系膜时要靠近肠系膜下 静脉,注意保护降结肠边缘血管。
保护降结肠边缘血管
7.切开横结肠系膜处理中结肠血管
继续沿胰腺下缘剪开横结肠系膜进入小网膜囊, 看见胃后壁。
15
7.切开横结肠系膜处理中结肠血管
向右侧将横结肠系膜沿胰体表面剪开至胰颈下缘, 暴露中结肠动静脉根部及分支,夹闭、切断中结 肠血管左支。若行扩 大根治术,则于根部 夹闭、切断中结肠血 管。
8
扩展Toldt间隙时的正确层面
9
3.显露肠系膜下神经丛
在两侧髂总动脉夹角处,可见肾前筋膜覆盖的 灰白色上腹下神经 丛,沿其表面自尾 侧向头侧分离达肠 系膜下动脉根部, 即为肠系膜下神经 丛。
10
4.处理肠系膜下动脉
显露肠系膜下神经丛后,在其包绕该动脉远心端 骨骼化分离肠系膜 下动脉,夹闭切断, 清扫周围淋巴结。
腹腔镜根治性 (扩大)左半结肠切除术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结肠脾曲、降结肠及乙状结肠癌。 禁忌症:1.肿瘤直径>6cm或周围组织广泛浸润;
2.急诊手术,如梗阻、穿孔等; 3.腹腔严重粘连; 4.重度肥胖; 5.全身情况不佳及不能耐受手术者。
2
手术切除范围
3
手术步骤
一、左半结肠内侧游离 二、左半结肠的后外侧游离
24
结肠脾曲游离
若肿瘤位于降乙交界处或乙状结肠上段,多数无 需游离结肠脾曲即可满足根治性切除及安全吻合 的需要。
若肿瘤位于降结肠或结肠脾曲,则需要游离结肠 脾曲,此时主刀与助手配合张紧胃结肠韧带。
若行扩大左半结肠切除,则于胃大弯侧血管弓内 游离,离断所有胃网膜左血管分支,直至根部切 断胃网膜左血管并切断脾结肠韧带,完全游离结 肠脾曲。
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ppt课件

实用文档
提出术中护理问题
• 病人安全问题—防跌,防压疮 • 术中心率失常—备急救药箱 • 再次手术腹腔粘连—备中转开腹器械 • 有植入物—术中电刀安全使用 • 术前贫血—输血,注意术中出血量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术中巡回配合要点
• 根据手术方式及主刀情况 ➢手术台下用物的准备:手术床、需用仪器 ➢仪器放置位置及依据 ➢病人术中体位的安置及护理 ➢静脉输液的护理 ➢所需仪器的正确操作
• 术前访视 ➢床边访视 ➢电子病历 ➢术前宣教:脐孔的清洁,手术过程的介绍、
交代注意事项等 • 最近的术前各项检查结果中HB7.8g,其他
基本正常,体重45公斤。 • 多次手术史,面对手术心绪稳定
实用文档
手术病人护理
• 评估病人 ➢老年体瘦病人 ➢心率失常病史 ➢腹部手术史 ➢骨折固定术后 ➢中度贫血
实用文档
正确使用气腹机 术中巡回配合
• 是否正常使用关系病人生命安全 • 腔镜手术中关注重点 • 关键要理解气腹机各参数含义 • 理解流量、进气量、腹腔实际压力之间的
关系
实用文档
气腹机的正确使用 术中巡回配合
• 开始先低流量充气,观察进气量与腹压是 否相符
• 确认气腹针在腹腔内,入气达0.2L后调高流 量,一般入量为2-3L时达满意气腹
实用文档
• 注意术中充气过程各参数的变化 • 气瓶供气术后停气后应放余气,记录瓶内
残气量,及时换气
实用文档
洗手护士手术配合(周培明)
• 详细介绍右半结肠及相邻组织的解剖结构, 术中易误伤的组织器官
• 手术步骤 • 展示术中所需用物并解释其用途 • 术中配合的要点 • 注意无瘤技术的应用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手术步骤
提出术中护理问题
• 病人安全问题—防跌,防压疮 • 术中心率失常—备急救药箱 • 再次手术腹腔粘连—备中转开腹器械 • 有植入物—术中电刀安全使用 • 术前贫血—输血,注意术中出血量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术中巡回配合要点
• 根据手术方式及主刀情况 ➢手术台下用物的准备:手术床、需用仪器 ➢仪器放置位置及依据 ➢病人术中体位的安置及护理 ➢静脉输液的护理 ➢所需仪器的正确操作
• 术前访视 ➢床边访视 ➢电子病历 ➢术前宣教:脐孔的清洁,手术过程的介绍、
交代注意事项等 • 最近的术前各项检查结果中HB7.8g,其他
基本正常,体重45公斤。 • 多次手术史,面对手术心绪稳定
实用文档
手术病人护理
• 评估病人 ➢老年体瘦病人 ➢心率失常病史 ➢腹部手术史 ➢骨折固定术后 ➢中度贫血
实用文档
正确使用气腹机 术中巡回配合
• 是否正常使用关系病人生命安全 • 腔镜手术中关注重点 • 关键要理解气腹机各参数含义 • 理解流量、进气量、腹腔实际压力之间的
关系
实用文档
气腹机的正确使用 术中巡回配合
• 开始先低流量充气,观察进气量与腹压是 否相符
• 确认气腹针在腹腔内,入气达0.2L后调高流 量,一般入量为2-3L时达满意气腹
实用文档
• 注意术中充气过程各参数的变化 • 气瓶供气术后停气后应放余气,记录瓶内
残气量,及时换气
实用文档
洗手护士手术配合(周培明)
• 详细介绍右半结肠及相邻组织的解剖结构, 术中易误伤的组织器官
• 手术步骤 • 展示术中所需用物并解释其用途 • 术中配合的要点 • 注意无瘤技术的应用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手术步骤
最新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PPT

直肠癌根治术腹壁穿刺部位
探查腹腔
• 人工气腹压力维持在12~15mmHg。按照 由远及近的原则循序探查,最后探查病灶。 一般探查顺序为:腹膜→肝脏→胃、胆囊、 胰腺→大网膜→小肠→除肿瘤部位以外的 大肠段→盆腔及其脏器→血管根部淋巴结 →肿瘤原发灶。必要时可用腹腔镜超声探 查肝脏有无转移灶或行冰冻切片检查。
巡回护士设备和仪器准备
• 1、高清腹腔镜系统、辅助显示屏 • 2、气腹机、高频电刀、超声刀 • 3、图像工作站
正确连接和摆放仪器设备
体位物品准备
正确摆放体位
• 1、改良膀胱截石位 • 2、患者右腿低于左腿、 便于主刀操作 • 3、上肩托,合理固定
器械护士的配合:
• 术前准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器械护士的主要任务是准备手术器械, 按手术流程,根据手术需要向手术医 生直接传递器械,密切配合手术医生, 共同完成手术。
处理肠系膜下血管
• 根据术者经验,选择中间入路或侧方入路。以前者为例, 分别向上外侧及下外侧牵拉降乙结肠和直乙结肠交界处的 肠系膜,辨认腹主动脉分叉处,于骶角水平为始,沿着腹 主动脉向上剥离肠系膜,裸化肠系膜下动静脉,清扫血管 周围淋巴结,其间需将肠系膜下动脉后方束带状神经与其 它腹膜后结构一起推向后方,切忌大块钳夹,造成脏层筋 膜背侧上腹下神经的损伤。于距肠系膜下动脉主干起始点 1~2cm处用Hem-o-lock或钛夹夹闭并离断之,肠系膜下 静脉则于胰腺下缘水平用Hem-o-lock或钛夹夹闭、切断。 • 进入融合筋膜间隙(Toldt间隙),由融合筋膜(Toldt筋 膜)和肾前筋膜间向外侧分离,直至暴露外下方输尿管。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Dixon)手术配合
病例
• • • • 梁二妹 女 74岁 住院号:518360 胃肠外科 03床 患者入院原因:排便困难半年,血便一月 余。 • 术前诊断:直肠腺癌 • 手术方式: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Dixon)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T课件

7、关注手术进程,术中配合医生调 整胃管及营养管 8、及时提供用物,做好清点、记录 工作
20
器械护士注意事项
切除的病理组织及时确认,并分开 放置,病理应使用钳子夹起
B
手术过程中注意力集中, 及时准确传递器械及材料
D
手中拿一湿纱布, 随时擦拭超声刀
F
A
C
E
G
术前做好手术器械准备,并分类放 置,熟悉特殊器械的用法及功能
7
1、胰头CA
1
2
适应 症
2、其他壶腹部周围结构 (胆管、壶腹部或十二指肠)
如果肿瘤累及十二指肠近端、
幽门和胃窦,则进行传统的
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
8
1、腹腔内已有广泛转移 4、胰腺癌侵犯肠系膜上血管
1
2
禁忌 症
4
3
2、严重营养不良、全身情 况差、重要器官功能衰退, 不能承受重大手术者
3、不能耐受气腹或无法建立 气腹者,腹腔内广泛粘连和 难以显露、分离病灶者等
4
5
胆囊的解剖
。
胆囊位于肝脏下面,正常胆 囊 长 约 8~12cm , 宽 3~5cm , 容 量 约 为 30~60ml。
6
十二指肠的解剖
十二指肠介于胃与空肠之间,十二指肠成人 长度为20~25cm,管径4~5cm,紧贴腹后 壁,是小肠中长度最短、管径最大、位置最 深且最为固定的小肠段,胰管与胆总管均开 口于十二指肠。因此,它既接受胃液,又接 受胰液和胆汁的注入,所以十二指肠的消化 功能十分重要。
术中需用缝线时与医 生及时沟通询问所需 线的长短提前准备
根据医生习惯做2个置物袋
及时收走台上暂不用的器 械,保证手术野器械规范 放置
21
感谢聆听!
20
器械护士注意事项
切除的病理组织及时确认,并分开 放置,病理应使用钳子夹起
B
手术过程中注意力集中, 及时准确传递器械及材料
D
手中拿一湿纱布, 随时擦拭超声刀
F
A
C
E
G
术前做好手术器械准备,并分类放 置,熟悉特殊器械的用法及功能
7
1、胰头CA
1
2
适应 症
2、其他壶腹部周围结构 (胆管、壶腹部或十二指肠)
如果肿瘤累及十二指肠近端、
幽门和胃窦,则进行传统的
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
8
1、腹腔内已有广泛转移 4、胰腺癌侵犯肠系膜上血管
1
2
禁忌 症
4
3
2、严重营养不良、全身情 况差、重要器官功能衰退, 不能承受重大手术者
3、不能耐受气腹或无法建立 气腹者,腹腔内广泛粘连和 难以显露、分离病灶者等
4
5
胆囊的解剖
。
胆囊位于肝脏下面,正常胆 囊 长 约 8~12cm , 宽 3~5cm , 容 量 约 为 30~60ml。
6
十二指肠的解剖
十二指肠介于胃与空肠之间,十二指肠成人 长度为20~25cm,管径4~5cm,紧贴腹后 壁,是小肠中长度最短、管径最大、位置最 深且最为固定的小肠段,胰管与胆总管均开 口于十二指肠。因此,它既接受胃液,又接 受胰液和胆汁的注入,所以十二指肠的消化 功能十分重要。
术中需用缝线时与医 生及时沟通询问所需 线的长短提前准备
根据医生习惯做2个置物袋
及时收走台上暂不用的器 械,保证手术野器械规范 放置
21
感谢聆听!
手术讲解模板:腹腔镜下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术

手术资料:腹腔镜下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术
适应证: 2.肾肿瘤,行肾癌根治术或肾肿瘤切除术。
手术资料:腹腔镜下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术
适应证: 3.肾盂肿瘤,肾、输尿管、膀胱切除术。
手术资料:腹腔镜下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术
适应证: 4.肾盂切开取石术。
手术资料:腹腔镜下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术
适应证: 5.同种异体肾移植,切取活体供肾。
手术资料:腹腔镜下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术
手术步骤:
(2)腹腔镜手术行肾切除需要4~5根套管(图7.12.2-2),A点在脐下 0.5~1.0cm;B点在脐与肋弓连线中外1/3;C点在脐与髂前上嵴连线中外 1/3;D点在锁骨中线平脐水平。 (3)腹腔镜观察下在升(降)结肠外侧切开后腹膜。用电钩切开肾周脂 肪囊,显露肾脏。
手术资料:腹腔镜下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术
注意事项: 注意卫生。
手术资料:腹腔镜下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术
术后处理: 1.常规应用抗生素3~5d。
手术资料:腹腔镜下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术
术后处理: 2.禁食、卧床1~2d,2d后可下床活动。
手术资料:腹腔镜下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术
术后处理: 3.肛门排气后开始进食。
手术资料:腹腔镜下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术
手术步骤: (9)无出血,放出CO2气体,退出套管, 缝合皮肤切口。
手术资料:腹腔镜下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术
手术步骤:
2.经腹膜后途径肾切除术(图7.12.2-4~7.12.2-6)
手术资料:腹腔镜下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术
手术步骤:
手术资料:腹腔镜下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术
手术资料:腹腔镜下乙状结肠根治性切除术
手术步骤: 二线:前腹壁腹膜交界及后腹壁腹膜交界 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经典”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 Gardner 综合征 • 遗传性硬纤维瘤病 • 伴中枢神经系统髓母细胞瘤的Turcot 综合征 • 轻表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 遗传性扁平息肉综合征
轻表型FAP(AFAP :attenuated familial intestinal polyposis)
3D腹腔镜操作系统
3D腹腔镜优势
克服了传统腹腔镜的缺点: • 医生眼睛进入了患者体内,可以在各种脏器之间查找有病
变的部位,再进行精确的切除及重建(尤其缝合); •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脏器和血管、神经的损伤,比常规腹
腔镜进一步减少出血和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 • 减少手术难度,更精准,有效预防“误切、多切”; • 减少患者术中、术后痛苦。
Trocar位置
病人体位
• 取改良的截石位,双腿置于架上,外伸并适当放平; • 髋部和膝部最大弯曲15 度以方便腹腔镜设备的操作; • 必须强调大腿应低于腹壁,这样不会干扰设备的使用; • 体位变化。
3D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体会
内容
• 概述 • 适应证 • 禁忌症 • 术前准备 • 体位变换 • 术中注意及录像片段
概述
• Jacobs,1991年,首次报道成功施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方式 切除结肠———里程碑
•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多项随 机临床试验的论证
• Jacobs M1,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colon resection (laparoscopic colectomy). Surg Laparosc Endosc.1991 1(3):144-50.
腹腔镜手术遵循开腹手术的治疗原则
• 肿瘤及周围组织的整块切除 • 操作过程的无瘤技术 • 彻底的淋巴清扫全结、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 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 ) • 安全和足够的切缘
池畔,等,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2,11(1)
岁; • 其他癌症(如子宫内膜癌、胃癌)的遗传易感性; • 患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约为20%~60%,平均诊断年龄约46-62岁。
• 结肠直肠多原发肿瘤:发病率占原发结直肠癌的 1.2%~ 12.4%;
• 诊断:肠镜+病理,漏诊率较高。
结肠直肠多原发肿瘤诊断标准:
• 结肠、直肠内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经病理证实的原发癌,不同部位,互不连续,两处病变间隔正常肠壁5 cm以上; • 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癌(SCC) ,同期或 6 个月以内获得诊断;异时性多原发性结直癌 (MCC),相隔6个月以上获得诊断; • 排除另一癌灶的粘膜下播散、转移和复发; • 病理类型可相同或不同; • 不包括FAP和UC患者中的多原发癌。
• 锐性解剖、结肠系膜平面与壁层平面,保持完整结肠系膜 • 清扫区域与中央淋巴结 • 强调在根部结扎、切断结肠所属的主干血管
Hohenberger W1, et al.Colorectal Dis. 2009 ;11(4):354-64
腹腔镜全结肠切除
• TME,CME等技术,微创
适应证:
• 暴发性结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感染性肠炎) • 结肠慢传输障碍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 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 Lynch ,林奇) • 结肠直肠多原发肿瘤
Hong Zhi Wang. et al.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4,10(14):2136-2139
禁忌症
• 相对禁忌:
• 腹腔内严重粘连、重度肥胖者 • 肿瘤直径>6cm 或(和)与周围组织广泛浸润 • 大肠癌急症手术(如急性梗阻、穿孔等) • 心肺功能不良者
• 绝对禁忌:
急性重症结肠炎,中毒,休克。
暴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是溃疡性结肠炎中最严重的疾病阶 段和类型,死亡率高达37%。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milial intestinal polyposis,FAP),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外显率100%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 FAP:是A00~1/15000,外显率接近100%。 • 包括6种疾病:
• 结直肠内腺瘤数目较少; • 出现息肉的时间和癌变年龄均较经典型 晚; • 息肉分布结肠脾曲以近,以右半结肠为主; • 伴有胃十二肠息肉及硬纤维瘤; • 因结直肠癌死亡时间也较经典型患者晚15-20年,死亡年龄一般在
56-61岁。
林奇(Lynch)综合征
• 即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占结直肠癌的5%~15%,错配修复(MMR)基因突变; • 患HNPCC的人一生中患结直肠癌的可能性约为80 %,平均诊断年龄约45
• 1982,英国Heald,TME. 30年实践 • 作为中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手术 • TME原则:
①直视下骶前间隙锐性分离; ②盆筋膜脏层完整无损; ③肿瘤远端直肠系膜切除不得少于5cm或全系膜,切除长度至少距肿瘤2cm。
• 2009,Hohenberger等, • CME结肠癌规范化手术的新理念,主要包括:
• 全身情况较差,虽经术前治疗仍不能纠正 • 血液病以及凝血机制障碍 • 有严重心肺肝肾疾患不能耐受手术者
术前准备
• 确定性手术评估:如已恶变,能否R0切除,了解有无远处 转移及局部浸润;
• 耐受力准备: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肺功能等; • 营养支持、纠正低蛋白及贫血; • 肠道准备: 常规肠道准及女性阴道准备; • 术晨:胃管、麻醉前用药及预防应用抗生素等。
• 经过LC、阑尾以及一系列动物实验后,启动腔镜结直肠 手术
• 年龄43岁---88岁(平均年龄57岁)20例
右半结肠切除 乙状结肠切除
Dixon
9
8
1
Miles 1
Hartmann 1
3D腹腔镜原理
• 3D腹腔镜手术是利用偏振光的原理,产生实时立体图像 立体方位感觉。
• 原理:两个距离非常近的小镜头,各自拍下腔内图像, 同步放映,细微差别的两幅图像利用偏振眼镜观看,组 合形成立体影像,清晰而层次分明,“身临其境”。
轻表型FAP(AFAP :attenuated familial intestinal polyposis)
3D腹腔镜操作系统
3D腹腔镜优势
克服了传统腹腔镜的缺点: • 医生眼睛进入了患者体内,可以在各种脏器之间查找有病
变的部位,再进行精确的切除及重建(尤其缝合); • 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脏器和血管、神经的损伤,比常规腹
腔镜进一步减少出血和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 • 减少手术难度,更精准,有效预防“误切、多切”; • 减少患者术中、术后痛苦。
Trocar位置
病人体位
• 取改良的截石位,双腿置于架上,外伸并适当放平; • 髋部和膝部最大弯曲15 度以方便腹腔镜设备的操作; • 必须强调大腿应低于腹壁,这样不会干扰设备的使用; • 体位变化。
3D腹腔镜全结肠切除术体会
内容
• 概述 • 适应证 • 禁忌症 • 术前准备 • 体位变换 • 术中注意及录像片段
概述
• Jacobs,1991年,首次报道成功施行腹腔镜微创手术方式 切除结肠———里程碑
•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多项随 机临床试验的论证
• Jacobs M1, et al. Minimally invasive colon resection (laparoscopic colectomy). Surg Laparosc Endosc.1991 1(3):144-50.
腹腔镜手术遵循开腹手术的治疗原则
• 肿瘤及周围组织的整块切除 • 操作过程的无瘤技术 • 彻底的淋巴清扫全结、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 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 ) • 安全和足够的切缘
池畔,等,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2,11(1)
岁; • 其他癌症(如子宫内膜癌、胃癌)的遗传易感性; • 患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约为20%~60%,平均诊断年龄约46-62岁。
• 结肠直肠多原发肿瘤:发病率占原发结直肠癌的 1.2%~ 12.4%;
• 诊断:肠镜+病理,漏诊率较高。
结肠直肠多原发肿瘤诊断标准:
• 结肠、直肠内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经病理证实的原发癌,不同部位,互不连续,两处病变间隔正常肠壁5 cm以上; • 同时性多原发性结直癌(SCC) ,同期或 6 个月以内获得诊断;异时性多原发性结直癌 (MCC),相隔6个月以上获得诊断; • 排除另一癌灶的粘膜下播散、转移和复发; • 病理类型可相同或不同; • 不包括FAP和UC患者中的多原发癌。
• 锐性解剖、结肠系膜平面与壁层平面,保持完整结肠系膜 • 清扫区域与中央淋巴结 • 强调在根部结扎、切断结肠所属的主干血管
Hohenberger W1, et al.Colorectal Dis. 2009 ;11(4):354-64
腹腔镜全结肠切除
• TME,CME等技术,微创
适应证:
• 暴发性结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和感染性肠炎) • 结肠慢传输障碍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 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 Lynch ,林奇) • 结肠直肠多原发肿瘤
Hong Zhi Wang. et al. .World J Gastroenterol,2004,10(14):2136-2139
禁忌症
• 相对禁忌:
• 腹腔内严重粘连、重度肥胖者 • 肿瘤直径>6cm 或(和)与周围组织广泛浸润 • 大肠癌急症手术(如急性梗阻、穿孔等) • 心肺功能不良者
• 绝对禁忌:
急性重症结肠炎,中毒,休克。
暴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是溃疡性结肠炎中最严重的疾病阶 段和类型,死亡率高达37%。
•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familial intestinal polyposis,FAP),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外显率100%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 FAP:是A00~1/15000,外显率接近100%。 • 包括6种疾病:
• 结直肠内腺瘤数目较少; • 出现息肉的时间和癌变年龄均较经典型 晚; • 息肉分布结肠脾曲以近,以右半结肠为主; • 伴有胃十二肠息肉及硬纤维瘤; • 因结直肠癌死亡时间也较经典型患者晚15-20年,死亡年龄一般在
56-61岁。
林奇(Lynch)综合征
• 即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占结直肠癌的5%~15%,错配修复(MMR)基因突变; • 患HNPCC的人一生中患结直肠癌的可能性约为80 %,平均诊断年龄约45
• 1982,英国Heald,TME. 30年实践 • 作为中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手术 • TME原则:
①直视下骶前间隙锐性分离; ②盆筋膜脏层完整无损; ③肿瘤远端直肠系膜切除不得少于5cm或全系膜,切除长度至少距肿瘤2cm。
• 2009,Hohenberger等, • CME结肠癌规范化手术的新理念,主要包括:
• 全身情况较差,虽经术前治疗仍不能纠正 • 血液病以及凝血机制障碍 • 有严重心肺肝肾疾患不能耐受手术者
术前准备
• 确定性手术评估:如已恶变,能否R0切除,了解有无远处 转移及局部浸润;
• 耐受力准备: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肺功能等; • 营养支持、纠正低蛋白及贫血; • 肠道准备: 常规肠道准及女性阴道准备; • 术晨:胃管、麻醉前用药及预防应用抗生素等。
• 经过LC、阑尾以及一系列动物实验后,启动腔镜结直肠 手术
• 年龄43岁---88岁(平均年龄57岁)20例
右半结肠切除 乙状结肠切除
Dixon
9
8
1
Miles 1
Hartmann 1
3D腹腔镜原理
• 3D腹腔镜手术是利用偏振光的原理,产生实时立体图像 立体方位感觉。
• 原理:两个距离非常近的小镜头,各自拍下腔内图像, 同步放映,细微差别的两幅图像利用偏振眼镜观看,组 合形成立体影像,清晰而层次分明,“身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