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粉检测作业指导手册
矿粉塑性指数试验作业指导书

ZK/ZY J001-2017矿粉界限含水率(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检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了确定矿粉由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和半固体状态、固体状态相互转化时的分界含水率,为计算稠度,液塑性指数,供工程设计和施工之用。
2检测标准及范围《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基本原理:由于含水率不同,矿粉分别处于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固体状态。
流动状态和可塑状态的分界含水率称为液限,可塑状态和半固体状态的分界含水率称为塑限。
3仪器设备3.1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圆锥质量为100g,锥角为30°;试样杯内径为40mm,高度为30mm。
3.2天平:称量1000g,最小分度值0.01g。
4 试验步骤4.1采用风干试样,过0.5mm筛。
4.2取0.5mm筛下的代表性矿粉样200g,将试样放在板上用纯水将矿粉样调成均匀膏状。
4.3将制备的试样充分调拌均匀,填入试样杯中,填样时不应留有空隙,对较干的试样应充分搓揉,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填满后刮平表面。
4.4将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在圆锥上抹一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住圆锥。
4.5调节零点,将屏幕上的标尺调在零位,调整升降座、使圆锥尖接触试样表面,指示灯亮时圆锥在自重下沉入试样,经5s后测读圆锥下沉深度,取出试样杯,挖去锥尖入矿粉处的凡士林,取锥体附近的试样不少于10g,放入称量盒内,测定含水率。
4.6将全部试样再加水或吹干并调匀,重复3至5款的步骤分别测定第二点、第三点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及相应的含水率。
注: 液塑限联合测定应不少于三点,圆锥入矿粉深度宜为5mm以下(砂类土可大于5mm),10±0.2mm,20±0.2mm。
4.7数据处理4.7.1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入矿粉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关系曲线,三点应在一直线上。
当三点不在一直线上时,通过高含水率的点和其余两点连成二条直线,在下沉为2mm 处查得相应的2个含水率,以两点含水率的平均值与高含水率的点连一直线。
矿粉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矿粉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目的与合用范围用于查验矿粉的质量,供沥青混淆料配合比设计计算使用,同时合用于测定供拌制沥青混淆料用的其余填料如水泥、石灰、粉煤灰的相对密度。
仪具与资料2.1李氏比重瓶:容量为 250ml或300ml。
2.2天平:感量不大于0.01g。
2.3烘箱:能控温105℃±0.5℃。
2.4恒温水槽:能控温在20℃±0.5℃。
2.5其余:瓷皿、小牛角匙、干燥器、漏斗等。
试验步骤3.1 将代表性矿粉试样置瓷皿中,在10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一般许多于6h),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后,连同小牛角匙、漏斗一同正确称量(m1),正确至0.01g,矿粉数目应许多于200g。
3.2 向比重瓶中注入蒸馏水,至刻度0ml~1ml之间,将比重瓶放入20℃的恒温水槽中,静放至比重瓶中的水温不再变化为止(一般许多于2h),读取比重瓶中水面的刻度(V1)至0.02ml。
3.3 用小牛角匙将矿粉试样经过漏斗渐渐加入比重瓶中,待比重瓶中水的液面上涨至靠近比重瓶的最大读数时为止,轻轻摇摆比重瓶,使瓶中的空气充足逸出。
再次将比重瓶放入恒温水槽中,待温度不再变化时,读取比重瓶的读数(V2),至0.02ml。
整个试验过程中,比重瓶中的水温变化不得超出1℃。
3.4 正确称取牛角匙、瓷皿、漏斗及节余矿粉的质量( m2),至0.01g。
注:对亲水性矿粉应采纳煤油作介质测定,方法同样。
计算按式T0352-1及式T0352-2计算矿粉的密度和相对密度,至小数点后3位。
ρf =(m1-m2)/(V2-V1)T0352-1)γf=ρf/ρwT0352-2)式中:ρf—矿粉的密度,g/cm3;γf—矿粉对水的相对密度,无量纲。
m 1—牛角匙、瓷皿、漏斗及试验前瓷器中矿粉的干燥质量,g;m 2—牛角匙、瓷皿、漏斗及试验后瓷器中矿粉的干燥质量,g。
V 1—加矿粉从前比重瓶的初读数,ml;V 2—加矿粉此后比重瓶的终读数,ml;ρ`w—试验温度时水的密度。
矿粉检测作业指导书

★磨细矿渣粉检测作业指导书一、适用范围本细则适用于粒化高炉矿渣粉密度、比表面积(勃氏法)、氧化镁、烧失量、三氧化硫、流动度比、活性指数等指标的测定。
二、技术标准1、《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 208—942、《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 176-20083、《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法(勃氏法)》GB 8074-20084、《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2008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三、采用的仪器设备四、检测项目、被测参数及允许变化范围技术要求:1.开始进行检测前应首先检查软练室温湿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若不符合应开启设备使之符合要求后方可开始检测。
2.检查仪器设备的电路连接是否正确,是否出现线路破损、漏电现象。
3.接通电源,空载运转各仪器设备,确定其是否运转正常。
4.检查检测用水是否清澈、可透明,是否符合检测要求。
六、试验步骤及数据处理1、密度(1).将无水煤油注入李氏瓶中至0到1mL刻度线后(以弯月面下部为准),盖上瓶塞放入恒温水槽内,使刻度部分浸入水中(水温应控制在李氏瓶刻度时的温度),恒温30min,记下初始(第一次)读数。
(2). 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滤纸将李氏瓶细长颈内没有煤油的部分仔细擦干净。
(3). 试样应预先通过0.90mm方孔筛,在110±5℃温度下干燥1h,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称取矿粉60g,称准至0.01g。
(4). 用小匙将试样一点点的装入(1)条的李氏瓶中,反复摇动(亦可用超声波震动),至没有气泡排出,再次将李氏瓶静置于恒温水槽中,恒温30min,记下第二次读数。
(5). 第一次读数和第二次读数时,恒温水槽的温度差不大于0.2℃。
(6). 结果计算①矿粉体积应为第二次读数减去初始(第一次)读数,即矿粉所排开的无水煤油的体积(mL).②矿粉密度ρ(g/cm3)按下式计算:矿粉密度ρ=矿粉质量(g)/排开的体积(cm3)结果计算到小数第三位,且取整数到0.01g/cm3,试验结果取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0.02 g/cm3。
矿渣粉检测试验作业指导书

矿渣粉检测试验作业指导书
矿渣粉进场时,物设部必须填写委托单,连同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委托实验室进行检验。
每厂家、每品种、每批号检查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包括比表面积、烧失量、MgO含量、SO2含量、CL含量、含水率、需水量比、碱含量、活性指数等指标。
按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的矿渣粉不超过120t抽检一次,不足120t时按一批计。
常规检测项目为:比表面积、烧失量、需水量比、活性指数。
对任何新选料源,或使用同厂家、同品种、同批号的产品达3个月机出产日期达3个月的产品,还应检测SO2含量、CL 含量、含水率、MgO含量、碱含量、活性指数等指标。
取样方法按GB12573 规定进行,每一编号为一取样单位,取样应有代表性,可连续取样,也可以在20个以上部位取等量样品,样品总量至少20kg。
试样应混合均匀,按四分法缩取出比实验所需量大一倍的试样。
检验项目及频次、质量要求符合铁道部铁科技【2004】120号文发布的《客运专线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暂行技术条件》、铁科基【2005】101号文发
布的《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暂行技术条件》及GB/T18046-2008《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颗粒高炉矿渣粉》。
拌制水泥混凝土时的矿渣粉应符合表12的规定。
表12:矿渣粉的技术要求。
矿粉塑性指数试验作业指导书

矿粉塑性指数试验作业指导书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ZK/ZY J001-2017 矿粉界限含水率(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检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了确定矿粉由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和半固体状态、固体状态相互转化时的分界含水率,为计算稠度,液塑性指数,供工程设计和施工之用。
2检测标准及范围《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基本原理:由于含水率不同,矿粉分别处于流动状态、可塑状态、半固体状态、固体状态。
流动状态和可塑状态的分界含水率称为液限,可塑状态和半固体状态的分界含水率称为塑限。
3仪器设备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圆锥质量为100g,锥角为30°;试样杯内径为40mm,高度为30mm。
天平:称量1000g,最小分度值。
4 试验步骤采用风干试样,过筛。
取筛下的代表性矿粉样200g,将试样放在板上用纯水将矿粉样调成均匀膏状。
将制备的试样充分调拌均匀,填入试样杯中,填样时不应留有空隙,对较干的试样应充分搓揉,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填满后刮平表面。
将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在圆锥上抹一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住圆锥。
调节零点,将屏幕上的标尺调在零位,调整升降座、使圆锥尖接触试样表面,指示灯亮时圆锥在自重下沉入试样,经5s后测读圆锥下沉深度,取出试样杯,挖去锥尖入矿粉处的凡士林,取锥体附近的试样不少于10g,放入称量盒内,测定含水率。
将全部试样再加水或吹干并调匀,重复3至5款的步骤分别测定第二点、第三点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及相应的含水率。
注: 液塑限联合测定应不少于三点,圆锥入矿粉深度宜为5mm以下(砂类土可大于5mm),10±,20±。
数据处理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入矿粉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关系曲线,三点应在一直线上。
当三点不在一直线上时,通过高含水率的点和其余两点连成二条直线,在下沉为2mm处查得相应的2个含水率,以两点含水率的平均值与高含水率的点连一直线。
矿粉检验作业指导书

矿粉检验作业指导书本作业指导书参照GB/T18046—2000《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J13-66-2005《粒化高炉矿渣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DBJ13—42—2002《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技术规程》进行编制。
一、检验批以同厂家、同级别和同进场不超过2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亦按一批计。
对进厂的矿粉,厂家应出具出厂检验报告外,本公司批(初次使用)对其含水量、烧失量、流动度比和活性指数进行检验。
以后每批对其含水量、烧失量进行检测。
二、取样在20个以上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20kg。
试样应混合均匀,按四分法缩取出比试验所需时大一倍的试样。
三、烧失量按《粉煤灰检验作业指书》中烧失量检验规定进行。
四、流动度及活性指数1、样品1.1、对比样品:符合GB175规定等级42.5R(525)硅酸盐水泥,本公司采用等级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目前使用P.O42.5水泥。
1.2、试验样品:由对比水泥和矿渣粉按质量比1:1组成。
2、试验方法2.1、砂浆配合比砂浆配合比如下表所示2.2、砂浆搅拌 搅拌按GB/T17671进行。
2.3、抗压强度试验按GB/T17671进行试验,分别测定试验样品7d 、28d 抗压强度R 7、R 28和对比样品7d 、28d 抗压强度R 07、R 028。
2.4、流动度试验按《粉煤灰检验作业指导书》需水量比检验方法进行,分别测定试验样品和对比样品的流动度L 、L 0。
3、结果计算3.1、矿渣粉各龄期的活性指数按下式计算A 7和 A 28,计算结果取整数。
1000777⨯=R R A 式中:A 7——7活性指数,%;R 07——对比样品7抗压强度,MPa ; R 7——试验样品7抗压强度,MPa 。
1000282828⨯=R R A 式中:A 28——28活性指数,%;R 028——对比样品28抗压强度,MPa ; R 28——试验样品28抗压强度,MPa 。
(完整word版)矿粉检验作业指导书

矿粉检验作业指导书本作业指导书参照GB/T18046-2000《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福建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DBJ1J 66- 2005《粒化高炉矿渣在水泥混凝土中应用技术规程》、DBJ13-42-2002《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技术规程》进行编制。
一、检验批以同厂家、同级别和同进场不超过200t为一验收批,不足亦按一批计。
对进厂的矿粉,厂家应出具出厂检验报告外,本公司批(初次使用)对其含水量、烧失量、流动度比和活性指数进行检验。
以后每批对其含水量、烧失量进行检测。
二、取样在20个以上部位取等量样品总量至少20kg。
试样应混合均匀,按四分法缩取出比试验所需时大一倍的试样。
三、烧失量按《粉煤灰检验作业指书》中烧失量检验规定进行。
四、流动度及活性指数1、样品1. 1、对比样品:符合GB175规定等级42.5R (525)硅酸盐水泥,本公司采用等级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目前使用P.O42.5水泥。
1. 2、试验样品:由对比水泥和矿渣粉按质量比1: 1组成。
2、试验方法2. 1、砂浆配合比砂浆配合比如下表所示2. 2、砂浆搅拌 搅拌按GB/T17671进行2. 3、抗压强度试验按GB/T17671进行试验,分别测定试验样品 7d 、28d 抗压强度 R 7、R.8和对比样品7d 、28d 抗压强度Rn 、甩8。
2. 4、流动度试验按《粉煤灰检验作业指导书》需水量比检验方法进行, 分别测定 试验样品和对比样品的流动度 L 、L 。
3、 结果计算3. 1、矿渣粉各龄期的活性指数按下式计算 A 和A 28,计算结果 取整数。
A-R L100R 07式中:A ——7活性指数,%R37――对比样品7抗压强度,MPa R ――试验样品7抗压强度,MPaA 28 电 100R 028式中:A28——28活性指数,%恵8――对比样品28抗压强度,MPa 甩一一试验样品28抗压强度,MPa3 . 2、矿渣粉的流动度比按下式计算,计算结果取整数。
矿粉筛分试验作业指导书

矿粉筛分试验作业指导书3.14.1目的与适用范围测定矿粉的颗粒级配。
同时适用于测定供拌制沥青混合料用的其它填料如水泥、石灰、粉煤灰的颗粒级配。
3.14.2仪具与材料标准筛:孔径为0.6㎜、0.3㎜、0.15㎜、O.075㎜。
天平:感量不大于0.1g。
烘箱:能控温在105℃±5℃。
搪瓷盘。
橡皮头研杵。
3.14.3试验步骤1、将矿粉试样放人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冷却,称取100g,准确至0.1g。
如有矿粉团粒存在,可用橡皮头研杵轻轻研磨粉碎。
2、将0.075㎜筛装在筛底上,仔细倒入矿粉,盖上筛盖。
手工轻轻筛分,至大体上筛不下去为止。
存留在筛底上的小于0.075㎜部分可弃去。
3、除去筛盖和筛底,按筛孔大小顺序套成套筛。
将存留在0.075㎜筛上的矿粉倒回0.6㎜筛上,在自来水龙头下方接一胶管,打开自来水,用胶管的水轻轻冲洗矿粉过筛,0.075㎜筛下部分任其流失,直至流出的水色清澈为止。
水洗过程中,可以适当用手扰动试样,加速矿粉过筛,待上层筛冲干净后,取去O.6㎜筛,接着从O.3㎜筛或0.15㎜筛上冲洗,但不得直接冲洗O.075㎜筛。
注:①自来水的水量不可太大太急,防止损坏筛面或将矿粉冲出,水不得从两层筛之间流出,自来水龙头宜装有防溅水龙头。
当现场缺乏自来水时,也可由人工浇水冲洗。
②如直接在0.075㎜筛上冲洗,将可能使筛面变形,筛孔堵塞,或者造成矿粉与筛面发生共振,不能通过筛孔。
4、分别将各筛上的筛余反过来用小水流仔细冲洗入各个搪瓷盘中,待筛余沉淀后,稍稍倾斜搪瓷盘。
仔细除去清水,放入10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称取各号筛上的筛余量,准确至O.1g。
3.14.4计算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即为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精确至0.1%。
用100减去0.6㎜、O.3㎜、0.15㎜、0.075㎜各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即为通过0.075㎜筛的通过百分率,加上0.075㎜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即为0.15㎜筛的通过百分率,依次类推,计算出各号筛的通过百分率,精确至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磨细矿渣粉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粒化高炉矿渣粉密度、比表面积(勃氏法)、氧化镁、烧失量、三氧化硫、流动度比、活性指数等指标的测定。
二、技术标准
1、《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208—94
2、《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2008
3、《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法(勃氏法)》GB8074-2008
(3).试样应预先通过0.90mm方孔筛,在110±5℃温度下干燥1h,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
称取矿粉60g,称准至0.01g。
(4).用小匙将试样一点点的装入(1)条的李氏瓶中,反复摇动(亦可用超声波震动),至没有气泡排出,再次将李氏瓶静置于恒温水槽中,恒温30min,记下第二次读数。
(5).第一次读数和第二次读数时,恒温水槽的温度差不大于0.2℃。
(6).结果计算
①矿粉体积应为第二次读数减去初始(第一次)读数,即矿粉所排开的无水煤油的体积(mL).
②矿粉密度ρ(g/cm3)按下式计算:
矿粉密度ρ=矿粉质量(g)/排开的体积(cm3)
结果计算到小数第三位,且取整数到0.01g/cm3,试验结果取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两次测定结果之差不得超过0.02 g/cm3。
2、比表面积
(1)漏气检查
气筒上口用橡皮塞塞紧,接到压力计上。
用抽气装置从压力计一臂抽出部分气体,然后关闭阀门,观察是否漏气。
如发现漏气,用活塞油脂加以密封。
试验层体积的测定
①.用水银排代法:将两片滤纸沿圆筒壁放入圆筒内,用一直径比透气圆筒略小的细长棒往下按,
直到滤纸平整放在金属的穿孔板上。
然后装满水银,用一块薄玻璃板轻压水银表面,使水银面
与圆筒口平齐,并须保证在玻璃板和水银表面之间没有气泡或空洞存在。
从圆筒中倒出水银,
称量,精确至0.05g。
重复几次测定,到数值基本不变为止。
然后从圆筒中取出一片滤纸,试
用约3.3g的水泥,要求压实矿粉层注。
再在圆筒上部空间注入水银,同上述方法除去气泡、压
平、倒出水银称量,重复几次,直到水银称量值相差小于50mg为止。
②.
③.3的平
(3).
①..将
2min
②.
③.±
0.005
④.
慢慢取出捣器。
⑤.把装有试料层的透气圆筒连接到压力计上,要保证紧密连接不致漏气,并不振动所制备饿试料
层。
⑥.打开微型电磁泵慢慢从压力计一臂中抽出空气,直到压力计内液面上升到扩大部下端时关闭阀
门。
当压力计内液体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一刻度线时开始计时,当液体的凹月面下降到第二条刻
度线时停止计时,记录液面从第一条刻线到第二条刻线所需的时间。
以秒记录,并记下试验时
的温度(℃)。
(4).计算
①.当被测物料的密度、试料层中空
隙率与标准试样相同,试验时温
差≤3℃时,按下式计算:
S=S
s T1/2/T
s
1/2
如试验时温差大于±3℃,则按下式计算:
S=S
s T1/2η
s
1/2/[T
s
1/2η1/2]
S——被测试样的比表面积,cm2/g;
S
s
——标准试样的比表面积;cm2/g:
T——被测试样试验时,压力计中液面降落测得的时间,s;
T
s
——标准试样试验时,压力计中液面降落测得的时间,s;
η——被测试样试验温度下的空气粘度Pa.s;
η
s
——标准试样试验温度下的空气粘度Pa.s
②.当被测试样的试料层中空隙率与
标准试样试料层中空隙率不同,
试验时温差≤3℃时,按下式计
③.
ρ----
ρ
s
----
⑤.以
3、
1
称取约5~7mL
氯化锶
2
称取约
灯在低温下熔融,逐渐升高温度至1000℃使熔成玻璃体,取下放冷。
在帕坩埚内放入一个搅拌子(塑料外壳),并将坩埚放入预先盛有150mL盐酸(1+lO)井加热至约45℃的200mL烧杯中,用磁力搅拌器搅拌溶解,待熔块全部溶解后取出坩埚及搅拌子,用水洗净,将溶液冷却至室温.移至250mL 容量瓶中,加5mL氯化锶溶液,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此溶液C供原于吸收光谱法测定氧化镁、三氧化二铁、氧化锰、氧化钾和氧化钠用。
3)氧化镁的测定
从1)溶液B或2)溶液C中吸取一定量的溶液放入容量瓶中(试样溶液的分取量及容量
瓶的容积视氧化镁的含量而定),加入盐酸(1+1)及氯化锶溶液,使测定溶液中盐酸的浓度为
6%(V/V),锶浓度为1mg/mL。
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用原于吸收光谱仪,镁空心阴极灯,于
285.2nm处在与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在工作曲线上查出氧化镁的浓度C
1。
4)结果表示
氧化镁的质量百分数Xmgo按下式计算:
Xmgo=C
1*V
15
*10-3/m
3
*100=C
1
*V
15
*n*0.1/m
3
式中:Xmgo---氧化镁的质量百分数,%:
C
1
---测定溶液中氧化镁的浓度,mg/mL,
V
15
---测定溶液的体积,mL;
m 3---1)m
1
或2)m
2
中试料的质量,e:
n—-全部试样溶液与所分取试样溶液的体积比.
5)允许差
同一试验室的允许差为0.15%;
不同试验室的允许差为0.25%。
4、烧失量
(1)、方法提要:
(2)
(3)
(4)
5、
(1)
加
(2),
(3)
X SO3
m1------试料的质量,g
m2------灼烧后沉淀的质量,g
0.343--------硫酸钡对三氧化硫的换算系数
X SO3--------三氧化硫的质量百分数,%
(4)、允许差
同一试验室的允许差为0.15%;
不同试验室的允许差为0.20%。
6、流动度比
方法原理:
分别测定试验样品和对比样品的流动度,二者之比即为流动度比。
样品
1)对比样品:符合GB175规定的42.5号硅酸盐水泥,当有争议时应用符合GB175规定的PI
型42.5R硅酸盐水泥进行。
2)试验样品:由对比水泥和矿渣粉按质量比l:1组。
按GB/T2419-94进行试验,分别测定试验样品和对比样品的流动度L、L
矿渣粉的流动度比按下式计算,计算结果取整数。
PI
抗压
式中:A7---7d活性指数,%;
---对比样品7d抗压强度,Mpa;
R
7
---试验样品7d抗压强度,Mpa。
R
07
A28=R28/R028*100
式中:A28---28d活性指数,%;
---对比样品28d抗压强度,Mpa;
R
28
---试验样品28d抗压强度,Mpa。
R
028
8、氯离子含量
检测方法详见化学分析作业指导书。
9、碱含量
检测方法详见化学分析作业指导书。
10、含水量
方法原理:将矿渣粉放入规定温度的烘干箱内烘至恒重,以烘干前和烘干后的质量之差与烘干前的质量之比确定矿渣粉的含水量。
②仪器
⑴烘干箱
可控制温度不低于110℃,最小分度值不大于2℃.
⑵天平
量程不小于50g,最小分度值不大于0.01g.
③试验步骤
⑴称取矿渣粉试样约50g,准确至0.01g,倒入蒸发皿中。
⑵将烘干箱温度调整并控制在105℃~110℃.
⑶将矿渣粉试样放入烘干箱内烘干,取出后放入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准确至0.01g,至
进行处理。
十、检测过程及原始记录的规定
1.检测过程应符合公司《检测工作程序》的要求。
2.严格按照公司《检验原始记录的控制程序》的要求认真填写原始记录。
3.检测数据的换算和表示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对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定。
十一、所采用的记录表式
1、《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试验记录(一)》
2、《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试验记录(二)》
3、《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高炉矿渣粉试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