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编制铁路课程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列车运行图

列车运行图

《列车运行图》编制任务书一、目的要求目的:通过编制列车运行图,使学生初步掌握铺画列车运行图及计算区间通过能力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组织指挥区段列车运行的初步能力.要求:1.计算甲—乙区段非平行运行图区间运行能力;2.编制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和机车周转图;3.计算该区段列车运行图的主要指标。

二、任务资料1.甲——乙区段线路示意图,区段长130Km。

2.区间闭塞方式为单线半自动,车站为电气集中联锁。

3.中间站到发线数目除E站为四股道外,其余均为3股道(包括正线)。

各站进站信号机外制动距离内均无超过6‰的下坡道,接车线路末端除E站外均无隔开设备。

4.机车运用有关规定①客运机车为电力机车(不勾交路);②货运机车为北京型内燃机车,机务段在甲站,停留时间标准为110min;折返段在乙站,折返时间标准为80min;③摘挂列车实行专用制,单独勾机车交路。

5.行车量及固定时刻:甲组:①旅客特快一对:135次甲站30:2开;136次乙站6:30开;②普通旅客列车二对:1001次甲站10:00开;1002次乙站13:00开;1003次甲站19:00开;1004次乙站22:00开。

③直达货物列车上行2列:86002次乙站2:00开;86004次乙站15:30开;④区段货物列车上行11列,下行13列,车次由30001/2编起;⑤摘挂列车一对,在A站或I站的T作业=3h。

车次为40001/2。

乙组:①旅客特快一对:135次甲站30:3开;136次乙站7:30开;②普通旅客列车二对:1001次甲站11:00开;1002次乙站14:00开;1003次甲站20:00开;1004次乙站23:00开.③直达货物列车上行2列:86002次乙站3:00开;86004次乙站16:30开;④区段货物列车上行11列,下行13列,车次由30001/2编起。

⑤摘挂列车一对,在A站或I站的T作业=3h。

车次为40001/2。

丙组:①旅客特快一对:135次甲站3:00开;136次乙站6:00开;②普通旅客列车二对:1001次甲站10:30开;1002次乙站13:30开;1003次甲站19: 30开;1004次乙站22:30开。

区段站课程设计报告书

区段站课程设计报告书

区段站课程设计报告书同济大学区段站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区段站课程设计院系: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专业班级:交通运输系学号: 081251 学生姓名:吴忠伟指导教师:叶玉玲完成时间: 2011年1月3日区段站课程设计报告书第一章 原始资料分析1、原始资料1、 单线铁路区段站D 在铁路上的位置如下:车站为单线枢纽区段站,衔接甲、乙、丙三个方向2、 各衔接方向限制坡度:甲、乙、丙三方向均为6‰,其到发线有效长850米 。

3、 机车交路本站为货运机车基本段,内燃机车牵引,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

货运机车都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

机车交录如下4、 行车联络方法:半自动闭塞。

5、 道岔操纵方法:大站电气集中。

6、 铁路等级:‖7、 该站平均每昼夜行车量(列数)见下表。

×甲 乙丙到甲乙丙本站合计自甲5+11+0+0 3+5+0+0 0+0+2+2 8+16+2+2乙5+9+0+0 0+5+0+0 0+0+2+2 5+14+2+2丙3+7+0+0 0+3+0+0 0+0+1+1 3+10+1+1本站0+0+2+1 0+0+2+2 0+0+1+1 0+0+5+5合计8+16+2+1 5+14+2+2 3+10+1+1 0+0+5+5 16+40+10+10 注:表中数字为客+直通+区段+摘挂。

列流图如下图所示:Array8、本站作业车:货场取(送)两次。

两台调车机每昼夜各正被交接班2次。

9、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无特殊要求。

2、分析根据原始资料,初步分析如下:本站为三方向引入枢纽区段站。

根据到发线有效长度850米,可以分析出区段站的布置形式。

各方向坡度为6‰,表示没有增减轴工作。

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在机车走行线设计等均要考虑。

由该站平均每昼夜行车辆(列数)表可以计算确定区段站设备数量。

计算通过能力时要考虑机务段和货物取送车及调车机车入段整备。

第二章车站基本布置图选择1、车站类型确定有原始资料得知单线枢纽区段站,到发线有效长850,可确定为横列式。

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编制铁路课程设计说明书

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编制铁路课程设计说明书

成绩:____________石家庄铁道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C—D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编制姓名学号班级联系方式日期2014年3月10 日目录1 相关概念解释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运行图的铺画 (1)3.1铺画底图 (1)3.2旅客列车的铺画 (1)3.3货物列车的铺画 (2)3.4机车交路的铺画 (2)4 总结及感想 (2)1 相关概念解释对于本说明书中的一些简化专业术语,在此进行解释如下。

τ不: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τ会:会车间隔时间τ连:同方向列车连发时间间隔t起:列车启动所需附加时分t停:列车停止所需附加时分2 研究背景及意义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在铁路运输方面,运力不足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尤其是我国主干道,运输压力巨大,车密度很大。

我国路网结构复杂,各个路段受地形,以及技术条件不同的限制,导致列车的通过能力不一。

这给铁路行车组织带来很大的困难。

铁路列车运行图是用来表示列车在区间运行及在车站到发和再站停留时刻的技术文件。

通过编制列车运行图能优化区间的通过能力,在既有线各个区段通过能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协调各个列车的到发、开行方案,使得区间的通过能力最大化。

当下,在我国既有线不足的情况下,研究列车合理的开行方案,编制合理的列车运行图,能大大缓解运能紧张的问题,同时,使线路和相关设备的使用效率得到最大化。

3 运行图的铺画铺画运行图时,按照先铺画底图,再铺画旅客列车运行图,然后铺画货物列车运行图,最后检查无误后,勾画机车交路。

综合协调各个路线的关系,综合优化线路的协调性和优先性。

3.1 铺画底图首先确定车站中心线的位置,本运行图按照区间下行货物列车纯运行时分的比率确定。

确定车站中心线的位置之后,绘制时刻表,运行图从早6:00开始到第二天的6:00为止。

为铺画的精确,将每个小时分成六份,每格十分钟。

3.2 旅客列车的铺画由给定旅客列车运行条件,4413与4414次列车的约束条件比较多,此车底为C站的朝发夕归旅客列车,而且C-D中间各站停车2分,运行线在图上跨度大,应该优先铺画,且选取早些时间出发,避免返回到达C 站时间过晚。

单线铁路区段站课程设计

单线铁路区段站课程设计

单线铁路区段站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单线铁路区段站的基本概念、运行原理及功能。

2.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单线铁路区段站的发展历程及其在铁路运输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掌握单线铁路区段站的主要技术参数和运营管理要求。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单线铁路区段站在实际运行中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优化单线铁路区段站的运行图,提高运输效率。

3.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文字等形式,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对单线铁路区段站的认识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铁路交通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激发他们为我国铁路事业做出贡献的意愿。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团队中沟通、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对铁路运输行业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铁路运输专业的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单线铁路区段站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铁路基础知识,但对单线铁路区段站的了解较为有限,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单线铁路区段站概述- 单线铁路区段站的定义与功能- 我国单线铁路区段站的发展历程2. 单线铁路区段站运行原理- 线路布局与设施配置- 列车运行与调度3. 单线铁路区段站技术参数与运营管理- 主要技术参数及其含义- 运营管理要求与制度4. 单线铁路区段站运行图设计- 运行图的基本概念与构成- 运行图设计原则与方法5. 单线铁路区段站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及其原因- 解决方案与优化措施6. 单线铁路区段站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分析- 小组讨论与总结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单线铁路区段站概述第2周:单线铁路区段站运行原理第3周:单线铁路区段站技术参数与运营管理第4周:单线铁路区段站运行图设计第5周:单线铁路区段站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第6周:单线铁路区段站案例分析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性:本教学内容依据铁路运输专业教材中关于单线铁路区段站的相关章节进行组织,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运行图课程设计说明书定稿

运行图课程设计说明书定稿

运行图设计说明2011年5月一.设计目的列车运行图是轨道交通运输企业实现列车安全、正点运行和经济有效地组织轨道交通运输工作的列车运行生产计划,规定了轨道交通线路、站场、机车、车辆等设备的运用及行车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并通过列车运行图把整个轨道交通网络的运输生产活动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有条不紊的进行工作,保证列车运行图运行,它是轨道交通系统运输生产的一个综合性计划。

因此,对于一个学习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学生来说,掌握列车运行图的绘制和列车运行图的深刻内涵尤其重要。

虽然在列车运行组织理论这门课上,同学们已经学习掌握了有关列车运行图的各种知识以及绘制技巧,但是只停留在理论层次,所以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在于补充理论学习的欠缺,使同学们能够亲身实地地体验列车运行图绘制的过程,巩固理论知识,掌握列车运行图绘制的完整过程。

二.设计背景1、 线路、车站、区间距离及列车区间运行时分2、下行方向:邵湖→兰舟;旅客列车运行时分:各区间均比货物列车小2min 。

3、车站间隔时间及起停附加时分(min ;不分上下行,标准相同):2t =货起、1t =客起、1t =停;4τ=不、2τ=会;2τ=后停连、4τ=后通连 4、货运机车在自、外段技术作业时分标准为75min ;客运机车独立交路。

5、站内停车起动困难站:那口站上行方向。

6、列车种类、对数、停站方案、到发时分:种类旅客列车货物列车快速普通直快管内普客直通区段摘挂对数 1 1 2 4 4 2车次范围K401/K4022201/22026201/6202、6203/620429991/2~29997/831231/2~31237/842231/2~42233/4停站及时分邵湖、兰舟、神昌三大站:6;其余站:通过邵湖、兰舟:8,神昌:6,其余站:31、技术站:上、下行货物列车在邵湖站为中转,在兰舟站为始发或终到;2、摘挂列车中间站停站作业时间标准:那口、景西、召口:无摘挂作业;神昌:20;其余:15;3、摘挂列车超劳时间标准:10h。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列车运行图的基本概念、绘制方法和运用技巧。

知识目标方面,学生应了解列车运行图的组成部分、编制原则和运行规律;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能够熟练运用绘图工具,绘制出标准的列车运行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应通过学习列车运行图,培养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列车运行图的基本概念,包括列车运行图的定义、作用和类型;第二部分,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方法,包括运行图的编制原则、步骤和技巧;第三部分,列车运行图的运用,包括运行图的分析、优化和调整。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运用讲授法,向学生系统地传授列车运行图的基本知识和编制方法;其次,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掌握运行图的运用技巧;最后,利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绘制和分析列车运行图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教材《列车运行图原理与应用》,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参考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行业发展知识;多媒体资料,包括视频、图片等,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实验设备,如绘图板、软件等,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提问回答情况,占总评的20%;作业包括绘制和分析列车运行图等实践性任务,占总评的30%;考试为书面考试,涵盖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占总评的50%。

评估方式旨在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共分为1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教学时间安排在每周三下午2:00-4:30,地点为教室302。

教学进度安排合理紧凑,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

七、差异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我们将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浙江师范大学工学院2011.4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目的1、综合运用铁路行车组织理论和方法;2、熟悉设计中的基本运算和有关规定;3、进一步巩固所学的有关专业理论知识;4、初步掌握列车运行图的绘制方法;5、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工作能力。

二、课程设计任务1、铺画成棉区段列车运行图;2、计算成棉区段列车运行图指标:旅行速度、技术速度、速度系数、机车使用台数、机车周转时间、机车日车公里;3、编制成棉区段列车运行图说明书及区段客货列车时刻表。

三、课程设计原始资料1、铁路单线区段成市—棉阳,其车站、区间距离及列车区间运行时分见下表1。

注意:龙凤站只有2股道,西口站(线路所)只有1股道,在铺图时要注意列车在龙凤站不能出现3交会,所有列车经过西口站时一律通过。

2、下行方向:成市棉阳。

3、旅客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均比货物列车小2min ,上下行旅客列车的起车附加时分和停车附加时分均为1min 。

4、车站间隔时间(采用半自动闭塞,各站不分上下行):不τ=5min ,会τ=2min ,后通连τ=5min ,后停连τ=2min 。

5、货运机车在自、外段技术作业时间标准为80min ;客车机车为独立交路。

6、站内停车起动困难站:小溪站下行方向。

在小溪站,下行方向的货物列车采用通过方式,让上行的货物列车停车,其中摘挂列车和旅客列车由于载重较轻的缘故不受限制。

7、列车种类、对数、停车方案和到发时分要求见表2。

四、交付文件1、列车运行图一张,要求按规定作图,图纸整洁清晰。

2、课程设计说明书一本,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程设计封面、课程设计任务书、列车运行图技术指标统计及分析、区段客货列车时刻表(见附件2)、列车运行图实施注意事项、设计小结(收获、体会、不足)等。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指导书1、编制列车运行图的要求(1)保证列车运行的安全。

列车运行图必须符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行车的作业程序和时间标准。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说明书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说明书

列车运行图课程设计说明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列车运行图的重要意义列车运行图是用以表示列车在铁路区间运行以及在车站到发或通过时刻的技术文件,它规定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程序,列车在每个车站的到达和出发(或通过)时刻,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间,列车在各站的停站时间以及机车交路、列车重量和长度等,是全路组织列车运行的基础。

列车运行图一方面是铁路运输企业实现列车安全、正点运行和经济有效地组织铁路运输工作的列车运行生产计划,它规定了铁路线路、站场、机车、车辆等设备的运用,以及与行车各有关部门的工作,并通过列车运行图把整个铁路网的运输生产活动联系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严格地按照一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保证列车按运行图运行,它是铁路运输生产的一个综合性计划。

另一方面它又是铁路运输企业像社会提供运输供应能力的一种有效形式。

从这个意义上讲,供社会使用的铁路旅客列车时刻表及“五定”班列运行计划,实际就是铁路运输服务目录。

因此,列车运行图又是铁路组织运输生产和产品供应销售的综合计划,是铁路运输生产联结厂矿企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纽带。

第二节本设计区段的技术经济特点M-N区段示意图:由原始资料知,M—N区段为单线区段,信号显示采用色灯信号机,以集中电气方式实现联锁,以半自动闭塞方法组织行车。

该区段共分为8个区间,含9个车站,依次分别是M、a、b、c、d、e、f、g、N,其中M、Nt 技)。

为区段站,其余车站为技术站(d站为下行货物列车技术作业需要停车车站,每次停车时间10min 区段客货列车均采用SS3型机车牵引,货物列车牵引定数为3200t(上下行一致),货物列车计算长度为60.0(上下行一致)。

机车交路采用肩回制,M为基本段,N为折返段,机车在M、N停留的时间标准分别为110分钟和70分钟,旅客、摘挂列车采用单独交路。

d站和e站之间“||”为电分相点所在地,M—d(含d)与N—d(不含d)分别属于两个供电区段,可以分别进行停电作业,以此实现8:00—18:00中有不少于90分钟的接触网检修“天窗”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绩:____________
石家庄铁道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C—D单线区段列车运行图编制
姓名
学号
班级
联系方式
日期2014年3月10 日
目录
1 相关概念解释 (1)
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3 运行图的铺画 (1)
3.1铺画底图 (1)
3.2旅客列车的铺画 (1)
3.3货物列车的铺画 (2)
3.4机车交路的铺画 (2)
4 总结及感想 (2)
1 相关概念解释
对于本说明书中的一些简化专业术语,在此进行解释如下。

τ
不: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τ
会:会车间隔时间
τ
连:同方向列车连发时间间隔
t
起:列车启动所需附加时分
t
停:列车停止所需附加时分
2 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在铁路运输方面,运力不足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尤其是我国主干道,运输压力巨大,车密度很大。

我国路网结构复杂,各个路段受地形,以及技术条件不同的限制,导致列车的通过能力不一。

这给铁路行车组织带来很大的困难。

铁路列车运行图是用来表示列车在区间运行及在车站到发和再站停留时刻的技术文件。

通过编制列车运行图能优化区间的通过能力,在既有线各个区段通过能力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协调各个列车的到发、开行方案,使得区间的通过能力最大化。

当下,在我国既有线不足的情况下,研究列车合理的开行方案,编制合理的列车运行图,能大大缓解运能紧张的问题,同时,使线路和相关设备的使用效率得到最大化。

3 运行图的铺画
铺画运行图时,按照先铺画底图,再铺画旅客列车运行图,然后铺画货物列车运行图,最后检查无误后,勾画机车交路。

综合协调各个路线的关系,综合优化线路的协调性和优先性。

3.1 铺画底图
首先确定车站中心线的位置,本运行图按照区间下行货物列车纯运行时分的比率确定。

确定车站中心线的位置之后,绘制时刻表,运行图从早6:00开始到第二天的6:00为止。

为铺画的精确,将每个小时分成六份,每格十分钟。

3.2 旅客列车的铺画
由给定旅客列车运行条件,4413与4414次列车的约束条件比较多,此车底为C站的朝发夕归旅客列车,而且C-D中间各站停车2分,运行线在图上跨度大,
应该优先铺画,且选取早些时间出发,避免返回到达C 站时间过晚。

站间运行时间t t t t =++纯运行起停,每站在站停车时间为2分钟。

到达D 站后,从D 返回C 站。

加大整备时间为期间通行其他旅客列车提供充足时间。

铺画快速列车时,尽量使与相邻运行线间的距离大些,如此便于中间穿行货物列车。

铺画好K25次列车之后,在其于D 停站后100分钟后铺画K26,如此加快机车周转和利用率。

特快旅客列车由于不限制在CD 的合理到发时刻,所以,最后铺画特快旅客列车,为避免旅客列车合理到发时刻内旅客列车过于拥挤,将其铺画于晚上。

3.3 货物列车的铺画
货物列车的铺画空间比较大,因此线路为单线铁路,在与列车交会必须在车站进行,交会时应满足τ不、τ会、τ连相关的时间要求。

编制货物列车运行线的时候,从限制区段开始编制,a 、e 、h 站只有一条到发线,两列车在此相会,只能一列停靠,另一列直接通过。

在货物列车中,40001和40002次货物列车各站均需停车,限制条件较为苛刻,优先编制。

然后再编制其他货物列车。

在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相关时刻的到发限制要求和到发线条数的限制。

3.4 机车交路的铺画
铺画完成列车运行图后,4413和4414用同一车底和机车,K25到达D 后经整备之后,机车牵引K26返回C 站。

其他货物列车的机车交路除了满足基本段120分整备时间和折返段100分钟的整备时间外,机车停留站时间越短越好,如此,以加快机车周转,提高机车的利用率。

4 总结及感想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我简单了解了铺画列车运行图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基本步骤,以及机车交路和机车运转机制,使我对铁路行车组织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同时,我发现铺画运行图需要优化组合的思想方法。

铁路运行图的铺画是一个统筹兼顾的过程,对于不同线路,牵一发而动全身,往往顾及这条合理性就可能造成另一条非常不合理。

因此,铺画铁路运行图不仅仅需要行车组织的知识,还需要数学规划方面的技术。

以后我应该在此方面加深最优化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并将其应用在交通运输规划上。

这次列车运行图的铺画,耗费时间较长,修改次数过多,主要因为刚开始铺图时,综合考虑各个线路之间的协调关系。

没考虑到到发线少的站段通过能力不足;旅客列车运行图过密,导致货物列车避让旅客列车时,等待时间过长等。

由于铺画过于混乱,导致最后几趟列车难以铺画。

还要注意不应在两站中间有线路交叉,在站交会符合本站到发线数量的要求,以及满足不同时到达间隔时
间,会车间隔时间,同方向列车连发时间间隔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