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联合统计手册(2014)

金砖国家联合统计手册(2014)
金砖国家联合统计手册(2014)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金砖国家联合统计手册. 2014 = BRICS joint

statistical publication. 201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统计局等编. -- 北京 :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7

ISBN 978-7-5037-7123-1

Ⅰ. ①金… Ⅱ. ①中… Ⅲ. ①世界经济-经济统计-

2014-手册②社会发展-统计资料-世界-2014-手册

Ⅳ. ①F11-6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137223号

金砖国家联合统计手册2014

作 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等 编

责任编辑/ 叶礼奇 郭 栋

E–mail / yearbook@https://www.360docs.net/doc/4517689539.html,

装帧设计/ 黄 晨

编辑部电话/(010)63376877 63376866

出版发行/ 中国统计出版社

通信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57号 邮编 / 100826

办公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西三环南路甲6号

电 话/ 邮购 (010)63376907 书店(010)68783172

印 刷/ 北京画中画印刷有限公司

经 销/ 新华书店

开 本/ 890×1240 毫米 1/16

字 数/ 198 千字

印 张/ 16

版 别/ 2014 年 7 月第 1 版

版 次/ 2014 年 7 月第 1 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037-7123-1

定 价/ 108.00 元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本书的任何部分不准以任何方式在世界任何地区以任何文字翻印、拷贝、仿制或转载。 中国统计版图书,如有印装错误,本社发行部负责调换。

前 言

2014年《金砖国家联合统计手册》为该系列年度出版物的第五卷,是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国家统计机构共同努力的成果。自2010年以来,五国国家统计机构每年都联合发布有关金砖国家的若干社会和经济统计数据。

所选的数据得到了2013年11月在比勒陀利亚举行的金砖国家统计局长会议和2014年2月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第四次金砖国家统计技术人员会议的首肯。

这项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挑战,每年金砖国家推进项目工作,以达到其统计信息协调一致的目的。

巴西将作为第二轮金砖国家高峰会议第一次会议的主办国,负责实施2014-2015年金砖国家行动计划的各项活动。因此,巴西国家地理与统计局(IBGE)承担了《金砖国家联合统计手册》(英文版)第五卷的汇编、印刷和发行工作,以及当下基于本手册传播金砖国家统计数据合作系统开发的任务。

本手册将于2014年7月15日在巴西福塔莱萨市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时发布。

金砖国家统计机构确信,联合数据开发工作将为公共政策制定和研究人员提供重要的工具。

巴西国家地理与统计局局长:Wasmália Bivar

俄罗斯联邦统计局局长:Alexander Surinov

印度统计和计划执行部中央统计局统计长:T.C.A Anant

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

南非国家统计局局长:Pali Lehohla

前言

表1.1

金砖国家概况(2013年) ..................................................................................................................010表1.2 金砖国家经济社会指标比较(2009-2013年) .. (011)

表 2.1 人口概况(2000-2013年) ...............................................................................................................020表 2.2.1 人口——巴西(2000-2013年) ........................................................................................................022表 2.2.2 人口——俄罗斯(2000-2013年) ....................................................................................................023表 2.2.3 人口——印度(2000-2012年) ........................................................................................................024表 2.2.4 人口——中国(2000-2013年) ........................................................................................................025表 2.2.5 人口——南非(2000-2011年) ........................................................................................................026图2.1(a) 人口自然增长率 ...............................................................................................................................027图2.1(b) 婴儿死亡率(2006-2012年) ..........................................................................................................028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029)

表 3.1 经济活动人口概况(2000-2013年) .................................................................................................032表 3.2.1 经济活动人口——巴西(2001-2012年) .........................................................................................033表 3.2.2 经济活动人口——俄罗斯(2000-2013年) ......................................................................................034表 3.2.3 经济活动人口——印度(2000-2012年) .........................................................................................035表 3.2.4 经济活动人口——中国(2000-2013年) .........................................................................................036表 3.2.5 经济活动人口——南非(2000-2012年) .........................................................................................037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038)

表 4.1 国民经济核算概况(2000-2013年) .................................................................................................042表 4.2.1 国民经济核算——巴西(2006-2013年) .........................................................................................044表 4.2.2 国民经济核算——俄罗斯(2000-2013年) ......................................................................................045表 4.2.3 国民经济核算——印度(2000-2013年) .........................................................................................046表 4.2.4 国民经济核算——中国(2000-2013年) .........................................................................................048表 4.2.5 国民经济核算——南非(2000-2013年) .........................................................................................049图 4.1(a) 国内生产总值(2007-2013年) ......................................................................................................050图 4.1(b)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000-2012年) (050)

目 录

图 4.1(c) 三次产业占GDP 比重( 2012年) ....................................................................................................051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051)

表 5.1 价格指数概况(2000-2013年) ........................................................................................................056表 5.2.1 价格指数——巴西(2000-2013年).................................................................................................057表 5.2.2 价格指数——俄罗斯(2000-2013年) .............................................................................................058表 5.2.3 价格指数——印度(2000-2013年).................................................................................................059表 5.2.4 价格指数——中国(2000-2013年).................................................................................................060表 5.2.5 价格指数——南非(2000-2013年).................................................................................................061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062)

表 6.1 居民生活水平概况(2000-2013年) .................................................................................................066表 6.2.1 居民生活水平——巴西(2000-2012年) .........................................................................................068表 6.2.2 居民生活水平——俄罗斯(2000-2012年) ......................................................................................070表 6.2.3 居民生活水平——印度(2000-2012年) .........................................................................................072表 6.2.4 居民生活水平——中国(2000-2013年) .........................................................................................074表 6.2.5 居民生活水平——南非(2000-2011年) .........................................................................................078图6.1(a) 公共教育支出占GDP 比重(2000—2012年) ..................................................................................080图6.1(b) 公共卫生支出占GDP 的比重 (2005—2012年) .............................................................................081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082)

表 7.1 资源和环境概况(2000-2012年) ....................................................................................................086表 7.2.1 资源和环境——巴西(2000-2012年) .............................................................................................088表 7.2.2 资源和环境——俄罗斯(2000-2012年) .........................................................................................090表 7.2.3 资源和环境——印度(2000-2013年) .............................................................................................091表 7.2.4 资源和环境——中国(2000-2012年) .............................................................................................092表 7.2.5 资源和环境——南非(2000-2010年) .............................................................................................093图 7-1 森林面积(2010年) .......................................................................................................................094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095)

表 8.1 工业概况(2000-2013年) ...............................................................................................................098表 8.2.1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巴西(2000-2012年) ..................................................................................099表 8.2.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俄罗斯(2000-2013年) ..............................................................................100表 8.2.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印度(2000-2012年) ..................................................................................101表 8.2.4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国(2000-2013年) ..................................................................................102表 8.2.5

按行业划分的主要工业产品销售额——南非(2000-2013年).........................................................103图 8.1 工业生产指数(2007—2013年) .....................................................................................................104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105)

表 9.1

能源概况(2000-2013年) ...............................................................................................................108表 9.2 能源平衡表——巴西、俄罗斯和中国(2012年)

(110)

表 9.2.1 能源概况——巴西(2000-2012年) .................................................................................................111表 9.2.2 能源概况——俄罗斯(2000-2012年) .............................................................................................111表 9.2.3 能源商品平衡表——印度(2007-2011年) ......................................................................................112表 9.2.4 能源概况——中国(2000-2013年).................................................................................................116表 9.2.5 能源概况——南非(2009年) ..........................................................................................................118图9.1(a)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009-2012年) ...............................................................................................120图9.1(b) 一次能源消费总量(2009-2012年) ...............................................................................................120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121)

表 10.1 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概况(2000-2013年) ..............................................................................124表 10.2.1 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巴西(2000-2013年) .......................................................................126表 10.2.2 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俄罗斯(2000-2013年) ...................................................................128表 10.2.3 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印度(2000-2013年) .......................................................................130表 10.2.4 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中国(2000-2013年) .......................................................................132表 10.2.5 农业、林业、牧业和渔业——南非(2000-2013年) .......................................................................134图 10.1 谷物产量(2000-2013年) ..............................................................................................................136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137)

表 11.1 交通运输概况(2000-2013年) ........................................................................................................140表 11.2.1 交通运输——巴西(2000-2013年) .................................................................................................142表 11.2.2 交通运输——俄罗斯(2000-2013年) .............................................................................................144表 11.2.3 交通运输——印度(2000-2012年) .................................................................................................146表 11.2.4 交通运输——中国(2000-2013年) .................................................................................................148表 11.2.5 交通运输——南非(2000-2010年) .................................................................................................150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151)

表 12.1 信息社会概况(2000-2013年) ........................................................................................................154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156)

表 13.1 财政和金融概况(2000-2013年) ....................................................................................................160表 13.2.1 财政和金融——巴西(2000-2013年) .............................................................................................162表 13.2.2 财政和金融——俄罗斯(2000-2013年) .........................................................................................163表 13.2.3 财政和金融——印度(2000-2012年) .............................................................................................164表 13.2.4 财政和金融——中国(2000-2013年) .............................................................................................166表 13.2.5 财政和金融——南非(2000-2011年) .............................................................................................168图 13.1(a) 政府财政盈余/赤字占GDP 的比重(2006-2012 年) ...................................................................170图 13.1(b) 所得税占财政收入比重(2006-2009年) ........................................................................................170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171)

表 14.1 对外经济概况(2000-2013年) ........................................................................................................174表 14.2.1 货物进出口贸易——巴西(2000-2013年) .

(177)

表 14.2.2 货物进出口贸易——俄罗斯(2000-2013年) ..................................................................................179表 14.2.2.1 货物进出口贸易——俄罗斯(2013年) ............................................................................................180表 14.2.3.1 货物进出口贸易(主要贸易伙伴)——印度(2012/13年) .............................................................181表 14.2.3.2 货物进出口贸易(金砖国家)——印度(2000-2012年) .................................................................182表 14.2.3.3 货物进出口贸易(主要贸易伙伴)——印度(2000-2012年) .........................................................183表 14.2.4.1 货物进出口贸易——中国(2000-2013年) ......................................................................................186表 14.2.4.2 中国对其他金砖国家出口前10位的商品(2013年) ........................................................................188表 14.2.4.3 中国从其他金砖国家进口前10位的商品(2013年) ........................................................................189表 14.2.5 货物进出口贸易——南非(2010年) ...............................................................................................190表 14.3.1 外国直接投资(FDI)——巴西(2000-2013年) .................................................................................192表 14.3.2 外国直接投资(FDI)——俄罗斯(2000-2013年) .............................................................................193表 14.3.4 外国直接投资(FDI)——中国(2000-2013年) .................................................................................194表 14.4.1 国际收支平衡表——巴西(2013年) ...............................................................................................195表 14.4.2 国际收支平衡表——俄罗斯(2012年) ............................................................................................196表 14.4.3 国际收支平衡表——印度(2010-2012年) ......................................................................................197表 14.4.4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2013年) ...............................................................................................198表 14.4.5 国际收支平衡表——南非(2011年) ...............................................................................................199图 14.1(a) 货物和服务进出口(2008-2012年) ...............................................................................................200图 14.1(b)

货物和服务的出口与货物和服务进口比率( 2008-2012年).........................................................200图 14.1(c) 外债余额占GDP 的比重( 2009-2012年) .....................................................................................201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202)

表15.1 旅游(按洲划分的入境旅游人数)(2006-2013年) .........................................................................206表15.2.1 外国入境旅游人数(排名前15位的国家)——巴西(2001-2012年) .............................................208表15.2.2 外国入境旅游人数(排名前15位的国家)——俄罗斯(2001-2013年) .........................................209表15.2.3 外国入境旅游人数(排名前15位的国家)——印度(2001-2012年) .............................................210表15.2.4 入境旅游人数(排名前15位的国家或地区)——中国(2000-2013年) .........................................211表15.2.5 外国入境旅游人数(排名前15位的国家)——南非(2009-2012年) .............................................212表15.3.1 外国入境旅游人数——巴西(2001-2012年) ..................................................................................213表15.3.2 外国入境旅游人数(按洲划分)——俄罗斯(2001-2013年) .........................................................214表15.3.3 外国入境旅游人数——印度(2001-2012年) ..................................................................................215表15.3.4 入境旅游人数——中国(2000-2013年) .........................................................................................216表15.3.5 外国入境旅游人数——南非(2009-2012年) ..................................................................................217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218)

附录-Ⅰ巴西统计体系简介 .................................................................................................................................219附录-Ⅱ俄罗斯统计体系简介 .............................................................................................................................223附录-Ⅲ印度统计体系简介 .................................................................................................................................225附录-Ⅳ中国统计体系简介 .................................................................................................................................228附录-Ⅴ南非统计体系简介 .................................................................................................................................231中文版后记 ........................................................................................................................................................233与本手册相关的金砖国家技术小组 ......................................................................................................................234与本手册相关的巴西国家地理与统计局工作人员

(235)

?2/2!! )3124 *

资料来源:

巴西

巴西国家地理与统计局。

俄罗斯

1.俄罗斯联邦统计局。

2.俄罗斯联邦地理登记、地籍勘察和制图局。

印度

印度信息和广播部,《印度2014年》。

中国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14年。

南非

南非国家统计局。

脚注:

巴西

(1)年中人口和其他人口统计指标来自分年龄和性别组的成分分析预测方法。 印度

(2) 2011年3月1日数据。

南非

(3) 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

?!2/3!!!!! ?? )311:.3124 *

!!!!? !!!! !!!!

!!!! ) *

!!!!!!!!? )2*201320100 !!!!!!!! 201314330 !!!!!!!! )3*2011121100 !!!!!!!! 2013135738 !!!!!!!! 20115158 !!!! ? )&*

!!!!!!!!? )2*201349.4 !!!!!!!! 201346.3 !!!!!!!! )3*201151.5 !!!!!!!! )4*201351.2 !!!!!!!! 201148.6 !!!! ? !)&*

!!!!!!!!? )2*201350.6 !!!!!!!! 201353.7 !!!!!!!! )3*201148.5 !!!!!!!! )4*201348.8 !!!!!!!! 201151.4 !!!! ) 0 *

!!!!!!!!? )2*201323.6 !!!!!!!! 20138.4 !!!!!!!! )3*2011382.0 !!!!!!!! 2013141.0 !!!!!!!! 201142.3 !!!! )?*

!!!!!!!!? )2*201314.8 !!!!!!!! 201313.2 !!!!!!!! 201221.6 !!!!!!!! 201312.1 !!!!!!!! 201121.6 !!!! )?*

!!!!!!!!? )2*2013 6.0 !!!!!!!! 201313.0 !!!!!!!! 20127.0 !!!!!!!! 20137.2 !!!!!!!! 201111.3

?!2/3!!!!! ?? )311:.3124 *

) ?2*

?!2/3!!!!! ?? )311:.3124 *

) ?3* !!!!? !!!! !!!!

!!!! HEQ ? )&*

!!!!!!!!? 2012 5.3 !!!!!!!! 2013 4.3 !!!!!!!! )9*2012 3.1 !!!!!!!! !)22*2012 4.3 !!!!!!!! 2011 6.8 !!!! HEQ ? )&*

!!!!!!!!? 2012 5.0 !!!!!!!! !)8*2013 3.5 !!!!!!!! !)9*2012 1.4 !!!!!!!! )23*2012 5.4 !!!!!!!! 2011 4.0 !!!!

!!!! ) >211*

!!!!!!!!? 2013102.2 !!!!!!!! !)8*2013100.4 !!!!!!!! )9*2013100.0 !!!!!!!! 2013109.7 !!!!!!!! 2012102.0 !!!! ) *

!!!!!!!!? 201146802 !!!!!!!! ) *!)8*201310200 !!!!!!!! )9*201213602 !!!!!!!! 2013145101 !!!!!!!!

!!!! ) *

!!!!!!!!? 20114999 !!!!!!!! !)8*20136879 !!!!!!!! !)9*20127830 !!!!!!!! 201377904 !!!!!!!! ) *201310350900(10) !!!! ) *

!!!!!!!!? 2011285 !!!!!!!! !)8*2013192 !!!!!!!! )9*2012267 !!!!!!!! 20131210 !!!!!!!! ) *201310566500(10) !!!! ) *

!!!!!!!!? 20111418

?!2/3!!!!! ?? )311:.3124 *

) ?4*

?!2/3!!!!! ?? )311:.3124 *

) ?5* !!!!? !!!! !!!!

!!!!!!!! 20139240 !!!!!!!! !)25*!)28*201324300 !!!!!!!! 201355260 !!!!!!!! 20131390 !!!! ) *

!!!!!!!!? 20124257 !!!!!!!! 20131810 !!!!!!!! !)28*201224347 !!!!!!!! 201398605 !!!!!!!! 2011956 !!!! ) *

!!!!!!!!? 20132363.2 !!!!!!!! )8*2013854.2 !!!!!!!! )9*2011551.4 !!!!!!!! 20138530.0 !!!!!!!! 2011255.6 !!!! ? ) *

!!!!!!!!? 201078.5 !!!!!!!! 2009372.8 !!!!!!!! )9*2011866.6 !!!!!!!! 20131173.0 !!!!!!!!

!!!! ) *

!!!!!!!!? 2013 3.0 !!!!!!!! 20138.6 !!!!!!!! !)9*2012 6.5 !!!!!!!! 20129.8 !!!!!!!! 2010 2.1 !!!! ) *

!!!!!!!!? 2013169 !!!!!!!! ) *201399 !!!!!!!! 2012241 !!!!!!!! 2012424 !!!!!!!!

!!!! ) *

!!!!!!!!? 2013 1.2 !!!!!!!! 20132251.6

?!2/3!!!!! ?? )311:.3124 *

) ?6*

资料来源:

巴西

1.巴西国家地理与统计局调查理事会。

2.巴西国家石油局(ANP)。

3.巴西能源研究公司(EPE)。

4.巴西渔业和水产养殖部(MPA)。

5.巴西环境和可再生资源协会(IBAMA)。

俄罗斯

1.俄罗斯联邦统计局。

2.俄罗斯联邦地理登记、地籍勘察和制图局。

3.俄罗斯联邦交通运输局。

4.俄罗斯联邦公路局。

中国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年度统计报告,2013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年度统计报告,2013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年度统计资料,2013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年度统计资料,2012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工业生产调查月报》,2013年。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摘要》,2014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10.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年度统计资料,2012年。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年度统计资料,2012年。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年度统计资料,2011-2012年。

14.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总公司,年度统计资料,2013年。

脚注:

更详尽的脚注和资料来源参见各具体章节。

巴西

(1)年中人口和其他人口统计学指标是由按性别和年龄分组的成分分析预测方法得到的。

(18)基尼系数根据住户收入计算。

俄罗斯

(7)初步数据。

(15)标准燃料当量(指在天然燃料如油、煤、气的标准热当量)。

(19)基尼系数数据是根据人均收入数据计算的。

印度

(2) 3月1日数据。

(4)基于印度劳动与就业部下劳动局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的调查,充分考虑了主要经济活动状态和次要经济

活动状态。

(8)财政年度数据,即当年4月至下年3月数据。

(14)初步数据。

(17)数据是农业年或者全国抽样调查年份(基尼系数)数据,时间为当年7月至下年6月。

中国

(3)年末人口数。

(5)就业人口数占总人口的比重。

(6) 城镇登记失业率。

(9)按美元计算的GDP和人均GDP利用年平均汇率进行折算。

(10) GDP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11)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

(12)为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

(13)指彩色电视机。

(16)一次性能源生产总量和能源消费总量中的电力、热力按等价热值折算。

(20)基尼系数指标是按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的。

南非

(21)基尼系数基于剔除税收后的人均支出计算得到。

018

资料来源:

巴西 巴西国家地理与统计局。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统计局。

印度 印度内政部,印度注册总署,《技术委员会1996-2006年人口预测》。

中国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3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南非 南非国家统计局。

“金砖银行”浅析

“金砖银行”浅析 摘要 作为“金砖国家”合作共赢的一个重要标志,“金砖银行”在今年的“金砖国家”首脑峰会上被正式提出,并被列入了“金砖国家”的合作日程。“金砖银行”的成立,将会对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五国乃至全球金融和经济秩序带来巨大的影响。作为“金砖国家”中最重要一方的中国,应该积极促成“金砖银行”的成立。本文对“金砖银行”的提出背景、当前国际金融现状和经济现状、“金砖银行”的作用以及建立金砖银行的有利及不利条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金砖银行;金砖国家;国际金融秩序 本文结构安排如下: 一、“金砖国家”的由来 二、“金砖银行”的提出 三、当前国际金融秩序现状简要分析 四、“金砖银行”的作用和影响 五、建立“金砖银行”的有利条件 六、建立“金砖银行”所面临的困难 一、“金砖国家”的由来 “金砖国家”是在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受挫、几个重要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球经济剧烈洗牌的情况下提出的。一般认为,最早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的是美国高盛公司。2001年,美国

高盛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在其论文中首次提出了“金砖四国”的概念。高盛公司于2003年10月发表了一份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的全球经济报告”。报告估计,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经历剧烈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俄罗斯。“金砖四国”(BRIC)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文中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 2009年6月,“金砖四国”领导人首次在俄罗斯举行首次会晤,并发表《“金砖四国”领导人俄罗斯叶卡捷琳娜堡会晤声明》。2010年4月,第二次“金砖四国”峰会在巴西召开。会后,四国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就世界经济形势等问题阐述看法和立场,并商定推定“金砖四国”合作与协调的具体措施,至此“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初步形成。 2010年11月,二十国集团会议在韩国首尔举行,南非在会议上申请加入“金砖四国”。2010年12月,中国作为“金砖四国”合作机制轮值主席国,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四国”合作机制,“金砖四国”变成“金砖五国”,并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 二、“金砖银行”的提出 作为“金砖国家”之一的印度在今年2月份首次透露了“金砖国家”正在筹划组建“金砖银行”的消息。在今年3月底的第四次“金

浅析金砖五国兴起的经济原因

摘要 姓名:学号: 随着世界格局尤其是世界经济格局的改变,各种新的经济联合体开始兴起,而“金砖五国”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新兴经济实体。我国作为金砖五国的成员国之一,对其发展壮大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入金砖五国的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就金砖五国的基本概念和形成作出简要论述,并据此分析出金砖五国兴起的经济原因。① 关键词:金砖五国新兴经济实体经济原因 Abstract With the change of the world, especially the world economy, all kinds of new economic union began to rise, the BRICS is developing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emerging economic entity. As a member of the BRICS, China’s developmen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to join the BRICS at the same time also brought unprecedented chances and challenges to our countr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some literature, the basic concept of BRICS and formation are briefly discussed, and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f the BRICS rise of economic reasons. Keywords:BRICS new economic union economic reasons ①课题组.中国与金砖国家的贸易关系及其特点[M] 《学海》 2011年3期

金砖国家创新合作行动计划

金砖国家创新合作行动计划 (2017-2020年) 一、前言 我们,金砖国家, (一)拥有全球42%的人口,创造了全球18%的GDP,投入全球17%的研发经费,发表了全球27%的科技期刊论文,是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力量,也是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世界新兴经济体之一。开展创新对话和科技创新合作是我们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助力世界经济蓬勃可持续发展的光荣使命。 (二)重申,创新是指在技术、产品或工艺流程中体现出来的新的、能创造价值的想法,包括推出新的或明显改进的产品(货物或服务),源自创意和技术进步的工艺流程,在商业实践、工作组织管理或外部关系中采用新的营销手段或组织模式。创新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科技创新为其核心。 (三)基于《金砖国家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谅解备忘录》、《斋普尔宣言》,以及第五届金砖国家科技创新部长

会的主题,积极推动双边及多边框架下的科技创新合作,推动五国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进步。 (四)强调创新是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在促进经济增长、支持就业、创业和结构改革、提高生产力和竞争力、为公众提供优质服务及应对全球挑战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金砖国家旨在通过卓有成效的行动推动创新,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夯实未来发展基础。 二、行动计划 金砖国家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但金砖国家经济增长的前景和动力依旧,为此,我们承诺将: (一)推动金砖国家间创新战略、政策、最佳实践的交流与对话,增强金砖国家之间的互信、互谅、互补和协调一致,加深彼此相互了解,为金砖国家创新合作,尤其是科技创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打造金砖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贡献。 (二)加强科学和研究活动的合作,基于现有机制和联合研究计划,加强包括公私伙伴关系在内的创新合作,打造长期战略产学伙伴关系,满足产业需求,直接推动经济增长与发展;继续鼓励在双边和多边框架下支持研发项目,包括基础、应用研究和创新,继续开展科技创新项目联合征集;理解落实金砖国家研究创新倡议的重要性;推动开放科学、共享研究基础设施;发展并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

浅谈金砖国家合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金砖国家原指“金砖四国”,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2010年12月,中国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轮值主席国,与其他三国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至此“金砖四国”变成“金砖五国”,并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2011年4月14日,扩容后的金砖国家首次峰会在中国三亚召开。从一个概念到一个举世瞩目的多边合作机制,五个国家经过了21世纪的头一个十年的演进和磨合,已然成为影响和重塑国际金融秩序的重要新生力量。 ( 一) 面临的机遇 (1)新兴经济体优势互补性强 作为世界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金砖国家之间有合作的经济基础,资源禀赋互补,且出口贸易各有其自身的比较优势产品,国家间互补性关系仍占主导地位;共同的利益诉求,所处发展阶段相似,都有在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中谋求更大的话语权的要求。未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应该“密切协调,充分发挥相互间在资本、资源、市场、科技和人力资源上的优势互补性,不断提升经贸合作水平。 (2)国际金融体制改革将为金砖国家在全球治理中地位的提升创造新的机遇 金砖国家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在全球经济中的份额不断上升;但是,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却没有出现同步提高。原因在于,发达国家一直是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者,不会轻易地让渡权利。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为金砖国家改变格局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 国际金融危机清楚地向人们昭示了一个事实: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对危机的形成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进入后危机时代,改革全球金融体制已成为全球共识,金砖国家对于这一改革开始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格局,就必须建立一个真正的世界货币。从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看,应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的特别提款权在未来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这就需要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的投票权或份额。金砖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中的份额提升,都是以减少欧洲小国的份额为代价的。欧美大国的份额,尤其是美国的份额并没有改变。 (二) 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尽管“金砖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这主要是中国贸易地位的快速上升所致。“金砖国家”目前的经贸关系不够紧密,后危机时期金砖五国仍面临着许多共同的挑战: 第一、合作机制的模式、内涵仍在探索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联合应对金融危机的产物,合作机制建立伊始并没有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在合作机制的设计、未来合作的步骤等方面都没有明确。到目前为止,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是开放性的、非结盟的,因此也是比较松散的。如果仅停留在此层面的合作,金砖国家间的离散力将使得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未来生命力受到挑战。 第二、国家间的竞争性 金砖国家间存在贸易互补性,许多行业具有较高的互补性指数,合作潜力大。但是也应注意到,现实中的金砖国家贸易关系也存在较多的竞争,尤其是巴西和印度、巴西和南非、印度和中国、印度和南非之间的贸易竞争不仅产业数量多,而且竞争程度激烈。相似的发展阶段使得金砖国家在生产结构、贸易结构及在国际生产链中所处环节上都非常相似,这使得金砖国家之间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直接竞争。 第三、FTA 战略的挑战 目前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金砖五国也都参加了数量不等的区域合作安排,其中以自由贸易协定( FTA)形式为主。目前中国已经签订了9个FTA 协议,正在谈判

国家统计局――新中国政府统计历程.

新中国政府统计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即成立统计处。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成立国家统计局,着手创建全国统一的统计工作。在国民经济恢复的3年里,组织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工业普查,摸清了解放初期全国工矿企业的基本情况;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进行了工农业总产值和劳动就业两项调查;在国民经济的主要领域开始建立统计报表制度。统计工作为国民经济恢复和编制“一五”计划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1953年起,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为适应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1953年1月,政务院决定加强各级政府及各业务部门的统计机构和统计工作,并统一制定全国性的统计制度和统计方法。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迅速建立了统计机构,逐步建立健全主要专业统计制度。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和其他多项普查;1953年首次发布统计公报。统计工作与计划工作密切配合,按照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要求,收集统计资料,开展统计分析,为国家编制和检查计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大跃进”开始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作风被践踏,高指标、浮夸风盛行。在“左”倾错误思想和“全民办统计”、“统计大跃进”的口号指导下,统计工作的集中统一原则遭到破坏,中央及地方统计机构和人员被精简,一些重要统计数字严重不实,统计工作受到重大挫折。在此期间,一些统计人员坚持实事求是,对浮夸风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抵制。 1961年初,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2年4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统计工作的决定》(简称“四四决定”);1963年3月,国务院颁发《统计工作试行条例》。“四四决定”和《条例》的贯彻实施,使统计工作获得很大发展。在此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核实了“大跃进”期间主要统计数字,为中央进行经济调整提供了决策依据;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反映经济调整进程;加强综合平衡分析研究,为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提供参考;大力精简统计报表,加强统计调查管理;加强统计工作的集中领导,全国县以上统计机构全部单设。

金砖机制

"金砖机制"践行国际关系民主化促国 际体系转型 2013年03月22日来源:文汇报 中国新任国家领导人出席金砖国家德班峰会,使得这个完全由新兴国家创立的全球性合作机制再度成为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众所周知,金砖国家各国在政治制度、发展水平、意识形态、社会文化等领域存在很大差异,也存在着战略互信不足和全球市场竞争等问题,但共同的命运和历史使命却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并被冠之以“金砖国家”的名称。比如:它们都处于快速崛起的现代化进程中,都获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都面临着现有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的羁绊,在一些重大的国际问题上有着相同的观点和利益。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创立也反映出各国希望加强合作,确保自己的现代化崛起能够持续下去的愿望。当然,要保持目前的崛起势头,实现最后的全面崛起,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乍暖还寒的关头,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仍需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做出努力。 第一,增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内在凝聚力。作为一个新创建的合作机制,金砖国家无论在经济、政治还是其他方面都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凝聚力。各国政治状况和价值观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等使得它们在具体利益诉求上存在差异,从而也使得各国对金砖合作机制的心理预期不同,这不利于金砖各国在全球治理等问题上“劲往一处使”。虽然,经过前四轮的金砖峰会,各国就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提高新兴市场发言权、改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科技创新,乃至全球气候治理等都达成了一致,但除了金融领域外,围绕着这些共识而展开的实际步骤仍显单薄,还不足以让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成为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的重要载体。金砖国家之间的双边和多边经贸合作也并没有凸显出金砖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的特征,虽然中国是俄印巴等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但金砖国家之间的经贸联系并不比它们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密切,过于松散的经济联系显然不利于增强这个机制的凝聚力。只有加强经贸关系,建立开创性的贸易原则和条款,建立金砖国家之间的战略经济伙伴关系,才能将各国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也才能建立真正的凝聚力。比如,在金砖国家之间,在能源出口和进口国或原材料出口方和进口方之间,就像当年法德煤铁联营一样建立具体经济部门的共同体;再比如,就像美国打造TPP一样打造金砖国家战略经济贸易协定,等等。 第二,加强金融合作,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金砖国家机制赖以创建的一个最重要的动力就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不负责任的量化宽松政策,在2009年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首次首脑峰会上,金砖国家的声明就对改革现有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加强国际金融监督和监管发出倡议。经过历次峰会,金砖国家之间的金融合作不断细化,成员国间本币结算和贷款业务规模逐步扩大。在三亚峰会上,《“金砖国家”银行合作机制金融合作框架协议》获得通过,该协议规定,成员银行将进行发行债券,加强扩大本币结算等方面的合作,这对推动五国之间的贸易投资便利化非常有益。在2012年的第四届金砖峰会上,各国又签署了多边本币授信和多边信用保兑等两项协议,这进一步推进了金砖国家间的本币结算与贷款业务。金砖国家的财长还探讨了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可能性,预计这将成

金砖五国简介

金砖国家的概述 一.金砖国家的来源 一般认为,最早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的是美国高盛公司,2003年10月高盛公司发表了一份题为“与BRICs一起梦想的全球经济报告"。报告估计,到2050年,世界经济格局将会经历剧烈洗牌。全球新的六大经济体将变成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巴西、俄罗斯。“金砖四国”这个词是高盛公司的吉姆·奥尼尔于2001年首次提出的。“金砖四国”(BRIC)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文中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次提出“金砖四国”概念,囊括了全球最大的四个新兴市场国家。“金砖四国”(BRIC)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文中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 2010年11月二十国集团会议在首尔举行,南非在此次会议上申请加入“金砖四国”。 2010年12月中国作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轮值主席国,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四国”即将变成“金砖五国”,并更名为“金砖国家”(BRICS)。 吸收南非加入合作机制,也使“金砖四国”能够进一步加强同南部非洲各国的经贸关系。很多南非公司在南部非洲国家设有分公司,地缘接近;风俗相通,它们在这些相对不发达国家投资具有信息快捷、交易成本低的优势。如果四国投资和贸易能通过南非中转,回报率将显著提高。 除经济领域以外,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将有利于五国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联合国改革、减贫等重大全球性和地区性问题上协调立场,更好地建设一个公平、平衡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2013年,“金砖国家”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27%,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43%。据有关国际组织计,2009年五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16%,贸易额占全球贸易额的13%。根据2010年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方案,“金砖国家”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将大幅增加至13.1%,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份额将达到14.81%。 二.金砖国家走在一起的原因 “金砖国家”散布于亚、非、欧、美四大洲,国土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的27﹪,他们走在一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金砖国家”走到一起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金砖国家”的发展导致世界经济增长点多元化,成为国际经济关系民主化的自然推动力。“金砖国家”在改革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方面有相同的关切和主张,加强协调、携手合作是大势所趋,也成为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的新特点。换句话说,这也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反映。 其次,“金砖国家”走到一起是互利共赢的选择。五国虽国情各异,禀赋不同,但所处发展阶段相近,都面临保增长、保稳定、保民生的艰巨任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都会遇到调结构、护环境等相似的挑战或难题。“金砖国家”合作为他们交流发展经验、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宝贵平台。同时,“金砖国家”各

_金砖五国_的合作背景和前景

《国际政治研究》(季刊)2011年第2期 “金砖五国”的合作背景和前景 卢锋李远芳杨业伟 内容摘要“金砖五国”概念的提出及其合作机制的产生,是“金砖五国”等新兴经济体实力壮大并伴随全球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产物。中 国经济快速追赶和相对体量增长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在这个历史性转变 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如何处理几组关系,中国如何认识内部推进 改革转型与外部参与全球治理之间的关系,将以间接但却实质的方式对 “金砖五国”的合作前景产生深刻影响。 关键词国际政治经济学金砖五国经济追赶增量贡献全球治理 南非加入金砖国家,使这个新兴经济体组合从四国“扩容”为五国。“金砖五国”(BRICS)首脑2011年4月中旬在中国海南三亚会晤,峰会发表了《三亚宣言》,系统阐述金砖国家合作理念、方针及对国际重大问题看法观点,代表“金砖五国”合作机制化努力的最新进展。三亚峰会使“金砖五国”这个新兴经济体国家集团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焦点。 是什么因素把全球最具代表性新兴经济体大国推到一起谋求合作?“金砖五国”合作进程存在哪些有利因素和制约条件?这一合作机制未来发展前景如何?本文尝试以中国发展为视角探讨上述问题。虽然对象涉及国际政治关系和外交领 *卢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邮编:100871);李远芳: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博士后。(邮编:100871);杨业伟: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邮编:100871) **感谢陈英楠博士和陈思丞同学帮助收集部分数据资料并参与讨论。 1

域多方面复杂问题,本文将着重问题的经济背景和内涵。 金砖国家概念的提出及其合作机制产生,是“金砖五国”等新兴经济体实力壮大并伴随全球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产物。如今,“金砖五国”已成为决定全球经济格局基本力量,在增量贡献上已成为最重要增长极。在“金砖五国”中,中国相对规模和增量贡献最大,通常超过其他四国总和。如何处理几组关系,中国如何认识内部推进改革转型与外部参与全球治理之间的关系,将以间接但却实质的方式对“金砖五国”的合作前景产生深刻影响。 一、从“金砖四国”到“金砖五国” :缘起和进程金砖国家概念最早起于2001年高盛研究员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这份报告观察到2001年金砖国家标示的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四个新兴经济体较快增长事实,并在假设其较快增长势头持续的四种情形下推测新世纪最初十年全球增 长格局改变,推论以往G-7作为最大经济体代表构成将不可避免发生改变,全球经 济将进入包括 “金砖四国”(BRICs )的八国(G-8)或九国(G-9)时代。①2003—2004年,高盛研究团队进一步阐述上述命题,发表了题为《与“金砖四国”一起梦想:走向2050年之路》的研究报告。②报告认为,到21世纪前半期接近尾声时,“金砖四国”将跻身全球六个最大经济体之列,与当时六个最大经济体中 的美国和日本一起构成“新六强”。预测模型中包括人口规模、晚近时期经济增速、与发达国家相对差距等基本变量。该报告创造出的“BRICs ”这个缩写词,引用了巴西、 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k )类似,中文翻译再创造出“金砖四国”的概念。早在2003年,巴西总统卢拉就建议巴西、中国、俄罗斯、印度、南非展开五国对 话机制,虽然后来仅实现俄印巴三国对话。此后,“金砖四国”外长和领导人在联合国会议或其他国际会议期间曾多次聚会,2008年5月,四国外长在俄罗斯举行 会议。2009年6月16日 ,“金砖四国”领导人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举行首次正式会晤, 成为启动“金砖四国”合作机制的标志。首次峰会重点就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二十国集团(G20)峰会进程、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粮食安全、气候变化等重大紧迫问题交换了看法,讨论了“金砖四国”未来对话与合作的前景。叶卡捷琳堡次峰会声明呼吁各国和相关国际组织积极落 2 《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第2期 ① ②Jim O'Neill ,“Building Better Global Economic BRICs ,”GS Global Economics Paper ,No.66,30th No-vember 2001. Dominic Wilson and Roopa Purushothaman ,“Dreaming With BRICs :The Path to 2050,”Goldman Sachs Global Economics Paper ,No.99,1st October 2003.2004年,该报告扩展成一本小册子发表,参见Jim O'Neil ,et al.,Dreaming With BRICs :The Path to 2050,The Goldman Sachs Group ,Inc.,2004。

国家统计局文件

第十届全国统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选结果 (以得票数为序) 课题论文奖 一等奖 统计指数理论的发展与应用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徐国祥 统计调查质量的测度与评估方法兰州商学院傅德印 货币与金融统计国际接轨研究湖南大学许鹏 经济普查后行业常规年度统计数据修订方法研究国家统计局李强 我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统计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史代敏 复杂数据统计推断理论、方法及应用中国人民大学田茂再二等奖 统计思想研究浙江工商大学李金昌 统计数据发布标准化体系研究国家统计局谢鸿光 中国经济统计学科建设30年回顾与评论天津财经大学肖红叶 中国经济统计学60年中央财经大学邱东 中国西部森林资源生态补偿问题研究国家统计局康君 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范式的设计与阐释中国社会科学院李金华 缺失数据的统计推断方法与理论研究中国科学院王启华 城市可持续发展调控的可拓研究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凌亢 统计环比指数与季节调整方法研究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刘稚南 完善我国失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构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丁立宏 Model selection criteria for missing-data problems using the 云南大学唐年胜EM algorithm (运用EM算法处理缺失数据问题的模型选择准则) 中国分级抽样的方法研究及其数据模拟国家统计局张勇 我国R&D投入与使用政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袁卫 数据质量观、博弈与质量效应解析江西省统计局张启良 统计代理制研究湖南城市学院罗放华 西部大开发中“贫困陷阱”问题的经济计量模型及实证 河北大学顾六宝研究 统计数据质量及其公信力研究:基于公众参与的视角安徽财经大学宋马林

国家行业分类

中国行业新分类编辑 《财富中国》根据发达国家的行业界定与行业演变规则,对中国的行业进行新分类: 机构组织 政府机构,各国驻华行政机构,贸易公司,经济组织,协会,其他机构 农林牧渔 农业:粮食,豆类,蔬菜及制品,水果及制品,坚果,杂果,干果,咖啡,可可及制品,棉类,麻类,含油子仁,果仁,籽,食用菌,烟草,花木,竹木,藤苇,干草,木炭,植物提取物,动物提取物,动植物油,动植物种苗,家禽,牲畜,养殖动物,蚕茧,蚕丝,羽毛,羽绒,羊绒,生皮,毛皮,动物毛鬃,肠衣,禽蛋,饲料,饲料添加剂,肥料,农药,园艺用具,农用品,农用机械,林业设备及用具,畜牧养殖业设备及用具,渔业设备及用具,粮油加工机械,饲料加工机械,屠宰及肉类初加工设备,农副产品加工,木材加工,家具制造机械,其他 医药卫生 保健用品,减肥增重产品,个人保养,药材,中药饮片,康复产品,制药设备,医疗器械制造设备,计生用品,其他 建筑建材 房地产,市政工程:市政道路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建设,自来水输水工程,集中供暖、供热、供气工程,文教、卫生、体育、音乐等公益设施建设,纪念性建筑设施建设,各类建筑工程,木材板材,石材石料,水泥及制品,石灰,石膏,混凝土及制品,建筑玻璃,陶瓷,搪瓷及制品,塑料建材,金属建材,防水,防潮材料,耐火,防火材料,隔热,吸声材料,绝缘材料,特种建材,施工材料,砖,瓦及砌块,墙体材料,天花板,地板,门窗,壁纸,锁具,建筑装饰五金,管件管材,厨房设施,卫浴设施,涂料,胶粘剂,作业保护,活动房,堆垛搬运机械,建筑及相关设备,陶瓷,木工机械设备,搪瓷生产加工机械,工程承包,建筑装潢设计,其他 冶金矿产 金属矿产,有色金属,有色金属制品,有色金属合金,有色金属合金制品,稀土及稀土制品,黑色金属及制品,铁合金及制品,钢铁及制品,铸锻件,金属丝网,

深化金砖国家经济合作的对策思考(完成版)

深化金砖国家经济合作的对策思考引言:金砖国家(概况) 一、金砖国家经济合作的基础和优势 金砖国家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市场潜力巨大、发展模式各异、经 济互补性强、社会政治环境稳定、利益诉求相同、理念相近,具有开展经 济合作的巨大优势。 二、金砖国家经济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经济实力薄弱,经济结构不合理 尽管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但在产业结构、创新 能力、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都落后于发达国家。金砖国家的 整体经济实力仍与发达同家相距甚远。例如:2010年金砖国家的 GDP总量占世界GDP份额的17%,与西方发达国家占据半壁江 山还有很大差距。还要看到,“金砖国家仍具有发展中国家和转型 经济的特征,无论是经济社会结构还是政府治理结构,都存在着 结构质量和可持续能力问题。”中国和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属于粗放型,印度经济增长方式偏于集约型,巴西经济增长方式偏于粗放型;“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具有各自的特点,经济持续增长的制约因素也有所不同。例如,巴西、俄罗斯主要依赖出口

资源,经济结构不均衡;印度基础设施落后,制约经济发展;中国 经济发展过分依赖外部市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还不够突出,经济总量规模巨大,但是经济质量处于低端水平,产业结构亟待升级。此外,金砖国家都面临着通货膨胀、贫富差距拉大、内需不足、就业压力较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难题。 2.国家间存在竞争性 金砖国家都是新兴经济体,存在经济同构性,导致相互竞争, 贸易摩擦频繁发生。例如,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大国,都面临经济发展与资源紧缺的矛盾。随着中印贸易的发展,中印之间的摩擦开始增多,印度对中国商品实施反倾销愈加频繁。在铁矿石、石油等大宗商品定价权上金砖国家展开了激烈斗争,特别是中国与巴西围绕铁矿石价格、中国与俄国关于石油天然气贸易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谈判。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巴西、印度本国货币出现大幅贬值,为了维护本国利益,与中国争夺国际市场,巴西和印度曾强烈要求人民币升值。此外,金砖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仍是美日欧,都注重向发达国家出口商品和提供服务,因此,金砖国家之间必然会产生对发达国家市场的争夺。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前景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前景 摘要:“金砖国家”原是美国高盛公司提出的一个“投资概念”。近年来,金砖国家合作逐步加强,形成了包括领导人、外长、安全事务高级代表、常驻多边机构使节、智库、工商界、银行、农业、统计等多层次、多领域的会晤和合作机制,并日益在国际上彰显出它的重要性。 关键词:金砖国家经济合作前景 正文: 金砖国家是推动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新兴经济体蓝皮书》中指出,21世纪头十年,金砖国家整体平均增长率超过8%,远高于发达国家2.6%的平均增长率及4.1%左右的全球平均增长率。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10年超过60%,其中,仅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超过30%。金砖国家已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火车头。金砖五国人口近30亿,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砖国家作为消费市场的潜力将进一步显现,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空间也会更为巨大。 金砖国家是推动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国家间合作的重要力量 金砖五国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都是地区经济领头羊。五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市场受到较大冲击,而新兴经济体间的经贸往来则增长迅速。2001-2010年,五国间贸易额年均增速达28%,增长了15倍,达到近2300亿美元。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为五国共享发展经验、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难得的平台的同时,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合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金砖国家是推动国际秩序变革的重要力量 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与共同繁荣离不开合理、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现有国际经济秩序既不能满足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需求,也不能满足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要求改变传统经济格局和规则的呼声日益强烈。金砖国家的密切合作成为推动国际秩序变革的重要力量,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拥有更大发言权。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等框架内,金砖五国在粮食和能源安全、多哈回合谈判、气候变化、千年发展目标及国际金融体制等议题上密切合作,努力增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发挥了积极而有建设性的意义,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肯定。在金砖国家努力下,世界银行通过2010年4月的投票额改革,金砖国家的投票权总额增至13.1%。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金砖国家虽然总体经济实力增强,但从人均水平上看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2011年巴西人均GDP为10816美元,俄罗斯为10437美元,南非为7158美元,中国为4382美元,印度为1265美元。排名最靠前的巴西也只是世界第53位,印度才第134位。按照世界银行人均GDP1.2万美元的划分贫富标准,金砖国家还未进入富国行列。金砖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和历史背景差异较大,这也给五国间合作造成了一定困难。

金砖国家

金砖国家 金砖国家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这四个经济发展迅速的新兴国家,后南非加入金砖国家。 金砖国家的标志是五国国旗的代表颜色做条状围成的圆形,象征着“金砖国家”的合作,团结。金砖国家遵循开放透明、团结互助、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原则和“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国家精神,致力于构建更紧密、更全面、更牢固的伙伴关系。 2001年,美国高盛公司首次提出“金砖四国”概念,囊括了全球最大的四个新兴市场国家。金砖国家都是重要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有很多相似之处,对许多国际议题立场相近,对改革现有世界政治经济体制、建立更为平衡的全球治理体系有共同的要求。这些共同的利益和相近的立场是将各国凝聚在一起的向心因素。近年来,金砖国家合作已经形成以领导人会晤为引领,以安全事务高级代表会议、外长会晤等部长级会议为支撑,在经贸、财政、金融、农业、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禁毒、统计、旅游、智库、友城、地方政府合作等数十个领域开展务实合作的多层次架构。 金砖国家富有成效的合作,不但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也给成员国自身带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提高了成员国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意愿。2011年初,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巴西跃居世界第七大经济体。虽然“金砖国家”散布于亚、非、欧、美四大洲,但由于他们在改革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方面有相同的关切和主张,又各具优势,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 “金砖国家”的伙伴关系能为他们交流发展经验、破解发展难题提供了宝贵平台,也符合国际关系发展新特点。 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和南非等金砖国家(BRICS) 其人口和国土面积在全球占有重要份额,展现出强劲发展势头,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在世界发展版图中成为名副其实“闪闪发光的金砖”。但是,在全球化经济大调整时代,金砖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在欧债危机余波未平、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因素上升的大背景下,金砖国家受到不同程度冲击,出现经济增速放缓的迹象,同时还需应对增长模式转变、经济转型、城市化和老龄化等诸多问题。尽管如此,金砖国家经济前景仍被外界看好,有望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绿洲”,推动全球经济走向可持续发展。

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80%

国家统计局:中国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 80% https://www.360docs.net/doc/4517689539.html, 2011年12月21日14:15 国际在线 “十五”和“十一五”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比较图 四大区域比较图

国际在线消息:据统计局网站消息,统计局近日发布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顺利,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59.6%提高到2010年的80.1%。全国及各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报告全文如下: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1],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和各地统计研究部门对2000年~2010年全国及各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了统计监测。结果表明,过去的十年中,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努力克服了严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生产成本上涨、“非典”疫情、罕见的冰雪灾害与大地震、泥石流,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等众多不利因素的影响,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建设与自然环境保护态势良好。全国及各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顺利,实现程度由2000年的59.6%提高到2010年的80.1% 据最新统计数据分析,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2]达到80.1%,比2000年提高20.5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2.05个百分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六大方面: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资源环境的实现程度都有较大的提高(见表1)。 表1:2000-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在六大方面的实现程度 单位:﹪

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标准47347

[1]农、林、牧、渔业 [01]农业 [02]林业 [03]畜牧业 [04]渔业 [05]农、林、牧、渔服务业 [2]采矿业 [06]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0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0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9]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10]非金属矿采选业 [11]其他采矿业 [3]制造业 [13]农副食品加工业 [14]食品制造业 [15]饮料制造业 [16]烟草制品业 [17]纺织业 [1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9]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2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21]家具制造业 [22]造纸及纸制品业 [23]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 制 [2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2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 料加工业 [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 造业 [27]医药制造业 [28]化学纤维制造业 [29]橡胶制品业 [30]塑料制品业 [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 工业 [3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 工业 [34]金属制品业 [35]通用设备制造业 [36]专用设备制造业 [3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3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4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 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 用机械制造业 [42]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4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 收加工业 [4]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 供应业 [4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 应业 [45]煤气生产和供应业 [46]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5]建筑业 [47]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筑业 [48]建筑安装业 [49]建筑装饰业 [50]其他建筑业 [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51]铁路运输业 [52]道路运输业 [53]城市公共交通业 [54]水上运输业 [55]航空运输业 [56]管道运输业 [57]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 务业 [58]仓储业 [59]邮政业 [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 软件业 [60]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 务业 [61]计算机服务业 [62]软件业 [8]批发和零售业 [63]批发业 [65]零售业 [9]住宿和餐饮业 [66]住宿业 [67]餐饮业 [10]金融业 [68]银行业 [69]证券业 [70]保险业 [71]其他金融活动 [11]房地产业 [72]房地产业 [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73]租赁业 [74]商务服务业 [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 地质勘查业 [75]研究与试验发展 [76]专业技术服务业 [77]科技交流和推广服务业 [78]地质勘查业 [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 管理业 [79]水利管理业 [80]环境管理业 [81]公共设施管理业 [1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82]居民服务业 [83]其他服务业 [16]教育 [84]教育 [1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 福利业 [85]卫生 [86]社会保障业

中国如何发挥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的作用

中国如何发挥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的作用 一、金砖国家的由来 一般认为,最早提出“金砖四国”这一概念的是美国高盛公司。2003年10月高盛公司发表了一份题为“与BRICS 一起梦想的全球经济报告”。“金砖四国”这个词是高盛公司的吉姆·奥尼尔于2001年首次提出的。传统“金砖四国”(BRIC)引用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英文首字母。由于该词与英语单词的砖(Brick)类似,因此被称为“金砖四国”。南非加入后,其英文单词将变为“BRICS”,并改称为“金砖国家”。 二、金砖国家特点、宗旨及合作机制特点 1、金砖国家特点 金砖国家正成为当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的重要 载体。增加了新兴大国在南北对话中的分量,从而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金砖国家强调战略性务实合作。从新兴大国的整体利益出发,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通过对话和交流加深政治互信,成为国际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典范。以互利共赢为目标、以开放透明为前提、以机制建设为保障,拓宽合作领域,最大程度分享合作成果。金砖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当代国际力量对比的量变和质变进程,顺应了当代国际潮流的趋势,推动着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

合理的方向前进。 2、金砖国家的合作宗旨 (1)、在现有经济增长的基础上提高质量,并向全面、平衡和可持续方向发展。 (2)、建立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型伙伴关系,体现金砖国家群体的多元化、宽领域、跨地区和可塑性等的合作特色。(3)、加强金砖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内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包容性合作关系。 (4)、金砖国家在国际体系和平转型中提升话语权和规制权的同时,增加对国际社会的贡献,如应对气候变化、强化能源资源保障、加强地区合作等。 金砖国家合作的精神概括为:发展、伙伴、包容、贡献,集中体现金砖国家合作的发展导向、新型伙伴、包容而非排斥以及增加国际公共产品供给等特征。 3、“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特点。 1、新兴经济体之间开放性的对话和合作机制。 2、成员国增加互信、协调利益、拓展合作的沟通渠道。 3、成员国探讨国际问题、协调立场、解决分歧的交流平台。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正在演变为成员国之间增加互信、解决分歧、探讨全球重大问题的重要交流平台,它不同于传统的政治集团组织,是一个开放性的政治协商和对话机制,

金砖五国未来货币合作的方向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发达国家身陷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困境中,财政状况不断恶化,高债务和高赤字问题凸现,主权债务危机导致主要国际货币剧烈波动。美元是国际货 币体系的主导货币,也是主要国际计价、结算和储备货币,美元的无序波动导致改革国际 货币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成为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力量。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看,当发达国家受困于债务危机而经济低迷时,“金砖五国”逐渐 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2010年五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1 8%,贸易额占世界总量的15%,金砖国家的经济合作也不断加强。2011年4月1 3日“金砖五国”在我国三亚举行首次经贸部长会议,强调在相互贸易中实行本币结算。2011年5月16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出席中国巴西经贸合作研 讨会时指出,两国间直接贸易以本地货币结算或以一篮子国际货币为基础进行结算可以有 效消除国际汇兑体系扭曲的弊端。由此可见,加强货币金融合作是金砖国家的共同愿望。目前作为货币篮子发挥重要作用的主要有欧洲货币单位和特别提款权等。欧洲货币单位(EuropeanCurrencyUnit)是欧共体成员国中的10种货币组 成的货币篮子(Edison,1986),每种货币按该国在欧共体内部贸易中所占比 重和国民生产总值确定一个权数,然后计算出欧洲货币单位的价值,具有价值较稳定的特点,其重要功能是官方之间的清算和信贷手段。特别提款权(SDR)中主要包含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4种货币,其篮子货币权重根据该国出口和该国货币作为外汇储备数量 的大小确定,币值也相对较稳定,一般每5年调整一次。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范围内,特别提款权是基金组织的记账单位,成员国既可用它履行原先必须要用黄金才能履行的义务,又可以用它充当国际储备资产,还可以用它取代美元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 货币篮子作为记账单位和清算手段,一直是货币合作的重要形式。RobertMundell(1961)在20世纪60年代就探讨了各国之间的货币合作问题,为后来欧洲货币一体化奠定了理论基础。从现有文献看,单纯从篮子货币角度研究贸易结算货币的并不多,一般主要是从汇率制度选择的角度探讨篮子货币制度作为区域货币合作的形式,即研究一个区域钉住共同的货币篮子,并发展为货币同盟,欧元即为例证。实际上,篮子货币除了提供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外,也给经济体之间的货币合作提供了选择(IwanJ.Azis等,2008),如东亚国家如何加强货币合作,选择共同的篮子货币,为本地的贸易投资便利化服务。Hovanov等(2004)研究了不变的货币价值指数,构建了最小波动的货币篮子,并重新计算了IMF特别提款权,结果显示这种货币篮子比SDR的波动更小,由此该文还探讨了建立世界元篮子货币(worldcurrency)的可能。这些文献侧重于从货币制度选择角度研究篮子货币的权重,而本文研究货币篮子并非仅局限于汇率制度的选择,而是为“金砖五国”货币合作提供选择,通过找到稳定的货币篮子作为贸易结算货币,促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间的贸易和投资。因此,我们构建稳定的篮子货币不是为了货币一体化,而是为金砖国家双边贸易和直接投资服务,即作为共同的结算单位为金砖国家的实体经济服务。 一、关于金砖国家的货币篮子 (一)“金砖五国”的货币篮子模拟分析 对于“金砖五国”而言,如果确定将篮子货币作为结算货币,那么首先要确定每一种货币几何加权平均的权重,这个权重可以根据“金砖五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确定。为了剔除价格因素影响,我们选取的国内生产总值是基于同一不变价格水平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具体来说,首先计算每一个国家近3年(2008-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值,然后把5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值加总,最终得出每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