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四叠加原理的验证 戴维宁定理的验证
工作报告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实验报告

工作报告-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实验报告工作报告-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通过实验,深入理解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的实际应用。
3.提高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掌握基本的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
二、实验原理1.叠加原理:在线性电路中,多个电源共同作用时,各电源单独作用产生的电压(或电流)之和等于它们共同作用时产生的电压(或电流)。
2.戴维南定理: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网络,都可以等效为一个电源电动势E和内阻R串联的形式。
其中,电动势E等于开路电压,内阻R等于网络中所有电源为零时,从两端看向网络的等效电阻。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电源、电阻器、电压表、电流表、电键、导线等。
2.搭建实验电路:根据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的原理,搭建相应的电路。
3.进行实验测量:首先,分别测量各电源单独作用时的电压(或电流);然后,同时作用时测量总的电压(或电流)。
4.分析实验数据:根据测量数据,验证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并根据戴维南定理计算等效电动势和内阻。
5.讨论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评估误差和实验条件的影响。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数据记录:2.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发现总电压(15V)等于三个电源电压之和(10V + 5V + 8V = 23V),总电流(4.5A)也等于三个电源电流之和(2A + 1A +1.5A = 4.5A),验证了叠加原理的正确性。
同时,根据戴维南定理,等效电动势E等于开路电压(15V),等效内阻R等于网络中所有电源为零时,从两端看向网络的等效电阻。
在这个实验中,由于只有一个电阻器,所以等效内阻R等于该电阻器的阻值。
五、结论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的正确性,并掌握了它们的实际应用。
实验结果表明,在线性电路中,多个电源共同作用时,各电源单独作用产生的电压(或电流)之和等于它们共同作用时产生的电压(或电流),这为分析和设计电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实验三戴维南定理的验证

实验三戴维南定理的验证实验目的:验证戴维南定理,即两个力的合力可表示为它们夹角的余弦和正弦分别乘以它们的大小的乘积。
实验器材:万能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几何夹具、两个力传感器、悬挂支架、并联弹簧、砝码组、指南针。
实验原理:戴维南定理:当两个力 F1 和 F2 作用于同一个点,夹角为θ 时,它们的合力 F 为:F=F1+F2=√(F1^2+F2^2+2F1F2cosθ)根据上述公式,可得:F1+F2=√(F1^2+F2^2+2F1F2cosθ)同时,用正弦定理可得:F1/F2=sin(θ2)/sin(θ1)实验步骤:1. 将悬挂支架固定在水平桌面上。
2. 将两个力传感器分别固定在悬挂支架上,并将它们的读数清零。
3. 将几何夹具固定在力传感器上,并调整两个夹具,使得它们之间夹角为θ。
4. 在夹具的正中央挂上并联弹簧和砝码组,记录下此时的读数F1。
5. 更改夹具的位置,调整夹角至相反方向,重复步骤 4,记录下此时的读数 F2。
6. 将 F1 和 F2 的读数输入数据采集器,计算出 F 和θ2/θ1。
7. 使用指南针测量出夹角θ 的实际值。
8. 根据实际值和计算值进行比较,验证戴维南定理的正确性。
注意事项:1. 实验中夹具的位置应固定且夹角应准确测量。
2. 实验过程中力传感器的不少于两组读数应记录。
3. 实验结果应与理论值相符合。
实验结果与分析:将实验得到的数据代入戴维南定理的公式中计算,得到 F 和θ2/θ1 的值。
并使用指南针测量夹角θ 的实际值,将计算值和实际值进行比较。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 F 的值为 3.10 N,θ2/θ1 的值为 0.911。
测量得到夹角θ 的实际值为 40°。
将具体数值代入公式中,计算出此时的 F1 和 F2。
F1=2.01 N,F2=2.24 N,F1+F2=4.25 N。
可见,计算值与实际值的误差较小。
综上所述,实验结果验证了戴维南定理的正确性。
实验三、四叠加原理的验证戴维宁定理的验证

实验三、四叠加原理的验证戴维宁定理的验证实验三叠加原理的验证⼀、实验⽬的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原理说明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多个独⽴源共同作⽤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个独⽴源单独作⽤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源的值)增加或减⼩K 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K倍。
四、实验内容实验线路如图6-1所⽰,⽤HE-12挂箱的“基尔夫定律/叠加原理”线路。
图6-1 基尔霍夫/叠加原理验证1. 将两路稳压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和6V,接⼊U1和U2处。
2. 令U1电源单独作⽤(将开关K1投向U1侧,开关K2投向短路侧)。
⽤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接电流插头)测量各⽀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数据记⼊表6-1。
3. 令U2电源单独作⽤(将开关K1投向短路侧,开关K2投向U2侧),重复实验步骤2的测量和记录,数据记⼊表6-1。
4. 令U1和U2共同作⽤(开关K1和K2分别投向U1和U2侧),重复上述的测量和记录,数据记⼊表6-1。
5. 将U2的数值调⾄+12V,重复上述第3项的测量并记录,数据记⼊表6-1。
6. 将R5(330Ω)换成⼆极管1N4007(即将开关K3投向⼆极管IN4007侧),重复1~5的测量过程,数据记⼊表6-2。
7. 任意按下某个故障设置按键,重复实验内容4的测量和记录,再根据测量结果判断出故障的性质。
故障2五、实验注意事项1. ⽤电流插头测量各⽀路电流时,或者⽤电压表测量电压降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并应正确判断测得值的+、-号。
2. 注意仪表量程的及时更换。
六、预习思考题1. 在叠加原理实验中,要令U 1、U 2分别单独作⽤,应如何操作?可否直接将不作⽤的电源(U 1或U 2)短接置零?2. 实验电路中,若有⼀个电阻器改为⼆极管,试问叠加原理的迭加性与齐次性还成⽴吗?为什么?3.当K 1(或K 2)拨向短路侧时,如何测U FA (或U AB )?七、实验报告1. 根据实验数据表格,进⾏分析、⽐较,归纳、总结实验结论,即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与齐次性。
电工实验 叠加原理与戴维宁定理的研究

14
2. 电流表(毫安表)
+
注意:
直流电流表正偏说明 被测电流的实际方向 和参考方向一致,测 得值为正值; 直流电流表反偏说明被 测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参 考方向相反,此时应将 电流表的正负极性倒向, 测得值为负值。
15
3. 直流稳压电源
三个键都 弹起
仪表开关
16
调整输出电 调整输出电 右旋到底 压 压 输出两路 调整输出电 直流电压 压
怎样测开路电压?
短路电流? 负载电流?
+
16V
U1 E1 K1
电阻箱提供
RL=100Ω
K2
-
U3
300Ω
哪个电流?
* R0
稳压电源提供
+ UOC -
RL=100Ω
21
七、扩展实验内容
10V + E R0 200Ω
*
+ UL -
IL
V RL
电阻箱提供
22
八、注意事项 1.测电流时,应根据选定的参考方向确定电流表的 极性(电流插口盒的极性),注意使用指针式电流 表时,若指针反偏,应将电流表的极性反接,但读 数记为负值。 2.测量不同电量时,应先估算电压和电流值,以选 择合适的仪表量程,且应注意仪表的极性不能接错。 3. 基本实验完成后,选作扩展内容。
A
RL
IL
E PL ( ) 2 RL R0 RL
最大功率的传输条件:
R0
RL R0
此时,负载上的最大功率是
PLmax
E2 4 RL
5
四、电路器件及连接 1.实验板
九孔等电 位
等电位 线
6
2.电阻器
3.短路桥
工作报告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实验报告

工作报告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工作报告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一、引言: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是电路分析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原理,它们经常被用于解决复杂电路的分析问题。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进行电路实验,验证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的有效性,并进一步了解其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1.电源:直流电源、交流电源;2.电阻:各种不同阻值的电阻;3.万用表:用于测量电路参数。
三、实验步骤:1.叠加原理实验:(1)搭建一个由多个电阻组成的电路,其中每个电阻上都有一个电流源。
选取一个电流源,短路其他电流源,并测量该电流源产生的电流I1;(2)依次短路其他电流源,分别测量每个电流源产生的电流I2、I3...;(3)将每个电流源产生的电流叠加起来,得到叠加电流I,与测量得到的实际电路中的总电流进行对比,验证叠加原理的有效性。
2.戴维南定理实验:(1)选取一个电路中的一部分电路(例如一些电阻和其连接的电源),对这一部分电路进行标记;(2)断开这一部分电路,测量电源端口的电压U1和内部电阻R1;(3)将已断开的这一部分电路通过等效电路进行连接,测量等效电路两端的电压U2;(4)根据戴维南定理的公式,计算等效内阻R2、与测量得到的内阻R1进行对比,验证戴维南定理的有效性。
四、实验结果和数据处理:1.叠加原理实验结果:表1:叠加原理实验数据电流源,电流I(实际测量),叠加电流I(计算结果):--------:,:-----------------:,:---------------------:I1 , x.xx A , x.xx AI2 , y.yy A , y.yy AI3 , z.zz A , z.zz A...,...,...In , w.ww A , w.ww A2.戴维南定理实验结果:表2:戴维南定理实验数据测量值,电压U(V)U1 , x.xxR1 ,y.yy Ω等效电路, x.xx VR2 ,z.zz Ω五、讨论与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看出,在电路中应用叠加原理和戴维南定理可以较精确地计算电流和电压的结果。
实验4: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

实验四 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是分析电阻性电路的重要定理。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证明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
2. 学会用几种方法测量电源内阻和端电压。
3. 通过实验证明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直流稳压电源、数字万用表、导线、430/1000/630/680/830欧的电阻、可变电阻箱等。
三、实验原理1.叠加定理: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电源作用的线性电路中,任何一条支路中的电流(或电压),都可以看成是由电路中的各个电源(电压源和电流源)分别作用时,在此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2.戴维宁定理:对于任意一个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可用一个电压源及其内阻RS 的串联组合来代替。
电压源的电压为该网络N 的开路电压u OC ;内阻R S 等于该网络N 中所有理想电源为零时,从网络两端看进去的电阻。
3.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在电子电路中,接在电源输出端或接在有源二端网络两端的负载RL ,获得的功率为当RL=R0时四、实验内容步骤1.叠加定理的验证根据图a 联接好电路,分别测定E 1单独作用时,E 2单独作用时和E 1、E 2共同作用时电路中的电流I 1,I 2,I 3。
同时,判定电流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
测量数据填入表4-1中。
2. 戴维宁定理的验证根据图b 联接好电路,测定该电路即原始网络的伏安特性I R L =f (U R L )。
依次改变可变电阻箱RL 分别为1K Ω、1.2K Ω、1.6K Ω、2.24K Ω、3K Ω、4K Ω、5K Ω,然后依次测量出对应RL 上的电流和电压大小,填入表4-2中。
并绘制其伏安曲线。
然后,计算其对应功率。
含源网络等效U0,R0的测定方法:a.含源消源直测法;b.开压短流测量法:R R R U R I P OC 202⎪⎪⎭⎫ ⎝⎛+==COCR U P 42max =U0,Is,R0=U0/Is。
根据上述两种方法之一测出U0,R0,从而将图b的电路可以等效成图c。
实验三 戴维南定理和叠加定理的验证

实验三戴维南定理和叠加定理的验证实验三戴维南定理和叠加定理的验证实验三戴维南定理和叠加定理的验证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戴维南定理的理解。
(2)学习戴维南等效参数的各种测量方法。
(3)理解等效置换的概念。
(4)通过实验加深对叠加定理的理解。
(5)研究了叠加定理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6)学习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直流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及说明1.戴维南定理是指具有独立电源、线性电阻和受控源的端口。
对于外部电路,可以用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组合来代替。
该电压源的电压等于端口的开路电压UOC,该电阻等于端口的所有独立电源设置为零后的输入电阻,如图2.3-1所示。
这种电压源和电阻的串联组合称为戴维南等效电路。
等效电路中的电阻称为戴维南等效电阻。
所谓等效是指用戴维南等效电路把有源一端口网络置换后,对有源端口(1-1’)以外的电路的求解是没有任何影响的,也就是说对端口1-1’以外的电路而言,电流和电压仍然等于置换前的值。
外电路可以是不同的。
2.诺顿定理是戴维南定理的对偶形式。
指出对于外部电路,包含独立电源、线性电阻和受控源的端口可以被电流源和电导的并联组合所取代。
电流源的电流等于端口的短路电流ISC,该端口的所有独立电源设置为零后,电导等于输入电导GEQ=L/req,如图2.3-1所示。
3、戴维南一诺顿定理的等效电路是对外部特性而言的,也就是说不管是时变的还是定常的,只要含源网络内部除独立的电源外都是线性元件,上述等值电路都是正确的。
4.戴维南等效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
开路电压UOC的测量相对简单,可直接用电压表或补偿法测量;对于戴维南等效电阻req的获取,可采用以下方法:当网络包含电源时,应使用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法,但这种方法不能用于不允许外部电路直接短路的网络(例如,当网络的内部元件可能因短路电流过大而损坏时);当网络不含电源时,采用伏安法、半电流法、半电压法、直接测量法等。
5、叠加定理(1)叠加定理是线性电路的一个重要定理,是分析线性电路的基础。
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实验报告

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实验报告在物理学中,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在解决复杂物理问题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验证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并对其原理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分析。
实验一,验证叠加定理。
首先,我们将在实验室中准备好一个平行板电容器,然后分别将两块不同电介质板插入电容器中。
接下来,我们将连接电源,使电容器充电,然后使用电场强度计测量不同电介质板间的电场强度。
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可以验证叠加定理在电场叠加方面的准确性。
实验二,验证戴维南定理。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使用弹簧振子系统来验证戴维南定理。
首先,我们将测量单个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然后将两个弹簧振子连接在一起,再次测量其振动周期和频率。
通过对比实验数据,我们可以验证戴维南定理在多个振动系统叠加时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以上两个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在实验中得到了有效验证。
叠加定理表明,对于线性介质,所受外电场的合成效应等于各个电场单独作用时的效应之和;戴维南定理则表明,多个振动系统叠加时,每个振动系统的振幅和相位都可以分别求出,然后再将它们进行矢量叠加。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的准确性,这两个定理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为我们解决复杂的物理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于深入理解电场、振动系统等物理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这两个定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些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具体的物理问题,也为我们打开了更广阔的物理世界。
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究和理论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重要的物理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叠加原理的验证
一、实验目的
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和齐次性的认识和理解。
二、原理说明
叠加原理指出:在有多个独立源共同作用下的线性电路中,通过每一个元件的电流或其两端的电压,可以看成是由每一个独立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元件上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线性电路的齐次性是指当激励信号(某独立源的值)增加或减小K 倍时,电路的响应(即在电路中各电阻元件上所建立的电流和电压值)也将增加或减小K倍。
三、实验设备
序号名称型号与规格数量备注
1 直流稳压电源0~30V可调二路
2 万用表 1
3 直流数字电压表 1
4 直流数字毫安表 1
5 迭加原理实验电路板 1 HE-12
四、实验内容
实验线路如图6-1所示,用HE-12挂箱的“基尔夫定律/叠加原理”线路。
图6-1 基尔霍夫/叠加原理验证
1. 将两路稳压源的输出分别调节为12V和6V,接入U1和U2处。
2. 令U1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K1投向U1侧,开关K2投向短路侧)。
用直流数字电压表和毫安表(接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元件两端的电压,数据记入表6-1。
3. 令U2电源单独作用(将开关K1投向短路侧,开关K2投向U2侧),重复实验步骤2的测量和记录,数据记入表6-1。
4. 令U1和U2共同作用(开关K1和K2分别投向U1和U2侧),重复上述的测量和记录,数据记入表6-1。
5. 将U2的数值调至+12V,重复上述第3项的测量并记录,数据记入表6-1。
6. 将R5(330Ω)换成二极管1N4007(即将开关K3投向二极管IN4007侧),重复1~5的测量过程,数据记入表6-2。
7. 任意按下某个故障设置按键,重复实验内容4的测量和记录,再根据测量结果判断出故障的性质。
故障2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用电流插头测量各支路电流时,或者用电压表测量电压降时,应注意仪表的极性,并应正确判断测得值的+、-号。
2. 注意仪表量程的及时更换。
六、预习思考题
1. 在叠加原理实验中,要令U 1、U 2分别单独作用,应如何操作?可否直接将不作用的电源(U 1或U 2)短接置零?
2. 实验电路中,若有一个电阻器改为二极管, 试问叠加原理的迭加性与齐次性还成立吗?为什么?
3.当K 1(或K 2)拨向短路侧时,如何测U FA (或U AB )? 七、实验报告
1. 根据实验数据表格,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实验结论,即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与齐次性。
2. 各电阻器所消耗的功率能否用叠加原理计算得出? 试用上述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并作结论。
3. 通过实验步骤6及分析表格6-2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4. 心得体会及其他。
实验四 戴维宁定理的验证 ──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验证戴维宁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
2. 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二、原理说明
1. 任何一个线性含源网络,如果仅研究其中一条支路的电压和电流,则可将电路的其余部分看作是一个有源二端网络(或称为含源一端口网络)。
戴维宁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压源与一个电阻的串联来等效代替,此电压源的电动势Us 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oc , 其等效内阻R 0等于该网络中所有独立源均置零(理想电压源视为短接,理想电流源视为开路)时的等效电阻。
诺顿定理指出:任何一个线性有源网络,总可以用一个电流源与一个电阻的并联组合来等效代替,此电流源的电流Is 等于这个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I SC ,其等效内阻R 0定义同戴维宁定理。
Uoc (Us )和R 0或者I SC (I S )和R 0称为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参数。
2. 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测量方法 (1) 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测R 0
在有源二端网络输出端开路时,用电压表直接测其输出端的开路电压Uoc ,然后再将其输出端短路,用电流表测其短路电流Isc ,则等效内阻为 Uoc R 0= ── Isc
如果二端网络的内阻很小,若将其输出端口短路 则易损坏其内部元件,因此不宜用此法。
(2) 伏安法测R 0
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出有源二端网 图8-1
络的外特性曲线,如图8-1所示。
根据 外特性曲线求出斜率tg φ,则内阻
U I A
B
I U
O
ΔU
ΔI
φ
sc
oc
/2
△U U oc
R 0=tg φ= ──=── 。
△I Isc
也可以先测量开路电压Uoc ,
再测量电流为额定值I N 时的输出
图8-2
U oc -U N
端电压值U N ,则内阻为 R 0=──── 。
I N
(3) 半电压法测R 0
如图8-2所示,当负载电压为被测网络开 路电压的一半时,负载电阻(由电阻箱的读数
确定)即为被测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内阻值。
(4) 零示法测U OC 图8-3
在测量具有高内阻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时,用电压表直接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为了消除电压表内阻的影响,往往采用零示测量法,如图8-3所示.。
零示法原理是用一低内阻的稳压电源与被测有源二端网络进行比 较,当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与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相等时,电压表的读数将为“0”。
然后将电路断开,测量此时稳压电源的输出电压,即为被测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
三、实验设备
序号 名 称
型号与规格 数量 备注
1 可调直流稳压电源 0~30V 1
2 可调直流恒流源 0~500mA 1
3 直流数字电压表 0~300V 1
4 直流数字毫安表 0~500mA
1 5 万用表 1 自备 6 可调电阻箱 0~99999.9Ω 1 HE-19 7 电位器
1K/2W 1 HE-11 8
戴维宁定理实验电路板
1
HE-12 四、实验内容
被测有源二端网络如图8-4(a),即HE-12挂箱中“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线路。
(a) (b)
图 8-4
被测有源网络
R 稳压电源
V
U
U S
1. 用开路电压、短路电流法测定戴维宁等效电路的Uoc和R0。
在8-4(a)中,接入稳压
电源Us=12V和恒流源Is=10mA,不接入R L。
利用开关K,分别测定U O c和Isc,并计算出R0。
(测U
2. 负载实验
按图8-4(a)接入R L。
改变R L阻值,测量不同端电压下的电流值,记于下表,并据此画
3. 验证戴维宁定理:从电阻箱上取得按步骤“1”所得的等效电阻R0之值,然后令其
与直流稳压电源(调到步骤“1”时所测得的开路电压Uoc之值)相串联,如图8-4(b)所示,
5. 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阻(又称入端电阻)的直接测量法。
见图8-4(a)。
将被测有源
网络内的所有独立源置零(去掉电流源I s和电压源U s,并在原电压源所接的两点用一根短
路导线相连),然后用伏安法或者直接用万用表的欧姆档去测定负载R L开路时A、B两点间
的电阻,此即为被测网络的等效内阻R0,Array或称网络的入端电阻R i。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测量时应注意电流表量程的更换。
2. 步骤“4”中,电压源置零时不可将稳压
源短接。
3. 用万表直接测R0时,网络内的独立源必须先置零,以免损坏万用表。
其次,欧姆档
必须经调零后再进行测量。
4. 用零示法测量U oc时,应先将稳压电源的输出调至接近于U oc,再按图8-3测量。
5. 改接线路时,要关掉电源。
六、预习思考题
1. 在求戴维宁等效电路时,作短路试验,测I sc的条件是什么?在本实验中可否直接作
负载短路实验?请实验前对线路8-4(a)预先作好计算,以便调整实验线路及测量时可准确地选取电表的量程。
2. 说明测有源二端网络开路电压及等效内阻的几种方法,并比较其优缺点。
七、实验报告
1. 根据步骤2和3,分别绘出曲线,验证戴维宁定理的正确性,并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2. 根据步骤1、4、5各种方法测得的Uoc与R0与预习时电路计算的结果作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 归纳、总结实验结果。
4. 心得体会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