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虻

合集下载

黑水虻的养殖方法

黑水虻的养殖方法

黑水虻的养殖方法黑水虻(family Stratiomyidae)是一种昆虫,也被称为龟甲虻。

其个体较大,体长约1~2.5厘米,身体呈现深绿色、蓝色或黑色。

黑水虻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优质蛋白源,被广泛用于鱼、家禽和动物的饲料添加剂,也可以作为有机肥料;同时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黑水虻的养殖十分容易,不需要大面积场地和复杂设备。

下面我们将介绍黑水虻的养殖方法,供有意者参考。

1. 选择养殖器具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养殖容器。

黑水虻通常在较大的塑料、木质或草制容器中生长,也可以在常规的蚕室、鸡笼、养殖箱、树干等处养殖。

可以将容器大小和数量根据养殖的规模进行选择。

2. 繁殖材料黑水虻的繁殖材料主要包括垃圾、动物尸体和养殖废弃物等。

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可以添加一些酵母、麸皮等物质,增加黑水虻的产量和营养及快速成长的速度。

3. 养殖环境黑水虻通常在温度在15~30℃之间、湿度在40%~80%之间的环境中生长。

需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光照和温度控制,避免养殖器具过热或过冷。

4. 黑水虻的繁殖及饲养黑水虻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黑水虻的幼虫添加至添加了养分的废物中,让它们自动吞食杂质并繁殖;另一种是将黑水虻的成虫与含有繁殖条件的杂质及营养物质的废物混合,在一定时间内培养黑水虻的繁殖。

一般建议采用第二种方式,更加方便和简单。

黑水虻的幼虫需要适时地补充食物和适当的水分。

在此期间,需要监测容器温度和湿度的变化,保持较稳定的适宜环境。

当幼虫发育成熟后,会开始脱变成蛹状态。

成虫需要定期补充养料,并定期清理养殖器具。

需要定期更换繁殖材料,避免杂质和细菌滋生,保持容器的清洁卫生。

5. 采收黑水虻的采收期一般为黑水虻幼虫经过3个星期变成蛹,再经过5~6天到成虫羽化。

在此期间,会有大量的幼虫和蛹出现,需要进行采收。

采收的方法一般是倒出养殖容器中的杂质和虫体,进行筛选和分离,将幼虫、蛹和成虫分开存放。

幼虫和蛹可以进行烘干、冻结或加工成饲料或有机肥料,成虫则可以直接供食或加工成食品、饲料或药用。

用最简单的方法养黑水虻

用最简单的方法养黑水虻

用最简单的方法养黑水虻养黑水虻是一项简单而有趣的活动。

黑水虻是一种小型的昆虫,外形酷似蚊子,但更纤细,身体呈黑褐色。

它们在自然界中常见于湿地、树枝上和水面上。

养黑水虻可以观察到它们的生活习性,同时也可以为生态环境做出贡献。

下面将介绍一些最简单的方法来养黑水虻。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基本的器材和材料。

主要包括一个透明的玻璃容器,可以是玻璃瓶或玻璃缸,容器的大小取决于个人的需要;清水;日光灯或自然阳光;一些植物和植物碎屑。

其次,选择一个适合的养虻环境。

黑水虻适应性很强,可以在室内或室外环境中生活。

如果是室内养殖,选择一个明亮但不直接暴露于阳光照射的位置。

如果是室外养殖,选择一个半阴凉且有些湿润的地方会更好。

然后,将清水倒入玻璃容器中。

水的数量可以根据容器的大小来确定,一般来说,水的深度应该是容器高度的三分之一至一半。

保持容器内的水干净,定期更换或添加新鲜的水。

接下来,可以放入一些植物和植物碎屑。

黑水虻是以腐殖质为食的,所以添加些植物碎屑可以为它们提供食物。

同时,植物也可以提供一定的隐蔽和觅食场所。

一些常见的植物碎屑包括落叶、树枝和草叶。

将植物碎屑均匀地分布在容器的底部。

然后,等待一段时间,黑水虻会自动来到容器中。

它们会在水面上产卵,并在水中孵化。

黑水虻的孵化过程一般需要一到两个星期。

在这期间,保持容器的水干净是很重要的。

如果观察到虻蛹的存在,说明孵化成功。

最后,要保持适宜的环境条件。

黑水虻是生活在湿润环境中的昆虫,所以要确保容器中的水始终保持湿润。

可以根据需要适时添加适量的水。

此外,黑水虻也需要一定的光照。

如果是室内养殖,可以在容器周围放置一盏日光灯,保证它们有足够的光照。

如果是室外养殖,选择一个半阴凉的地方,并确保容器不会受到强烈的阳光直射。

总结起来,养黑水虻是一项简单而有趣的活动。

只需要准备透明玻璃容器和清水,再加上一些植物碎屑,就可以开始养殖了。

保持容器内的水干净和湿润,并提供适量的光照,黑水虻就会在观察养殖过程中展现出它们的生活习性。

黑水虻养殖技术研究

黑水虻养殖技术研究
养殖疾病和防治
常见疾病及症状:描述黑水虻可能患有的疾病及其症状,如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等。
预防措施:介绍预防黑水虻疾病的方法,如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消毒等。
治疗方法:介绍治疗黑水虻疾病的方法,如药物治疗、生物治疗等。
疾病传播途径:分析疾病的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水传播等。
黑水虻的繁殖技术
04
繁殖原理和过程
黑水虻幼虫可作为高蛋白饲料
在环保上的应用价值Fra bibliotek黑水虻幼虫产生的虫砂可以作为有机肥料
黑水虻幼虫可食用有机废弃物
黑水虻成虫可生物指示
黑水虻能够减少垃圾处理费用
在食品上的应用价值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黑水虻幼虫可加工成高蛋白饲料
黑水虻虫卵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黑水虻成虫可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
繁殖疾病和防治
常见疾病及症状:介绍黑水虻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疾病及其症状
疾病原因及传播途径:分析黑水虻疾病产生的原因及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提供针对黑水虻疾病的预防措施
治疗方法:介绍针对黑水虻疾病的治疗方法
黑水虻的应用价值
05
在农业上的应用价值
黑水虻成虫可控制害虫
黑水虻幼虫可处理有机废弃物
黑水虻成虫可制成生物肥料
黑水虻可用于生产昆虫蛋白粉等食品添加剂
黑水虻的未来发展前景
06
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
市场需求:黑水虻养殖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发展趋势:黑水虻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将推动其未来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政策支持:政府对黑水虻养殖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将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产业链完善:黑水虻养殖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将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空间

黑水虻养殖分析报告

黑水虻养殖分析报告

黑水虻养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前,黑水虻养殖在中国、印 度、泰国等国家已经得到广泛 应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的重视,黑水虻养殖将有望成 为一种重要的生态农业模式。
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将是未来 黑水虻养殖发展的关键,包括 品种选育、养殖技术优化、产 品深加工等方面。
02
黑水虻养殖技术
04
黑水虻养殖前景展望
市场前景分析
市场需求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有机废弃 物处理需求的增加,黑水虻作为 一种高效、环保的有机废弃物处 理生物,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产业链拓展
黑水虻养殖可以延伸产业链,如 生产昆虫蛋白饲料、生物肥料等, 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
区域发展
不同地区可以根据当地资源条件 和市场需求,发展具有区域特色 的黑水虻养殖产业。
黑水虻养殖分析报 告
CATALOGUE
目录
• 黑水虻养殖概述 • 黑水虻养殖技术 • 黑水虻养殖效益分析 • 黑水虻养殖前景展望 • 结论与建议
01
黑水虻养殖概述
黑水虻简介
黑水虻是一种腐食性昆虫,属于双翅目水虻科,具有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食 性广泛等特性。
黑水虻幼虫被称为“凤凰虫”,成虫为黑色或深褐色,体长10-15毫米,具有飞翔 能力。
对策建议
01
02
03
政府应加大对黑水虻养 殖业的扶持力度,提供 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加强黑水虻养殖技术的 培训和推广,提高养殖 户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建立黑水虻养殖行业协 会或合作社,加强行业 管理和协作,提高整体
竞争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2
黑水虻养殖技术已经成熟,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和改 进,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黑水牤的养殖方法

黑水牤的养殖方法

黑水牤的养殖方法
黑水虻,这可是个神奇的小生物啊!想要养好黑水虻,那可得好好下一番功夫呢!
先来说说它们的生活环境吧。

黑水虻喜欢温暖潮湿的地方,就像我们喜欢待在舒服的家里一样。

所以要给它们准备一个合适的场地,不能太干燥也不能太潮湿,这可得把握好度。

场地要保持干净整洁,可不能脏兮兮的,不然黑水虻也会不开心的呀!
然后就是食物啦!黑水虻不挑食,很多有机废弃物都能成为它们的美食,这多好养活呀!但也不能随便乱喂哦,得保证食物的质量。

就好比我们吃饭,也得讲究营养均衡不是?把那些餐厨垃圾、畜禽粪便等合理地喂给它们,它们就能茁壮成长啦!
黑水虻的繁殖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呢!它们产卵可积极了,只要条件合适,那卵可是一批又一批地出来呀!这时候就要细心呵护这些小卵啦,给它们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让它们顺利孵化。

想想看,看着这些小小的黑水虻一点点长大,是不是很有成就感?这就像看着自己种的花儿绽放一样开心呢!而且黑水虻还有大用处呢,它们能把那些垃圾变废为宝,这多厉害呀!这不就相当于它们是环保小卫士嘛!
养黑水虻真的不难,只要用心去对待它们,它们就会给你带来惊喜。

不用花费太多的精力和金钱,就能收获满满。

这难道不比养一些娇贵的宠物更有意思吗?不用每天带它们出去遛弯,也不用担心它们会生病。

只要做好基本的工作,它们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所以啊,还等什么呢?快来加入养黑水虻的队伍吧!让我们一起为环保事业出一份力,让这些小小的黑水虻发挥出大大的作用!。

黑水虻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黑水虻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黑水虻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黑水虻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因外形特殊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黑水虻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首先,需要了解养殖环境和饲养需求,如温度、湿度、饲料等。

其次,需要了解黑水虻的繁殖方式和生命周期。

最后,要掌握黑水虻的常见疾病防治方法,以确保养殖过程顺利。

开头段落:黑水虻因其特殊的外形和寄生翅膀而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昆虫爱好者喜欢养殖的对象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黑水虻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希望能为爱好者提供参考。

正文:首先,养殖环境是养殖黑水虻的重要考虑因素。

黑水虻对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要求,适宜的生活环境可以提高其繁殖成功率。

一般来说,25-30摄氏度的温度和60-80%的相对湿度是黑水虻生长繁殖的较好环境条件。

饲养容器也需要保持清洁,定期更换底部的食物和减少分解产生的异味。

饲养时可以使用透明的容器来观察黑水虻的生长状况。

其次,了解黑水虻的食物需求也是重要的。

黑水虻主要以腐烂的有机物为食,在饲养时,可以以水果、蔬菜、发酵后的食物残渣等作为食物来源。

食物要保持新鲜,并定期更换,以保证营养均衡。

此外,还可以在饲养容器中放置一些过熟水果,吸引黑水虻前来觅食。

繁殖方面,黑水虻属于有性繁殖。

一对成虫交配后,雌虻会在土壤中产卵。

卵期一般为3-10天左右,成虫羽化需要大约15-20天。

为了确保黑水虻的正常繁殖,需要掌握好交配的时间和频率,同时要留意母虻的产卵情况。

在养殖黑水虻过程中,也需要关注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常见的疾病主要包括蛆核病、获地虫病和蝇出针螨病等。

为了防止疾病发生,可以在饲养容器中放置一些适量的酒精,以减少昆虫的数量。

同时,保持饲养容器干燥,并及时清除死亡和受感染的个体,避免病菌传播。

结尾段落:黑水虻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了养殖环境、饲养需求、繁殖方式和疾病防治等方面。

通过了解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养殖黑水虻,观察它们的生长变化,同时也能增加自己对昆虫生态的认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黑水虻繁殖较为简单,但依然需要制定合理的养殖计划和控制条件,确保其健康生长。

黑水虻 成分

黑水虻 成分

黑水虻成分【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2.黑水虻的定义和特点3.黑水虻的成分及其作用4.黑水虻的利用和研究进展5.结论正文【引言】黑水虻是一种广泛分布在全球的昆虫,尤其在我国有着丰富的资源。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黑水虻的各种成分及其作用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这使得黑水虻在医药、农业和环保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对黑水虻的成分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我们更好地利用这一宝贵资源提供参考。

【黑水虻的定义和特点】黑水虻,学名为 Agria macrophthalma,属于双翅目、水虻科。

黑水虻体型较大,体长约 15-20 毫米,成年个体呈黑色,翅膀透明。

黑水虻有着较强的繁殖能力,且食性广泛,可以以各种动植物的尸体、排泄物和腐烂物质为食。

这些特点使得黑水虻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帮助净化环境,还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黑水虻的成分及其作用】黑水虻体内含有多种成分,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等。

这些成分中,蛋白质和氨基酸是黑水虻的主要营养成分,可以为动物提供良好的蛋白质来源。

脂肪酸和矿物质则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黑水虻还含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多糖、抗菌肽等,这些物质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菌和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

【黑水虻的利用和研究进展】随着对黑水虻成分的深入研究,黑水虻在医药、农业和环保等领域的应用逐渐得到推广。

在医药领域,黑水虻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可以用于开发新型药物或保健品。

在农业领域,黑水虻可以作为优质的动物蛋白饲料,提高畜禽的生长性能和抗病能力。

在环保领域,黑水虻可以帮助分解有机废物,减少环境污染。

【结论】黑水虻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资源的昆虫,其成分的多样性和生物活性使得其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黑水虻养殖

黑水虻养殖

黑水虻养殖简介黑水虻(scientific name)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区。

以其特殊的吸血生活方式而闻名,黑水虻常常寄生于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身上,并从其血液中获取营养。

由于黑水虻数量庞大且寄生效果显著,养殖黑水虻已成为一种独特的农业产业。

本文将介绍黑水虻养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养殖环境黑水虻适应性强,可以在各种环境中生存。

然而,在养殖黑水虻时,我们仍然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以提高其繁殖和寄生效果。

温度和湿度黑水虻对温度和湿度有一定的要求。

养殖环境的温度应保持在20-25摄氏度之间,湿度应保持在60-80%之间。

通过保持合适的温湿度,可以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促进黑水虻的繁殖和寄生能力。

光照黑水虻对光线的要求较低,适宜的光照条件是阴暗或微光。

过强的光线可能会对黑水虻的生存和寄生效果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应尽量避免养殖环境中的强光照射。

饲料和水源黑水虻主要以血液为食,因此需要提供充足的饲料源。

养殖中可以使用人工培养的无害昆虫,如蝇虫等,作为黑水虻的饲料。

此外,为了维持养殖环境的湿度,还应提供充足的水源,可以使用浸湿的海绵或喷雾器来供给水分。

养殖步骤养殖黑水虻的步骤相对简单,但有一些关键的注意事项需要遵循。

1.准备养殖容器:选择合适的容器,可以使用大型塑料容器或玻璃瓶作为养殖容器。

容器的底部需要加入适量的水以维持湿度。

2.添加饲料:将人工培养的昆虫作为黑水虻的饲料放入养殖容器中。

确保饲料足够丰富,以满足黑水虻的营养需求。

3.选择合适的虻群:从健康且数量合适的黑水虻中选择适当数量的个体放入养殖容器。

注意,过多的黑水虻可能导致养殖环境过于拥挤,影响虻群的寄生效果。

4.维持合适的温湿度:根据前面提到的温湿度要求,调整养殖环境中的温湿度,以提供最适宜的生存条件。

5.定期观察和清理:定期观察养殖容器中的黑水虻群体,清理死去的虻体和其他杂质,以保持清洁的养殖环境。

6.监测和控制疾病:及时发现和控制虻群中的疾病是养殖过程中的重要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水虻
粪便、厨余垃圾处理
用途:生物柴油、鸡鸭鱼饲料(锦鲤、斗鱼、罗非鱼等等)、虫粪有机肥\土壤改良(对比发酵肥、金龟粪便、蚯蚓肥等)、有机钙硒补充剂、昆虫食品(土豆猪肉味)、抗生素(乙二酸类、防御素)
幼虫
食物含水量75%-85%
1000 Lux的碘钨灯光照射
餐厨垃圾5天内
25-43摄氏度,37-38度最佳,
适宜的每日投喂量为151 mg·larva-1·d-1(每天每条幼虫投喂毫克量),达到垃圾湿重减重38.7%,干重减重56.6%,产虫率 111.5 g·kg-1。

6.当每日投喂量为130mg·larva-1·d-1,幼虫密度在一定范围内(4.3~14.7 larvae·cm-2,每平方厘米幼虫条数)时,幼虫密度对黑水此幼虫处理易腐垃圾减量和产虫率影响很小,垃圾减重(湿重)为37%~48%,减重(干重)为41%~50%,产虫率为130~150g·kg-1。

(利用黑水虻处理农村易腐垃圾技术研究_张铭杰)
7日龄幼虫饥饿40 d内复食,其预蛹率未受到影响
当每吨养殖料中投加100 g虫卵时,鲜虫产量最大;另外,虫卵添加量越大,黑水虻幼虫对餐厨垃圾的生物转化速率越快.说明每吨养殖料投加100 g虫卵时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加大虫卵投加量可以缩短餐厨垃圾的处理周期,黑水虻生物转化技术对餐厨垃圾的减量化水平最高约为79%。

(黑水虻虫卵添加量对餐厨垃圾生物转化的影响_徐春笑)黑水虻转化有机废弃物时,每天都对有机废弃物有一定程度的降解和消耗,直到幼虫发育至预蛹阶段。

幼虫阶段的净消耗在第11 天下降(1.05 mg),第 14 天时达到最大值(1.72 mg)
人们评价了食品废弃物中水分含量对幼虫生长和生存的影响。

研究人员在温控转鼓反应器中将不同含水率(70%、75%和 80%)的食品废弃物分别喂给黑水虻幼虫。

在 70%和75%的含水率下,通过 2.36 mm 筛子,可有效地分离出残留中的昆虫。

然而,在 80%的含水率下,对残渣进行筛选是不可行的。

另一方面,减少食物废弃物的水分含量会减慢幼虫的生长。

因此,残渣的筛分效率与幼虫生长速率之间存在平衡关系。

此外,幼虫存活率不受食物废弃物含水率的影响,使用温控转鼓反应器,所有处理组的幼虫存活率均达到 95%以上(Cheng et al.,2017)。

研究人员用黑水虻转化处理食品垃圾,从 10 吨的输入物中生产出了 300 kg 干幼虫和 3 346 kg 堆肥。

黑水虻在华南地区 1 年有 9 ~ 10 世代,以老熟幼虫越冬,通常在 3 月初成虫开始羽化,至 12 月下旬都能见到成虫产卵。

世代历期约 35 d 左右,但随着环境的适合度而有很大改变,实际上,黑水虻在适宜条件下 28 d 就能完成一代,而在非适宜条件下则有可能需要 8个月,其中,蛹期的弹性最大,从 1 周至 6 个月不等。

成虫羽化后即能交尾,约
2 ~
3 d 后开始产卵, 单雌产卵量约 900 粒,聚产。

雌成虫寿命约8 ~ 9 d, 雄成虫约6~ 7 d,性别比约为1 ∶1 。

成虫有访花习性,以植物的汁液和蜜露为食。

成虫通常的栖息地为有矮灌木的绿地,雌成虫寻找新鲜的有机质作为产卵场地,并将卵产在有机质附近的干燥缝隙中。

幼虫共有 6 龄,自 3 龄之后取食量增大,6 龄后进入预蛹期,从乳白色转为深褐色,并从取食环境中迁出,寻找干燥、阴凉、隐蔽的化蛹场所,有明显的趋缝性。

黑水虻的雌成虫通过气味寻找适合产卵的场所,因此,只需要在户外堆积一些引诱产卵的有机物,就能培养出一个相当数量的实验种群。

通常的做法是在室外彻一个水泥池,池中堆积一些猪粪,然后做一些防雨措施,让黑水虻的成虫自由产卵,约一个月后就能在池中收
获成熟的水虻幼虫用于实验和观察,此种方法也可用于大规模的水虻养殖。

(黑水虻的生物学特性及营养价值,安新城2007)
卵的历期因季节、地区和温度差异而变化,一般4~14d。

阿根廷黑水虻的卵孵化需要4~6d;在新西兰的室温下,黑水虻的卵在2月需要5d孵化,在4月需要7~14d孵化;黑水虻的卵在24℃需要4.3d孵化,72h时出现红色眼点,84h时出现胚胎的运动。

在孵化前2h,卵壳变得柔软和半透明,可以清晰地辨认出幼虫的性状,可以看见幼虫的体节、主要的气管干和着色的头部、单眼等。

孵化一般在10min内完成,幼虫使用上颌钩在卵壳上打洞,头先从洞中出来,并利用上颌钩帮助身体运动,由薄膜状透明的卵壳中脱出。

2)幼虫。

幼虫有6个龄期,通过腹部侧面一排排直立刚毛和牙状突起介导进行波浪状移动。

刚孵化的幼虫呈乳白色,头部栗色,大小约1.8mm×0.4mm,1~4龄幼虫体色均为乳白色。

实验室饲养黑水虻在卵孵化11d后进入5龄,蜕皮1~2d后,表皮变得粗糙,体色黑或灰黄。

卵孵化后18d进入6龄幼虫即预蛹,幼虫体色完全变黑,软毛变得长而粗糙,头部更加几丁质化,单眼突出,口器简化和固化,即使长期缺乏水分,这一龄期的幼虫仍然能够存活。

在21~28℃的变温环境里,预蛹可以存活2周至5个月。

3)蛹。

黑水虻在幼虫表皮蜕即围蛹壳内度过蛹期,蛹期在室内恒温下大约需要9~10d。

在化蛹、前,预蛹垂直排列在饲料中,将头部突出饲料的表面。

化蛹后,表皮变得更加坚硬,腹部的末端两节弯向腹面。

羽化时,头部和第一胸节的表皮蜕脱落,并在第2和3节中间裂开,便于成虫爬出,一般产卵后50d可见到第一头成虫羽化。

21~23mm的蛹羽化出的雌虫较多,而17~18mm蛹羽化出的雄虫较多。

4)成虫。

黑水虻成虫体型较大,体长可达13~20mm。

头部黑色,在眼的附近有数量不等的微黄色小点,头顶宽阔,具有2个平坦的瘤状突起。

触角具有竹片状的顶端,小盾板无突起,腹部第2节呈微透明的乳白色,与背面、侧面和中间的黑线分离,雄虫的白色部分较窄,雌虫的白色部分较宽,并且延伸到顶部的边缘,呈三角形,是脂肪体存在的场所。

翅无花斑,活成虫具有蓝色的金属光泽,死后褪色成微暗色。

跗节、基节和第3胫节呈现出显著的乳白色。

黑水虻雌雄成虫的触角形状一致,2个复眼分开,雄虫比雌虫小,可以通过生殖器官区分雌雄。

雄虫比雌虫早羽化1~2d,成虫在只供水的条件下可存活10~14d。

在野外,黑水虻成虫主要依靠体内储存的脂肪维持生命,野生成虫体内脂肪含量占干物质的35%。

雌虫羽化后2d出现卵母细胞,交配后2d产卵。

在野外,成虫产卵后体内脂肪耗尽,即死亡。

黑水虻雌虫若不能在羽化后及时交配,将影响到卵块的大小,因为卵母细胞会被重新吸收用于支撑呼吸作用。

(黑水虻研究进展,刘宏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