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疏导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疏导
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疏导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

脑卒中又称中风、急性脑血管病。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其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均高,约10~14%患者死于急性期,抢救成功后的致残率为80%,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瘫、失语、吞咽困难、认知障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常伴有精神忧郁、焦虑等心理障碍。中风后及时采取正确的康复措施,通过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可以改善和恢复肢体运动功能、言语功能等,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部分人能恢复工作。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资料统计,中风患者经正规康复治疗后,第一年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高达60%,在复杂活动中需要别人帮助者仅占20%,需要较多帮助者15%,完全依靠只占5%,另外在工作年龄患者中,在第一年有30%的患者可以恢复工作。脑卒中后是否进行康复治疗后果是大不相同的,康复介入时间的早晚效果也完全不同,早期康复治疗可使恢复进程加快,在缺血性脑卒中时,只要病人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是安全、可靠、有效和可行的,临床实践证明3个月内康复效果最好,1年内康复训练仍然有效,关键在于方法正确。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张巧俊 国内外临床实践均证明,康复治疗对降低卒中患者的残疾率十分重要,如果患者没有进行规范的康复治疗,在自然恢复过程中因缺乏正确的肢体运动模式的指导,患者不仅有肢体瘫痪,重者合并肌肉萎缩,关节挛缩畸形,长期卧床者合并肺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常产生各种误用、废用综合症,不仅恢复时间长,而且给后期的康复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一些不正规的治疗、训练使患者学会了错误的运动模式,给正规的康复训练带来困难,不仅造成了经济浪费又错过了治疗时机,真是令人痛惜。因此,患了中风偏瘫的患者宜尽早到医院康复科,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进行治疗、训练。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分为卧床期、离床期和步行期3个阶段,通过综合、灵活运用各种康复治疗手段,可以使病人的肢体功能恢复到最佳效果,能显著缓解精神、言语、社会交往的障碍。这3个阶段的治疗一般都必须在医院康复科进行。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关脑卒中的康复治疗存在很多误区,严重的影响了患者康复效果。那么,患者及其家属应该避免哪些认识误区呢? 误区1:患者已有药物治疗,只要休息好、营养好,可以逐渐恢复,不需要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与药物治疗有根本区别。康复治疗的目的不是治愈疾病,而是想方设法恢复患者或残疾者的功能。也就是说,疾病后能百分之百恢复的患者,不存在康复的问题,只有病后达不到百分之百的恢复,像脑卒中后遗留下不同程度的偏瘫,才有康复治疗的问题。康复治疗的方法不是药物和手术,而是以运动疗法为代表的各种功能恢复训练方法。正因为从治疗目的、方法上均与临床医学不同,才形成了独特的、有鲜明特色的医学专业。 误区2:寻找所谓的“灵丹妙药”,盲目跟着广告走。卒中后,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加强康复锻炼,进行包括肢体功能,言语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只有凭借努力训练和坚强的毅力,脑卒中患者才有可能康复,才有可能实现生活自理。任何想凭借“灵丹妙药”而康复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误区3: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就是针灸和按摩。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针灸和按摩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康复治疗更具中国特色。但是,针灸和按摩不能代替康复治疗。 误区4:家庭对患者的关爱和支持越多,患者的恢复越快。其实不然,已有的证据显示,在人口多的家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差,相反,在人口较少的家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好。由于家庭成员多的原因,子女们争着尽孝心,

脑卒中的健康宣教

---------------------------------------------------------------最新资料推荐------------------------------------------------------ 脑卒中的健康宣教 脑卒中的健康宣教一、良肢位的摆放: 即抗痉挛体位目的: 预防或减轻痉挛和畸形的出现,增加舒适度,预防并发症。 仰卧位: 患侧上肢,肩胛骨尽量向前伸,(bobath 握手配合,向前向上托),在肩胛骨下面垫一软垫;肩关节向外展与身体成 45 度;肘关节、腕关节伸展,掌心向上;手指伸展略分开,拇指外展。 患侧下肢,在腰和髋部下面垫个软枕,髋关节稍向内旋;膝关节稍弯曲,膝下可垫一小枕;踝关节弯曲,足尖向上,防止足下垂。 脚底不要接触任何东西。 健侧卧位: 健侧肢体在下方,患侧上肢,肩关节前屈不超过 90 度,置于枕上,肘和腕关节保持自然伸展,手心向下,使肩和上肢保持前伸。 患侧下肢取轻度弯曲,放于长枕上,呈迈步状,牵拉一下脚部,患侧踝关节不能内翻,防止足下垂。 健侧下肢可放置自觉舒适位置。 患侧卧位: 患侧肢体在下方,健侧在上,患侧肩关节稍向前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患侧上肢肩关节前屈不超过 90 度,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掌心向上。 1 / 8

患侧下肢取健侧在前患侧在后,患侧膝关节微曲,髋关节伸直,足背伸 90 度。 健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由膝至脚部用软枕支持,避免压迫患侧肢体。 轮椅良肢位: 包括患者上肢良肢位患者上身直立,偏瘫侧前臂和手用软枕支撑,以免偏瘫侧肩关节受到上肢重量向下牵拉的力量,手指自然伸展,避免过度弯曲。 二、轮椅使用规范 1、初次使用轮椅须征得医师同意,并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使用,根据病情选择轮椅的类型(高靠背,低靠背等) 2、使用前检查轮椅,确保性能良好,优先选择有安全带的轮椅。 3、转移前用刹车锁定轮椅,移除脚踏,轮椅与床成 45夹角,协助者与患者面对面站立。 4、协助患者取安全的坐姿: 臀部紧贴后靠背,坐姿端正、双手握住轮椅扶手,肘关节保持屈曲。 有安全带的轮椅务必扣好安全带。 转移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侧肢体。 5、转移时应注意安全,避免碰伤肢体、臀部、踝部的皮肤。 6、行进时速度宜缓慢,随时注意周围环境及路面情况,如遇下坡路段,应采用倒车下坡的技术,缓慢倒退滑行,一定要控制车速,保证安全。

早期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早期心理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 影响 (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 )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背和社会背景,神经系统缺损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每天均常规给予神经内科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护理干预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和8周进行HAMD抑郁量表评定,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进行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4周、8周的HAMD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两组治疗后8周神经系统缺损评定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早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脑卒中心理康复 急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对健康危害极大,不仅威胁患者的生命,而且严重影响幸存者的生活质量。而抑郁症的发生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心理和情感障碍表现形式,并对预后有重要影响。有学者指

出:抑郁影响患者的运动及认知功能的恢复,影响其康复效果[1]。本文通过对3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康复后的疗效观察,旨在探讨早期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确诊的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60例,均是以抑郁为主要表现的心理和情感障碍患者,并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定,均无意识、听理解和认知功能障碍。脑卒中均按中华医学会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进行诊断[2],并经CT或磁共振成像证实。抑郁症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3]。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 男15例,女15例年龄(61.1 ±3.8)岁;病程(11.2 ± 2.7)d。脑梗死25 例,脑出血5例;HAMD评分为轻中度抑郁26例,重度抑郁4例。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60.9 ± 3.6)岁;病程(10.9 ±2.4)d。其中脑梗死24例,脑出血6例;HAMD评分为轻中度抑郁25例,重度抑郁5例。两组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改善循环和脑代谢,营养脑细胞,对症治疗等,同时采用相同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物理和作业治疗,并配合以针灸,按摩等。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分阶段针对性实施心理和情感障碍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了解患者的生活背景,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心理支持:包

脑卒中的健康教育

脑卒中防治健康教育讲座 一、什么是脑卒中:脑卒中西医又称为脑血管意外,中医称为脑中风。它是以猝然昏倒,伴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无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脑中风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这类疾病起病急骤,来势凶猛,病情变化迅速。当供给人体脑部的血流发生障碍的时候卒中就发生了,结果脑细胞无法获得维持正常活动的氧供和营养。一部分脑细胞将会受损伤或者死亡。每个发生卒中的患者表现轻重不一,部分卒中的病因可能不明确,其症状取决于受卒中影响的脑部区域和受损的严重程度。 二脑卒中的病因: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房颤,脑血管畸形等。 三、脑卒中最常见的症状:突发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反应迟钝、感觉沉重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失去平衡、步行困难、单眼、双眼视物模糊或向一侧凝视、缺乏平衡感、吞咽困难、言语困难(包括言语模糊、不能找到合适的单词表达或理解其他人的言语含义)、意识障碍或抽搐、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四、怎样预防脑卒中的复发:(1)、增强病人自我保健能力:创造家庭和睦的环境,使患者心情舒畅地生活,让病人情绪上不过于紧张,思想上又高度重视。(2)、控制已知危险因素:患者如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要积极的治疗。(3)、警惕中风的诱因:避免紧张、兴奋、忧虑、脑力或体力过劳等因素,

并要注意气候的剧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客观环境的影响。(4)、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提倡中老年人以低钠、低胆固醇、以低脂肪食物为主,副食品宜多样化。在食量上不宜过饱或过饥,要改变不良的烟酒嗜好。(5)、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和体育锻炼:坚持以活血化淤的中西药物治疗为主,增进血液的正常流动以防止中风。常用药物有复方丹参片。(6)、注意中风的前兆:如有头痛、半侧面部麻木、四肢一侧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不稳等。 五、脑卒中的家庭紧急处理:(1)、保持镇静,迅速拨打急救电话120,寻求帮助,必要时不要放下电话询问并听从意思指导进行处理。 (2)、将病人抬至床上,注意不要将病人拉起或扶起,以免加重病情,最好2-3人同时搬抬,一人抬肩,一人抬托腰臀部,一人抬腿,头部稍抬高。(3)、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有呕吐或昏迷者,将头偏一侧,便于口腔粘液或呕吐物流出,将病人的衣领解开,取出假牙。(4)、病人有抽搐时,可用两根竹筷子缠上软布塞入上下臼齿之间,防止其舌头被咬伤。(5)、避光,可将窗帘拉上,避免强光刺激。(6)、有条件者可吸氧(7)、转运途中避免头部震动。(8)、在没有明确诊断之前,切勿擅自做主给病人服用止血剂、或其他药物。(9)、如果病人是清醒的,应注意安慰病人,缓解其紧张情绪。 六、脑卒中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时机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主要发生在病后6个月内,尤其是头3个月内是肢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期,要重视合理的康复治疗,尽早进行。脑卒中的康复治疗要根据病情越早越好,一般

头部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焦虑及抑郁患者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518445572.html, 头部穴位按摩对脑卒中后焦虑及抑郁患者的影响 作者:方素珠刘芳陈松李中元陈星余李强林楠聂平英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08期 【摘 ;要】目的:探究头部穴位按摩对脑卒中患者焦虑及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脑卒中后焦虑及抑郁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试验对30例脑卒中后焦虑及抑郁的患者头部百会穴、太阳穴、神庭穴、四神聪穴进行为期3个月的头部穴位按摩,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头部穴位按摩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部穴位按摩可以改善脑卒中后焦虑及抑郁患者的症状。 【关键词】焦虑;抑郁;头部穴位按摩;脑卒中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8-0088-02 脑卒中后焦虑及抑郁是脑卒中患者严重且常见并发症,国外发病率27.81%[1],国内发病率可达40.69%[2]。脑卒中后焦虑及抑郁直接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且增加脑卒中患者的自杀风险[3],给患者、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针对脑卒中后焦虑及抑郁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药物疗法见效快[4-5],但长期服用易引起依赖性。非药物疗法包括针灸、心理干预、艾灸等,可改善脑卒中后焦虑及抑郁[6-7],但其受医院康复周期、治疗成本和场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满足患者出院后的需求。头部穴位按摩作为一种简、便、廉、验的中医护理技术,对脑卒中后焦虑及抑郁有较好的效果。本研究运用头部穴位按摩干预脑卒中后焦虑及抑郁患者,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护理 摘要:综述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时机,心理康复护理、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吞咽障碍的护理予以总结。阐述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介入尤为重要。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康复训练;生存质量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主要是指脑动脉系统病变引起的血管痉挛、闭塞或破裂,造成急性发展的脑局部循环障碍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的损害[1]。其发病急,病程长,致残率高,复发率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发病趋向年轻化,20-40岁都可发生,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多项研究认为脑卒中后患者的生存质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2]。它不仅使患者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而且还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脑卒中早期康复介入显得极为重要。在积极治疗预防并发症的同时,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可最大限度发挥患者残存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现将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综述如下。 1 早期康复的时机 脑卒中后肢体功能康复的最佳时间是在发病后3个月以内,只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既可进行康复。一般脑梗塞患者病后2-3天,脑出血可稍推迟1周左右。也有认为康复时间越早越好,从发病至24小时内是采取被动与主动相结合的功能锻炼的最佳时间[3]。但卒中急性期病人病情变化快,对护理技

术要求高,既要求对生命体征的护理,也要求较多预防性和对症性康复护理。 2 心理康复护理 2.1 急性期的心理护理 脑卒中患者突然瘫痪,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表现为抑郁、焦虑、自卑[4]。急性期患者由于对疾病缺乏了解,神志清醒患者对突来的生理功能障碍产生恐惧、消极和悲观的心理情绪,担心预后不理想。因此,医护人员要做好健康宣教,为患者提供有关疾病、治疗及预后的可靠信息,关心尊重病人,避免刺激和损伤病人自尊的言行,指导病人正确的面对疾病,克服急躁心理和悲观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的配合治疗。 2.2 恢复期的心理护理 脑卒中致残率高,功能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脑卒中偏瘫恢复期,对患者情绪影响最大的瘫痪问题,应给与较大的关注。患者多为年老体弱,消化功能差,要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如翻身、擦澡、洗脚、喂饭、喝水等,学会看懂患者的手势来代替语言表达;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尽量满足患者心理、生理上的需求;反复强调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指导患者主动或被动运动,循序渐进,以达到生活能力的早期重建,增加患者自信心;鼓励患者尽自己最大能力完成日常生活,如洗脸、漱口,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督促和教育其亲属多探视,帮助其摆脱孤独的境地,消除焦虑抑郁心

中风病的健康教育

中风病(脑梗死、脑出血)的健康教育 【饮食指导】 1、宜低盐低脂饮食,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g以下为宜。 2、易消化且富有营养,如鱼瘦肉、黑木耳等。 3、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可软化血管降脂降压。 4、多食健脑食品:如花生、核桃仁等。 5、忌动物内脏,肥甘厚味之品,禁烟等。 6、饮食要有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休息指导】 1、室内环境宜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减少探视人员。 2、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度。 3、充分休息,每天保证8小时以上睡眠时间。 4、生活宜有规律,避免外感邪气而加重病情。注意保暖,避免劳累。【服药指导】 1、降压药应有规律服用,切勿自行增减,定时监测血压。 2、中药汤剂宜温服。 3、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时,应注意观察有无胃肠倒反应,宜饭后服药。 4、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 【功能锻炼指导】 1、卧床时保持正确体位,可在患侧肩肘髋关节及足底下置一软枕。 2、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肌体被动运动,防止关节挛缩,每个关节被 动运动不超过正常范围,每天做1-2次,每次10遍,以不疲劳为宜。 3、在功能锻炼期间,注意保护患者安全。

4、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达到生活自理的 目的。 5、指导患者进行穴位按摩: 肝阳上亢型:曲池、三阴交、环跳等。 风痰阻络型:水沟、三阴交、内关等。 阴虚风动型:肾俞、神门、大凌等。 气滞血瘀型:大椎、曲池、外关等。 【情志护理】 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 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 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神经内科脑卒中住院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神经内科脑卒中住院患者焦虑和抑郁症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发表时间:2016-05-12T11:45:51.69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18期供稿作者:张永慧 [导读] 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包头 014040)在神经内科发病史上,脑卒中一直处于高发阶段,也是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根本原因之一。 张永慧 (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内蒙古包头 014040)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卒中患者,经抑郁、焦虑自评量表显示,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表现,随之展开细致的调查研究。结果:经调查显示,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症状与患者的性别、性格以及卒中性质及其结局有关(P<0.05)。结论:在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对脑卒中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疏导,改善其心理状态,消除其抑郁和焦虑情绪,以辅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关键词】神经内科脑卒中;焦虑;抑郁;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8-0123-01 在神经内科发病史上,脑卒中一直处于高发阶段,也是导致患者致残、致死的根本原因之一。据调查显示,脑卒中患者通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严重阻碍了其康复治疗[1]。为此,我院医护人员对导致患者负性情绪产生的原因展开了全面的调查研究,以下便是本次调查详细结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卒中患者,68例为男性,52例为女性,年龄在35~8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31±22.52)岁;经检查,59例患者脑出血,61例患者脑梗死。以上所有患者均经脑卒中相关诊断标准确诊,且无一例患者表现以下特征:1严重性失语及认知功能障碍;2精神障碍及家族病;3伴严重性躯体疾病。 1.2 调查研究方法 首先,对120例脑卒中患者均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获得患者的焦虑、抑郁病情程度,以便比较和甄别。其次,对照调查结果,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制定性格评价表,将其分发给患者及其家属,用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自评。最后,结合美国心脏病学会卒中结局评价量表,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残损程度[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用%具体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平均值±标准差),用t进行检验,当P<0.05时,则组间差异显著,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当P<0.01时,则组间差异极显著,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2.结果 2.1 影响因素之一:性别 68例男性的抑郁情绪平均得分:(5.14±3.29)分,52例女性的抑郁情绪平均得分:(7.17±3.09)分,二者相比(P<0.05, t=3.44);68例男性的焦虑情绪平均得分:82.41分,52例女性的抑郁情绪平均得分:100.19分,二者相比(P<0.05,Z=2.187)。因此,女性患者更易表现抑郁与焦虑情绪。 2.2 影响因素之二:性别 120例患者中,其性格特点归结为三大类:内向型、外向型、中间型。据得分情况来看,内向型为(18.54±9.65)分,外向型为(13.28±9.02)分,中间型为(13.64±8.12)分,三者相比(P<0.05),且内向型得分最高,更易表现抑郁和焦虑情绪。 2.3 影响因素之三:卒中性质 59例脑出血患者抑郁平均得分为(6.65±3.32)分,61例脑梗死患者抑郁平均得分为(5.44±3.28)分,二者相比(P<0.05, t=2.04)。脑出血患者焦虑平均得分为119.45分,脑梗死患者焦虑平均得分为85.86分,二者相比(P<0.05,Z=2.905)。因此,脑出血患者更易表现焦虑和抑郁情绪。 2.4 影响因素之四:卒中结局 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残损程度越大,其抑郁与焦虑情绪得分越高,因此,神经功能残损程度越大,脑卒中患者更易表现焦虑和抑郁情绪。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卒中结局(神经功能残损程度)与脑卒中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相关性 3.讨论 通过以上调查可知,女性患者表现出抑郁和焦虑情绪的概率较大,可能与女性自身特点有关。众所周知,女性为社会弱势群体,对外在刺激更为敏感,导致其情绪更易产生波动。另据相关研究显示,内分泌对女性的情绪也具有干预作用。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女性患者更易产生负性情绪。另外,患者性格内向,不愿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导致负性情绪积压,得不到及时缓解,最终引起抑郁和焦虑[3]。 以上属于外在因素或先天性因素,但内在因素或后天性因素,也会导致患者产生抑郁和焦虑情绪,比如脑出血和神经功能残损程度较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流程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流程 一、PT: 早期康复:床上正确体位、PRO M、各种并发症的预防。 后期康复:床上活动训练(床上肢体主动、被动活动、床上转移)一-做坐位平衡一-床边转移(站起训练、坐下训练)一-站位平衡(静态平衡、动态平衡)一-> 平行杠内行走训练一-相对独立步行训练 恢复期康复:一-家庭步行训练一-社区性步行一-正常步行。 RE (康复工程)一-矫形器应用一-步态分析和纠正。 二、OT后期康复: 1、日常生活训练:穿衣训练一-二便训练一-进食训练一-个人卫生训练一-> 入浴训练一-转移训练一-步行训练一-日常交流训练 2、功能训练法:自助具训练、病手强迫利用、利手交换训练、手精细活动训练。 3、失认失用症评定失认失用症治疗 三、ST: 失语症、构音障碍、言语失用的评定一-言语障碍治疗一-日常生活交流一-社会活动交流。 吞咽障碍评定一-吞咽障碍治疗。 四、认知康复: 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功能的评定一-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一-无认知障碍。 五、PSY(心理治疗): 焦虑或抑郁的评定一-情绪障碍的治疗一-无情绪障碍。 六、VC (职业咨询): 就业咨询一-就业能力评定一-就业前训练。 七、SW(社会工作): 社会问题调研一-社会问题分析一-重返社会计划制定一-计划实施一-顺利重返社会

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流程 、急性期: 1、脊髓损伤骨科治疗(骨折复位、内固定)一-正确体位放置一-> ROM训练。 2、并发症的预防:压疮、肌肉萎缩、泌尿系感染、呼吸道感染等预防。 二、中期 1、四肢瘫:ROM残存肌力训练、起立床训练。 2、截瘫:ROM 、上肢肌力训练、下肢残存肌力训练。 三、后期 1、PT: ROM残存肌力训练、体位转移训练(床上、床—轮椅、轮椅—坐厕、轮椅一浴池)站立架训练穿支具平行杠内站立训练平行杠内步行训练 扶助行器步行训练一-扶拐行走训练一-治疗性步行一-家庭步行训练一-社区性步行。 2、OT日常生活训练:穿衣训练一-二便训练一-进食训练一-个人卫生训练 入浴训练一-转移训练一-交通工具使用。 3、膀胱、直肠训练: 4、PSY(心理治疗): 焦虑或抑郁的评定一-情绪障碍的治疗一-无情绪障碍。 四、恢复期 ①生活不能自理-f训练家属进行护理-f回归家庭或公共机构。 ②生活能自理-f进一步强化-f就业能力评定-f就业训练-f庇护性工厂或重返工作岗位。 家庭功能性步行:能够穿戴支具,独立完成坐—站,椅子—地板转移,在家中,工作场所、学校及室内场所不用轮椅。 社区性步行:完全独立行走,大部分时间不需要轮椅。

脑卒中的健康教育

脑卒中的健康教育 一、什么是脑卒中: 当供给人体脑部的血流发生障碍的时候卒中就发生了,包括血管阻塞(缺血性脑卒中)和血管破裂出血(出血性脑卒中)。结果,脑细胞无法获得维持正常活动的氧供和营养。一部分脑细胞将会受损伤或者死亡。每个发生卒中的患者表现轻重不一,部分卒中的病因可能不明确,其症状取决于受卒中影响的脑部区域和受损的严重程度。 二、脑卒中最常见的症状: 突发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反应迟钝、感觉沉重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失去平衡、步行困难、单眼、双眼视物模糊或向一侧凝视、缺乏平衡感、吞咽困难、言语困难(包括言语模糊、不能找到合适的单词表达或理解其他人的言语含义)、意识障碍或抽搐、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三、怎样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1)、增强病人自我保健能力:创造家庭和睦的环境,使患者心情舒畅地生活,让病人情绪上不过于紧张,思想上又高度重视。 (2)、控制已知危险因素:患者如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病症要积极的治疗。 (3)、警惕中风的诱因:避免紧张、兴奋、忧虑、脑力或体力过劳等因素,并要注意气候的剧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客观环境的影响。 (4)、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提倡中老年人以低钠、低胆固醇、以低脂肪食物为主,副食品宜多样化。在食量上不宜过饱或过饥,要改变不良的烟酒嗜好。 (5)、进行适当的药物治疗和体育锻炼:坚持以活血化淤的中西药物治疗为主,增进血液的正常流动以防止中风。常用药物有复方丹参片。 (6)、注意中风的前兆:如有头痛、半侧面部麻木、四肢一侧无力或活动不灵、持物不稳等。 四、脑卒中的家庭紧急处理: (1)、保持镇静,迅速拨打急救电话120,寻求帮助,必要时不要放下电话询问并听从意思指导进行处理。 (2)、将病人抬至床上,注意不要将病人拉起或扶起,以免加重病情,最好2-3人同时搬抬,一人抬肩,一人抬托腰臀部,一人抬腿,头部稍抬高。 (3)、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有呕吐或昏迷者,将头偏一侧,便于口腔粘液或呕吐物流出,将病人的衣领解开,取出假牙。

康复习题(一)脑卒中康复治疗概论

2014年全院康复培训习题(一):脑卒中康复治 疗概论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32分) 1. 脑卒中早期康复是指患者在患病后,只要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神经系统不再恶化(C),即可进行康复。 A. 12小时后 B. 24小时后 C. 48小时后 D. 72小时后 2. 脑卒中肢体功能康复的最佳时间是?( B ) A. 一周 B. 三个月 C. 六个月至一年 D. 发病后一年以上 3. 为脑卒患者穿脱衣服应(D ) A. 先穿健侧,后脱患侧 B. 先穿健侧,后脱健侧 C. 先穿患侧,后脱健侧 D. 先穿患侧,后脱患侧 4. 为加强对偏瘫患者患侧的刺激,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错误的是( C ) A .在患侧洗漱 B. 在患侧进食 C. 在患肢静脉输液 D. 在患侧测量血压、脉搏 5. 偏瘫病人上下楼梯应(B ) A. 上楼先迈健侧,下楼后迈患侧 B. 上楼先迈健侧,下楼后迈健侧 C. 上楼先迈患侧,下楼后迈患侧 D. 上楼先迈患侧,下楼后迈健侧

6. 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目的不包括( B ). A.预防关节活动受限 B. 预防咔血 C.预防肌肉萎缩 D.预防深静脉血栓 7. 肩关节的被动活动形式有:( B ) A. 外旋 B. 尺偏 C. 外展 D. 屈曲 8. 脑卒中康复治疗不包括( D ) A.生活自理能力训练 B.针灸 C.心理治疗 D.行为观察 三、名词解释。(8分)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中风。是一组急性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疾病,以起病急骤,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 四、简答题。(每题20分,共60分) 一.脑卒中的康复原则? 尽早进行早期康复,主动参与持之以恒,促进患者全面康复不同阶段不同方法。 二.脑卒中康复影响因素? 1.脑卒中发病类型、发病部位、发病严重程度是不可控因素。 2.脑卒中患者开展康复治疗的时机、方法、持续时间、主动参与程度、心理状态、基础疾病控制质量、并发症和合并症的预防和处理等是可控因素,直接影响脑卒中的康复预后。 3.开展康复治疗晚,康复结局差,合并症多。一般说,3月内,神经

脑卒中健康宣教手册

脑卒中健康宣教手册 卒中单元健康宣教科普手册 相关内容提示: 1.本手册适合哪些人群阅读? 2.本手册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什么是卒中? 4.什么是卒中单元? 5.什么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6.我们需要了解哪些卒中相关健康教育知识? 7.我们如何判断自己或家人是否有卒中或者短暂性脑缺血 发作?如何能避免延误诊治? 8、如果发生卒中,当被急送到医院后,会接受怎样的诊疗? 9.如果怀疑卒中,我们可能会做哪些检查? 10.如果患有卒中,我们将会接受怎样的治疗? 11.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2.有何方法能有效帮助我预防卒中的发生或防止卒中再发? 13.有何方法能有效帮助我和家人防止卒中再发? 14.发生卒中后,外科手术治疗是否适合我? 15.如有血管狭窄,是否应接受支架治疗? 16.怎样能获得更多健康教育信息和帮助? 正文: 一、本手册适合哪些人群适合阅读? 本手册适用于所有卒中患者和家人阅读,也适用于大众普及卒中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提高对卒中的正确认识,以早期识别和正确处理卒中,

及早预防和治疗与卒中相关的危险因素,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掌握防病保健知识,采用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二、本手册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本手册将为您介绍以下知识点: 1)如果发生卒中,患者将有哪些表现? 2)当确诊患有卒中后,医生会采用哪些治疗方法呢? 3)卒中治疗的信息咨询简介; 4)如何预防和尽可能减少卒中的危险因素; 三、什么是卒中? 当供给人体脑部的血流发生障碍的时候卒中就发生了,包括血管阻塞(缺血性脑卒中)和血管破裂出血(出血性脑卒中)。结果,脑细胞无法获得维持正常活动的氧供和营养。一部分脑细胞将会受损伤或者死亡。每个发生卒中的患者表现轻重不一,部分卒中的病因可能不明确,其症状取决于受卒中影响的脑部区域和受损的严重程度。 四、什么是卒中单元? 卒中单元是目前经过循证医学证明的对于脑卒中最为有效的临床管理方法,近年各版指南均建议脑卒中患者应收入卒中单元中进行诊疗。它是住院卒中病人的医疗管理模式、提高疗效的系统,具体包括:为卒中病人提供药物治疗、肢体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 卒中单元的核心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生、专业护士、肢体康复师、语言康复师、心理康复师、社会工作者。它是力图通过多学科的、合作的和整合的医疗行为,以达到提供给患者最佳的医疗服务的目的。主要收治的病种是急性或慢性脑血管病。这一医疗模式的产生和发展对于传统的脑卒中治疗概念是一个巨大冲击,它意味着治疗脑卒中最有效的方法将不再只是一种药物和一种手法,而是全新的病房管理模式。 五、什么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同发生卒中一样,患者脑部不能获得充分的氧供和血供。多数TIA患者每次发病持续时间仅数分钟,24小时内可恢复正常。TIA 是患者发生卒中危险的警示信号,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紧急医疗救治。中国患者一次TIA后1一个月内发生卒中约4%-8%,1年内约12%-13%,5年内则达24%-29%。TIA患者在第一年内较一般人群发生卒中的可能性高13-16倍,5年内达7倍。 六、我们需要了解哪些卒中相关健康宣教知识? 每个卒中患者的发病和康复过程均不同,所以,您需要了解的健康教育知识也有所不同。以下知识可能难以理解和记忆,必要时可咨询专业人士。对重点知识做好笔记将会对您非常有帮助。患者和家庭成员同了解或经历过卒中的人士交流也能受益匪浅。请记下当地有卒中急救与治疗能力的医疗机构联系方式,以备不时只需。 卒中最常见的症状包括:突发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反应迟钝、感觉沉重或麻木、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失去平衡、步行困难、单眼、双眼视物模糊或向一侧凝视、缺乏平衡感、吞咽困难、言语困难(包括言语模糊、不能找到合适的单词表达或理解其他人的言语含义)、意识障碍或抽搐、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浅析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

浅析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13-02-22T13:50:21.15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4期供稿作者:李娜[导读] 目前脑卒中早期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已得到共识,但在具体操作中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和随意性 李娜(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450003)【摘要】综述了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康复护理方面取得的进展.重点介绍对临床有指导意义的早期康复体位、早期训练时问、运动功能康复及影响因素的应用。 【关键词】脑卒中运动功能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4-0232-02 脑卒中发病率、病死率高,可能导致大多数存活者遗留不同程度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障碍。我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脑卒中后约3/4的存活者有残疾,而且康复时间长,效果慢,愈后差,造成患者及其家庭的诸多痛苦和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近年来,随着康复治疗和护理的发展,大量的研究表明,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认知功能,预防各种并发症。 1.康复训练时间 脑卒中病人的功能恢复情况与康复介入时间有关.李康增认为急性期如果忽视正确的体位、体位变换和适当的运动。将会发生关节挛缩、肌肉萎缩、压疮等。给患者带来整体方面的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是否及时是判断脑卒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早期介入的时间。目前还没有定论。有的在发病24h内介入。如重症脑出血病人,在监测、维持病人生命体征的同时介入康复护理(保持良肢位),也有的提倡脑梗死后.脑出血后3~5d介入,多数意见认为只要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48h内无加重,即可介入康复,脑卒中急性期病人病情变化快,对护理技术要求高,既要对生命体征的护理,也要求较多的预防性和对症性康复护理。 2. 康复护理的目标 抢救生命,配合救治工作进行必要的护理处置是康复护理的前提。在临床护理中,预防第2次脑卒中及偏瘫患者并发症和废用综合征的发生是康复护理的关键。促进偏瘫肢体功能的自然恢复,对病残肢体功能的矫正,强化残存功能训练,提高偏瘫患者的13常生活活动能力,是康复护理的主要内容。教会患者及家属各种自我护理技术,强化主动护理,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是康复护理的最终目标。 3.康复体位 (1)健侧卧位。健侧上肢放置随意:患肢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前曲,拇指外展,四肢伸展,上肢垫一厚枕,使上肢稍高于身体,健侧下肢自然伸直。患侧下肢髋、膝关节屈曲90度。放在枕头上,背后放一厚枕,有利于患肢的血液循环,顶防上下肢浮肿,并可抑制肌痉挛。偏瘫患者以健侧卧位最适宜。(2)患侧卧位。患侧肩关节屈曲、外旋、外展,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曲,四肢伸展:健侧上肢随意活动。患肢髋、膝关节伸展:健侧髋膝关节屈曲90°放在枕头上,背部放一厚枕。(3)仰卧位。健侧上下肢随意活动:患侧肩脚骨下方垫一小枕,防止肩胛带后撤,上臂内侧放一小枕,防止肩内收,上肢垫在长枕上,维持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曲,手心向下或患手握一毛巾卷使手指处于半握拳位,手略高于身体,患侧臀下垫一小枕,防止骨盆后倾,大腿、小腿的外侧中段各垫一毛巾卷,膝关节下方垫一小枕,防止膝关节过度伸展及足外翻。(4)俯卧位。患者俯卧,头偏向一侧,健侧上下肢随意放置:患侧肩关节外展,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背曲,四指伸展,腋下放-4,枕,大腿、小腿的外侧中段各垫一毛巾卷,踝关节下放一小枕,此体位可抑制伸肌的痉挛,但时间不宜过长,不易被患者接受,适用于病情较轻或病情稳定后的患者。(5)体位变换。翻身可改变血管内压,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发生压疮、关节挛缩及静脉血栓形成,可改善呼吸功能,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一般日间健侧卧位及仰卧位每2h翻身1次;患侧卧位每1 h翻身1次,俯卧位每30min或更短翻身1次。夜间翻身时间可相对延长。翻身时动作应轻柔,禁止牵拉患肢,尤其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再次出血。早期患者翻身时可在护理人员或家属的协助下进行,待病情稳定情况允许下,可训练患者自主翻身,如向健侧翻身时,患者用健手抓住患手从胸前移过,健腿置于患腿下面,然后用健手抓住床沿或床栏,将肩部和上部躯干移动,同时移动臀部,并将腿翻向健侧。 4. 康复护理的内容 1)心理康复 脑卒中患者在疾病的各个时期都有可能出现某些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其中以抑郁、焦虑、自卑为多。脑卒中病变、内源性抑郁机制及卒中后生活功能的缺失均对患者的情感变化造成影响。卒中后情感障碍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及治疗的有效性。为此,护理人员要将心理护理贯彻始终,及时调整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以心理康复促进功能康复。脑卒中发生后,患者恢复肢体原有功能的欲望较强烈,适时给予心理支持能消除抑郁情绪,促进主动锻炼。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感受,加强护患沟通,提供有关脑卒中的宣传资料,介绍相关注意事项,结合患者实际制订早期康复训练计划,解决具体问题,不仅使患者获得了迫切需要的信息,解除了思想顾虑,并对护士产生了信任感,从而促进护患之间的有效互动。 2) 语言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失语的患者,有25%在3个月内能恢复语言能力及功能水平,另外有25%的患者在1年之后能恢复使用语言的能力。语言康复训练也是越早越好,先要进行舌肌、面肌、软腭和声带运动训练,使语言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复。对于发音训练,一般先从单音、双音节逐渐过渡到句子,交流时要有耐心,给患者足够的时间去回答,而不要使其感到精疲力竭,必要时鼓励他们使用手势帮助交流。 3)认知障碍的康复护理 有研究表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为35.2%,以记忆、定向力、语言及注意障碍突出。认知障碍曾被认定为不可逆损害,但目前研究发现,卒中后部分脑细胞及神经网络可因刺激而再生。因此,康复护理对认知障碍恢复有益。 4)记忆障碍的康复护理 ①视觉成像术:向患者讲述系列图片,让其复述。②数字记忆:将较长一串数字先分段记忆,然后连续记忆。反复练习,并逐渐增加内容。③记日记:通过回忆每日经历,训练记忆力。④贴字条:将室内各种物品贴上名称,经常阅读,帮助记忆。 5)失认失用的康复护理

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关于脑卒中的康复护理 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之中也称之为脑卒中,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具有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等特点,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康复治疗对针对脑卒中患者出现的认知障碍、卒中后抑郁以及肢体瘫痪等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新的康复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康复医学的发展[1]。而如何促进患者各项功能恢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1分析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本质目的 脑卒中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用医学手段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言语、运动、认知和其他受损功能,以便使其生理、心理以及认知、社交等恢复至最佳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 2分析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具体方面 认知障碍康复护理的具体措施绝大多数的脑卒中患者发病之后都会发生认知障碍。脑卒中后发现认知障碍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针对失语症患者,可采用认知记忆试验以及Wechsler记忆量表等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价。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康复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认知障碍严重程度,认知障碍情况越严重,预后效果则越不理想。所以,认知障碍康复护理主要从听觉、触觉、视觉等方面给予患者感知觉刺激,同时辅助一定的药物治疗,强化运动学习,以改善患者记忆能力[3]。 肢体功能康复护理具体措施对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而言,应采用综合康复护理的措施,通常先进行运动训练,以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发育,同时辅助功能电刺激、肌电反射刺激以及药物治疗等。运动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以

及不同时期病情变化给予按摩、主动或者被动性的运动锻炼,具体包括准确进行坐、卧训练,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行训练、体位训练以及走路训练、保持平衡训练等。在训练过程中,应该安排一些穿脱衣服、个人卫生、餐具使用以及淋浴、如厕等ADL训练,训练中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循序渐进。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患者采用与之相符的促进技术,安排科学合理运动量。在运动训练的同时,要给予患者服用去甲丙咪嗪、百解忧等药物,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4]。 吞咽障碍康复护理具体措施所谓的吞咽障碍,主要是指患者食道上括约肌、咽喉、双唇、舌以及食道功能遭受损伤之后,导致的进食障碍现象。对患者吞咽功能进行康复训练主要是对其口面肌群进行的感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 失语康复护理具体措施脑卒中损伤发生在患者言语中枢时,就会导致患者失语,相关资料显示50%以上的脑卒中患者都会出现失语症状,严重影响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失语主要包括运行性、命名性和感悟性失语等几种。失语可能会自然恢复,但若进行语言训练则可加快言语训练的速度和进程。语言训练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的失语类型、程度等选择不同的训练方式,在护理过程中应重点加强口型示范的重要作用,实施面对面教授,通过实物配合手势增强患者理解能力,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语言能力。 心理障碍康复护理具体措施一半以上的脑卒中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焦虑和抑郁是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护理人员要积极鼓励患者勇敢面对

脑卒中的健康教育 2

育教健康脑卒中的薆 螂一、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二、肂 薀 吸烟、。1蚄 烟草中含有大量有毒化学物质可直接对血管内皮造成损伤,因蒅戒烟可大大降低脑此,目前吸烟已被列为血管病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卒中的风险,同时可改善心肺功能,保证脑部血氧供应。 袂 2、“三高”莇 “三高”是高血压、高血脂及高血糖的总称,老年人多数具有其肇中一项或者兼而有之。高血压可直接造成脑血管损害,严重时可是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危及生命。而高血脂及高血糖可引起动脉硬化导致脑梗死发生。因此,在生活中应做到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高热量高糖分食物。. 低盐饮食是指每日摄入食用盐在3-6g,如果已经是高血压患者,袅应控制食盐量不超过3g。 低脂饮食是指进食含脂类物质尤其是甘油三酯、胆固醇比例较少薃的食物。平素可多食低脂肪的食物和降脂食物,适量食用胆固醇含量相

对不高食物,尽量不食高胆固醇食物。 低脂肪的食物包括:绿豆芽、土豆、山药、胡萝卜、油菜、芹菜、葿大葱、菜花、冬瓜、黄瓜、茄子、海带、蘑菇、番茄等。 常见的降脂食物有:玉米、燕麦、洋葱、大蒜、茄子、芹莱、木膅耳、海带、香菇、鱼等。 胆固醇含量相对不高的食物有:瘦的猪肉、牛肉、鸭肉、鸡肉、莄鱼类和奶类。 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动物内脏、动物脑髓、脊髓、内脏、蛋黄聿(每只鸡蛋蛋黄含250~300mg胆固醇) 。 高脂食物:肥肉、动物油、奶油、花生。薀 高热量食物:面粉、巧可力、白糖。薈 螃 蝿 3、失眠、便秘、情绪波动莇 蚆 临床发现常年失眠患者易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导致多种代谢性膃疾

病,并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而便秘患者用力排便时腹压增高的同时导致颅压增高增加了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此外,情绪波动时易造成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导致卒中。 薀 因此,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大便通畅,保持健康的心态同荿时适当的运动锻炼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方式,也是最行之有效的。 螄 薂 芀 蒀 二、脑卒中的前兆症状膇 肁 1、面部或(和)肢体突然麻木、无力,尤其是一侧肢体麻木和肀无力,持物不稳,有时伴肌肉痉挛,走路时虽未遇路障,却突然跌倒或者出现行走不稳症。 2、一只眼或双眼突然短暂发黑或视物模糊,突然看东西重影或芈伴有眩晕。 3、头痛、头晕,可伴有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芅 4、突然出现吐字不清,说话错乱甚至不能说话。螅 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