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F-1J战斗机和VE-1预警机
战斗机知识点总结

战斗机知识点总结战斗机是空军的主力作战飞机,它是一种以空中对空中、空中对地等战斗任务为主要用途的高性能、多用途战斗飞机。
战斗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的飞机主要用于侦察和轰炸任务,并没有专门的设计用于空中战斗的飞机。
随着飞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战争形势的变化,人们对飞机的性能和用途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催生了战斗机的诞生。
1. 发展历史(1)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飞机作为一种新型武器被广泛应用并不断发展,但那时的飞机主要用于侦察、轰炸任务,空中战斗的需求并不大,因此并没有专门设计用于空中战斗的飞机。
(2)到了二战时期,空中战斗变得十分激烈,飞机成为了空中争夺制空权的主要武器。
因此,各国开始大规模研制战斗机,并取得了一些重大突破,比如德国的“鱼雷式飞机”和英国的“斯皮特火箭式战斗机”等。
(3)二战后,随着冷战的开始和飞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国开始大规模研制新型战斗机,如美国的F-86、苏联的米格-15等。
2. 分类根据用途和性能,战斗机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包括空中对空作战战斗机、多用途战斗机、轰炸机、隐形战斗机等。
其中,空中对空作战战斗机是最常见的类型,它主要用于对抗其他飞机,保卫领空,执行战术打击等任务。
3. 性能特点战斗机作为一种高性能飞机,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高机动性:战斗机需要具有快速的速度和敏捷的机动性,以便于对抗其他飞机并躲避地面导弹和防空火力的威胁。
(2)远程打击能力:一些现代战斗机还具有一定的远程打击能力,可以发射空地导弹或空地导弹对地面目标进行打击。
(3)高度隐身性:隐形战斗机是现代战斗机的代表,它具有出色的隐身性能,可以有效规避敌方雷达的探测,提高生存能力。
4. 主要技术战斗机的性能和作战能力取决于其所采用的先进技术,主要的技术包括:(1)涡扇发动机:现代战斗机通常采用高性能的涡扇发动机,它具有较高的推力和燃烧效率,能够为飞机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2)先进雷达:雷达是战斗机的重要装备之一,它可以用于探测和跟踪空中和地面目标,提供足够的情报支持和目标信息。
二战日军飞机

所有日军飞机:Claude: 九六舰战Zero: 零战二一型Zeke: 零战五二型Rufe: 二式水上战斗机Sam: 烈风Kate: 九七舰攻Jill: 天山Grace: 流星Val: 九九式俯冲轰炸机Judy: 彗星Norm: 二式水侦Nell: 九六陆攻Betty: 一式陆攻Mavis: 九七式大艇Emily: 二式大艇A5M4 Claude 九六舰战A6M2-N Rufe 二式水上战斗机A6M2 Zero A6M3 Zero A6M5 Zeke A6M5c Zeke A6M8 Zeke 零式系列A7M Sam 烈风J2M Jack 雷电截击机N1K1-J George 紫电J7W Shinden 极电D3A Val 九九式舰载俯冲轰炸机D4Y Judy 慧星B5N Kate 九七式舰攻B6N Jill 天山B7A Grace 流星G3M Nell 九六式陆攻G4M1 Betty G4M2 Betty G4M2e Betty 一式陆攻系列P1Y Frances 银河陆基轰炸机J1N1 - Irving 月光(有战斗机、侦察机和夜间战斗机三种)C6N Myrt 彩云H6K4 画眉(九七式大艇)H8K Emily 2式大艇H6K2-L Mavis 九七式运输大艇E8N Dave 九五式水侦E7K2 Alf 九四式水侦F1M2 Pete 零式水上观察机E13A1 零式水侦Ki-27 Nate 九七式战斗机Ki-43-Ib Oscar 隼Ki-44 Iib Tojo 钟馗KI-61 KA1c Tony 飞燕Ki-45 KA1a Nick 屠龙(夜间战斗机)Ki-102a Randy 屠龙后继型袭击机Ki-84-Ia Frank 疾风Ki-100 Tony 陆军五型战机Ki-30 Ann 九七式轻轰Ki-32 Mary 九八式轻轰Ki-51 Sonia 九九式袭击机Ki-21 Sally 九七式重轰Ki-48 Lily 九九式轻轰Ki-49 Helen 怒龙(100式重轰)Ki-67 Peggy 飞龙(4式重轰)Ki-15 野鹅(九七司侦)Ki-46 II Dinah 百式司侦Ki-57 II Topsy 百式运输机Ki-59 Theresa 一式运输机Ki-54 Hickory 一式教练运输机。
《航空知识》世界先进战斗机一览

美国F-22A“猛禽”战斗机(Raptor)F-22战斗机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与波音公司为美国空军研制的21世纪初主力制空战斗机,主要用于替换美国空军现役的F-15战斗机,在美国空军武器装备发展中占有最优先的地位。
2002年9月,美空军正式将F-22改名为F/A-2 2,确立了F/A-22将兼顾制空与对地攻击双重任务。
2005年12月,美国空军兰利空军基地的第27战斗机中队装备的F-22率先达到初始作战能力(IOC)。
同时美国空军又恢复了F-22这一名称。
空军参谋长Michael Moseley周四称,F/ A不是空军的叫法。
他说:"我们把战斗机冠以F打头,众多战斗机都继承了这种叫法。
F-111具有多任务能力,F-4、F-16也具有多任务能力,F-22这种飞机也是这样的。
该机能执行空对地、空对空任务,但同时它也是空军战斗机系列飞机。
我们把这种执行空对地和空对空任务的空中优势飞机称为F-22A"。
全球目前只有美国设计制造完成两款真正的第四代战斗机FA22、F35,欧洲和俄国的战斗机不是无法达到第四代战机的全部要求,就是还在论证测试阶段。
美国FA22战斗机代表了当今技术的最高水平,是目前作战效能最强的战斗机。
F22战机1 990年首次试飞,2005年服役。
美国FA22战斗机除了采用隐身和抑制红外辐射的方法隐身外,还采用了先进的电磁波射频管理抑制技术,因为如果不采用先进的电磁波射频管理抑制技术将反而更容易被敌方发现。
FA-22采用先进的APG-7 7有源相控阵雷达,美国APG-77雷达除了传统的雷达功能外,还集成了情报侦查、电子干扰、通信等功能,并支持无源定位探测能力。
APG-77雷达的扫描速度极快,减小了被敌方截获和识别的概率,同时符合美军低可截获(LPI)要求。
A PG-77采用的低可截获技术包括根据目标探测需要控制发射功率,伪装码扩谱等。
APG-77雷达还具有非合作目标识别能力(NCTR),可不通过容易被截获的敌我识别问答装置对远方目标进行识别分类。
国外十大预警机盘点

国外十大预警机盘点美国E-2“鹰眼”预警机。
1. 美国E-2“鹰眼”E-2是目前世界上扩散范畴最广、生产数量最多的预警机,由格鲁曼公司研制,1956年开始设计,服役后即参加了越战。
E-2已进展了多种型号,E-2C是目前的主力队员,也是美国海军唯独的现役预警机,最新型号E-2D“先进鹰眼”于2007年首飞。
这些改型外形没有多大变化,要紧是雷达的升级和电子设备的改进。
一架E-2C能同时跟踪2000 多个目标,幷操纵40多个空中截击任务。
E-2参加过多次实战,曾在贝卡谷地上空由以色列制造了现代空战的奇迹。
它尽管是一种舰载预普机,但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它引进搬到陆地上使用,为美国挣了大把的银子,我国的台湾地区也凑了那个喧闹。
但即使它探测范畴再广,以台湾海峡有限的空域,真正打起来,可能也是自身难保啊。
美国E-3“望楼”预警机。
2. 美国E-3“望楼”尝到E-2的好处后,美国决心进展机身空间更大的预警机,以安装更多的设备来大幅提升预警机的性能,因此以波音707客机为基础开发的E-3现身了。
E-3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装备美国空军,是一种大型远程预警机,可有效监视空中及海上目标,幷具备远程目标攻击指挥能力。
它采纳AN/APY-1型脉冲多普勒雷达,天线安装在机背上6转/分的圆盘式天线罩内。
该机最大的特点是能与斗争机的火控系统交联,斗争机能够不使用自身雷达,而由E-3直截了当指挥攻击目标。
E-3也有几个型号。
E-3A是美国空军的首批生产型。
E-3B是A型的改进型,提升了目标处理能力和搜索舰艇的能力。
C型与B型相同,但改装了与欧洲通用的通信系统。
D型和F型分不装备英国和法国。
俄罗斯A-50“中坚”预警机。
3. 俄罗斯A-50“中坚”俄罗斯/苏联预警机的进展要滞后于美国,其A-50与E-3类似,也是一种大型预警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服役,以替换图-126预警机。
它以伊尔-76大型运输机为平台,安装了包括脉冲多普勒雷达等设备在内的“熊蜂”大功率电子系统。
修仙鹰眼E-2C鹰眼预警机

雷达盘子底部特写。
坐在工作台前老老实实地刻线打钉,忙了好几天。
先行安装APU并上色旧化。
将机体基本零件按完工状态摆放,检查配重效果,发现问题的话还有机会补救。
ITALERI
面的加强板等,参考实机照片进行上色,警告标记从 剩余水贴中切取。下面往机身上安装预警雷达,这时 出现了一个问题,雷达天线支架和机身顶部的接缝过 大,渗胶长时间按压也无济于事,只好用补土填了。 开始攻关前起落架,模型零件中的细节和真机差异明 显,自行用铜丝绕制前起落架减震弹簧,增加扭杆管 线等细节。前起落架折腾完,安装到位,鹰眼终于站 起来了!
接前叙,新生活开始了,一切趋于稳定,模型制 作得以正常进行,首先就是把先前烂尾的“鹰眼”拾 起来,认真地完成才是硬道理!仔细清点烂尾的零 件,发现翼尖的航行灯还没制作,于是把含有航行灯 的那板透明件找了出来。真机是透明灯罩 + 有色灯 泡,套件中的航灯是实心的透明件,没有表现出这个 细节,自己从内部钻孔并上色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 问题。机身和内翼在烂尾时已经基本改造完毕,就剩
综合航电系统详解

F-35综合航电系统详解:比F-22更加先进通常认为美国F-15和F-16是典型的高低搭配的第三代战斗机,而F-22和F-35则分别是它们的后继机,因此从辈分上讲F-22和F-35当属第四代战斗机。
但从开发时间和进入服役时间看,F-35要远远晚于F-22。
经过了近20年的努力,F-22最近才刚刚进入初始作战状态(IOC),而F-35要到2010年以后才能进入现役。
由于电子技术发展迅速,更新换代周期远远短于飞机本身,这就注定了在F-35战斗机上的电子系统要比F-22更先进和具有更高的性价比。
F-35联合攻击战斗机(JSF)是一种多用途、并能服务于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多兵种作战飞机。
他最具特点的进步是开发和采用了高度综合化的航空电子系统,因而,使战斗机具有全新的作战模式。
为了满足21世纪作战需要,战斗机所最需要性能特征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大量采集飞机内部和飞机外部的各种数据、并对其进行融合处理,形成对战场环境的正确感知,以及实现对飞机和武器系统的智能化控制。
研制F-35的目标是取代F-16、A-10、F/A-18A/B/C/D、F-14和A V-8B,以及英国的GR-7和"海鹞"等现役战斗机。
美国空军计划采购1763架、海军和海军陆战队680架、英国皇家空军90架和皇家海军60架。
F-35共分三种型别:常规起降型(CTOL)、短距离起飞/垂直降落型(STOVL)和舰载型。
这三种型别的航空电子设备的90%以上是通用的。
虽然JSF飞机是由多国开发,但是高水平的探测传感器和电子信息的综合处理则由美国掌控。
在任务系统软件控制下的有源相控阵(AESA)将能执行电子战(EW)功能,同时,还将执行部分通信、导航和识别(CNI)的功能。
JSF的红外传感器将采用通用设计的红外探测和冷却组件。
所有关键电子系统,其中包括综合核心处理机(ICP)大量采用通用模块和商用货架产品(COTS)。
在ICP和每个传感器、CNI系统和各显示器之间的通信采用速度为2Gigabit/s 的光纤总线。
公考常识“中国歼系战机”考点汇总

【常识】“中国歼系战机”考点汇总“歼”系战机一直是中国空军的主力战机。
1.歼教-1歼教1是沈飞1958年自行研制成功的是中国沈阳飞机制造厂研制的亚音速喷气式中级教练机。
2.歼-5歼-5是中国制造的高亚音速喷气式战斗机,是中国制造的第一种喷气式飞机。
3.歼-6歼-6战机为中国自主生产第一代超音速战机,它曾经是装备数量最多,服役时间最长,实战当中击落敌机最多的国产喷气式超音速战斗机。
4.歼-8歼-8战斗机是中国空军和中国海军航空兵上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主力战斗机种之一,是中国首次在自行设计的歼击机上大面积使用复合材料的飞机。
【拓展】歼-8之父:顾诵芬。
5.歼-10歼-10战斗机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单发动机、轻型、多功能、超音速、全天候、第三代战斗机,是多用途的战斗机,能够执行空战和轰炸的任务。
歼-10B战斗机是歼-10的改进型战斗机,歼-10B的服役,标志着我国战斗机从三代机正式迈向三代半。
6.歼-11歼-11战斗机是我国上世纪90年代由苏联的苏-2战斗机仿制而来,是我国进入世界先进战斗机俱乐部的开端。
7.歼-12歼-12战斗机是中国大陆空军摆脱苏联制式飞机系列设计格局以后,第一代从机体设计到部件制造完全有中国人自行完成的轻型喷气战斗机8.歼14歼-14战斗机名为“鹰隼”,是全新的高性能、多用途、全天候的空中优势的战斗机9.歼-15歼-15战斗机是中国的第一种重型舰载战斗机,填补了我国舰载机的空白。
绰号“飞鲨”,属三代半战斗机,采用电传飞行控制系统,具有优异的机动性能。
【拓展】张超是歼15舰载机飞行员,2016年4月27日,张超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突发故障,被迫跳伞坠地牺牲,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10.歼-16歼-16战机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款双座、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它既可完成制空作战任务,也能实施对地、对海打击,是中国空军攻防兼备转型重要装备之一。
11.歼-20歼-20是双发重型隐形战机,是第四代重型战斗机,是我国现役最先进的歼击机,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
二战--各国飞机大集合

对二战飞机的探讨二战是一个特殊的年代,迫于战争的需要,各国战机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现象,环境不同,因而设计理念也很独特。
下面以日美两国为例来进行说明。
日本零式采用了当时所能采用的一切先进理论和技术成果,具备了重量轻、转弯半径小、机动灵活、火力强、航程远、速度快等世界级优秀战斗机所具有的一切优点,可以称得上是日本飞机设计的重要里程碑。
零式性能优势的最大来源就是轻,因为轻,翼载小,完全弥补了发动机动力的不足,保证了极大的续航力,转场航程高达2278公里!零式的优势也是它的弱点所在,由于出于重量的要求,它省略了装甲防护,而且由于大量铝合金的采用,导致机体极容易燃烧和解体,生存性很差。
这一缺点在战争初期被零式相对性能比较优异以及日军飞行员的高素质所掩盖。
零式第二个特点是具有极其优异的垂直机动性能。
由于零式采用了轻型结构,自重轻,机体气动外形好,翼面载荷小,发动机剩余推力大,它的爬升率达到惊人的水平。
这一优点使零式在战斗中占尽优势。
其他飞机与零式缠斗,很难从背后将其咬住,甚至还会遭到零式的反转被其咬住。
据曾与零式进行过空战的飞行员说:“零式飞机很怪,似乎有一种神秘的性能。
当你要追上它时,甚至已经看见它的翼梢在抖动,好像马上就要在空中解体,可它却突然一个斤斗翻转过来,反倒从背后将你咬住。
”零式第三个特点是工作环境好、操纵灵敏。
零式在日本舰载战斗机中首次采用了密封座舱,大大改善了飞行员工作环境。
其操纵系统设计水平高,工作非常灵敏。
驾驶过它的飞行员说:“只要手指稍稍一动,飞机就能有明显的反应。
”1,爬升率和转弯半径极好,能轻易超过F4F野猫和P-40,在低空时用这两种飞机和0战进行缠斗无异于自杀。
但如果在高空时,0战优异的垂直机动性能开始恶化,原因是副翼的动作出现呆滞,反应变缓2,0战的俯冲速度不快,在战斗中如果被0战咬尾,应立即以高速度俯冲并滚转,通常可以摆脱,但切记不可使用爬升手段摆脱,也不要追击急剧爬升的0战,否则死路一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F-1J战斗机和VE-1预警机
作者:钟岸
来源:《中学科技》2011年第10期
机体简介
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动画片《超时空要塞》播出后反响相当热烈,动画中的地球军主力战斗机VF-1算得上是最早的变形机体了。
VF-1支持三种变形模式:战斗机模式用于高空任务,鸵鸟机模式用于近地支援任务,机器人模式用于地面战斗任务。
在外形方面,VF-1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当年美军热门战机F-14。
VF-1现今也已成为科幻模型界的经典,一直到现在,日本几个授权厂家的VF-1模型新品或玩具都仍然在不断地推出。
本文要制作的作品之一是机器人模式的机体VF-1J,它是电视剧版本里男主角一条辉的座机。
它的标志是经典的白主色加红色装饰条,头部拥有两把激光枪。
本文还将制作的另一作品是地球军所用的战斗机模式的可变早期预警机VE-1,它是由双座型的训练机外挂电子仪器装备而成。
VE-1最主要的外形特点是机背上有一个巨大的圆盘状雷达装置,属于宇宙里专用的机体,它只在《超时空要塞》电影版里短暂地出现过几秒钟。
模型制作
这次制作的两架模型都是由长谷川出品的1:72比例模型。
此系列塑料拼装模型须使用胶水,机体本身不能变形而只可作静态展示。
由于机体不能变形,所以外形比例可以更接近于现代飞机,而开模工艺更是精整细致,机身刻线也相当流畅丰富,毕竟长谷川的模型飞机开模一直都相当不错。
模型本身分模较为复杂,很多零件都需要事先进行上色后才能进行组合打磨,习惯了制作万代模型的玩家可能一时还习惯不了这种步骤。
至于制作方面倒并不复杂,按照说明书的步骤组合各个组件,然后再分别上色后进行总装即可。
上色方面仍然使用郡是油性漆,机体颜色为纯白加少许灰,并在主要刻线及凹凸位上用中灰薄喷了较为淡的阴影做偏差色,待全干后再用田宫的XF54中灰色珐琅漆做渗线,最后再贴上水贴后全体消光就可以了。
细节可以参看图片说明。
1. 机器人模式的VF-1J头顶的激光炮用黑铁色喷好后甚是亮眼,虽然模型本身配有机身和头顶上的红色装饰条水贴,但这种直线条还是用喷涂比较方便和好看,也能保留住上面的细节。
2. 图中的两种姿势算得上是VF-1J在动画及插图里最经典的姿势了,模型附带了几种不同的手型及软枪带。
美中不足的就是由于关节设计不理想导致可动性较差,除了图中的姿势外还真摆不了什么别的帅气姿势。
3. 背包的特写,喷口使用郡是的超级金喷涂后再用黑色扫阴影,小的喷口直接使用黑铁色即可。
4. VE-1模型机身为上下组合,全体的刻线则保持了长谷川一贯纤细且工整的风格,但有些侧面和小的刻线也继承了单面模的弊端而显得比较模糊一点,要进行加深或重刻线。
5. VE-1机背上巨大的预警雷达几乎把大半个机身都挡住了,此部件也是分上下组合,边缘要进行仔细打磨来去掉接合线,喷色时使用的是美军的海军浅灰,中间的深灰色也是使用遮盖喷涂。
6. 去掉雷达的VE-1后机身,细节及刻线丰富的主翼可以上好色后再插入机身,另外两翼还能借着机身内的两个齿轮进行同角度的活动。
7. 前后起落架细节丰富,外观上参考了现代美军舰载机,上色时轮子涂的是消光的深灰色,机体下部雷达此时是收纳状,有支架时可以做成飞行状态,下部雷达就可以向下折成打开状态。
8. VE-1的机底特写,前后轮舱的细节还算过得去,略带现代战机的细节。
机身前中部为机器人模式时的头部,和其他的机器人模式模型相比,头部没有任何武器。
9. 透明座舱中间有条分模线,笔者用细砂纸打磨光滑后再使用抛光膏直接打亮,这款模型最让人无奈的是竟然没有附带驾驶员,这样就不方便制作飞行状态了;机身上的细红色是遮盖喷成,这种直线的遮盖还是相当容易的。
10. 尾部的特写,机体的主喷口(机器人模式时的脚掌部分)就像现在战斗机的矢量喷口一样上下可动,喷口内部还有些细节,另外两侧的小喷管都是单独开模的,只需要喷个黑铁色装上去即可,细节相当不错。
11. 在给机头两侧及起落舱盖上的透明零件喷透明红蓝时,切记要喷在零件内侧,这样出来的效果才会比较清澈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