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电路分析

正确识别电路图,是初中学生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一些电学计算也总是要事先进行电路情况分析,中考中所占比重较大,中考中的电学压轴题的难点、关键点往往就是电路识别问题,是普遍学生觉得难以弄懂,并且也是高中学习及以后从事涉及电学知识工作中还会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要过好识别电路这关,必须扫清知识、方法上的障碍。现将几个关键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一道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串、并联电路的概念及特点

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06页是这样说的:“两个小灯泡首尾相连,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说这两个灯泡串联”和“两个小灯泡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说这两个灯泡是并联”,原老教材第二册第57页也有类似的叙述。

我们从上述关于串联和并联的定义中不难看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路只有一条通路,各用电器通则都通,断则都断,互相影响,无论开关接在何处均控制整个电路,而并联电路有两条或多条支路,各用电器独立工作,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其所在的那一路。

二、串、并联电路的判断方法

1.用电器连接法分析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法,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并列接在电路两点间的是并联。

2.电流法在串联电路中电流没有分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在分支处分成了几部分。

3.共同接点数法在串联中,某一用电器与另一用电器只有一个共同的连接点,而在并联中,某一用电器与另一用电器有两个共同的连接点。

4.在分析电路连接情况时,从电源正极开始,顺着电流的方向,一直到电源的负极。

5.由于在初中阶段多个用电器的连接不涉及混联,因而对于初中生来说,电路连接的最终结果只能是电路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之一。

6.由于电路图画法的多样性,也造成学生不习惯而难以辨认,此时只须将原电路图整理改画成常见的标准形式,透过现象看本质。如图1的标准形式是图2,图3的标准形式是图4,图5的标准形式是图6,另外图7、图8都可把它画成标准形式的。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三、几个常见电路元件的特殊处理

我们在分析电路连接情况时,往往是针对用电器而言的,其它元件如开关、电压表、电流表等这些“拦路虎”,对我们分析比较复杂的电路来说负面影响很大,如果既可将有些元件从电路图中拆掉,又能保证那些元件拆掉后不影响用电器的原连接情况的的话,原电路图就可以得到简化,以便揭开“庐山真面目”。为此,我们完全可以依据所拆元件的特性进行简化,其方法是:

1.开关若是开关闭合,就在原开关处画一导线连通,若是开关断开,就将此路完全去掉不要。

2.电压表由于电压表的电阻很大,因此可把连电压表处当成开路,只须把电压表拆掉即可。

3.电流表由于电流表的电阻很小,因此可把连电流表处当成短路,电流表拆下处要用导线连通。

通过上述方法所得的简化图表示出的用电器连接情况即为原电路中用电器连接情况。此步最好在草稿纸上,用铅笔先画出原电路图后,从电源正极开始,逐一依序增删,直到电源负极为止。例如,我们要判断图9中当开关S和S都断开时,电阻R、R和R的连接情况,对开关、电压表、电流表依序进行简化后的电路图分别如图10、11和12所示。我们从图12不难看出电阻R和R串联。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初中物理复杂电路分析.教师版

一.连接实物图: 1.串联电路:从电源正极开始依次将用电器、开关、电流表首尾顺次连接起来, 最后回到电 源负极, 电压表根据其测量范围, 并联在所测部分电路的两端; 2.并联电路:先选择最长的一条支路与电源构成的回路, 对照这个回路在实物图中将相应的 元件连接好, 再对照电路图, 把其余支路连入实物图的相应位置, 注意电流的 分流点和汇合点, 将其余支路并联接入这两点之间. 3.注意事项:①导线连载电路元件的接线柱上 ②电流表串联、电压表并联, 电流均正极进负极出 ③滑动变阻器, 采用“一上一下”法连接 ④导线不能有交叉 ⑤考试时用铅笔画线 二. 电路中电表的简化为了看清用电器之间的连接关系, 我们需要先将电流表、电压表简化, 简化方法如下: ①电压表对电流阻碍作用很大, 几乎不能通过电流,可以将电压表 及两端导线一起去掉 ②电流表对电流几乎没有阻碍作用,可以将电流表替换为导线 知识互联网 思路导航 复杂电路分析

【例1】 【答案】 【例2】 对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S 4 S 3 S 2S 1 L 3 L 2L 1 例题精讲 模块一 补充导线, 连接实物图

【答案】 【例3】 (2013朝阳一模实验题用图)请你只添加两根导线....... 完成如图所示的电路的连接, 满足滑动变阻器可以使小灯泡调光, 电流表、电压表分别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小灯泡两端的 电压. 【答案】 如右图 【例4】 请你只添加两根导线....... 完成图所示的电路的连接, 满足下列要求, 并且画出两个状态的等效电路图. ①只闭合开关S 1, 电路中R 0与R X 串联, 电流表示数为I 1; ②开关S 1、S 2都闭合时, 电路中只有R 0工作, 电流表的示数为I 2 S 2 S 1 R x R 0 A B C P D

初二物理电路分析

正确识别电路图,是初中学生的最基本的能力要求,一些电学计算也总是要事先进行电路情况分析,中考中所占比重较大,中考中的电学压轴题的难点、关键点往往就是电路识别问题,是普遍学生觉得难以弄懂,并且也是高中学习及以后从事涉及电学知识工作中还会经常遇到的问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要过好识别电路这关,必须扫清知识、方法上的障碍。现将几个关键的问题提出来和大家一道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串、并联电路的概念及特点 人教版新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06页是这样说的:“两个小灯泡首尾相连,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说这两个灯泡串联”和“两个小灯泡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我们说这两个灯泡是并联”,原老教材第二册第57页也有类似的叙述。 我们从上述关于串联和并联的定义中不难看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串联电路只有一条通路,各用电器通则都通,断则都断,互相影响,无论开关接在何处均控制整个电路,而并联电路有两条或多条支路,各用电器独立工作,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其所在的那一路。 二、串、并联电路的判断方法 1.用电器连接法分析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法,逐个顺次连接的是串联,并列接在电路两点间的是并联。 2.电流法在串联电路中电流没有分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的电流在分支处分成了几部分。 3.共同接点数法在串联中,某一用电器与另一用电器只有一个共同的连接点,而在并联中,某一用电器与另一用电器有两个共同的连接点。 4.在分析电路连接情况时,从电源正极开始,顺着电流的方向,一直到电源的负极。 5.由于在初中阶段多个用电器的连接不涉及混联,因而对于初中生来说,电路连接的最终结果只能是电路两种基本连接方式──串联和并联之一。 6.由于电路图画法的多样性,也造成学生不习惯而难以辨认,此时只须将原电路图整理改画成常见的标准形式,透过现象看本质。如图1的标准形式是图2,图3的标准形式是图4,图5的标准形式是图6,另外图7、图8都可把它画成标准形式的。 图1 图2 图3 图4

初中物理10种复杂电路分析方法

10种复杂电路分析方法 01 特征识别法 串并联电路的特征是:串联电路中电流不分叉,各点电势逐次降低,并联电路中电流分叉,各支路两端分别是等电势,两端之间等电压。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征识别电路是简化电路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 举例:试画出图 1 所示的等效电路。 解:设电流由 A 端流入,在 a 点分叉,b 点汇合,由 B 端流出。支路a—R1—b 和a—R2—R3(R4)—b 各点电势逐次降低,两条支路的a、b 两点之间电压相等,故知R3 和R4 并联后与R2 串联,再与R1 并联,等效电路如图 2 所示。 02 伸缩翻转法 在实验室接电路时常常可以这样操作,无阻导线可以延长或缩短,也可以翻过来转过去,或将一支路翻到别处,翻转时支路的两端保持不动;导线也可以从其所在节点上沿其它导线滑动,但不能越过元件。这样就提供了简化电路的一种方法,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伸缩翻转法。 举例:画出图 3 的等效电路。 解:先将连接a、c 节点的导线缩短,并把连接b、d 节点的导线伸长翻转到R3—C—R4 支路外边去,如图4。

再把连接a、c节点的导线缩成一点,把连接b、d 节点的导线也缩成一点,并把R5 连到节点 d 的导线伸长线上(图5)。由此可看出R2、R3 与R4 并联,再与R1 和R5 串联,接到电源上。 03 电流走向法 电流是分析电路的核心。从电源正极出发(无源电路可假设电流由一端流入另一端流出)顺着电流的走向,经各电阻绕外电路巡行一周至电源的负极,凡是电流无分叉地依次流过的电阻均为串联,凡是电流有分叉地分别流过的电阻均为并联。 举例:试画出图 6 所示的等效电路。 解: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过 A 点分为三路(AB 导线可缩为一点),经外电路巡行一周,由 D 点流入电源负极。第一路经R1 直达 D 点,第二路经R2 到达 C 点,第三路经R3 也到达 C 点,显然R2 和R3 接联在AC 两点之间为并联。二、三路电流同汇于 c 点经R4 到达 D 点,可知R2、R3 并联后与R4 串联,再与R1 并联,如图7 所示。 04 等电势法 在较复杂的电路中往往能找到电势相等的点,把所有电势相等的点归结为一点,或画在一条线段上。当两等势点之间有非电源元件时,可将之去掉不考虑;当某条支路既无电源又无电流时,可取消这一支路。我们将这种简比电路的方法称为等电势法。

(完整版)初中物理电路故障分析--珍藏版

、初中物理电路故障分析 1、电压表示数为零的情况 A 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发生短路 (一灯亮一灯不亮,电流表有示 数) B 电压表串联的用电器发生断路 (两灯都不亮,电流表无示 数) C 电压表故障或与电压表连线发生断路 (两灯都亮,电流表有示 数) 2、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的情 况 A 电压表测量的用电器发生断路 两灯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 注:此时不能把电压表看成断路,而把它看成是一个阻值很大的电阻同时会显示电压示数的用电器,由于电压表阻值太大,根据串联电路分压作用,电压表两端几乎分到电源的全部电压,电路中虽有电流但是很微弱,不足以使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也不足以使灯泡发光。如果题目中出现“约” 、“几乎”的字眼时,我们就锁定这种情况。 B 电路中旁边用电器发生短路 一灯亮一灯不亮,电流表有示数) 总结:如图,两灯泡串联的电路中,一般出现的故障问题都是发生在用电器上,所以通常都有这样一个前提条件已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灯泡L1 或L2 上。 若两灯泡都不亮,则一定是某个灯泡发生了断路,如果电压表此时有示数,则一定是和电压表并联的灯泡发生了断路,如果电压表无示数,则一定是和电压表串联的灯泡发生了断路。此两种情况电流表均无示数。 若一个灯泡亮另一个灯泡不亮,则一定是某个灯泡发生了短路,如果电压表此时有示数,则一定是和电压表串联的灯泡发生了短路,如果电压表此时无示数,则一定是和电压表并联的灯泡发生了短路。此两种情况电流表均有示数3、用电压表电流表排查电路故障 A、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重要结论:电压表有示数说明和电压表串联的线路正常,和电压表并联的线路有故障。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电压表无示数时,和电压表并联的线路一定正常。

(完整版)初中物理电路故障分析方法

电路故障的种类及判断方法 一、电路故障及其种类: 1、电路故障:电路连接完成后,闭合开关通电时,发现整个电路或者部分电路无法正常工作的现象叫电路故障; 2、电路故障类型,主要有两种,短路和断路。 断路原因:元件损坏、接触不良 短路:分为电源短路和局部短路两种。 ○1电源短路:指电流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从电源的正极回到负极。 电源短路,有如下图两种情况,一种是开关闭合,导线直接接到电源两极上;另一种是开关闭合,电流表直接接到了电源两极上。导致电路中电流过大,从而烧坏电源或者电流表。这两种情况都是绝对不允许的。 ○2局部短路:指的是串联的多个元件(含用电器、电表、开关)中的一个或多个(当然不是全部)在 电路中不起作用(无电流通过该元件),这种情况通常是由于接线的原因或者电路发生故障引起的,一般不会造成较大的危害。根据短路元件的不同又分为:用电器短路、电表短路、开关短路几种。 注意:在并联电路中,一旦用电器短路,同时就会造成电源短路。 3、家庭电路的电路故障: 家庭电路的故障是常考的题型之一,家庭电路常见故障有四种:断路、短路、过载和漏电。 断路电灯不亮,用电器不工作,表明电路中出现断路。断路时电路中无电流通过,该故障可用测电笔查出。 短路短路就是指电流没有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构成通路。发生短路时,电路中的电阻很小,电流很大,保险丝自动熔断。若保险丝不合适,导线会因发热,温度迅速升高,而引发火灾。 过载电路中用电器总功率过大,导致通过导线的总电流大于导线规定的安全电流值。出现这种情况轻者导致用电器实际功率下降;重者导线会因过热而引发火灾。 漏电如果导线外层或用电器的绝缘性能下降,则有电流不经用电器而直接“漏”入地下,漏电会造成用电器实际功率下降,也能造成人体触电。使用漏电保护器能预防漏电的发生。 例1 小明晚上做功课,把台灯插头插在书桌边的插座上,闭合台灯开关,发现台灯不亮。为了找出故障原因,小明把台灯插头插入其他插座,发现台灯能正常发光,用测电笔插入书桌边的插座孔进行检查,发现其中一个孔能使测电笔的氖管发光,故障原因可能是() A.进户线火线上的熔丝烧断B.进户线零线断了

初中物理分析电路图的方法

初中物理分析电路图的方法 电流法:电流从电源正极出来,遇到节点时,看到下一个节点处有没有用电器,都有则电流分开,是并联;如有一条电路没有用电器,那么电流不分流,只走该出,另一条电路被短路。 电路图分析方法 首先,看到电路图判断是串联还是并联电路一定要记住两种电路各自的电流电压的特点可以将已知的条件标注在图上还有,多做有关这方面的典型习题,尤其是老师的举例,多问同学和老师同一个电路图可能有不同看法或分析方法的,但结果是一样的物理不能只靠死记硬背,要多观察,善于思考电路图不会刻意和老师多沟通画电路图的方法:先辨别是串联还是并联,若是并联,再找开关控制哪条干路和支路。 首先牢记电器符号的代表意义,弄清每个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结合生活中常遇电路,多看、多画、多联系实际。遇到电路图时,按:电源+——开关——用电器——电源-的顺序看,注意串联、并联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分压、分流、限流等)。这个还是要多加练习的。 最基本的,先找到电源正极,电流就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着导线流。遇到分叉路的时候这样看:如果分叉路中有一条是没有任何电器的,只是一条导线,或者只有电流表,(初中阶段电流表是可以看做没有电阻的,所以也相当于一根导线),那么所有的电流肯定只会走这个叉路,不会走别的地方。如果分叉路中有一条是有电压表的(初

中阶段电压表看做电阻无限大,也就相当于断路),那么电流肯定不会走这条路。 除了上述两种特殊情况外,电流到了分叉路口就会往各个支路流去,每个支路电流的大小可以用欧姆定律计算。 电路图其实就是看看串联还是并联。 第1步:所有电压表以及它左右两边直至节点的导线遮去不看。 第2步:寻找有没有其他节点,如果有再看两两节点之间的东西,比如电流表测什么电流(与之串联)之类的。(电源到节点的电阻或者电流表是在干路上的,这点要明白,先用铅笔描干路)第3步:复查,重新走一遍电路,还是电压表遮掉。 第4步:看电压表两端导线“抱”着哪(几)个用电器或者电阻,就是测哪个的电压。 看电路图连元件作图 方法:先看图识电路:混联不让考,只有串,并联两种,串联容易识别重点是并联。若是并联电路,在电路较长上找出分点和合点并标出。并明确每个元件所处位置。(首先弄清楚干路中有无开并和电流表)连实物图,先连好电池组,找出电源正极,从正极出发,连干路元件,找到分点后,分支路连线,千万不能乱画,顺序作图。直到合点,然后再画另一条支路[注意导线不得交叉,导线必须画到接线柱上(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等)接电流表,电压表的要注意正负接线柱]遇到滑动变阻器,必须一上,一下作图,检查电路无误后,最后将电压表接在被测电路两端。

(完整版)初中物理电路故障分析--珍藏版

一、初中物理电路故障分析 1、电压表示数为零的情况 A 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发生短路 (一灯亮一灯不亮,电流表有示数) B 电压表串联的用电器发生断路 (两灯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 C 电压表故障或与电压表连线发生断路 (两灯都亮,电流表有示数) 2、电压表示数等于电源电压的情况 A 电压表测量的用电器发生断路 (两灯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 注:此时不能把电压表看成断路,而把它看成是一个阻值很大的电阻同时会显示电压示数的用电器,由于电压表阻值太大,根据串联电路分压作用,电压表两端几乎分到电源的全部电压,电路中虽有电流但是很微弱,不足以使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也不足以使灯泡发光。如果题目中出现“约”、“几乎”的字眼时,我们就锁定这种情况。 B 电路中旁边用电器发生短路 (一灯亮一灯不亮,电流表有示数) 总结:如图,两灯泡串联的电路中,一般出现的故障问题都是发生在用电器上,所以通常都有这样一个前提条件已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且只发生在灯泡L1或L2上。 若两灯泡都不亮,则一定是某个灯泡发生了断路,如果电压表此时有示数,则一定是和电压表并联的灯泡发生了断路,如果电压表无示数,则一定是和电压表串联的灯泡发生了断路。此两种情况电流表均无示数。 若一个灯泡亮另一个灯泡不亮,则一定是某个灯泡发生了短路,如果电压表此时有示数,则一定是和电压表串联的灯泡发生了短路,如果电压表此时无示数,则一定是和电压表并联的灯泡发生了短路。此两种情况电流表均有示数 3、用电压表电流表排查电路故障 A、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重要结论:电压表有示数说明和电压表串联的线路正常,和电压表并联的线路有故障。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电压表无示数时,和电压表并联的线路一定正常。

初中物理电路分析方法(短路、串并联分析、滑动变阻器)

电路简化的基本原则 初中物理电学中复杂电路可以通过如下原则进行简化: 1、不计导线电阻,认定R ≈0 。有电流流过的导线两端为零。如: 2、开关闭合时相当于一根导线,开关断开时相当于断路。开关闭合时有电流流过时,开关两端电压为0,断开时开关两端可以测得电压。 3、电流表内阻很小,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时,有电流表的地方可看作短路,也就是相当于一根导线。 4、电压表内阻很大,在分析电路的连接方式时,有电压表的地方可视作断路,从电路两节点间去掉。 5、用电器(电阻)的短路:用电器(电阻)和导线(开关、电流表)并联时,用电器无电流通过(如下图)可以把图中AB两点间的用电器L2去掉,最后得到如图3和图5。 6、滑动变阻器Pa段被导线(金属杆)短接不工作,这时可以去掉Pa 段,去掉Pa 段后,下图a 变为图b 7、根据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规律“串联分压、并联分流”来分析总电流、总电压和分电流、分电压的关系。 8、电流表和哪个用电器串联就测哪个用电器的电流,电压表和哪个用电器关联就测哪个用电器的电压。判断电压表所测量的电压可用移点法、去源法和标点法。 V A B ' 图2 图3 L1 L2 L2 L1 L1 L1 … L1 图4 图5

例:如下图所示,当S闭合后,电压表测的是哪个灯泡两端的电压 * (1)去源法:选取电压表接在电路中的两个接点为分点,将电路分成两部分,将两点间含有电源的部分电路“去掉”,分析电压表与哪个用电器组成通路,则电压表就是测量哪部分用电器的两端电压。 (2)移点法:假定电压表跟导线的连接点可以沿导线移动,在移动过程中点可以跨越开关和电流表,但是不能跨越电源、用电器和电阻,那么连接点能移到哪个用电器两端,就跟哪个用电器并联。 (3)标点法:选取电压表接在电路中的两个接点为分点a和b,然后就电源正极开始观察电 流从a流到b时,经过哪个用电器,则电压表就跟哪个用电器并联。 9、电压表原则上要求并联在电路中,单独测量电源电压时,可直接在电源两端。一般情 况下,如果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测得的电压是电源两端电压。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会被烧坏造成电源短路。 10、如果导线上(节点之间)没有用电器(开关,电流表除外),那么导线上的各点可以看做成一个点,可任意合并、分开、增减。(此法又称节点法)例如: V a a b

初中物理分析电路图的方法

电流法:电流从电源正极出来,遇到节点时,看到下一个节点处有没有用电器,都有则电流分开,是并联;如有一条电路没有用电器,那么电流不分流,只走该出,另一条电路被短路。 电路图分析方法 首先,看到电路图判断是串联还是并联电路一定要记住两种电路各自的电流 电压的特点可以将已知的条件标注在图上还有,多做有关这方面的典型习题,尤 其是老师的举例,多问同学和老师同一个电路图可能有不同看法或分析方法的,但结果是一样的物理不能只靠死记硬背,要多观察,善于思考电路图不会刻意和老师多沟通画电路图的方法:先辨别是串联还是并联,若是并联,再找开关控制哪条干路和支路。 最基本的,先找到电源正极,电流就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着导线流。遇到分 叉路的时候这样看:如果分叉路中有一条是没有任何电器的,只是一条导线,或者只有电流表,(初中阶段电流表是可以看做没有电阻的,所以也相当于一根导线),那么所有的电流肯定只会走这个叉路,不会走别的地方。如果分叉路中有一条是 有电压表的(初中阶段电压表看做电阻无限大,也就相当于断路),那么电流肯定不会走这条路。 除了上述两种特殊情况外,电流到了分叉路口就会往各个支路流去,每个支路电流的大小可以用欧姆定律计算。 电路图其实就是看看串联还是并联。 第1步:所有电压表以及它左右两边直至节点的导线遮去不看。 第2步:寻找有没有其他节点,如果有再看两两节点之间的东西,比如电流 表测什么电流(与之串联)之类的。(电源到节点的'电阻或者电流表是在干路上的,这点要明白,先用铅笔描干路) 第3步:复查,重新走一遍电路,还是电压表遮掉。 第4步:看电压表两端导线“抱”着哪(几)个用电器或者电阻,就是测哪个的 电压。 看电路图连元件作图 方法:先看图识电路:混联不让考,只有串,并联两种,串联容易识别重点是并联。若是并联电路,在电路较长上找出分点和合点并标出。并明确每个元件所处位置。(首先弄清楚干路中有无开并和电流表)连实物图,先连好电池组,找出电源正极,从正极出发,连干路元件,找到分点后,分支路连线,千万不能乱画,顺序作图。直到合点,然后再画另一条支路[注意导线不得交叉,导线必须画到接线 柱上(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等)接电流表,电压表的要注意正负接线柱]遇到滑

初中物理电学串联电路知识与电路故障分析

初中物理电学串联电路知识与电 路故障分析 串联电路特点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即I=I1=I2=…=In。在串联电路中只要测出任何一个位置的电流,就知道了其他位置的 电流。 串联电路的故障现象 一般归纳为两类: 1.开路:(亦作“断路”).所有用电器都不工作,电流表 无示数,只有垮在断点两边的电压表有示数,且示数接近(或等于)电源电压。 2.短路:被短路的部分用电器不工作,电流表有示数,接在被短路用电器两端的电压表无示数,接在其他用电器两端 的电压表有示数。 电路故障分析 一、常见故障: 故障1:闭合开关后,灯泡忽明忽暗,两表指针来回摆动; 原因:电路某处接触不良; 排除方法:把松动的地方拧紧。 故障2:闭合开关前灯泡发光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了两表也无示数

原因:开关与电源并联导致所有东西都被短路 后果:极容易烧坏电源 故障3(也就是做题最常见的故障):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电流表几乎无示数电压表所呈示数几乎为电源电压 原因1:灯泡断路故电压表串联到了电路中 说一下啊一般判断电路时都是把电压表当做断路是应为它的电阻很大很大所以呢如果电压表与一灯泡并联而这个灯泡断路了就相当于直接把这个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I=U/R因为电压是恒定的电阻巨大所以电流表的示数就很小了而串联式靠电阻分压的由于电压表的电阻巨大在这么大的电阻前灯泡的电阻就显得微不足道所以电压表显示的几乎是电源电压; 原因2:电流表与电压表位置互换 这样灯泡就被几乎没有电阻的电流表(它接到了电压表的位置上)短路故不亮电路中只串联了一个电流表和一个电压表因为电压表的电阻很大所以几乎分到了全部电压而由于电压表的电阻大所以电流表几乎无示数; 补充一下啊:有时做题会问你如果在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或是电路图中只有一个灯泡两表)如果电流表与电压表位置互换会有什么后果就答:灯泡不亮电流表几乎无示数(其实就是没示数)电压表所示几乎为电源电压(其实就是电源电压) 故障4:闭合开关后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灯泡亮度与两表示数均无改变; 原因:变阻器没有按照一上一下的方法来接

初二物理电路的组成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电路的组成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电路的组成知识点总结 物理中的电路跟我们生活中更是细细相关,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初二物理电路的组成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参考! 一、电路的定义与作用: 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1.定义:(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2.正确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 三、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四、电路图(统一符号、横平竖直、简洁美观) 五、电工材料:导体、绝缘体 1. 导体 (1)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2)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2. 绝缘体 (1)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2)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六、电流的形成 1.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2.形成电流的电荷有:正电荷、负电荷。酸碱盐的水溶液中是正负离子,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 七.电流的方向 1.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电流的方向跟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八、电流的效应:热效应、化学效应、磁效应 九、电流的大小:i=q/t 十、电流的测量 1.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 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电流表;(2)量程;(3)读数方法(4)电流表的使 用规则。 十一、电流的规律: (1)串联电路:i=i1+i2; (2)并联电路:i=i1+i2 【方法提示】 1.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一查两确认,两要两不要) (1)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2)两确认:①确认所选量程。②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两要:一 要让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二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两不要:一不要让电流超过所选量程,二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 在事先不知道电流的大小时,可以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有关问题的电路 (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各电路元件间的串联或并联; (2)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中的电流; (3)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按照题目给定的条件,求出待求的电流。

初二物理电路图分析方法讲解

初二物理电路图分析方法讲解电路图分析方法 首先,看到电路图判断是串联还是并联电路一定要记住两种电路各自的电流电压的特点可以将已知的条件标注在图上还有,多做有关这方面的典型习题,尤其是老师的举例,多问同学和老师同一个电路图可能有不同看法或分析方法的,但结果是一样的物理不能只靠死记硬背,要多观察,善于思考电路图不会刻意和老师多沟通画电路图的方法:先辨别是串联还是并联,若是并联,再找开关控制哪条干路和支路。 首先牢记电器符号的代表意义,弄清每个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结合生活中常遇电路,多看、多画、多联系实际。遇到电路图时,按:电源+――开关――用电器――电源- 的顺序看,注意串联、并联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分压、分流、限流等)。这个还是要多加练习的。 最基本的,先找到电源正极,电流就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着导线流。遇到分叉路的时候这样看:如果分叉路中有一条是没有任何电器的,只是一条导线,或者只有电流表,(初中阶段电流表是可以看做没有电阻的,所以也相当于一根导线),那么所有的电流肯定只会走这个叉路,不会走别的地方。如果分叉路中有一条是有电压表的(初中阶段电压表看做电阻无限大,也就相当于断路),那么电流肯定不会走这条路。 。 电路图其实就是看看串联还是并联。 第1步:所有电压表以及它左右两边直至节点的导线遮去不看。 第2步:寻找有没有其他节点,如果有再看两两节点之间的东西,比如电流表测什么电流(与之串联)之类的。(电源到节点的电阻或者电流表是在干路上的,这点要明白,先用铅笔描干路) 第3步:复查,重新走一遍电路,还是电压表遮掉。 第4步:看电压表两端导线“抱”着哪(几)个用电器或者电阻,就是测哪个的电压。 结束。(PS. 这都是我当初学电路初探时候的心得,但愿对你有用) 希望上面对物理中电路图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的。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 电路故障分析

电路故障分析 电路故障分析是综合考查学生电路知识、电流表、电压表特点以及电路中的物理量的规律等知识的一种类型题,也是考查学生解决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好形式,因而是考试中必不可少的题型。电路故障,常见的情况是断路和短路,检验的方法有小灯泡法、电压表法、电流表法、导线法。下面以只存在一处故障为例说明故障判断的方法。 一、断路的判断 1.断路的主要变现。断路最显著的特征是电路(并联的干路)中无电流(电流表无读数),且所有用电器不工作(常是灯不亮),电压表读数接近电源电压。如果发现这种情况,则电路的故障是发生了断路。 2.判断的具体方式。采用小灯泡法、电压表法、电流表法、导线法等与电路的一部分并联。原理是在并联的部分断路时,用小灯泡法、电压表法、电流表法、导线法等与电路的一部分并联再造一条电流的路径,若这条路径搭在哪里使电路恢复通路,则与之并联的部分就存在断路。 (1)电压表检测法。把电压表分别和逐段两接线柱之间的部分并联,若有示数且比较大(常表述为等于电源电压),则和电压表并联的部分断路(电源除外)。电压表有较大读数,说明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已经和相连的通向电源的部分与电源形成了通路,断路的部分只能是和电压表并联的部分。 (2)电流表检测法。把电流表分别与逐段两接线柱之间的部分并联,如果电流表有读数,其它部分开始工作,则此时与电流表并联的部分断路。注意,电流表要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以免烧坏电流表。 (3)导线检测法。将导线分别与逐段两接线柱之间的部分并联,如其它部分能开始工作,则此时与电流表并联的部分断路。 (4)小灯泡检测法。将小灯泡分别与逐段两接线柱之间的部分并联,如果小灯泡发光或其它部分能开始工作,则此时与小灯泡并联的部分断路。 例1在下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K,电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中一个电压表示数变小,则()

初二物理电流和电路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物理电流和电路试题答案及解析 1.如图所示是电路的某一部分,R 1=R 2 >R 3 ,A为理想电流表.若电流只从A点流入此电路,且 流过R 1 的电流为0.2A,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不可能从C点流出,只能从B点流出.B.流过电流表A的电流为零. C.流过R 2 的电流一定大于0.4A. D.R 2两端的电压不一定比R 3 两端的电压大. 【答案】 C 【解析】由题意可知,电流只从A点流入此电路,这个电路是R- 1和R 2 是并联的,然后和R 2 串 联,流过R 1的电流为0.2A,,R 1 >R 3 通过R 3 的电流大于0.2A,干路电路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通过R 2 和电流大于0.4A。选项C正确。 【考点】电路 2.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两只灯泡都不亮,且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指针都不动。现将两灯泡L 1和L 2 的位置对调,再次闭合开关时,发现两只灯泡仍不亮,电流表指针仍不动,但电压表的指针却有了明显的偏转,该电路的故障可能是() A.灯泡L 1 的灯丝断了 B.灯泡L 2 的灯丝断了 C.电流表和两个灯泡都坏了 D.从a点经电流表到开关这段电路中出现断路 【答案】B 【解析】如图所示电路,闭合开关,两只灯泡都不亮,说明电路某处有开路,不能是短路(因为一个灯短路另一个灯会亮)。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有开路;电压表无示数,说明从电压表 两端ab到电源的正负极之间有开路,电压表不能接到电源的两极上;将两灯泡L 1和L 2 的位置对 调,再次闭合开关: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中有开路;电压表有示数,说明从电压表两端ab 到电源的正负极之间是通路,电压表两端ab与 L 2 之间有开路。据此综合分析电路的故障可能是灯泡L2的灯丝断了。 【考点】电路故障分析 3.如图甲所示,有带风叶的小电动机一台,电热丝一段,开关两只,插头一只,导线若干。利用 这些器材可以连接成一个有冷、热两档风的简易电吹风电路。要求在使用时,只要断开S 1 ,则既 无风也不发热;只闭合S 1时吹冷风;闭合S 1 和S 2 时吹热风.右边是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 分别设计的四种电路连接图,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初中物理电路故障以及电表变化分析

初中物理电路故障分析一、串联电路中的故障分析:〔以电路中两盏为例子〕 ①闭合开关发现只有一盏灯亮。 故障分析:既然有灯亮,说明电路是通路的,那盏不亮的灯可能被短路了。 例:如图当闭合开关时,L 1亮,L 2 不亮。电压表和电流表均有示 数。故障可能原因是〔〕 A. L 1短路 B.L 2 短路 C.L 1 断路 D.L 2 断路 【题目变式1:】如上图,当闭合开关时,L 1不亮,L 2 亮。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故障 可能原因是〔〕 A.L 1短路 B.L 2 短路 C.L 1 断路 D.L 2 断路 ②开始时两盏灯都亮,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盏都不亮。 故障分析:既然所有灯都不亮了,说明电路中存在断路现象。即此时电路是开路的。 常用判断方法:用电压表依次测试某段两端,有读数或者无读数,以此判断故障的原因。电压表有读数:说明电压表被测的电路应该是开路的。 电压表无读数:说明电压表被测之外的电路是开路的。 例:如图6所示的电路,开关S闭合时,发现L 1、L 2 都不亮,用电 压表逐段测量,结果是U ad =6V, U ab =0, U bc =0, U cd =6V, 该电路的 故障可能是〔〕 A、开关S接触不良; B、灯L 1 断路; C、灯L 2短路; D、灯L 2 的灯丝断了 【题目变式1:】如下列图的电路,闭合开关S后,两灯都不亮。用电压表检测得到的结果是: U ab =U bc =U de =U ef =0,假设故障只有一处,那么可能的原因是〔〕 A.电路a、b间短路 B.电路b、C间开路 C.电路d、e间短路或开路 D.电路e、f间开路 总结: 1.串联电路中如果有一盏灯亮,另外一盏灯不亮。说明这个电路可能发生了短路现象,谁不亮谁短路。 2.串联电路中如果所有灯都不亮,说明电路可能中发生了开路现象。

初二物理并联电路分析

初二物理并联电路分析 物理学中,电路是一个电子器件的组合,用于引导电流的路径。并联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路连接方式,其中多个电子器件(例如电阻、电容、电感等)被安装在平行且相互连接的路径上。本文将对初二物理中的并联电路进行分析和探讨。 I. 并联电路的定义 并联电路是指多个电子器件按照平行连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可以同时通过其中的每个电子器件,电压在各个电子器件之间是相同的。例如,当我们将多个电阻以并联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时,它们之间的电压相等,而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路中的电流之和。 II. 并联电路中的特性 1. 电流分配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会按照比例分配到各个平行的电子器件之间。电流的分配与各个器件的电阻值成反比,即电阻越大,分到的电流就越小。 2. 电压相等 并联电路中的各个电子器件之间的电压是相等的。这是因为在并联连接方式下,电子器件的两端直接相连,所以它们之间的电势差(电压)是相同的。

3. 总电流 在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路中的电流之和。这是因为在并联连接方式下,电流可以同时通过每个电子器件。 III. 并联电路的计算 1. 总电阻的计算 当我们有多个电阻以并联方式连接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总电阻的值: 1/总电阻 = 1/电阻1 + 1/电阻2 + ... + 1/电阻n 2. 分支电流的计算 在并联电路中,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各个电子器件中的分支电流: 分支电流 = 总电流 * (电阻值 / 总电阻) 其中,总电流是输入电流,电阻值是每个分支电子器件的电阻值。 3. 总电流的计算 在并联电路中,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计算总电流的值: 总电流 = 电压 / 总电阻 其中,电压是电路的输入电压。 IV. 并联电路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教案 电路图9篇

八年级物理教案电路图9篇 电路图 1 教学内容分析:电路图一般是指图形符号和线段组成的电子工程用的略图,包括电路原理图、接线图和逻辑图等。识读电路图的关键在于:1、熟悉各种电工电器零件的符号;2、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对于较复杂的电路图(如收音机、电视机和vcd机等的电路图),由于高中学生的知识有限,在此不要求学生识读,也不应该要求学生识读。在此我们涉及的只是一些结构简单小家电的电路图,如:照明电路图、家用电烤炉电路图、风扇电路图等。 教学对象分析:学生在物理学中已学过电学及一些电路图的知识。但是只停留在对一些简单的元器件及一些简单的电路连接方式上。学生在学习这部份内容时应有一种愿望:想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对家庭小电器有所了解,乃至维修。通过这节的学习,学生对这些小家电的工作原理应有一点初步的了解。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认识更多的电子元器件以及它们的图形符号。 2、理解电路图(线路图)是设计当中的一门技术交流语言。 3、学生对一些小电工电器的工作原理有大概的了解。 4、通过本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对通用技术的学习有进一步的升华。

教学重点:认识更多的元器件和符号,理解一些小电器的工作原理。 难点:理解小电工电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策略:《技术的表达与交流》这节,课标要求学生了解技术语言的种类及应用,能识读一般的机械加工图、线路图、效果图等常见的技术图样,能绘制草图和简单的三视图。而本节课的内容涉及的只是线路图,虽然电子线路图涉及的知识不少,但本课时限于学生的知识面,对于线路图的好多内容我们不便加深,特别是关于线路图的工作原理只能让学生有大概的了解。我们选用的例子都是从学生生活中取材,如简单照明电路、两端可控灯电路、家用电烤炉电路、可调亮度灯泡电路、风扇电路,这些例子学生并不陌生,它们的工作原理也较为简单,学生容易弄懂。而且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有较多的实践机会,能让学生学以至用。另外为了使这节课具有操作性,且更有趣味,我们给每桌学生发给“高中电子元器件”一合,并设计了一个分组实验(两端可控灯电路)。让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加深体会电路的工作原理。在课题引入时,我们从风扇翻倒后停转引入,且在最后拆卸风扇,让学生理解风扇停转的原因,头尾呼应,希望课能上的园满。 教具和学具准备:两幅挂图,常见的电子元器件一批,风扇一台,电烤炉一台,三极管灯泡亮度控制示教板一块,自动复位电路示教板一块;“两端可控灯电路”每桌一套、“高中电子元器件”每桌一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