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中中国古代史经济部分试题

高中中国古代史经济部分试题

1.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用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2据《左传》鲁宣公十五年记载“民不肯尽力于公田”。

下列对引文中所说“公田”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土地归国家所有B.平均分配劳动产品C.受田者对土地有权世代使用D.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3.《国语·晋语》载:“夫范、中行氏不恤庶难,欲擅晋国,今其子孙将耕于齐,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通过该记载我们可以确信春秋时期()A.农民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B.已经使用牛耕C.各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D.社会秩序混乱4.《耕织图·耕图》为南宋作品,为历代帝王所推崇和嘉许,右图为康熙命画家重新绘制的该作品,也反映了清代生产方式。

材料提供的信息说明()A.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一直很先进B.传统农耕技术没有突破性发展C.清代出现一牛一人的耕作技术D.水田耕作表明经济重心在南方5.古代中国曾有“千年田换八百主”的谚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社会动荡无法长期占有土地B.古代中国朝代更迭频繁C.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D.国家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不固定6.苏轼曾经指出:“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

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这说明宋朝时期()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地主具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C.开始出现租佃经营D.佃户租种土地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7.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规模和数量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

这段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8近日,广东省在阳江海域从“南海一号”宋代商船中打捞出珍宝8万余件。

高中历史高考复习中国古代史必背基础知识填空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中历史高考复习中国古代史必背基础知识填空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中国古代史基础知识填空练习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使用(),会使用()。

2、()距今约七千年生活在长江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居民,住着()。

3、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居民,住着()。

4、黄帝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战中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

5、黄帝贡献:()。

6、()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的形成。

7、西周的分封制目的:()。

等级:()8、约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都城阳城,最后一个暴君()。

9、约公元前1600年()建立商朝,都城亳,(),最后一个暴君()。

10、约公元前1046年()建立西周,都城镐京,最后一个暴君()。

11、春秋时期著名霸主:()。

12、齐桓公成为第一霸主的原因:(1)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2)任用()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3)改革军制,组建军队。

(4)口号:以()为口号。

13、战国七雄:()14、()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15、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

使成都平原获得了()的美称。

16、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17、商鞅变法内容:①国家承认国家承认(),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多的人,可免除徭役;③按()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④建立()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18、商鞅变法作用:()19、()就有夏历;()一年分12个月。

()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20、春秋战国之际名医()——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21、战国末期屈原的代表作是();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22、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的学说,言行被弟子整理成()一书。

23、孔子教育思想(主张):()。

24、儒家学派战国时期代表人(),主张(),提出()的思想。

25、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

高三中国古代史练习题

高三中国古代史练习题

高三中国古代史练习题第一题:请简要描述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战国时期。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为了争夺统一天下的权力,中国大陆出现了七个强大的诸侯国家,并且进行了长达250年的割据争斗。

这个时期的主要国家有:秦、赵、魏、楚、燕、韩和齐。

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它的每个国家都在与其他国家进行紧张的战争和外交斗争。

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每个国家的统治者都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实力,以期在这场大乱中获得胜利。

然而,战国时期中国的乱世也孕育了许多思想家和学派的兴起,如儒家的孔子、道家的老子和庄子,墨家的墨子等。

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题:请解释秦始皇统一中国所采取的重要措施。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天下的君主,他通过一系列重要措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首先,秦始皇实行了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和726个县,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控和统一。

这种行政制度成为中国政治的基础,在后来的封建王朝中得到了延续和发展。

其次,秦始皇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工程,其中包括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陵墓群。

万里长城加强了中国北方的防御体系,为后来的统一王朝提供了重要保障。

陵墓群的修建则彰显了秦始皇的统治地位和权威。

此外,秦始皇还进行了重要的改革措施,如实行一地一官制,建立起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标准,统一文字和法律等。

这些措施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提高了国家的整体实力。

第三题: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史上的两次重要经济变革。

中国古代历史上经历了多次重要的经济变革,其中最为重要的两次是商周时期的青铜时代经济和宋元明时期的市场经济。

青铜时代经济是指商代和周代的经济状况。

在此期间,青铜器的制造和交易成为了中国的主要经济活动,对社会财富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青铜器的生产需要大量资源和人力,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使得专门从事青铜器生产和销售的商人阶级得到了崛起。

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

通史复习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

• 吉祥物和吉祥图案可以说是吉祥观念的具体表现──为了表达对 幸福、欢乐喜庆的向往,人们便把事物固有的属性予以加工,或 加上艺术的象征意义,例如把某个事物附会神话传说或取其名称 的谐音,并视为吉兆,或把美好的故事和喜庆的征兆绘成图像。 • 吉祥物表现了人类与生俱来趋吉避凶的本性,撇除迷信的成分, 我们可尝试细味由追求吉祥而衍生的动人故事和艺术成就。就是 现今的许多体育盛会之中,亦常有 「吉祥物」的出现,其他诸 如建筑雕塑、木器文饰、陶瓷描绘、窗花剪纸、壁画挂历乃至商 标城徽或广告宣传等各方面,均反映了这种对生活的企盼。 • 吉祥两字的组合使用,据认为最早出于《庄子· 人间世》:“虚 室生白,吉祥止止。”唐人成玄英对此有个疏解:“吉者,福善 之事;祥者,嘉庆之征。”试以这条疏解来说明众多吉祥纹图的 生成,就是把美好的故事和喜庆的征兆绘成图像,用来表达求吉 驱凶观念;可以是自身祈愿的,也可以是相互祝颂的。反过来讲 ,就是许多吉祥纹图的题材和构图,都有“福善之事”和“嘉庆 之征”作为创作的素材。
新课标高中历史通史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先秦
第一单元: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 教学目标:强化时序、牢记关联、把握特征、 厚积薄发,构建横向知识结构体系。 课程链接:必修一专题一第一节《中国早期政 治制度的特点》、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 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三专题一第一节 《百家争鸣》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 文化》 先秦: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包括原 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时期三个阶段)
封建制不等于封建社会 • 西周的分封制又称封建制,即封邦建国,以 藩屏周,是由周天子以土地和义务为纽带, 对周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建立 诸侯国,形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严格等级 关系,与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 的封建社会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所说的封 建社会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个社会历史阶 段。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重要结论汇总填空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重要结论汇总填空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重要结论汇总填空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原因[根源]因素关键条件1.造成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2.私有制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3.出现私有制的根本原因是()。

4.氏族公社由母系发展为父系的主要原因是()。

5.夏朝出现“家天下”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6.春秋时期是我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时期的根本原因是()。

7.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8.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主要原因是()。

9.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根本原因是()。

10战国时期,战争不断,而社会经济仍得以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11.战国时期,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直接原因是()。

12.法家思想在战国受到统治者重视的主要原因是()。

13.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

14.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中国的最主要原因是()。

15.迫使陈胜等人在大泽乡起义的主要原因是()。

16.楚汉相争中刘邦取胜的主观原因是()。

17.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客观原因是()。

18.汉初统治者采取宽舒政策的直接原因是()。

19.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和亲”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

20.西周和汉初实行分封制都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

21.汉武帝能实行“大一统”的根本原因是()。

22.东汉黄巾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23.东汉末年开始出现军阀集团割据局面的根源是()。

24.曹操能够统一北方地区的决定性条件是()。

25.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胜的最主要原因是()。

26.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27.东吴时代江南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28.东汉到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的主要原因是()。

29.西晋时期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30.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成风,佛道盛行,造成这一现象最重要的原因是()。

31.西晋统一为时短暂的根本原因是()。

32.北魏孝文帝改革中推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广的根本原因是()。

高中历史提纲(全)

高中历史提纲(全)

高中历史全套复习提纲依据:人教版: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提纲练习第一单元、先秦时期一.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一)夏、商、西周的更替1.夏朝(建立、统治范围、桀的暴政、商汤灭夏、夏亡原因)2.商朝(建立、迁都、纣的暴政、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商亡原因)3.西周(建立、强盛、国人暴动、西周灭亡、平王迁都)(二)夏、商、西周的制度1.王位世袭制含义2.井田制(性质、内容、作用)3.分封制(性质、内容、重要的诸侯国、作用)4.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文化(一)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1.时代特征2.春秋诸侯争霸⑴背景①②③⑵目的(奴隶主掠夺土地人口)⑶性质(奴隶主贵族争夺霸权的战争)⑷大事①齐桓公称霸(改革、口号、会盟)②晋楚争霸(城濮之战、楚王问鼎)③吴越争霸(地理位置、人物)⑸评价3.战国兼并战争⑴背景:战国七雄争霸格局的形成标志(、)⑵性质(封建统一性质的兼并战争)⑶大事①齐魏(桂陵之战、马陵之战)②秦赵(长平之战)⑷评价4.民族融合⑴主要民族、、、、⑵融合方式⑶作用: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二)春秋战国的经济1.农业(铁农具、牛耕、水利)看图2.手工业⑴冶铸业:技术,比欧洲早年以上青铜铸造出现了新技术⑵漆工业:出现了技术⑶纺织业:麻布⑷煮盐业⑸酿酒业:用造酒技术⑹手工业工艺专著《》内容3.商业、城市4.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由公田到私田)⑴生产力发展⑵生产关系发生变化①②③(三)春秋战国的改革和变法(政治)1.春秋①齐国:②鲁国:实质:逐步承认土地私有2.战国⑴背景⑵目的⑶主要变法①魏国:②楚国:③秦国:⑷性质新兴地主阶级实行的封建化改革运动⑸结果新的封建制度确立⑹商鞅变法①时间②内容 a b c d e f g③评价积极局限④成功原因⑤认识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比较春秋战国变法异同】(四)春秋战国文化A.特点:、、、B.原因(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前代基础)C.表现:1.思想(派别、主张或观点、评价)⑴老子:①②③⑵孔子:①派别②政治思想③教育成就④文化成就⑶墨子:派别、主张、评价⑷孟子:派别、主张①②③、评价⑸庄子:派别、主张①②、评价⑹韩非子:派别、主张①②③、评价【比较百家争鸣和文艺复兴的作用】2.科学技术⑴天文:春秋、战国⑵物理:⑶医学:3.文学:《诗经》和屈原4.艺术:绘画、音乐【概括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第二单元、秦汉时期(封建大一统)一、秦朝的统治(统一——巩固——灭亡)(一).统一1.条件①社会基础②人心所向③经济条件④主观条件2.经过①②③3.疆域:东临,西到,南濒,北抵。

原题目: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题

原题目: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题

原题目: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题
1.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各有什么特点?
2. 你认为古代中国的封建制度对社会的发展有何作用?
3. 请简要介绍秦朝的建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请简述汉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5.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变革?
6. 请解释唐朝的盛世如何影响了中国历史和文化。

7. 宋朝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8.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请简述元朝的政治和文化特点。

9.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请简述明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10.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请简要介绍清朝的兴衰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时期各有什么特点?
2. 中国古代封建制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3. 秦朝的建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4. 汉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5.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政治和社会变革:
6. 唐朝的盛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7. 宋朝的重要政治和经济改革:
8. 元朝的政治和文化特点:
9. 明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10. 清朝的兴衰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简述题(2)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简述题(2)

中国古代史简述题(2)
1、春秋战国时期、汉代、唐代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
2、都江堰和郑国渠的修建年代、修建地区、主持修建者
3、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
4、整理汉武帝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新发展
5、草市的出现及发展
6、和唐朝相比,宋代的“市”有什么特点
7、汉代冶铁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8、丝织业在新石器时代、商周、汉代和明代发展的具体表现
9、实施“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观目的及实际产生的消极影响
10、“海禁”政策的含义及影响
11、下图中的①②③④⑤代表宋代的五个著名窑址。

其中
①②③④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复习题
一、简答题
1. 古代中国的历史时期划分为哪几个时期?请简要说明每个时期的
特点。

2. 请列举并简要说明中国古代的五大发明。

3. 请简要介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行的重要改革和建设。

4. 请简要介绍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5. 请简要介绍唐朝的盛世和开元盛世的特点。

二、论述题
1. 描述一下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结构,并解释各层次的人物在社会
中的地位和职责。

2. 唐宋时期的文化和科技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请以唐代的长安和
宋代的汴京为例,分别论述其对经济、文化和国际交往方面的贡献。

3. 请对比分析元朝和明朝两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解释元
朝的迅速兴衰和明朝的长久稳定。

4. 学习和使用古代汉字对于现代汉语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请以
古代汉字的演变和使用为例,说明其对现代汉字和汉语文化的重要性。

5. 请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在明朝时达到了顶峰,但此后却几乎停滞不前,为什么中国错过了工业革命等一系列技术进步的机遇。

三、文化赏析题
1. 请选取你喜欢的一幅中国古代绘画作品,解读其中的寓意和艺术特点。

2. 请选取你喜欢的一首中国古代诗词,分析其中的情感和意境,并解释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贡献。

3. 请选取你喜欢的一段中国古代故事或传说,讲述其中的主要情节并分析其所体现的价值观和思想。

这些问题涵盖了中国古代史的各个方面,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复习和理解相关知识。

祝你顺利完成复习,取得优秀的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