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题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请选出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开始的事件:A. 秦朝的建立B. 汉朝的建立C. 周朝的建立D. 商朝的建立答案:A2. 以下哪个历史人物不是唐朝的皇帝?A. 唐太宗B. 唐高宗C. 唐玄宗D. 汉武帝答案:D3. 明朝时期,以下哪位航海家率领船队进行了七次远航?A. 郑和B. 张骞C. 郑成功D. 郑经答案:A二、填空题4.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______。
答案:指南针5. 清朝末年,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其中______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战争。
答案:鸦片战争6. 1919年,中国爆发了一次重要的学生运动,史称______。
答案:五四运动三、简答题7.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这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结束了清朝的统治,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四、论述题9. 论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之一,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科举制度打破了世袭和门阀制度,使社会各阶层的人才都有机会通过考试进入官僚体系,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和公平。
其次,科举制度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文化素质。
再次,科举制度培养了一大批有才能的官员,为国家的治理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最后,科举制度对后世的考试制度和选拔人才的方式也产生了影响,许多国家都借鉴了中国的科举制度。
五、材料分析题10.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利弊。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题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题一、选择题1.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请问,这个国家的名字是什么?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2. 唐朝时期,中国与外国的交流达到了一个高峰,其中最著名的外国使节是谁?A. 马可·波罗B. 玄奘C. 郑和D. 张骞3. 明朝时期,中国航海技术非常发达,郑和七次下西洋,他率领的船队主要航行在哪些海域?A. 地中海B. 太平洋C. 大西洋D. 印度洋4. 清朝末期,中国面临的最大威胁是?A. 内乱B. 外患C. 自然灾害D. 经济危机5.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请问,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是谁?A. 孙中山B. 袁世凯C. 张作霖D. 蒋介石二、填空题6.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__________,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
7.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__________,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
8. 清朝时期,中国实行的对外政策是__________,这导致了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减少。
9. 1840年,英国发动了__________,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0.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__________。
三、简答题11. 请简述唐朝时期的文化特点。
12. 请简述清朝末年的社会状况。
13.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四、论述题14. 论述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15. 分析中国近代史中,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16.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六、综合题17. 综合分析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过程及其对中华民族形成的影响。
七、结束语通过以上题目的复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高考历史通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为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注:以上题目仅为示例,实际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题应根据最新的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来制定。
大学_中国通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通史试题及答案中国通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D2、B3、C4、B5、C6、B7、B8、C9、B 10、C 11、B 12、D二、名词解释1、五代十国:从907年朱温废唐建立梁朝,到960年北宋建立,前后50多年,先后在黄河流域相继更迭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统称“五代”。
与五代同时,在南方和今山西一带,还先后存在10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
五代与十四合称“五代十国”。
2、澶渊之盟:1005年初,辽签订盟约,议定两国各守旧界,双方结为兄弟之国,每年北向辽纳“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和约是在澶州订的,史称“澶渊之盟”。
签约后,宋辽形成长期并立的形势,双方没有发生大的战争。
3、绍兴和议:1141年(绍兴十一年),南宋与金达成议和条件:宋高宗向金称臣;宋金两国,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南宋每年向金进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
这个和议史称“绍兴议”。
“绍兴和议”的订立,说明宋金相互正式承认了双方政权,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了。
4、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管理全国政务。
大都及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称“腹里”。
除吐蕃外,其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行省长官设置同中书省。
各省下设路、府、州、县。
行省制度的确立,是我国历史上地方政权机构的一项重要改革,并对以后有深远的影响。
5、《资治通鉴》: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这部书按年、月、日的顺序,叙述从战国到五代1 300多年的历史,全书近300卷。
司马光主编这部书的目的,是为了封建统治者提供历史经验教训,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故定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取材广泛,叙事明晰,对研究中国古代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6、靖难之役:明太祖时分封了24个子侄到各地做藩王,太祖后,由长孙朱允(火文)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鉴于诸王势力太大,采纳大臣齐泰等建议,实行削藩政策。
1399年,朱元璋第四子朱棣以“清君侧,诛奸臣”为名起兵,号称“靖难”。
中国古代史复习题

中国古代史复习题中国古代史复习题一、填空题1、东晋门阀政治三个表现?:皇帝垂拱、门阀当权、流民御边2、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以试策取士,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3、宋太宗哪两次北伐之后,北宋对契丹采取防御政策?:太平兴国年间北伐和雍熙北伐。
4、公元1271年忽必烈该国号为大元,是采用《易经》什么说法?:大哉乾元5、郑和下西洋的随行者及其著作分别是?:费信《星槎胜览》、巩珍《西洋番国志》、马欢《瀛涯胜览》6、明洪武年间朱元璋下令将地方衙门主印长官一律处死,史称什么案?:空印案7、清代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中俄《尼布楚条约》二、名词解释1、元嘉之战南北朝时期刘宋和北魏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战争。
刘宋文帝时,出现了治世局面,北魏武帝拓跋焘统一北方后,国势日上,双方互有攻灭对方之心。
450年2月,卑微军队进攻宋之悬瓠。
同年7月,宋分别以王玄漠和柳元景统东西两路大军北伐,受挫撤兵。
魏军乘机南下,直至长江北岸。
宋沿江六百里布放,加之天寒地冻,粮草不济,魏军于次年正月退兵。
元嘉之战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个重要转折,刘宋受到沉重打击,退守淮南。
南北对峙局面向北强南弱转化。
2、唐代中书门下体制唐朝中后期中书门下取代尚书省成为国家最高决策机构的行政运行体制。
开元十一年(723年),宰相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标志着该体制的确立。
中书门下削弱了天下政本尚书省的职权,凌驾于三省之上,直接领导尚书省、寺监、御史台等诸机构,加强了相权对王权的制约。
该体制是唐初三省制的发展,使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呈现名实相分离的特色,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五代及两宋宰相制度的基本格局。
3、绍兴和议中国南宋与金订立的和约。
宋军在反击金的入侵中已取得一定的胜利,但宋高宗与宰相秦桧唯恐有碍对金议和,解除了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的兵权,甚至制造岳飞冤狱,使抗战派对投降议和活动无法进行反对。
绍兴十一年(1141)双方达成和约:①宋向金称臣,金册宋康王赵构为皇帝。
5中国古代史复习归纳与复习题

中国古代史复习归纳与复习题梁邱三中刘茂军【中国古代史内容概述】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知识归纳】(战国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封建社会繁荣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知识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著名战争,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是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2、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于()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时期D、西汉时期3、使关中平原成为沃野的水利工程是A、西门豹渠B、郑国渠C、都江堰D、芍陂4.改革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
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了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请你指出商鞅变法的哪项内容,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A.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耕战C.废除旧贵族的特权D.建立县制5.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A.修筑长城B.地方设县C.使用圆形方孔钱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6.在今天陕西省韩城市郊有一座古柏环绕的“汉太史公墓”,郭沫若同志曾为之题“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章旷代雄,怜才鹰斧铖,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资治通鉴》7.汉武帝为推行大一统,进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是采取了谁的主张:()A.李斯B.汉景帝C.董宣D.董仲舒8.秦朝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这里的“有利于”主要是指:()A.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安定环境B.促进了各地交流C.推广了农业经验D.减轻了农民负担9、张骞通西域的影响不包括A、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友好关系B、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C、使西域开始归属中央政权D、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创造了条件10、两汉时期的民族政策主要有(1)实行和亲政策(2)发动反击战争(3)设置管辖机构(4)册封民族首领A (1)(2)(3)B (2)(3)(4)C (1)(2)(4)D (1)(2)(3)(4)11、在两汉与亚洲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中,中国传出的生产技术最普遍的是A、铁器B、铜器C、丝绸D、造纸12.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②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④使农民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3.“若问古今兴亡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中国古代史复习题

中国古代史复习题中国古代史复习题中国古代历史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众多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想。
复习中国古代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轨迹和文化传承。
下面是一些中国古代史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回顾相关知识。
一、秦朝的统一1.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王朝,它的统一过程是怎样的?2. 秦始皇统一后,推行了哪些重要政策和制度?3. 秦朝的统一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二、汉朝的兴起1. 汉朝是秦朝灭亡后的下一个统一王朝,它是如何兴起的?2. 汉朝的刘邦和刘备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请简要介绍他们的事迹。
3. 汉朝的文化和科技发展有哪些重要成就?三、三国时期的分裂1. 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是如何形成的?2.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个国家分别由谁建立?3. 三国时期的文化和艺术有哪些特点?四、隋唐的繁荣1. 隋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它的繁荣原因是什么?2. 唐朝的文化和艺术有哪些重要成就?3. 唐朝的外交和对外关系有哪些特点?五、宋朝的变革1.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的变革是如何进行的?2. 宋朝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有哪些重要成就?3. 宋朝的文化和思想有哪些特点?六、元朝的统治1.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它的统治者是谁?他们是如何统治中国的?2. 元朝的文化和艺术有哪些特点?3. 元朝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七、明朝的兴衰1.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兴衰原因是什么?2. 明朝的文化和科技发展有哪些重要成就?3. 明朝的外交和对外关系有哪些特点?八、清朝的崛起1.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是如何崛起并统一中国的?2. 清朝的文化和艺术有哪些特点?3. 清朝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以上是一些中国古代史的复习题,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和巩固相关知识。
古代历史是了解中国文化和传统的重要途径,希望读者能够通过复习,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题答案

高考历史通史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哪项重要政策?A. 焚书坑儒B. 闭关锁国C. 科举制度D. 重农抑商答案:A2. 唐朝时期,著名的“贞观之治”指的是哪位皇帝的治世?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A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共进行了几次?A. 5次B. 6次C. 7次D. 8次答案:C4. 清朝末期,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的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A5.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首任临时大总统是?A. 孙中山B. 袁世凯C. 张勋D. 段祺瑞答案:A二、填空题6.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________。
答案:秦朝7. 唐朝时期,中国与外国的交流十分频繁,其中最著名的外国使节是________。
答案:玄奘8. 明朝时期,中国科技文化发展迅速,其中《永乐大典》是当时规模最大的百科全书,由________主持编纂。
答案:解缙9. 清朝末期,中国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一政策导致了中国在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落后,最终引发了________战争。
答案:鸦片战争10.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革命运动,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________时代。
答案:民主共和三、简答题11. 请简述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答案: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时期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事件,它不仅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区国家的贸易往来,还加强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友好关系,展现了明朝的国力和航海技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2. 请简述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它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历史中国古代史的复习题

历史中国古代史的复习题一、选择题1. 青铜时代是指以下哪个时期的中国古代历史?A. 商代B. 周代C. 秦代D. 汉代2.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是?A. 商朝B. 周朝C. 秦朝D. 汉朝3. “焚书坑儒”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A. 隋朝B. 唐朝C. 北宋D. 秦朝4. 以下哪位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兼教育家?A. 孔子B. 屈原C. 韩非子D. 杨修5. 著名的长城修筑工程始于哪个朝代?A. 秦朝B. 汉朝C. 魏晋D. 唐朝二、填空题1. 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国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
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首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在古代中国,哪位皇帝颁布了“焚书坑儒”政策?_________________是该朝代的创始人。
4. 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在_____________时期开始。
5. 文学作品《离骚》是哪位文学家的代表作?他是屈原所处的国家_____________的文化人。
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一下夏朝。
2. 司马迁的书《史记》是一部怎样的史书?它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3. 请简述一下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进行的一些重要政治措施。
四、论述题对于中国古代历史,你认为最有影响力的君主或政治家是谁?请通过论述其执政特点、所做贡献等方面来支持你的观点。
(正文内容根据每个题目进行撰写,此处省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题
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商周时期,土地归诸侯所有B.均田制开始实行于我国北方地区C.明清时期,土地不可以买卖D.封建土地所有制延续了三千多年2.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列哪些言语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③“肥是农家宝,庄稼不可少” 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3.下列历史现象中发生在今山东省的有①公元前594年,某国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均按亩纳税②范蠡弃官到陶,以经商致富③临淄成为西汉时的著名商业中心④“交子”的最早发行⑤出现实力强大的商邦晋商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③
4.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
这一税制改革
A.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B.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
C.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5.《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
或谓之曰;‘子必穷矣。
’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从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6.下列历史概念的组合中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B.商品经济发展——官营手工业衰落
C.资本主义萌芽——郑和下西洋D.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7.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瓷器发展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东汉瓷器的烧制技术成熟B.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8.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新兴政治制度的确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注重生产
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
9.从西周的“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来的实质问题是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D.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10.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
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
”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A.小农经济B.佃农经济C.庄园经济D.商品经济1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反映出了古代中国经济的生产方式是
A.简单协作B.小农经济C.庄园经济D.商品经济12.“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摘自《墨子》)上述材料反映的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
A.春秋B.秦朝C.西周D.西汉
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题
1D 2 B 3 D 4 C 5D 6 C 7 D A 9 D 10A 11B 12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