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学案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课导学案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课导学案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内心缅怀革命先烈和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操;从思想上认识今天的新中国的产生是来之不易的,珍惜现在的和平中国,树立为祖国发奋学习的远大理想。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事实和现象的能力。
3、主要知识:重庆谈判、内战爆发、解放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自主学习
1、结合重点知识,再次研读教材,完成本单元的知识归纳:(按照下面提示的格式,自己独立完成)
国民党
解合作:事件:结果:
放
战事件1:结果:
争事件2:结果:
内战:事件3:结果:
共产党事件4:结果:
事件5:结果:
三、合作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下列问题,并归纳出小组合作讨论后的答案:
1、解放战争前期,国民党在各方面实力都远远优于共产党,而战争的结果是共产党节节胜利,国民党却步步失败,试分析归纳原因。
2、从解放战争这部分的史实学习中你有何启示?
3/、归纳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四、学后反思
1、我的收获:
2、我的疑惑:。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教学案

第五单元⼈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教学案第五单元⼈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教学案第17课内战烽⽕中考⽬标要求: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知道刘邓⼤军挺进⼤别⼭和⼈民解放战争转⼊战略反攻。
知识点整理:⼀、重庆谈判1、背景:⑴抗⽇战争胜利。
⑵全国⼈民渴望和平、民主。
⑶以蒋介⽯为⾸的国民党,在美国的积极⽀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民的内战。
2、蒋介⽯邀请⽑泽东谈判的原因⑴为了进⼀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⑵为了欺骗⼈民。
3、⽑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的⑴为了尽⼀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⑵戳穿蒋介⽯假和平的阴谋。
4、谈判时间:1945年8⽉⾄10⽉5、中共代表:⽑泽东、周恩来6、结果: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协定”7、认识:⑴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努⼒。
⑵国民党统治的本质是独裁和内战。
⼆、挺进⼤别⼭1、时间:1947年夏2、主要领导⼈:刘伯承、邓⼩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3、出发地点:⼭东西南4、进攻地点:⼤别⼭地区5、选择⼤别⼭地区进攻的原因:敌⼈兵⼒空虚★6、意义:⑴⼈民解放军转⼊战略反攻。
⑵开辟了⼤别⼭根据地。
⑶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南京和武汉。
第18课战略⼤决战中考⽬标要求:了解三⼤战役和渡江战役;分析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主要原因。
知识点整理:⼀、三⼤战役1、背景:(3)主⼒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时间:从1948年9⽉到1949年1⽉。
3、主要战役:辽沈、淮海、平津三⼤战役。
4、概况:5、意义:(1)国民党军队的主⼒基本上被消灭;(2)⼤⼤加速了⼈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1、时间:1949年4⽉。
2、⼈物:中国⼈民解放军。
3、战果:(1)国民党的长江防线顷刻崩溃。
(2)1949年4⽉22⽇,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三、⼈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1、国民党发动内战不得⼈⼼。
2、中国共产党在⽑泽东的领导下,战略决策正确。
(如在适当的时候进⾏了战⼒量反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等)3、⼈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学案-北师大版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习目标①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②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③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二【重点知识】和平曙光1.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2.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正式签署《》。
未解决的问题------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3.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发起大规模进攻,由此爆发。
4.面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的作战原则,集中兵力打,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
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5.转战陕北: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
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彭德怀、贺龙率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
6.孟良崮战役: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沂蒙山区,等率华东野战军发动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
战略反攻:7.战略进攻:1947年6月,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8. 、、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
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作战时,粮食、弹药等补给的运输任务主要由来承担。
9. 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我军采用“”的战术,其中的“门”是指。
辽沈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在上取得优势。
10. 1948年11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以为中心展开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以北的广大地区,奠定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基础。
11. 平津战役的特点是“”,中间指的是北平。
1949年1月31日,在人民解放军强大压力和耐心争取下,国民党守军团总司令率领部队接受和平改编,北平解放。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教案)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课)1.2.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3.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是:;4.1945年8月,毛泽东在谁的陪同下赴重庆谈判?会后国共双方签订了什么文件?5.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6.全面内战爆发后7.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由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转折点是:跟踪检测一1.抗战胜利后,支持国民党疯狂抢夺抗战胜利果实,阴谋发动内战的帝国主义国家是()A.英国B.美国C.法国D.苏联2.1945年8月,人们的目光聚集重庆。
此时此地发生的大事是()A.国民政府迁都重庆B.国共两党重庆谈判C.政治协商会议开幕D.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3.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指挥西北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周旋的主要将领是()A.刘伯承、邓小平B.毛泽东、周恩来C.彭德怀、贺龙D.朱德、刘少奇4.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托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A.千里跃进大别山B.百万雄师过大江C.挺进大西南D.挥师大西北第二部分:战略大决战(一)“三大战役”知识点:1.战略决战前,敌我双方的力量发生了什么变化?2.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三大战役是指:、、。
(二)“渡江战役”知识点:1.1949年4月,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渡江战役开始命令的领导人是、2.1949年4月23日,国民党统治中心(城市)宣告解放。
3.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垮台。
4.分析渡江战役的历史作用。
A.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B.解放了南京;C.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三)探究与交流:1.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1)国民党发动内战是非正义战争;(2)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3)蒋介石不懂军事(4)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 (5)国民党指挥失当(6)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等少数人的利益,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2.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1)解放战争是反对内战的正义战争; (2)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最关键的)(3)解放军将士英勇善战; (4)革命力量团结一心; (5)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跟踪检测二第一题:单项选择题;1.先后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主力是:( )A .东北人民解放军B .中原人民解放军C .西北人民解放军D .华东人民解放军2.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A .辽沈战役B .淮海战役C .平津战役D .渡江战役3.平津战役后,北京的文物古迹得到了完好的保护,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人是:( )A .张学良B .李宗仁C .傅作义D .杨虎城4.“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期末复习学案正式版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期末复习学案一、复习目标1、重点:解放战争的基本史实(包括:重庆谈判、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解放战争的胜利等)。
2、难点:抗日战争后中国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及中共从人民利益出发为争取和平作出的努力;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解放战争国民党失败、共产党胜利的原因等。
二、复习提纲人民解放战争一、重庆谈判(一)背景:1、________胜利以后,全国人民渴望______、_______。
2、以蒋介石为首的_______,在____的积极支持下,阴谋发动__________________。
(二)目的:国民党:为了进一步赢得___________________,也为了_____________。
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_________________,戳穿_______________的阴谋。
(三)过程时间:___________地点:重庆中共代表:_______在________、王若飞的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三)结果:达成和平建国“”(时间:年10月10日)二、内战(一)爆发(时间:年月标志:国民党进攻)共产党:(1)代表__________的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2)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采用了正确的战略方针;(3)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
国民党:(1)代表_____________的利益,对内_____________,对外____________,反_____反_______,失道寡助,得不到人民的支持。
(2)统治腐败,政治上孤立,军队战斗力低下。
三、达标检查1、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的真实目的是①为了立即发动内战②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③为了欺骗群众④为了和共产党实现真正的和平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1945年,经过重庆谈判,国民党被迫同共产党签订了A.《停战协定》 B.《双十协定》 C.《共同纲领》 D.《和平建国纲领》3、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A.东北解放区 B.陕甘宁解放区 C.中原解放区 D.山东解放区4、抗日战争胜利后,从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你认为积极支持蒋介石国民党发动内战的帝国主义国家可能是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日本5、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被粉碎以后,将重点进攻的矛头指向①大别山解放区②陕甘宁解放区③山东解放区④晋冀鲁豫解放区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6、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A.太岳兵团开辟豫陕鄂解放区 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C.西北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D.华东野战军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7、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威胁到国民党统治区的城市有①南京②上海③广州④武汉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8、辽沈战役中我军采用了“关门打狗”的战术。
北师大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学案

单元课题: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目标:1.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2.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3.在课本中搜集南京发生的历史事件,培养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4.学会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复习过程:◇自主复习:初步构建本单元知识网络。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20多万人,向中原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合作探究:先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互相补充,组内达成共识,交流展示。
探究一: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国共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
(1)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分别取得了什么成果?(2)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曾经两次分裂。
这两次分裂造成了什么相同的恶果?(3)通过上述两问的探究,对于今天来说有何现实意义?探究二:下面是毛泽东撰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三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1)“三年来”从那一年开始?此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2)“三十年来”以什么事件为开端?这一事件标志着什么?(3)“一千八百四十年”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探究三: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相差很悬殊,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由弱变强,并最终打败国民党。
请问: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探究四: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
八年级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请你帮助完成图中配置的解说词。
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复习课(件(共38张)

陕甘宁
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指挥解放战争;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
粉
解放区: 经过多次战斗,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碎
国
民
党
重
点 进
山东解
陈毅等率华东野战军取得孟良崮战 役的胜利,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攻
放区:
毛泽东转战陕北
延安
晋冀鲁豫解放军 太岳兵团
西安
解放军进攻方向 国民党进攻方向 解放区
北平
郑州 武汉
而周恩来认为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指挥是否成为了事实。
成为了事实。抗日战争时期,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八路军、新四军。
从两次国共谈判中得到的感悟:
中国共产党在两次谈判过程中所做的一切努力,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 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中原解放区
1946年6月, 内战全面爆发
全面内战的爆发
5.小华假期去下图所示事件发生的地方参
观,他似乎又听到了战争的隆隆炮声。这
一战役是( D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占领南京总统府
6.右图是原国民党政府总统办公室的
一张日历。日历上的时间,应是公元
(C )
A.1938年 B.1948年 C.1949年 D.1950年
小月四年八卅國民華中
解放战争时期 (1945—1949)
国共关系变化表
关系
合作
分裂
原因
影响
反帝反封建的共同 基本上消灭了北洋
任务
军阀,打击了帝国
主义和封建统治
蒋介石等叛变革命, 形成十年内战局面 ,
镇压人民,导致大 日本乘机大举侵华,
革命失败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中近史《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案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知识导航:1. 学习目标(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3)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2. 学习指导:本单元主要讲述: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决战。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国民党政府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悍然发动内战。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学习本单元要重点掌握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和解放军解放南京等历史知识;正确理解“挺进大别山”是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开始,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二、热点点击例1. 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是()A.. 达到国共实行分治的目的B..商谈国内和平问题C..欺骗人民,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D.. 筹备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史实的理解分析能力。
要-选出正确的选项就必须先弄懂内战爆发的背景,即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抢夺胜利果实,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但由于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且迫于国内外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强大压力,蒋介石采取了“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因此他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就是为了欺骗人民,为准备内战赢得时间,而并非是真心想要和平。
所以,正确答案是C.。
例2. 阅读下列材料: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
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
——毛泽东在1945年的一次谈话请回答:①毛泽东谈论的是什么时候的哪个历史事件?②结合材料简述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
③这一历史事件的结果如何?解析:这是一道材料式问答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案班级:姓名:小组:
年级:八年级科目:历史课型:复习课主备人:陈海宽时间:2011-11-29 审核:【课程标准】
①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②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③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二【重点知识】
和平曙光
1.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1945年8月,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2.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正式签署《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
未解决的问题:,。
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3.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发起大规模进攻,由此爆发。
4.面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人民解放军采取“”的作战原则,
集中兵力打,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
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
5.转战陕北: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攻。
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共中央
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彭德怀、贺龙率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了敌人的。
6.孟良崮战役: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的沂蒙山区,等
率华东野战军发动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整编七十四师。
战略反攻:
7.战略进攻:1947年6月,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8. 、、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
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作战时,粮食、弹药等补给的运输任务主要由来承担。
9. 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我军采用“”的战术,
其中的“门”是指。
辽沈战役后,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在上取
得优势。
10. 1948年11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以为中心展开淮海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以北的广大地区,
奠定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基础。
11. 平津战役的特点是“”,中间指的是北平。
1949年1月31日,
在人民解放军强大压力和耐心争取下,国民党守军团总司令率领部队接受
和平改编,北平解放。
12. 1949年4月21日,百万雄师过长江,目标直指南京。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
标志着延续22年的在大陆统治结束。
1.图中的蒋介石与毛泽东合影,最有可能出现于()。
A. 国民大革命
B. 长征
C. 西安事变
D. 重庆谈判
2.下面关于重庆谈判叙述错误的是()。
A. 为蒋介石赢得了准备内战的时间
B. 是蒋介石欺骗人民的幌子
C. 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D. 中共争取到了国内和平
3. 中共通过重庆谈判获得的最大成果是()。
A. 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
B. 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C. 使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
D. 赢得了反内战的时间
4. 芳芳在编制本单元大事年表时发现,1946年6月中国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内战开始
B. 重庆谈判
C. 挺进大别山
D. 转战陕北
5. 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是为了()。
A. 声东击西
B. 诱敌深入
C. 调虎离山
D. 迂回战术
6.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事件是()。
A. 粉粹重点进攻
B. 挺进大别山
C. 转战陕北
D. 三大战役
7. 1947年夏,同刘伯承一起率军挺进大别山的是()。
A. 陈毅
B. 粟裕
C. 邓小平
D. 谭震林
8. 辽沈战役中我军采用关门打狗的办法,其中“门”是指()。
A. 沈阳
B. 长春
C. 锦州
D. 大连
9. 在电影《大决战》中,你能指出邓小平参与指挥的战役吗?()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0. 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数量上的优势是在哪次战役之后?()
A. 挺进大别山
B. 淮海战役
C. 辽沈战役
D. 渡江战役
11. 在八年级某班举办的战略大决战的历史讨论会中,下列同学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甲同学:辽沈战役关键的一次军事行动是林彪、罗荣桓率领的华东解放军攻克锦州
乙同学:淮海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展开的同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决战
丙同学:平津战役的主要作战地区是北平和天津
丁同学:平津战役采用的是“先打两头,后取中间”的作战策略
A. 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学
D. 丁同学
12. 下列诗词中,描写解放战争气势恢宏的场面的是()。
A.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13. 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村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这是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A. 粉粹了国民党对延安的进攻
B. 实现了挺进中原地区的计划
C. 取得了战略性大决战的胜利
D. 攻克了南京
14. 统治中国长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渡江战役
C. 三大战役的胜利
D. 南京解放
二、识图读图题
15. 请你写出下面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影响,并按时间的先后顺序重新进行排列。
图一图二图三
三、材料解析题
16. 材料一:“大战(指抗日战争)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
……甚有赖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摘自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
材料二:“本人此次来渝,系应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先生之邀请,商讨团结建国大计。
……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
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
——1945年8月毛泽东抵达重庆时在飞机场的谈话摘录
材料三:“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
他们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我们,我们去了,可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
”
——毛泽东1945年的一次谈话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蒋介石邀请毛泽东的目的是什么?
(2)从材料二看,毛泽东前往重庆的目的是什么?
(3)这次谈判的结果如何?
(4)毛泽东为什么说“我们去得好”?
17. 诗歌赏析: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请回答:
(1)这首诗歌颂的是什么战役?
(2)“大江”指什么?“钟山”指什么?
(3)结果如何?
(4)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四、列举简答题
18. 请你以表格的形式列举解放战争中的四次重大战役。
五、问答题
19. 有一位海外学者谈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当时南京国民党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过三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人打得落花流水。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你是怎样认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