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升高对全球气候及环境的影响

合集下载

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介绍温室气体和气候变化的关系:1. 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氟利昂(CFCs)等,它们在地球的大气中扮演着保温剂的角色。

2. 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源自燃烧化石燃料、工业活动、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

3. 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上的温度上升,引发气候变化,如全球气温升高、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

讨论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具体影响:1. 温室效应: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进而加剧了地球的温室效应。

这导致地球的平均温度上升,引发全球气候变暖。

2. 海平面上升: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冰川和极地冰盖融化,使得海平面上升。

这将对沿海地区造成严重影响,如洪灾、海岸侵蚀、减少淡水资源等。

3.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系统变得不稳定,使得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飓风等增加。

这对生物多样性、农业产量和人们的生计都造成了巨大威胁。

4. 生态系统的变化: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如物种灭绝、栖息地破坏等。

这不仅破坏生态平衡,还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经济发展。

探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1. 清洁能源的推广: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的投资和使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2. 能源效率的提高: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从而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3. 森林保护和重新造林:森林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加强森林保护和重新植树可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

4. 节约能源生活方式: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减少用电、开发公共交通、节约用水等方式,减少个人温室气体的排放。

5. 国际合作: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问题,如签署《巴黎协定》等国际协议。

总结: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全球气候升温、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问题。

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影响,我们可以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如推广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增强森林保护和重建等。

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對全球气候的影響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温室气体排放被认为是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温室气体是指那些能够吸收并重新辐射长波辐射的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碳化物等。

它们存在于大气中,形成一种犹如温室的效应,使得地球的气温逐渐升高,对全球气候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地球的平均气温上升。

随着工业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这些温室气体在大气层内形成了一个密闭的层,阻止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热量逃离。

这使得地球的气温逐渐上升,引发了全球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问题。

气温上升对全球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一些物种可能面临灭绝的危险。

其次,温室气体排放引发了全球的气候变化。

气候是指一定时间范围内特定地区的气象条件的统计平均情况。

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例如,一些地区的降水量增加,而其他地区则遭遇干旱。

极端的天气事件如飓风、洪水、干旱等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这些气候变化也对农业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使得粮食产量减少,导致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此外,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生态系统是地球上多个生物圈的集合体,包括陆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使得海洋中的酸度增加。

这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冲击,海洋生物的生存面临威胁。

例如,珊瑚礁受到的胁迫,造成了大面积的珊瑚白化现象。

这不仅破坏了海洋生物多样性,还对全球的渔业和旅游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例如,通过能源转型,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同时,加强森林保护,增加森林的面积,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推广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减少个人和家庭的碳排放量,也是至关重要的。

温室效应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

温室效应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

温室效应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并重新辐射地球表面向上散发的热量,从而使地球表面保持一定的温度。

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氮氧化物(NOx)、氯氟烃(CFCs)等。

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尤其是工业化和燃烧化石燃料的过程中释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了温室效应的增强,从而给全球气候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温室效应对地球气候变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随着温室气体的增加,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也逐渐升高,导致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化表现为地球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包括暴雨、干旱、飓风和龙卷风等,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灾害和破坏。

其次,温室效应还导致了全球海平面的上升。

温室气体的增加引起地球的降水模式发生变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洋水温的上升。

这些变化使得海洋中的水量增加,进而导致全球海平面不断上升。

据科学家的研究,全球海平面已经上升了约20厘米,并且以每年3.3毫米的速度继续增加。

海平面上升的结果是,低洼地区和沿海地区的威胁不断加大,包括海岸侵蚀、洪涝和潮汐涌浪等。

此外,温室效应还给全球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造成了威胁。

地球气候变化导致栖息地的改变和破坏,影响了许多动植物物种的生存。

一些物种可能会因为气候改变而面临无法适应的环境,从而导致物种灭绝。

此外,气候变化还会引起生态系统的紊乱,破坏了食物链和生态平衡,对全球生态环境的稳定性构成了威胁。

为了减轻温室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作用,全球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采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措施。

国际社会达成了《巴黎协定》,旨在限制全球气温上升在2摄氏度以内,以减轻温室效应的影响。

各国政府和企业积极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和技术革新,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开展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是减少温室效应的重要举措之一。

此外,教育和宣传也是减缓温室效应的关键。

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温室效应的知识,增强公众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认识和意识。

温室气体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温室气体排放也随之不断增加,给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源于燃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在地球大气中形成温室效应,从而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和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1. 对气候的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气候的影响是最为显著和直接的。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成分,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地球大气中积累,形成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温度逐渐升高。

气候变化的表现形式包括极端天气、暴雨、干旱、飓风、沙尘暴等多种现象。

这些现象不仅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而且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2. 对水资源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全球气温升高会导致冰川融化加快,从而导致海平面的上升。

另一方面,气候变化也会影响水分的分配,导致降水不均,从而造成洪水和干旱两种极端天气,进一步影响地球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3. 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是相当显著的。

气候变化不仅会影响气候和水资源分布,也会导致生物分布的变化,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

气候变化会导致一些物种的灭绝,也会导致一些新的物种的出现,但总体来说,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更为负面。

4.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温室气体的排放不仅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导致粮食生产减少、水资源减少、疾病和自然灾害增多,这些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对经济发展造成重大的损失。

5. 如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为了减少排放,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尽可能使用更环保、更高效的产品和具有更低碳排放的生产方式,减少排放的数量;二是推广清洁能源,尽可能利用日光、风能和水能等清洁能源,将温室气体排放降到最低。

总之,温室气体排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显著,要想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从全社会层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维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温室气体升高对全球气候及环境的影响

温室气体升高对全球气候及环境的影响

温室气体含量上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全球气候平均值和离差值两者中的一个或两者同时随时间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

我们都清楚知道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及生态系统带来的灾难:极端天气、冰川消融、永久冻土层融化、珊瑚礁死亡、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旱涝灾害增加、致命热浪等等。

现在,不再是科学家在预言着这些改变,人类已开始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挣扎着求生存。

但这一切只不过是气候变化的影响之序幕,我们正在经历危险的气候变化,升温的车轮越转越快。

要阻止这场灾难,我们必须马上行动。

目前国际社会所讨论的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温室气体增加产生的气候变暖问题。

地球的温度是由太阳辐射照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热后的地球将红外辐射线散发到空间的速率决定的。

从长期来看,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必须同地球及大气层向外散发的辐射能相平衡。

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臭氧、氟利昂等,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

因此,这类气体有类似温室的效应,被称为“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并再反射回地球,从而减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温室气体含量不断的升高使得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将变得热起来,同样对全球气候环境造成严重的变化和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开展和各种各样的不合理人类活动,使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

而其中主要被排放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等。

虽然在2009年,各个国家的领导人曾聚首哥本哈根,共同商议解决全球升温的方法,并协议签订协议书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但迫于国家的发展和重工业的开展,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仍然未能得到妥善的解决方法。

温室气体的排放持续增高,使地球已经受到温室效应的诸多影响,其中,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对全球气候的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全球气温继续变暖温室气体的浓度一直居高不下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这一事实对我们全球的影响将是人类无法想象的。

温室气体的上升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温室气体的上升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发展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
大力推广太阳能发电技术,扩大太阳能发电规模,减少对化石燃 料的依赖。
风能
发展风能发电技术,提高风能发电的效率和可靠性。
水能
合理利用水能资源,发展水力发电,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植树造林
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增加森林面 积,提高森林碳汇能力。
保护森林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防止乱砍滥伐, 维护森林生态平衡,保护森林碳汇功 能。
室气体排放。
倡导低碳生活
03
鼓励公众采取低碳生活方式,如减少汽车使用、节能减排、垃
圾分类等,以降低个人碳排放。
提高能源效率
节能建筑
推广节能建筑设计和建造,提高建筑能效,减少能源浪费。
节能设备
采用高效节能的家用电器、照明设备等,降低能源消耗。
工业能效提升
优化工业生产流程,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工业能效。
农业活动
农业活动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如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农业活 动中产生的甲烷主要来自于稻田、反刍动物和家畜饲养等,氧化亚氮则主要来自 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农业活动的规模和方式也影响了温室气体的排放,例如集约化养殖和大规模种植 等。
能源生产
能源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 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
水灾害风险增加
气候变化导致洪涝、干旱等水灾害的频率和强度 增加,对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04 应对温室气体上升的措施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01
通过推广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公共交通等方式,
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工业减排

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随着工业化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人类活动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产生了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温室气体是指能够吸收和放射地球上离子化辐射的气体,主要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和氟利昂等。

温室气体的排放源非常广泛,其中主要来源包括能源生产和消费、工业生产、农业活动、林业、废弃物处理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等。

这些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通过进一步加强地球大气与地球表面之间的热传导,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上升。

全球气候变化并不仅仅是一个温度变化的问题,它还引起了一系列环境系统的变化,包括降雨模式的改变、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等。

首先,二氧化碳(CO2)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其排放主要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森林砍伐。

这些活动导致了大量的CO2释放到大气中。

CO2在地球大气中的浓度的增加,阻碍了地球辐射的逸出,进而导致地球表面的温度上升。

长期以来,人为的CO2排放已经导致了大气CO2浓度的迅速增加。

根据科学家的共识,CO2浓度的升高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次,甲烷(CH4)是另一个重要的温室气体。

它主要源于农业活动、能源生产和使用以及废弃物处理。

农业生产中的牲畜消化和粪便产生的甲烷排放是其中的主要来源。

与二氧化碳相比,甲烷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较短,但它的温室效应却比CO2强得多。

大量的甲烷排放导致了温室效应的进一步加强。

氧化亚氮(N2O)也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

它主要源自化肥的使用、燃料的燃烧和田间作物残渣的分解等农业活动。

此外,化肥和污水处理厂的废水排放同样也贡献了大量的N2O排放。

N2O的温室效应比CO2和CH4更强,虽然其浓度较低,但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不可忽视。

最后,氟利昂等氢化氟化物(F气体)也是温室气体的一种。

它们主要应用于制冷和空调设备、溶剂和喷雾剂等。

尽管在大气中的浓度很低,但由于这些气体的排放对温室效应的贡献非常高,因此被列为温室气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温室气体含量升高对全球气候及环境的影响

温室气体含量升高对全球气候及环境的影响

温室气体含量升高对全球气候及环境的影响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

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和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

而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

(出自百度百科)整体厚度在1000米以上的大气层包裹着地球,就像给地球穿上一件厚重的羽绒服。

它所产生的效果就像将地球放在一个超大型的温室里一样,白天时地表接收到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于是地表升温。

但是在晚上,缺少了太阳的照射,我们仍然不会觉得有剧烈的降温,这是因为地表在白天吸收了热量之后,在夜晚会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重新发射回空间中,但是由于大气层无法让长波辐射顺利通过,这些热量无法散发到广袤的宇宙中,这样大气层就起到了调节地球表面温度的作用,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保持在一定水平。

一旦地球没有了大气层,许多来自宇宙的有害的辐射和射线都会直接射到地面从而对生物产生危害,如在极地地区的臭氧层穿洞使得紫外线辐射大大增强,当地居民患皮肤癌的几率也随之上升;除此以外,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我们的地球在没有太阳辐射的时候,夜间地表温度将会降到-23℃,昼夜温差将会大到使人类无法适应。

大气层的成分主要有氮气,占78.1%;氧气占20.9%;氩气占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氡气)和水蒸气。

使地球的大气具备这种保温功能的主要物质就是二氧化碳。

但是这并不代表二氧化碳越多越好,温室气体含量的升高会加剧地球的温室效应,使地球也“发烧”。

从以前的教科书中可以知道,十八世纪前全球的气温都稳定在一个区间内,而自从人类在十八世纪开始了工业革命,人类大量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大面积地开山造田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土地利用的变化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编号 40 10展示设计一班牧羊的men 温室气体含量上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全球气候平均值和离差值两者中的一个或两者同时随时间出现了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变化。

我们都清楚知道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及生态系统带来的灾难:极端天气、冰川消融、永久冻土层融化、珊瑚礁死亡、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旱涝灾害增加、致命热浪等等。

现在,不再是科学家在预言着这些改变,人类已开始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挣扎着求生存。

但这一切只不过是气候变化的影响之序幕,我们正在经历危险的气候变化,升温的车轮越转越快。

要阻止这场灾难,我们必须马上行动。

目前国际社会所讨论的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指温室气体增加产生的气候变暖问题。

地球的温度是由太阳辐射照到地球表面的速率和吸热后的地球将红外辐射线散发到空间的速率决定的。

从长期来看,地球从太阳吸收的能量必须同地球及大气层向外散发的辐射能相平衡。

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气体,如甲烷、臭氧、氟利昂等,可以使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无衰减地通过,但却可以吸收地球的长波辐射。

因此,这类气体有类似温室的效应,被称为“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吸收长波辐射并再反射回地球,从而减少向外层空间的能量净排放,温室气体含量不断的升高使得大气层和地球表面将变得热起来,同样对全球气候环境造成严重的变化和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开展和各种各样的不合理人类活动,使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一直居高不下。

而其中主要被排放的温室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等。

虽然在2009年,各个国家的领导人曾聚首哥本哈根,共同商议解决全球升温的方法,并协议签订协议书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但迫于国家的发展和重工业的开展,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仍然未能得到妥善的解决方法。

温室气体的排放持续增高,使地球已经受到温室效应的诸多影响,其中,温室气体浓度上升对全球气候的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全球气温继续变暖
温室气体的浓度一直居高不下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这一事实对我们全球的影响将是人类无法想象的。

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将直接导致地球气温上升。

在1981~1990年之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

导致
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

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有关研究数据表示,倘若地球表面没有温室气体的存在,全球平均地表温度将比现在实际测到的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低33摄氏度。

根据这一个调查结果我们不难看出温室气体浓度的上升最直接的就是会给地球带来升温这一结果。

南北极冰川融化
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全球气温上升,使到全球气候变化各异,其中南北极正遭受着温室效应对其的严重影响。

大家都清楚,南北极布满着冰川与冰山,倘若温度升高使南北极的冰川和冰山全部融化,海面会上升六十公尺,到那時整個荷兰会被淹沒;孟加拉国亦会因此消失得无影无踪,而像马尔代夫这些海岛国家就更加不能逃过被海水淹没这一厄运。

溫室效应使得地球变暖,不断融化的冰山迫使两极生物面临生存的危机。

原本两极的雪与冰山可以将80%至90%的太阳光反射回大氣中,当白色的雪与冰山因融化而減少时,所能反射的太阳光也減少,這表示地表與海洋吸收的热越來越多,雪与冰山融化的情況也就更嚴重了。

就以北极作为例子,如果二氧化碳排放量再不受到控制的話,科学家们估计在本世紀末時,北极冰山会減少50%至60%,到時夏天也將因为溫度太高,冰山會全数融化。

即使北极蘊含着丰富的石油与天然器资源,使人类能在极地地区更便利的开采能源,而在北极的交通往來也会变得更加方便,但一旦冰川全部融化,一些依赖浮冰区覓食的北极熊、海豹、海鸟等等的野生动物,将会因为冰川的融化而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大西洋飓风倍增
由温室气体所引起的气候变化会导致更多,更强烈的热带风暴和飓风。

在过去100年间,大西洋飓风每年发生的次数翻了一番,这部分应归咎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表面温度上升,使风向和形态发生了改变。

从1905年至1930年,平均每年观察到6次大西洋风暴,其中4次飓风,2次热带风暴。

从1931年至1940年,每年的风暴数上升至10次,其中5次是飓风。

而从1995年至2005年,平均每年有15次风暴,其中8次是飓风,7次是热带风暴。

2006年是普遍认为比较温和的年份,但也有10次风暴发生。

而值得注意的是,每次风暴数量上升前都会有海洋表面温度上升的现象。

在过去的100年间,北大西洋海水表面温度上升了1.3华氏度。

有科学家已计算出,2/3的温度上升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效应所致。

在1930年之前,温度上升了0.7华氏度;而在1995年之前,海水温度又上升了0.6华氏度。

海洋表面的温度上升会导致大气风力场和循环状态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到风暴发生的频率。

由此可见,这些数字充分说明了温度变升高是导致大西洋飓风增加的主要原因。

海平面上升
温室效应导致气候变暖,而气候逐渐变暖的趋势,对海洋上的影响,首推海平面变化。

因为气候变暖了以后,两极冰盖融化,陆地上的冰川融化,大量的水进入海洋;第二个原因,进了这么多水以后,海水的盐度和密度都会降低,在持续温暖的条件下,海水的膨胀率会增长,海水膨胀了,那相对沿岸的固体来讲(水位)就上升了。

据我国国家海洋局公报显示:近30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2.6毫米,比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高出40%。

2009年,我国沿海海平面更是高于常年。

其中,海南升幅最大,达113毫米;排在第二的广东上升93毫米。

其它地区升幅介于43-80毫米之间。

而且,上升的趋势仍在持续。

预计未来30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将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将比2009年升高80~130毫米。

因此,海平面的上升和温室气体增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温室效应也是导致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

全球旱情加剧
由于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温的升高,地表水分加速向空中蒸发,即使降雨量有所增加,多数地区也会形成干旱。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地球上严重干旱地区的面积几乎扩大了一倍,而全球变暖是旱区扩大的罪魁祸首。

20世纪70年代,全球严重干旱地区占陆地面积的10%至15%,而到2002年已达到约30%,这一增长的一半可归因于气温升高而不是降水量下降,实际上同期全球平均降水量还略有增长。

由气温升高导致的干旱多数发生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包括亚洲和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加拿大、非洲西部和南部、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等。

对于全球旱情加剧,温室气体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危害,这无疑的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着要任何去考虑和全球人类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