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的教学组织摘要模型构建活动是学生理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途径。通过教师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完成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的制作、评价、修正完善、创意模型展示等活动,将抽象的真核细胞结构形象化,并将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的实物模型以简单而科学的形式呈现出来。而真核细胞结构概念图的构建则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将具体化的模型抽象化,实现对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认知过程中抽象化与具体化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真核细胞模型教学组织

理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是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理解模型和领悟模型方法的重要途径是进行模型构建。“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学习中的第1个模型建构活动,课标标准要求该活动必须做,且尽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课堂上安排该活动的教师不多。经调查,原因主要有:一是认为教学任务太重,模型建构活动太费时;二是认为学生人数太多,活动难以组织开展,且所需材料缺乏;所以即使是安排了模型构建,也是课后由学生自主构建,没有发挥模型构建应有的教育价值。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探讨如何解决时间、材料等问题,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有效地组织真核细胞的模型建构活动,充分发挥模型构建活动的价值。

1 准备工作

课堂模型构建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组织,而课前的充分准备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1.1 学情分析

学生对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已有所了解,但在光学显微镜下,大部分细胞结构观察不到,学生缺乏感性认识,不能很好地理解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各部分结构相互联系和协调。本活动不仅能让学生体验模型构建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模型构建过程中进一步探究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把握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及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学生第1

次进行过模型制作活动,对模型及模型方法不清楚,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

1.2 制定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更好地构建核心概念即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细胞膜作为边界将细胞与外界隔离,细胞内部的各种结构协调配合,使细胞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根据所制作的模型构建真核细胞结构概念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模型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时的快乐等。

1.3 学生分组,并准备模型构建材料

建议4-6人一组,选出组长,以自愿组合为前提,教师可以给予帮助和调整。在寻找、选择材料时,学生会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不仅深入思考细胞的各结构及其功能特

点,还充分发挥想象力,积极有效地参与活动。要求所选择材料要安全、可操作性强,价廉物美。

1.4 明确评价目标,明晰评价标准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可以提高学生模型构建活动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由于采用的是小组合作的活动方式,所以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变为激励小组集体合作达标,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教师可设计“小组活动记录表”(见表1)和“小组活动评分表”(见表2)。对小组活动的整体评价的信息主要来自对小组活动过程的观察、小组的活动记录表和最终构建的模型。

2 教学设计思路

3教学过程

3.1原型知识的复习教师展示上一届学生制作的较为成功的细胞三维结构模型,并提出问题:①你能看出该模型模拟的是哪一种真核细胞吗?判断的依据是什么?②能否识别模型中各细胞的结构?尝试说出它们的名称及其功能。③该模型制作的比较成功的原因是什么?④该模型还可以在哪些方面进一步完善?

教学意图:选择学生制作的比较成功的模型进行细胞相关结构的复习,不仅能使学生回顾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学生的模型构建活动奠定知识基础,而且能让学生了解模型及模型方法,明确一个成功的物理模型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应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艺术性和成本低廉等。

3.2讨论设制作方案教师可建议每个小组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后,再制定方案,并记录在小组活动记录表中(表1)。①小组想制作的是哪一类真核细胞模型?②该类型细胞中应该有哪些结构?③真核细胞模型中各结构的比例大小如何制作才合理?④细胞中各结构分别用什么材料制作可以使这些结构更突出,便于观察?⑤细胞中各结构的位置如何安排,如何连接才最科学、准确?⑥如何在模型中体现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的活动。

教学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把握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原则,从而使模型方案的设计制作过程有条理;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以及时了解和解决各小组设计方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学生对问题⑥“如何在模型中体现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产生了疑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过程如下:

教师:“要想在模型中体现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首先要分析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1:“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细胞中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膜分工合作,可以体现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学生2:“细胞核通过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可以体现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学生3:“内质网膜向内和核膜相连,向外和细胞膜相连,可以体现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学生4:“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教师:“大家分别从结构和功能方面分析了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那么,哪些可以在细胞模型中体现,如何体现呢?”

学生讨论后纷纷提出自己的设想,有的提出可以在细胞模型的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放上小的囊泡,以体现这些细胞结构在功能上相互配合;有的提出可以将核膜与内质网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之间连接,以体现这些细胞结构在结构上直接联系;有的提出可以在细胞核上用牙签作出核孔,以体现核质之间的联系。

3.3小组合作构建模型小组成员根据具体分工,分别制作模型所需具备的各部分配件,并将它们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教师巡视指导、协调。

教学意图: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随时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了解模型建构活动的进展情况;协调个别小组的矛盾,促进小组活动有序进行;及时发现各小组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指导意见。如某小组成员在制作液泡时,有同学提出用塑料袋制作比用橡皮泥制作更能体现液泡是单层膜围成的结构,学生间争论后询问教师,教师一方面高度肯定了该同学的想法,另一方面也提出能否进一步改进液泡结构,让其与功能更加适应。小组讨论后决定用装上水的小塑料袋作为液泡更适宜。

3.4小组间模型互评、修改完善模型制作完成后,教师展示评分表,每2个小组间根据评分表进行互评、修改,并进一步完善模型。

教学意图:模型的互评放在2个小组间进行,既节约时间,使模型的评价和完善落到实处,还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平台,能进一步检验学生对细胞结构相关知识的掌握。

3.5创意模型展示从全班选择有创意的2个小组派展示自己制作的模型,介绍所用的材料,描述模型的独到之处。

学生的创意作品:植物细胞三维结构模型

柚子皮作细胞壁,塑料薄膜紧贴其内壁当作细胞膜,山楂果实构成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其中山楂果皮上的白点表示核孔,里面的种子代表核仁;核桃作为线粒体,绿色橄榄作为叶绿体,“果然多”CC果卷作为内质网,小米点缀成蛋白质的“装配机器”核糖体,胡萝卜片堆叠成高尔基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之间撒上西米充当囊泡,充水的透明小塑料袋作为液泡。

独到之处:用不同颜色的食品作为材料制成细胞的不同结构,形象生动,突出了细胞各部分的结构特点,且便于观察。用囊泡点缀在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之间能体现这些结构在功能上的联系。

教学意图:创意模型的展示,不仅让学生学会欣赏,开拓视野,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3.6 构建真核细胞的概念模型

教学意图:真核细胞结构模型的构建是学生对已知的细胞结构的概念进行具体化的过程,而概念图的构建则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对具体化的细胞模型进行抽象化,这样的教学组织不仅让学生体验建立模型的过程,领悟模型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巩固了细胞这个核心概念。

4教学体会

1)材料选择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从学生准备的材料来看,废弃物如纸盒、包装袋、废纸、树叶等,食品如小米、各种零食、蔬菜、油面筋、水果、方便面等,以及橡皮泥、面团等都可以作为构建细胞模型的材料。而且学生在选材时能够联系相应的细胞结构特点,材料的准备过程其实也是对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深入理解的过程。

2)课堂活动比课下活动效果好在课堂上完成和在课下完成相比,有以下优点:一是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模型制作活动中,从而避免模型建构活动只是一些学习能力较强、表现欲望较高的学生的活动;二是在制作过程中的疑惑可以随时咨询老师,使教师给予学生的指导与学生期望得到的指导一致;三是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指出;四是及时的交流和评价,不仅能使学生及时修正完善构建的模型,鉴赏其他小组的制作成果,而且还能进一步检验学生对细胞结构相关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相互促进,主动学习。

3)模型建构活动的意义在课堂中,小组合作完成了真核细胞模型的制作、评价、修正完善、创意模型展示等一系列活动,将脑中抽象的真核细胞结构形象化,以简单、科学具有真实感和立体感的实物模型形式呈现出来;而真核细胞结构概念图的构建则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将具体化的模型抽象化,实现了对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认知过程中抽象化与具体化的辩证统一,加深了对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及与其功能相适应特点的理解。只有亲自参与活动, 学生才能领悟模型方法的要素与关键,提升动手、探究、思维、创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同时情感的体验也得到了升华,当然最重要的是加深对核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课堂活动的课下延伸可将各班级课堂活动中评出的创意作品收集后,进一步在全校展示。通过创意作品的展示,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表1:

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制作小组活动记录表

表2:

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制作小组活动评分表

班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12

2谭永平.高中生物学新课程中的模型、模型方法及模型建构.生物学教学,2009,34(1):10-12.

3崔敏霞. 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建模的能力. 中学生物学, 2010, (10) : 21-25 .

霍尔三维结构在学前教育的应用

在阅读题和词汇语法题中,有这几个词的选项肯定是答案:beyond, entitle, availabel, bargain, lest, except for 在“自然科学”阅读中,有这几个词的选项肯定要排除:all, only, totally, compalatly, untimely. 在“态度题”中,有这两个词的选项要排除:indiffrent(漠不关心的),subject(主观的) 词汇:(很有冲刺性) come go keep hold get put make turn bring look call ask stand lay run live 以上词跟介词搭配必考几道! 重点记忆词汇(括号内注明的是这次要考的意思) bargain(见了就选) except for(见了就选) offer(录取通知书) effects(个人财物) gap(不足、差距) mark(污点、做标记) mind(照料、看管) moment(考了8次) present(拿出) inquire deliberate advisable accuse anything but but for consume with extensive at intervals origin preferable to procedure profitable property pace point range refuse refer to relief religion relatively release rise single

sole spoil stick suit surprise urgent vary tense tolerant trace vacant weaken wear off (有一些你总见到,但是总是拿不准代表什么,但真的就爱考这个!所以还是背背吧) 需要辨析的: 1. call off(取消、放弃) 和call up(召集、唤起) 2. adapt to 和adopt 3. arise 和arouse 4. count on = rely on 5. cope with = deal with 6. no doubt 和in doubt 7. employee 和employer 8. general 和generous 9. instant 和constant 10. lie(及物) 和lay(不及物) 11. regulate 和regular 12. supply(有目的提供) 和offer(无目的提供) 语法:(分值小) 1. 虚拟语气:采集者退散 表示建议的几个词:wish, would rather, had rather; it is time that + 过去式; it is high time that + 过去式; but for、lest、as if、as though、would、should、could、might +动词原型。 2. 非谓语动词:采集者退散 最常考:不定式表示主动、将来,通常爱做后置定语; 其次考:分词现在分词表示主动进行,过去分词表示被动完成。通常做状语。 再次考:动名词动词名词化,做主语和宾语。

物理毕业论文物理思维的智力结构模型

物理思维的智力结构模型 物理思维的智力结构模型 本文对物理思维的智力结构给出一个三维的集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教学的策略以及怎样摆脱“题海大战”等问题作一些探讨。 模型 物理思维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其智力结构可用图1所示的模型来表示。它有三个智力维模式 模式 思维是人脑加工信息得出科学结论的心智活动过程,一般说来,它包括若干个环节,形成连贯的思维操作序列或程序。在一定的知识度,每个智力维度包括4~7个智力因子。考虑到各智力因子的不同组合,共可形成150多个思维元素。对于简单的物理思维活动,其智力构成仅对应于一个思维元素;对于复杂的思维活动,其智力构成需要用几个思维元素的组合来表示。物理教学中思维训练的任务,就是根据智力结构模型,在学生的大脑中塑造思维元素集合,形成完整的物理信息处理系统。领域内,思维活动中操作的程度是相对固定的,或者说遵循着某种格式,如同电脑解决问题时遵循软件规定的运算程序一般。这种程序化的思维格式,即思维模式。思维模式是较具体的东西,它跟知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属于最基本的物理思维能力。在中学物理领域内,重要的物理思维模式有以下数种:平衡──非平衡模式、守恒──不守恒模式、磁场模式、电路模式、光路模式,另外还有若干种不甚普遍的模式,均归入其它。试就力学中的主要模式举例说明。 平衡──非平衡模式这是经典物理中最基本的思维模式,由

伽利略、牛顿创建。牛顿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不是处于 平衡态,就必定处于非平衡态。如果处于平衡态,则它一定遵从 平衡规律;如果处于非平衡态,则它一定遵从动力学定律。因此,任何力学问题,在原则上都可以按照下面的思维操作程序求解:1.选定研究对象,分析它的运动情况,判定它处于平衡还是非平 衡态;如果处于非平衡态,则还要确定它参与哪种典型运动(匀 变速直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圆周运动、简谐振动等)。 2.分析受力情况作受力图。如果受力较复杂,还要进行力的分解 与合成。3.根据平衡原理或动力学定律(有些复杂问题,还要配 合运动学规律、几何关系等)进行推理,导出结果。 例如,质量m=2.0千克的小铁块静止于水平导轨AB的A端。导轨及支架ABCD的形状及尺寸如图2所示,它只能绕通过支架D 点的垂直于纸面的水平轴转动,其重心在图中的O点,质量M=4.0千克。现用一细线沿导轨拉铁块,拉力F=12牛,铁块和导 轨之间的摩擦系数u=0.50。重力加速度g=10米/秒2。从铁 块运动时起,导轨(及支架)能保持静止的最长时间是多少? 理解题意后,可选定小铁块为研究对象,它处于非平衡态, 沿水平向右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再选取导轨(及支架)为研究对象,它处于平衡态。当小铁块在导轨上运动到离左端某 距离处,导轨(及支架)过渡到将失去平衡的临界状态,此时支 架的左脚C受到地面的支持力减为零。分别画出小铁块、导轨 (及支架)的受力图,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有转动轴的物体的平 衡条件列出方程,配合运动学公式,即可解得所求。 守恒──不守恒模式在力学中,除了从瞬时态的角度来研究 运动和力的因果关系外,还经常从过程的角度来研究因果关系, 以便更快地推出科学的结论。众所周知,在机械运动中,只有两 种过程:守恒过程和不守恒过程。从能量的观点来分析,如果系 统内只有保守力做功,则系统遵从机械能守恒定律;如果还有其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三峡工建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三峡工程分析 1.霍尔的三维结构 霍尔三维结构又称霍尔的系统工程,后人与软系统方法论对比,称为硬系统方法论Hard System Methodology,HSM)。是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A ? D- Hall)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 霍尔的三维结构模式的出现,为解决大型复杂系统的规划、组织、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思想方法,因而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霍尔三维结构是将系统工程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前后紧密衔接的七个阶段和七个步骤,同时还考虑了为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就形成了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所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其中,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全过程,分为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七个时间阶段。逻辑维是指时间维的每一个阶段内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和应该遵循的思维程序,包括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优化、决策、实施七个逻辑步骤。知识维列举需要运用包括工程、医学、建筑、商业、法律、管理、社会科学、艺术、等各种知识和技能。三维结构体系形象地描述了系统工程研究的框架,对其中任一阶段和每一个步骤,又可进一步展开,形成了分层次的树状体系。 霍尔三维结构将系统的整个管理过程分为前后紧密相连的六个阶段和七个步骤,并同时考虑到为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的工作所需的各种专业管理知识。三维结构由时间维、逻辑维、 知识维组成,如图示:

控制论 社会科学 工程技术 (1)时间维(工作进程) 对于一个具体的工作项目,从制定规划起一直到更新为止,全部过程可分为七个阶段: ① 规划阶段。即调研、程序设计阶段,目的在于谋求活动的规划与战略; ② 拟定方案。提出具体的计划方案。 ③ 研制阶段。作出研制方案及生产计划。 ④ 生产阶段。生产出系统的零部件及整个系统,并提出安装计划。 ⑤ 安装阶段。将系统安装完毕,并完成系统的运行计划。 ⑥ 运行阶段。系统按照预期的用途开展服务。 ⑦ 更新阶段。即为了提高系统功能,取消旧系统而代之以新系统,或改进原有系统,使之更 加有效地工作。 (2)逻辑维(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 明确问题:收集资料(考察、测量、调研、需求分析、市场预测)了解系统的环境、目的、 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及其联系等。 选择目标:提出目标,制定准则(标准) 系统综合:方案策略,对每种方案进行说明 系统分析:比较分析各方案一建模一计算或仿真 方案优化:选出待选方案集,交决策部门,同时最优化:单目标、多目标 作出决策: 知识维 规划阶 逻辑维 综 合 实 施 计 划 确 疋 时间 维 决 策 方案阶段 研制阶段 生产阶 段 安装阶段 运行阶段 更新阶段

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

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 吉尔福特智力结构理论在智力的各种定义中,心理学家都把智力看作能力,这意味着智力是人的一种稳固的心理特征。但是,智力是怎样组织和构成的,它是反映在各种智力作业中的单一完整的能力,还是为数不多的、主要的、相对独立的能力,或是由大量特殊的、互不相同的能力所组成。心理学家通过心理测验,以因素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历史上有比较流行的5种主要的理论模型。 普通智力论主张智力是一种单一完整的能力、统一的通用能量。这种观点认为,虽然智力可能表现为种种不同的形式,或导致各种活动,但基本上它是一种单一的能力。从广义上说,任何提供单一分数(智商)的测验都可以算是单因素论的代表作。c.e.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是普通智力模型的一种形式。斯皮尔曼主张智力的首要因素,即一般能力因素,基本上是一种推理因素。除这个一般因素(代号g)外,每个特殊的测验,都假定是测试该测验专有的各种技能。所以,虽然这一理论确定了一般因素的首要性质,但还承认其他诸特殊因素(甚至于其他一般因素)也应加以考虑。可是联系到智力的测量,按照普通智力论,一个最好的测验应该渗透着一般智力。各测验所需要的g,以质论是相同的,以量论则不相同。 群因素论设想智力可以描写为一组数量不多、但比较重要

的常见因素。虽然任何特殊研究所得到的具体能力(群因素)会随所用的测验、样本的性质及分析的方法等变项而有差别,但下列诸因素的出现却具有规律性,并为许多研究者所证实:①空间:想象空间几何模式的能力;②知觉速度:迅速而精确地注意细节的能力;③数:简单算术计算的速度和确度;④文字理解:对词的意义以及词与词之间关系的理解能力;⑤词的流畅性:应用字词的能力;⑥记忆:对无意义材料的即时回忆;⑦归纳:引出规则的能力。l.l.瑟斯顿是群因素论的主要倡导者。 j.p.吉尔福德的智力结构模型设想智力活动有3个维度:操作、内容和成果(图1)。操作即智力活动的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式思维、聚合式思维和评价。这些操作的内容可能是图形、符号、语义或行为,而成果可能有单位、门类、关系、系统、转化或涵蕴。所以整个模型包括150种组合(5种操作×5种内容×6种成果),每一组合代表一种独特的因素。例如语言理解因素(词汇)在吉尔福德的模型中,就成了认识语义单位的能力。 p.e.弗农的层次结构说上述的群因素论和吉尔福德模型都把智力看成由一些相对独立的能力组成的。但这些不同的能力是否都属于同一层次,是不是有些能力包含的内容多一些,因而包括了别的小能力呢?弗农就认为智力结构是有层次的,从较大的一般因素(一般智力)通过群因素到越来越特殊的小因素。在他的模型里,一般能力g居层次的顶端。这一一般因素再分为两大群因素:语言-教育因素(v:ed)和实用-机械因素(k:m)。它们进一步再分为许多次群因素,前者有词、数等,后者有机械知识、空间、动作等。下面还有更细的特殊因素。

霍尔三维结构运用实例-医疗装备

医院信息系统的研发 一、规划阶段 1、首先对所处的社会的、经济的、技术的环境因素进行广泛的、有一定深度的调查和 研究。对医院信息系统来说,要面临以下的境况:(1)医院发展面临的问题:大量的医学数据库分布在医院的各个角落,如:医疗信息、门诊信息、药品信息、收费信息、材料信息和影像信息等等,而且这些医用的数据不断的增长,而对如此庞大的分布式和多源性的数据,任何个人和团体都难以通过手工来整理统计数据信息,从而获得有用的信息;信息流在中间传输环节上脱节、丢失、错乱而导致不必要的内部矛盾;病人结算时常出现排长队的现象;医院科室之间经常出现重复操作的现象;(2)医院信息系统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提出关于医院信息系统的一个纲领性计划:实现整个医院的 人、财、物等各种信息的顺畅流通和高度共享,为全院的管理水平现代化和领导决策的准确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方案阶段 1、对以上的纲领性计划进行分解、量化和协调,提出一个相互协调、具体的、可量化的目标树:硬件平台系统设计,网络设计,数据库系统和系统管理平台,网络管理,工程服务,培训服务,系统维护与支持 2、进一步根据这些相互协调的目标,提出多个能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方案。这涉及一系列的具体问题。以硬件平台系统设计为例:(1)服务器,必须保证其速度快、稳定、质量可靠;(2)工作站,以保证网络的高速度运转、高可靠性为标准;(3)打印机,以打印速度快、耐用、运行成本低,世界著名的打印机生产商产品完全符合其要求;(4)配备电源,电源中断时,如果网络正在运行,可能导致数据丢失、设备损坏从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必须保证机器的不间断运行,但仅能提供一段很短的时间,并发出警报; 3、根据所提出的具体方案,进一步提出为实施这个方案,在技术方面、社会方面、经济方面、环境方面可能出现的、需要通过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 4、对所提出的方案的成本费用和效益进行尽可能详细和严格的计算,以便让方案的委托人或雇主估计承受能力和根据效益进行决策。 三、研制阶段 1、提出该系统的详细的研制方案, 2、提出详细的实施(生产或施工,包括往后各阶段)计划 四、生产阶段和运行阶段:网络安装,遵循EIA/TIA568B布线标准,安装内容如下:提供网络拓扑设计图,安装服务器及网络设配器,安装工作站及网络设配器,安装Switch HUB,UTP 及所有接头,安装服务器网络操作系统,安装工作站应用软件 完成()的制造,连接好网络 五、更新阶段:网络调试,按照标准调试每一个节点,保证每一个工作站能正常运行,并进行严格的安装后测试,减少每一个点的不良隐患,使网络能稳定运行。

第四章 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目录[隐藏] 四、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 J.P.Guilford:吉尔福特(1897-1987),美国心理学家,主要从事心理测量方法、人格和智力等方面的研究。他因应用心理测量方法和因素分析法进行人格特质的研究,特别是对智力的分类而驰名世界。1950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4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64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1967年,吉尔福特(J.P.Guilford)在对创造力进行详尽的因素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智力三维结构”模型。吉尔福特认为,智力活动就是人在头脑里加工(即操作过程)客观对象(即内容),产生知识(即产物)的过程。人类智力应由三个维度的多种因素组成:第一维是指智力的内容,包括图形、符号、语义和行为等四种;第二维是指智力的操作,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评价等五种;第三维是指智力的产物,包括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化和蕴涵等六种。这样,由四种内容、五种操作和六种产物共可组

合出4x5x6=120种独立的智力因素。 120个智力因素分别负责着人类不同领域的智力活动,智力活动的水平是由这些智力因子的发展水平来决定的,而影响这些智力因子发展水平的是思维内容、思维操作过程和思维结果。 在吉尔福特的智力理论中,在形式上虽包括三个向度,实际上真正代表智力高低者,是他他所指的思维的操作。即个人的智力实际上是在思考情境基础上和的得出结果之前的思 考过程。 1971年,他把内容维度中的图形改为视觉和听觉,使其增为5项,智力组成因素变为150种。1988年,他又将操作维度中记忆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使其由5项变为6项,智力结构的组成因素便增加到5×6×6=180种。吉尔福德认为每种因素都是独特的能力。例如学生对英语单词的掌握,就是语义、记忆、单元的能力。又如,说出鱼、马、菊花、太阳、猴等事物哪些属于一类,回答这类问题进行的操作是认知,内容是语义,产物是类别。 从吉尔福特智力结构模型中我们看出,思维内容、思维操作和思维结果中的各项能力决定了人类智力活动的水平。 在对信息类型的处理中,有的人擅长处理符号类信息,有的人擅长处理图形类或语义类或行为类信息。

利用霍尔“三维结构”模型对考研问题分析

利用霍尔“三维结构”模型对考研问题分析霍尔的“三维结构”模型将系统的整个管理过程分为前后紧密相连的六个阶段和七个步骤,并同时考虑到为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的工作所需的各种专业管理技术知识。三维结构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组成。 1、时间维 时间维表示从规划到更新,按时间顺序排列的系统工程全过程。分为六个阶段。 (1)规划阶段:通过调查得知,16届的学生基本在19年的10月份进行网上报名,11月份现场确认,12月份研究生考试;20年的2月份进行成绩的查询,3.4月份复试及调剂。 根据这份考研时刻表,从时间上,对自己的考研之路做一个较详细的计划。 (2)方案阶段:我将考研时间分为三个阶段。 1)3月至6月:基础阶段--备考的第一阶段 2)7月至8月:强化阶段--备考的第二阶段 3)9月至11月:提升阶段--备考的第三阶段 4)12月:冲刺阶段--备考的第四阶段 (3)分析阶段: ?备考第一阶段 1)本科课程。大三时,还需要面临上课。在这方面,我认为本科课程是非常重要的,告诫自己一定不要逃课!不要逃课!想要考管

理与科学工程或是专硕(可能需要3年经验才能报考),本科课程一定要认真听课。本科成绩对考研也是有影响的。 2)资料收集。通过能想到的一切办法,找到考研复习相关的内容,如招生简章、报考条件、参考教材、历年考研真题、报考录取数据、推免比例等等等。对我所考的院校有个大概的了解。同时,要做到对各科基础知识有整体印象,制定全面复习计划,各个时间段怎么复习,如何复习做一个系统的安排。并开始复习。 3)该阶段主要以打好基础为主。 ?备考第二阶段 1)清晰地、详细的了解各科的一级重要知识点,建立一个完整的逻辑框架,并根据重点、难点进行攻克。重点复习政治、巩固英语和数学。难得有大段的时间可以专心复习,一定要把握好每一天。 2)在此期间开始做专业课的模拟题目。 ?备考第三阶段 1)关注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和专业计划,(新一年的招生政策这时候才正式公布)调整专业课复习计划。 2)认真回顾暑期强化笔记,启动模拟题、仿真题等的练习,查漏补缺。 3)开始考研政治的复习。 ?备考第四阶段 1)对各门课的知识进行认真的梳理,有效地整合,在头脑中形成对整个章节的知识框架图。

霍尔三维结构

霍尔三维结构* 霍尔三维结构又称霍尔的系统工程,后人与软系统方法论对比,称为硬系统方法论(HardSystemMethodology,HSM)。是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A·D·Hall)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 霍尔的三维结构模式的出现,为解决大型复杂系统的规划、组织、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思想方法,,因而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霍尔三维结构是将系统工程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前后紧密衔接的七个阶段和七个步骤,同时还考虑了为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就形成了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所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其中,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全过程,分为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七个时间阶段。逻辑维是指时间维的每一个阶段内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和应该遵循的思维程序,包括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优化、决策、实施七个逻辑步骤。知识维列举需要运用包括工程、医学、建筑、商业、法律、管理、社会科学、艺术、等各种知识和技能。三维结构体系形象地描述了系统工程研究的框架,对其中任一阶段和每一个步骤,又可进一步展开,形成了分层次的树状体系。下面将逻辑维的7个步骤逐项展开讨论,可以看出,这些内容几乎覆盖了系统工程理论方法的各个方面。 如教学PPT图所示,霍尔三维结构是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组成的立体空间结构。霍尔三维结构分析: 逻辑维(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 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解决某一大型工程项目时,一般可分为七个步骤: 1.明确问题霍尔的三维结构模式 由于系统工程研究的对象复杂,包含自然界和社会经济各个方面,而且研究对象本身的问题有时尚不清楚,如果是半结构性或非结构性问题,也难以用结构模型定量表示。因此,系统开发的最初阶段首先要明确问题的性质,特别是在问题的形成和规划阶段,搞清楚要研究的是什么性质的问题,以便正确地设定问题,否则,以后的许多工作将会劳而无功。造成很大浪费。国内外学者在问题的设定方面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 (1)直观的经验方法。这类方法中,比较知名约有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又称智暴法、5W1H法、KJ法等,日本人将这类方法叫做创造工程法。这一方法的特点是总结人们的经验,集思广益,通过分散讨论和集中归纳,整理出系统所要解决的问题。 (2)预测法。系统要分析的问题常常与技术发展趋势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关,其中有许多未知因素,这些因素可用打分的办法或主观概率法来处理。预测法主要有德尔菲法、情景分析法、交叉影响法、时间序列法等。 (3)结构模型法。复杂问题可用分解的方法,形成若干相关联的相对简单的子问题,然后用网络图方法将问题直观地表示出来。常用的方法有解释结构模型法(I5M法)、决策实验室法(DEMATEL法)、图论法等。其中,用图论中的关联树来分析目标体系和结构,可以很好地比较各种替代方案,在问题形成、方案选择和评价中是很有用的。 (4)多变量统计分析法。用统计理论方法所得到的多变量模型一般是非物理模型,对象也常是非结构的或半结构的。统计分析法中比较常用的有因子分析法、主成份分析法等,成组分析和正则相关分析也属此类。此外,还有利用行为科学、社会学、一般系统理论和模糊理论来分析,或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分析,使问题明确化。

第八章 智力与智力开发题库

试题库 第八章智力及智力开发 一、单项选择题(共8题,1分/题,共8分) 1、智力是以(C)为核心的能力。 A.创造力 B.想象力 C.抽象思维能力 D.记忆力 2、西方心理学中,一般认为智力是(C)。 A.个体学习的能力 B.智力测验所测的能力 C.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 D.个体抽象思维能力 3、斯腾伯格认为应从(D)方面分析一个人的智力。 A.经验 B.成分 C.实践 D.情景 4、创造力的核心要素是(C)。 A.聚合思维 B.直觉思维 C.创造性思维 D.抽象思维 5、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智力理论是(C)。 A.二因素论 B.群因素论 C.三元智力理论 D.多元智力理论 5、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A)的智龄? A. l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6、智力年龄的概念由()提出,后经由()修订,并提出智力商数的概念。(C) A.推孟,比纳 B.比纳,西蒙 C.比纳,推孟 D.比纳,韦克斯勒 7、在智力测验中成绩为95分属于(B)。 A.优秀 B.中等 C.中下 D.迟钝 8、某人1980.10.10出生,1987.09.05参加测验,测验分数经查知道其智龄为8岁5个月,则此人智商为(D)分。 A.125 B.118 C.137 D.121 二、多项选择题(共6题,2分/题,共12分) 1、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中,智力由三个各自包含多种因素的维度组成,这三个维度是(ABD)。 A.内容 B.产物 C.符号 D.操作

2、发散思维具有(BCD)的特征。 A.灵活性 B.流畅性 C.独特性 D.变通性 3、以下更多受到液态智力影响的测验是(BC) A.经验评估 B.图形相关 C.记忆广度 D.词的理解 4、人的智商按(AD)分布 A、常态曲线 B、两头大中间小 C、偏态曲线 D、两头小中间大 5、智力发展的个别差异可以表现在(ABC) A、发展水平上 B、表现早晚上 C、类型结构上 D、性别差异上 6、(ABCD)是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A、出生前后的营养 B、生来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 C、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 D、主观努力 三、填空题(共8题,1分/空,共15分) 1、迈耶等人编制的《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中用以评估整体情绪智力及其三个成分。这些项目涉及知觉情绪、理解情绪、调节情绪三方面。 2、斯皮尔曼提出智力的二因素论认为,人的能力由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构成。 3、智力理论大致可分为三类:心理测量观点、多重智力观点、认知发展观点。 4、卡特尔采用因素分析法将一般智力分为晶态智力和液态智力两种。 5、在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中,发散思维属于智力的操作。 6、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贝多芬属于具有较强音乐智力的人。 7、智力的变化具有稳定性和动态性两个特征。 8、敏锐的观察力是教师的智力品质。 四、名词解释(共4题,5分/题,共20分) 1、智力:个体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是个人有目的地行动、合理地思考、有效地应付环境的一种综合能力(5分)。 2、情绪智力:准确认识自己和他人情绪、清晰表达自己情绪和调节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能力(5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项目风险动态管理研究

2010年第13期 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 ogyM anage ment Research 2010No 113 收稿日期:2009-11-20,修回日期:2010-03-18项目来源: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基于霍尔维度的项目风险动态管理研究”(YCA090323) 文章编号:1000-7695(2010)013-0280-03 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项目风险动态管理研究 杨 洋,赵映超,马有才 (山东科技大学,山东青岛 266510) 摘要: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思想,结合项目风险管理的实践提出了项目风险管理的霍尔维度———时间维、环境 维和知识维。以动态和系统的观点来分析项目风险,尽早地发现风险源,并以项目总体目标为依据制定风险应对计划,规划、选择合理的风险管理对策,以尽可能地减少项目风险的潜在损失和提高对项目风险的控制能力。 关键词:霍尔三维结构;项目风险;动态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17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f Project D ynam i c R isk M anage m en t Ba sed on Ha ll Three D i m en si on Structure Y ANG Yang,ZHAO Yingchao,MA Youcai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 ogy,Q ingdao 266510,Shandong )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cep t of “three di m ensi on structure ”,the paper map s out the three di m ensi ons of p r oject dy 2nam ic risk manage ment ———ti m e,envir on ment and knowledge by the p ractice on p r oject dyna m ic risk manage ment .It analyses the risk of p r oject in ter m s of dyna m ic and syste m and discovers the s ources of risk as early as possible .Accord 2ing t o the final goal of p r oject,the paper makes p lans and selects reas onable counter measures f or risk manage ment s o as t o reduce the potential risk of p r oject and enhances the contr ol capability on p r oject risk .Key words:Hall Three D i m ensi on Structure;p r oject risk;dyna m ic manage ment 1 项目风险概述111 项目风险 项目风险是指项目所处环境和条件本身的不确 定性及项目业主、客户、项目组织或项目其他利益相关方主观上不能准确预见或控制的影响因素,使项目最终结果与项目利益相关方的期望产生背离, 从而给项目利益相关方所带来损失的可能性[1] 。112 项目风险管理的特征 项目风险管理的全程性。从项目的前期决策立项开始到项目最后的运营直至拆除的每个阶段,项目常伴随有风险的存在,项目风险管理者不能基于某一个时刻识别、分析项目风险,而将项目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以动态、系统的观点来识别、控制、利用风险。 项目风险管理的动态性。项目风险管理的动态性包括风险因素的动态性、管理目标的动态性、管理组织的动态性、风险识别与管理过程的动态性等,项目风险管理者要应用动态的观点对项目风险进行管理。 项目风险管理的集成性。项目风险的管理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而是一个项目目标集成、项目风 险集成、项目管理组织集成、管理方法手段集成、 管理信息集成、管理过程集成等多方面的集成化的 过程[2] 。 2 项目风险的霍尔三维结构 霍尔三维结构是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A 1D 1Hall )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为大型复杂的系统进行规划、组织和管理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思想方法,因而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三维分别是时间维度、逻辑维度和知识维度。这个三维空间结构体系形象地描述了系统工程研究的框架,对其中任一阶段和每一个步骤又可进一步 展开,形成了分层次的立体结构体系[3] 。项目风险时间维、环境维和知识维如图1所示。211 时间维的分析 项目全寿命周期角度的风险管理。项目生命全周期一般是从项目的开发立项开始,依次经过项目的规划计划阶段、实施控制阶段、交付收尾阶段和运营评价阶段最后到项目的拆除。类似于任何事物都有一个生命周期一样,项目的生命全周期经历产生、成长、繁荣、衰退的过程。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蕴藏着不同的风险,以时间作为轴

创造力三要素模型包括.doc

创造力三要素模型包括 美术教育白皮书2:艺术教育与创造力模型艺术教育与创造力模型关于创造力的评测模型,关键的参数为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前 者能产生很多个不同的想法,后者则将不同的想法整合成一个最好的 结果。 ——上世纪40年代南加州大学设计的创造力评测模型创造力既非伟大的发明,也非弹钢琴、画画、或者穿奇装异服,而是一个过程, 左右脑协作的过程——它需要大脑在发散性思维与聚合性思维之间不断转化,从新的、旧的、被遗忘的信息中产生一个全新的、最佳的结果。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但每一次的努力与挫折,都将内在的思维建 构往前推一小步,直到你开始以全新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 创造力缘何而来?创造力产生于焦虑与无聊之间。 高创造力的孩子往往出现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一方面鼓励孩子 啊发展自己的独特性,一方面又给他们提供一个安稳的环境。 他们既满足孩子的需求,又挑战他们的能力。 这导致一种适应性——在焦虑的时候,父母清晰的规则会减轻他们的混乱感,而无聊的时候,他们可以寻求变化。 在童年的中期,大概9到10岁,有些孩子会创造关于另一个世界的幻想。 他们一次次地重返那个世界,甚至为那个世界发明语言。

这是创造力的强烈征兆。 ——匈牙利裔心理学家创造力大师,米哈利.契克森米哈艺术教育与之于创造力培养大量的研究证明,艺术训练,包括音乐、舞蹈、绘画、戏剧,都能强化大脑的注意力系统,从而提高一个人的整体认 知水平——学艺术让你的孩子更聪明。 艺术教育真正的价值,并不是培养艺术家,甚至不是提高孩子的 智力,而是培养不同的思维方式。 除了艺术的具体技巧之外,艺术课程还锻炼孩子的认知能力、好 奇心、实验精神、冒险精神、灵活性、隐喻式的思维方式、审美等等,其中很多是常规课堂上缺失的。 ——玛丽.罗杰斯有这么一个实验,只有两个问题:1.你是个7岁的孩子,今天学校不上课,你可以有一整天自己的时间,你会做什么?去哪里?去见谁?2.你可以有一整天自己的时间,你会做什么?去哪里?去见谁?你的答案会有什么不同?做完这个测试之后,两组人又 分别做了几道关于创造力的测试题,比如给一个旧轮胎设想新的用法,完成一幅未完成的素描。 结果发现,之前想象自己是个7岁孩子的人,在之后的创造力实验中,分数远远高于那些正常的成年人。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激发创造力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想象成孩子。 对大部分人的一生来说,创造力是一个不断下降的趋势。

用霍尔三维结构系统方法分析考研问题

用霍尔三维结构系统方法分析考研问题 霍尔三维结构分为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 时间维(七个阶段): (1)规划阶段:2011届大学生是在2015年1月份进行初试,2015年4 月准备复试。现在是2013年9月份,时间还虽很充裕,也是应该 有点紧张感的。所以提前做好计划,准备。 (2)设计阶段:①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选择好自己要报 考的学校及专业。 ②2013年10月-12月开始第一轮复习。 ○32014年1月-2月,基础班所学知识 (3)分析或研制阶段:①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搜集考研信息,听免费讲座。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好自己要报考的学校及专业,全面了解所 报考学校此专业所学课程,了解其考试内容,为以后的复习计划和复习内容做 好充分准备,还有考虑是否报个辅导班。②2013年10月-12月开始第一轮复习,可以报一个基础班,特别是数学班和英语班,不要急于做模拟试题,着重于基 础的复习。③2014年1月-2月,这个时间是寒假假期时间,我们学校寒假时间很长,可以考虑腾出一部分时间留校学习,在此期间可以对之前基础班所学知 识进行一次巩固。对于数学,还是进行题海战术,通过做大量题目进行巩固, 而对于英语是个日积月累的科目,需要每天抽出时间来进行记忆复习。④2014 年3月-5月,开始第二轮复习,将数学和英语再进行系统复习第二遍,在复习 过程中把重点难点详细的标上记号,以便以后冲刺复习时有重点可以看。⑤ 2014年6月-7月,全面关注考研公共课的考试大纲,购买最新的辅导用书,开始进行第三轮复习,此阶段做大量模拟题目,在做数学英语模拟题目的同时, 开始政治科目,专业科目的复习,并准备暑期复习,强化提高阶段。⑥2014年 7月-8月,此时间段是我学校暑期假期时间,制定一个全面复习计划,开始重 点复习政治、巩固英语和数学,参加暑期班,做到三门公共课同步提高。在此 期间开始做专业课的模拟题目。⑦2014年9月,关注各招生单位的招生简章和 专业计划,购买专业辅导用书,联系导师,获取专业课考试信息,强化公共课 的复习效果,不断完善复习总体结构。⑧2014年10月确定十一黄金周复习计划,对前三个阶段的复习进行总结、梳理、查缺补漏。对专业知识进一步巩固。 ⑨2014年 10月--11月,.研究生考试网上报名工作开始,谨慎填报,牢记报 名信息。研究生考试报名工作确认开始,考生到指定的地点进行现场确认,缴费并照相。冲刺阶段○102014年11月下旬,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的进入冲刺复习,购买辅导冲刺的内部资料。○112014年12月-2015年1月,进行模拟实训,报一个冲刺班进行查缺补漏,做考前整理。初试阶段○122015年1月,调整心态,准备考试。熟悉考试环境。复试调剂阶段○132015年2月放松心情,查询初试成绩。○142015年3月关注复试分数线。○152015年 4月,准备

霍尔三维机构 职业生涯规划

系统工程作业 题目霍尔三维结构与职业规划 指导教师郭春香老师 院系商学院 班级工业工程 学号2014141082035 姓名吴友凯 完成时间2016年5月22日

霍尔三维结构与职业规划 时间维: (1)兴趣开发:寻找我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或是能够让我静下来的事情。 (2)方向选择:在感兴趣的方向中选择自己将要从事的一条道路。 (3)调整进步:朝选定的方向上前景的途中观察时势,适时对路线进行修正。 (4)寻找职位:完成前期的必要条件积累后,开始寻找符合期望的职业。 (5)后期学习:在工作的同时要对新知识保持需求。 (6)后期调整:拥有我的职位之后如果有更好的机会或者本工作有无法解决的难处,则适时选择其他的职位。 逻辑维: (1)寻找核心:寻找本阶段最重要的问题、次重要的问题以及选择性解决的问题。 (2)确定目标:对每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设立实际的目标。 (3)设定计划:加入时间、具体方式等因素,设定系统计划。 (4)调整最优:通过向前辈请教,咨询专业人员、老师等方式,对计划进行适当的修改。 (5)实施计划 知识维: (1)兴趣开发阶段: 开放式地接受各种知识的基础,可以浅尝辄止,但需要用心学习。 包括:机械基础、软件开发基础知识、绘画基础、金融管理基础知识、音乐基础、电子基础知识、化学基础知识、各种外语 (2)方向选择阶段: 在上阶段学习各种基础知识后,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知识进行进阶学习。 (3)调整进步阶段: 在进阶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现可以辅助本方向的知识进行学习。

(4)寻找职位阶段: 需要熟练掌握本方向的知识和技能,最好对辅助知识也有所了解。最重要的是要学习职场知识和为人处世的知识和经验。 包括:本方向尖端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两门以上的外语、计算机办公软件和几种编程语言等。 (5)后期学习阶段: 与时俱进,在工作中学习。主要是与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6)后期调整阶段: 根据当时的需要,学习需要的知识。

霍尔三维结构

什么是霍尔三维结构?它有何特点?霍尔三维结构是可以直观地展示系统各项工作内容的三维结构图。 霍尔三维结构系统是工程化理论的重要基础,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系统化、最优化、综合化、程序化、标准化的特点。霍尔的三维结构模式 霍尔三维结构又称霍尔的系统工程,后人与软系统方法论对比,称为硬系统方法 (HardSystemMethodology,HSM )。是美国系统工程专家霍尔(A ? D ? Hall)于1969年提出的一种系统工程方法论。 简介 霍尔的三维结构模式的出现,为解决大型复杂系统的规划、组织、管理问题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思想方法, 因而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应用。霍尔三维结构是将系统工程整个活动过程分为前后紧密衔接的七个阶段和七 个步骤,同时还考虑了为完成这些阶段和步骤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这样,就形成了由时间维、逻辑维和

知识维所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其中,时间维表示系统工程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全过程,分为规划、拟定方案、研制、生产、安装、运行、更新七个时间阶段。逻辑维是指时间维的每一个阶段内所要进行的工作内容 和应该遵循的思维程序,包括明确问题、确定目标、系统综合、系统分析。优化、决策、实施七个逻辑步骤。知识 维列举需要运用包括工程、医学、建筑、商业、法律、管理、社会科学、艺术、等各种知识和技能。三维结构体系形象地描述了系统工程研究的框架,对其中任一阶段和每一个步骤,又可进一步展开,形成了分层次的树状体系。 下面将逻辑维的7个步骤逐项展开讨论,可以看出,这些内容几乎覆盖了系统工程理论方法的各个方面。 如词条附图所示,霍尔三维结构是由时间维、逻辑维和知识维组成的立体空间结构 编辑本段霍尔三维结构分析逻辑维(解决问题的逻辑过程) 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解决某一大型工程项目时,一般可分为七个步骤: 1.明确问题

00031《心理学》同步练习题(学生版含答案)第六章智力

心理学》(自考)同步 练习 第六章智力同步练习 一、名词解释 1. 能力P130 2."一般能力P130 3. " 特殊能力P130 4."认知能力P131 5."比率智商P132 6."离差智商P 1327."流体智力P138 8."晶体智力P138 9."心理测验P143 10."个别测验P145 11."团体测验P 14512."心理特质P147 13."信度P148 14."效度P149 15."常模P151 二、单项选择题 1.试比较下列四个儿童的智商,智商最高的是()P132

A. 实足年龄5岁智力年龄6岁1

B. 实足年龄6岁智力年龄7岁 C. 实足年龄5岁智力年龄8岁 D. 实足年龄7岁智力年龄8岁 2. 所谓智力,主要是指( )P130 A. 能力 B. —般能力 C. 特殊能力 D. 观察能力 3. 编制第一个正式智力测验量表的是( A. 吉尔福特 B. 韦克斯勒 C. 比内、西蒙 D. 推孟 4. 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均属于( A. 特殊能力 B. 一般能力 C. 鉴别力 D. 操作能力 5?测量智商(IQ)的正确公式是()P132 A. MA/CA x )P144 )P130

00B.CA/MA x 100 C.MA-CA D.CA/MA 6.指仿效他人的言行举止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的能力是( )P131 A. 模仿能力 B. 操作能力 C. 创造能力 D. 认知能力 7.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被称为( )P131 A. 创造能力 B. 操作能力 C. 模仿能力 D. 认知能力 8. 为表示一个儿童的智力水平,提出智力商数的概念,简称智商,缩写为( )P132 A. EQ B. MQ C. IQ D. CQ 9. 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依据统计学原理提出了智商的新的计算法,称为( )P154 A. 相对智商 1

能力结构的理论—考点讲解

能力结构的理论—考点讲解 能力是由多种心理品质所构成的系统,具有复杂的结构。分析能力的结构,对于深入理解能力的本质,合理地设计出能力的测量手段,科学地拟定出能力培养计划,都有重要的意义。心理学家对人类能力的结构提出了许多假设,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理论模型:因素说;结构说和信息加工理论。 一、能力的因素说 (一)二因素说 在心理学史上,最早对能力结构进行探讨的是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C.E.Spearman,1863—1945)。他认为人的能力由两种因素构成:“一般因素”(G 因素),和“特殊因素”(S因素)。人完成的任何一种作业都是由G 和S 两种因素决定的。一般因素是个人的基本能力,也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虽然人们都有这种能力,但每个人具有这种能力的大小却是不同的。特殊因素是个人完成各种特殊活动所必需具备的能力。一个人具有完成某种活动的特殊因素,不一定具备完成他种活动的特殊因素。换言之,各人的S 因素既有大小的区别,也有有无的区别。不论个人有几种S 因素,这些S 因素之间,可能彼此互相独立,也可能彼此有些重叠,但是它们必定都含有一部分的G 因素。 (二)多因素说和群因素说 桑戴克(Thorndike,1926)提倡多因素说。他认为智力是许多小的能力的总和,智力中的一般因素是不存在的。他把智力区分为三种成分:对抽象概念的适应能力,对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和对机械问题或选择问题的适应能力。 30年代以后,许多研究者在智力测验中都应用因素分析法。塞斯顿(Thurstone,1938)用由56 个测验组成的一组测验对218 名大学生进行测验,然后用因素分析法求得智力由七种因素构成,被称为群因素论。他把这七种因素称之为七种基本心理能力:(1)词的理解力:了解词的意义的能力;(2)语词运用能力:讲字正确迅速和同义联想敏捷的能力;(3)计算能力:正确而迅速地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4)空间知觉能力:运用感知经验正确判断空间方向及各种关系的能力;(5)记忆能力:对事物强记的能力;(6)知觉速度:迅速而正确地观察和辨别的能力;(7)推理能力: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断的能力。 1941 年塞斯顿根据这七种基本能力编制出基本心理能力测验(Primary MentalAbilities Test,PMAT)。塞斯顿曾认为他的七个因素结果是与斯皮尔曼的G 因素假设相矛盾的。但是,后来人们认为,如果能够在塞斯顿的七个因素中进行第二因素分析并且能够找出一个一般因素,那么斯皮尔曼的G 因素将得到支持。也就是说,如果塞斯顿的七个因素 中都有第二因素的话,这个因素就可以被认为是一般智力。 (三)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multiple-intelligence theor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Gardner,1983)倡议的。他提出,人类的神经系统经过100多万年的演变,已经形成了互不相干的多种智力。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这些系统可以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7 种智力成分是: (1)言语智力(linguistic intelligence):包括阅读、写文章或小说以及日常会话的能力。大脑的“布洛卡区”负责产生合乎语法的句子。这个区域受到损伤的人,能够很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