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一单元学案

合集下载

必修二学案2第一单元5.6课

必修二学案2第一单元5.6课

教师寄语: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个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历史必修2学案2第一单元5、6课命制:孟庆勇审核:刘勇时间:2009、11高考题:(2008山东文综9)图3为北宋末年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①州桥夜市②彩瓷作坊③瓦子④徽商会馆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训练题:1.有关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述正确的有()①商朝出现职业商人②春秋战国时期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③隋唐时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空前繁荣④宋元时期古代商业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 据史料记载,明神宗派出大批税监到各地横征暴敛,几乎是“无物不税,无处不税,无人不税”;清朝“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

政府这样做在当时最主要的消极影响是()A.影响了中外贸易的发展B.制约了农产品的商品化C.助长了土地兼并现象D.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3.下列与隋唐时期商业繁荣无关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凿 B.出现了闻名中外的大都会C.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呈现空前繁荣 D.集镇、夜市兴盛4.假如你是元朝的一位大商人,你常用哪种货币在大都做生意()A.贝壳B.铜钱C.白银D.纸币.5.下列关于唐朝以前商业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县治以上,都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B.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C.大街两旁店铺林立,形成街市D.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6. 王家大院,被梁思成称为“全国建筑宝库”,被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紫禁城”。

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著名的晋商,“以商贾兴,以官宦显”,在经商做官发财之后,大兴土木。

这一现象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是()A.留下了晋商文化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C.影响工商业扩大再生产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7.“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这种现象最早应出现于()A.唐都长安 B.宋都汴京 C.元大都D.明朝南京8.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的新特点有()①商业市镇兴起②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③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④经济作物的种植使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⑤劳动力成为商品,出现雇佣关系⑥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9.据《汉书》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学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学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专题总览】农业基本构造手工业古代中国经济的商业基本构造与特色重农抑商政策经济政策“海禁”政策【课程标准】概括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认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色。

【知识构造】宋元:国外商运发展快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发展历程明清: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地区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商帮和会馆宋从前:市的商业活动存在空间、时间上的限制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商业市场(市)的发展历程宋此后:“市”打破了原来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宋从前:城市主假如政治功能、军事功能商业城市的发展宋此后: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知识梳理】一、商业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末期:出现初期的商业互换。

2、商朝:商业有了初步发展,职业商人和最早的钱币已经产生。

[ 中国最早使用的钱币是天然贝壳 ] [ 特别提示 ] 商消亡后,商朝人以擅长经商著称,因今后代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3、西周:推行“工商食官”政策,官府控制商业。

跟着商业进步,交易活动日趋屡次,钱币需求数目增添,大量的骨贝和铜贝流通。

4、春秋战国:很多庶人打破官府的约束,经营商业致富,成为有强盛实力的商人,私商渐渐代替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跟着商业的繁华,形成了很多有名的商业中心。

5、汉代:商运活跃,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为追赶收益而来往奔走。

6、唐朝:(1)水道商运发达:商船“俞大娘航船”以规模弘大著称,南至江西,北至淮南,每年来回一次,所获收益十分可观。

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协助性经营场所买卖特别兴旺。

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接踵问世。

柜坊:专营钱币的寄存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是我国初期的汇兑制度。

[ 特别提示 ] 隋唐期间,政治上的一致和大运河的开通,亲密了南北方的经济来往,加上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商人来往经商屡次,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体现出空前繁荣的情景。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囚绿记》学案(附活页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囚绿记》学案(附活页训练)

高中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囚绿记》学案一、新知导学:(一)【学习目标】1.学习象征手法,把握文章的主题。

2.学习从品读文章的关键句、优美语句入手,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

3.理解中华民族和一切进步势力不屈服于黑暗势力、顽强抗争、永不气馁的民族精神。

4.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二)【学习重点】1.紧扣文本,把握绿的象征意义。

2.欣赏细致精彩的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三)【学习难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绿”的深刻内涵。

(四)【知识清单】1.字音辨识陆蠡.(lǐ)淅沥..(xīlì)移徙.(xǐ)婆娑..(pïsuō)涸辙..(hãzhã)猗.郁(yī)瞥.见(piē)葱茏..(cōng lïng)纤.细(xiān)急不暇.择(xiá)蕈菌..(xùn jùn)揠.苗助长(yà)2.词语释义。

了截:明了简单。

至宝:最珍贵的宝物。

繁茂:繁密茂盛。

安顿:指居住、安置下来。

留恋:不忍离开或舍弃。

缘引:攀缘,牵引。

抑郁:压抑忧郁的心情。

猗郁:茂盛的样子。

移徙:课文中指搬动、移动。

攀缘:指援引他物而上;攀拉援引。

还可指依附、投靠。

涸辙:课文中指的是干涸了的车辙。

涸,水干,枯竭,语出《庄子•外物》。

3.相关成语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作“拔苗助长”。

语出《孟子•公孙丑上》。

偃,拔。

急不暇择:比喻焦急的心情,等不及作仔细的选择。

4. 近义词辨析占据•占领“占据”指用强力保持或获得地域、场所。

例:敌人凭借占据的有利地形,企图负隅顽抗。

“占领”指用武装力量取得阵地或领土。

例:我们要开拓和占领新的科技领域。

固执•顽固“固执”指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词义较轻。

例:不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固执己见是不行的。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导学第一单元 第一课 学案1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导学第一单元 第一课 学案1含答案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学案1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课标要求列举宪法有关人民主体地位的规定,说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学习目标1.了解国家的本质和根本属性、我国的国家性质。

(重点)2.理解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及民主与专政的关系。

(难点)3.分析说明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一、广泛、真实的民主1.国家(1)本质: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根本属性: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试判断:国家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政治组织。

()提示错误。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2.我国的国家性质(1)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重要性: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义。

(3)特点: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拥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权利,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4)本质: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试判断: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公民当家作主。

()提示错误。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公民当家作主。

3.人民民主的特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1)最广泛的民主:一是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二是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2)最真实的民主①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请思考:全体中国公民都是人民民主的主体吗?提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民主的主体。

而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既包括人民,也包括人民的敌人。

这种看法扩大了民主主体的范围。

(3)最管用的民主,表现在我国建立了一整套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这套制度体系体现了人民意志,保障了人民权益,激发了人民的创造活力,能够有效杜绝西方国家常见的选举时漫天许诺、选举后无人过问的开“空头支票”问题,防止出现人民形式上有权,实际上无权的现象,避免相互掣肘而导致内耗严重、效率低下的弊端。

渭滨中学学案必修2第一章复习

渭滨中学学案必修2第一章复习
渭滨中学学案---高中化学必修 2
编号 主编人 周次 姓名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法指导 王鹍
课题 审核人 时间 班和组
B2-1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课时
审批人 年 月 日星期 班第 小组 组评 师评
1、 复习物质结构的相关知识点; 2、 复习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相关知识点; 元素周期律 化学键 化学键 小组讨论、比较归纳、自学
5、纵行与对应的族 纵行序数 族 纵行序数 族 6、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①按照能量由 ②每层最多容纳电子数 ③最外层电子不超过 ④次外层电子不超过 ⑤倒数第三层电子不超过 7、元素周期律是指: 元素周期律是 ①原子的 ②原子的 ③元素的 ④元素的 8、位、构、行的关系 (1) 、位置 结构 ; 的规律; 的必然结果, 其具体内容有: 呈周期性变化; 呈周期性变化; 呈周期性变化; 呈周期性变化; 到 ; (K 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 排布;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 2 3 4 5 6 7 8 9




自 1、按周期表位置填前 20 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名称、原子结构示意图 主 学 习
2、元素周期表由 周期,第
个横行构成
个周期; 其中第
周期称为短
周期称为长周期(含不完全周期) ;
给我一双慧眼,让我看清这世界的本质
-1-
渭滨中学生化组
渭滨中学学案---高中化学必修 2
3、每一周期所含元素数量 周期 所含元素数量 4、周期表共有 还有 个 纵行,分为 和 个 个 , , 个 , 1 2 3 4 5 6 7(若满)
(2) 、位置
性质
(3) 、结构
结构
给我一双慧眼,让我看清这世界的本质

高中数学: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学案(新人教版B版必修2) 学案

高中数学: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学案(新人教版B版必修2) 学案

数学: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学案(新人教版B 版必修2)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单元小结导航知识链接点击考点(1)了解柱,锥,台,球及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2)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能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并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3) 通过观察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这两种方法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

(4) 理解柱,锥,台,球的表面积及体积公式。

(5) 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及确定平面的条件。

(6) 掌握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及性质。

(7) 掌握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及性质。

名师导航1.学习方法指导 (1) 空间几何体①空间图形直观描述了空间形体的特征,我们一般用斜二测画法来画空间图形的直观图。

②空间图形可以看作点的集合,用符号语言表述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时,经常用到集合的有关符号,要注意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相互转化。

③柱,锥,台,球是简单的几何体,同学们可用列表的方法对它们的定义,性质,表面积及体积进行归纳整理。

④对于一个正棱台,当上底面扩展为下底面的全等形时,就变为一个直棱柱;当上底面收缩为中心点时,就变为一个正棱锥。

由1()2S c c h ''=+正棱台侧和()3hV s s '=正棱台,就可看出它们的侧面积与体积公式的联系。

(2) 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①“确定平面”是将空间图形问题转化为平面图形问题来解决的重要条件,这种转化最基本的就是三个公理。

②空间中平行关系之间的转化:直线与直线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平面与平面平行。

③空间中垂直关系之间的转化:直线与直线垂直 直线与平面垂直平面与平面垂直。

2.思想方法小结在本章中需要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观察法,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等。

主要是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平行与垂直的相互转化等。

3.综合例题分析例1:如图,P 是∆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A ',B ',C '分别是PBC ∆,PCA ∆,PAB ∆的重心。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一英语单元学案:必修2 Unit 1 (解析版)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一英语单元学案:必修2 Unit 1 (解析版)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Unit 1 Cultural relics【考纲解读】1。

了解世界文化遗产,进而激发学生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2。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阐述自己对文化遗产和保护文化遗产的观点,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综合素质能力。

【高频单词】1.rare (adj.)稀罕的;稀有的;珍贵的→rarely (adv.) 罕有;很少;不常2.amaze (vt。

)使吃惊;惊讶→amazing (adj。

) 令人吃惊的→amazed (adj。

)吃惊的→amazement (n.)惊奇3.select (vt。

)挑选;选择→selection (n.)选择;选拔4.design (n.)设计;图案;构思(vt。

) 设计;计划;构思→designer (n.)设计者;构思者5.survive (v.)幸免(于);幸存;比……活得长;生还→survival (n.)生存;幸存→survivor (n。

)幸存者6.fancy (adj。

) 奇特的;异样的 (vt.)想象;设想;爱好7.decorate (v.) 装饰;装修→decoration (n.) 装饰品;装饰8.reception (n.)接待;招待会;接收→receive (vt.)接受;接待;招待→receiver (n。

)(电话)听筒/受话器9.remove (vt。

) 移动;搬开→removal(n.)移动;搬进10.wooden (adj.)木制的→wood (n.)木头11.doubt (n。

)怀疑;疑惑(vt。

)怀疑;不信→doubtful (adj.)怀疑的12.former (adj。

) 以前的;从前的→(反义词)latter (adj。

)后者的;后面的13.worth (adj.) 值得的;相当于……的价值 (n.)价值;作用14.local (adj。

) 本地的;当地的15.evidence (n。

)根据;证据→evident (adj。

2019新人教必修2unit1Cultural Heritage整单元完整学案

2019新人教必修2unit1Cultural Heritage整单元完整学案

Unit 1Cultural HeritagePeriod 1Listening and Speaking学习目标1.To know the reasons for making the project and the way to make it.2.To grasp the tip of listening—using the context to guess words.3.To arouse the awareness to protect the cultural heritage.课堂探究Part ⅠLead-inLook at the opening page and have a discussion.1.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place in the photo?2.Why are a gate and two children included in the photo?3.What can we do to keep the heritage well enough to pass it on to future generations?Part ⅠListeningActivity 1Warming up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Where do you think the students in Picture 1 are?2.Can you guess what they are doing?3.From the activity title“Take part in a youth project”,what do you think the project is about?Activity 2First listening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choose the main idea and tell me why.A.Student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re working creatively to protect a temple in China.B.Youths from seven countries are working together to protect cultural relics on Mount Tai.C.Doing a project on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in China is interesting and exciting. Activity 3Second listeningListen again and try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What are the students doing?2.What are they going to use the app for?3.What should they do to make the app?Activity 4Third listeningListen again and help the reporter to complete the interview notes.1.We’re part of .2.There ar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countries.3.Mount Tai is one of the most mountains in China.4.The mountain and the temples have been for over 3,000 years,so it’s a great example of how people their cultural heritage.We feel so to have a chance to do something.5.We want to Mount Tai;,we want to tell teenagers in other countries about the mountain and Chinese culture.6.For example,this game is about the six cypresses that were planted on Mount Tai during the Han Dynasty.You learn about and also the life in China over 2,000 years ago.7.There are 22 and some 1,800 with writing on them.Activity 5Skill-practiceTry to guess the meanings of the underlined words and write them in the brackets.And then think about how you can guess the meaning of new words.1.The palace was destroyed years ago.By studying old photos of the former palace,they have made the new one look exactly like the old one.()2.It will be very hard but also be very brittle—that is,it will break easily.()3.The consequences of epochal events such as wars and great scientific discoveries are not confined to a small geographical area as they were in the past.()4.Our maths teacher claims that all the problems he gives us are simple ones,but we feel that they are intricate. ()5.Children often try to emulate or copy the behavior that they see on TV.()Activity 6Fourth listening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 again and use the context to guess the meaning of the words below.Tick the reason why you were able to guess the words.Reason Preserve Promote CypressThe word is anexample of agroup/type I know.The word isexplained by thespeaker.The word means theopposite of a word Iknow.The word means thesame as a word Iknow.I know the generalmeaning of theword.The speaker givesan example of theword.Activity 7SummaryHelp the reporter to complete the news report based on what you hear and the interview notes.International Youth Camp Members Create Mount Tai AppTai’an,18June2019.A group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who are taking part in an international youth camp at Mount Tai are creating a(n) about China’s most famous mountain.The purpose of the camp is to Mount Tai by introducing it to young people in a fun and easy way.The students are making an app about Mount Tai and taking photos of the and stones.The volunteers also visit middle schools in the area in order to talk to local teenagers.Liu Bin,a member of the camp,says that he is to help Mount Tai as people have done for more than 3,000 years.Part ⅠSpeakingActivity 1Report broadcastingSuppose you are a reporter.Please broadcast the above news to your classmates.Activity 2Discussion and talkingWork in pairs,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nd voice your opinion.1.Would you like to take part in a project like this?Why or why not?2.The app teaches teenagers about Mount Tai and even has a few games about cultural relics.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idea of designing games?What other ways can you think of to protect the cultural heritage?核心素养专练Search for more ways to protect the cultural heritage on the Internet and write them down.参考答案Part Ⅰ1.The place in the photo is part of the Great Wall of China.It is made up from different sections of wall over 21,000 kilometres and was built over thousands of years.It runs across the historical northern border of China.It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places in the world and receives millions of visitors every year.2.The two children who are looking forward in awe along the wall may mean the cultural heritage should be known to everyone in our country,even very little children.It is everyone’s duty to protect the cultural heritage.At the same time,the gate in the picture may represent the window to know about a country,through which we can know more about the country and even the world.3.We can protect and promote the cultural heritage by doing many things,such as repairing cultural relics and making digital images and so on.Part ⅠActivity 11.They are at the top of Mount Tai.2.From the two pictures,we can guess after they have gathered some information about Mount Tai,they are making a presentation and talking about Mount Tai.3.Because they are talking about Mount Tai,which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our culture,the project they are taking part in may be concerned with the promotion and protection of Mount Tai.Activity 2B Because we can hear the following words in the conversation:Mount Tai;23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seven countries;protect;preserve their cultural heritage.Activity 31.They are creating an app about Mount Tai.2.They want to promote Mount Tai and use the app to teach teenagers about Mount Tai.3.They should visit Mount Tai,take pictures,read about the mountain and write texts,visit local schools and talk to Chinese students.Activity 41.an international youth project2.twenty-three/23;seven/73.famous4.protected;preserve;proud5.promote;that is6.the trees7.temples;stonesActivity 5Suggested answers:1.先前的(The meaning is not given but is guessed using context.)2.易碎的(The meaning is explained in the following sentence or definition.)3.划时代的事件(The example of the word is used in the sentence or nearby sentences)4.复杂的(The word with the opposite meaning is used in the sentence or nearby sentences.)5.模仿(The word with a similar meaning is used in the sentence or nearby sentences.)Activity 6Reason Preserve Promote CypressThe word is an example of a group/type I know.√The word is explained by the speaker.√The word means the opposite of a word I know.The word means the same as a word I know.√I know the generalmeaning of theword.The speaker givesan example of theword.Activity 7app;promote;temples;proudPart ⅠActivity 1The answer may vary.Activity 2Suggested answers:1.Yes.It is everyone’s duty to protect our cultural heritage.2.Games can draw more people to the activities about the cultural protection.But games can make people addicted and distract their attention from what they should be doing.We can try our best to find out more healthy ways to protect our cultural heritage,such as enriching the forms of showing our cultural heritage,establishing laws,paying attention to the inheriting of our culture and so on.Unit 1Cultural HeritagePeriod 2Reading and Thinking学习目标1.To know the process of how Egypt solved the problem of building the Aswan Dam.2.To predict the content of a passage from its title and the photos in the passage.3.To express views about th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and think critically.4.To know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solving difficult problems.课堂探究Part ⅠLead-inActivity 1Watching a videoWatch the video and fill in the blanks.Build a across the Nile River.There was a ,though.And it was a big one.The Abu Simbel was priceless in ancient .Keep it ancient .Activity 2Making a prediction1.Look at the title.What are the key words?bining with the topic of the unit and the pictures in the passage,guess what the text is mainly about.Part ⅠAnalyzing the textual patternActivity 1Read the first paragraph and tell me what purpose it carries.Activity 2Read the second paragraph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1.Why did the Egyptian government want to build a new dam?2.Did people support the proposal?Why (not)?3.What did the government do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Activity 3Read the third paragraph and answer the question.What did the UN do to help protect the cultural relics?Activity 4Read the fourth paragraph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1.Whom did the project brought together?2.How were the temples and other cultural sites saved?Activity 5Read the fifth paragraph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1.What was the result of the project?2.Why was it a success?Activity 6Read the sixth paragraph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1.What’s the spirit of the Aswan Dam project?2.Why did Egyptian turn to the UN for help?Activity 7Draw a mind map of the text structure.Part ⅠAnalyzing the situational context语场(field):指发生的事或正在被谈论的事、进行的社会活动(what’s going 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状况及原因。

2、读懂人口增长模式图、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并分析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地区分布及其形成原因。

3、读世界各国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图,探究不同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

学习重难点:人口增长模式和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二、学习过程知识点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自主学习1、产业革命前,________水平十分低下,人们抵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人口增长_______。

2、产业革命后,由于_____发展和对______ 的需求量增加,生活条件改善和医疗卫生技术进步,导致人口_______下降,平均寿命延长,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_______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________ 条件大大改善,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等原因,世界人口特别是________国家人口迅速增长。

从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有人惊呼人类进入“_________”时代。

问题探究:1. 图1-1-2 “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及表1—1—1至表1—1—3“古代、近代和现代的人口增长”反映了人口增长的什么特征?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知识点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自主学习:1、人口增长模式的概念和意义(1)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该模式将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增长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体现了人口增长由___出生率、___死亡率、___自然增长率向___出生率、___死亡率、___自然增长率转变的过程。

问题探究:1.人口增长第一阶段与第四阶段都是低增长阶段,它们有什么不同?2.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出现了人口出生率下降趋势,为什么?3.我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原因是什么?知识点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自主学习1、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尤以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等引起的问题最为突出。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极不平衡,__________国家人口持续增长势头居高不下,__________国家人口数量已保持相当稳定。

2、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1)问题:发展中国家大多面临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比重过大等问题。

(2)影响:人口增长过快,会加大对______、就业、______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同时也不利于提高_____。

青少年及儿童比重过大,造成巨大的__________,不利于_______、经济、______、就业、_______等问题的解决。

(3)措施:实行__________政策。

3、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1)问题:发达国家普遍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2)影响:人口老龄化会带来_________、_________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3)措施:一些发达国家采取_________政策,并接纳来自海外的_______。

问题探究1、当今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世界人口年龄结构严重失调的表现是什么?三、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A.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B.人口生育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C.新出生人口的百分比D.人口生育率与出生率相减的得数2.在人类社会初期,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原因是()A.出生率很低B.死亡率很高C.人类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D.出生率很高3.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往往是不同的,下列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A.人口数量的多少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C.社会、经济的差异D.文化环境的差异4.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减少B.没有战争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D.农业的发展5.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人口问题是()A.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增长缓慢和老龄化问题C.失业问题D.居住条件差的问题6.读“人口增长模式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人口____,计算方法是_______。

(2)图中自然增长率较低的是___两个阶段,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两个阶段是___,其中___之间的虚线处最高,其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C、D两阶段死亡率最低,至____阶段死亡率又有所上升,这是因为____造成的。

(4)我国正处于___阶段。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比较快,这是我国大力开展_____工作的结果。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学案)一、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图比较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并了解原因。

2、认识世界和中国人口流动的现状。

3、结合实例,分析说明人口移动的主要动因和效应。

4、调查本地人口移动的现状和特点,并尝试分析原因及影响。

学习重难点:比较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认识世界和中国人口流动的现状。

二、学习过程知识点一、人口迁移自主学习:1.概念:人口迁移通常指人口在 迁入或迁出,而发生 的永久性或 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由迁出地到迁入地三大要素 ──跨越行政区界线──永久性或长期性2.人口迁移类型 国际人口迁移 ①按地理范围分_____人口迁移(3、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1)在人类社会早期,_________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

(2)古代农业社会,__________的吸引或逃避灾荒、_______、_______等,是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15~19世纪,人口迁移的主流是由“旧大陆”流向“______”,由_________向未开发地区迁移,其中欧洲殖民者野蛮贩运_______ ,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强制性国际移民。

地理大发现和_________ 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4)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新特点是永久性移民的比例_______ ,迁移形式也更加趋于 ________。

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急剧增加,国际人口迁移的________ 发生很大的变化。

此外,___________ 出现和___________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人口的迁移。

问题探究 1. 古代农业社会人口迁移的频度和强度大于原始社会的人口迁移吗?2.自然条件一直是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吗?知识点二、人口流动自主学习:1.概念:人口流动通常指因 、学习、 、探亲等原因 或 离开 外出活动,而不变更 的人口移动现象。

2.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 、发展水平。

和 是人口移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3.我国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①迁移方向为从农村到______,从内地的省、自治区到______城市和工矿区。

②主要迁出地为四川、广西、山东、安徽、浙江等省区,主要迁入地为广东、上海、北京、新疆等。

③迁移方式以______流动为主。

④主要目的是务工和。

⑤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出现大量的、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国家推出了允许农民进城的一系列政策。

问题探究1.人口移动、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2.为什么说我国的“民工流”是人口流动现象,而不是人口迁移现象?知识点三、人口移动的动因和效应自主学习1.人口移动的动因人口移动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它是人类适应环境的表现,一般具有个人的。

其中,地区间等差别,是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

此外,迁出地与迁入地之间的、、等也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迁移是各种和共同作用的结果。

2.人口移动的效应人口移动的效应包括和社会经济效应,而社会经济效应又包括和效应、经济效应和效应。

⑴人口移动的环境效应是指人口迁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迁出地,并对合理利用、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等产生积极作用;大量迁入人口必然会对和产生深刻影响。

⑵人口移动的社会经济效应是指人口移动会对社会经济产生深刻影响。

尤其是随着近现代经济的发展、的进步以及的日益便捷,人口移动,大大促进了、口移动促进了人种基因的交流问题探究1、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各是什么?2、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有哪些?三、反思总结四、当堂检测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A.凡人口在两地区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属人口迁移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2、在人类社会早期,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A.自然条件 B.经济条件 C.自然灾害 D.河流变迁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都是人口迁入地的是()A.欧洲 B.拉丁美洲 C.北美 D.非洲4、亚洲最大的国际人口迁移出现在( )A.我国“三峡”工程移民B.来非洲的殖民者被遣返回国C.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的分治D.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5、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农村到城市 B.城市到农村C.农村到农村 D.城市到城市6.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据1999年10月13日《中国环境报》报道:1997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有l亿多人,占总人中的10%,到2040年预计将达2.5亿以上,占总人口的23.79%,60岁以上的人口数将是20岁左右人口数的2~3倍。

资料二:据在关部门统计,1984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9485万人,到1994年上升到2亿人.2000年这一数字已增长到约3亿人。

据估计这些人口中到少有四分之一以上涌入了大、中城市。

(1)资料一反映出,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出现了现象,这一问题将会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是 (选择填空)。

A.产业结构将从以第一、二产业为主,转变为以第三产业为主B.青壮年劳动力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下降C.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等城市环境问题会更加突出D.国家的社会福利负担加重,造成人均GDP的明显下降(2)资料二中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选择填空)。

①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人口始终以较高的速度持续增长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③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大批农业劳动力被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④我国已完成了从农业经济为主向以工业经济为主的转变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3)近20年中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产生这种流动最根本的原因是。

(4)简要回答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和迁移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回答。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各方面因素。

2、掌握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