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余氯PH值记录表
pH值余氯原始记录

水质现场检测记录受理编号:中坚()检[20 ] 号受检单位:检测日期:年月日检测项目:温度、游离性余氯环境条件:温度℃湿度 % 检验方法:直接测定法,N,N-二乙基对苯二胺分光光度法检验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 11—2006《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 18204. 28—2000使用仪器:水银温度计;余氯测定仪,仪器编号:,状态被监测单位陪同人员(签字):监测人:复核人: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页/共页附录B 水质中pH值检测原始记录样式四川中坚环境监测服务有限公司二次供水检测原始记录受理编号:中坚()检[20 ] 号检验项目: pH 检验日期:年月日检验方法:玻璃电极法室内温度:℃室内湿度: %检验依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 5750.6.2-20061.试剂1.1苯二甲酸氢钾标准缓冲溶液:温度为20℃时,pH=4.001.2混合磷酸盐标准缓冲溶液:温度为20℃时,pH=6.881.3四硼酸钠标准缓冲溶液:温度为20℃时,pH=9.222. 仪器玻璃电极,仪器编号:,状态2.分析步骤2.1 测定前电极应放在纯水中浸泡24h以上。
仪器校准,按仪器使用说明校准。
2.2 选一种与被测水样pH值相近的缓冲溶液,重复测定1~2次,当水样pH<7.0时,使用苯二甲酸氢钾标准缓冲溶液定位,以混合磷酸盐标准缓冲溶液或四硼酸钠标准缓冲溶液复定位;当水样pH>7.0时,则用四硼酸钠标准缓冲溶液定位,以混合磷酸盐标准缓冲溶液或苯二甲酸氢钾标准缓冲溶液复定位。
2.3 用洗瓶以纯水缓缓淋洗6~8次,然后插入水样中,1min后直接测定读数。
检验者:复核者: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
水质验收试验记录

水质验收试验记录水质验收试验记录为了确保该水源的安全,进行了水质验收试验。
本次试验旨在检测水源中是否含有有害物质,并确定其是否符合运营标准。
试验结果将用于确认水源的可用性和确定其是否适用于生活或工业用途。
试验步骤:1. 取得样本:在水源的不同位置分别取样五份。
注意在采集样本之前必须先清洗手和采集器具,以减少外界污染。
2. 试验过滤:将水样通过过滤器进行过滤处理,以减少悬浮物和有机物的影响。
3. 测定PH值:用PH试纸检测水样PH值。
PH值的正常范围为6.5-8.5。
4. 测定浑浊度:用离心器进行实验。
浑浊度的正常范围为1NTU及以下。
5. 测定自由余氯:测定孔中有无自由余氯浓度。
自由余氯的正常范围为0.2-1.0 mg/L。
6. 测定总大肠菌群:使用膜过滤和培养方法测定,确保水源不受任何污染物质影响。
总大肠菌群的正常范围为每100ml水样小于1个。
试验结果:1. PH值:五份样本中,四份的PH值介于7.0-7.5之间,符合运营标准;只有一份样本的PH值超过8.5。
2. 浑浊度:五份样本的浑浊度全部小于1NTU,符合标准。
3. 自由余氯:五份样本中,有两份样本的自由余氯浓度超出标准。
4. 总大肠菌群:五份样本中,全部小于1个,符合运营标准。
结论:通过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该水源的水质整体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但仍需要加强治理。
水源本身可能存在一些化学或生物污染物质,需要采取措施解决。
建议加强对水源周围环境的保护,并对水质进行常规检测与监测,以确保用户生活和工业用水的安全。
水中余氯的测定实验报告

水中余氯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水中余氯的测定方法,了解余氯在水质监测中的重要性,以及不同水样中余氯含量的差异。
二、实验原理余氯是指水经过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在水中余留的游离性氯和结合性氯的总称。
在水中,余氯与邻联甲苯胺(OT)反应生成黄色的醌式化合物,其颜色的深浅与余氯含量成正比,通过比色法可以测定水中余氯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分光光度计比色管(50ml)移液管(1ml、5ml、10ml)容量瓶(100ml、500ml)2、试剂邻联甲苯胺溶液:称取135g 二盐酸邻联甲苯胺于500ml 容量瓶中,加入200ml 蒸馏水,再加浓盐酸150ml,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溶液存于棕色瓶中,在暗处保存。
磷酸盐缓冲溶液(pH 65):称取 24g 无水磷酸氢二钠(Na₂HPO₄)和 46g 无水磷酸二氢钾(KH₂PO₄),溶于 800ml 蒸馏水中,用盐酸调节 pH 至 65,然后用蒸馏水稀释至 1000ml。
四、实验步骤1、标准曲线的绘制吸取 0、05、10、20、30、40、50ml 余氯标准使用液(1μg/m l),分别置于 50ml 比色管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
向各管中加入 25ml 磷酸盐缓冲溶液和 05ml 邻联甲苯胺溶液,摇匀。
放置 10 分钟后,于 510nm 波长处,用 1cm 比色皿,以蒸馏水为参比,测定吸光度。
以余氯含量(μg)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水样的采集与预处理采集水样时,应使用清洁的玻璃瓶或塑料瓶,并在采样后尽快测定。
若不能立即测定,应加入适量的硫酸(每升水样加 08ml 浓硫酸),使pH 值小于 2,在 4℃以下保存,可保存 5 天。
测定前,将水样调节至中性。
3、水样的测定吸取 50ml 水样置于 50ml 比色管中,按照绘制标准曲线的步骤加入试剂,测定吸光度。
五、实验结果与计算1、根据水样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出相应的余氯含量(μg)。
水中余氯的测定实验报告

水中余氯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掌握水中余氯的测定方法,了解余氯在水质监测中的重要性,以及评估水样中余氯的含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
二、实验原理余氯是指水经过加氯消毒,接触一定时间后,在水中余留的游离性氯和结合性氯的总称。
本实验采用的是DPD 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余氯。
DPD(N,N二乙基-1,4-苯二胺)与余氯反应会生成红色化合物,其颜色的深浅与余氯的含量成正比。
通过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下测定溶液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出余氯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分光光度计比色管(50ml)移液管(1ml、5ml、10ml)容量瓶(100ml)2、试剂DPD 试剂磷酸盐缓冲溶液(pH=65)余氯标准溶液(100mg/L)四、实验步骤1、标准曲线的绘制分别吸取 0、01、05、10、20、30、40、50ml 余氯标准溶液于50ml 比色管中,用去离子水稀释至刻度。
向各比色管中加入05ml DPD 试剂和05ml 磷酸盐缓冲溶液,摇匀。
静置 5 分钟后,在分光光度计上,于 515nm 波长处,用 1cm 比色皿,以去离子水作参比,测定各溶液的吸光度。
以余氯含量(mg/L)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2、水样的采集与预处理采集水样时,应使用清洁的玻璃瓶,并在采样后尽快进行测定。
若不能立即测定,应加入适量的硫酸(每升水样加 08ml 浓硫酸),使水样 pH 值小于 2,并在 4℃以下避光保存,24 小时内测定。
测定前,将水样调节至 pH 值在 65 75 之间。
3、水样的测定吸取 50ml 水样于比色管中,按照与绘制标准曲线相同的步骤加入试剂并测定吸光度。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1、标准曲线数据|余氯含量(mg/L)|0|02|10|20|40|60|80|100|||||||||||吸光度|0|008|038|075|148|221|292|365|2、水样测定数据|水样编号|吸光度|||||1|052||2|085||3|128|3、计算水样中余氯的含量根据标准曲线的回归方程,计算出水样中余氯的含量。
华夏医院污水处理监测登记表

开机运转是否正常
开机时间
排放口含余氯测定结果
排放口PH值测定结果
关机时间
签名
是
否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1
是
否பைடு நூலகம்
2
是
否
3
是
否
4
是
否
5
是
否
6
是
否
7
是
否
8
是
否
9
是
否
10
是
否
11
是
否
12
是
否
13
是
否
14
是
否
15
是
否
16
是
否
日 期
开机运转是否正常
开机时间
排放口含余氯测定结果
排放口PH值测定结果
关机时间
签名
是
否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17
是
否
18
是
否
19
是
否
20
是
否
21
是
否
22
是
否
23
是
否
24
是
否
25
是
否
26
是
否
27
是
否
28
是
否
29
是
否
30
是
否
31
是
否
注:1、每天上午10点、下午4点进行污水检测。
2、余氯正常值为:3-5,PH值:6-9,如检测异常,应立即进行查找原因,并进行处理和再次检测,直至污水排放检测正常。
污水消毒及余氯PH值检测登记表

二
20
早晨: 下午:
三
21
早晨: 下午:
四
22
早晨: 下午:
五
23
早晨: 下午:
六
24
早晨: 下午:
日
25
早晨: 下午:
一
26
早晨: 下午:
二
27
早晨: 下午:
三
28
早晨: 下午:
四
29
早晨: 下午:
五
30
早晨: 下午:
早晨:
下午: 早晨: 下午: 早晨: 下午: 早晨: 下午: 早晨: 下午: 早晨: 下午: 早晨: 下午: 早晨: 下午: 早晨: 下午: 早晨: 下午: 早晨: 下午: 早晨: 下午: 早晨: 下午: 早晨: 下午: 早晨: 下午: 早晨: 下午: 早晨: 下午: 早晨: 下午: 早晨: 下午: 早晨: 下午: 早晨: 下午: 早晨: 下午:
7
早晨: 下午:
早晨: 下午:
早晨: 下午:
四
8
早晨: 下午:
早晨: 下午:
早晨: 下午:
五
9
早晨: 下午:
六
10
早晨: 下午:
日
11
早晨: 下午:
一
12
早晨: 下午:
二
13
早晨: 下午:
三
14
早晨: 下午:
四
15
早晨: 下午:
五
16
早晨: 下午:
六
17
早晨: 下午:
日
18
早晨: 下午:
一
19
早晨: 下午:
污水消毒及余氯PH值检测登记表
消毒剂:漂白粉
余氯检测登记
dad法余氯

DPD法是一种用于检测水中余氯含量的比色法。
DPD法,即N,N-二乙基-对苯二胺(DPD)比色法,是一种常用的余氯检测方法。
它基于在特定pH值条件下,水中的余氯(次氯酸和次氯酸根)能够将DPD指示剂氧化成紫红色化合物的原理。
显色的深浅与样品中余氯的含量成正比,通过颜色的比较可以测定出水中的余氯浓度。
具体步骤如下:
1. 调整pH值:将水样的pH值调整到6.3-6.5的范围内,这是因为在这个pH值区间内,DPD指示剂与余氯的反应最为敏感。
2. 添加DPD指示剂:向水样中加入DPD指示剂,它会与水中的余氯发生化学反应。
3. 比色测定:反应后水样会呈现出紫红色,通过比色计或者比色盘来比较颜色的深浅,从而得出余氯的含量。
总的来说,余氯是指水经过加氯消毒后,与水中的细菌、微生物、有机物等作用消耗一部分氯量后,剩余的氯量。
它是确保水质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适量的余氯可以防止供水系统中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余氯检测操作规程(含表格)

余氯检测操作规程(ISO13485-2016/YYT0287-2017)1.0目的监测纯化水RO反渗透膜系统前段活性炭过滤器滤出水的余氯情况,避免水中余氯含量过高,对RO反渗透膜造成损伤。
2.0适用范围适用于饮用水、纯化水活性炭过滤器滤出水的余氯检测。
3.0引用/参考文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指南厂房设施与设备分册GB2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试剂及试液管理规程》4.0职责理化QC负责按需对饮用水、纯化水活性炭过滤器滤出水进行余氯检测和记录填写,QA实施监督。
5.0程序5.1仪器设备具塞比色管,50ml5.2试剂试液5.2.1氯化钾-盐酸缓冲溶液(pH2.2):称取3.7g经100℃-110℃干燥至恒重的氯化钾,用纯水溶解,再加0.56ml盐酸,并用纯水稀释至1000ml。
5.2.2盐酸溶液(1+4):20ml盐酸加入80ml水中,摇匀,即得。
5.2.33,3´,5,5´-四甲基联苯胺溶液(0.3g/L):称取0.03g3,3´,5,5´-四甲基联苯胺用100ml盐酸溶液分批加入并搅拌使试剂溶解(必要时可加温助溶),混匀,此溶液应无色透明、储存于棕色瓶中,在常温下有效期6个月。
5.2.4重铬酸钾-铬酸钾溶液:称取0.1550g经120℃干燥至恒重的重铬酸钾(K2Cr2O7)及0.4650g经120℃干燥至恒重的铬酸钾(K2CrO4),溶解于氯化钾-盐酸缓冲溶液(5.2.1)中,并稀释至1000ml。
此溶液生成的颜色相当于1mg/L (1ppm)余氯与四甲基联苯胺生成的颜色。
5.2.5Na2-EDTA溶液(20g/L):称取Na2-EDTA20g,加入1000ml水中,溶解,即得。
5.3分析方法5.3.1检测原理在pH值小于2的酸性溶液中,余氯与3,3´,5,5´-四甲基联苯胺(以下简称四甲基联苯胺)反应,生成黄色的醌式化合物,用目视比色法定量。